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很多时候,节约并不完全是为降低成本,严格说来,它是一种意识,是境界和习惯的产物。

节约首先是对企业负责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对集体的财物毫不珍惜,甚至任意( m ),( n )挥霍的对象很小,也能表现出他的自私和冷漠,说明他仅仅把集体作为生活的环境,把工作当作自身发展的手段,对集体只有利用之心,而无奉献和爱护之意。这种人在集体中的权势越大,对集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节约同时还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一样事物都有它正常的作用和寿命,浪费一样东西无异于把它们的生命扼杀掉,对于地球资源来说就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对依赖地球生存的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节约也意味着对别人的尊重,在企业中一件产品要由很多道工序完成,( o )工序的点滴浪费,都会抹煞掉前面很多人的劳动成果。在社会上也是一样,一点一滴的事物都是别人劳动的结晶,浪费就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

当然节约更直接地体现为朴素、现实、严谨的生活态度,节约的人能够理解一件事物的价值,并且懂得珍惜和利用,这与华而不实正好相反。懂得惜物往往也懂得惜人,所以在与人相处中更能尊重人、理解人,更有细腻的感情色彩,这就是他们使人感到可以信赖的原因。

【小题1】文中(m )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挥发B.挥霍C.挥动D.挥去
【小题2】文中( n )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既然B.可是C.因为D.哪怕
【小题3】根据此文,我们可以知道:
A.节约完全是为了降低成本
B.个别浪费的人对集体并无很大影响
C.浪费就是对别人的劳动不尊重
D.懂得惜物者不一定懂得惜人
【小题4】文中( o )处应填写的词是:
A.因为B.任何C.即使D.随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2-15 09:25: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伊格尔顿曾经概括了西方文学批评的三个阶段:“全神贯注于作者阶段(浪漫主义和十九世纪);绝对关心作品阶段(新批评);以及近年来注意力显著转向读者阶段。”(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我们通常简单地表述为注重作家、注重作品、注重读者三个阶段。中国的文学批评很难作出如此清晰的划分。大部分时间,中国文学批评的兴趣集中于作品、作家以及二者的关系。
关注作品是文学批评的起始。享受文学之余,我们很快会产生一个疑问:那些称之为“文学”的文本为什么具有如此的魔力,以至于人们为之如痴如醉,悲喜交加?文学批评首先负责解释这个问题。其次,一部作品拥有哪些深层的涵义?一首诗歌展示了一幅山水意象图,一部长篇小说叙述了几个家族的恩怨情仇,这一切之所以打动了整个社会,作品背后还隐藏了哪些普遍的意义?相当多的时候,批评家试图用理论的语言将这些隐藏的意义转述或者翻译出来。
无论是解释作品的魔力还是解释作品的意义,批评家很快把目光转向了作家。作家是作品之父,他们拥有令人景仰的天才造就了一个文学王国。这种天才是从哪里来的?可否传授给他人?所有试图投身文学的人无不关心这个问题。这时,作家的社会身份、阶级地位、经济收入以及他们的家谱、作息时间、饮食起居、婚姻和绯闻、在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写作等等无不纳入研究范围。这个意义上,批评家已经无形地接受了一个观念:作品的意义来自作家的创造,作家是文学的中心。这就是伊格尔顿所形容的浪漫主义阶段。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批评学派说来,作品或者作家无不置于历史环境制造的社会关系之中给予考察。批评家认为,一部成功的作品多半再现了历史的某种聚焦点。虽然仅仅是几个人物,一段家世,若干悲欢离合,但是,这些故事最大限度地显示了历史运动——哪些阶级或者阶层即将消亡,哪些人拥有未来,如此等等。历史的表象芜杂纷乱,文学凝聚了历史的精髓。作家之所以具有洞察历史的慧眼,与他的出身、文化教育、意识形态背景密切相关。总之,解释一个作家的文学才能时,社会历史批评学派很少考虑神秘的天赋,而是将才能的与作家栖身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学派拥有一套剖析社会历史的术语范畴,例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与阶层、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等等。相对地说,精神分析学派对于这一套术语范畴不感兴趣。精神分析学派的术语范畴是恋母情结、意识、无意识、超我、现实原则、本能、力比多,等等。这显然不是概念的差异,而是研究问题的方向不同。
(节选自南帆的《文学批评:视角与问题》)
【小题1】下列对“文学批评”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有三个阶段:一是关注作者阶段,二是关心作品阶段,三是注意力显著转向读者阶段。
B.文学批评在起始阶段更关注作品,因而中国文学批评的兴趣便集中于作品、作家以及二者的关系。
C.文学批评需要解释“文学”的文本为什么具有吸引人的魔力以及一部作品拥有哪些深层涵义等问题。
D.文学批评进入浪漫主义阶段后,批评家更关注作品,认为作品的意义来自作家的创造,作品是核心。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批评家总是试图用理论的语言来解释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整个社会的原因,并试图转述或者翻译出来作品背后所隐藏的那些普遍的意义。
B.社会历史批评家认为,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会聚焦历史的某个点,哪怕仅仅是几个人物,一段家世,若干悲欢离合,也最大限度地显示了历史的运动。
C.社会历史批评学派认为作家之所以具有洞察历史的慧眼,与他的出身、文化教育、意识形态背景密切相关,与作家栖身的社会文化不可分割。
D.如果说社会历史学派关注文学才能与作家栖身的社会文化的关系,那么,精神分析学派调转方向,对个人纷繁复杂的内部精神世界更感兴趣。
【小题3】作家丁玲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联系所学课文并参考选文,从社会历史或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丁玲这句话的内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杨一民的一天
杨一民是个菜贩子。
清晨,杨一民骑着空三轮,去城东的蔬菜批发市场批了一车青菜。
杨一民卖菜的那条街叫大华街。大华街上是禁止卖菜的,街里面规划的有蔬菜市场。租不起摊点,杨一民这样的小贩子就推着自行车、三轮车、架子车,甚至挑着两个箩筐在路边卖。对他们的流动卖菜行为,有时城管管,有时工商管,有时没有人管。
杨一民刚把三轮车在路边停好,过来一个买红萝卜的。拣好萝卜,杨一民刚要过秤,街北头传来大喇叭的吆喝声——城管来了。想着城管一会才能过来,杨一民就接着称萝卜。萝卜称完了,买萝卜的掂着走了,杨一民却走不掉了。听见大喇叭一响,街北头的菜贩子老鼠一样闪进了巷子里,城管的车呼一下就开过来了。没有号牌的白色“半截头”停在杨一民小小的三轮车前。从车里下来一个穿制服的年轻人。看着杨一民讨好的微笑,制服什么也不说。
“我不卖了,我回家。”杨一民说。
“那你就回家吧。”制服说。
制服生气了,抓住三轮车车帮,没用劲就把车子掀翻了,红萝卜、青萝卜、土豆、西红柿、辣椒,骨碌碌地在地上滚。
“你赔我的菜!”杨一民抱住了制服的右腿。
“好,我赔你的菜!”制服真生气了,他不管不顾地走着。杨一民像是绑在他腿上的沙袋。制服拖着杨一民走,杨一民拖着地。
看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半截头”上又下来个年轻人,平头。平头吐了一口痰,弯腰抓住了杨一民的右脚。平头要把杨一民从制服身上拉开。杨一民抱得紧,平头一使劲,拽掉了杨一民的一只鞋。杨一民脚上的鞋太破了,鞋帮和鞋跟拽开线了。差点被闪倒。平头生气了,扔了鞋,一抬脚就踹到杨一民的屁股上。杨一民的屁股受了这一“脚掌”,疼痛通过大脑指挥双手,杨一民乖乖地松手了。
“你别松手啊!治不了你!”平头说。
看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制服与平头钻进车子,鸣着长笛到别处执法去了。
躺了一会,杨一民站起来,找到鞋子,却穿不上了。杨一民光着右脚,拾地上的红萝卜、青萝卜、土豆、西红柿、辣椒,总还有些没烂的。
杨一民推着三轮车来到汤全喜的鞋摊前。杨一民和汤全喜认识。
“惹他们干啥。”汤全喜说。
“唉!”杨一民叹气,“多少钱?”
“不拿了,你够倒霉的。”汤全喜说。
“唉!”杨一民说。
杨一民骑着三轮车在小巷子里转悠、吆喝。到四点多,菜也就快卖完了,没想到却来了好运。在一个巷子里,三个妇女围着杨一民的三轮车拣菜,过来一个骑电动车戴墨镜的年轻人。连电动车都没下,墨镜递给杨一民一张五十的票子,说称四斤辣椒。接过钱,新呱呱的,杨一民就塞进了褂子兜里。接过辣椒,没等杨一民去找钱,电门一拧,电动车蹿远了。
杨一民无心再给三个妇女讲价,称完菜,骑上三轮车离开了那条巷子。没找的钱就算城管赔弄烂的菜了,杨一民安慰自己。
走到大华街,汤全喜还没收摊。想上午补鞋汤全喜没要钱,杨一民就喊汤全喜去喝两盅。在小酒馆,点了四个小菜,要了两瓶半斤的二锅头,一人一个一次性杯子,杨一民和汤全喜一口接一口地喝上了。喝着喝着,一瓶酒就剩小半瓶了;喝着喝着,杨一民的脸变红了;喝着喝着,杨一民说话了。
“×他娘,今天没白挨打,捡了个便宜。”杨一民把四斤辣椒卖了五十块钱的事给汤全喜说了。
二锅头喝完了,又要了两小碗刀削面,一算账,正好五十。杨一民从褂子兜里掏出那张五十的,递给酒馆老板。老板看了正面,又看了反面,还对着灯光照了照,终于把纸币放进了验钞机。
那个绿色的盒子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
“×他娘啊……”杨一民直跺脚。
一阵暮霭袭来,街上的路灯显得更暗了,杨一民拖着沉重的脚步,踉踉跄跄地走在小城的路上。
(选自2012年第6期《四川文学》,有改动)
【小题1】为什么杨一民明知城市街道上禁止卖菜但他仍然在路边叫卖?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题3】杨一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小说分条概括。
【小题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是批判城管暴力执法这一“城市之痛”;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是揭示进城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艰难。对此,你所持的观点态度是怎样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接受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短视频,这个甚至在5年前还有些小众的信息传播形态,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传播主流。“短视频”之所以被如此命名,主要是因为此类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是介于15秒到5分钟,这中间有15秒、30秒、1分钟、3分钟、5分钟等几个经典的时长,这几个时长也常常是各大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所上传视频的时长限制。短视频的传播渠道,主要有通过短视频类、社交类、媒体类APP客户端观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分享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观看,通过微博发布观看等。

不得不说,相对于长视频的影视作品,这种轻型体量的本身,就彰显了短视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最大可能的使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同时,如抖音短视频APP,会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用户观看的“千人千面”,也即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这更增强了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提升了短视频传播效果,使我们观看短视频产生较强依赖。

摘编自刘俊《“新媒体化生存”的需求》,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走势预测

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走势预测

(资料于《2019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用户规模及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材料三:

当前,短视频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以互动、竖屏、10-30秒长度为特征的小视频发展势头猛烈,算法和社交关系在短视频分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可见,短视频正以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平台社交化为特点进行着高效传播。瞬间窥探他人生活、短时获得突发爆点,让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吸睛高手,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神器。然而,若无创新和内涵续航,这一切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不久前,短视频作品《啥是佩奇》突然刷屏,引起了众多分发和关注,短片由一段“寻找佩奇”的故事引发了关于亲情与陪伴的全民思考。优质短视频作品的出现让所有以流量为上的内容集体“翻车”,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终究不敌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啥是佩奇》用优质内容戳中了人们内心的软肋,它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是多少受众发自心底的呼唤。

以短见长、以小博大是短视频可以期许的未来,然而流量不是恒久的能量,让短视频以一公分的宽度挖掘一公里的深度,除了赋于艺术魅力、人文内涵之外,还要激发短视频作品释放出更强大的社会价值。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已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角度。在选题和内容创新上隐藏着短视频从浅表到深度的发展机会。传统短视频更多是浅表性阅读,带来的问题是看过之后缺乏思考,却可以将很复杂的内容浅显化表达出来,省时高效地传递给观众。

(摘编自《如何从最大变量成长为最大增量》,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题1】下列关于“短视频”及其发展现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保证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
B.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3亿人,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用户红利仍在,有较大的用户发展空间,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超6亿人。
C.因短视频具备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等特点,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吸睛高手。
D.以流量为上的内容在优质短视频作品面前黯然失色,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敌不过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抖音短视频会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推送个性化内容,以此增强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
B.如果缺乏内容创新和内涵续航,短视频的发展将不容乐观。
C.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将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需要找到各自的切入角度。
D.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越是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越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短视频传播快速兴起的原因,并谈谈对短视频未来发展的建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猫无人超市淘咖啡是阿里新零售成员之一,于2017年7月8日在杭州落地。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天猫无人超市应用了不少“黑科技”,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首先,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天猫无人超市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天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除了无人零售技术外,天猫无人超市还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将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变成打折、促销的动因。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每个人的打折力度都不同。
2017年12月3日,天猫无人超市亮相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天猫无人超市占地超过100平方,并成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材料二:
据台湾当地媒体《远见》报道,台湾711的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2018年2月在台北总部亮相。据悉,“X-STORE”着眼消费者,主打“无人商店”概念。
面对亚马逊的首家无人便利店Amazon Go、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腾讯的首家无人便利店We Life、京东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等巨头在无人零售领域的接连入局,便利店巨头711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如今,它终于也要参战了!
一直以来,在便利店领域,711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发展规模,711的成功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值得业内去揣摩、研习的经典案例。
所以,当电子商务疯狂挤占实体商店的市场份额,当“无人零售”或者“新零售”概念风靡全球。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时代给予它的挑战。
据报道,“X-STORE”门店面积约60平方米,销售包括零食、方便食品等商品,商品总数不到1000个。目前,“X-Store”尚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只对7-Eleven内部员工开放。至于何时将此无人便利店对外开放、甚至进行商业化复制和推广,尚不得而知。
材料三:
2013年,沃尔玛率先测试扫码支付的无人便利店形式,最终因盗窃、损坏等问题而失败。2016年,亚马逊推出Amazon Go 无人便利店,因为人工智能、面部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成熟,将沉寂了多年的无人便利店再一次推向“风口”。
据新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7年已经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融资,累计吸金达数十亿人民币,几十家VC/PE入局,还有阿里、腾讯、京东、娃哈哈等巨头也参与其中,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已经坐上了火箭。
从交易额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为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红利期,2020年的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从用户规模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仅为600万人,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2年可达2.45亿人。
阿里巴巴CEO表示,“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一直在干新零售这个事情,我很有信心,全世界对此都有共识。这里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零售商、多样形态的零售商,有些是完全新的,有些是原来的零售商,但是他们接受变化、畅享未来。”
材料四:
相较传统零售店,无人零售商店具有明显的优势。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姚亦锋教授是“无人超市”的坚定支持者,“通过技术层面的进步,带动人们消费体验的提升。不要小瞧人们对于新购物体验的追求,这样的体验,无形中会带动人们对于知识、技术的渴求。”他举例说,超市最早进入南京时,大家担心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但后来大家知道,超市的购物体验相对于传统的“站柜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跃升。同样,“无人超市”作为新型商业形态,一定会给超市业态带来整体的进步。
无人零售商店对于零售商而言益处颇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购买数据的全自动更新有助于零售商收集用户数据,布局精准营销;对于用户而言,无人零售商店可以根据历史购买大数剧智能推荐,加快了购物的流程,用户无需排队,可以体验畅快购物流程。而目前,由于技术尚未成熟,无人零售商店存在识别不够精准、不能应用于任意购物动作、处理不够及时等技术性问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随着天猫无人超市亮相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成为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表明无人超市前景喜人,是未来超市发展的标杆。
B.因为711在便利店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无人零售”“新零售”模式给予它的挑战。
C.我国无人零售商店2020年的交易额,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大幅增长,预计2022年可达2.45亿人。
D.Amazon Go第一次将无人便利店推向了“风口”,2017年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了融资,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惊人。
E. 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只要原来的零售商能够接受变化、畅享未来,就一定能够占领无人超市的市场。
【小题2】“无人零售商店”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请结合材料四加以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鸡鸭名家
“三爷,鸭都丢了!”
佃户和长工一向都叫我父亲为“三爷”。
“怎么都丢了?”
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有好几家养过鸭。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他要养鸭。从来没有养过鸭,这怎么行?他说他帮过人,懂得一点。没有本钱,没有本钱想跟三爷借。父亲觉得让他种了多年草田,应该借给他钱。父亲也托他买了一百只小鸭,由他代养。事发生手,他居然把一趟鸭养得不坏。
前两天倪二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还是一只小船,船上装着一大卷鸭圈,干粮,简单的行李,人在船,鸭在水,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精神好看。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晚上,找一个沙洲歇一歇。
“不要!”
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三爷赶快去看看吧。一趟鸭子全散了!”
【甲】“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各自为政,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这种事过去也发生过。白莲湖是一口不大的湖,离窑庄不远。出菱,出藕,藕肥白少渣。二五八集期,父亲也带我去过。湖边港汊甚多,密密地长着芦苇。断芦苇很高了,黑森森的。莲蓬已经采过了,荷叶的颜色也发黑了。人过时常有翠鸟冲出,翠绿的一闪,快如疾箭。
小船浮在岸边,竹篙横在船上。倪二呢?坐在一家晒谷场的石辘轴上,手里的瓦块毡帽攥成了一团,额头上破了一块皮。几个人围着他。他好像老了十年。他疲倦了。一清早到现在,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他跟鸭子奋斗了半日。他一定还没有吃过饭。他的饭在一个布口袋里——一袋老锅巴。他木然地坐着,一动不动。不时把脑袋抖一抖,倒像受了震动。——他的脖子里有好多道深沟,一方格,一方格的。颜色真红,好像烧焦了似的。老那么坐着,脚恐怕要麻了。他的脚显出一股傻相。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说:
“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
“哎,除非陆长庚。”
“只有老陆,陆鸭。”
陆长庚在哪里?
“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有个茶馆,是为鲜货行客人、蛋行客人、陆陈行客人谈生意而设的。区里、县里来了什么大人物,也请在这里歇脚。卖清茶,也代卖纸烟、针线、香烛纸码、鸡蛋糕、芝麻饼、七座散、紫金锭、莱种、草鞋、写契的契纸、小绿颖毛笔、金不换黑墨、何通记纸牌……总而言之,日用所需,应有尽有。这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茶馆里备有一副麻将牌,一副牌九。推牌九时下旁注的比坐下拿牌的多,站在后面呼吆喝六,呐喊助威。船从桥头过,远远地就看到一堆兴奋忘形的人头人手。船过去,还听得吼叫:“七七八八——不要九!”——“天地遇虎头,越大越封侯!”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有人指给我们看过,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说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瘦瘦小小,神情总是在发愁。他已经多年不养鸭了,现在见到鸭就怕。
“不要你多,十五块洋钱。”
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把鸭圈拿好。倪二,赶鸭子进圈,你会的?我把鸭子吆上来,你就赶。鸭子在水里好弄,上了岸,七零八落的不好捉。”
【乙】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还是那根篙,他拈在手里就是样儿),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本来平静辽阔的湖面,骤然热闹起来,一湖都是鸭子。不知道为什么,高兴极了,喜欢极了,放开喉咙大叫,“呱呱呱呱呱……”不停地把头没进水里.爪子伸出水面乱划,翻来翻去,像一个一个小疯子。岸上人看到这情形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倪二也抹着鼻涕笑了。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稚稚,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兵法 :用兵第一贵“和”。这个“和”字用来形容这些鸭子,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他唱的不知是什么,仿佛鸭子都爱听,听得很入神,真怪!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一共多少只?”
“三百多。”
“三百多少?”
“三百四十二。”
他拣一个高处,四面一望。
“你数数。大概不差了。——嗨!你这里头怎么来了一只老鸭?”
“没有,都是当年的。”
“是哪家养的老鸭教你裹来了!”
倪二分辩。但也没用。他一伸手捞住了。
“它屁股一撅,就知道。新鸭子拉稀屎,过了一年的,才硬。鸭肠子搭头的那儿有一个小箍道,老鸭子就长老了。你看看!裹了人家的老鸭还不知道,就知道多了一只!”
倪二只好笑。
“我不要你多,只要两只。送不送由你。”
怎么小气,也没法不送他。他已经到鸭圈子提了两只,一手一只,拎了一拎。
“多重?”
他问人。
“你说多重?”
人问他。
“六斤四,——这一只,多一两,六斤五。这一趟里顶肥的两只。”
“不相信。一两之差也分得出,就凭手拎一拎?”
“不相信?不相信拿秤来称。称得不对,两只鸭算你的;对了,今天晚上上你家喝酒。”
到茶馆里借了秤来,称出来,一点都不错。
“拎都不用拎,凭眼睛,说得出这一趟鸭一个一个多重。不过先得大叫一声。鸭身上有毛,毛蓬松着看不出来,得惊它一惊。一惊,鸭毛就紧了,贴在身上了,这就看得哪只肥,哪只瘦。晚上喝酒了,茶馆里会。不让你费事,鸭杀好。”
“杀的鸭子不好吃。鸭子要吃呛血的,肉才不老。”
什么事都轻描淡写,毫不装腔作势。说话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又还有一种对于自己的嘲讽。这是一点本事。可是人最好没有这点本事。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如别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鸭子瘟起来不得了。只要看见一只鸭子摇头,就完了。这不像鸡。鸡瘟还有救,灌一点胡椒、香油,能保住几只。鸭,一个摇头,个个摇头,不大一会,都不动了。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就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倪老二,你不要肉疼,十块钱不白要你的,我给你送到。今天晚了,你把鸭圈起来过一夜。明天一早我来。三爷,十块钱赶一趟鸭,不算顶贵噢?”
他知道这十块钱将由谁来出。
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
“没有!还剩一块!”
一九四七年初,写于上海
(取材于汪曾祺的同名小说)
【小题1】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迤迤逦逦(婀娜多姿)B.诨号(绰号)
C.分辩(分辨)D.轻描淡写(漫不经心)
【小题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地人习惯称陆长庚为“陆鸭”,汪曾祺却以“名家”冠之,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劳动者持有的温情和对劳动技艺的欣赏。
B.偷偷赶鸭、弄丢后呆坐、不肯承认裹来别人的老鸭、被识破后“只好笑”,这些内容表现了倪二笨拙、狡猾、贪婪的特点。
C.小说对茶馆中聚集的各色人物和经营的各种物品的介绍,对赌钱的热闹场面的细致描写,生动写出了当地的市井风俗。
D.小说展现了陆长庚赶鸭时的得意和风采,也写了他身为赶鸭名家却遭遇养鸭失败、混迹茶馆常输光本钱的失意与无奈。
【小题3】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安排陆长庚出场的。
【小题4】陆长庚是当地“放鸭的第一把手”,从文中看,他高超的技艺有哪些具体表现?
【小题5】请结合小说【乙】段的内容,解释画线句中“和”字的含义。
【小题6】本文语言颇具表现力,请从【甲】段中选取一例,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