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鸡鸭名家
“三爷,鸭都丢了!”
佃户和长工一向都叫我父亲为“三爷”。
“怎么都丢了?”
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有好几家养过鸭。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他要养鸭。从来没有养过鸭,这怎么行?他说他帮过人,懂得一点。没有本钱,没有本钱想跟三爷借。父亲觉得让他种了多年草田,应该借给他钱。父亲也托他买了一百只小鸭,由他代养。事发生手,他居然把一趟鸭养得不坏。
前两天倪二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还是一只小船,船上装着一大卷鸭圈,干粮,简单的行李,人在船,鸭在水,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精神好看。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晚上,找一个沙洲歇一歇。
“不要!”
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三爷赶快去看看吧。一趟鸭子全散了!”
【甲】“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各自为政,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这种事过去也发生过。白莲湖是一口不大的湖,离窑庄不远。出菱,出藕,藕肥白少渣。二五八集期,父亲也带我去过。湖边港汊甚多,密密地长着芦苇。断芦苇很高了,黑森森的。莲蓬已经采过了,荷叶的颜色也发黑了。人过时常有翠鸟冲出,翠绿的一闪,快如疾箭。
小船浮在岸边,竹篙横在船上。倪二呢?坐在一家晒谷场的石辘轴上,手里的瓦块毡帽攥成了一团,额头上破了一块皮。几个人围着他。他好像老了十年。他疲倦了。一清早到现在,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他跟鸭子奋斗了半日。他一定还没有吃过饭。他的饭在一个布口袋里——一袋老锅巴。他木然地坐着,一动不动。不时把脑袋抖一抖,倒像受了震动。——他的脖子里有好多道深沟,一方格,一方格的。颜色真红,好像烧焦了似的。老那么坐着,脚恐怕要麻了。他的脚显出一股傻相。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说:
“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
“哎,除非陆长庚。”
“只有老陆,陆鸭。”
陆长庚在哪里?
“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有个茶馆,是为鲜货行客人、蛋行客人、陆陈行客人谈生意而设的。区里、县里来了什么大人物,也请在这里歇脚。卖清茶,也代卖纸烟、针线、香烛纸码、鸡蛋糕、芝麻饼、七座散、紫金锭、莱种、草鞋、写契的契纸、小绿颖毛笔、金不换黑墨、何通记纸牌……总而言之,日用所需,应有尽有。这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茶馆里备有一副麻将牌,一副牌九。推牌九时下旁注的比坐下拿牌的多,站在后面呼吆喝六,呐喊助威。船从桥头过,远远地就看到一堆兴奋忘形的人头人手。船过去,还听得吼叫:“七七八八——不要九!”——“天地遇虎头,越大越封侯!”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有人指给我们看过,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说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瘦瘦小小,神情总是在发愁。他已经多年不养鸭了,现在见到鸭就怕。
“不要你多,十五块洋钱。”
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把鸭圈拿好。倪二,赶鸭子进圈,你会的?我把鸭子吆上来,你就赶。鸭子在水里好弄,上了岸,七零八落的不好捉。”
【乙】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还是那根篙,他拈在手里就是样儿),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本来平静辽阔的湖面,骤然热闹起来,一湖都是鸭子。不知道为什么,高兴极了,喜欢极了,放开喉咙大叫,“呱呱呱呱呱……”不停地把头没进水里.爪子伸出水面乱划,翻来翻去,像一个一个小疯子。岸上人看到这情形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倪二也抹着鼻涕笑了。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稚稚,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兵法 :用兵第一贵“和”。这个“和”字用来形容这些鸭子,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他唱的不知是什么,仿佛鸭子都爱听,听得很入神,真怪!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一共多少只?”
“三百多。”
“三百多少?”
“三百四十二。”
他拣一个高处,四面一望。
“你数数。大概不差了。——嗨!你这里头怎么来了一只老鸭?”
“没有,都是当年的。”
“是哪家养的老鸭教你裹来了!”
倪二分辩。但也没用。他一伸手捞住了。
“它屁股一撅,就知道。新鸭子拉稀屎,过了一年的,才硬。鸭肠子搭头的那儿有一个小箍道,老鸭子就长老了。你看看!裹了人家的老鸭还不知道,就知道多了一只!”
倪二只好笑。
“我不要你多,只要两只。送不送由你。”
怎么小气,也没法不送他。他已经到鸭圈子提了两只,一手一只,拎了一拎。
“多重?”
他问人。
“你说多重?”
人问他。
“六斤四,——这一只,多一两,六斤五。这一趟里顶肥的两只。”
“不相信。一两之差也分得出,就凭手拎一拎?”
“不相信?不相信拿秤来称。称得不对,两只鸭算你的;对了,今天晚上上你家喝酒。”
到茶馆里借了秤来,称出来,一点都不错。
“拎都不用拎,凭眼睛,说得出这一趟鸭一个一个多重。不过先得大叫一声。鸭身上有毛,毛蓬松着看不出来,得惊它一惊。一惊,鸭毛就紧了,贴在身上了,这就看得哪只肥,哪只瘦。晚上喝酒了,茶馆里会。不让你费事,鸭杀好。”
“杀的鸭子不好吃。鸭子要吃呛血的,肉才不老。”
什么事都轻描淡写,毫不装腔作势。说话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又还有一种对于自己的嘲讽。这是一点本事。可是人最好没有这点本事。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如别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鸭子瘟起来不得了。只要看见一只鸭子摇头,就完了。这不像鸡。鸡瘟还有救,灌一点胡椒、香油,能保住几只。鸭,一个摇头,个个摇头,不大一会,都不动了。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就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倪老二,你不要肉疼,十块钱不白要你的,我给你送到。今天晚了,你把鸭圈起来过一夜。明天一早我来。三爷,十块钱赶一趟鸭,不算顶贵噢?”
他知道这十块钱将由谁来出。
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
“没有!还剩一块!”
一九四七年初,写于上海
(取材于汪曾祺的同名小说)
【小题1】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迤迤逦逦(婀娜多姿)B.诨号(绰号)
C.分辩(分辨)D.轻描淡写(漫不经心)
【小题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地人习惯称陆长庚为“陆鸭”,汪曾祺却以“名家”冠之,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劳动者持有的温情和对劳动技艺的欣赏。
B.偷偷赶鸭、弄丢后呆坐、不肯承认裹来别人的老鸭、被识破后“只好笑”,这些内容表现了倪二笨拙、狡猾、贪婪的特点。
C.小说对茶馆中聚集的各色人物和经营的各种物品的介绍,对赌钱的热闹场面的细致描写,生动写出了当地的市井风俗。
D.小说展现了陆长庚赶鸭时的得意和风采,也写了他身为赶鸭名家却遭遇养鸭失败、混迹茶馆常输光本钱的失意与无奈。
【小题3】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安排陆长庚出场的。
【小题4】陆长庚是当地“放鸭的第一把手”,从文中看,他高超的技艺有哪些具体表现?
【小题5】请结合小说【乙】段的内容,解释画线句中“和”字的含义。
【小题6】本文语言颇具表现力,请从【甲】段中选取一例,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8 09:1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人间鲁迅》:诗情与理性的悟解

王培元

①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想想鲁迅死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纪念,以及题词、雕像、研究专著和传记,似乎不能说作为文化伟人的鲁迅没有受到拥护、爱戴和崇仰。但是,倘要听听鲁迅辞世之后的第一个世纪末泛起的批判、否定、攻击、污蔑鲁迅的嘈杂声浪,你又不能不感到困惑和悲哀:我们尚未真正理解和继承鲁迅留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遗产,便似乎要匆匆不迭地“告别鲁迅”了。

②令人欣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毕竟还出版过几部水准较高的鲁迅研究专著,如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汪晖的《反抗绝望》等。然而,较令人满意的鲁迅传记,却一直没有见到。最近出版的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披阅《人间鲁迅》,你会感到,作者  如人们所说“回到了鲁迅”,   可以说走进了鲁迅的心灵世界。他不仅真实地阐发了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辉煌业绩,而且准确地把握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对于九十年代的中国,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适时的、出色的鲁迅传记。

③作者来自乡下,未进过大学,只是靠勤奋自修,才以诗人身份步入文坛,后来写起了随笔散文,近年来又弄学术研究。这些都不期然地成就了《人间鲁迅》卓尔不群的个人特色:林贤治先生带着乡村的人生履历和生存体验,进入鲁迅传记的写作,以平民知识者的心灵去感受鲁迅、体认鲁迅、描述鲁迅、悟解鲁迅;没有四平八稳、人云亦云的平庸之论,摒弃八股式的陈辞滥调,绝少呆板僵滞的书斋学究气,向读者展示了“人间鲁迅”的真性情和大气象,有的是浓郁的诗情氤氲和深邃的理性气息:“南京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驿站。不是人选择道路,就是道路选择人。选择的结果,他学开矿而开掘了人类的灵魂,想当兵而成长为别种类型的战士。

④写下这样文字的作者,是由于作者本人是诗人呢,还是他自然地感染了鲁迅那瘦小的身体里岩浆奔突般的激情?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本来鲁迅就不只是冷峻深刻的思想家,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⑤说这是一本适时的鲁迅传记,还由于它雄辩有力地回答了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于鲁迅的怀疑和挑战,涤除了有意无意地泼在鲁迅身上的污泥浊水。近年来,在“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对镇压了自己的同盟者而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国民党政权的反抗和斗争,对被专制主义压迫的***领导的人民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同情和支持,在鲁迅捐弃前嫌、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攻击过自己的创造社、太阳社并肩作战,在鲁迅肯定和赞赏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鲁迅对胡适、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抨击等一系列问题上,思想文化界出现了若干似是而非、糊涂混乱乃至十分荒谬的议论。只要不抱什么偏见,读者是可以从林贤治先生这本《人间鲁迅》中,找到对于这些问题的实事求是的诠释和令人满意的答案的。

⑥鲁迅为了“立人”、为了建立“人国”而奋斗了一生,最后倒在黎明前的昏黑的长夜里。鲁迅死后六十多年的今天,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笔者想起了林贤治先生在书的结尾援引的许寿裳1937年在拜谒鲁迅墓之后写下的一首诗:“身后万民同零涕,生前孤剑独冲锋。丹心浩气终黄土,长夜凭谁叩晓钟!”

【小题1】第①段“告别鲁迅”的意思是  
【小题2】在第②段空格处填写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那么B.无论……都
C.虽然……但是D.不仅……而且
【小题3】第③段划线句引用的作用是
【小题4】下列分析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富仁、钱理群和汪晖等曾出版过鲁迅研究专著。
B.作者写鲁迅有诗情的原因关键在于作者是位诗人。
C.文化界对鲁迅十分荒谬的议论可能存在一些偏见。
D.鲁迅一生奋斗是为了“立人”,并且建立“人国”。
【小题5】分析结尾引用许寿裳诗句的作用。
【小题6】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人间鲁迅》这本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引力波探测,中国没有缺位

——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专家访谈

近日央视首次揭秘了我国引力波探测计划,这一神秘研究再度走入国人视线。

谈到引力波,很多人的问题从“引力波是什么”,变成了“诺贝尔奖已被国外摘得,我们为什么还要探测引力波?” “发现引力波只是开始,引力波研究还有一大波‘诺奖’在等着被摘取。”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在我国目前唯一的引力实验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见到了我国著名“引力院士”罗俊。今年是“引力中心”值得纪念的一年,它已走过35年历程,被国际同行赞为“世界引力中心”。罗俊说,在这一国际大科学领域,幸好中国没有缺位。

推开不同的窗,看到不同的风景

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主任涂良成介绍说:“LIGO探测高频段引力波,我们探测低频段引力波,LIGO探测的是短时间的引力波,我们探测的是连续的引力波,可以持续验证。我们是对一个天文已经观测到的双星系统进行观测,把我们的实验设备调到相应的状态,对准它来检测引力波信号,而非短时间的。”

低频与高频的区别就是大家看到宇宙不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进程。不同的频段是不同的窗口,不同的频段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就如同你推开不同的窗看到不同的风景,不同频段的引力波探测将看到不同的天文事件。

低频引力波反映出来的东西更多元更丰富。高频引力波则大多是宇宙中更极端的事件,需要大质量的天体非常剧烈运动才能产生,通常只有中子星或黑洞等天体相撞。然而,宇宙中更多的天文事件不是这种极端事件,往往是两个星相隔较远绕行,持续长时间运动。

“这个频段有很多宇宙演化过程,有丰富的物理、天文学现象。”罗俊坦言,当初选择这一频段,也经过了细致的考虑。

引力波研究比肩美国“阿波罗探月计划”

2013年,罗俊和团队探讨并提出“天琴计划”时,全球科学家仍未探测到引力波;而LIGO团队确定了引力波的存在,“天琴计划”意义就更加重大。

“这个领域有一大波‘诺奖’,但我们不是为拿奖才去研究它。”罗俊说,这项基础研究会带来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如精确测量地球重力,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球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变化。罗俊说,引力波研究可比肩美国“阿波罗探月计划”,是太空、外太空研究的制高点,中国必须有一席之地。

“天琴计划”是由三颗全同卫星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天琴的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天琴计划”一直在边建设边积累,已经做了20多年的技术储备。正因有几十年的积淀,在谈到欧洲类似的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LISA将于2034年升空时,罗俊说:“我们很有可能会走在他们前面。”

“天琴计划”庞大,要15至20年研究时间,国内已有十多个大学和研究院所参与。罗俊说,应该把它上升为一个国家计划的科研行为,应该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相比此前的引力波探测研究遇到的种种困难,罗俊认为,“天琴计划”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技术和人才,包括物理、材料、光学、航空航天、自动控制、机械、精密测量等等。

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前所未有,而且做“天琴计划”是一群科学家的兴趣,如果能列入国家大科学工程,就可以把科学家的兴趣和国家的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罗俊说,德国、意大利、法国的顶尖教授也希望能参与其中。“天琴计划”将成为中方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集聚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新华网)

相关链接:

2017年10月2号,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引力波相关的三位科学家因在“LIGO探测器以及引力波探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而获奖。三人均来自LIGO/VIRGO合作组,

来自一个双黑洞系统产生的引力波信号在公元2015年9月14日国际标准时间9:51(北京时间17:51)由两座分别设置在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LIGO观测台探测到。LIGO项目执行主管David Reitze说:“今天,我们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崭新时代。”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三位科学家已经因为发现引力波获得诺奖,但是从“引力院士”罗俊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国际大科学领域,中国没有缺位,并且对冲击诺奖充满信心。
B.我国目前唯一的引力实验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已走过35年历程,它是我国研究引力波的重要基地,也是“世界引力中心”。
C.我们探测的低频段连续引力波比LIGO探测高频短时间引力波反映出来的东西更多元更丰富,能看到与LIGO探测所不同的宇宙物理现象和物理进程。
D.引力波研究会带来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如精确测量地球重力,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球各种资源的分布与变化。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3年,罗俊和团队探讨并提出“天琴计划”时,全球科学家仍未探测到引力波,说明中国在引力波领域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B.宇宙中更多的天文事件不是极端事件,往往是两个星相隔较远绕行,持续长时间运动。这证明我们当初选择探测低频段引力波,是经过审慎考虑的,是有意义的研究。。
C.“天琴计划”可比肩美国“阿波罗探月计划”,是太空、外太空研究的制高点,中国科学家依靠这个计划占据了引力波研究的一席之地。
D.LIGO项目执行主管David Reitze说:“今天,我们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崭新时代。”因为他们率先提出来引力波的概念并且发现了它。
【小题3】请结合文章,为推进我国引力波探测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科学家重新审视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学说需要重新审视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恩里克·戴维森认为,“任何没有建立在基因发展体系上的、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进化理论都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重新审视。”

西班牙塞韦罗·奥乔阿分子生物学中心的安东尼奥·加西亚-贝利多指出,“现代生物学的一大贡献就是证明过去的进化论过于保守。我们所看到的令人惊叹的各种生命形式的变化都是根据相同的调控因子产生的,或者说通过基因子系统,它们负责所有动物的发展演化。如果按照达尔文理论,通过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进化论并不会给世界上的生物带来多少变化。”

戴维森与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道格·欧文在《科学》周刊上发表文章就动物进化论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该设想与各高等院校中长期以来教授的正统达尔文学说产生了矛盾,并被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用来理解人类大脑的构造。

“近五年来,许多科学书籍和文章都提出,传统的进化论需要得到改变和扩充。其中一些观点是建立在可与进化论相比较的发育生物学的基础上,”欧文指出。

“我们的观点不是反达尔文学说。只是强调达尔文的进化论体系只适用于较低级别的系统发育,”戴维森认为。也就是说,达尔文进化论只能用来解释智人这一物种的出现,却不能揭示各种哺乳动物的演进过程,更不用说各种脊椎动物的演化。我们所谈论的已不仅仅是各种动物及构成它们的各种细胞的问题了。

戴维森还指出,“对于更高级别的动物,变化会以更加剧烈的方式影响到形态,这需要一种不同的基因变化方式。这也正是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动物进化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原因。”

发育生物学方面的三位先锋人物加西亚-贝利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彼得·劳伦斯和伦敦大学的刘易斯·沃尔铂特均认为,发育生物学是理解进化论的关键。进化论与发育生物学的结合衍生出了一门新学科:进化发育生物学。

进化发育生物学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或者说大批高等生物物种是如何集中在那一段时期出现的,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以及脊椎动物等。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伴随着多种形式的变化。从地质学角度看,这种形态上的变化是非常快速的。这其中一定包含着基因染色体的因素,”劳伦斯指出。加西亚-贝利多则认为,“当我们能够理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变化时,我们也就明白了什么是进化。”

已故著名的进化论学者斯蒂芬·杰伊·古尔德曾在1980年发表一篇题为《新的进化论正在产生》的学术文章。在文中古尔德指出,进化论的关键更多的是与变化的内在动力或生物身体的内在不稳定性相关,而非达尔文进化论里指出的肤浅的、表面的自然选择。他将达尔文的进化论视为旁门左道。对此,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值金斯认为,“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古尔德的理论其实是坚定地建立在达尔文学说基础上的。”

那么,古尔德的理论是否正确?“他的理论没有涉及任何本质。他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现象学对于我们的思想没有任何影响。”戴维森说。

欧文认为,“所有资料都没有显示出大量物种的起源是突然性和跳跃性的,而我的怀疑是,这是—个迅速的过程。在我们与古尔德的思想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尽管在部分概念上我们之间的确存在联系。”

【小题1】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论需要重新审视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尔文进化论不是建立在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基因发展体系上。
B.达尔文进化论过于保守,只适用于较低级别的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
C.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更高级别的动物形态的演进过程。
D.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动物进化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原因。
【小题2】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生物学更多从基因发展体系上来研究各种生命形式的变化。
B.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命形式的变化是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
C.新的进化论与传统进化论迥然不同,认为进化论的关键更多的是与变化的内在动力或生物身体的内在不稳定性相关。
D.传统的进化论只是用肤浅的、表面的自然选择来解释生命进化问题。
【小题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尔文进化论是一种没有建立在基因发展体系上的、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进化理论。
B.达尔化进化论认为生物的演变是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的结果,这种观点根本无法用以解释生命大爆炸问题。
C.进化发育生物学中的部分概念与新的进化论存在着联系,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直接的关系。
D.重新审视达尔文进化论并不表明进化发育生物学反对达尔文进化论,而只是强调达尔文进化论在对生物演变的看法上存在着不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
周传家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批评旧史学的弊端,大声疾呼号召“创新史学”。1919年,毛子水发表《国故与科学精神》,批评“国故”和旧史学,引起张煊的反驳,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指出:“国故”即“国学”,涵盖“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他主张“打破一切的门户成见,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
王国维深受梁启超新史学观点及胡适“整理国故”口号的影响,坚持从历史着眼,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他以专门史形式呈现出来的《宋元戏曲史》,“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拓展了传统历史学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成为新史学的典范,而且是公认的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坚持历史的观点,而且走的是“即器即道”的走化史路数,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绝非虚玄论道,同时也不停留于文化表象就事论事。他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一一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使戏曲这一中华元素从文化事象媒娓道来的展示中得以昭显。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有“史识” 一一别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胆”一一良知和担当。王国维幼年即喜读《汉书》,早年的《咏史诗二十首》不局限于个体的人生感慨和悲欢心绪,总揽全局,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议论新奇而正大”。处在大厦将倾、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文物制度的崩溃、历史延裂的残酷现实,王国维“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怀着对中国文化灭绝的深度恐惧感,通过古器物、古文字以及古史研究,说明中国文物制度的真实性,表达中国文化复兴的理想。
读王氏之《咏史诗二十首》,不由得使人想起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屈原有感于楚国的危机和忧患,天问地,在对有关天、地、人的某些传说质疑的过程中,体现出他的怀疑精神、思想观念及其为楚国现实政治服务的意图;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同样是通过卒章显志的惯常创作模式,试图从中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成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这绝非迷古恋古,而是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咏史诗二十首》就是20世纪的《天问》,王国“就是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连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也酷似屈原怀忠而自沉汨罗。
王国维具有扎实深厚的固学功底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他在《殷虚书契考释•后序》中指出:“我朝学术所以超绝前代者,小学而已。”他以这种具有科学性质的小学工具来衡定历史存在之真伪,重证据,重事实,不肯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乱下结论,更不会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欺世盗名。对于“不通字例、未习旧艺”之“俗儒鄙夫”的“肆其私臆,无所忌惮”,他深恶痛绝,饥之为“鬼魅之易画”。但他不是迂腐学者、冬烘先生,他“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从而“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轨则”。这种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手段,对于今天的“古史研究”也颇有超越之处,因而成为王氏之学所具有的重要现代学术特征之一,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
吴梅是南派昆曲的著名学者,其曲学研究涉及度曲、制曲、曲史等众多领域,在曲学方面,钱基博先生甚至认为,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就治学而言,王国维和吴梅之间有许多共性,也各有其特色。两者走的均是“即器即道”、道器兼容的路子,窃以为王氏更钟情于“道”,而吴氏则偏重于“器”。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减)
相关链接:①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开创了 “戏曲史”研究的新领域。他在研究中中借鉴了中西诗学中的某些思想意蕴。提出了许多合理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有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②《宋元戏曲史》中体现的研究方法,是王国维对戏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被人评其为“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王国维的胞弟王哲安将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其中梁启超、毛子水、胡适处于同一阵营,观点一致。
B.王国维修治的《宋元戏曲史》,是一部专门研究宋元戏曲发展脉络及其演变逻辑的戏曲史专著,是新史学的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把《咏史诗二十首》看做20世纪的《天问》,把王国维看做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是因为王国维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
D.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现代学术特征,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为后代的“古史研究”提供了示范和准则,即便在今天也不落后。
 
E.作者认为王国维偏重于“道”,而吴梅偏重于“器”,但后者曲学研究涉及众多领域,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
(2)结合材料,具体阐释“道器合一”的含义。(6分)
(3)王国维治学的情感态度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结合材料,谈谈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