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它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在中国,不少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皮影戏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我们怎样才能拯救这门璀璨的艺术,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的最大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湿热的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还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相比之下,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能克服上述种种局限性。它不仅真实地再现了皮影戏的原理,而且制作相当方便,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意进行修改。我们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沉重,而给它赋予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我们可以在动画中应用电影中各种长镜、短镜以及蒙太奇手法,可以用皮影戏的方法来演绎现代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让皮影戏(而不仅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切都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雕刻、表演手艺,只需要他们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创意即可。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把皮影戏制作成数字动画的初衷,我们也相信这样的表现手法能够赋予传统皮影戏新的生命及活力。
【小题1】下列关于“皮影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皮影戏历史悠久,它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陕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派生出中国的地方戏曲剧种。
B.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皮影成为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C.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D.受皮影戏表演形式和传播途径的限制,加之当年制作和表演的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皮影戏已经失传。
【小题2】下列对阻碍“皮影戏”在中国继续发展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要求很高,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皮影戏表演人才很不容易。
B.皮影复杂的制作工艺及其保存的困难使“皮影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C.现代社会电影、电视、网络等众多娱乐方式使“皮影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D.皮影剧团数量少,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地区,不利于皮影戏的传播。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皮影的制作有很高的难度,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的结果。
B.皮影戏的表演手段可以为电影所借鉴,皮影戏也可以借鉴电影的某些表现手法。
C.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足够的创意,皮影动画不需要任何技艺就可以制作完成。
D.和传统皮影戏相比,数字化的皮影动画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利于传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24 05:5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
(一)
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小题1】 下列给“黑匣子”所下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黑匣子是在飞机失事时,最容易被保存下来的设备。
B.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C.黑匣子原名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它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
D.黑匣子是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用来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舱声音,以帮助调查飞机失事原因的设备。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黑匣子的外观采用了明亮显眼的颜色。
B.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记录仪外部采用了反射条带。
C.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人们将黑匣子漆成了黑色。
D.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
【小题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马航MH370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
B.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C.飞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并没有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直到5年之后才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D.“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句中的“任何”一词,从范围上进行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 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使用棍子、“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 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北极熊的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选自《动物游戏之谜》,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自娱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戏行为并不仅限于幼小动物,而且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B.游戏是动物的天性,并随进化程度和智力的提升而加强。
C.动物游戏能调剂和补偿紧张的生活,起到一定安抚和保护作用。
D.游戏可使动物在生理、心理上保持平衡,有利于适应未来生活。
【小题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翰·贝叶和保尔·赖特并不排斥“学习说”,他们认为,动物游戏不仅是学习,还能起到“锻炼”的作用。
B.“学习说”也认为游戏是-种锻炼,比如能锻炼动物的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 用环境的能力等等。
C.西伯利亚羱羊和北极熊通过似乎带有“实战”特性的游戏,来锻炼它们逃避敌害能力或提高它们的生存能力。
D.“学习说”和“锻炼说”都是对动物游戏行为提出的假说,从实际上看,“锻炼说”似乎表述更全面更确切。
【小题3】下列对文中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以
A.“演习说”认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排演或演习以后可能出现的生活,使动物从小就能熟悉将来要掌握的“技能”和未来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B.“自娱说”认为,因为动物需要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 上容易保持平衡,所以会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某种调剂和补偿。
C.汉斯·特贝等认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游戏对动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D.保尔·赖特等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如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和冬季捕食的能力,所以说锻炼在动物游戏中的意义是最主要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
帛画唐卡
在藏区流行着一种画在布上的宗教画,这种卷轴画藏语称之为唐卡。对藏传佛教僧人来说,唐卡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物品。在佛殿里,众多唐卡夹杂在经幡、宝盖和彩带之间,从梁枋漫垂而下,对殿堂起着十分重要的装饰作用。
在我国,画在丝织品或布面上的画被称为“绢本”。佛教兴起后,帛画遂被大量注入佛教题材,如佛、菩萨、天王、力士像以及说法画、经变画等。藏传佛教的帛画在唐宋时已有,到了明代,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据考证,现今最早的唐卡保存在西藏的萨迦南寺,约诞生于10世纪的五代时期,早期的唐卡几乎全是正方形,以后则是长方形的了。到了明清两代。藏区的唐卡数量明显增多。唐卡的长度通常在二至三尺之间。由于画幅的局限,不便反映宏大的场景,故而绘制佛、度母、本尊和护法神的供像就成为唐卡的侧重点,这类唐卡约占总数的80%。按惯例,唐卡中间有一尊大佛像。或是表情温和地坐在莲花座上,或面目狰狞被烈火包围,四角有树木、花卉和云彩。不过,也有以连环画的形式把多幅画面连起来的叙述佛和高僧们的生平的唐卡,如最常见的《佛本生记》就是用100块唐卡连成的。
在藏区有许多绘制唐卡的僧俗艺匠。而且,一些著名高僧也常是丹青好手。由于唐卡是膜拜的对象,艺匠们把唐卡创作视为一种公德,因此,每幅唐卡都是潜心之作,绝少粗制滥造。唐卡的构图繁复,在神佛之外还要画一些莲座、祥云、花蔓以及其他的装饰纹样,画师必须按照规定去做,不能随心所欲。
唐卡的制作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加工画布。先把白布在石灰水中浸泡。软化布质,然后铺在木板上,用石块反复磨压,再涂刷一层掺有滑石粉的胶。经过处理的画布柔软平滑,不露布孔。第二步是勾画构图。画师先用炭笔落帛起稿,然后用颜料着色,再用纯金碾磨的汁勾线,完成画面。第三步是整理装裱。在画布周边镶以锦缎边饰,在画布上下贯穿木轴,在画布表面罩上一层半透明的丝绸幔子。经过活佛念经加持。有时在画布背面盖上活佛印章或朱砂手印。至此,一幅可以卷起带在身边的卷轴画制作完毕。绘制一幅精致的唐卡,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唐卡除彩绘外,还有刺绣、提花等制作工艺。最珍贵的帛画为缂丝像,它是用金线织成的。这种手工生产的佛像帛画过去多为朝廷赏赐用,在这些缂丝佛像的背面,往往有达赖或班禅左手掌的印记,是异常罕见的工艺品。唐卡是寺院的庄严之物,每个殿堂和僧舍都挂着数量不等的唐卡,而一些匠心独具的作品被人们珍藏传世。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唐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卡”一词来自于藏语,它是指一种流行于藏区的画在布上的以宗教为题材的卷轴画。
B.众多唐卡对佛殿起着十分重要的装饰作用,故它是藏传佛教僧人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物品。
C.现今保存的最早的唐卡,大约诞生于五代时期。早期的唐卡都是正方形,以后则改为了长方形。
D.唐卡的长度一般在二至三尺之间,其侧重点是绘制佛、度母等供像,并不追求反映宏大的场景。
【小题2】下列关于唐卡制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白布在石灰水中浸泡,软化布质,然后用石块磨压,刷胶,使画布柔软平滑、不露布孔。
B.画师用炭笔在画布上画出草稿,然后为草稿着上颜色,再用金汁勾线,完成勾画构图。
C.画师需在画布周边镶以锦缎边饰,四周用木头固定,在表面罩上一层半透明的丝绸幔子。
D.装裱好的画布经活佛念经加持,有时在背面盖上活佛印章或朱砂手印,至此一副唐卡才算完成。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部分唐卡都绘制神佛像,一部分唐卡则以连环画的形式将多幅画面连起来叙述佛和高僧们的生平。
B.唐卡是膜拜的对象,艺匠们把唐卡创作视为一种公德,画师必须按照规定去绘制,不允许自由发挥。
C.最珍贵的唐卡是金线织成的缂丝像,背面常常有达赖或班禅左手掌的印记,是极为难得的工艺品。
D.在藏区,“绢本”即唐卡,其构图十分复杂,在佛像之外还有莲座、祥云、花蔓以及其他的装饰纹样。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关于赵文化
在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赵文化是一枝艳丽的奇葩。从赵襄子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从慎子说法、荀子论礼到公孙龙辩名,这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片段,总能激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站在欧亚学的角度观望赵文化的兴起,其实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精神。透视赵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变革、法治、侠义是赵文化的基本精神。刘宏勋教授从赵国的历史经验中寻觅,认为赵文化的特点包括尚贤纳谏的“人和”风范、开放争雄的方略、法德合治的国策、任侠重义的美德。这些对赵文化的特性解析,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
荀子、公孙龙作为战国时代儒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为赵文化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成为众人瞩目的研究对象。荀子曾经“游学于齐”,因此荀子的文化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稳健、内向、务实、严谨的“君子”型性格,二是激进、豪放、热烈、外向的“斗士”型性格。这种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体现着赵文化的本质和特性。所以,与其把荀子与荀学称为“齐学”的代表,毋宁将之称为“赵学”的代表。高海波博士借助语用学原则,分析荀子、孟子“人性”的概念,认为荀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现象主义的思路,近乎“存在先于本质”;孟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路,近乎“本质先于存在”。正是对“人性”定义的分歧,才导致“性善”与“性恶”的争议。这种基于比较研究的论述,加深了对荀子思想的理解。
赵文化虽然不等同于赵国文化,但它的成熟有赖于赵国的强盛,仅就一种文化的生存状态来说,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孙开泰先生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透视赵武灵王的改革活动,认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于晋国新田文化,继承着新田文化的法治传统,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始使用大规模、正规化的骑兵,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式,同时正确处理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的关系,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宣兆琦教授透过赵文化的变革精神,认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普遍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变革思想,体现在“利其民而厚其国”的政治目的,体现在赵武灵王超人的智慧和勇气。这种考察历史的政治视角,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历史宝藏中挖掘文化资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董海林研究员论述赵国的兴亡,从中找出三条治国经验:改革则兴,守旧则亡;人才兴邦,庸才误国;团结兴旺,分裂必败。其中选人、用人问题,既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更是国家兴盛的保证。
【小题1】下列关于“赵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但它不等同于赵国文化。
B.赵文化是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的一枝奇葩。
C.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开放争雄、法德合治、任侠重义的特征。
D.赵文化的本质体现出一种荀子式的“君子”型与“斗士”型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特点。
【小题2】下列不属于“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的原因的一项是
A.赵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体现出赵文化变革、法治、狭义的基本精神。
B.胡服骑射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为赵文化的重要内容。
C.只有从政治的视角来考察赵国历史,才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D.赵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赵国,赵国的不断强盛促进了赵文化的不断成熟。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角度,引用专家观点,对赵文化的兴起、发展、成熟进行了阐述。
B.荀子虽然曾经“游学于齐”,但是却不能把荀子与荀学看作“齐学”的代表,而应当看作“赵学”的代表。
C.荀子和孟子对“人性”理解的思路不同,对“人性”的定义有分歧,因此对“性善”与“性恶”存在争议。
D.当今地域文化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总结治国经验,古为今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