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疾病与演化进程
[英]理查德·道金斯
动物的躯体是一个精巧而且往往有效的自然防御系统,这个系统叫免疫系统。当身体感觉到危险的寄生虫时,它会激发起来,生成特殊的细胞,像战士那样乘着血液奔向战场,攻击那群特别的寄生虫。通常是免疫系统获胜,身体恢复健康。然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它为那场特殊战斗生成的特殊分子武器,于是,以后任何相同寄生虫的感染,立刻就会被消灭在无形之中。因此,只要你得过麻疹、腮腺炎或水痘,就不大可能得第二回了。免疫系统认得死病菌或病原的感染,能提前武装起来,一旦疾病真的到来,它就能投入战斗。
免疫系统的一道难题是“决定”哪些是应该驱除的“外来的”,哪些是可以为身体所接受的。在妇女怀孕时,这可能是特别费心的。肚子里的宝宝是“外来的”,因为从遗传学看,宝宝与母亲是不同的,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但免疫系统是不能攻击宝宝的,在哺乳动物的演化中,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它解决了——毕竟,那么多宝宝在子宫里活下来而且出生了。但也有很多流产了,这说明演化遇到了困难,而解决不是很彻底。
免疫系统出错的另一种情形是对假想的“攻击者”打击太狠了。过敏就是这么回事儿:免疫系统不必要地、过分地、甚至破坏性地伤害了无害的东西。例如,空气里的花粉通常是无害的,但有些人的免疫系统会对它产生过激反应——那是你会得所谓的“花粉症”:打喷嚏、流眼泪,浑身不舒服。
有时过激反应的免疫系统竟然会对本人过敏!这引起所谓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秃头症(头发成片脱落,是因为你的身体会攻击毛囊)和牛皮癣(过激反应的免疫系统在皮肤上引起鳞片状斑块)。
免疫系统不时产生过激反应。因为有时该进攻而没能进攻,有时不该进攻却进攻了,免疫系统摇摆在两者之间,就像走钢丝一样。羚羊看见草动时,是不是该逃跑呢?它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那是潜伏的美洲豹还是清风在吹着牧草沙沙作响?是危险的细菌还是无害的花粉颗粒?这类“平衡”问题简直太普通了。它可能对“风险规避”太机警,每看一次风吹草动都危险,对无害的花粉甚至本人的组织都释放出浑身的免疫反应。它也可能太“齐心”而对真危险毫无反应,或者在真正危险的寄生虫出现时不能产生免疫反应。在钢丝上行走是困难的,不论偏向哪边,都会遭到惩罚。
癌是坏事的极端情形,一个很奇异的例子,但很重要。癌是我们体内的一群细胞从它们本来要做的事情中脱离出来,并且扩增,然后变成了寄生者。癌细胞通常聚集在“肿瘤”里,肿瘤无限制地长大,吞噬部分身体。接着,最坏的癌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叫癌细胞转移),最终毁坏整个身体。如此扩展的肿瘤叫恶性肿瘤。
癌如此危险的原因是,它们的细胞是直接从我们身体的细胞里衍生出来的。它们是我们自己的细胞,只是略有改变。这意味着免疫系统很难将它们判别为外来者。那还意味着很难找到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因为你能想到的任何方法——如毒药——都可能杀死你的健康细胞。杀死细菌很容易,因为细菌的细胞与我们自己的不同。能杀死细菌细胞而不伤害自己细胞的毒药叫抗生素。化学疗法能毒死癌细胞,但也能毒死我们自己的其他细胞,因为他们太相似了。如果过量运用毒药,也许能杀死癌细胞,不过先已经把可怜的患者杀死了。
我们又回到了和前面一样的平衡问题:攻击真正的敌人(癌细胞)而不误伤朋友(我们自己的正常细胞),这也就是羚羊在草地里遇到的问题。
自体免疫性疾病是否可能是无数代祖先们为了抵抗癌细胞而展开的演化战所传下来的副产品?免疫系统在与癌变之前的细胞的战斗中赢得了多场胜利,使它们来不及变成恶性的。我的想法是,因为免疫系统对癌变前的细胞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也许偶尔会误伤无害的组织,攻击自己的细胞——我们就说这个是自体免疫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也许证明了生命在演化进程中不断生成对抗癌变的有效武器,会是这样的吗?
(选自《自然的魔法》,有删改)
【小题1】免疫系统出错有哪些情形?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了科普文怎样的语言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有人评价《自然的魔法》这本书“将带你去未来,给你更广阔的世界观”,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简要阐述。(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7 04:2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②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③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¹¹)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即10¹¹*10¹¹=10²²。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有两个卫星,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整个宇亩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⑤M31 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星系。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亿5千万年旋转一周。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但是,假如我们希望找到地球的话,就必须将方向扭转到银河系的边远地带,扭转到接近遥远的旋涡臂边缘的模糊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星系群”距离地球200万光年。
B.M31距离地球200万光年。
C.银河系中心距离地球4万光年。
D.距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我们人类是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所以宇宙间的生命都隐藏在角落里。
B.作者认为如果我们处在银河系的中心,那么我们必须将方向扭转到银河系的边缘地带,才能找到地球。
C.探索太阳和地球是我们面临的急切任务,而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同样催迫着我们去探索。
D.我们自己的星系和M31星系非常相似,也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
E.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比如说M31星群。
【小题3】试概括①②③节的段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从 6 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 4.4 亿年前,大约有 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 3.65 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 2.5 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 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 1.6 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 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地球在承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B.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C.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D.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确信无疑 大千世界 九牛一毛 疲惫不堪
B.难以置信 芸芸众生 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
C.确信无疑 芸芸众生 九牛一毛 不堪重负
D.难以置信 大千世界 沧海一粟 疲惫不堪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 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 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 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 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人们在分分秒秒、 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 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人们日日夜夜、 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 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题。
前不久中国首次在陆域钻取可燃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组成的类冰的、笼形结晶化合物。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它的热量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其燃烧值竟约等于半吨煤炭。据估算,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可燃冰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它经过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而不像其他常规化石能源一样还会造成其他氧化物污染。
科学家认为,可燃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陆地约有27%的面积是形成可燃冰的潜在地区,而海洋中约有900%的面积是潜在区域。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其中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为储量大、清洁环保,可燃冰被誉为潜藏的“新能源宝藏”。
关于可燃冰的成因,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们最初于海底下的细菌。海底有很多动植物的残骸,这些残骸腐烂时产生细菌,细菌排出甲烷,当正好具备高压和低温的条件时,细菌产生的甲烷气体就被锁进水合物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形成水合物。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温度不能太高,在0℃以上可以生成,0℃一10℃为宜,最高限是20℃左右,温度再高可燃冰就会分解。第二,压力要够,但也不能太大,0℃时,30个大气压以上它就可能生成。第三,要有气源。
虽然储量巨大,但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是世界性难题,距离可燃冰商业开发利用,至少还要再等10至15年。可燃冰要么位于浩瀚的大洋底部,要么位于高寒险远的冻土带上,开发的难度非常大。由于可燃冰自身的一些物理属性,也使得开采困难重重。可燃冰是低温与高压的共同产物产物。但可燃冰对高压的“嗜好”可要比低温大得多。人们已经发现,在足够的高压之下,可燃冰在18℃时,仍然可以保持“冰”的性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高温冰”。这给可燃冰的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高压和低温,可燃冰会迅速融化为水和甲烷,如果不能对甲烷进行很好地收集,大量甲烷将直接进入大气,全球的气候将面临一场灾难。对大洋深处的可燃冰进行开采,除了面临类似的环保难题夕卜,还可能造成海底软化,出现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毁坏海底工程设施的情况。处理不当,甚至会在全球人为地造成许多个新的“百慕大三角洲”——许多科学家相信,不稳定的气水合物造成了“百慕大三角洲之谜”。 摘自搜狐网科学频道,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低温高压下混合产生的一种类似冰的笼形结晶化合物。
B.可燃冰储量大,热量高,1立方米的燃烧值差不多就等于半吨煤的燃烧值。
C.作为潜藏的新型能源,可燃冰清洁、环保,燃烧之后不会生成有污染的氧化物。
D.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远超常规化石能源储量,仅海底可燃冰就够人类用1000年。
 
(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A.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海底动植物的残骸腐烂时会产生大量细菌,这些细菌排出的甲烷气体被锁进水合物后,生成的物质就是可燃冰。
B.海底古老地壳随海洋板块沉入地球内部时,海底石油和天然气随海洋板块边缘上涌,在深海低温高压下,天然气与海水就化合成水合物。
C.现在开采可燃冰,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可能恶化全球气候;二是可能造成海底软化,出现大规模海底滑坡,毁坏海底工程设施的情况。
D.可燃冰的潜在区域和自身物理属性,使得人类对其开发利用很困难。目前,全世界都没解决这个难题,没有正式进入商业开发利用阶段。
 
(小题3)下列根据原文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气源合适,温度适宜,压力足够大的情况下,就能通过人工合成方式生产可燃冰。
B.即使进入开发利用阶段,可燃冰也可能难以立即取代现有能源而被大众广泛接受。
C.再过10至15年后,我国陆域远景资源量丰富的可燃冰就能够进行商业开发利用了。
D.保证了足够的高压和低温,并且解决了甲烷的收集问题,就能开发利用深海可燃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追踪逃亡者
①气喘吁吁的逃亡者自以为已经逃过了追踪,殊不知他留下了更多的线索,因为没有比身体更会背叛我们的了。
②在这座城市里,假如有一个叫罗杰的在逃犯,所有的警察都在追捕他:是他犯下了命案,就像卡里•格兰特在《西北偏北》里那样?还是他掌握了国家机密,一如威尔•史密斯在《全民公敌》里扮演的角色?或者和《第九区》里的沙尔托•科普雷一样,是名高危病患那样?这些都无所谓。我们只知道,借助夜色的掩护,他在遍布全城的监视摄像头下消失了。成功脱逃了?当然没有!因为人们的身体总是会出卖自己的主人。首先是体温,它在红外线下是最容易被察觉的。人类与所有的热血动物一样,永远靠燃烧能量来维持身体活动,持续散发出相当于100瓦灯泡那样的辐射。再没有比使用特殊的望远镜或摄像头识别一个清晰浮现在稍冷背景前的热血两足动物更容易的事了。这种侦测手段甚至在几十公里外都是有效的。
③我们的身体也会经常留下一些气味。为了帮助维持身体的热量平衡,我们有300万到400万条汗腺。汗液包含水和盐,还有尿素和氨水。汗液本身没有什么气味,但会由于寄生在皮肤上细菌的繁殖发出令人作呕的酸味。
④汗水和成百上千个从腋下和腹股沟的特殊腺体集中散发出来的号称信息素的气味分子,可以组成每个人特殊的气味线索。它可以影响到身边数米范围内的环境,并持续几个小时之久,足以让警犬大展身手。
⑤当然,罗杰可以穿上石棉防护服来隐藏体温,喷洒廉价古龙水来掩盖自己的气味。但是不呼吸对他而言实在太困难了。尽管呼吸的声音就连本人也很难觉察,但还是可以被几十米外的监听装置捕捉到。另外,罗杰一张嘴就会在空气里呼出不同气体的混合物。其中自然包括从肺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来自胃的丙醇和数种碳氢化合物(乙烷、2甲基戊烷、异戊二烯等)。在封闭空间中,这一混合气体能明白无误地指示有人存在。
⑥即使气味还不足以出卖罗杰,他的心脏也会改变这一切。首先,人类心脏以每分钟约70次的频率搏动,这一人类特有的节奏引发一种典型的振动,能够被一些仿地震仪原理制造的仪器在几米内探测到。
⑦另外,心脏细胞和所有的肌肉细胞一样,也有肌电活动。在医院中,医生往病人皮肤上粘贴电极测量这一活动,而更尖端的仪器现在已能对微弱的心肌电活动实施远程探测。最后,可能背叛我们的还有大脑。它由60亿至100亿个神经元组成,它们通过神经电信号进行交流,这样用于探测心电活动的仪器同样也能对此进行远程探测。但鉴于神经电信号比较弱,有效探测范围目前还不超过几厘米。或许几年后这个距离能大大增加。总之,即使在密闭的掩体内,罗杰也不太可能逃脱追踪。当然,这些探测器不仅可以用来制服暴徒,还能成为制造大团圆结局的神奇工具。想象一下其他的罗杰:这一个或许是少年帆船爱好者,不巧被巨浪卷走;那一个或许与妻子在参加野外滑雪时被雪崩掩埋;那一个或许是科学家在参加某地考察时与自己的组织失去了联系……体温或者心跳等都可能让他们得救。
【小题1】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1)因为没有比身体更会背叛我们的了。
(2)想象一下其他的罗杰:这一个或许是少年帆船爱好者,不巧被巨浪卷走;那一个或许与妻子在参加野外滑雪时被雪崩掩埋;那一个或许是科学家在参加某地考察时与自己的组织失去了联系……
【小题2】本文第一段说“更多的线索”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5分)
【小题3】作为一篇科普文章,本文有哪些特色?请结合文章第二、三段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