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材料一
近年来,部分科学家对气候变暖论提出挑战,认为:迄今为止全球气候已有十多年未呈变暖趋势了,符合地球气候冷暖周期交替变化的规律,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但更多科学家认为: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总体存在变暖趋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该结论证据确凿。
研究显示,地球系统接受的太阳短波辐射的能量,有90%多进入了海洋。海水比大气的热容量大得多,上层海洋能量储存在增加,一定程度上消化了由于温室气体增加所吸收的热量。除此之外,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会使大气产生年代际波动。2000年以后,PD0转入了负相位,对气温上升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有科学家预计2030年到2035年PD0可能会转入正相位,届时,年代际增暖可能与温室气体增加一起向气候系统施加压力,气候变暖将变得更加猛烈。
另外,太阳的短波辐射在经过大气之后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其中大部分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回太空。这就可以解释,从地面到对流层,温度越往上越低。因为,加热大气的能量实际来自地表。然而,通过计算得出,到达地面的热量与真正反射后从大气顶部排出的热量并不相等。事实上,截留的长波辐射是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了。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从大气顶部排出的热量减少,温室效应就加强了,并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因此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西欧、北美、日本以及我国东北部地区冬季多次发生极端暴风雪天气,这些异常天气与北极地区和全球变暖有密切联系。用大气环流的变异理沦来解释,正常情况下,北极是寒冷的,而中纬度地区则相对温暖,南北存在温差。这个温差的存在,使得西风急流得以维持,而大气的波动会沿着西风急流传递。由于北极变暖非常强烈,温差变小,西风急流也变弱,大气环流南北向运动加大了,冷空气就会更容易自北向南爆发,导致这些地区冷空气异常强烈,出现暴风雪天气。
此外,根据定量统计,全球陆地和海洋冰川、格陵兰岛的陆地冰原的冰量减少,都是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在对海平面变化的基线数据重新进行校正后发现,在过去20年中海平面上升加速的情况可能比之前预想的更加严重。这既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也是气候变暖所产生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直接后果。
(取材于中国科学报《全球气候变暖遭“误解”?》)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已经对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达成共识
B.海洋的能量存储对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的影响
C.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向太空排出的热量减少有关
D.温室气体的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A.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增长趋势
B.太平洋年代际震荡转入正相位
C.部分地区发生极端暴风雪天气
D.过去二十年中海平面上升加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4 10:07: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汝昌:诗成掩卷去,脂斋余香沉
徐怀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周汝昌先生庶几近之。这位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5月31日在家中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周伦苓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于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 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因痴迷《红楼梦》,老人的书斋就叫脂雪轩,那自然是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合称,当年曹雪芹著红用了十年时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研红则用了近70年,有两句诗为证:“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周汝昌痴迷到什么程度呢?痴到不记得自己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正如老人所言,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几十年下来,老人著述等身,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继《周汝昌红学精品集》之后,《红楼夺目红》5个月内连续7次印刷,创下学术书畅销15万册的纪录。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右眼只有0.01的视力。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周先生使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思想、真艺术大白天下。有了周汝昌的研究,读者才理解了真正的《红楼梦》,而不是被原来真假合一的《红楼梦》所蒙蔽。
周汝昌不仅仅是个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
老人年轻时酷爱曲艺、民族乐器,尤爱京剧,喜听反二簧,还曾粉墨登场,在《春秋配》、《虹霓关》、《三堂会审》中扮演过小生。老人晚年有两大爱好,一是作诗,二是书法。1970年,周汝昌由干校调回北京后,想到曹雪芹的诗连一首也未能流传至今,不禁无限惋惜。忽然想到雪芹为他的好友敦诚题的《琵琶行传奇》只剩末二句,就异想天开,斗胆续补,一共试补了三首,后来其中一首传了出去,竟使一位红学家认定是雪芹原作,险些闹出大笑话。周汝昌的书法也自成一体。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的书法理论研究,曾和朋友讲过:“平生在书学上所下功夫,比红学要多得多。”有人当面夸他的字是“瘦金体”,他不以为然,说:“‘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字体,法出薛稷;我习右军,与之无涉。”
老人一生淡泊名利,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老人不喜欢对着录音机口述,而是坚持在纸上笔走龙蛇,然后由女儿打印出来,一方面是为了亲近笔墨纸砚,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文字的个性。
《周汝昌梦解红楼》有一首封底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如今斯人已逝,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红楼的奇情异彩,还有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
(略有删节)
相关链接
综数十年考证成果,周汝昌认为,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近代汉学“三大显学”,其影响和作用在中国民族文化当中是不可估量的,它是世界性的学问,是世界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并为此赋诗: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周汝昌认为,近代汉学“三大显学”之一的红学是世界性的学问,其影响和作用在中国民族文化当中是不可估量的。
B.周汝昌是新中国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对《红楼梦》深有研究的第一人,其一生致力于红学研究,作品涉及红学的各个层面。
C.周汝昌始终认为《红楼梦》是世界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并为此赋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
D.作者写一位红学家误将周汝昌的补写之诗认定为曹雪芹的原作,这件事直接表现了周汝昌在诗歌和红学研究上的极高造诣。
E. 结尾引用《周汝昌梦解红楼》的一首封底诗,既突出了周汝昌对红学的贡献,也突出了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意蕴悠长。
【小题2】周汝昌“痴”于红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举例说明。
【小题3】标题“诗成掩卷去,脂斋余香沉”有何丰富意蕴?请简要探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宇宙网红霍金的人性

霍金“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不平凡的人”。“他以其才华、幽默和勇气、毅力鼓舞了全世界的人们,而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作为宇宙级别的网红——霍金,大家都在讲他的神性,而这里聊聊他的人性。

2018 年3月14 日,知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 岁。霍金去世,人们在哀叹:人类完蛋了,有种与宇宙星辰断了联系的感觉。

天才回家了,宇宙的秘密谁来解答?

霍金最后一次视频访问,是关于宇宙的起源。而此前,他还曾预言,2032年之前,小行星有极大可能将会撞上地球。

2016 年4 月,霍金开通微博,问候中国网友的第一条微博得到了三十多万的转发,四十多万评论和一百多万点赞。开微博8 小时后,霍金的微博粉丝就突破了百万,现在已经到了450 多万的关注。

霍金开微博,不是上来打个招呼这么简单。他邀请年龄在13至18 岁之间的青少年,将自己在科学或者数学方面的点子,制作成一个时长三分钟的小影片,报名参与青年突破奖挑战大赛,这可以与他进行直接对答。

这次,他走了,微博话题瞬间“爆”掉。

霍金的基因里,除了有神性的一部分,有天才的一部分,也有人性的、网红的一部分。在牛津大学念书时,霍金加入了学校划艇队。据说是为了改变自己不合群的性格。可上大一时,霍金身材矮小,并不适合做运动员。但赛艇队还是选了他做艇长。因为艇长不需要划艇,只要控制其他人划艇的速度和节奏。

他也参演过影视剧,1992年,霍金在《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客串自己,与扮演牛顿、爱因斯坦的演员一起打牌。据报道,这是他的屏幕的“处女秀”。他在《生活大爆炸》里怼谢耳朵,谢耳朵唯一佩服的人就是霍金,因为他辛辛苦苦做出的研究,结果却被霍金检查出错误来了。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和《飞出个未来》中,霍金也是本色出演,并且亲自配音。

他还创作过歌曲,1994 年,他利用电子发声器,和英国摇滚乐团Pink Floyd 合作录制了摇滚作品“Keep Talking”。在Pink Floyd 后来的专辑TheEndless River 中,他也曾贡献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这首歌的名字叫《Talkin' Hawkin》。

熟悉霍金的人,会评价他爱玩、友善甚至有点“淘气”。人们称呼他,“无药可救地卖弄风情”,是个“喜欢在轮椅上舞动的派对尤物。”

在一次演说结束后,他被人撞见在后台与孙子追逐嬉戏。在剑桥的办公室内,他挂着玛丽莲·梦露的大照片。他还曾向《卫报》透露,如果时光能逆转,他要见见梦露,而不是艾萨克·牛顿,因为他“看上去不是个随和的家伙”。

他甚至拿轮椅轧过自己不喜欢的人的脚趾头,按照美国《野兽日报》的说法,这几乎是霍金最喜欢做的事了。1976 年的一次英国皇家宴会中,“获奖”的是英国王子查尔斯。霍金轧过他的脚趾之后,还高兴地开着轮椅在地上转了一圈。在自传里,霍金写道,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有轧过撒切尔夫人的脚趾。

2015 年,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凭借电影《万物理论》拿到奥斯卡影帝。《万物理论》就是一部霍金的传记电影,但这部电影没有着重霍金的疾病,更多的讲述的是他和同学、和妻子的感情。

饰演霍金的“小雀斑”说,“霍金是个向前看、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疾病对确诊后的他并没有那么重要。我想要肉体上的内容内嵌在我身上,而我们着重去讲一个关于人性、关于爱情的故事。”

据说,霍金本人看完这部电影说,有时候感觉这个主演真的就是他以前的自己,《万物理论》2014年秋天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时,霍金本人就在台下,电影结束后,他的秘书从他的脸颊上擦去了一行眼泪。

霍金撰写了多部著作,《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我的简史》,1988 年,霍金出版《时间简史》,解释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学理论。《时间简史》被译成40 余种文字,出版超过1000万册。直到今天,这本书依旧摆在很多人的案头。

巴西世界杯前,霍金还曾经受爱尔兰一家博彩公司的委托,分析英格兰将拿冠军。依据霍金的分析,环境对结果的影响相当惊人,虽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距蛮大的。但当初接下这单委托,霍金是这么说的:“自文明起源以来,人们就不再把事件看作不相关或者无法解释的。他们已经对世界的根本规律有了深入了解。世界杯没有什么不同。英格兰想要成功就得仔细研究环境、生理、政治和战术等一系列变量。这是非常复杂的。事实上,和足球相比,我认为量子物理相对而言更直接一些。”几乎霍金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全世界、全人类瞩目的焦点。

2016 年,霍金联合投资人宣布启动太空项目,去半人马座α星。目标是开发数千个小型太空飞船,飞往我们最近的星系,并发回照片。

去年,网上传闻霍金发出警告组织人类登月,称已经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制止登入月球不然后果自负”。

但很快,霍金就出来辟谣了,这是个假消息,他没说过。

2017 年11月,霍金说,人工智能(AI)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糟事件”,除非人类社会能够找到控制AI 发展的方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它会成为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工具。”

但多数情况下,霍金在科技界的存在与鲁迅在作文上的名言是一样的。逻辑都是:

霍金说,2032年地球毁灭。

霍金说,人类掉进黑洞可以逃往另外一个宇宙。

霍金说,外星人早已不是肉体凡胎。

霍金本人:我没说过!

回顾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宇宙级网红斯蒂芬·霍金先生曾经说过的那些话——

“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谈及生死,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自由的权利,上帝是不存在的,没有人是创世主,也没有人能掌握我们的命运。并不存在天堂或者来世,我们只有此生,来欣赏宇宙之美。正因如此,我非常感恩。”

(节选自新浪微博)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金的第一条微博就得到了三十多万的转发量,粉丝过百万,可见霍金受到了除了本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知名度广及全球。
B.霍金爱玩、淘气,甚至用自己的轮椅轧过自己不喜欢的人的脚趾头,没有轧过撒切尔夫人的脚趾,是他人生当中的一大遗憾。
C.霍金存在于这个世界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使人类世界与外太空产生了联系,不再孤独地存在于宇宙之中,霍金一死,宇宙的秘密无人来解答。
D.“2032年地球毁灭”,“人类掉进黑洞可以逃往另外一个宇宙”,“外星人早已不是肉体凡胎”,对于这些说法,霍金表示:我没说过。
【小题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霍金开通微博,并不是上来打个招呼这么简单,若要与他进行直接对话,需要报名参加青年突破奖挑战赛,将自己在科学或者数学方面的点子,制作成一个时长三分钟的小影片。
B.霍金曾在视访问中谈及宇宙的起源,而在此之前,他还预言在2032年之前,将会有小行星撞上地球。
C.霍金的屏幕“处女秀”是在1992年参演了影视剧《星际迷航:下一代》,他在剧中客串自己,与扮演其他科学家的演员们一起打牌。
D.解释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学理论的著作《时间简史》,是霍金的代表作品,出版超过1000 万册,被译成40 多种文字,是从事天文物理学研究的学者的必读书目。
E.《万物理论》是一部霍金的传记电影,电影更多的是讲述他和同学、妻子的感情,霍金本人看后十分动容,感觉这个主演真的就是他以前的自己,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小题3】霍金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作为宇宙级别的网红,他具有神性的光环,而文章对其“人性”进行了介绍,概括并阐述你看到的霍金哪些方面的人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南怀瑾:谜一样的国学大家

周为筠

1918年,南怀瑾出生在浙江乐清古村。他从小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后来在他家附近的一座庙里自学,这让他一辈子与佛结下不解之缘。在这幽静的古庙里,南怀瑾除精研四书五经外,还遍及诸子百家,在这遗世独立的世界里过着宁静的读书生活。

十七岁,南怀瑾到浙江国术馆习武。1937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这时,抗战烽烟四起。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南怀瑾也想凭借自己的一身武艺去杀敌报国,他毅然辞亲远游入川,到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担任武术教官。

当教官时,南怀瑾经常外出寻仙访道,结交名人,为求深入研究佛法。抗战胜利后,他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宗各派,对佛理有了更为精深的研究。1947年底,南怀瑾回到阔别九年多的故乡,并隐居在西子湖畔。

1949年,伴随解放军一路南下,归隐山林的南怀瑾本已闲散入定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但是南怀瑾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尽管不满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却不会跳出这个营垒反戈一击。1949年2月28日,南怀瑾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就匆匆地只身买好去台湾的船票。船到台湾基隆,回想出逃的狼狈经历,他感慨万千吟出:“三百年来养士潮,为何文武尽皆逃。”其实在1947年他曾回过老家,同家人商量,全家一起走。但南怀瑾最终没有说动父亲。他只好辞别了年迈的双亲和妻儿,离开家乡。他本打算自己先去台湾安顿好,再把全家老小接过去。谁知道这一去之后,亲人分离,生死两茫茫,直到双亲辞世他也没能见上一面。“父母在,不远游。”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他,对于自己未能尽孝而一直耿耿于怀。

在台湾,南怀瑾刚来时是一个无名小辈,迫于生计,做起了船运生意;但南怀瑾是秀才出身,不懂经营之道,又经常接济一些从大陆来的落魄流亡者,加之商船被国民党政府征用,终落得一贫如洗,南怀瑾不得不拖儿带女栖身于基隆一个陋巷中,一度靠典当衣物维持生计。

不久,南怀瑾举家迁居台北龙泉街。这里环境更为恶劣,污秽堆积的菜市场臭气熏天,吵吵嚷嚷,喧嚣终日。但南怀瑾充耳不闻,仍能安贫乐道,在资料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两部传世之作。

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经济逐渐走向繁荣;但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文化沙漠”里需要一种理念和精神来支撑。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南怀瑾的学问才有了市场。

随后,南怀瑾受聘于辅仁大学,正式开设《易经》课程。可是课只开了一年,南怀瑾就主动停止了。原来他讲课太受欢迎,每次上课学生一直挤到窗外,这与一些老师的课形成了强烈对比,为了避免造成别人的不愉快,南怀瑾急流勇退。

1966年,声名鹊起的南怀瑾在蒋介石父子的邀请下,到高雄空军基地演讲,蒋介石听后感慨万千,即命令成立“复兴中华文化委员会”,请南怀瑾主持工作,但南怀瑾却婉言谢绝了。

1969年,南怀瑾不忍中华传统文化日趋式微,振臂而起,创立以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为目的的“东西精华协会”。课室里挂着南怀瑾自撰的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1985年7月4日,南怀瑾离开台湾,乘机抵达美国。1986年,南怀瑾在华盛顿成立了“东西学院”,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古稀之年的南怀瑾,常因思乡夜不能寐,于是独自起身西望故园。泪眼婆娑地吟咏道:故园西望泪潸然,海似深情愁似烟。最是梦回思往事,老来多半忆童年。

在美国稍安定,南怀瑾便与大陆家乡的朋友们联系上了。1990年2月25日,尹衍梁代表南怀瑾到上海签订了中外合资建设金温铁路的协议书。修铁路只是南怀瑾毕生的一个愿望,他真正要做的是为子孙后代修一条大道路,借用宋儒张载的话来说,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世纪初,南怀瑾又在太湖边的一片芦苇荡兴建起太湖大学堂。他就在这里居住、讲课。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节)

【小题1】南怀瑾对国学的继承与发展做了哪些方面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章在材料组织方面有何特点与作用?
【小题3】作者所说的南怀瑾“真正要做的是为子孙后代修一条大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姓,但距离周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禄字楷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诰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清朝叫“馆阁体”。

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所谓“字如其人”,虽然后来多从道德层面解读,但其本意仍是强调一种认真的精神,写字如是,做人亦如是。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块字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B.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
C.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
D.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要求书写连贯,下笔不悔,一气呵成。这是书法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B.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最早的金文,都写得规规矩矩。
C.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
D.干禄字楷书在明朝时被称为“台阁体”,在清朝时被称为“馆阁体”,虽端庄秀丽,但写法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坏了书法对“势”的追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是用来说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我们可以从这种方式中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部分原因。
B.唐朝时选拔人才重视书法,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文字与书写并重。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几经发展,成为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必遵的书写正体。
C.古人写字,不仅讲求通篇的气势,而且讲求每一笔的手势动作,即把字写“活”,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
D.在书写上,要达成气韵生动的功力,就必须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训练也成为一种人格训练,体现了一种认真的精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B.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C.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D.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B.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C.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D.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