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力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创新的法律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优良。创新型国家的本质是依靠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其测度指标主要体现在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方面。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科技是国之利器,世界上的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如果我们不能在创新领域取胜,就不能掌握全球竞争先机和优势,迈向现代化强国就会失去支撑。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科技强国支撑现代化强国。

(:《人民日报》)

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16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81.2(以200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7%。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达到172.0.172.2.223.3和157.3.分别比上年增长4.9%、4.8%、7.2%和5.2%。测算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创新环境继续优化,创新投入力度加大,创新产出能力稳步提升,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持续推进。

(: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报告显示,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16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为199.1点,较2015年增加18.9点。自2010年为基期开展评价的六年来,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共增长了99.1点,2016年的增速高过10%,反映出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在高位持续提升。构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的五个分项指数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尤其是创新创业环境指数自2012年后持续高速增长,2016年较2015年增幅达38.5点,这与全国自2012年后迅速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极为契合,也真实反映出国家高新区近年来在打造创新环境、优化创业生态方面的成效显著。创新的国际化指数值和增速继续高位运行,2016年达到285.4点。自开展评价的六年来,该项分指数数值一直高过总指数数值,对总指数的数值和增长贡献突出,反映出在国家一带一路和全面开放的大战略背景下,高新区开放创新和融入全球的创新步伐愈发加快。

(: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材料四:在40个参评国家中,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比上年提升了1位,继上年超越澳大利亚之后,今年又进一步超越比利时,位居第17位。这表明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继续稳步提升(见图)。

图1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变化图

从具体得分看,中国国家创新指数达到69.8分,比上年提高了1.2分,与英国、法国、以色列等排名10—15位国家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上年落后0.8—4.1分减小到0.3—2.6分。目前,中国与排在第16位的爱尔兰相比,仅存在0.2分的微弱差距。从国家创新指数得分及排名变化趋势看,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前景仍十分乐观。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均为2015年数据)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新型国家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
B.创新型国家以多方面的创新为主要测度指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
C.2016年,我国的创新指数、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等均较上年有增长。
D.我国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反映出我国开放创新和融入全球的步伐加快。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我国2016年的创新指数较2005年增长近一倍,创新产出指数则增长了一倍以上。
B.与上年相比,我国2016年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成效的指数均增长了近5%。
C.2016年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为199.1点,增速为2010年以来最高的。
D.2016年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增幅较高,这一点契合了“双创”浪潮。
E.我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2001—2004年增速较快,此后直到2015年均属小幅稳步上升。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我国要建设成创新型强国需要采取哪些有力措施?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4 11:05: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有删改)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敢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体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太少且太短。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
【小题2】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小题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同类题2

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下列小题:

多么奇特的关系啊!如果我们是好友,我们会彼此探问,打电话、发简讯、写电邮、相约见面,表达关怀。如果我们是情人,我们会朝思暮想,会嘘寒问暖,会百般牵挂,因为,情人之间是一种如胶似漆的黏合。如果我们是夫妻,只要不是怨偶,我们会朝夕相处,会耳提面命,会如影随形,会争吵,会和好,会把彼此的命运紧紧缠绕。

但我们不是。我们不会跟好友一样殷勤探问,不会跟情人一样常相厮磨,不会跟夫妇一样同船共渡。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聚首时即使促膝而坐,也不必然会谈心。即使谈心,也不必然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择,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了然在心。有时候,我们问:母亲也走了以后,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然而,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和这个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都不一样,我们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我们清楚地记得彼此的儿时――老榕树上的刻字、日本房子的纸窗、雨打在铁皮上咚咚的声音、夏夜里的萤火虫、父亲念古书的声音、母亲快乐的笑、成长过程里一点一滴的羞辱、挫折、荣耀和幸福。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棵树上折断了手。

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公尺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树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公尺,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阖,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改写自龙应台〈共老〉

【小题1】下列针对手足关系的描述,何者最符合本文的观点?
A. 兄弟姊妹是世上少数可以共享儿时记忆的人
B. 因共同的成长背景,手足间的命运紧紧缠绕
C. 照顾年迈双亲的责任,必须由兄弟共同承担
D. 手足不宜分家独立,以免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小题2】关于本文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何者错误?
A. 首段由朋友、情人、夫妻的关系起笔,带出手足间的情谊
B. 第二段连用两个反诘句,强调兄弟间深厚的情谊不可磨灭
C. 前两段多处使用重复的字词与类似的句型,可以强化语气
D. 末段以雨树为喻,描写手足间看似疏离却同根相连的关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网+”与“+互联网”

一个+号的位置变化耐人寻味。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这就是工具的特征。工具化是工业3.0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在3.0阶段,互联网作为具有革命性的工具,的确可以扩大和提升信息交流的空间和速度,从而让传统产业不仅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而且使得消费效率获得极大提升。特别是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让消费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如果说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1.0和2.0所运用的是力学原理,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那么以信息化为代表的3.0运用的则是数字手段,延伸的是人类的眼睛和耳朵,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但是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仍然是工具,因此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加入而改变。

我们再看“互联网+”。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互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它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传统产业则可能变为被十的对象。

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那么“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互联网的去工具化从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已经初现端倪。而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颠覆在发达国家也已经出现。

美国的某款新能源汽车,由于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已经取消了传统的4S店商业模式,不仅销售不需要,甚至保养、维修也不再需要4S店。因为发达的物联网络已经让生产者能掌握售出汽车的各种数据,甚至轮胎该更换或者哪个零件该出问题,厂家比用户还清楚,可以随时随地上门服务。

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的德国走得更远。如今在德国一些城市的街头,停着不少有特殊标识的汽车,只要是会员,就可以用一张卡片把任意一辆车开走,办完事停在路边走人即可,而你驾驶车辆的所有数据会及时传回车厂,并从你的账户扣除相关费用。这一模式未来很可能颠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很多人今后可以不必再买车,而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也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

【小题1】下列对工业3.0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产业依然居于主体地位,其基本形态并没有因互联网这一具有革命性工具的加入而改变。
B.这一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是工具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提升了信息交流的空间和速度。
C.运用互联网,建立网络销售平台,传递各种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让消费过程变得更有效。
D.工业3.0运用数字手段,延伸了人类的眼睛和耳朵,解决了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改变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
B.工业4.0有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模式,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C.美国的某款新能源汽车凭借发达的物联网络,取消了传统的4S店商业模式,可以方便地上门服务。
D.“互联网+”可能会颠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现代汽车制造商将随之替代原有的汽车服务提供商。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互联网+”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亚洲国家地区贸易发展情况预测表明,到2030年,亚洲的经济将会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所占世界GDP的份额将从30%增加到40%以上。区域内贸易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再加上GDPG(实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高增长率,可能会使这个地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区域集群。

亚洲仍然引领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危机凸显了地区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亚洲太平洋而言,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支持国内需求从而保证区域内的持续增长。中国以及亚洲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如在设施改善、政府激励方面进行投资来提升国内消费、进口量,进行财政改革,以及进一步促进交换率的灵活性。在2013年,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并成为了区域内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国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亚洲内贸以及国内活动导致的贸易增长。

(摘编自《2014年全球物流市场报告》 罗兰贝格)

材料二:


(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我国快递业呈飞速发展态势,农村电商潜力巨大,国务院提出“快递下乡”战略,快递企业向下向西发展。在农村电商和政策助力下,农村快递量将迎来较快增长。另外跨境电商有望成为快递行业增长的新动力。当前国内的消费结构进入了改革升级的关键阶段,从标准化、大众化进入到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国内部分商品的供给端无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这种国内外需求缺口会保持下去,成为推动跨境进口增长的内在动力。跨境电商中出口的比例超过80%,成为拉动国内商品出口的动力之一,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电商依旧是驱动快递增长的核心动力,在消费碎片化、农村网购渗透率提升以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下,预计未来三年快递行业仍将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

(摘编自《2017年中国快递行业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四:

当前我国快递业迅猛发展,已经连续6年保持约50%的爆发式增速。但高速发展带来了企业管理及行业治理能力水平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的问题,离消费者的期望和现实需求尚有差距。比如,春节过后,圆通快递公司在北京的个别末端网点出现运营异常、包裹积压无人派送等情况,造成消费者不满。

目前快递发展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反映的深层次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末端服务问题有待系统性解决,快件延误、投递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信息科技应用水平不高,智能终端、自动分拣、机械化装卸、冷链快递等技术装备研发应用不足,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行业人才建设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升,快递员流动性大。群众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粗放式发展的快递业已经到了亟须转型升级的时候了。

一方面,稳步推进快递条例立法,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立法,推动快递服务纳入立法内容。同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认真开展快递服务质量评价,积极化解消费纠纷矛盾,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国家邮政局已建立包括局长信箱、消费者申诉、满意度调查、舆情监测等多种手段在内的用户反馈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02月28日《快递行业发展快问题多,多举措推进行业治理》)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危机凸显了各地区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区域内的持续增长,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B.跨境进口增长的内在动力是国内部分商品的供给端无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而形成的国内外需求缺口。
C.我国快递业呈飞速发展态势,预计未来三年快递行业仍将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增长率超过美国。
D.我国快递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说明粗放式发展的快递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我国快递行业收入近4000亿元,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收入逐年上升,增速平稳。
B.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2016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
C.从材料二的数据统计看,2016年快递业增长态势强劲,行业增长仍有较大空间,完全因为农村电商潜力巨大。
D.国家邮政局已建立了多种手段在内的用户反馈体系,这就完全能解决消费者对运营异常或包裹积压等情况产生不满的问题。
【小题3】根据材料,请简要谈谈面对快递行业暴露的问题,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鹰 笛
①那时侯,我还是个少年。有一年天旱游牧时,在尧熬尔草原的黑河岸边,我遇见了年迈的索拉。
索拉原本魁梧的身体已经像风干牛肉般缩水了,紫铜色的脸上爬满岁月留下的皱纹,他的十根指头一攥,活像一对风干了的雪鸡爪子。他手里一根半尺长已经磨得发亮的鹰骨头做的笛子,从他嘴上不断发出一种能把人的骨头都揉碎的声音。我很奇怪,这样一个草地上随处可见的东西,居然能发出金属一样让人颤抖的声音。我被老人的笛声莫名其妙地感动,我走到他身边,对他说:“好像你的笛子在对我说着什么。”
③索拉老人把目光投向河对岸说:“是的,它是在说着什么,它已经说了快四十年了,它说的是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爱情故事。”
④我听他缓慢地讲:那时侯我还很年轻,这片草原就是我们部落的夏场,我每天来这里放羊吹笛,我的羊在我的笛声里欢快地吃草。有一天我坐在这里吹笛子的时候,河对岸走来一个姑娘。我知道一定是我的笛声吸引了她,哦,不,肯定是山神把她送来的。她汲了一桶水却并不急着走,顺着笛声她向我这边张望,我看到她张望就站起来,把笛子吹得更加响亮。从那一天起,我的笛声一响,她就从远处的帐篷里走出来,背着笨重的木桶来河边汲水。
⑤那个夏天河水格外大,河面格外宽,隔着河我看不清她的脸,但我心里知道她一定是这草原上最美的姑娘。我忍不住向河对岸喊了一声,声音传不到对岸就被涛声淹没了,只有这鹰笛的声音能够穿过巨大的水声。羊在草滩上吃草的时候,我们就隔着河相互对望。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就跳进河里想游到对岸上,没游出十米就被水冲走,她在对岸尖声呼叫着顺河往下跑,冲了一里多,我挣扎着抱住一条岸边的树根爬上岸。那时侯再听她的声音已经哑了。我告诉她,到了冬天河水封冻的时候,我一定过河去找她。她向我挥动着红头巾,把我的眼睛都绕花了。
⑥我们就那样苦熬了整整一个夏天。秋天到来时,我们部落就要转入冬场了。那天牦牛驮着帐篷启程时,我发现对岸她们部落的帐篷已在前一个夜里悄悄地搬走了。
⑦那个冬天,我常常骑马从冬窝子来到这里,然后踩着河面上的冰到河对岸草滩上去,可我没有找到她。我等了整整一个冬天,也没有见到她的身影和那风中挥动的红头巾。第二年开春时,我骑着马早早来到这里,怕她看不见我,听不见我的笛声,就用石头垒了个高高的石堆。我每天坐在石堆上吹这支鹰笛。
⑧春天夏天过去了,秋天和冬天也紧挨着过去了,我再没有看见她来河边汲水,再也没有看见她的羊群和那顶白色的小帐篷。
⑨我一直等啊等,一年又一年。后来,我等来的却是一个故事。那一年冬天,黑河上游一户牧民家17岁的姑娘银杏,为逃避与大头目儿子的婚事,在新婚前的雪夜里出逃。第二天早晨,人们在黑河中心一个塌陷的冰洞里找到了她足迹的终点……
⑩说完这些的时候,我面前的索拉老人已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他的头发像冬天山坡上风吹乱的荒草,杂乱无章。神情像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鹰,无奈地等待厄运出现。深洞洞的眼窝里淌出血样黏稠的泪水。坐在石堆上,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天地和牛羊。很久很久之后,索拉才慢慢恢复了思想,望着黑河长长出了一口气。那沉重的一幕却永远装在了我幼小的心里。
⑪很长时间我也不敢去见索拉,但又渴望见到他,他身上有着一种很深的很坚硬的东西吸引着我,也令我万分恐惧和紧张,是什么东西我又说不出来。
⑫我在渐渐长大,索拉老人在这个石头堆上吹了四十年的鹰笛。四十年的时光被岁月凝固在这支能发出金属一样声音的鹰笛里。
⑬后来,当我在爱情的漩涡里被击得头破血流彻夜难眠时,我才懂得了爱情,懂得了索拉的爱是多么厚重真诚!我又来到索拉坚守了四十年爱情的石堆上,石堆还在,只是不见了索拉老人。石堆中间竖着一根高高的松木杆,杆顶上挂着那支我熟悉的鹰笛,风吹过时,它发出悠长而悲切的声音。
⑭我从附近牧民那里听到了索拉后来的故事:前年冬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索拉老人身着裕固族男人婚礼的盛装,款款走下了汹涌的冰河……
⑮我站在石堆上向着远方的天空、大地和河流歌唱,大滴大滴泪水顺着滚滚河流向前流去。这时,我似乎听到索拉的笛声从空中飘来,看见他和银杏相拥着走在草地上……
(取材于阿拉旦•淖尔的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词语中的“名”与“莫名其妙”的“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闻遐迩
B.副其实
C.不可
D.一文不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第⑤段中,索拉看不清银杏的脸,但却认定她就是草原上最美的姑娘,表现了他对银杏的爱慕之情。
B.第⑥段中“悄悄地搬走了”暗示银杏和索拉的事情已经被发现,部落这样做是为了斩断他们的联系。
C.第⑧段中两次写“过去了”表明索拉一直在等待银杏;两次写“再也没有看见”暗示她已不在人世。
D.得知银杏不在人世的消息后,索拉就身着裕固族婚礼盛装,款款走入冰河,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
【小题3】第②段和第⑩段的画线句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小题4】作为本文的线索,“鹰笛”是如何贯穿全文的?
【小题5】本文在讲述索拉的故事中穿插了很多“我”的见闻与感受,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