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1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1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中国已建成日益完善的高速铁路网络,并实现成网运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管理经验丰富的国家。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四纵四横”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共同构威的快速客运网已超过4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中国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向周边区域5小时的旅行圈已经形成。高速铁路的开通极大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特别是在西南山区等原本交通不发达的方向上,这种变化尤为明显,2014年底开通的贵阳至广州高铁,使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由开通前的21小时压缩至4小时。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相邻城市间“同城效应”凸显,已形成1至3小时高铁生活圈,中国高度重视高速铁路的安全。经过多年的运营实践,中国铁路形成了基础设施、移动装备、综合检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为一体的完备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地震、大风、降雨、冰雪等自然灾害影响和各类突发事件,确保高速列车安全运行。据国际铁路联盟UIC)和欧洲铁路管理局(ERA)统计资料,中国高铁安全运营水平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
(摘自中国网《高铁旅客超50亿人次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有哪些亮点》)
材料二:

(摘自ITS专业大数据《中国高铁乘客数据分析2016》)
材料三:
中国著名铁路专家王梦恕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铁有很多优势。首先我们有非常优秀的建设队伍,随时都能投入到建设中去。第二个优势是造价比发达国家便宜很多,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中国只要0.33亿美元。而且中国高铁建设工期短,速度甚至比发达国家快一倍以上。另外,中国往往交易灵活,不一定要钱,可以用资源交换。
韩国《每日经济》11月3日称,中国正在实现高铁崛起,施工能力和价格竞争力等全球第一。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形容,第一条高铁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仅6年过去,中国运行的高铁里程就超过1.1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中国领导人经常利用外访亲自介绍和推销高铁也功不可没。目前,与中国签订高铁合作协议的国家超过30个。交易结算模式多样化称为主要特点。在输出过程中,中方出资金和技术。中方会与相关国家洽谈,用修建高铁来置换当地资源,比如中亚的天然气。
(摘自《环球时报:中国高铁进入世界市场规划全球高铁王朝》)
材料四
近日,中美首条高铁建设项目遇阻备受各方关注。事件起源于美国合作方西部快线公司突然单方面毁约,发布公告称“与中铁国际集团(美国)有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建设连接加州南部和拉斯韦加斯高铁线路的计划将不再继续”。专家指出,中国高铁在制造、建设及运营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非常大的拉动作用。美方突然单方面毁约的本质依旧是贸易保护主义。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对其商业信誉造成打击,更有损沿线美国民众的利益。
从“握手”到“变脸”,不到一年.2015年9月,西部快线公司与中铁国际着手谈判筹建合资公司,旨在帮助开发、融资、建设并准备运营连接内华达州拉斯韦加斯市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西部快线高铁项目,并通过在沿途各地设立站点,以缓解令当地民众十分头疼的堵车问题。据了解,该高铁线路全长370公里,预计总投资额127亿美元,原本计划将于今年9月开工。
多位海内外专家表示,此前双方所签署的协议规定,不管是公布协议还是取消,都必须经过双方一致同意。西部快线采取“突然表击”显然违约,且给出的理由难以服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所长滕建群认为,美国西部快线终止合作主要还是来自于联邦政府的反对。滕建群表示,不让其他国家参与本国铁路建设,实际上是保护主义的具体体现。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高铁出海不是“求人办事”》)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高铁主骨架为“四纵四横”,中心为北京、上海、广州。
B.中国高铁安全运营水平世界最高,有赖于完备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C.中国高铁输出主要特点为交易结算模式多样化,中方承担资金和技术。
D.美甲方毁约实质为贸易保护主文,主要原因是联邦政府反对。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高速铁路极大的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同城效应”凸显,这种变化在西南山区等原本交通不发达的方向上最为明显。
B.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乘坐高铁的旅客集中在20岁到40岁这一年龄段,出行目的主要是进行商务活动和休闲。
C.2016年,贵广、南广、长吉、京沪四线上的旅客比例,进行商务活动的依次递增,而去休闲的则依次递减。
D.在中国高铁的输出过程中,交易方式是灵活的,比如我们一般用修建铁路来置换当地资源,这也是中国高铁进入世界市场的主要优势。
E. 美国合作方西部快线公司毁约既有损美国民众利益,更对美方商业信誉造成打击,而终止合作不会对中方带来任何影响。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所面临的形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6 10: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已发现延缓人类细胞老化的方法,即通过修补基因物质,为老化的细胞注入新的活力,甚至可使细胞长生不老。这是分子基因学领域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它将为治疗癌症及与老化有关的疾病带来希望。
主持这项研究的得克萨斯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莱特说,他的研究小组已经证明,至少在细胞分子层次上,人类可以中止老化过程,但这并不等于人能长生不老。就像给一部旧车换上新引擎,虽不能让车子永远不坏,但却会跑得更长久。他说:“我们可以把患者的细胞取出,予以活化,作必要修补,再将其注回患者身体,以治疗基因性和其他各种疾病。”
这个研究小组发现,生殖细胞产生的酵素可使端粒(细胞染色体端的着丝点)重新生长,而一般细胞无法分泌这种酵素。细胞的每次分裂都使端粒受到耗损,变得愈来愈短,老化与这种耗损有关。该小组以人体皮肤、视网膜、动脉内层的细胞做实验,这种酵素能使端粒再生出来,而不像一般细胞那样逐渐停止分裂,以致死亡。
发现人类细胞老化原因的旧金山加州大学解剖学教授汉夫林力克说:“在医药及细胞工程学方面,染色体端粒基因酵素可能有许多重要用途。”
【小题1】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掉老化的细胞,可以中止人类老化过程,甚至可使细胞长生不老。
B.除掉老化的细胞,虽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能使人延年益寿。
C.对患病细胞的“活化”和“修补”,虽然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能使人延年益寿。
D.对患病细胞的“活化”和“修补”,可以中止人类老化过程,甚至可使细胞长生不老。
【小题2】从第三段看,下列有关端粒、酵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刺激端粒生长的酵素,是由生殖细胞分泌出来的,而一般细胞无法分泌这种酵素。
B.能促使端粒反复再生的酵素,不会像细胞那样逐渐停止分裂以致死亡。
C.细胞的每次分裂都耗损了端粒,这是导致人体老化的原因之一。
D.通过人体细胞实验证明,生殖细胞产生的酵素具有促使端粒再生的特殊作用。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修补基因物质.为老化的细胞注入新的活力,延长细胞的寿命,这属于分子基因学领域研究的课题。
B.这项研究工作如果成功,将为治疗癌症及与老化有关的疾病带来希望,在分子基因学领域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细胞老化与端粒受损有关。端粒变得愈来愈短,是细胞每次分裂对其造成耗损的结果。
D.汉夫林力克教授发现了人类细胞老化的原因,并指出染色体端粒基因酵素将在医药及细胞工程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用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人们对汉字文化的需求愈发迫切。汉字应该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这个问题需要汉字研究者冷静回答。
汉字文化是深厚的,它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兴袁嬗变。讲解汉字,必须展现出汉字文化的历史深度。在《十讲》中,王宁先生梳理了汉字的起源与历史,举重著轻地展现出汉字文化磅礴壮美的历史画卷。汉字的性质是表意文字,在传统“小学”中,文字训诂之学从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十讲》对汉字文化的展现体现出鲜明的语言意识。比如对汉字声符的讲解,兢结合了汉语词源的考察——“妻”与“凄M萋”同源,亲近紧密的妻子、“凄凄惨惨威戚”的压抑紧张,还有“芳革萎萋”的春草浓密,都呈现出“紧密、密切”的共同特点。汉字、语言、文学三者融合无间,展现出丰富的学术内涵。“聪(骢)"和“葱(蒽)"也是同源的,聪明畅迭的心灵和“中通外直’’的大葱形成通感,在古老的汉字中,更呈现出生活的亲切与妙趣。在汉字和汉语的互证中,汉字的文化魅力得到了充分彰显。
汉字文化是科学的,它不能沦为“看图猜字”的臆测,必须建立在深入的学理之上。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汉字研究就在宇源和字理的不断探求中,建立起客观准确的学理基础。《十讲》有着鲜明的理论意识与方法自觉——汉字普及不仅是知识的讲授,更要用学理阐明规律,以方法金针度人。从三个角度展现出汉字普及中的学理思考:如何科学地分析一个汉字?如何把握汉字的书写规则,从而写好每一个字?如何准确、有效且不失趣味地进行汉字教学?《十讲》用深入浅出的学理、丰富准确的实例和清晰可行的操作方法,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汉字文化属于历史,更指向未来。汉字普及当然要溯源讨流、回顾历史,但一味复古又带来了根本性的偏颇——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汉字的所史就是一个不断“堕落’’的过程,从古文字到今文字,从繁体到简体,意味着汉字文化的不断沦丧;而汉字教育的核心使命,不过是带领学生回到古代而已。汉字简化的历史价值何在?汉字在信息时代走向何方?汉字在当代社会是否面临危机?《十讲》体现出深刻的现代情怀:“汉字在长达数千年的皇权社会中,由于被宫廷和少数文人占有,暗含着两个不适合新时代的因素,那就是垄断与复古。”而汉字普及的现代情怀,正是对垄断与复古的批判与反恩——如何理解汉字简化?汉字简化的背后,是几代人追求文化普及的崇高努力,是新中国文化扫盲的伟大成就。只有在文化普及、社会平等的大进程中,才能更好理解汉字简化的历史价值,而非困惑于“亲不见,爱无心”的肤浅嘲讽。如何理解汉字的现代命运?汉字走过铅与火的时代,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经过了汉字规范、汉字标准,进入国际编码,它经受住了时代的严峻考验,为中国未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语言信息化的基础。汉字走向了大众与时代,展现出旺盛的文化生命力。“进入计算机时代以后,不但汉字行废的论争已经结束,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而且依托数字化,为了文化发展和大众应用的最高利益,我们制定了十分科学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更好地研究了它的历史,让它沟通了古今、适应了当代,已经没有什么危机了。”在这份自信的背后,凝聚着汉字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与现代情怀,也凝聚着几代学人数十年来的孜孜求索。
在《十讲》中,汉字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未来充分贯通,体现出汉字普及中的学术底色、科学意识与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开阔的格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选自《汉字,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读王宁先生(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4日16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教学是中国文化的基石,重要性日益提升,人们对汉字文化的需求愈发迫切。
B.汉字文化的历史深厚,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兴衰嬗变,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
C.汉字研究要讲求学理基础,这个基础是在字源和字理的不断探求中建立起来的。
D.汉字教育的核心使命不是复古,汉字教育不再需要传统“小学”中的文字训诂之学。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述了《十讲》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启示意义。
B.文章的主体部分从文化底蕴、学理意识、现代情怀三个方面展开论证,论述清晰。
C.文章举“妻、凄、萋”和“聪和葱”的例子,意在说明汉字所呈现的生活的亲切与妙趣。
D.末段是对全文论述的总结,肯定了《十讲》贯通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未来的开阔格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具有象形特点,因而“看图猜字”的臆测虽然缺乏客观准确的学理依据,但仍然是以字源分析为基础的。
B.汉字普及中的学理思考包括三个方面:科学地分析汉字、把握韦写规则写好汉字和准确有效有趣的汉字教学。
C.汉字简化的价值在于,在文化普及、社会平等的大进程中,对大众的文化扫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D.进入计算机时代后,依托数字化,汉字具备了科学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沟通了古今、适应了当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小题1】对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激励了不少人,有人还把“闻鸡起舞”的字画挂在书房里。
C.古人认为鸡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鸡鸣能够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所以怕鸡,因此鸡被古人看做辟邪之物。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鸡”这一名字的,最早是出自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
B.“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C.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危害国家,后者会妨碍主人。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现在鸡文化已经完全过时了。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古代鸡和凤凰就是一种动物,只是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以讹传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青狮

何休

“三十夜的火,十五日的灯。”

在别处,元宵十五闹花灯,在禾村,作兴的是狮灯,因狮子是森林之王,大家深信狮子能镇邪送福。狮灯分红狮与青狮,面具颜色为红色的是红狮,青色的是青狮。红狮代表友善,青狮带着杀气。扛红狮,来意是向宝地求几个钱谋生,请多关照;扛青狮,那是我凭真本事跑江湖,贵地有高人不服,请随时赐教。

正月十五清晨,当打禾坪里扎下一队竖有“李”字大旗的舞狮队时,整个禾村却沉默了。

锵,锵锵!狮子出巡了。

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从楼上翻出一个狮头,用绳子小心翼翼地放到地面上。狮头的颜色褪得差不多了,眼鼻凹陷等处未来得及褪落的地方,能看到青色。

十八年前,与禾村相隔八十里路的李村,组了一队青狮来禾村,领头的名叫李长富。当青狮来到禾嫂家时,丈夫何永康朝李长富抱了抱拳。李长富是守方,何永康是攻方,“兵器”就地取材。何永康随手扯了根扁担,李长富随手操了条长凳。比武开始了,一点也不似现在的电影电视里武打片精彩。一阵乒乒乓乓后,李长富被抵进门旮旯。吁吁喘气中,两人都扔了手中的“兵器”,何永康一抱拳,说了声“承让”;李长富还个抱拳礼,说了声“多谢手下留情”,教人将狮头留下,自己换上备用的红狮。

禾嫂用湿抹布将狮头擦拭好了之后,放在八仙桌上,并用一块红布盖好,然后找来一挂百响小鞭炮,用红纸包了十块钱,专等狮子来家里“巡视”。锣声却绕过了禾嫂家。禾嫂知道,李村的狮子是要巡视完全村后,最后来她家巡视,然后体体面面地把那只停放在禾嫂家十八年的狮头给请回去。

何永康十年前离开了人世,儿子何代兵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是一身好功夫,这是李村人迟迟不敢来的原因。去年过完端午节,一辆警车呼啸而至,把何代兵带走了,两个月后,法院开庭,判处何代兵两年有期徒刑。儿子在建筑工地干活,端午节快到了,大伙等着工钱过节,老板却拒发工资。老板说,发包单位不给钱,我也没办法。何代兵七曲八拐地找到发包方负责人的家,大白天潜了进去,偷出现金与存折及贵重物品一大堆,然后抱着这堆“战利品”到派出所自首。何代兵以为自己这是义举,不必负刑事责任,但他错了,因为他触犯了法律。当然,何代兵偷贪揭贪的事,惊动了市委市政府,节前垫付了民工的工资。

锵锵的锣声由远而近,绕个小弯,狮头就能看得真切了:刚刚喷青的狮头,青得发绿,两颗白色的獠牙露在外边,凶猛得有些吓人。禾嫂忙从灶里点燃一支香,左手捏着那挂小百响,来到门边等候“狮子”大驾光临。队伍渐渐近了,除了李村的舞狮队外,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禾村半大小伙,也有几个成年人。禾嫂看到禾村人当中,有几张脸上写着愤怒。

锵锵锵!锵!锵!锣声震耳欲聋,狮队到了门口。禾嫂赶紧吹红那支香头,就着香头点燃那挂小百响。

李长富的儿子李尚武,提着一个灯笼,引着狮子先在厅里转一圈,然后再到三间正房里转了一圈。

禾嫂把十元钱的红包递给李尚武,李尚武接过红包,插在上衣的口袋里。李尚武挥挥手,锣声停了。

焦点聚在李尚武身上。

李尚武放下手中的灯笼,双手摘下舞狮人的狮头,像捧着满满一碗油,小心翼翼地放在八仙桌上,扯开盖在旧狮头上的红布,将两个狮头并排放在一起。有人递来了香烛和祭品,李尚武把祭品一字排开,点起了香烛。人群静得出奇。

李尚武神色凝重地斟了三杯酒,对着狮头鞠三个躬,然后拿起酒杯,将杯中的酒一一泼在地上。突然,李尚武猛一转身,抱拳朗声说:“各位,大家都看到了,我刚刚与何代兵比了一场武,我李尚武输了,输得很惨,这青狮我给何少侠留下了。”说罢,李尚武朝狮队喊了一声:开路!

刚才戴着青狮头的小伙子,已经换上了温顺的红狮头。锣又敲响了,狮队中有人放响了一挂千响电光炮,震得满屋子嗡嗡回响。

(文化传承)青狮有史以来就寄托着人们驱魔避邪、纳福迎祥的美好愿望。在佛教的典籍中,青狮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与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齐名,为佛教的两大神兽,故在民间有舞青狮的习俗,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慢慢疏远了它,淡忘了这种传统民俗。作者出于一种眷恋,把它写下来,希望土生土长的非物质文化不要随着时代而逝去,愿新一代的年轻人能记住特色民间文化:舞青狮。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人物不多,但构思独特,层层设疑,而悬念就蕴藏在看似平和悠然而又富有张力的叙述语言中。
B.何代兵自认为的“义举”,成了他被判刑入狱的依据,却又令李尚武折服,这说明在李尚武的心目中,何代兵所做的事是值得肯定的。
C.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是担心代表胜利和吉祥的青狮头,这次随着丈夫的去世和儿子的入狱而被李村舞狮队夺走。
D.李尚武的“换狮头”行为,不仅暗示了李家父子两代人磊落的胸襟,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朴素的侠义精神和善良品性仍然在民间延续。
【小题2】小说以“青狮”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
【小题3】有人评价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现实佳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才与灵感

朱光潜灵感既然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无法可以用人力来解释么?从前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以为它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意识既不能察觉到,我们何以知道它存在呢?变态心理中有许多事实可以为凭。比如说催眠,受催眠者可以谈话、做事、写文章、做数学题,但是醒过来后对于催眠状态中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往往完全不知道。此外还有许多精神病人现出“两重人格”。心理学家根据许多类似事实,断定人于意识之外又有潜意识,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受催眠者和精神病人便是如此。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交替来去。它们完全分裂开来,意识活动时潜意识便沉下去,潜意识涌现时,便把意识淹没。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在进步停顿时,你如果索性不练习,把它丢开去做旁的事,过些时候再起手来写,字仍然比停顿以前较进步。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其实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所以心理学家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说法。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在罗马落水的如果不是素习音乐的柏辽兹,跳出水时也决不会随口唱出一曲乐调。他的乐调是费过两年的潜意识酝酿的。

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在别种艺术之中玩索得一种意象,让它沉在潜意识里去酝酿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把它翻译出来。王羲之的书法相传是从看鹅掌拨水得来的。法国大雕刻家罗丹也说道:“你问我在什么地方学来的雕刻?在深林里看树,在路上看云,我在到处学,只是不在学校里。”从这些实例看,我们可知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推广一点说,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灵感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它完全不靠人力,也非人力,它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
B.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完全分裂开来。
C.灵感是意识活动的表现之一,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灵感作为意识上的收获常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交替出现。
D.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所以我们在练字中出现瓶颈时就要学会放弃。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意识之外有潜意识,潜意识是指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
B.“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说法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功夫没有错用的,你仍然会于无形中收到效果。
C.潘嘉贵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文中引用此事例,意在说明灵感有“突如其来”的特点。
D.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艺术家应该尽可能地不局限于本行小范围之内下功夫,从而获得灵感。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现实生活中,练习做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这里的“兴”就是灵感,“败兴”的味道之一就有灵感突如其去的味道。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名言,其中的“神”即灵感,“破万卷”即功夫,这句话也印证了文中“灵感是从功夫出来”的结论。
C.虽然绝大多数发明大半是在无意中得来的,但是从来没有人向来不用功,就能轻而易举地等来灵感,从而得成功。
D.王羲之观鹅掌拨水、罗丹看树看云等例子说明,艺术家在别种艺术潜意识中酝酿的东西,最后往往能在他的本行艺术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