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记者:我听说,你的口号是“你们的蓝天我来守护”?

华龙一号:是的。我发起电来,一年的环保效益相当于植树造林大约1.6万公顷。我是烧核燃料的,它的有效成分是铀235,一千克铀235放出的热量是一千克标准煤的270万倍,能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记者:虽然你环保,但是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有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泄露的都是你们核电站吧。

华龙一号:这个我不否认。核事故发生时,首先要停堆,再把反应推的余热带走,防止堆芯熔化。我运行的三代核电的技术特点是拥有安全系统。如果当时有电,就优先使用“能动应急系统”;如果电全没了,我体内的大水箱靠重力,利用自然循环也能把堆芯的余然排出。我全身上下的主要关键设备全都采用已经实现国产化的装备制造技术。我的“中国芯”——177堆芯设计,能够容纳177组燃料组件,比传统燃料组件多。这不仅使发电功率提升10%,也降低了堆芯功率度,提高安全性。我手握的专利证书超过700个,软件著作权超过100项。我

让咱们国家成了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具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摘编自央广网《超级核电“华龙一号”》)

材料二:

德国用电总量中有1/4来自核电,且从未出现过核泄漏问题,但在全国多数民众的反对之下,德国将于2022年成为首个不再使用核能的主要工业国家。

哈瑙核工厂设计安全程度达到了抗地震、抗飞机坠毁的地步,但尚未投入生产业就被放弃了,但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想把这个核工厂买下来,德国竟然不卖。其原因是,他们认为,既然核能耍不得,就不能把它出口到其他国家。德国民众对核能的反时,除了对其后果的担忧之外,和高昂的维护费用也有很大关系。为了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转,德国每年需要最多5000万欧元(大约4亿人民币)的维护费用。

(摘编自吕西群《德国为啥放弃核电和转基因》)

材料三:

日本民众认为,福岛核事故的祸根不是天灾“海啸”和“地震”,而是“人祸”。东电公司一直抱着“核电站是安全的”的侥幸心理,强力反对执行新的安全标准,并得到了日本核安全监管机构即原子能安全保安院(NISA)的默许。这一教训足以引起我国核电产业界和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肩负着核安全的国家责任,要切实履行“安全至上”的监管责任、切实提高核电监督检查能力,确保安全评审不受任何来自经济部门、企业商业利益、地方政府的影响和干扰,确保重要安全事项的真实性。

(摘编自财新网《核电,还有太多事无法控制》)

材料四:

“有了‘华龙一号’,中国核电走出去将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于国、于民、于能源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很多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中国的外汇储备比较充足,可以采取“产业+金融”的模式,更好地支持中国核电走出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评审会上说,“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品牌,‘华龙一号’要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

会议还对“华龙一号”提出六点要求:一是坚定走核电自主创新的道路。二是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好审美关口。三是充分吸纳合理意见,优化完善“华龙一号”设计,确保万无一失的安全目标。四是抓紧关键设备的研制,推进设备国产化。五是坚持融合的道路。六是依托“华龙一号”,加速我国核电“走出去”。

(摘编自新华网《“华龙一号”通过国家权威评审目标示范工程具备开工条件》)

【小题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指出“华龙一号”使用的是不用电的非能动系统,这也使得中国进入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国家之列。
B.材料二反映德国电力的重要之一就是核能,而其核技术也比较先进,但为了安全,民众仍反对核能。
C.材料三指出东电公司心存侥幸和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监管不严是造成日本福岛核事故的主要因素。
D.材料四表明中国核电重要品牌“华龙一号”将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这一举措于国于民意义重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设备前面国产化的“华龙一号”大获成功,这坚定了我们走核电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也证明了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
B.德国民众反对使用核电,日本民众追究东电公司的责任,可见,“不安全”是国际社会对核电应用的主流观点,中国也应充分接纳合理的不同意见。
C.德国人拒绝将哈瑙核电站卖给中国,中国却致力于让核电走出国门,这说明,德国在核问题上的安全意识更强,而中国更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
D.“华龙一号”令中国核电走上“智造”之路,这是中国制造产业飞跃进步的又一例证,既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又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E.四则材料中既有“华龙一号”的相关报道,又有核电的有关文献,从生产设计。意识理念、战略部署等方面呈现了中国核电发展的现状。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核电走出去有哪些优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4 03:0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进程,它决定了任何一门科学或学科决不会孤立地存在并独自实现自己的发展。不论是何种科学或学科,都将与其他科学或学科建立某种互为依赖或相互借鉴的关系,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其他科学或学科中汲取生命力。传记文学自然不是一个例外。

传记文学发展至现代,传记的使命不再仅是提供作为事件的人物活动的轮廓,而是要从各种素材中寻出传记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并发现其独特的人格形态。传记文学这一本质变化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便是传记家们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来接受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与发展,更为传记文学家们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提供了契机与得心应手的武器。

当然,我们也不愿意否认,正如任何良药都可能有其副作用一样,心理学及精神分析方法在现代传记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也给这一写作样式带来了它在现时代里的新的困惑甚至弊端。精神病学者或精神分析学者探讨病态,是为着能消除它并给理智以发展的机会;而对于那些别有所图的人们和一些不够严肃的传记者们来说,精神分析法已成为一种寻求病态的蛊惑和用以进行性格分析的主要依据。他们热衷于追踪捕捉各种所谓富于刺激的病态,仅凭读过几册弗洛伊德的释梦书或荣格、埃宾等人的几部著作,便在传记作品中对稍有偏离一般社会规范的传主轻下结论。

在论及传记文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关系时,我们还将把视线投向伦理学和新闻学。前者虽然未能为传记文学提供直接的手段,但传记写作所必须担负的对于现实人生及人们行为规范与道德观念的指导评判的责任,却使任何一位传记文学家都必将面对由它而提出的问题,并无法回避从它的某个立场而做出的选择;至于后者,则因其与传记写作从基本原则到操作程序各方面的诸多相似,而成为在现代与传记文学建立起最密切关系的学科之一。

在20世纪最初的两个十年里,尤其是经历过那次对我们人类文明进程的好坏两个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多数人们看待人生与人类的角度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试图按照本来的或可能的面貌,而不是满足于以往既成的模式去认识人类与世界。接受权威已不再成为时髦,人们强烈地渴望着亲自的体验与探究。而另一个方面,世界虽然已经更为广阔,人类迈入的机器时代却又使人们较之以往更显渺小。环境将大部分人牢牢地限制住,他们既无时间亦无财力外出漫游,与各色人等自由交往;同时各种新闻媒介则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了解过去的伟大人物的愿望,而传记文学则使人们的这一愿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补偿。很难说与拿破仑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会比我们今天更能了解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因为我们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已至少可以读到数十部关于他的长篇传记。现代人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那种要求自省与自助以及从伟人们身上发现自身的影像并如是行动的愿望亦促使他们对传记文学投人了更大的热情。

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传记文学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不仅在观念上,同时亦在表现上寻求其更大发展的重要契机。

(摘编自李祥年《传记文学概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传记文学的使命由提供人物活动的轮廓转为从各种素材中寻出传记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并发现其独特的人格形态。
B.传记家们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来接受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成为现代传记文学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C.精神分析法在现代传记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一些不够严肃的传记者热衷于追踪捕捉传主各种所谓富于刺激的病态。
D.由于传记写作所必须担负的对于现实人生及人们行为规范与道德观念的指导评判的责任,因此传记文学家都必将面对伦理学而提出的问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人类文明史的发展特点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传记文学将与其他学科或科学建立融合共生关系的命题
B.文章中以“任何良药都可能有副作用”论述心理学及精神分析法在现代传记中的广泛运用给这一写作样式带来新的困惑甚至弊端的道理。
C.文章第五自然段从人们强烈地渴望着亲自的体验与探究与现实客观条件的束缚的矛盾,阐释人们对传记文学投入更大热情的原因。
D.对于传记文学综合发展进程,文章先交代了背景,接着逐层论述,最后总结,让读者了解了传记文学在观念上表现上寻求更大发展的各种契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在传记文学写作中的运用,为传记文学家们完成传记文学历史性转变提供了契机与得心应手的武器。
B.新闻学在现代是与传记文学建立起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因其与传记写作从基本原则到操作程序各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
C.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多数人们不满足于以往既成的模式去认识人类与世界,接受权威已不再成为时髦。
D.传记文学能满足了人们了解过去伟大人物的愿望,我们读了很多关于拿破仑的长篇传记,所以我们今天比与拿破仑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更能了解这位伟大的军事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说破”的艺术

陈益

①昆曲《烂柯山》,由朱买臣“马前泼水”的故事演绎而来。耐人寻味的是,一开场,一脸颓相的朱买臣就来了个自嘲式自报家门:穷儒。至于其它剧目中公开称自己是贪官、庸医等,更比比皆是。这,恰恰是昆曲的自报家门程式——“说破”。

②说破,在吴语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把话讲透彻,一是指把人讲破(讲坏)。昆曲往往在演出前就将剧情与角色兜底向观众作交代,与追求悬念,追求情节的层层环扣、步步推进的西方戏剧体系截然不同。观众在欣赏西方戏剧时始终是被蒙在鼓里的,秘密究竟要保持多久,什么时候才能揭开,秘钥全都掌握在编剧和导演手里。且不论近代流行的悬疑剧、推理剧,即便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也竭力将隐喻和象征转化为剧情发展的需要。

③昆曲演出最不容忽略的特征,是角色与观众近在咫尺,随时都可交流。何况很多戏文是根据主人嗜好点的,点哪出演哪出。听戏者烂熟于心,边看边听,随听随哼。戏没秘密,干脆说破,反而能让观众接受。

④昆曲中也有自报家门却说而不破的剧目。例如《长生殿∙春睡》,杨贵妃自报家门,称自己:“生有玉环,在于左臂,上隐‘太真’二字。因名玉环,小字太真。”她说出自己的名和字因何而来,却不去交代玉环与“太真”二字从何而来。人怎么可能一出娘胎臂上就有玉环和“太真”二字呢? 洪昇正是用这种说而不破、点到为止的台词,神化杨贵妃,凸显她出身的非同一般与神秘,来迎合观众的口味。这种说而不破的自报家门,也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传统戏曲由娱神到娱人的特征。

⑤《西厢记∙游殿》一则,讲张珙与崔莺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的故事。开篇法聪出场,自报家门道:“我做和尚不吃荤,大鱼大肉困囵吞。”不仅让自己底朝天,连方丈法本也凡心尽显。再如“老虎也怕和尚的化蟓簿”“‘周夫子’是‘周仓的爷”等等,出自和尚法聪之口,对于假正经假道学的出丑、嘲弄,丝毫也不怜惜,尽情张扬了世俗的情趣。令观众畅怀大笑以后思索:什么才是生活的至美?什么才是人性尊严?在戏中,丑角法聪以调侃、幽默的方式“说破”,为小生张珙与崔莺莺约会这一情节作了铺垫,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既聪明又愚蠢,既果敢又胆怯的书生形象。

⑥明清传奇剧本的首出,往往是“家门大意”、“副末开场”。如果说,开场是整出戏酌说破,自报家门则是某个角色的说破。以昆曲为标志的中国传统戏曲,原本是为士大夫和有钱有闲者服务的,“观众至上”是根本的出发点。一个角色在大庭广众下毫不吝啬地解剖自己,甚至以讽刺、调笑、挖苦的方法,将性格、品行、志向作一番自我暴露,显然是最直接地赢得观众的方式。如今不少相声演员在表演时沿用了“说破”艺术,也颇见舞台效果。

(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②段,作者用西方戏剧的例子对论述“说破’的艺术”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小题3】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昆曲“说破”艺术的特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⑴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⑵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⑶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⑷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⑸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⑹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⑺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⑻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⑼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⑽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⑾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⑿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⒀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⒁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⒂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⒃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⒄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⒅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⒆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⒇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21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22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小题1】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小题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比钱更珍贵
魏友明
老张拖着衰弱的身躯,独自去医院看病。
车站上,蜂拥的人群将他裹进了公共汽车,容不得站稳脚跟,后上车的人们又似潮水般涌来。老张抵挡不住人流的冲撞,被挤倒在一个坐着的宽肩膀的小伙子身上。
“嗨,您挺直点腰好不好?”小伙子冲他嚷了一嗓子。当看清他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时,小伙子脸红了。赶紧站起来让座。老人一边坐下,一边连声道谢。小伙子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回事,早和别人聊起天来了。
“喂,这月你迟到几次了?”一个围着粉红色拉毛围巾的姑娘问。
“两次了。唉,我出来得挺早,可这汽车没准点儿呀。”宽肩膀的小伙子沮丧地回答。
“再迟到一次,奖金可就吹了。”
“今儿个我提前半个钟头就出来了。”
唉,又是奖金,又是钱。生活中,难道就没有比钱更珍贵的?老张眯缝着眼,细听着年轻人的聊天,又想起那桩惹人不痛快的事。
今天早晨。他感到胸口堵得慌,想让儿子陪他去医院看病。谁知儿媳妇绷着脸开了腔:“要请事假呀,那奖金可就没了。”他看不惯儿媳妇冰冷的脸,说了句“ 你就认得钱。”“没钱行吗?到商店买东西,欠一分钱也不卖。”儿媳妇嘟嚷着,小两口竟自走了……正想到这里,仿佛有一团火烧灼着胸口,老张感到异常的气愤、憋闷和疼痛,“呵”了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老张醒来一看:怎么四周一片雪白呀?宽肩膀的小伙子怎么还在自己身边呀?一个护士走过来,轻声对他说:“多亏您儿子把您及时送来,要不,真危险,他守候您两个多钟头了,都快急坏了。”
儿子?老张苦笑地摇了摇头。提起儿子,倒使他想起了什么。
“你又迟到了吧?”老张感激地望着小伙子。“ 没关系,耽误的我能补回来。”小伙子憨厚地一笑。“可奖金补不回来罗!”老张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五十元人民币,手颤抖着递给小伙子,“太谢谢你了,我给你补发奖金吧!”
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个通红:“我不是为了钱..您留着好好补养身体吧。”说罢,推开门撒腿走了。
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他感到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自言自语地说:“生活中,有比钱更珍贵的!”
【小题1】省略号揣摩:
文中有两处省略号,作用各不相同,第一处是_________,第二处是_________。
【小题2】含义分析:
下列三个细节都写了人物表情,请加以品味。
①小伙子脸红了……
②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个通红……
③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
【小题3】情节探究:
①小说这样开头,有什么妙处?
②车上安排小伙子与姑娘闲聊,是不是闲笔?
③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小伙子的姓名?
【小题4】特色小结:
①本文在记叙方面的特色是
②本文在运用技法方面的特色是
【小题5】主题领略:
篇末老张的一席“自言自语”,可以作为全篇的“文眼”,那么,这“ 有比钱更珍贵的”到底指什么呢?请作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悲剧意味着可怕的灾难和巨大的不幸,是由无法调和的冲突导致的无可避免的灾难,其结局往往是美好事物的毁灭。它向人们展示着人性和生活的残缺,展示着人们面对压迫性力量的无奈和无力。
在许多人的理解中,悲剧是高于喜剧的。例如,1818年,英国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哈兹里特评价莎士比亚说:“他对喜剧和悲剧有同等的天才;他的悲剧比他的喜剧好,因为悲剧比喜剧好。”其实,悲剧与喜剧的好坏,未可如此遽然论断。
悲剧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它尖锐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沉重——在人的一生里,要体验成长的焦虑、中年的空虚、老年的孤独;要承受肉体的病苦、心灵的磨难、最终的死亡;再加上社会性的灾难和不幸,人生在世不知要经历多少坎坷,体验多少痛苦。在莎士比亚的理解中,胜利是失败的开始,圆满是毁灭的开始,正像格林布拉特所指出的那样:“莎士比亚悲剧的一个程式就是,主人公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灾难就来了。”
一切严肃的悲剧,都致力于将人生悲惨的真相揭示出来,从而帮助人们理解人生的本质,养成谦卑的生活态度,并最终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人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有的时候,甚至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然而,悲剧却并不是要叫人沮丧的,而是让人在灾难中觉悟和成长的,它有助于最终在善和美两方面净化人心,激发人们内心的崇高感,最终培养人们理性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当然,喜剧也很重要。它将讽刺的锋芒指向人性的残缺和社会的丑恶,通过夸张和对照等手段,激发出一种嘲笑的力量,使人们看见被假象遮盖的虚伪和败坏。喜剧是一种否定性力量,也是一种肯定性力量——它通过否定丑来肯定美,通过嘲笑恶来肯定善。高级形态的喜剧,从来都不排除抒情性和诗意性。在果戈理的喜剧中,抒情性是一种明显的特点,而其中所表现的诗意的感伤,包含着强烈的感染力,也赋予整个的讽刺以庄严的性质和深沉的力量。第一流的喜剧不单单惹人笑,也会让人心情沉重,甚至悲从中来。事实上,在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也存在这种将悲和喜、哀伤和欢快两种情绪调和起来的倾向,“他所理解的喜剧掺杂着痛苦、失落和死亡的威胁,而他所理解的悲剧中也有滑稽和欢笑的容身之地”(格林布拉特)。
虽然悲剧里面可以有幽默的因子,喜剧里面也可以有哀伤的调子,但是,喜剧和悲剧各自的基本性质,却不可因此而被弄得含混不清,喜剧应该仍然是喜剧,而悲剧也应该仍然是悲剧。所以,要将悲剧和喜剧调和起来,使之成为“悲喜剧”,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而成功的典范,也极为少见。由残缺而圆满,由丧失而复得,由别离而重聚,由困顿而亨通,这样的转折和完成,难免会给人一种索然无味的消极感受。
(节选自李建军《悲剧与悲喜剧:彻底性与未完成性》,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括哈兹里特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悲剧优于喜剧,但作者并不认同这种判断。
B.悲剧的重要性在于,不仅揭示了人生的沉重,而且启示人们在灾难中觉悟和成长。
C.主人公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便意味着灾难的来临,这是莎士比亚作品的固定程式。
D.虚伪和败坏往往被假象遮盖,喜剧通过夸张和对照等手段将其揭示出来,加以嘲讽。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阐释了悲剧的内涵,即以美好事物的毁灭来展示人性和生活的残缺以及人类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的无力。
B.文章将悲剧和喜剧的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在揭露社会和人性的假恶丑这一目的上,二者是一致的。
C.末段谈悲剧与喜剧的调和问题,指出将二者调和成悲喜剧的做法是错误的,从而对上文的论证做了必要补充。
D.引证法是本文的重要论证方法,作者多次引用莎士比亚研究者的论断,都为论证莎士比亚悲剧的典型意义提供了依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男女主人公虽极力抗争却最终双双殉情,这一悲剧让人感受到人类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沮丧。
B.果戈里的喜剧具有明显的抒情性和诗意性,因而他的喜剧高于一般形态的喜剧作品。
C.惹人发笑是喜剧应有的特点;能让人心情沉重,甚至悲从中来,则是对喜剧的更高要求。
D.悲剧和喜剧有各自的基本特质,所以不论是喜剧故事以悲剧收场,还是悲剧情节辅以喜剧结尾,都会产生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