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下面小题。
【甲】鲍勃·迪伦爆冷夺奖引发了全球哗然:因为他虽在音乐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毕竟不是文学家。事实上,迪伦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博彩公司的青睐,但屡次失落奖项,从而沦为笑柄。对于针对迪伦的种种质疑,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给出的颁奖词可谓是一种有力的回击:迪伦将他的诗歌通过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与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莎孚通过音乐表达经典作品别无二致。【乙】鲍勃·迪伦的那些作品虽然是让人“听”的,但完全可以把它们当作诗歌来“读”。作家、编剧王斌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届出人意料地授予了一位流行歌者鲍勃·迪伦,细想之后犹觉实至名归。迪伦当之无愧。【丙】常听朋友说起他的歌词并赞佩不已,我也偶尔见过他的词译——那分明就是诗,孤独忧愤,还裹挟着沉思与探问。”
【小题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睐B.从而C.质疑D.实至名归
【小题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8 11:0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教育部2011年8月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教育部2013年2月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当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
2015年秋季新学期,经教育部审核的书法教材首次走进课堂。全国各地共81家出版社陆续开展书法教材研发,最终11家出版社的教材通过审核。新版书法教材在封面醒目地印着“教育部审定2014”的圆形图标,书名统一为《书法练习指导(实验)》。
(以上综合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等媒体)
材料二

××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底)
材料三
记者:在您看来,造成书法教育不能真正进入课堂的原因为何?
卢中南(全国政协委员):阻碍书法教育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是应试压力,在这种重压之下,不少学校的书法教育依然是个空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2015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是否能够使得书法课不再受到“排挤”,成为引领甚至“倒逼”书法教育真正走进课堂的“指挥棒”,的确令人期待。
(中国文明网  2016年3月9日)
记者:请问目前我们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哪些困难?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目前不少学校没有按教育部要求开书法课,主要瓶颈是缺少书法教师。除了补充专职和兼职书法教师外,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好好培养语文老师,让他们教语文之外还能教好书法。 
苏士澍(全国政协常委):这几年中国书协、教育部一起做了一个“翰墨薪传工程”,对中小学书法师资进行培训。此外还要改进师范教育,以前就是中央美院培养书法老师,一年不过十几个,现在是200所大学都招。
记者:推动书法教育发展,中国书协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设想?
苏士澍:书法教育一定要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现在我们打开IPAD或者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练书法,非常便捷。在这方面,未来还要加大投入,创新思维,深入开发我们的汉字传统文化资源。中国书协参与的书法教师“国培计划”预计在未来5年内培养7000名书法教师,为书法教育全面铺开贡献力量。同时我们还准备举办一些展览,通过展览推动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
郭振有:我们希望把教育系统和中国书协系统两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培训中小学书法老师、成立中小学书法实验学校等方面,双方能共同推动书法进校园、进课堂,提高书法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14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教育主要通过课程及活动开展,要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
B.材料二显示,书法课在该省中小学受到重视,有关要求得到初步落实。
C.材料二显示,该省还没有做到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学校全面开设书法课。
D.材料二显示,该省书法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与书法课师资不足的矛盾很突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到目前,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等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
B.对不能为中考高考提分的书法课,从老师到学生都不重视,阻碍着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
C.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在中考高考中加重传统文化考试的比重,书法纳入中考高考是肯定的。
D.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正在逐步解决中,书法教育的前景令人期待。
E. 书法教育已经不是开展不开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开展好,因为它已经进入国家课程体系。
【小题3】请你根据材料,就目前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游戏咨询机构伽马数据估计,2017年第一季度,《王者荣耀》取得了55-60亿元的收入,估计占整个手游市场收入的20%左右。与市场上巨大成功相伴而来的,是社会上的争议不断。小学生沉迷游戏后刷爆家长的银行卡之类的新闻不断出现。在社会关注之下,7月4日,《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系统推出当天,港股收盘时,腾讯股价下跌4.13%,市值蒸发151亿美元。

《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被众多媒体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目前,各大网络游戏厂商都制定了相似的防沉迷系统规则。

实际上,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十年历史。2005年到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中央文明办、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多个“游戏防沉迷”条例。

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自2013年以来,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而且,2016年没有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戏数量的71%。

(摘编自《澎湃网:防止小学生沉迷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最佳方案吗?》)

材料二:

《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岁的中小学生到40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希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取得的成就感。

据一些游戏设计师介绍,企业内部对游戏设计的考评就是靠每日活跃玩家(DU)等指标,为了达到目的,游戏就会每天搞整点活动等,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某些游戏厂商虽然推出游戏防沉迷系统,但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畅游”该游戏。因为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以游客身份登录的,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但仍然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

(摘编自《凤凰网: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亟须实行游戏分级制》)

材料三:

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说,防止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控和限制。另一方面,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社会公众以及网络平台对涉及色情暴力的游戏及时举报。同时,网络平台还应大力推荐、宣传积极向上并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游戏。

“扬清是激浊最有效的手段,当前亟待扶持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的绿色游戏。”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说,青少年受到网游的吸引,说明网游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化需求的出口还不够。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把绿色游戏当成产业来做,并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越来越绿色。要用运动锻炼、兴趣爱好、绿色游戏等来占据青少年的闲暇时光,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摘编自《新华网:网游在和我们争时间?》)

[注]游戏收益:指在游戏中取得的经验值和虚拟货币。

【小题1】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导致——腾讯公司股价下跌——推断——防沉迷系统上线会减少公司收益
B.网易按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执行——对比——《王者荣耀》分档限制游戏时间——结论——后者执行防沉迷条例更为主动积极
C.要求部分运营商限制游戏时间——进而——要求全部网游执行实名认证规定——结论——相关条例的管控力度不断加强
D.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占比下降——对比——未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超七成——推断——不少厂商在防沉迷方面表现消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的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B.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十多年前就已经在网易、腾讯等各大游戏厂商中推行。
C.当前不少成年玩家沉溺于网游,其心理成因与那些青少年玩家有某些相似之处。
D.剌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允许游客充值等行为,违反游戏防沉迷条例相关规定。
E.大力推行绿色游戏、运动锻炼等有益活动,就能做到真正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
【小题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害身心健康,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避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而且,不爱运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数据显示,不爱运动的学生,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因此,体育较差的学生应多增强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但是,数据也显示,有近半数(47.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运动量不够。而且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认为运动量不足的比例越来越高,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共上升了30.4个百分点。然而,有的家长、老师为了让少年儿童多学习,减少了运动量,占用了运动时间。这不仅仅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更是剥夺了他们的快乐。
同样,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调查发现,有近六成少年儿童经常与父母聊天。年级越高,与父母经常聊天的学生比例越低。相关分析还发现,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快乐指数更高。但是,有超过三成的少年儿童“投诉”父母边玩手机边与自己聊天,近两成与孩子聊天时说没时间,近一成不愿听孩子说话。而且,父母与孩子聊天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日常生活、学习,聊兴趣爱好的比例仅有两成多(22.8%),聊朋友尚不足两成(18.7%),均排位比较靠后。然而,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的快乐带来深刻影响的因素往往并非只有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这些在成年人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反而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快乐感受。
(摘自孙宏艳《影响孩子快乐的因素常被我们忽略》,《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二:

图表:男女生快乐指数比较
(摘自孙宏艳、田丽《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三: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欧美39国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荷兰青少年最快乐,而且快乐程度超过美国同龄人。
这项调查是针对11岁到15岁的青少年,共有39国约20万的青少年受访。
调查发现,荷兰的青少年喜欢上学,结交很多朋友,且较少卷入打架和欺凌事件。他们与父母关系良好,自我感觉身心健康。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荷兰青少年普遍都吃早餐。
至于青少年模仿成年人抽烟酗酒的问题,调查也发现,在39国的受访者中,荷兰青少年很少接触烟酒,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吸食大麻。
5年前WHO曾调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荷兰儿童的表现也是名列前茅,而这次调查中,95%受访的荷兰青少年为自己的生活打及格分数。
分析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生活快乐的原因,负责这项调查的研究员佛雷博格说,青少年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社会因素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说,荷兰青少年普遍与父母、朋友关系良好,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
相较于北美洲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青少年,荷兰青少年不挑食,少生病,并且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
(改编自中新网《调查显示荷兰青少年生活最快乐 赶超美国同龄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论述了中国少儿快乐的理念和实况,并指出了人际关系因素的重要性。
B.材料二与材料一、材料三相比,以图表的形式,用数据说话,具有较强的对比性。
C.提高未成年人的快乐指数,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
D.根据对欧美国家的调查,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程度较高,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
E. 亲友关系融洽,国家繁荣富裕,社会注重公平,都能直接促进青少年变得更快乐。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能够帮助青少年和儿童提高快乐指数的有益做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局面。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圆珠笔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尚达不到相关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小题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是略有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可知,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随着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 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侧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据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相差甚远。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在有限的休闲时间里,国人又把大把时间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小题2】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小题3】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