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员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目标预测,我国非学历职业教育的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423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800亿元,在整体教育市场中的占比将从2014年的25.4%扩大到31%,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5%。

(摘编自《2018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年6月28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2024年中国职业教育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年7月18日)

注:K12指中小学教育(不包括课外辅导和民办学校教育)
材料三:

当下的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必须要有一支规模强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但高级技工的缺口,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

问题首先在教育,特别是技工人才培养出了问题。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无视和偏见,人才培养和评价体制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

世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也需要一流的能工巧匠。理论上而言,马桶盖和圆珠笔之殇的根源之一,就在于中国这方面技能人才的缺失。这要求国内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都应适应现实的需要,为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世界一流打下人才基础。

要想从根本上破解“技工荒”,塑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我们就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深化职业教育和用人制度改革。近年来,各类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成了“香饽饽”,这足以说明在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不同职业都是平等的,只要提供适合人才成长和技能发挥的平台,人才就会脱颖而出。

作为父母或者老师,要以新时代的思想和眼光去指导孩子的人生。广大企业应当重视改善劳动环境,提高职工的待遇和权益保障水平,让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更有职业尊严和自信。如此才能有更多的青年人乐于去就读职业院校,建设制造强国自然也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资源“富矿”。

(摘编自王明虎《发展职业教育须先破除陈旧人才观》,《青海日报》2018年6月19日)

材料四:

大国工匠需要“德技并重”,以培养未来大国工匠为己任的职业教育不该重技能轻职业素养。而当前我国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漠视、轻视、不重视;其次是在教学中的偏差——重技能轻素质,重专业学习,轻职业素养,重理论概念,轻实战演习,导致学生素养意识薄弱。同时,没有将职业素养教育列入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关键是,职业素养教育少课程化,缺少专门的教材、教师、评价和教学,没有把职业素养融入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职业素养要从娃娃抓起”教育部职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大源在德国莱比锡观摩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后感慨地说,“而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

另有一则调查数据表示,有六成以上的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表现满意度较低。

(摘编自梁国胜《职业教育既要重技能也要重职业素养》)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知,国家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分重视,而且有着系统的安排和布局。
B.材料二显示,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占比已仅次于K12(中小学)教育。
C.从材料三可见,我国制造业中出现高级技工缺口,原因在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D.材料四揭示出我国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对职业素养培育重视不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2020年,我国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从业人员人次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B.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幼教到中小学教育、职教、高等教育、各类培训等相对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
C.一方面市场对职业院校学生非常欢迎,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水平、技能人才待遇还有待提高。
D.六成多企业对毕业生不满意,原因在于这些毕业生们的职业素养,也就是工匠精神的欠缺。
【小题3】应该如何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8:0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2020年底前,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局面,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摘编自张馨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

材料三:

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5G、物联网等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据介绍,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智能驾驶、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将形成一个个北斗+创新+北斗应用的新业态,这些都将成为北斗系统产业创新的核心原动力。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认为,到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要全面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应用将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也将促进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到目前,北斗对产业的核心贡献率达80%,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累计超过每套8000万台,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目前的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每套7亿台。

(摘编自央视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价值》)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既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这一重大事件,也介绍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相关背景材料。
B.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每一步发展,都有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C.材料三显示,我国北斗系统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应用越来越广泛,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将会在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中取胜。
D.北斗系统是一项国家工程,其发展依靠的是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北斗系统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已经且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小题2】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相比,起步较晚,现在却能与之同台竞技,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北斗系统迅速发展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政府控制着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并一直在指导它们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署大规模5G测试网络。投资分析师克里斯莱恩表示:“中国运营商将自己的工作视为执行政府政策,而大多数全球电信公司试图平衡竞争因素,因此自然会放慢投资步伐。”

中国政府还承诺向中国运营商提供大量5G频谱。与美国和许多其它国家的运营商相比,这种安排要宽松得多,在这些国家,运营商向监管机构支付数十亿美元,以获得使用频谱碎片的权利。

为中国移动运营商建设基础设施的中国塔公司表示,在政府分配频谱后的3年内,该公司将有望实现5G覆盖中国。在美国,这一进程可能会慢得多,因为需要建设更多基础设施。

诺基亚全球5G技术开发主管迈克墨菲表示,中国运营商将主要使用与3G和4G类似的频段,这将使它们能够重用一些现有的基站。但在美国,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计划使用一种高频频段,这种频段的信号传输距离较短,所需的基站数量是4G的3至4倍。运营商需要与每个城市就安装这些站点的合同进行谈判,一些城市已经发出了抵制的信号。

(摘编自《中国为何在5G领域遥遥领先》)

材料二:

5G的“领跑”优势,来之不易,凝聚着中国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以中兴通讯为例,2013年至2017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达563.1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约12%。2018年1-9月,研发投入为85.26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5%。

专利数字更为直观。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兴通讯专利累计超过7.3万件,全球授权专利累计超过3.5万件,其中5G专利申请超过3000件。

中兴通讯研发的业界首个基于AI的5G网络切片商用运营系统,实现切片敏捷部署、智能分析和快速自愈,极大地简化5G网络运营,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建网成本降低约20%。

截至2019年2月底,中兴通讯已与全球30家运营商开展5G合作。

(摘编自《5G争夺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材料三:

4月2日,在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深度诠释了“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观点,他通过实际案例对“5G改变社会”进行了阐述。

5G可以实现4K超高清直播。1月13日,通过中国移动的5G试验网络,成功将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高清信号回传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机房,实现了我国首次5G网络4K传输。

5G可以实现VR远程实时教学。中国移动通过VR将成都一个小学和四川凉山一个小学实时连接,经过5G传输,实现了“两个学校的孩子们坐在不同教室进行同一场教学。”

5G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手术。3月16日,中国移动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

5G可以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比如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此外,5G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李跃认为,5G既是一个高速率低时延的移动网,又是一个可以为各行各业服务的专用网,5G发展将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摘编自《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5G发展将为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材料四:

在5日闭幕的2019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受关注。不过,一些业界人士也提出了这种新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

德国凤凰接触器公司通信软件研发负责人弗兰克·哈克梅尔在工博会上说,随着无线网络从消费领域扩展到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5G时代的网络安全需要更加重视,而网络运营商应该负起更大责任。

此外,也正是由于5G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要相应提高。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和创新部门副总裁安德烈亚斯·克普克告诉记者,对于工业界来说,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

克普克说,虽然5G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这些因素都增加了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不过,对于5G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业界专家总体仍持乐观态度。德国博世公司通信和网络技术部负责人安德烈亚斯·米勒认为,这些并不是大问题,因为新技术的问题总是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解决,而且全球业界已经有不少抵御网络风险的传统方法和安全机制。

(摘编自《工业领域的5G之路仍存挑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获得政府分配的5G频谱后,中国移动运营商将使用类似3G和4G的频段,利用现有的一些基站,在三年内实现5G覆盖中国。
B.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兴通讯2013年至2018年9月间研发投入接近650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10%以上,高投入获得了大量专利。
C.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高清信号回传,成都与凉山小学远程实时教学等,表明5G具有网络传输信号更清晰,传播速度更快等特点。
D.5G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体制下,5G的推进得到了政府的统一指导、协调和大力支持,这使中国在5G领域遥遥领先,这是国外一些运营商很难做到的。
B.5G争夺战让中国相关企业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有些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C.相对于4G重在关注人民的生活,5G跳出生活层面,更多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的发展,服务于各行各业,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D.5G技术要想在工业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需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建设、维护成本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业生产。
【小题3】同样是对5G相关消息的报道,前三则材料在报道内容上各有怎样的侧重?是怎样突出各自的侧重点的?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访谈
记者:李节
李:您觉得学好语文的关键是什么? 
陈:“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欧阳修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欧阳修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据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称,父亲从不给他们讲授“写作方法”,只要求多读书;书读多了,有感觉,于是落笔为文。文章写多了,自然冷暖自知,写作能力逐渐提升。叶老这思路,跟欧阳修的说法很接近。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慢热、恒温,不适合爆炒、猛煎,需要时间和耐心。因此,“语文教学”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
传统教学与现代标准化教学有很大差异。过去主要靠自学,学生面对经典的文本,仔细琢磨,百思不得其解,这才去请教;现在则以“文学史”或“文学概论”为教学中心,经典文本反而成了“配合演出”。学生省了上下求索的工夫,迅速获得有关作家作品的“精彩结论”。一星期就知道《诗经》是怎么回事;两星期,《楚辞》也打发了。这样确实推进很快,可学生真的掌握了吗? 
晚清西学大潮中,章太炎对标准化教学很不以为然,认为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必定注重“耳学”,养成“道听途说”的学风。而传统中国的书院教学,依靠山长的个人魅力,以及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自学为主,注重的是“眼学”。前者整齐划一,适合普及知识;后者因材施教,有可能深入研究。
当然,现代社会学生需要修习的科目很多,不可能只讲“四书五经”。但如何在“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李:新课程以来,很多中小学语文教材都请大学教授担任主编,您对此怎么看? 
陈: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参与到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当然有好处。但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毕竟不是一回事,切忌将原本应在大学才教的知识,提前压缩到中学课本中去。大城市里的重点中学,教师和学生水平都很高,可这不是整个教改及课本编写的主要目标。另外,过多站在大学教授的立场看问题,可能会忽略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接受能力以及欣赏趣味等。这样,调子很高,但所编教材可能不切实际。
在我看来,大学教授若想介入中小学教育,必须多与中小学老师接触、交流,了解中小学的教学规律,不能“居高临下”。
李:您是否愿意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陈:前些年我也参加过,但不久就发现,解决教材编写中的诸多问题,非我能力所及。
李:您的意思是说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并不是说搞文学的或者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就可以编? 
陈:对。举个例子吧,我翻看《叶圣陶全集》,偶尔读到《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是我小学时念过的课文,怎么会出现在《叶圣陶全集》?原来,叶先生正编写小学语文课本,找不到合适的范文,干脆自己写一首。那一瞬间,我很震撼。当初叶圣陶、张志公等人编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大行家,且全力以赴,一辈子把这当事业来认真经营。
(节选自《语文建设》2012年第9期,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语文”首先要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的过程中获得能力,而不是依靠别人提供的“方法”“诀窍”“捷径”。
B.语文教学“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中“难”在需要时间和耐心,“容易”在它没有什么高妙的招数,只要多读多悟多写,语文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C.陈平原认为传统教学和现代标准化教学各有优长,学生不能因为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就只知道结论,而不自学、研读、交流经典文本。
D.“道听途说”的学风和中国传统的书院教学各有利弊。前者整齐划一,适合普及知识;后者因材施教,有可能深入研究。
【小题2】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原在思考现代“文学史”或“文学概论”为教学中心,而忽视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对如何把握“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度”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B.陈平原举学生快速掌握《诗经》《楚辞》的例子,意在揭示这种现代标准化教学的弊端,强调学生上下求索、自主研读文本,必不可少,甚至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
C.举《小小的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因为当找不到合适范文的时候,需要编者自己去写,这不是搞文学的或中文系教授可以胜任的。
D.大学教授编写中小学语文教材会有好处,但如果居高临下,不考虑中学实情,所编教材可能不切实际,好的中文系教授,未必能成为合格的教材主编。
【小题3】陈平原认为如何才能编写好中小学教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村庄的隐喻

施立松

一只鸟从山顶的树上俯冲下来,长长的尾羽抖动着,被阳光染成的银绿,泛起,又沉没。它俏立在屋顶,张开双翅,抖了抖,又甩了几下尾羽,踱了几步,嘎地一声,飞入檐下。这是秋日午后三点。山西沁河源头,一个小而破旧的村庄。小到什么程度?从去沁河源头的路上往上看,只看到几堵泥墙,以为没人住了,却发现有两床被子,晒在屋外,鲜亮的绿,耀眼的红,在沁河源头这清冷凋蔽的秋,分外耀眼。

这时节的沁源,秋意已深,漫山再找不到一丝绿意,收割后依然站立的玉米,失色的枝枝叶叶,道尽秋的仓惶和无奈。落尽树叶的白杨,林立在道路两旁,枝杆上累累的伤口,诉说无尽的沧桑。道路都被落叶占领,风吹过,一阵沙沙声,似吟唱似悲歌;脚踏过,又是一阵沙沙声,似呻吟似叹息。所有落叶,都在告诉世界,一个关于停顿和静止的故事。偶有松球从头顶的枝桠上跌落,自肩头跃下,滚落到层层叠叠的落叶间,被落叶掩埋。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层层叠叠的时光,无声无息,却又粗暴简单地把人掩埋。秋天,黄昏,清冷,与中年的我,站成时光中的同位语,仿佛那失色的玉米是我,满身伤口的白杨是我,满山或纷飞或沉落的落叶,也是我,不知不觉,已在岁月里走向仓惶,走向不归。

看到村子之前,我们乘坐的探寻沁河源头的车,在山间盘桓许久,满山的凋敝让人不忍卒睹,车内众人,又闭目昏然。终于,车停了,透过车窗,见到“沁河源头公园”字样,以为到了,却不下车。“还要再走五公里。”继续闭目养神。车一路颠簸,坐过山车似的,跳起,又落下。有时经过一个水坑,水坑里的水,便四下飞溅,甚至有几次溅上车窗,模糊了我们的视线。昏昏然中,看到那村,那鸟,那鲜亮的被子。心有所动,便下车上山进村。

进村的路是走多了走出来的土路,雨水冲过,双脚踏过,都留有明显的印迹。四野凋敝,可这土路上,却还有隐隐的绿意,细看,一粒粒细小的芽苞,从干硬的泥地里探出头来,像惺忪的睡眼,萌萌的,触人心弦。原来山野间,藏有这些生灵的秘密,只是我不知,也总有些事物,走出时间的苍茫序列,走向世界的一切法则和秩序之外。一路星星点点的羊屎蛋,如洒落在枯草嫩芽间的黑色花朵,引我们进村。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有一群羊,在简单而沸腾地生活着。

十数间的泥墙,倒损大半,木椽支楞出来,像吃剩的鱼骨架,让人担心它随时会塌落下来。可它却是鸟雀的安乐窝。我不知道这些残破的屋檐,到底有多少鸟雀在此筑巢安家,我只看到那扇倒塌的脊梁下,一扇细长的尾羽在上下抖动,还有几声悦耳的鸟鸣,妩媚了枯瘦的秋野。

晒着被单的屋子,黄泥墙坚实。松软如泥,经过一番夯砌,也可以坚如磐石,不惧风雨,千年不倒。每次看到黄泥墙,都会心生敬畏。泥墙的上方,是木条支起的阁楼。木条掉了几根,好像缺了门牙的嘴,有几分滑稽的意味。那是放粮食的地方。沿着土墙堆垒着一圈整齐的柴火。屋前的空地,有洒扫过的痕迹,一直延伸到门前的一排青石板,光滑透亮,照得出人影。门上挂着花布帘。花布帘旧了,几乎看不出花色,布肉也薄了许多,但那上面,分明密布着生活的气息。

屋里传来说话声和笑声。

从看到这个村庄开始,我们就好奇,居住在这里的,是什么样的人。这说话声,几乎成了我们毫不犹豫掀开门帘无理闯入的借口。

屋子不大,一个土炕占了半个屋子。两口木箱,两座土灶,一个长长的烟囱像蛇一样逶迤着通向屋外。我想象着,它将在即将来临的冬天,吃掉屋外那一圈整齐的柴火,温暖这个小而结实的屋子。两个中年女子,一个坐在炕上,一个蹲在灶前,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家常。蹲在灶前的女人,正剥着几棵大葱,灶上的瓷盆里,放着两团切碎的黄萝卜和白萝卜。她们要包饺子,晚上,她们要吃饺子。在北方,饺子是一种标志,即便简单的萝卜大葱饺子,也是一种欢腾的生活。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走过来,用很重的山西口音与我们搭话。我们连蒙带猜,了解了村里的一些事。这个村叫二郎神沟村,目前还有三户人家六口人。屋里的两个女人,一个是他老婆,另一个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他们不种地,只养些鸭子和羊。停在路边的那辆旧摩托车,是他们出山的交通工具。他拿着手机朝我们拍照。手机外壳上夹着一张红色的百元大钞。或许,在他眼中,我们这群人,就是吃饱了撑着的,无聊地成为他的风景。同行的人问他,为什么不出去打工。他呵呵笑着,支吾着,我替他想了几个答案,比如工资不高,比如不适应不喜欢城里的生活。但我更想他坦然而明确地回答:为什么要出去打工?守着家园,过简单和朴实的生活,不也是喜乐人生?

在深秋,在这个阳光美妙的午后,我和这个村子相遇,或许,就是一种隐喻。

(选自2018年4月《浙江作家》,有删改)

【小题1】概括“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小题2】阅读画横线的文字,简要说明两次写鸟的作用。
【小题3】“简单”而“喜乐”的生活,在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小题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一个村庄的隐喻”中“隐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