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心中一亮:  “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
一吃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阖拢来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克利斯朵夫很快就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他的骄傲与自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便是尽量的弹得坏,使父亲灰心。这让他自已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托救不可。
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成一团糟。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克利斯朵走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怕两天两晚的拼下去,也决不放过一个音,直到儿子弹准为止。
“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他鼓足勇气说。
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
怎么!怎么!”他喊道。
“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且,我不喜欢音乐!”
克利斯朵夫给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给虫蛀了的楼梯上。天窗的破玻璃中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辘地全是潮气。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在孩子心目中,河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但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的恬然自得。要能象它一样的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于与砂块上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
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往前冲刺。而多少首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象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上清脆的琶音,有凄凉哀怨的提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苗……那些风景隐灭了。河流也隐灭了。只有一片柔和的、暮霭苍茫的气氛在那里浮动。克利斯朵夫感动得心都颤抖了,凡是可怕可悲的事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场轻飘的梦,一阕清朗的音乐,在阳光中浮动,好似室女座中的众星在夏季的天空闪烁。
然后,什么都隐灭了,一切形象都化掉了……一片汪洋,一线水波在天边颤动,——那是大海。河向着海流去,海也向着河奔来,终于河流入海,不见了……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的美妙的节奏疯狂似的来回摆动。自由的心灵神游太空,有如被空气陶醉的飞燕,尖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
时间流逝,黄昏隶了,楼梯那边已经黑了。——小克利斯朵夫老是伏在窗洞边上,抹得乌七八糟的苍白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他睡熟了。
他不得不让步了。虽然英勇的抵抗极其顽强,终究给戒尺制服了,每天大部分时间他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
他自以为对音乐恨透了,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为了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因为祖父把他当作大人看待而非常感激,一方面因为那些话跟他高傲的精神非常投合而是为感动。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热爱音乐——反抗弹琴——决定把一生献给音乐的情节,再现了他走上音乐之路的经历,引人深思。
B.曼希沃把贪恋玩耍的小克利斯朵夫闷在屋子里练琴,这使钢琴成了小克利斯朵夫的刑具,也使他开始在自由与音乐间挣扎。C“尽量弹得坏”“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就是因为小克利斯朵夫连看看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从而对练琴感到厌倦和烦闷。
C.黄昏时小克利斯朵夫“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这一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D.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既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又有联想与想象,使富有音乐天赋的小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2】小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约翰·克利斯朵又决定把生奉献给“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请概述他反抗“无效”的原因。(6分)
【小题4】有人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取得音乐成就应该感谢父亲曼希沃,也有人说一个音乐天才几乎毁在父亲曼希沃的手里。请选择其中一种看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46: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警告的枪声
杰克·考克斯
彼得森在冰面上慢慢地爬行,他停下来休息,把注意力从悄悄跟踪的海豹身上移开。很快,他对冈纳的妒忌又涌上心头,以至心神不安。彼得森在记忆中就一直痛恨冈纳。
他们是在瑞典海岸附近的岛屿上一块儿长大的。不论做什么,那个聪明的、比他小两岁的冈纳总是要比迟钝的彼得森强,例如,冈纳在学校里得过许多奖;冈纳被选送去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加冕庆典;冈纳早早就获得领航员证书……
彼得森最近对冈纳的怨恨是由渡轮工作引发的:冈纳已经收到大陆旅行合同,而彼得森多年来对这份夏天的工作一直梦寐以求。
彼得森恶狠狠地摆脱掉心中的怒火,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海豹身上。作为一个熟练的猎人和渔民,他娴熟而又小心翼翼地穿过亮晶晶的冰面。
那只海豹舒适地躺在温暖的阳光下,距离彼得森约一百米远,已经在射程之内。但它紧靠冰块的边缘,如果彼得森不能一枪打中,它就有可能逃脱。身穿白色风雪服的彼得森在冰面上很有隐蔽性。他扭动身体,慢慢地把来福枪一英寸又一英寸往前推,将它架在宽宽的有黄铜底板的滑雪板上,枪上套着一个伪装用的小帆布网。他爬上一块冰,舒服地趴在冰角上。
通过白色帆布网上的小孔,他沉着迅速地瞄准海豹头后部,扣下了扳机。只听见两声劈啪声,海豹一阵阵地痉挛,然后身体翻转,倒向了一侧。
每年春天,岛上的男人都要出去捕海豹,这是他们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捕猎的那几周里,他们的生活不仅艰苦而且危险,但一直要干到刮起南风、慢慢增强的阳光开始融化冰块为止。因此岛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观察冰块,因为悄悄跟踪海豹的人也许会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浮冰正在漂走,结果导致送命。
彼得森用绳索捆住海豹,把它拖向他那笨重的铁皮船。冰面已经破裂,他看见几块险境丛生的大冰块。他和岛上其他人都觉得这里不值得再呆下去,决定当天晚上就回家。
前几年,一想到回家,彼得森心里总是乐滋滋的,但是,现在一想到回家他就沮丧。他的父母亲非常指望他能得到渡轮合同,以便使家里生活好过一些。然而,就是冈纳这小子坏了这事。
彼得森一肚子怒火,沿冰块的边缘慢慢走着。突然,他看见一个人正在跟踪一只海豹,是冈纳。
彼得森好像被人抽打了一下。“你再也不能忍下去了。”一个声音在他头脑中对他说,“你忍了这么久,真是个傻瓜!”
现在,一颗子弹就可以解决所有这些痛苦。没有人会知道是谁开的枪,有人被当成远处的海豹而被误杀的情况以前并非没有发生过。
彼得森在冰上站稳,再次眯着眼睛端平来福枪。现在他真正要猎杀,猎杀那个总是挡他路的人。他小心翼翼地瞄准冈纳的头部。
枪声在冰上回响,彼得森立刻意识到没有射中。他看见冈纳跳了起来,慌忙朝四周看了看,抓起滑雪板上的来福枪,半爬半跃地跳了几码远。然后他又急忙往后看了看,放下滑雪板,并开始匆匆把滑雪板拖过冰块。
怎么回事?难道冈纳知道自己成为人靶了?彼得森躺在那里目瞪口呆,为自己所做的蠢事瑟瑟发抖。自己是否已经犯了图谋杀人罪?
冈纳步履艰难地穿过凹凸不平的冰块朝他走来。彼得森对突然发生的毁灭性的人生变幻惊诧不已:不久前他还在悄悄地跟踪海豹,但过了一会儿他几乎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犯。
他曾在什么地方读过这样的报道:极度的震惊可以治疗疯狂。他自己,彼得森,不正是因妒忌而发疯了吗?“感谢上帝!”他喃喃自语,从未如此深刻体会过这些话。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等冈纳走过来。
他能对冈纳说些什么呢?这是一次意外,或者他看见有东西在动,以为是海豹?冈纳能相信他的话吗?他试图说话,可不知说什么好。此刻冈纳正朝着他喊叫,彼得森最初几乎听不懂。
“谢谢,彼得森!”冈纳大声喊道,“再晚一会儿,我就漂走了。我向四周一瞧,发现自己正在一块浮冰上,我险些没有跳过来。如果不是你鸣枪提醒,我就没命了。”
冈纳走到彼得森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谢谢,彼得森,谢谢。冰块化得很快,你警告的枪声来得正是时候。你怎么不说话,伙计?”
彼得森的蓝眼睛在雪镜后闪动:“是的,警告的枪声,冈纳。”他回过神来,伸出手,“它来得正是时候。”
【小题1】彼得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后决定猎杀冈纳的?(4分)
【小题2】前面详细描述彼得森猎捕海豹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冈纳将彼得森的仇杀理解为善意的警告,为使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小说在前面做了怎样的铺垫?(4分)
【小题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画彼得森这一人物形象的?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郭文卿

刘灿章的书画,爽朗大气,厚重却不失灵动,技法娴熟,笔墨功夫深,以书写意,以画抒情,入古而出古,笔墨线条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

书画同源,先生书画相得益彰。书法千锤百炼的线条艺术、枯湿浓淡娴熟的用墨技巧,为绘画提供坚实的笔下基础及鲜活之气。书法亦融合绘画中的自然精神,显得灵动。先生书法兼具各体,尤以草书为盛。主要师法王献之、王铎、怀素、黄庭坚。草法烂熟于心,下笔如飞,自成一体,跌宕绵延,纵意肆流,一气数字,结成大势,颇具神韵。所用线条素简,随意流出,疏朗活泛,毫无拖沓之感,极具节奏;遵章法而不囿,自然流露的率真、质朴气质,耐人寻味。

先生所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山水气势恢宏、苍茫浩渺,笔墨洗练,线条遒劲,布局有方,格调高雅,墨色变幻,让人感觉或空灵奇妙或浓重繁茂或温润亲和,有文人画求诗意的气质,却也有独特的笔墨语言。

先生的作品气质万千,恐怕与他对艺术的态度不无联系。除却天分与勤奋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真诚、赤诚之心。他自幼喜爱书画,正是这种对艺术天然的热爱,促使年幼的他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也不放下手中的笔。他绕村子跑几圈取暖只为写字,而那时的纸也只能是四处苦寻来的报纸或厕所粗手纸。

在生命最青涩的年纪,这样的冬天一直陪伴着他,更别说春暖花开的季节了。18岁他参军入伍,他所到的部队恰恰是相对闭塞的一支。因其能书会画,获得了放电影的差事。彼时,放电影不仅要画海报、放幻灯片,还要背着沉重的机器四处跑,先生强健的体魄与那时的四处奔波锻炼有着莫大的联系。他心系读书,写字,画画。下连队放电影间隙,深入巴山秀水,深山老林,眼前景色成为他最好的素描素材。放映任务结束,他的时间都被这些美事填满。对那些从城里来的字帖与画册,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爱恋,反复临摹,不知疲倦,这样的痴迷,深深潜藏在满是军规的军营里,竟然长达十几年。

自助者,天助之,先生后来遇见了书法名家孙竹篱。孙先生博古通今,乃一代书画大家。先生受其艺术精神感染,从业余的苦磨苦练中走了出来,看到了悟性与勤奋拥有同样的闪光点,深化了其对艺术的认知。后来又遇到陆俨少、沈鹏两位影响深远的师长,他一直谨记他们给予的智慧。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未曾荒废文学、哲学积淀的原因,他们一致认定艺术始终是要有深厚的根基支撑,才能永葆生命力。

他几十年如一日,闻鸡起舞,与书画虔心作伴,一直走在探寻的路上。若非对艺术的赤诚,何以走到今天?

他的人生亦如他人,并非坦途。他总是默默接受,把一切幻化,融进他的艺术生命中,他作品里透出的厚重也许在诉说着什么……

“把一切想明白了,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了”,他说得不疾不徐,轻言却饱含力量。他的人和作品一样,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让人感觉到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情怀。

不论是书还是画,先生已然有较明显的个人面目,但他对自己的期许也许更多。多次听他讲要用接下来的几年,潜心深入传统、经典,梳理调整创作,精进草书、隶书和山水,力求自我进一步跨越。

(选自《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刘灿章的书画,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这充分表现出他在书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
B.因为喜爱书画,他小时候就专门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里练字,而用的都是四处苦寻来的报纸或厕所粗手纸。
C.因为放电影要背着沉重的机器四处跑,所以他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更利用放电影间隙,他发现了最好的素描素材。
D.陆俨少、沈鹏两位师长对刘灿章的影响深远,传授给刘灿章深厚的艺术根基,这些根基支撑着刘灿章几十年未曾荒废文学、哲学积淀。
E.不论是书还是画,刘灿章先生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为了能够深入传统、经典,他用几年的时间梳理调整创作,力求自我进一步跨越。
【小题2】刘灿章先生书画艺术的特点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归纳。
【小题3】作者说刘灿章先生艺术成就的取得“除却天分与勤奋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真诚、赤诚之心”,文中是怎样表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4】文中引用刘灿章的话:“把一切想明白了,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了。”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请就此进行探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
书摘 林清玄
三位诗人全闭起眼睛,伸手去触摸空中的香气。
第四位诗人拿起了酒瓶,喝到一滴不剩。
其他三位诗人张开眼睛,吃惊地望着他。
第四位诗人说:“我太迟钝了,没有那样的境界,我看不见酒的芬芳,听不见香的歌唱,也感觉不到翅膀的拍动,我只有用嘴喝它,希望我的感官可以更灵敏,把我提升到你们的境界。”
这是纪伯伦在《先驱》里的一则寓言,嘲讽那些沉醉于空想而不切实际的诗人。
诗人确实不是平常人,他们是“超凡之人”,这使我想起青原惟信禅师说的话: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前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只是客观世界作用感官的感性映象,没有生命融入里面。而后者则是禅悟后归于现象与本体合一的禅境意之中。一方面,我是我象。这种意象把山水融合在我的生命里面,又把我融合在山水里面,我在山水之中,山水也在我之中。另一方面,我是山而山也是我。
诗人与平常人相比,大约是在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他们的见解体会与众不同;他们繁复、瑰丽、文明,繁复能使简单的变为多姿,瑰丽能使平淡的变成多彩,文明能使素朴的化成优雅。
由于诗人的巧夺天工、创造奇境,善者使平常的本质益为华丽,恶者驱紫夺朱,使人忘记了本质。
喝葡萄酒,使用的是舌头与鼻子,虚华的诗人却用了眼睛、耳朵和手,那最后一饮而尽的诗人,才是懂得喝酒的人呀!
因为,他活在当下,活在美丽的当下。
不只喝一杯葡萄酒,实际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在青春少年时代,依恃着单纯的意志,有着天真而远大的理想,鼓琴当歌,有酒当醉,在爱情与友情里都能刺血立誓,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热情与勇气。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然后我们掉入红尘的大河,受到波浪的撞击、瀑布的捶打,或载沉载浮,或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我们知道:人生不是那么单纯!生活不是那么简易!情感不是那么清澈!我们穿着名牌的服饰,谈着不着边际的话题,与所有的人寒暄、擦身而过,再也没有什么热情了。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有一天,我们从漂流的河中醒来,惊觉到小舟穿行于两岸,如果抬眼看岸,会发现风景在移动;如果回观身处的小船,会知觉小舟在移动。不论是舟行岸移,在生命的河流里,不动乃不可能;在岁月的漂泊中,岸上的人看船,或船上的人观岸,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做自己吧!回到直朴、真切、天然的自己,你管别人怎么看!你管别人怎么想!你管别人怎么说!你只在乎自己的纯心,甚至连在乎也无。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我用眼睛看美丽的风景,我用耳朵听远方的鸟声,我用双手触摸清凉的河水,我用鼻子嗅芬芳的花草……
【小题1】“喝葡萄酒,使用的是舌头与鼻子,虚华的诗人却用了眼睛、耳朵和手,那最后一饮而尽的诗人,才是懂得喝酒的人呀!”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小题2】作者引用纪伯伦在《先驱》里的一则寓言,其用意是什么?(6分)
答:

【小题3】概括本文的主旨,并找出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6分)
答:

【小题4】结合青原惟信禅师说的话,请你谈一谈对人生三境界的理解。(6分)
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精准扶贫则指出了扶贫实践的科学途径。精准扶贫,既要求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与帮扶,也要求对贫困问题进行精准辨析与诊治。贫困人口聚集区大多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当地居民长期依赖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缺乏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交流与合作,对新兴事物知之甚少。这种状况还影响到贫困家庭父母对子女成长、发展的指导,从而形成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代际循环。在扶贫工作中,要充分认识闭塞造成的文化落后对于贫困人口形成的根本性制约作用,从而充分理解“互联网+”“旅游+”为精准扶贫工作带来的契机。
对贫困地区而言,信息流通有助于解决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和经济发展问题。目前,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已覆盖从中小学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线医疗也使贫困地区人口享受远程疾病咨询、电子处方、网上药店、异地会诊、联合治疗等服务成为可能。此外,“互联网+”为贫困地区提供的特色产品电子商务机会、旅游营销机遇也格外明显。因此,应特别重视发挥“互联网+”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多任务集成的“互联网+”云平台系统。具体内容应包括贫困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集教育、医疗、旅游和扶贫监管等资源为一体的云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基层数字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以及一户一端乃至必要的一户多端的硬件供给到户工作。
旅游发展能为贫困人口集中区带来经济、文化双重流通意义。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闭塞或生态脆弱地区,而这些地区有不少具备旅游业发展条件。纵观现代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崛起之路,无论发展任何产业,当地居民都会经历流通中的经济与文化冲击,从而具备竞争能力。发展旅游业为贫困地区人口参与社会分工提供了可能,并能在频繁的服务与交易互惠中,带动贫困地区人口融入现代社会。同时,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往往都伴随着区域基础设施改善、景观风貌治理、特色产业培育等过程,并能显著提升其教育、商业、服务业与文化水平。因此,旅游开发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是一种全面激发过程,必须高度重视。在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中,“互联网+”可以大显身手,不仅可介入目的地与旅游产品营销、社区就业培训、旅游安全监管和市场组织等方面工作,而且还可为来访的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的关键在于扶人、扶智。谋划、落实好“互联网+”“旅游+”就等于为扶贫插上双翅,能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文化鸿沟,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从而解决贫困的根源问题。
(选自2016年4月《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所论“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一项是(  )
A.四川某贫困县80后大学生村官张某进村入户普及电脑知识,并组织村民成立农产品销售公司,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销售土鸡蛋、土蜂蜜等,村民们获利颇丰。
B.贵州铜仁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龙某一村一户走访,了解贫困户家庭经济情况,并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联网运行,每年更新,大大提高了扶贫的精准性。
C.云南某教育集团研发了中国新一代应用技术教育网络平台——“365大学”,将大量精品应用型课程上载至互联网平台,供学习者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D.2016年4月,温州扶贫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该平台提供异地搬迁、关爱留守儿童、来料加工服务等项目,同时还具有信息发布、网上医疗咨询等实用功能。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精准扶贫是扶贫实践的唯一途径,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它提出了对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帮助和对贫困问题进行精准辨析与诊治的要求。
B.开通“互联网+”的服务,在线医疗可能让贫困地区人口享受到远程疾病咨询、电子处方、网上药店、异地会诊、联合治疗等服务。
C.旅游开发往往能带动区域基础设施改善、景观风貌治理、特色产业培育等,并能使贫困地区在教育、商业、服务业和文化方面得到提升。
D.在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外宣传本地产品,组织当地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从而积极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困地区往往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人们对新兴事物了解不多,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精准地找到他们贫困的根源,实现科学扶贫的目的。
B.“互联网+”能够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教育、医疗、电子商务、旅游等方面的服务,因此,要加快建设“互联网+”云平台系统,为精准扶贫助力。
C.贫困地区的人们可以在当地的旅游开发中得到更多的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在经历流通中的经济和文化冲击后更具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
D.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贫困,不应该只是捐款送物,更应该通过“互联网+”“旅游+”的落实,帮助他们学会发展自身,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