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
经验之谈
[美国]威廉·萨洛扬
麦立克要坐火车打佛勒斯诺去纽约旅行。临行前,他的老舅舅嘉乐来看他,并告诉他一些旅行的经验。
“你上火车后,选好一个位置坐下,不要东张西望,”嘉乐告诉他的外甥,“火车开动后,会有两个穿制服的男人顺甬道走来问你要车票,你不要理他们,他们是骗子。”
“我怎么认得出呢?”麦立克不解地问。“你又不是小孩,会认得的。”嘉乐似乎有点埋怨。“是的,舅舅。”麦立克点了点头。
“走不到二十里,就会有一个和颜悦色的青年来到你跟前,敬你一支烟。你就说我不会。那烟卷是上了麻药的。”“是的,舅舅。”麦立克微微一怔,但照例点了点头说。
“你到餐车去,半路上就有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故意和你撞个满怀,差点儿一把抱住你。她一定左一个对不起,右一个很抱歉。你的自然的冲动一定会要跟她交朋友。但是,你要理智地走远些。那女子是个拆白。”“是个什么?”麦立克似乎没有听清楚。“是个婊子。”嘉乐提高声音说,“进去吃饭,点两个好吃的菜,要是餐车里人挤,要是有一个美貌的女子与你同桌,与你对面而坐,你别朝她看。要是她逗你说话,你就装成聋子。这是唯一的摆脱之道。”嘉乐认真地告戒他的外甥。“是的,舅舅。”麦立克不禁有点惊讶,还是点了点头。
“你从餐车回到座位去,经过吸烟间,那里有一张牌桌,玩牌的是三个中年人,手上全戴着看起来很值钱的戒指。他们会朝你点点头,其中会有人请你加入,你就跟他们说,说—不—来—美—国—话。”“是的,舅舅,”麦立克又点了点头。
“我在外边走得很多了,以上并非我无中生有的胡说。就告诉你这些吧!”“还有一件,”嘉乐好象又想起了什么,叮咛道,“晚上睡觉时,把钱从口袋里取出来放在鞋筒里,再把鞋放在枕头底下,别睡着了。”“是的,舅舅,多谢您的指教!”麦立克向他的老舅舅深深地鞠了一躬。
第二天,麦立克坐上了火车,横贯美洲向纽约而去。
那两个穿制服的人不是骗子,那个带麻药烟卷的青年没有来,那两个漂亮女子没碰上,吸烟间里也没有一桌牌。第一晚麦立克把钱放在鞋筒里,把鞋放在枕头下,一夜未合眼。可是,到了第二晚他就全不理会那一套了。
第二天,他自己请一个年轻人吸烟,那人竟高兴地接受了。在餐车里,他故意坐在一位年轻女子的对面。吸烟间里,他发起了一桌扑克。火车离纽约还很远,麦立克已认识车上的许多旅客了,而客人也都认识他了。火车经过俄亥俄州时,麦立克与那个接受烟卷的青年,跟两个瓦沙尔女子大学的学生组成一个四人合唱队,大唱了一阵子,获得了旅客们的好评。
那次旅行对麦立克来说是够快乐的了。
麦立克从纽约回来了,他的老舅舅又来看他了。“我看得出,你一路没有出什么岔子,你依我的话做了没有?”一见面嘉乐就高兴地问麦立克。“是的,舅舅!”麦立克还是那样地作了回答。
嘉乐脸带笑容,微微地转过身去,眼望远处自言自语地说:“我很快活,有人因我的经验而受益。”
【小题1】嘉乐给麦立克提了几项重要的旅行经验?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品味文中两处划线的“是的,舅舅”,简析它们分别反映出麦立克怎样的心理。(4分)
【小题3】嘉乐舅舅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4】为什么到了第二晚,麦立克就全不理会他舅舅的那一套了?(3分)
【小题5】结合麦立克的旅行经历,写出你的几点成长感悟。(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0: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学科&网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杀 羊
远山
厨子大平面对一只母羊,一只怀了四个月身孕的母羊,他就想起了怀孕的妻子,再也下不了手。
老实讲,大平不能算是厨子。虽然当初招他到宾馆来,讲的是当厨子。大平到宾馆后,才被分工杀羊。两天杀一只羊。
大平是抱着到宾馆当厨子的想法来的,没承想却做了杀羊的屠夫,闹得浑身一股子腥膻味儿,连新婚的媳妇都腻歪他,说他羊(洋)气,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了一只羊。
大平杀羊只杀母羊,而且是怀了胎的母羊,因为有人喜欢吃羊胎,据说羊胎这东西,吃了很补。公羊从来不杀。一刀下去,两条命就结果了。心软的人下不了手,快上断头台的薄命羊“咩咩”一叫,手就禁不住抖动,刀把子也软了。羊生性柔弱老实,没有点铁石心肠,断断练不出杀羊手艺。在大平之前,宾馆招来了一位,一只羊没杀,就逃走了。临走还搁下一句话:我宁可去杀人。
大平心不软,比石头硬。他从小就爱打架,是个使刀弄棒的主儿,大了有一回因帮哥们出气,两肋插刀,一刀捅了泼皮无赖的大腿,因而蹲了两年局子。
这只母羊可怜巴巴地望着大平,浑身哆嗦起来,眼里滚着大滴大滴的泪,嘴里“咩咩”叫得让人心酸。这只羊甚至伸出舌头,讨好地舔着大平握刀的手。大平的手热辣辣地疼。羊舌如同一把刀,一刀过去,似乎就刮去他手背一层皮。大平不由自主地摸了摸羊脑袋,一路下去,又摸到了圆鼓鼓的羊肚子。大平昨晚上,也摸过妻子的腹,妻怀孕七个月了,他趴在妻的腹上能听到胎儿怦怦的心跳声。大平因此很激动,他不久就可以当爸爸了。大平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可怜的母羊,对羊说:“对不住了,我不杀你,我的饭碗子就得丢。”
大平的饭碗子来得不易,他从局子里一出来,没人要他。幸亏他有一门远房叔叔在县里当着局长,局长叔叔找到宾馆的经理,经理才给了大平一个当厨子的“饭碗儿”,不易呀,大平好烟好酒没少给叔叔和经理送。
羊又“咩咩”叫起来,像一个妇人在哭,几多悲哀,几多凄凉。羊之将死,其“咩”也善。
大平举起的刀,犹豫了。他又想起了妻子,想起了妻子肚里的孩子。
正是为了妻子,为了未来的孩子,他得杀羊,他得当厨子,挣钱养这个家。自古猪羊一刀菜,我不杀,别人也会杀,断没有猪羊不被杀的理儿。
于是,大平又挥刀冲向母羊,谁想这只羊“扑通”跪下了,冲着大平不停地磕起头来,“咚咚”响,地上马上起了细微的尘土。
这只母羊,会不会是人变的,咋这么通人性呢?
大平实在下不了刀,他妥协了,投降了,向一只母羊缴了械。
晚上,宾馆来了贵客,又要吃羊胎,席上却没有端上来。
经理寻根查源,原来竟是大平没有杀羊。经理气急败坏,找到了大平。
“你知道吗,你小子可捅了大娄子,我非开除你不可。这羊胎是李县长要吃的。李县长身体虚,每天都得吃羊胎补一补。现在,李县长就坐在了席上,你让我怎么交代?得罪了李县长,我非把你当羊胎做了,给李县长吃。你真不是东西!”
经理暴跳如雷。
大平却不动声色,冲经理冷冷一笑,扭头去了,只给经理留下个背影。
两个月后,大平的妻子生下个女孩。
羊年生的,小名就叫了个羊羊。
(选自2015年8月《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大平当初进宾馆的目的是当厨子,可是却被分工杀羊,做了屠夫,这主要是因为大平厨艺不精,不能胜任厨师的工作。
B.小说特意交代了宾馆在大平之前招聘的那位“宁可去杀人”也不宰羊的杀羊者,目的是为了衬托大平心如石硬的性格,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大平新婚的媳妇腻歪他,嫌他羊(洋)气,讥讽他“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了一只羊”,说明她善良温顺,但尽管如此,为了生活她还是坚决支持大平宰羊。
D.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母羊临宰前的一系列动作令人心酸、心软,特别是把大平摸母羊肚子与摸妻子孕腹、听到胎儿心跳声这些细节联系在一起,生动细腻,催人泪下。
E. 大平由心狠宰羊到后来坚决拒绝并辞职的故事,揭示了当下社会人际关系冷漠,对生命漠视,缺乏应有的关爱之心。
【小题2】小说特意交代了大平“蹲了两年局子”的前因后果,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画线部分是小说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你如何看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世纪60年代初“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资源、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小题1】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
B.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C.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D.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
C.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
D.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
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根据历史气候学的研究,两汉时代正处于大理冰期结束以后的第三个温暖期。这一时期起于公元前800年左右,止于公元200年左右,高于现代的年平均气温1℃~2℃。这种气候的特征,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找到佐证。
从植物分布变迁方面看,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气温上升,南方亚热带与暖温带植物纷纷北上。以竹为例,目前大面积的竹林基本上不超出长江流域,而在当时,黄河流域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大面积竹丛。比如,春秋时的淇水一带,竹木巨大成萌,连延不绝。《诗经·卫风·淇奥》咏道:“瞻披淇奥,绿竹青青”;到汉代时期,这一带仍然竹木繁茂。西汉元封二年,黄河决口,武帝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即以“下淇园之竹为楗”(《河渠书》)。西北地区也是广有竹林,《山海经·西次二经》即记六盘山一带:“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当时的关中地区,同样是竹林众多,在《诗经·小雅·斯干》中就曾言:“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司马迁所言“渭川千亩竹”(《货殖列传》)、班固所言“鄂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地理志》),更是脍炙人口。
除了竹林之外,其他一些暖温带、亚热带植物的北移也十分引人注目。如《诗经》中屡屡在北方出现关于“梅”的诗篇。《召南》之“摽有梅”,地域当在当时的雍梁之地;《秦风》之“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其地域应在秦岭山脉。另外,《陈风》有“墓门有梅,有鸮萃止”,《曹风》有“鸤鸠在桑,其子在梅”,两国地域均在兖、豫之地,即今河南山东一带。而梅树的下限温度为-l4℃,因此当时平原中部冬季最低温度比现在要高。
从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线看,在这一历史时期,其南线出现北移现象。据有关专家研究,当今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的南界大体上东起连云港附近,经商丘北跨黄河,沿黄河北侧高地西伸,这条线以北的河流每年都有稳定的封冻现象。但在春秋西汉时期,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线北移大概至令山东曲阜一带甚至再向北一些。据《左传》《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记载,在关中地区及曲阜、洛阳地区,于鲁桓公十四年(前698)、成公元年(前590)、襄公二十八年(前545)、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07)、昭帝始元二年(前125)都有“无冰”记载,而河流封冻要比河边出现冰情所要求的冬季温度还要低。
另外,这一时期,渤海湾地区还出现大范围的海侵现象,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与当时气候之温暖不无关系。《汉书·沟洫志》记载:“王莽时,征能治河者以百数……大司空掾王横言:‘……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谭其骧等专家认为,王横所言,乃是发生在西汉中期的一次大海侵。其“九河之地”相当于今渤海湾西岸的天津、宁河、宝坻、武清、静海、黄骅六县市各一部分或大部分地区,即这次海侵的范围大体在海河平原上海拔四米的等高线附近,方圆数百里。直到东汉中叶以后,海侵地区的海水才渐渐后退;东汉末年,海陆形势基本恢复到海侵以前的局面。但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地区仍然人烟稀少。因而这一地区出现了西汉中叶以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在年代上的中断现象;而且在这一区城的七里海北岸大海北村的汉代文化层内发现大量的孔虫壳体,其组合可能代表一个稳定的沼泽湖环境。这些都表明,温暖、多雨是当时气候的一个重要特色,王横所言“天尝连雨,东北风”,当不是孤立现象。
(摘编自马新《历史气候与两汉农业的发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历史气候学的研究,两汉时代的年平均气温高于现代的年平均气温。
B.竹丛大面积分布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也是广有竹林,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气温上升。
C.河流冬季封冻线出现的北移现象,也是这一时期气候变暖的佐证。
D.大范围的海侵现象的出现,是渤海湾地区当时气候的一个重要特色。
【小题2】下列不能佐证“两汉时代正处于大理冰期结束以后的第三个温暖期”的一项是   ( )
A.《诗经·卫风·淇奥》咏道:“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B.黄河决口,武帝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
C.封冻线北移大概至今山东曲阜一带甚至再向北一些。
D.大海北村的汉代文化层内发现大量的孔虫壳体。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汉中期发生的一次大海侵,范围大体在今天津、宁河、宝坻、武清、静海、黄骅六县市各一部分或大部分地区。
B.这次大海侵,从西汉中期发生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地区受到的影响一直存在。
C.文化遗存在年代上的中断现象充分证明了这一地区人烟稀少。
D.西汉中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渤海湾地区是温暖多雨的气候特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潘多拉的盒子
①这是快到年关的深冬的晚上,寒风不怀好意地袭来,吹得人心凉凉的,连月牙儿都吝啬的不肯赏赐一点儿光亮。潘多拉低着头,佝着背,连走带跑地跟在舅妈后面。舅妈手里牵着六岁的小表弟,小表弟穿着厚厚的棉衣,就像一个肉球,手上还拿着热乎乎的烤地瓜。要是舅舅在的话,我也有一个烤地瓜吃了,潘多拉想。舅舅是英语教师,潘多拉从小就很崇拜他,在抓周的时候,潘多拉什么也不拿,单抓着舅舅珍藏的美金不撒手。家人高兴的笑说,这孩子长大是要出国的。美金的英文是Dollar,舅舅就给她取了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潘多拉。
②爸爸妈妈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之后,潘多拉就跟着舅舅李成东生活。舅舅对她很好,教她英语,告诉她纽约的繁华、伦敦的优雅,还告诉她还有一个叫潘多拉的女孩出现在古代的希腊。“小多拉,你长大以后想去哪啊?”“希腊!我要看看那个和我叫一个名字的女孩长什么样。”“哈哈哈,小多拉了不得啦,纽约、伦敦都不想去,非得去希腊。”“什么希腊东腊的,再不想想怎么弄到保障金,就只能去喝西北风啦。”舅妈从门外凑近脑袋来说。潘多拉撅了撅嘴,打从心里她就不喜欢这个舅妈,她觉得舅妈是个眼里只有钱的俗人,舅舅怎么就会和她结婚呢。
③而现在,舅舅病入膏肓,潘多拉就只能跟着舅妈在一起,舅妈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多拉吃的每一口饭都是于她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恩赐。再看看那个少不更事的小表弟,还在悠哉悠哉的流着两耷鼻涕吃着烤地瓜呢。
④医院和家里距离并不近,为了节省车费,舅妈大手一挥,往前一指 “走回去。” 不知哆哆嗦嗦地走了多久,终于回到了家,不,终于回到了“他们家”,隔壁的王大娘正在扣“他们家”的门。“哟,王阿姨,赶巧不巧,我正好回来了,不然您又扑个空。”王大娘笑哈哈的摸了摸小表弟的头,说:“又是走路回来的吧,瞧把小土豆冻得,鼻头通红。”“唉,这不是没办法嘛,但凡有点闲钱也不至于这样啊。”舅妈有个瞬间哭红眼眶的本领,潘多拉朝看着他的表弟做了个鬼脸,小表弟吓得扯着舅妈衣角。舅妈忙把潘多拉和土豆赶进房间,“上床睡觉去,快点。”多拉饿得根本睡不着,于是就躺在床上偷听王大娘和舅妈说话,舅妈好像都忘了自己还没吃晚饭,真的忘了吗,这怎么能忘呢?多拉想。
⑤“王阿姨,你喝水!”“嗯,不用麻烦了,我说完就走。”“有人家肯要多拉吗?”王大娘摇摇头,说:“起先我和他们说的好好的,可是一听多拉都八岁大了,都不肯要,说什么八岁了,会认人了,连家都能自己找回了。我说,杜鹃啊,你就养着吧,反正你也没有闺女,就让她和小土豆一块儿长大多好,将来懂事了也能帮你分担分担。”“王阿姨,你不知道,这姑娘克人,专克对她好的人。当时她爸妈去东门菜场买菜,回家,多拉非嚷嚷着要吃南关的皮蛋,她爸妈又跑去南关给她买,结果路上就出事了。”“哟!”王大娘被吓着了一般,不由自主地感叹了一声。“再看我家那口子,前几年单位体检,什么毛病没有,多拉过来了两年,这又不抽烟不喝酒的,偏偏就得了肺病。”说到这,舅妈泪如雨下,那声音听得真叫人心疼。“杜鹃啊,你先别哭了,我再帮你想想办法。”“麻烦你了,王阿姨。”王大娘走后,舅妈又在厨房窸窸窣窣忙活了半天,估计是在做晚饭,舅妈始终没叫多拉去吃晚饭,多拉也不在想吃晚饭的事了,八岁的她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⑥第二天一大早,多拉站在一家早点店前。“小朋友,想吃点什么呀?”老板问。“你们这是不是还招工呢?”“嘿嘿,还招呢!是你家谁要找工作啊?”“我,我自己。”多拉特地强调了一遍。“你?你个半大的小孩知道什么?”“我什么都知道。”“那我问你,你几岁了?”“八岁。”“你家几口人啊?”“三口,我爸,我妈,我。”“你为什么要出来打工呢?”“我要挣钱给我舅舅看病。”“挣钱是你爸妈的事,小孩子的任务是要好好学习。”“我爸妈前年出车祸死了,他们没法儿挣钱。”“嘿,矛盾了不是?刚刚还说你家三口人呢!你爸妈不在了,那就只剩你一口了。”“不,就是三口,我爸,我妈,我。”“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潘多拉!”“潘多拉?好有趣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是希望,是爱和希望。”……老板惊诧的看着这个八岁小女孩的眼睛,许久无言,好像真的从她眼睛里看见了爱和希望。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段描写了深冬夜晚的黑暗凄冷之景,衬托出多拉内心的悲凉与命运的悲惨,也为下文写多拉坚强独立面对困境作铺垫。
B.小说通过王阿姨与多拉舅妈的对话描写,交代了多拉父母去世的原因,可见多拉的确是个有不祥之兆的女孩。
C.面对生活痛苦,小小年纪的多拉竟然可以忍受饥饿,辗转反侧一夜之后竟然能去找工作,以强大的内心来支撑舅舅的家和舅舅的希望。
D.多拉与早点店老板交谈中称自己的家人是已经去世的父母,流露出对父母的怀念;而她称舅舅的家为“他们的家”,说明她并没有把一直关心自己的舅舅当作自己的家人,足见其冷漠。
E.多拉舅妈是一个非常吝啬、爱钱如命、不讲亲情的女人,医院回家省车费,丈夫生病把原因推到多拉的身上,还执意要把多拉送走。
(2)小说在刻画潘多拉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第一段交代了潘多拉名字的来历,这对文章内容和结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古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了一个盒子,结果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后来,人们常用“潘多拉的盒子”比喻灾祸的起源。但本篇小说虽以此为标题,却赋予它新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标题的内涵,并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