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写 给 秋 天
台湾罗兰
①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依稀约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临的神韵。
②一向,我欣赏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的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禾,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的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点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的飘落;芦花飞白,枫木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③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④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苍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有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寞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 ?那感伤落寞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渲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是曾如此有力的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⑤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
⑥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土地。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黄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⑦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你应在执着的时候执着,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⑧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与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中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⑨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小题1】怎样理解第④段“原来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渲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在文中的含意?(4分)
【小题2】概括文章的思路,并分析本文使用第二人称表达的效果。(5分)
【小题3】请赏析第二段文字中画线语句的写作特色。(5分)
【小题4】通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礼赞秋天”? (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3: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奏丹麦进行曲,喇叭奏花腔。国王、王后、波洛涅斯、奥菲利娅、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及余人等上。
…………
哈姆莱特 不,我现在也没有那个意思。(向波洛涅斯)大人,您说您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曾经演过一回戏吗?
波洛涅斯 是的,殿下,他们都称赞我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哩。
哈姆莱特 您扮演什么角色呢?
波洛涅斯 我扮的是裘力斯·凯撒;勃鲁托斯在朱庇特神殿里把我杀死。
哈姆莱特 他在神殿里杀死了那么好的一头小牛,真太残忍了。那班戏子已经预备好了吗?
罗森格兰兹 是,殿下,他们在等候您的旨意。
王   后 过来,我的好哈姆莱特,坐在我的旁边。
哈姆莱特 不,好妈妈,这儿有一个更迷人的东西哩。
波洛涅斯 (向国王)啊哈!您看见吗?
哈姆莱特 小姐,我可以睡在您的怀里吗?
奥菲利娅 不,殿下。
哈姆莱特 我的意思是说,我可以把我的头枕在您的膝上吗?
奥菲利娅 嗯,殿下。
哈姆莱特 您以为我在转着下流的念头吗?
奥菲利娅 我没有想到,殿下。
哈姆莱特 睡在姑娘大腿的中间,想起来倒是很有趣的。
奥菲利娅 什么,殿下?
哈姆莱特 没有什么。
奥菲利娅 您在开玩笑哩,殿下。
哈姆莱特 谁,我吗?
奥菲利娅 嗯,殿下。
哈姆莱特 上帝啊!要说玩笑,那就得属我了。一个人为什么不说说笑笑呢?您瞧,我的母亲多么高兴,我的父亲还不过死了两个钟头。
奥菲利娅 不,已经四个月了,殿下。
哈姆莱特 这么久了吗?嗳哟,那么让魔鬼去穿孝服吧,我可要去做一身貂皮的新衣啦。天啊!死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他忘记吗?那么也许一个大人物死了以后,他的记忆还可以保持半年之久;可是凭着圣母起誓,他必须造下几所教堂,否则他就要跟那被遗弃的木马一样,没有人再会想念他了。
高音笛奏乐。哑剧登场。
一国王及一王后上,状极亲热,互相拥抱。后跪地,向王作宣誓状,王扶后起,俯首后颈上。王就花坪上睡下;后见王睡熟离去。另一人上,自王头上冠,吻冠,注毒药于王耳,下。后重上,见王死,作哀恸状。下毒者率其他二、三人重上,佯作陪后悲哭状。从者舁王尸下。下毒者以礼物赠后,向其乞爱;后先作憎恶不愿状,卒允其请。同下。
奥菲利娅 是什么意思,殿下?
哈姆莱特 呃,这是阴谋诡计、不干好事的意思。
奥菲利娅 大概这一场哑剧就是全剧的本事了。
致开场词者上。
哈姆莱特 这家伙可以告诉我们一切;演戏的都不能保守秘密,他们什么话都会说出来。
奥菲利娅 他也会给我们解释方才那场哑剧有什么奥妙吗?
哈姆莱特 是啊;这还不算,只要你做给他看什么,他也能给你解释什么;只要你做出来不害臊,他解释起来也决不害臊。
奥菲利娅 殿下真是淘气,真是淘气。我还是看戏吧。
(节选自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小题1】选段开头一节叫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小题2】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话有何特点?为什么?
【小题3】概述演员表演的哑剧内容。简要谈谈写作目的是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鳜鱼
魏柏林
对你来说,这个夜晚注定难以成眠。明天就是请客的日子,计划中的宴席还有一道主菜未能备齐,确切地说,还差六条鳜鱼。
鳜鱼谐音“桂遇”,含有蟾宫折桂的意思。露水湖也因此有了一个习俗:只要孩子考上大学,请客设宴便少不了鳜鱼这道菜。这个秋天,你儿子不仅考上了头榜,还拿了考区状元。儿子争得了脸面,做父亲的哪能不请客呢?请客又哪能不用鳜鱼?
只是,露水湖的鳜鱼越来越难打了。这些天,你同老伙计——那只木质发黑的月牙划盆,几乎日夜泡在湖里下网捕捞,虽然也小有斩获,可离目标还是差了一半。你真的有些着急了。拿钱去买吧,村主任家就有卖,他是网箱养殖能手,全村就他会养鳜鱼。村主任说过,等技术成熟后教大家都养,但这至少要等到明年。可现如今你是火烧眉毛,眼前告急,别说一年,一天也等不了。但是,一条鲜活标子鳜至少要花五十来块,六条就得三四百。这些年,你独自供儿子读书,手头本就拮据,别说没这个钱,就算有这钱你也不能去买。你是谁啊?露水湖一等一的捕鱼高手,拿钱买鱼,岂不让人耻笑?
今夜,就剩今夜了。老实说,你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对捕鱼者来说,夜幕下的露水湖并没有那么黑暗,虽然这还是个没有星月的晚上,你照样能脚踩月牙划盆,逐浪湖面,将渔网一一下到有效的水域。
以往下完渔网,你会在岸边拴了划盆,倚靠在盆里,或以手枕头,聆听水面鱼儿游动、林岸虫鸣;或遥望苍穹,依着星月移行的方位,估算着昼夜更替的大致时光;再不就想儿子,想他成年后的身高长相,想他毕业后的工作;或抽完三五支劣质香烟,窝在划盆里惬意地眯一会儿……可今夜,你没有在岸边拴划盆,而是依然荡着划盆,游曳在寂寥如梦的湖面……
不知不觉,你已接近村主任家的网箱。这儿囤养着清一色的鳜鱼。你知道,村主任在湖边设了哨棚,也常来哨棚过夜,但有时也难免上演 “空城计”。此刻,你望着黝黑静谧的哨棚,不由耳热心跳起来,兀自疑问:又是空城计吗?这种疑问,与其说是猜测,不如说是希望。而更可笑的是,你却还在心里暗暗祈祷:村主任,你可别给我机会啊!
谁能想到,你的祈祷竟有了神奇的呼应,哨棚里及时地响起了手机彩铃声,当然是村主任的。你先是吓了一跳,继而抚了抚胸口,又轻嘘了一口气,说不清是庆幸还是失望。
村主任接听了电话。从他的话中,你知道了大致内容:是镇长要村主任连夜去镇里,接待一位露水湖的开发商。村主任临走时,打着手电,从网箱里捞了好几条活蹦乱跳的鳜鱼,然后才匆匆离去。嗅着那鲜腥的鳜鱼味儿,你羡慕得直咽口水:多么可爱的家伙,是拿去讨好开发商的吧?
村主任走了,哨棚空了,正所谓天赐良机!可你却坐在划盆里发呆,这太巧合了,巧合得难以置信。你猛掐自己的大腿,当确认不是梦境后,你又抱怨起村主任,看似聪明能干,其实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玩什么空城计,这不是给人可乘之机吗……你说村主任给啥机会不行,为啥偏偏给你做贼的机会?你又说这哪是机会,分明是陷阱,陷你于不仁不义!你甚至抱怨村主任为什么不养条狗,如果有条狗守在这里,你也会打消这种念头……你就这样唠唠叨叨,像个怨妇似的,一肚子不情愿地开始了偷盗。
也许太有安全感了,你进行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先将划盆缓缓贴近网箱,然后轻轻摁亮手电,细心选择大小合适的捕捞对象。
就在这个过程中,你意外地发现网箱里的玄机:这些网箱一头养着鳜鱼,一头养着比鳜鱼小得多的小杂鱼,它们中间,相隔着一道网片,这道网片的网眼比小杂鱼大,比鳜鱼小。小杂鱼可以任意去鳜鱼的区间,鳜鱼却无法进入小杂鱼的领地。正是这样,你看到了非常刺激的一幕:几只小杂鱼刚刚穿越那道间隔的网片,就被守候在侧的鳜鱼一口一只鲸吞。接着,又有几条小杂鱼开始“出格”冒险……你看着这些小鱼,先是唏唏嘘嘘可怜它们,随后竟恼怒起来,骂这些小东西愚昧无知,是一群十足的笨蛋。明知道出格就会死,为啥还要铤而走险呢?你说你打了一辈子鱼,还从没见过这么傻的鱼……
你骂得正起劲,突然听见有人在叫你。你醒了,揉了一下眼睛,发现自己啥也没干,只是下完渔网后窝在划盆里打了个盹。
叫醒你的人是儿子,他特地跑来告诉你:家里请客的鳜鱼齐了,是村主任刚刚送过去的,整整六条标子鳜!
那一刻,你怔怔地站在划盆里,似信非信,眼里却储满了泪水……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全文构思巧妙新颖。全篇运用第二人称营造出一种更真实的现场感,让读者体会着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又用梦境让读者在心有余悸的欣慰之后产生一种思考:人要怎样活?
B.文章写村主任是网箱养殖能手,写他承诺技术成熟后教大家养,写他连夜去镇里接待开发商,写他急人之所难。虽然村主任在文中着墨不是太多,但形象却较鲜明。
C.文章最后写“你”“眼里却储满了泪水”,表达了“你”心中复杂的情感,有对村主任的感激,有对明天的宴席不再缺少主菜的欣喜,也有对自己偷盗行为的愧疚和自责。
D.文章开头写“你”为宴席缺少鳜鱼着急,为后文写“你”缓缓贴近网箱并细心选择偷盗对象埋下了伏笔。“你”对鳜鱼的渴望彻底战胜内心的矛盾,这突显了“你”的不仁不义。
E.文章写“你”接近村主任家的网箱时,哨棚里突然响起了手机彩铃声,这在文章中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镇长的电话才使村主任离开哨棚,“你”才有机会贴近网箱。
【小题2】小说中“你”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写村主任家网箱里的玄机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小说为什么以“鳜鱼”为题,请结合全文探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明确将浙江卫视《美人私房菜》被停播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 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进而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对收视率造假黑手的痛揭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 “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摘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假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摘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 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 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用质量说话!”

(摘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鸠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 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 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旗帜鲜明地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痛批收视率造假的巨大负面影响和黑势力从中牟利的不法行为。
B.材料二报道的信息表明,为了打造洁净的电视播出环境,必须使电视业回归非赢利的公共服务属性,遏止其牟利冲动。
C.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发出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
A.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B.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材料三主要介绍收视率打假的对策,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表明中制协对自身角色和职责的清醒认知,以及对本协会会员的严格自律要求。
D.材料一、二、三揭示了电视剧市场上多方参与形成收视率造假“黑产业链”的现状,其中制作方、播出方是虚假收视率的购买者。
E.崔永元曾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而材料四则进一步客观、理性地指出,要促使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的提高,必须建立专业、全面、公正的收视率评价体系。
【小题3】即使排除了造假情况,为什么仍然不能将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作为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没文化
(俄)安德烈·马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选自《译林》,2016年第4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科利亚的姑妈去世,他非常难过,决心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用来安放姑妈留下来的那些书,表现了他对姑妈的怀念。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
【小题2】小说写科里亚姑妈留给他“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的书,有什么作用?
【小题3】有人认为,妻子是阻碍科里亚变得“有文化”的根本力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玉米粒有紫色、蓝色、红色等多种颜色。为什么呢?玉米粒是玉米的种子,最里面是胚,胚外面是胚乳,胚乳外面是糊粉层,最外面是种皮。玉米种皮是透明的,所以玉米粒是什么颜色,首先取决于糊粉层是什么颜色,也就是那里含有什么样的色素。糊粉层里的色素属于花青素,根据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表现出紫色、蓝色、红色等颜色。但也有的玉米品种的糊粉层不生产花青素,糊粉层是透明的,这时候玉米粒的颜色就取决于下面的胚乳的颜色。有的玉米品种的胚乳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这种品种的玉米粒看上去就是黄色的。也有的玉米品种的胚乳粒胡萝卜素的含量很低,这时看上去就是白色的。我们平时吃的玉米,就是不含花青素的玉米,其玉米粒不是黄色就是白色的。
玉米是异花授粉的植物,雌雄同株,主要通过风将雄穗的花粉传播到雌穗的柱头上,完成授粉。如果旁边种的是不同品种的玉米,风把花粉吹来吹去,不同品种之间的玉米就容易出现杂交。如果不同品种的玉米粒的颜色是不同的,杂交的后果就有可能在同一个玉米棒的不同玉米粒出现不同的颜色(每个玉米粒各有自己一套基因)。所以在“天然”状态下,很容易出现杂色的玉米棒。要种清一色的玉米棒,反而需要精心挑选、培育。所以我们现在吃的黄色、白色玉米,其实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黄色玉米富含胡萝卜素,营养价值较高,白色玉米则较不容易变质,各有优势。
也有的玉米棒子,在同一个玉米粒里就有不同的颜色。例如有的印第安玉米,玉米粒的黄色背景里散布着紫色的色块、色斑、色线,非常好看。之前人们认为,玉米粒的糊粉层是由一个细胞不停地分裂、增殖产生的。一个细胞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有时候基因会发生变化,例如发生了突变。但是麦克林托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假说。以紫色玉米为例,她认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s基因有时会从C基因中跑出来,跳到染色体的别的位置上,这个过程由一个叫AC的基因控制。Ds基因跑掉后,C基因变完整了,又可以生产花青素了,那么这个细胞的后代就都含有花青素,出现紫色。这样产生的玉米粒,它的糊粉层既有不含花青素的透明细胞,又有含花青素的细胞,玉米粒看上去就是黄色中夹杂着紫色。Ds基因发生跳跃的细胞出现得越早,其后代细胞越多,紫色面积就越大。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基因居然会跳来跳去?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麦克林托克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提出这个假说时,很少有人相信。当时的遗传学家虽然推崇麦克林托克的研究,但是对她提出的这个跳跃基因假说(叫转座现象)很是怀疑。直到分子生物学在七十年代有了大进展,Ds和AC基因都被克隆出来,基因会发生跳跃的机理也搞清楚了,麦克林托克的假说变成了事实,得到了公认。同时人们也发现,转座现象是一个较为常见、很重要的遗传现象,在其他生物体也可能发生,涉及很多功能。1983年,麦克林托克独享诺贝尔生理学奖。玉米的美丽颜色里竟蕴藏着一个重大的遗传秘密,被一个孤独的女遗传家揭示了出来。
(《新华每日电讯》2013.9.13.)
【小题1】下列关于“玉米颜色”产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米粒的糊粉层的细胞在分裂时,有时候基因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多种颜色的玉米。
B.不同颜色的玉米杂种在一起,通过风将花粉传播,完成授粉,结果有可能出现同一个玉米棒上的玉米粒颜色不同的现象。
C.玉米粒的颜色首先取决于糊粉层里的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不生产花青素的由胚乳里胡萝卜素的多少决定。
D.细胞分裂过程中,在AC基因控制下,C基因中的Ds基因跑出来,导致这个细胞的C基因完整,就可以生产花青素,产生颜色。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玉米粒是玉米的种子,最里面是胚乳,胚乳外面是胚,胚外面是糊粉层,最外面是种皮。
B.黄色玉米富含胡萝卜素,较不容易变质,白色玉米则营养价值较高,各有优势。
C.转座现象是一个较为常见、很重要的遗传现象,其他生物体都会发生,涉及很多功能。
D.“天然”状态下,如果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玉米杂种在一起,很容易出现杂色的玉米棒。
【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玉米胚乳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但是如果糊粉层里有紫色的花青素,那么玉米的颜色仍表现为紫色。
B.玉米粒在分裂、增殖的过程中,Ds基因发生跳跃的细胞出现得越早,跳跃得越快,其后代细胞越多,紫色面积就越大。
C.如果想要收获清一色的玉米棒,就需要精心挑选、培育,而且不能在旁边种上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玉米。
D.一个玉米中,如果它的糊粉层是透明的,同时胚乳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很少,那么玉米看上去为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