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莫高窟(节选)
    余秋雨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当工匠们正在这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较易,拔剑而起。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
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这是自然的,隋炀帝正乐呵呵地坐在御船中南下,新竣工的运河碧波荡漾,通向扬州名贵的奇花。隋炀帝太凶狠,工匠们不会去追随他的笑声,但他们已经变得大气、精细,处处预示着,他们手下将会奔泻出一些更惊人的东西。
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边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那些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炽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趋沉着。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再鼓荡胸襟。
终于有点灰黯了,舞蹈者仰首看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谨。仍然不乏雅丽,仍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于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游仍在握剑长歌,美妙的音色已显得孤单,苏东坡则以绝世天才,与陶渊明呼应。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
色流中很难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
离开敦煌后,我又到别处旅行。 我到过另一个佛教艺术胜地,那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思维机敏的讲解员把佛教故事与今天的新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讲了一门古怪的道德课程。听讲者会心微笑,时露愧色。我还到过一个山水胜处,奇峰竞秀,美不胜收。一个导游指着 几座略似人体的山峰,讲着一个个贞节故事,如画的山水立时成了一座座道德造型 。听讲者满怀兴趣,扑于船头,细细指认。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为此,我更加思念莫高窟。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日本井上靖 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斯与歌德蒙》,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划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上应该重新会聚那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游行。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小题1】第一段中“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句中,“标本”是指什么?“一千年的生命”又是指什么?(4分)
【小题2】纵观全文,(1)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几个朝代的壁画,分别用了怎样的色流概括各朝代壁画的特点,请选其中三个朝代作答。(2)根据第四段的内容,概括出唐代洞窟艺术创作的三个特点。(6分)
【小题3】阅读最后一段,(1)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心目中莫高窟的与众不同之处。(2)作者在文章最后表达了怎样的心愿与期望?(4分)
答:(1) 。(1分)
(2)   
  。(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3: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
李 娜
①中国传统的纹样图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其中,最具实用性、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吉祥图案”。
②“吉祥图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日趋完善,其内容丰富繁博,表现形式多样,包含了先人精神与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③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其“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国文化和哲学观念的根本体现。
④形式上,“吉祥图案”一方面取“谐音”,组成吉祥的词汇;一方面以图形寓意、因物寓意,物吉图祥,情景一体,主题鲜明突出。简洁凝练的艺术语言,巧妙的构思,独具匠心的组合,大胆的夸张取舍,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加之明快强烈的色彩,使吉祥图案呈现出别致的装饰风格,给人以尽善尽美的艺术感受和心灵慰藉。
⑤吉祥图案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至善至美的愿望。例如古人习惯凭云色察凶吉,五彩缤纷为祥云,黑云翻滚为恶云。在装饰上多以祥云来表现。云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重要装饰纹样,不仅形象丰富多样,形态优美饱满,更具有中国图案特有的意境美。
⑥此外,吉祥图案不仅表明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祈盼,同时寓意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决心和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即使吉祥主题的装饰在传统观念中仍具有神性的一面,它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例如,龙、凤、麒麟等虚拟的“神物”形象和纹样,是先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由于遭受疾病、自然灾害、异邦或猛兽的侵袭,为了求得安稳平和的生活,渴望有一种保护神能驱灾避邪、安邦抚民而产生的。其造型大多集中了不同动物的特征,经过组合而成。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部落之间的互相吞并,“神物”纹图也随之改变或逐渐完善。
⑦凝聚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吉祥图案,今天依然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现代生活中,无论是重大的节日、盛大的庆典,还是普通的祭祀、婚丧嫁娶等,都可以看到吉祥图案的影子。对于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来说,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深入研究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内涵所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吉祥图案”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受众群体广泛,是最具实用性、流传范围最广的传统纹样图案。
B.物吉图祥、构思巧妙,对研究传统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C.源于先人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历史悠久,至今仍在使用。
D.作为一种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已是当今艺术设计的主流。
【小题2】文章题为《“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理想”和“现实”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简要分析“祥云图案”是如何体现“物我同一”这一审美观念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小题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
【小题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小题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三 马
孙犁
一九六六年冬天,情形越来越不好,每天我很晚“开会”回来,老伴一个人坐在灯下等我,先安排着我吃了饭,看到我那茶饭无心,非常颓丧的样子,总是想安慰安慰我,但又害怕说错了话,惹我生气。就吞吞吐吐地说:
“你得想开一点呀,这不也是运动吗,你经过的运动还少吗?总会过去的。你没见土改吗?当时也闹得很凶,我不是也过来了吗?”
我一向称赞她是个乐天派。闹日本的时候,一天敌人进了村,全村的人都逃出去了。她正在坐月子,走动不了。一个日本兵进了她的屋,她横下一条心,死死盯着他。可是日本兵转身又走了。事后她笑着对我说:“日本人很讲卫生吗,他大概是闻不了我那屋里的气味吧!”我家是富农,她经历了老区的土改,当时拆房、牵牛,她走出走进都不在乎,还对正在拆房的人说:“你慢点扔砖呀,等我过去,可别砸着我。”
随着不断地抄家,随着周围的人对她的歧视,随着我的处境越来越坏,随着不断听说有人自杀,她也觉得有些不对头了。她是一个病人,患糖尿病已经近十年,遇上这种事,我知道,她也活不长了。
那些所谓“造反”者,还在不断逼迫,一步紧似一步。一天下午,我回到家来,才知道是勒令马上搬家。家里已经乱作一团,晚饭也没吃。胡乱搬了一些家具、衣物,装满一卡车,到了新住处,已经有十一点了。
那是一小间南房,我们进去,有人正在把和西邻的隔山墙,打开一个大洞。并且,还没有等我们把东西安置一下,就把屋顶上的惟一的小灯泡摘走了,我们来时慌慌张张,并没有带灯泡来。
老伴这才伤心了,她在我耳边问:
“人家为什么要在墙上凿个洞呢?”
“那是要监视我,不然,你还不相信呢。”我说。
这里住户虽说不少,没人愿意理我们,也不敢理。惟独东邻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主动地对老伴说:
“大娘,你刚刚搬来,缺什么短什么,就和我说吧!”
使得老伴感激落泪。
后来,我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原来也是我们机关的职工,因为在日本人办的报馆做过事,被定为日本人的特务。这次运动又提起来了,已经不许回家。他有三个儿子,大的叫大马,二的叫二马,都因为父亲的问题,到了年龄,找不到对象,进了精神病院。这个老三,叫做三马,看起来,聪明伶俐,一个人在家里过日子,屋里院里弄得井井有条。我的老伴有病,我又每天早出晚归,他确实帮过不少忙。
在很长一个时期,我甚至认为他是惟一对我家没有敌意并怀有同情之心的人了。
后来,我也被管制在大院后楼,不许回家,和他父亲住在一处。这个人因为是老问题,造反者的里面,又有不少人,是他过去的同事,对他并不注意,而且很宽容,并派他监视我们。他的床铺放在临门的地方,每逢我出去,他总是慢慢跟在后面,从容不迫,意在笔先,驾轻就熟,若无其事。比起那些初学乍练的来,显得高明老练得多了。他也从不用言词和行动伤害于我,只是于无形无声中,表示是受人之命,不得不如此而已。因此,我对他也没有反感。
当我临近“解放”,我的老伴就在附近医院去世了。我请了两位老朋友,帮着草草办了丧事,没有掉一滴眼泪。虽然她跟着我,过了整整四十年,可以说是恩爱夫妻,并一同经历了千辛万苦。
不久,我搬回了原来住的地方,告别了那间小屋。有一天,忽然听人说,三马因为两个哥哥回来了,不愿和两个疯人住在一起,自己偷偷住进了我留下的那一小间空房。被管房的知道了,带一群人硬逼他出来,他恳求了半天,还是不行,又挨了打,就从口袋里掏出一瓶敌敌畏,当场喝下去死掉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干枯已久的眼眶,突然充满了泪水。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日晨起改讫)
(选自孙犁《尺泽集》,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三段补写“老伴是个乐天派”的两件事,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中划线的两处加点的词语,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在很长一个时期,我甚至认为他是惟一对我家没有敌意并怀有同情之心的人了。
(2)当我临近“解放”,我的老伴就在附近医院去世了。
【小题3】文中写妻子的死,自己“没有掉一滴眼泪”,可是听到三马自杀的消息,“我的干枯已久的眼眶,突然充满了泪水”,这是不是不合常情,请探究其原因。
【小题4】本文题为“三马”,但直接写“三马”的文字并不多,相反“我和老伴的遭遇”以及“三马一家人的遭遇”着墨较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我不怕转基因
①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像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的回答是: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美国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而那些贴着“非转基因”标签的,一是贵,二是也说不清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是一贯敬而远之。算起来,我吃转基因食物快10年了。
②其实,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最担心的还是“这东西会不会不安全”。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在某些方面,它的安全风险甚至较低。
③对于让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么?”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Bt基因的作用就是表达出一种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对于害虫来说是毒药。它之所以能够毒死害虫,是因为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所以,Bt基因是否“有毒”,不是由自身决定,还取决于相应受体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虎符”的一半,而动物体内的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质不会在人体内产生“毒性”。实际上,用细菌生产出Bt蛋白,作为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几十年,而且是作为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来使用的。转基因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生产直接在植物体内进行而已。
④还有人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担心。所有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而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过敏。在我们传统食物中,很多都能够导致过敏,比如花生、面粉、大豆、牛奶、鸡蛋、海鲜等。转基因作物开发的规则之一,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而且,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很容易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而某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让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这样产生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我们很难跟踪它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会引起过敏。从这个角度讲,转基因的作物是更安全的。
⑤还有一些人担心,转基因水稻中的Bt基因会不会转移到人体中。虽然从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是想想科学家们要费多大的气力、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把一个基因转到另一种作物中,就不难理解:大米中的Bt基因要想转移到人体中,跟随手一箭射中了月亮差不多。同时Bt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中,它转移到人体中的机会——即使有也不会比其他基因更高。如果Bt基因转移到人体,那么其他食物所含有的形形色色的基因,也会有同样的机会转移到人体。既然我们不相信吃了猪肉会有猪的基因转移到我们的身体中,又怎么会相信大米中的基因就可以?
⑥因为微生物中的基因转移要容易一些,所以从理论上说,Bt基因有可能转移到人体内的菌群中,从而影响到菌群的正常形态。这种担心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再一次地,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各种各样的基因,BT基因转移到菌群中的可能性并不会比其他的基因更高。而那些其他的基因,也不乏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功能明确、容易追踪的BT基因,也就不会比那些我们未知的基因更加“危险”。
⑦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除了作为食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受到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等。但是,就作为食物的转基因作物来说,只要被批准上市了,就没有什么不能吃的。
(摘自2011年5月19日《广州日报》)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物的研发动机是满足人类对品种改良的需求,但其作为相对新生的食物,安全性尚未得到完全确认,食用转基因食物当然存在风险。
B.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应辩证看待。与传统食物相比,从专业角度分析,其安全风险相对较小。
C.转基因水稻主要转入了一个BT基因,BT基因实质上就是一种蛋白质,BT基因对虫子因“虎符效应而中毒,对人体则因无受体配合而无毒。
D.转基因水稻中新转入的BT基因功能相对明确,比较容易追踪,即便转移到人体内,应不会出现什么实际危险。
【小题2】(小题2)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物对许多消费者来说还是新生事物,很多人对此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感可以理解。
B.传统食品不见得比转基因食物安全。因为传统育种技术会使作物中产生不可知的突变基因,所以我们无法预知其制成的食品的安全性。
C.转基因作物如果能避免从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则可以成功避免相关的人类过敏反应。
D.转基因食物的开发与推广受诸多因素影响,但从安全性角度而言,我们无需杞人忧天。
【小题3】(小题3)近来,转基因的话题变得异常火爆,很多人恐惧,作者则力挺,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预测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并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