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野 店 臧克家
虽然说是野店,它所依傍的却是大道。
几间茅草小屋,炕占去了每间的大半,留下火镰宽的一点空隙好预备你上下。这儿是大同世界,不问山南的海北的都挤在一堆,各人向着同伴谈论着,说笑着。没有“莫谈国事”的禁条贴在头上,他们可以随便放浪地吐泄,东家的鸡西邻的狗是要谈的,日本鬼子也是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中间就有许多是从东三省被迫回来的,一个小被卷是财产的全部。
晚上,任你一落太阳就躺下,敢保你不会一沾席就如愿的变成一块泥。夏天的蚊子、臭虫,冬天的虱子和跳蚤最喜欢和客人开玩笑,哼哼着叫你清醒的享受一个客夜,身上留点伤痕做一个追忆的记号。还有马棚的牲口也怕主人误了行程,半夜里叫一阵,用蹄子打地咚咚的一阵。当睡梦将要占有了你的临明的那一刻,店门唿隆一声。接着小伙计的脚步动静了,一睁眼,微白的曙色使你再也朦胧不得了。套上车子,披一身星光,冒着晨风,朝曦把人引上了征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回头望望这一副大红门联,意味够多长呢。
门口一个破席凉棚撑着夏天的太阳,为着什么东西奔跑的行人走在这串着天涯和故乡的热土的道,望着这凉棚像沙漠中的人望见了绿洲。三步并成一步赶上来,卸下身上的负担,扪下沾着汗水的檐溜般的布眼罩,坐在一条长凳上用草帽或是手巾扇风。几碗半冷的残色的茶水浇下去,汗马上从身上涌出来,各人身上背着一身花疏的阴凉。设若有一个像蒲留仙一样的人物,夹在这杂色的队伍里,每个人你借给他一把蕉叶,那么一部聊斋会很快地集起来。
这些人,在这儿留一个脚印,便飞鸿似的去了,没有留恋,没有感伤,在未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儿挂这一翅膀。水不是白喝,临走总得留下几个钱,百儿八十是他,三百二百也是他,主人不会嫌太少,伙计也不会说一声谢谢。但当你起身以后,再来!”这一句淡淡的话,每回是不会忽疏的。
野店的常主顾是车伙子。他们到远一点的地方去运货贩卖,去的时候带着本乡的土产。这些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展得老长,道上的一帆尘土是他们的旗号。一走近了店口,把车子一插,用披布擦去了脸上的汗,弓弓着腰很自然的踏入了店门。因为太熟照例有称号,姓王的是王大哥,姓李的是李二哥。小伙计牵牲口倒水忙乱一气,住一会,叫一袋旱烟把粗气压下,饭上来了。半斤一张的大饼,包着大块肥肉的包子,再要几头大蒜,一块还没腌变色的老白菜帮子。吃起来有点可怕。不,不能说吃,应是说吞。看那个劲,饼如果是铁的,肚子一定变成熔炉。饭后为了消暑,走到水瓮边去,捧着大瓢的生水往下灌,声音咚咚的可以听好几步远。“掌柜的算账!”这是一闭眼的午睡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外边算盘珠一阵响,几吊几百几十几,小伙计一口喊出来,接着是查铜子的声音。一巴掌钱接到手里,含着笑走到财神位前,不远不近向大粗竹筒内一掷,哗……啦啦……果真是钱龙汇海了。
这些老主顾来到店里若是逢着佳节,——端阳,中秋,元宵,不用开口,半壶白干,四样小菜碟便送到眼前了。喝了不够,还可以再开一回口。不打钱,这算主人的一点小意思,不要看这是小节,主人的大量与吝啬往往作为客人去留的关键。谁不愿用百年不遇的一壶酒去做招徕的幌子?
秋天,连线的阴雨把一个远道的客人困在野店里,白天黑夜分不开界限。闷闷的用睡眠用烟缕打发日子。风挟着雨丝打进纸窗来,卧着,从眼缝里闪进来一片阴暗,粗人就算是不善于愁,一只孤鸿也难免于凄凉。等着,胸中灼火的等着,等到雨丝一断,他是第一个把脚印印在泥上的人。
时间把什么都变了。有了汽车转眼可以百里,“夕阳古道瘦马”的趣味算完了。野店是诗意的,然而今日的野店成了时代头顶残留的一条辫子了。
【小题1】第四小节点出野店的一副对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结合语言风格,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内涵。(5分)
【小题3】作者称野店的客人,有时是“你”,有时又是“他”、“他们”,这样的人称变化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小题4】请结合野店诗意的表现,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4: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先与最后
鲁迅
《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这虽是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理。因为假若一开首便拚命奔驰,则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嫘了。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如果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对于“锲而不舍”的人们也一样。
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的,然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竟打起来。但这些事又作别论。竞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还至于失了跑完预定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小题1】为什么说“不为最先,不耻最后”是赛马妙法?(5分)
【小题2】概括文中提到的学校运动会中的五种不良表现。(每项不超过8个字)(5分)
【小题3】将“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的“胜兆”改为“胜利”,“败兆”改为“失败”,行不行?为什么?(6分)

同类题2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命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乙)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座,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底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

……

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嬷便上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央道:“妈妈,我只吃一盅。”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薛姨妈笑道:“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和众人去吃些酒水。

这时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一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

……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盅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

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只说姨妈这里留住你。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为人,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还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恼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薛姨妈一面笑着,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给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得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甲)文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衬托、对比等手法,从侧面和正面塑造了诸葛亮这一形象。
B.(甲)文中的诸葛均和小童看似闲笔,但是他们都是刘备见诸葛亮过程的铺垫,使得刘备的求贤之路显得崎岖不平,行文也变得摇曳多姿。
C.(乙)文中林黛玉的出场方式与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方式相同,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代表性语言是“林姑娘来了”。
D.宝玉见到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就问“下雪了么?”一句描写,一方面说明每逢下雪时黛玉的穿着,一方面又表明宝玉对黛玉的平日关注和细心。
E.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往往富有潜台词,如(乙)文中黛玉“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了我”中,“他”表面指紫鹃,实际指宝钗;“我”表面指黛玉自己,实际指宝玉。
【小题2】(甲)文反映出诸葛亮怎样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小题3】(乙)文中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三人都反对宝玉喝(冷)酒,她们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由此可见,三人劝宝玉的动机也是不同的,她们的动机各是什么呢?
(1)薛姨妈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动机:______________
(2)薛宝钗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动机:_____________
(3)李嬷嬷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动机: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故乡二题
刘长春
找不到田野
①我的老家在浙东南的一个小镇上。小镇周围便是望不到边的田野。几十年来,我从小镇走出,走过田野,走过城市,走过世界上许多的地方。
②夏秋之交,我远涉重洋,到大洋彼岸的一个国家访问。失眠之夜,明月在天,照着失眠的我。望着明月,想着家乡。所以,一回来就急切地挈妇将雏踏上回故乡的路。行李甫落,与上初三的孩子说:走,去看田野。”
③出门往东过几个铺面折北就有一座拱形石桥,桥上可以望见老家后门。记得过桥就有两株古樟,它们经历过多少世纪的风霜雨雪,我不知道,但我记得,儿时是须得三人牵手才能合围树干的。古樟苍劲挺直,枝桠勃发着生命的灿烂,精力旺盛地向天空四周伸展,覆盖人家,覆盖小河……那记录过春雨夏阳秋霜冬雪与鸟鸣虫唱水韵桥情的两株古樟呢?
④记得,过小桥往北直行走出镇子就可以望见田野,沿河间于田土中有十来口河塘,塘中养鱼、种莲、植菱,岸边散落开桃李梨杏。阳春三月,这河塘,这田野,油菜花豌豆花、蓝草籽花紫云英花、桃花李花梨花杏花……穿行在这花的海洋,快活美丽了多少个年少的日子。入夏,娇媚了河塘,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蛙鼓虫鸣,一阵喧闹厂一阵沉寂。秋天,放一只澡盆于塘中,人坐其间,以手当桨,晃悠悠,采红菱……那是一幅幅四时交替的乡情风俗画啊。
⑤可是,情依旧而景全非。河塘不见了,桃李梨杏不见了,竹篱茅舍不见了……中式西式不中不西式的楼盘和闲置撂荒的土地,延伸到了视野尽头。
⑥一路上,我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说着小镇的过去,一一一过去的河塘,过去的田野,过去的物产,过去的风情……
⑦当孩子一声“田野呢”让我从温馨的怀旧中走出,我茫煞若失地对孩子说:
⑧我找不到原来的田野了,找不到了!
那条小河
①老家屋后有一条小河。
②河水从大山深处流来,像一条飘带似的由西往东从镇中蜿蜒而过。小河两侧十里长街,临河而居十万人家。沿河一色二三层的木结构楼房,参差错落,平平仄仄。河上横卧着许多石拱桥,桥上黄发垂髫、蓝衫红袄,都一律倒映在河中。河岸点缀着桃红柳绿,河中流动着灯影桨声,水面飘荡着清月明霞……读了一点书后,觉得这小桥流水,就成了唐诗宋词。
③长街上十万人家吃的用的都是小河的水。晨雾中洗菜,灯影里捣衣,黄昏时游泳,一河欢笑一河歌,也都是别样的风情画呢。
④天刚启明,家家根据梆子铁绰的不同声响,将泔水和便溺提出去交给专门收拾的人,一车车拉向郊外拉向田野。同用一河水的十万人家小心呵护着小河,小河以其自净能力回报十万人家。
⑤年年冬天枯水季节,镇上为头的一组织,每家每户或出钱或出力,十万人家疏浚河床,来年春天、河又是莹莹亮亮,一天天漫上一级级石阶,招呼十万人家。
⑥小河,就这样清洌洌地流过了多少世纪。
⑦离家二十年,当我回到小河边,我的眼,涩了。小河窄了,浅了。才是仲秋,小河也干瘪着身子,不再丰满。我的街坊乡邻啊,如何就不再呵护小河了呢?T水道的污水向小河排放,烂菜残羹向小河倾倒,废物破瓶向小河抛掷,小河发黑了,变臭了。
⑧我的梦魂萦绕的小河呢?我的可以照出石拱桥弧线,可以照出乌篷船倒影,可以照出浣衣女娇容的小河呢?我的一河欢笑一河歌、十里小河十里画的小河呢?
⑨……
⑩生活一天天走向未来,也就一天天走向历史?
(选自《名家雅谈》丛书,有删改)
【小题1】简要阐述两处标点符号在文中的表现作用。(4分)
(1)《找不到田野》文末“找不到了”后面所带的感叹号。
(2)《那条小河》第⑨自然段的省略号。
【小题2】《找不到田野》写田野,为何第③自然段却写古樟,有何表达意图?(5分)
【小题3】《那条小河》第②自然段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请选三例作简要赏析。(6分)
【小题4】探究作者在《故乡二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抽象线纹,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这句话何其爽直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表示画家“心灵艺术的探险史”的光荣与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关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然而北齐时曹国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此为中国线画受外域影响者。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
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足返于纯净无欺。法国大画家安格尔说:“素描者艺之贞也。…
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摘自宗白华《论素描》,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素描和白描及水墨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和物的灵魂,轻装简从,不去关注纷华灿烂的色彩。
B.素描、白描及水墨法,都是画家心灵和物象交融的产物,是油画的基础,且价值和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C.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所使用的抽象线纹,既能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写出画家心情的灵境。
D.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画家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让物象直接启示其真形,画家流露其手法与个性。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线画以飘逸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其祖师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
B.唐代吴道子的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线纹动荡、自由、起象而取势,素称“吴带当风”。
C.有“曹衣出水”美誉的北齐画家曹仲达,其线画人物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他是最初受到外域画风影响的画家。
D.以线示体,到宋元时已达到高峰,其时的花鸟画曲线纯净优美,花鸟体态轮廓高贵圆满,有意味很深的立体感。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但与西洋画素描却有历史性差别:前者追求形神互映的境界,后者注重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
B.中国的线描与水墨是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宋元以来,因受印度晕染法及西方素描之影响,终至衰落。
C.一切造型艺术之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这源于素描之价值,及其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形神之精神。
D.唐代水墨渲淡画派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间接接受了印度晕染法的影响,因其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也属于素描之一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边界
钱红莉
①我家小区北边有一条长长的甬道,秘境一样的所在,适合散步或慢跑,四周被大树包围,柳、杉、杨、梧桐……一棵棵浓荫匝地。这几日,不远处荒坡上,有一蓬丁香开了。肥绿的叶子簇拥着一丛丛白花,是绢白色,比纯白更加耐人寻味。每天黄昏经过那里,无端冒出一句诗:丁香空结雨中愁。就一句,多一句,再也没有。
②丁香花期长,一直开着,自顾自的,也看不出寂寞来。今天微雨,早晨买菜的时候,又拐到盲道上疾行一段。远远淡淡地,雨中的丁香更好看了。恍惚间似乎懂得了那句诗的含义。
③古诗滋养人,她是女性的,一直居在身体里,在恰当的某一天某一时刻醒过来,忽然一把将你抱住,深深地蕴藉良久。
④有一天,买菜回来,把车在门口停妥当,抬头间,满眼皆绿——小竹林微微晃动的黄绿,身边草地憨实的深绿,萱草飘然物外的浅绿……又一句诗蹦出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乡村僻野的自然之景,隔着几千年的岁月,在我眼前重活过来。我家门前也有山的,几十座高山,并非青山,是钢铁铸造的三十多层高楼,跟我们小区里面的绿一点儿也不衬。孟浩然这句“绿树村边合”,真好,让人领受着清风徐来的自然律动。
⑤这自然界中无时无刻不在流淌着律动,被我们一颗日渐粗糙的心忽略了,不易捕捉到而已。
⑥晚春,喜欢夜里在另一个小区的外墙外疾走,他们的围墙上攀的是蔷薇和忍冬,一墙粉红,间隔一墙米黄,简直有一份无缘无故的美。贴着墙根疾行,花朵的芬芳如潮水,一波一波把我淹没。有时,恰好有月,挂在不远处的树梢上,春天的月光是磨砂质地的,就那么飘然洒下,筛出了一地小碎花。我一个人默默走在花香里,走在月下,不知觉地跌倒在古诗的意境里……一次次,竟想不出一句好诗来比衬那些夜晚。但我一定知道她们依旧睡在我身体的某处,不过是被白天的庸常和辛苦屏蔽掉了而已。
⑦诗是中国文学的高峰,无论四言,五言,抑或七律,一律意象纷呈,边界宽广,张弛有度,可滋润,更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人一辈子也短,一辈子都用不完它,我们就死去了。
⑧古诗最大的特点———意在言外,以少少胜多多,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所以,意蕴无穷。
⑨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多有张力,动静适宜,画面感、空间感应有尽有。最重要,句子瘦,富于骨感,瞬间立起来,经络毕现,轻声念一念,仿佛初夏一下扑到你怀里了,凉荫似海啊。短短十四字,道出了美的边界。
⑩一篇文章,最忌排比句,倒海翻山的,恨不得把《古辞源》里所有形容词搬出来,文章并非刷墙,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堆砌,做什么?都是无用功。所以,赋,总是为人所诟病,这种文体注定速朽。所有甜熟的东西,都是速朽的。
孙犁怀念亡妻,短短千字,看得实在难过———纵然把曾经过往的悲欢苦辛甜蜜都隐去,却也如此意重情深。同样缅怀亡妻,梁实秋不然,洋洋三四万言,一针一线,密密缝,一点一滴,慢慢捻,到了后来,风烟俱尽,一股气眼见着,都散了……
⑫我们常常苦于眼高手低。
⑬眼,是眼界,是审美力、鉴赏力;手,是技术,锤炼的功夫。杜甫主张“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更悲辛的———两句三年得,欲语泪先流。李白翩然不同,你读他的诗,哪一首哪一句,不是如有神助?李白是天才,无须运用技术或锤炼的功夫。贺知章说他是谪仙人,一点不假。
⑭那么,写作需要技术吗?技术是努力的结果。写作拼的是天赋。
⑮假若天生手低眼高,会有什么样子的结局?——做评论家。一流的评论家,比如木心,他的原创欠火候,但他对于艺术的感知力领悟力一流。
⑯天才无须技术,天才的文章自然天成,比如李白、李贺、李商隐。
【小题1】“古诗滋养人,她是女性的,一直居在身体里,在恰当的某一天某一时刻醒过来,忽然一把将你抱住,深深地蕴藉良久。”请结合①--⑥文意分析如何唤醒诗意。
【小题2】赏析文章⑪段的语言表达特色。
【小题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1)春天的月光是磨砂质地的,就那么地飘然洒下,筛出了一地小碎花。我一个人默默走在花香里,走在月下,不知觉地跌倒在古诗的意境……
(2)最重要,句子瘦,富于骨感,瞬间立起来,经络毕现,轻声念一念,仿佛夏天一下扑到你怀里了,凉荫似海啊。
【小题4】根据文章⑦--⑯的内容,探究题目“边界”的丰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