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泣红
潘国本
日子就是路。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他叫周祖福,不过,我更想称他周先生。6岁时,父亲过劳病故,从此靠母亲当佣做“女红”糊口。日子够艰辛了,偏偏他又喜欢需要财力支撑的书画,偏偏他又精细、聪颖,想干出番事业。他的路,很不好走。他将自己比拟为一只嘴角出血的杜鹃,再前缀一个“瘦”字,瘦鹃在啼血。那时他还在读中学,居然一个月写成八幕大剧《爱之花》发在《小说月报》上,文前署名,已是“泣红”——文字未到,愁苦已在。
做了老师后,少年情窦点开了活泼秀丽的女生周吟萍的心扉,郎才女貌,爱得死去活来。可是,再深的爱,怎敌得过殷实富户对一个穷酸书生的鄙薄?最后,只留下宝黛那样的残局。“紫罗兰”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之后他办的刊物叫《紫罗兰》,他的文集叫《紫罗兰集》,他的花园叫“紫兰小筑”——他这样啼血!
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缠绵悱恻,决定了他属于“哀情巨子”,他成了“鸳鸯蝴蝶”里的主角。他购得苏州一个废园,辟出周家花园,畜养绿毛老龟,移植五人墓畔义士梅,伺候白居易手栽的槐树古桩。这个人,吝啬的上帝,只给了他这样一副弱骨柔肠。
也是这个人,当日寇虎视中国时,仍然爱国情挚,坚持正丈和善良。他写下《亡国奴日记》《祖国之徽》等,并与21个文人一道发起文艺界同仁“团结御侮”的宣言。
日本人来了以后,那样的文章没地方发了,但积压的忧愤和才华仍在。他在找可走的路,找上了水石、花木盆景,一条独特的宣泄蹊径,居然也给世间亮出了一位“大师”。先生开创了以历史名画为蓝本、构筑神情俱妖的立体意境先河,又结交苏州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粗扎细剪、活泼细腻的苏派风格。上海举办中西莳花盆景大赛,先生两次夺魁。
这样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气磅礴和暴风骤雨成了社会主旋律。待他蓦然回首,一些旧体制过来的朋友已调整了视角和步履,有了新业绩。而他旧学太多太深,转不过身来,自觉与时代有了距离。我想象他,像只惊兔,呆在窟中,敏感而胆怯。虽也得到了政府的许多关怀和看重,他的一花一木也端坐大雅之堂,接受公众的深爱和赞赏。但即使他谨慎作文,小心做人,依然不时见到报刊揭他伤疤,说他不是。他畅想着融入洪流,大干一场,实现“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但他觉得还是退避三舍,置身事外比较明智。他也像一只特爱惜羽毛的瘦鸟,就这样,仍有《花前琐记》、《花前续记》等相继出手,且篇篇清丽可诵。这“瘦鸟”,柔情似水,且有关癖,即使池中金鱼也另取爱称:“珠帘卷”、“眼儿媚”、“玲珑女”……先生的境界很理想,可以说他给花木、水石的浇灌,是生命,做着做着,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先生其实清楚,他不是山,不是江,不可能雄伟或者奔腾,他只是枫林雅集外的一条涓流,半窗晴翠间的一只瘦鸟,或竹海饮马,或孤山樵归。
这样又到了“文革”,他当然成了“革命对象”。1968年8月20日,他再次站到批斗席上。批斗延续到午后,高而瘦的他,体躯失衡,两脚发抖,脱肛下坠又趁火打劫袭来,他右手下意识地伸向患处,顶了一下那阵难耐的疼痛,没想到右手还握着红宝书。就这个动作,他被定为“罪大恶极”和“十恶不赦”。
那天,他回到家中,古木伤残,花草呻吟,原先塞满古董的一排大柜七倒八歪,空空如也,一生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这也是他的命根之一,早成灰烬。院外广播震耳,大幅标语越过院墙,直闯院内。能见的路口全被塞死,两天后他投了井。
他用得最多的名字,是周瘦鹃。
泣红,本来是他的一个笔名,不幸成了他的宿命。
(节选白2010年4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请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2)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
【小题2】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取名为“泣红”而不是“纪念周瘦鹃先生”。(4分)
【小题3】作者在文中把周瘦鹃分别比作“惊兔”“瘦鸟”“盆景”“涓流”等,分别揭示了周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6分)
【小题4】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5: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27分)
钥匙
立夏
①昨天,我把钥匙丢了。
②谁都知道,自从上次我丢掉一把钥匙,惹了一连串风波之后,我就和我的钥匙形影不离了。我把钥匙挂在腰上,还特意把一个奥特曼的小挂件拴在上面。走路的时候,我时不时去摸摸钥匙在不在,即使睡觉,我也得把它放在枕头边才安心。老婆说,你对奥特曼比对我还关心。其实她不知道,奥特曼是我为钥匙找的守护神,我关心的只是我的钥匙。
③可是现在,钥匙不见了!
④整整一天,我都处在恍恍惚惚的梦游状态。办公室的小余哼着周杰伦的歌进来,他只对上网感兴趣,对其他的事情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不就一串钥匙吗,再去配一串不就得了?我说:如果你回家,突然发现电脑没了,你会怎么样?他愣了愣,干笑一声,走开了。
⑤主管发现我送上去的报表错了好几个数字,大发雷霆,把我叫过去训了一顿。我说主管,今天犯错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丢了钥匙。主管诧异地看着我:丢了钥匙跟出错有什么关系?我说:如果你今天回家,发现皮皮不见了,明天你也会出错的。皮皮是主管的心肝宝贝,一条纯种的雪纳瑞。主管恼怒地挥挥手,让我出去。
⑥晚上回家后,老婆交给我一把新钥匙,说家里的门锁都换掉了,你就别整天像丢了魂似的,丢了就丢了呗。我对老婆说:如果明天你那些麻友突然集体失踪,你得换一批麻友,你会不会习惯呢?我又说,如果你把儿子每天抱着睡觉的泰迪熊藏起来,答应他明天再买一个新的,你看他会不会哭。老婆把眼睛瞪得跟桂圆似的重重地跺了一下脚说:疯子!
⑦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就睡不着了,整夜整夜睁着眼睛想我的那串钥匙……上班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也是我的钥匙。
⑧主管对我已经束手无策,所以经理亲自召见了我。经理说,你已经因为钥匙的事严重影响了工作,公司近期正在考虑裁员,你可不要为了芝麻丢了西瓜。我说你现在是经理,如果你到了一个全是陌生人的地方,发现身上没有一张名片,你还是经理吗?经理惊惧地看看我,打电话叫主管进来,嘀咕了几句。
⑨没过多久,我老婆到了,她一脸焦虑,把我领到一个医院,医生看上去挺悠闲,我进去的时候他正拿着手机按来按去。我一进门,他马上把手机放在旁边,一边问我:为什么睡不着?你是怎么想的?一边不时拿眼睛瞟一下手机。我说:我想、我想你还是先把短信发完再跟我说话吧。
⑩现在,我住在一座大楼里,每天按时吃饭、睡觉,我住的房间不用上锁,所以我身上没有一把钥匙,有穿白大褂的人按时给我吃药,我发现他们身上也没有带钥匙,这让我觉得很轻松。那天我问隔壁房间里的人:你也丢了钥匙吗?他本来乐呵呵的,一听这话,马上变了脸色,惊慌地摸着身上的口袋,不停地说:钥匙呢?我的钥匙呢?没有钥匙我怎么回家呀?
我冷笑了一声走开了。很多人看上去很快乐,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钥匙已经丢了。
那天晚上我终于睡着了,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奥特曼哭得很伤心,它面前有一大堆钥匙,但找不到它守护着的那一串钥匙了。
注:
1. (作者简介)立夏:女,原名张海霞,浙江舟山人。在《小说选刊》《读者》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小说60余篇,有作品入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2. (奥特曼):是日本著名科幻电视剧中的人物,具有“超人”的色彩。
【小题1】找出对文章内容、、手法分析有误的两项:()(6分)
A.从全文看,“钥匙”对“我”来说意味着用来守护隐私、情感、职业安全的心理防线以及无法取代的生活方式。
B.文中“我”仪因丢失一把钥匙就惹出了一连串风波,以致陷入无法自拔的焦虑中,变得精神恍惚,夜不能寐、严重影响工作,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疯子被送进了医院。
C.本文是一个荒唐的被严重夸张了的故事,类似于病人的白日梦,这种超现实的文学手法未能准确而深刻的表达该作品的主题,——人类失去了安全感,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
D.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着眼,既未脱开现实人生,又充满了深邃的哲学况味,致力于向人类共同的生存境遇做深度开掘,以小见大,构思巧妙,堪称小小说中的精品。
E. 本文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与细节,再现了一个鲜活、生动且血肉丰满的故事,其语言自然直白,叙述精当简约,体现出女性作家的感性与细腻。
【小题2】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的哪些心理活动?“我”为什么这样回答医生的提问?请结合前文简要分析
A.(7分)
【小题3】综观全文,小说以“梦里奥特曼哭得很伤心”结尾有哪些用意?请简要分析
A.(7分)
【小题4】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是否也有类似“我”的钥匙的东西?试举一例简要说明
A.(7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戴眼镜的女孩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雪天的纽约。59号公寓。
我从窗口望出去,正好能看见对面楼里舞蹈学校上课的情景。在大块的玻璃窗子后面,我的女儿正在给学生们示范爵士舞动作。
这群孩子里有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每次开始上课前,她都会摘下眼镜,搁在椅子上,跟我当年一模一样。
我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眼前的一切朦胧得美丽起来,所有锐利的线条,人的分明轮廓、物的棱角边缘,都消失了,代之以柔和的光晕;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所有的声音被过滤,渐渐低沉,渐渐温和。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丝绒枕头一样,那么软,那么大,让我深陷其中并满足地入眠。
“又做什么美梦呢,卡特琳?”爸爸问我。“戴上眼镜吧。”我于是戴上眼镜,整个世界又回复到原来的坚硬、精确,正如它原本的样子,一点不曾被歪曲的样子。梦境烟消云散了。
我在纽约的一个芭蕾舞团当过几年的演员,之后,就同妈妈一起开办了舞蹈班。妈妈退休后,我独自经营了一段日子,直到我的女儿和我一起工作。其实爸爸也该退休了,只是他还没想好。这也怪不得他,我至今仍搞不清楚他究竟是做哪一行的,所以退休的事也就无从提起。现在他和妈妈一起住在格林威治的一间小公寓里。基本上,我们一家子没什么特别好说的,这样的人纽约多的是。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我的童年是在巴黎的第十区度过的。
我们当时住在一个类似仓库的房子的楼上。每天晚上7点爸爸会把一楼仓库的铁门放下。就像一个乡下火车站的库房一样,那里堆满了箱子和盒子。每天都有人来寄放和寄发行李。除此之外,仓库里还有一个秤台很大的磅秤。
有那么几次,当爸爸的合伙人卡斯德拉先生不在店里的时候,爸爸会一动不动地站在秤台中央,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表盘。还有几次,爸爸会突然对我说:“要不要一起来,卡特琳?”
于是我上去站在他旁边。他的手搭着我的肩,似乎是在等着照相。我拿掉了我的眼镜,爸爸也拿掉了他的。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醺醺然,时间静止了,感觉十分舒畅。
直到那天爸爸的合伙人卡斯德拉先生撞见我们这一幕。“你们在干什么?”他大喝一声。醺醺然的气氛一扫而空,爸爸和我重新戴上了眼镜。“你不是看到了吗?我们在称体重。”卡斯德拉先生烦躁地走进了玻璃帷幕后头的办公室。
卡斯德拉先生是在妈妈离开后才来和爸爸一起工作的。妈妈是个美国人,芭蕾舞演员。她二十出头的时候随她所在的舞团来到巴黎巡回演出,并在那里邂逅了爸爸。接着两个人定下终身。结婚后,妈妈继续在巴黎的音乐厅跳舞。不过几年后,妈妈思乡成疾,回了纽约。爸爸答应她,一旦他处理好“生意上的事”,就去美国一家团聚。
每个礼拜,爸爸和我都会各自收到一封寄自美国的航空信。妈妈在每封信的结尾都写道:
卡特琳我的宝贝,来个紧紧的拥抱吧!
爸爸本来是请卡斯德拉先生来当秘书的。而卡斯德拉先生年轻时曾准备过文学学位考试,就这样成了爸爸的合伙人。他有事没事就喜欢教训人。他还喜欢宣布坏消息。一大早,他就坐在办公桌前面慢条斯理地看报纸。爸爸坐在他对面,摘了眼镜,听他用带着南部口音的腔调念灾难新闻和犯罪报道。
“你有没有在听啊,乔治?”卡斯德拉先生对爸爸说,“你总是心不在焉,逃避现实,戴上你的眼镜,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吧!”“非得这样吗?”爸爸问。
卡斯德拉先生的另外一个癖好是:挺着胸脯口授信件。有好几次,我看见爸爸无可奈何地在打字机上“叮叮当当”地敲着卡斯德拉先生口授的商用信件,却不敢——哪怕委婉地对他说其实这些信一点用处也没有。
不但如此,他对我也不放过,连我的作文他都强迫要念给我听写。还有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刚从学校回来,卡斯德拉先生硬要看我的成绩单。
到美国之后,有一个傍晚,我和爸爸在纽约中央公园散步时,问起他为什么给卡斯德拉先生那么大的权力,甚至让他干预我们的生活,包括支配我们听写、教训我们道德规范等。
“没法子,”爸爸说,“他曾经在危难的时候救过我。”但是他不肯说其中的细节。我只记得有一回,卡斯德拉先生冲爸爸嚷道:“乔治,你应该不会忘记,让你免除牢狱之苦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卡斯德拉先生结识爸爸之前,是一所郊区中学的法文老师。他还借爸爸对他曾经出过几本诗集的敬重,占了点小便宜。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小说采用倒叙手法、梦幻般的叙述,细腻展示了一对戴眼镜的父女生活中的温馨亲情,而小说温情的气氛中又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B.第三段中戴眼镜的小女孩的出现,既照应了文章标题,又引出了“我”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小女孩摘下眼镜的原因和“我”当年摘下眼镜的原因一样。
C.童年时期,“我”和爸爸生活在巴黎,而妈妈却生活在美国纽约,这使“我”感到很难过,幸好妈妈每个礼拜都会给“我”写信。
D.“我”爸爸摘下眼镜是为了逃避现实,戴上眼镜看清世界的真面目让他无奈,而卡斯德拉先生总要爸爸戴上眼镜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E.卡斯德拉先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他的形象。
(2)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卡斯德拉的形象特点。
(4)小说的标题是“戴眼镜的女孩”,文章中也多次出现“眼镜”,请结合文本探究“眼镜”的深刻内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灯 殇
陈永林
这天晚上,六根对女人说:“再过几天就中秋了。你明天去买十斤月饼,三斤糖块,三十挂小鞭炮……烟我已买了。”
每年的中秋晚上,许多村里人都在六根家挂一盏灯笼。鄱阳湖一带有这种风俗,一到中秋这晚,村里人便在德高望重的人门前挂盏灯笼,表达自己的敬意。这几年,六根门前挂的灯笼最多。村里人在哪家门前挂灯笼,哪家就得放鞭炮迎接。大人敬烟,小孩散糖,女人吃月饼。
六根的女人有点不愿意:“每年花一百多块钱换几十只灯笼,一点也不值。那些灯笼既当不得衣服穿,又顶不得饭吃。”
六根沉了脸说道:“这灯笼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别人想自己门前多挂几个灯笼还想不到呢。这是村里人对我的信任,对我工作的肯定。”
女人说:“钱呢?”
六根问:“家里一百多块钱也没有?”
女人说:“儿子前几天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六根就翻口袋,口袋翻尽了,才翻出五十多块钱。
六根说:“要不,你明天提一只母鸡去卖。”
女人小声嘟囔:“哪有你这个当村长的!别人当村长,家里要啥有啥,可你每年只得几十只灯笼。”
六根再懒得搭理女人了。每年村里人挂的灯笼,他都没扔,都堆放在一间房里。
中秋节这天,六根早早吃过了晚饭。女人买来的糖块、月饼也摆放在桌上。鞭炮拆了封。只等提灯笼的人一来,就放鞭炮。月饼样的圆月好不容易从鄱阳湖里爬起来了,一些小孩已在月光下疯闹了。
六根坐在门前悠然地吸着烟,眼光却不时往路边上掠。终于来了一个红红的灯笼,六根兴奋地站起来,喊女人:“快拿鞭炮放,灯笼来了。”
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了。可是灯笼并没进他家,而是进了春生的家。六根气得骂女人:“谁叫你这么早放鞭炮?”女人不敢辩,反而安慰六根:“急啥?等会儿,灯笼不就都来了?”
又来了一只灯笼。拎灯笼的是谷子。六根喊:“谷子,这么早来了?”可是谷子没听见样径直往前走。片刻春生家响起欢欢悦悦的鞭炮声。六根惊得傻傻地立在那。往年,谷子每回给他送灯笼。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
六根气得大骂:“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
六根的女儿劝:“爹犯得着生气吗?春生早在村里传出话,谁送他一盏灯笼,他就给谁一百块钱。”
春生先是在城里办了个皮包公司,骗了一些单位的货款却不给货,只给单位的头送些钱。春生有了钱,就在村里办了个罐头厂,钱大把大把地进。可交税时却说厂子亏损。春生办了厂后,村里人都想进他的厂,村里人给春生的笑容越来越多,看春生的目光越来越谄媚了。
“唉——”六根就长长地叹气。六根掏出枝烟,点了,狠狠地吸。烟雾整个裹住了六根满是阴云的脸。
春生家的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春生门前已挂了二十几个红灯笼了。可六根门前还一只灯笼都没挂。六根感到极难过。自己当了十几年村长,爱村,敬业,没为自己多捞一根柴火,没做一件昧良心的事。可在村里人眼里竟不如一个坏事干尽的春生。
一只只大红灯笼从六根眼前飘走了,进了春生的家。
女人把六根拉进屋:“犯得着生气吗?别气坏了身体。”女人关紧门,可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仍是那么刺耳。女人就开了电视机,有多大声开多大的声。
女儿说:“爹,村里人送的灯笼没有一点价值。我们给自己家挂个灯笼吧。”
六根骂:“别丢人现眼。”
此时,门被拍得砰砰响。六根开了门,一个小孩举着灯笼,灯笼后跟着十几个小孩。小孩齐声说:“村长,我们给您送灯笼来了,这是一盏电子照明灯。”六根的睛睛竟湿了。六根忙放鞭炮,又不住地给小孩散糖。一小孩说:“六根叔你别生气。爸妈被钱迷了心窍,为一百块钱给春生送灯笼。今天我们给您送灯,今后,我们每年都给您送灯。您开山修路,让我们上学有路走……”六根听了这话,眼一涩,脸上竟有两条小虫子爬。
六根把三十挂小鞭炮全放了。
六根又喊女人与女儿:“你们把房里的灯笼全拿来。”
几百只灯笼很快堆了一地。六根拿出打火机,点了火。片刻,灯笼全着火了。
一小孩问:“六根叔,你咋烧灯笼?”六根说:“这些灯笼没点用途,烧了,让你们开开心。”片刻,几百只灯笼就化为一堆过眼的火红。
六根把这盏电子照明灯挂在门口。夜来灯亮,不失光明;风吹雨淋,永不变色。
(选自《小说选刊》2015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六根自己买了烟,让女人去买月饼、糖块、小鞭炮灯东西,目的是迎接中秋晚上在自家门前挂灯笼的村里人,显示自己作为主人的诚意。:学|科|网
B.六根的女人对灯笼的看法与六根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情形的直接原因是手里没钱,儿子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C.往年中秋晚上,村里人在六根家门前挂许多灯笼,这是对他的信任;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这说明村里人已经不信任他了。
D.小说情节起伏跌宕、语言含蓄简洁,作者以先扬后抑的手法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村长六根、村民等,进而揭示小说的主旨。
E.小说围绕中秋节门前挂灯笼的故事展开情节,让人们看到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的美丑善恶,弘扬正气,抨击时弊。
【小题2】六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标题“灯殇”寓意颇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中孩子们给村长送灯的情节,有人为之叫好,也有人认为不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赌王吉姆的幸运数字   美国荣。戈尔德
克拉莫怎么看也不像百万富翁,他自己也觉得不像。
他昨晚刚买的全毛西服这会令他浑身上下都不自在,他拄着铝合金拐杖,忐忑不安地抚弄修剪整齐的小胡子,等待着州警署护卫警车的到来。
州警署警员在犹太人敬老院大门口接到这位老人。
‘克拉莫先生,我是麦肯警员,”着装整齐的新泽西州年轻警员说,“我奉命驾车护送您去参加彩票颁奖典礼。”
克拉莫从纳粹集中营被解救出来已经有50多年了,直到今天,他还对警察、枪械和警车心存顾及。
“您是我护送过的第三位暴发的百万富翁,”麦肯罗说,“一夜暴富有什么感觉?”
“等我拿到支票后再告诉你吧,”老人说,“不过,要是我不要那笔钱会怎样呢?”
警官不屑地回头扫了一眼后座的客人,“谁会不要2700万美元呢?”
“彩票中了头奖当然好啦,”克拉莫说,“但对我来说这仅仅是个玩笑。我只不过是投了一注往常的幸运号码而已。这不需要什么技巧,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智力,我只不过是运气好点罢了。你看,我都是90岁的人了,没有多长时间好活了。我既不打算买房子或汽车什么的,也没有妻子或家人需要礼物。我还有什么需求呢?在老人院里我被服侍得好好的,他们喂我吃饭,喂我服药,给我换床单,跟我玩猜字游戏,还给我看大彩电。今儿个,我却中了个2700万美元的大奖。
“我还记得我在集中营的那些日子。那时的我就是副步履蹒跚、喘着粗气的骨头架子,一无所有,寂寞孤独。在我居住的小村子里,我亲眼看到我的父母被塞进闷罐车送进焚化炉;我亲眼看见一个警官拔出手枪把我瘸腿的小弟弟打死----就在我眼前、在村里的广场上打死了他。在我痛失亲人的时候,我身无分文。而我今天却拥有2700万元,但我却买不回他们的生命。这是个玩笑,一个令人恶心的悲剧式的玩笑。
“不过,我本人倒是挺幸运的。美国人救了我,后来我来到美国。我到夜校学习。在那儿我遇到玛格丽特,一个美国女孩。是她教我说英语,教我重新有了笑容。1950年我娶了她。我在服装厂做裁缝工,35年里,那是我惟一的一份工作。而玛格丽特是我惟一的爱。1975年她死于癌症。现在,我非常想念她。”
“我很抱歉,”麦肯罗试图转换话题,“一个小时后,您将得到2700万美元。您仍然可以用那笔钱买到很多的幸福和乐趣。”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和玛格丽特在一期,”克拉莫说,“而我的乐趣则是赌数字游戏。”
“您经常赢吗?”警员问道。
“那倒不一定。要是我赢了,我就和玛格丽特一起出去庆祝一番。我们总是坐火车到城里,然后乘出租车到一家上好的餐馆。我会点两客牛排大餐,给玛格丽特来一杯法国红酒,再给自己来一瓶冰镇啤酒。有一回我赢了一大笔的,我还给她买了鲜花,玛格丽特很喜欢茶花。她高兴地称呼我是“赌王吉姆”,把我们的庆祝叫做“开荤之夜”。
“很想念她,对吧?”
“我非常想念她,”克拉莫长叹道,“我也同样怀念我那没有快乐的青春。我愿意用那2700万美元,仅仅换取和玛格丽特再过上一天。”
“您打算怎么过呢?”年轻的警员问道。
“首先,我要拥抱她,看着她微笑。她的笑容总是那样的热情洋溢,漂亮又可爱。接下来,我将为我说过或做过的曾经伤害过她的每件事向她道歉。”
“您老已经90岁的高龄了呀!”
“爱情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老人开始数落起来,“爱情是心和灵魂之间超越年龄限制永不停息的浪漫,你结婚了吗?”
麦肯罗说他的妻子叫劳拉,他们现在有一个15岁的儿子比利和一个9岁的女儿南希。
“但是,警官,你还是没回答我最初的问题,要是我不接受那2700万美元,他们怎么办?”
“我不知道他们将怎样处置那笔钱,但他们和可能会把你关进疯人院。他们会说你疯了。”
克拉莫笑起来:“我想你是对的。这么着吧,一会儿他们给我和那张大支票拍照的时候,我想劳驾你个劳拉打个电话,告诉她和孩子们,今晚”赌王吉姆”请他们过一个“开荤之夜”。
我将给我们每一位点一份牛排大餐,给劳拉来杯红酒,再来两瓶冰镇啤酒,一瓶给你一瓶给我,给比利来瓶可乐,给南希买一个芭比娃娃。我请客。相信我,今晚我付得起。”
麦肯罗警官再次转换话题:“您还是没有告诉我您的幸运数字是什么呢?”
克拉莫将手杖横放在后座上,松开安全带,从西装里脱出一只胳膊,挽起衬衫的袖子,将胳膊伸到前排,露出他在集中营被文身的编号……
【小题1】(小题1)开头一、二两节写克拉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2】(小题2)彩票中了头奖,克拉莫为什么认为是个“玩笑”,并且是“一个令人恶心的悲剧式的玩笑”?(4分)
【小题3】(小题3)小说两次提到麦肯罗“转换话题”,这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4】(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小说最后一节的特点与作用。(3分)
【小题5】(小题5)本小说的主题是多义的。请你概括其中一个主题,并且简述你的理由。(5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红楼梦》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
首先,具有作为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它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大观园外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大观园内,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有五色纱糊的小窗。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
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目传情的重要渠道。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的纱窗去观看宝玉,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
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为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的功能。这一点古人早已发现。《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的审美眼光。《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小说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对紫娟说:“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此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一幅“燕归图”。
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虽然薄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美人与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原本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
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
(摘自《<红楼梦>中的窗意象》,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传情的通道,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
B.《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诗化的环境。
C.《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
D.《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
【小题2】(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
B.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
C.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各有不同。
D.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
【小题3】(小题3)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红楼梦》中,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空间感等作用。
B.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隔景、分景等功能。
C.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精彩。
D.无论古人和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