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共25分)
看灵魂
林贤治
(1)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2)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顿湖,高更有塔希提岛。即如火山、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荡的美丽。列维坦站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
(3)人生多苦辛。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到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4)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罢?然而可惜不能。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或“一树梅花一放翁”,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
(5)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
(6)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所有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急蹄,巨翮,强壮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飚风似地,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而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7)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因为他们庄严、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在历史书里,我认识斯巴达克思。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思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由是不再相信眼泪。马尔克斯曾经描画过一位“迷宫中的将军”,那是玻利瓦尔,他勇敢地放弃了从殖民者手中夺取的可以垄断的权力。由于目标过于远大,结果无人追随,在他所作的自我流放的无比孤寂的旅途中,我读懂了内心的坚强。我喜欢这个外形枯干而灵魂丰满的人。他是不屈的抵抗者,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我猜想,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有两个生活在囚狱中的汉子:康帕内拉和葛兰西,为了守卫梦中的太阳城,而先后战胜了无尽的苦刑,子弹和时间。当我知道他们同是意大利人的时候,是何等地惊服于人文思想的伟大呵!圣地佛罗伦萨,产生了又养育了多少伟美的灵魂!
(8)有这样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作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及的动荡的旋律之中——
(9)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抗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对于上流社会,他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壮观场面时,他感叹道:“可怜的小王子!”然而。他笔下出现的农民,一个个是圣徒般的完美。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同样的宁静安详底下,分明隐藏着别一种情愫,一种难言的心的悸动……
(10)深邃的灵魂比峡谷还深。多少人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望不见他那黑暗的底部,然而却又同时感受到从谷底升腾起来的温暖的雾气。他真诚。真诚是艺术的灵魂。卡夫卡只是因为真诚而变得极度虚怯,所有纷纭怪诞的梦。其实是缘于一种单纯。他是一棵孤独的树。西方有许多这样孤独的树。自我眷注使他们彼此远离,唯荒原的风,吹来复吹去,逐个地抚
慰他们,成为他们共同的艰难的呼吸。
(11)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
(选自林贤治《旷代的忧伤》,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大自然虽然一直在那里,但必须由人在闲居或静处时对其做出主动选择才成其为风景。
B.作为人类,首先应该崇尚人类自身,而不是大自然,因为人类的灵魂无比丰富、美丽。
C.斯巴达克思、玻利瓦尔、康帕内拉、葛兰西都是受人文思想影响的有伟美灵魂的英雄。
D.作者审视了大量文学家、哲学家、反抗者、艺术家的灵魂,意在阐发灵魂比风景美丽。
E. 本文运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赞美了灵魂的伟大与美丽,行文简洁,很好地突出了主题。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5分)
①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3分)
②我喜欢这个外形枯干而灵魂丰满的人。(2分)
【小题3】灵魂美在何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并分条作答。(6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想法。(不少于200字)(10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8: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学名著阅读(15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秦可卿死后,她的丫鬟名瑞珠者,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命以孙女之礼对待。
B.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C.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D.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E. 在元春省亲的宴会上,元妃邀众人作诗。宝玉作《怡红快绿》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被宝钗瞥见,教他把“绿玉”改做“绿蜡”,并指出用典出处。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意,笑称宝钗为师傅。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贾政传来宝玉,当着王夫人的面,把往日嫌恶之心减了八九分;虽对所起“袭人”名字不满,但又不让改。
B.元妃送出灯迷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融洽欢快。
C.“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
D.宝玉叫俏丽干净的小红递茶,小红因此被袭人、晴雯骂了一顿。回家做梦,梦见贾芸拾了她的手帕。
E.贾芸从贾琏处打听得凤姐把和尚的事给了贾芹便向母舅卜世仁要冰片麝香,准备向凤姐行贿,但卜世仁拒绝了。最后,颇有义侠之气的醉金刚倪二不要文约不要利钱借十五两三钱多银子给贾芸。贾芸才购得冰片麝香。
【小题3】简答题。(5分)。(100字左右)
王熙凤既是贾府的管家,又是贾府的蛀虫。若用“欲壑难填”一词来形容她的贪财好利,亦不为过。小说第十五回“弄权铁槛寺”就深刻地表现了凤姐贪婪的性格。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25分)
爸,你出过国吗?
蒋寒
“爸,您出过国吗?”儿子小脸憋红了,问。
黎国梁的脸也唰地红了,还火辣辣的。自己这样子,儿子看在眼里,根本不用问,一个补鞋匠,一家人生活勉强维持,哪有钱出国?
可儿子还是憋红了脸问了。儿子是个聪明孩子,从不乱提问的,一旦问了就有问的理由。
“儿子,是老师让你问的吗?”
“不,是同学。同学有的爸爸是所长,有的爸爸是处长,有的爸爸是院长,有的爸爸是老板,都出过国了!爸,您没出过国?”
儿子不再吭声,埋头做家庭作业。之后埋头吃晚饭,再之后埋头上学放学。黎国梁的心里再也不平静了,在鞋摊捶着残腿唉声叹气,每天起早贪黑埋头补鞋,目的是让儿子扬眉吐气上学。这下好了,儿子的头被同学按下了。
如今出国简单,几千元找个旅行社,邻居们都领着孩子去过新马泰了。可几千元对他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啊!人家的爸有权有钱……儿子可以不攀比,可毕竟在那个环境里成长,不能不面对啊。得让儿子的头抬起来。
有了!黎国梁收摊,回家翻箱捣柜,激动地捧出在老山前线荣立的二等功军功章。儿子一回来,他就给儿子打气:“儿子,你爸是战斗英雄!”
“哦。”儿子不以为然,埋头赶家庭作业。
“问问你们同学,哪个的爸上过前线?”
“爸,同学早知道了,同学说,战斗英雄有啥稀罕,还不是在大街上为别人补臭鞋。”
黎国梁一下泄气了。是啊,如今谁还在乎他是战斗英雄?谁还在乎他当年在猫耳洞吃过苦?
她,儿子他娘,肖一容在乎。可惜在乎他的人偏偏不在了。那时,正值老山防御战最残酷的阶段,是后方的慰问信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黎国梁意外地发现一封来自家乡的信。写信的就是肖一容,县丝绸厂的一朵花。
一次反偷袭中,黎国梁不幸踩到地雷。他很绝望,是肖一容的书信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可右脚失去的消息,他却没有勇气向肖一容透露。没想到,几年后肖一容毅然嫁给了他这个残腿战斗英雄。
黎国梁退伍后进了县弹簧厂看大门。肖一容鼓励的眼神,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肖一容的悉心呵护,让他感到无比幸福,令同事们羡慕。好景不长,儿子出生的第三年,肖一容暴病身亡。紧接着,弹簧厂垮了,他被无情地推向了社会。刚开始,黎国梁想把儿子丢给乡下的母亲,自己拖着残腿到外面闯出一条路来。母亲把父亲留下的补鞋担交给了他。
县城南门外,从此一个目光中透着不屈的补鞋匠出现在人们视野。都认出了他是战斗英雄,都来照顾他生意。特别是当年与肖一容一块儿向老山前线写慰问信的姐妹,专门订做了一把大伞和一个小帐篷,为他遮风挡雨。黎国梁当兵前跟父亲学过,补起鞋来得心应手,做工讲究,很快在县城家喻户晓。
日子好了,儿子也到上学年龄,黎国梁接儿子回城上学。顺便接母亲进城享福,可母亲在乡下还有一大堆儿孙,离不开。只好每月给些钱。酒鬼岳父得知他手头宽裕,三天两头来要钱,岳母又长期卧病,想到他们曾经反对肖一容嫁给他,他很无奈。
不知是厂家的鞋越做越好,还是人们越来越有钱了,反正补鞋的少了。但肖一容的那些丝姐们却是他的常客。有个潘大姐,总喜欢到他摊前坐坐,拉拉家常,每每让他心中豁然开朗。对,潘大姐!黎国梁在摊前等着潘大姐。手里忙着活儿,还左顾右盼呢。“哟,大兄弟,盼谁呢?”潘大姐快人快语。
“盼你呢,快来坐。”黎国梁忙递过凳子。
“是吗?”潘大姐一屁股坐下,递过手中的一袋鞋,哈哈笑道,“有啥好事啊?” 黎国梁一脸愁眉不展,一五一十把儿子的情况跟潘大姐细数了,接着就唉声叹气。
“嗨!”潘大姐一下乐了,一拍黎国梁的手说,“大兄弟,你出过国啊!”
“我出过国?”
“你在老山前线作战时,没出国界线?”
“那也算啊?”
“当然啊,出国嘛,走出去嘛。”
哈哈,我竟然出过国!儿子放学回来, 黎国梁一下把儿子揽入怀中,激动地说:“儿子,爸爸郑重地告诉你,爸爸出过国!”
“真的?”儿子仰起小脸,双眸放晴。
“爸爸在老山前线的时候,隔三差五就出国……”
“呵,我爸出过国呵!我爸出过国呵!”儿子挣脱他,小鸟儿一样欢跳起来。
目睹儿子扬眉吐气去上学,黎国梁心中的一轮太阳缓缓升起。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叙说了参加老山防御战的黎国梁腿残后的平常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节虽然简单,却以小见大,折射出众多战斗英雄在退伍后遭遇到的不平等待遇。
B.儿子得知爸爸没有出过国后,心中十分失落,以“埋头”来抗议爸爸的没出息。
C.肖一容作为线索人物,虽然没有正面刻画,但是她反衬了黎国梁的英勇与善良。
D.潘大姐的激情点拨使黎国梁茅塞顿开,他为能够平复儿子幼稚天真的童心而高兴,他心中缓缓升起的太阳,其实是对生活充满的信心。
E.作者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得故事内涵丰富,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产生无限思考。
【小题2】小说以儿子的追问开端,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小题3】小说中的“爸爸”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结合情节具体分析。(6分)
【小题4】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分析。(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提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 “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用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格拉西姆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普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小题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的心理活动。(6分)
【小题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莫高窟(节选)
余秋雨
第三天一早,我又一次投入人流,去探寻莫高窟的底蕴,尽管毫无自信。
游客各种各样。有的排着队,在静听讲解员讲述佛教故事;有的捧着画具,在洞窟里临摹:有的不时拿出笔记写上几句,与身旁的伙伴轻声讨论着学术课题。他们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着自己所需要的清楚和模糊。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么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袤。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式从沙漠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漠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中的帐蓬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风沙磨纯,但是不要紧,迎面走来从那里回来的朝拜者,双眼是如此晶亮。我相信,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藏又变作遗传,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
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看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捉摸他们的技法没有多大用处,他们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蔡元培在本世纪初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小题1】“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这句话在莫高窟文化中怎样理解?
【小题2】文中提到“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效果?
【小题3】作者在文中提到美与宗教的联系,请加以理解概括。

同类题5


船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小题1】【小题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在乘老艄公何大伯的船渡乌蟒河过程中和何大伯多次交往的故事。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表现他因失去孩子驹儿后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E. “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时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小题3】【小题4】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了“我”来这个角度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5】【小题6】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认出我来了?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7】【小题8】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