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⑴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⑵安德来公爵穿着骑兵上校的白军服、高统袜、低口鞋,显得活泼愉快,站在圈子里面的行列里,离罗斯托夫家的人不远。非尔号夫男爵对他说起预定在明天举行的国务会议的第一次会议。安德来公爵是一个斯撇然斯基亲近的、参与法规委员会的工作的人,能够说出明天会议的可靠消息,关于这个,正有各种流言在散布。但他没有听非尔号夫对他所说的话,时而望望皇帝,时而望望准备跳舞却没有决心走进圈子里去的人们。
⑶安德来公爵注意着那些在皇帝面前怯场的男人,以及那些因为希望被邀请而焦急的女人。
⑷彼埃尔走到安德来公爵面前,抓住他的手。
⑸“您总是在跳舞。我的protégée[被保护人],年轻的罗斯托娃来了,您请她跳吧,”他说。
⑹“在哪里?”保尔康斯基问。“对不起,”他向男爵说,“这些话我们留在别的地方再说完吧,在舞会上应该跳舞。”他按照彼埃尔给他指出的方向走上前去。娜塔莎那张失望的、焦急的脸映入了安德来公爵的眼帘里。他认出了她,猜中了她的心情,明白了她是初次露面,想起她在窗子上所说的话,于是他带着愉快的脸色朝罗斯托娃伯爵夫人面前走去。
⑺“让我向您介绍我的女儿,”伯爵夫人红着脸说。
⑻“我已经荣幸地认识了,假使伯爵小姐记得我,”安德来公爵恭敬地低低地鞠着躬说,和撇隆斯卡雅说他粗鲁恰恰完全相反,他走到娜塔莎面前,还未说完邀请跳舞的话,就伸出手去搂抱她的腰。他提议跳华姿舞。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⑼“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他们是走进圈子里面去的第二对。
⑽安德来公爵是当时舞会中跳得最好的人之一。娜塔莎也跳得好极了。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她的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⑾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和爱仑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但在爱仑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小题1】结合文意,请写出划线句中 “失望”和“狂喜”的具体含义。(2分)
【小题2】第⑼段娜塔莎说出“我等你好久了”这样的话,符合她的性格吗?请找出理由简要分析。(3分)
【小题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第⑾段爱伦这一形象的作用。(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20: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8分)
鲁院里的柿子树 郭严隶
①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②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微风起来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③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④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来,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来了。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来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来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来到这里。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⑤一天,我清早来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⑥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我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来。
⑦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
【小题1】简要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小题2】第③段作者为什么写银杏树?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从鲁院里的柿子树身上获得了哪些启迪。(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满分16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被人踩在脚下,甚至都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
“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小题1】对唐先生的人物形象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有才华,热爱艺术,绘画雕刻都有造诣。
B.温良,和善,懂得感恩。
C.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
D.有些自私,愿意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小题2】小说结尾交待老范口插烟斗离世,不属于情节暗示的一项是(   )(5分)
A.第一次看见烟斗,老范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
B.面对陈列在玻璃柜中的烟斗,老范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
C.老范的烟斗雕工比较简单且刻着五朵牡丹花。
D.对唐先生的赠予,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
【小题3】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都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B.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被打成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小题4】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速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
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走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待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B 戏剧文学是—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C 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也就是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所使用的剧本。 
D 我们中学生所要学习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欣赏内容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人物形象等。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冲突的性质,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D 戏剧冲突主要有三大要素,寻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C 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D 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次,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最后,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小题3】下列根据原文做出的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 《雷雨》第二幕开始的“舞台说明”交待了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B 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如罗密欧有一明显的急躁性格。
C 戏剧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社会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D 《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其中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百岁吴清源: 一生一世一棋局
蒋丰
吴清源的父亲吴毅曾留学日本,对围棋非常痴迷,回国后也爱不释手。在父亲的教导下,吴清源和几个兄弟在家以下棋为乐,但他明显比其他几个孩子进步快,从小就会两手同时打谱。
吴清源童年时,全家“北漂”进京。父亲看见吴清源潜质非凡,专门为他订购了新出版的日本棋谱。他人小手小,棋谱大都很厚,每天从早到晚一手拿棋谱一手拿棋子,因为学习异常用功,久而久之吴清源两只手的中指都弯曲变形,从小就落下“职业病”。
1924年,吴毅因患肺病治疗无效,不幸去世。当时,吴清源仅有10岁。失去了顶梁柱,家道中落,但吴清源似乎并没有收到什么影响,依然是每天埋头研究围棋。当时正是段祺瑞执政时期,名手顾水如是他门下的清客,常和他一起下棋。于是,母亲带着吴清源拜访顾水如,请他把年幼的吴清源引荐给段祺瑞。
段祺瑞见了吴清源后,很是喜欢,每月给他100大洋的补助。此后,随着时局变化,段祺瑞自身难保,吴清源的补助也彻底“断了炊”。为了养活家人,吴清源在福建同乡的带领下,开始到日本人的俱乐部里下棋。
一天,吴清源和一个日本初段下了一盘棋,苦战数小时后获胜。这盘棋把日本人山崎有民惊呆了。他立刻给远在日本的著名棋士濑越宪作写了封信,力荐濑越收下吴清源做弟子。从1926年夏天到1928年,吴清源又先后与日本3名高手下了多盘测试棋,均胜出。看了这些测试棋谱,濑越决意收下吴清源。这一消息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有人担心,如果吴清源将来棋下得不好,作为当世高手的濑越脸面何在?另一方面,如果吴清源太凶猛,打败日本众多高手,日本围棋脸面何在?濑越说:“吴清源是百年难遇的旷世奇才,让他到日本学习是我的夙愿。”
1928年,吴清源抵达日本。由于政局动荡,濑越担心他的人身安全,把吴清源接到身边住下。之后,又将吴清源的家人陆续接到日本团聚。
吴清源刻苦好学,棋艺越来越精进。从1929年至1932年,他段位不高,执黑棋为多,因战绩辉煌,获得了“黑先无敌”的美誉。
这一时期,吴清源还结识了他一生的挚友木谷实。木谷实和他一样,在各种棋战中有意识地打破常规,当时被称为“新布局”。 “新布局”打破了日本棋界从幕府初期开始300余年的固定模式,棋手布局的思维方法获得自由。“新布局”也成为现代围棋的雏形。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专门写文章赞扬说: “木谷实、吴清源创造新布局的时代,不仅是两位盖世天才的青春时代,实际上也是现代围棋的青春时代。”
从1939年至1956年,围棋界进入了绝对的“吴清源时代”。这17年间,吴清源凭借个人之力,在十番棋中,空前绝后地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7位超级棋士,这样的成就让吴清源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
吴清源在棋盘上横扫日本棋手时,正值日本军国主义日盛,他每赢一盘棋,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吴清源把这些十番棋比赛,比做悬崖上的决斗,要么胜利,要么粉身碎骨。在巨大的压力和歧视中,他全胜而归,除了棋艺的精湛外,能够获胜的根本,则是他的平常心。吴清源说:“对战时,胜负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从一开始我想的就是让自己置身于围棋的流势,任其漂流,不管止于何处。”
1961年,吴清源遭遇车祸,之后又患上了肺结核。疾病使他退出棋坛,但他对围棋痴迷不改。晚年的他不再拘泥于胜负,而是倡导“六合之棋”“中的精神”,也就是说,围棋的目标不局限于边角,而应保持平衡。吴清源的围棋思维已更多渗透着人生哲理。直至耄耋之年,他一直担任有着“围棋奥运”之称的应氏杯的裁判长和名誉顾问,只要身体允许,他都会亲临赛场观战。
2014年2月,吴清源去观看日本棋圣战决赛。当时正值第五局,执黑的山下敬吾落在下风,许多人认为山下敬吾悬了。吴清源当场不动声色,临走时说:“白棋输了。”结果,山下敬吾真的赢了。众人感慨:百岁棋圣,宝刀不老。
 (摘自《环球人物》)
相关链接
(1) 吴清源于2014年8月25日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和平发展贡献奖,表彰他多年来为中日围棋交流、中日友好以及提高青少年围棋水平做出的贡献。(CCTV《新闻联播》)
(2)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以吴清源的经历为蓝本,描写中国少年围棋天才赴日本学棋的故事,力图表现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日文化界为了两国和平以及文化交流所付出的的努力以及遭受的磨难。(《形容吴清源:棋圣、独孤求败、入神》)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的标题概括出了吴清源与围棋的关系,他一生一世都围绕着围棋生活,同时也照应了以吴清源为原型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B.吴清源围棋的启蒙老师是其曾留学日本的父亲吴毅,文章开篇介绍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为后文中吴清源能够到日本学习围棋做铺垫。
C.文章交代了吴清源在父亲去世后,家庭十分贫困的状态下在母亲的操持下投奔段祺瑞以及到日本人的俱乐部里下棋的内容,其目的是体现吴清源从小就坚强、敢于担当的品格。
D.吴清源跟随父亲学习围棋时展现出天赋,后来到日本后更是刻苦努力,所谓“吴清源时代”体现出来的是他对围棋的执着和坚持。
E.文章引用川端康成的话,证明了吴清源和木谷实创造的“新布局”在现代围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二人利用“新布局”创作出了现代围棋。
(2)濑越收吴清源为徒的相关内容体现了濑越怎样的性格特征?
(3)吴清源退出棋坛后有哪些表现?这些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吴清源成为“棋坛第一人”的突出表现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了悟禅师
凌鼎年
自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后,海天禅寺的平静就打破了。
僧人们不明白,法眼方丈怎么会要求了悟禅师住下来,更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容忍了悟的反常行为。别的不说,这了悟自在海天禅寺住下后,竟从来没扫过一次地,从来没关过一次门。若轮到他值勤值夜,其他和尚总有些放心不下。
众僧都不甚喜欢这位新来的了悟禅师。所谓先进庙门三日大,比了悟先进庙门的,自认为比他有资历,也就不把了悟放在眼里,时不时斥责他,骂他是懒和尚。了悟不气不恼,一笑了之。过了几天,众僧突然发现了悟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空门岂用关”;下联为“净土何须扫”。
众僧看得呆了,一时竟无法驳斥了悟的这种奇谈怪论。有人去禀报了法眼方丈。法眼方丈闻听后,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他传下话去:“了悟对禅的理解,已非你辈皮相之见,好好向他学道吧。”
僧人们都认为法眼方丈在偏护了悟,甚至认为他法眼有私,多少有些不服。
法眼方丈终于向众僧们说出了压在心底的一件事:那就是半年前的一个黄昏,他匆匆赶回海天禅寺时,因山雨刚止,河水暴涨,木桥已被冲毁,有一年轻山姑为无法过河正发愁呢。
法眼方丈见此,考虑再三,卷起裤管,折一树枝当手杖,一面探底,一边趟过了河。法眼方丈想:男女授受不亲,僧人戒色,自己这样做,既给她做了示范,又不犯寺规,也算尽到普度众生之责了。然而,那位山姑不知是没有领会法眼方丈的暗示,还是胆小,依然站在河对岸干着急。天渐渐暗下来了,一个山姑过不了河,那如何是好?正这时,走来一其貌不扬的和尚,和尚上前向山姑施礼后,就抱着山姑过了河,和尚把山姑放下地后,满脸通红的山姑一脸羞色地向和尚道了谢。和尚说了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就一声不响地继续赶路了。
法眼方丈忍不住上前问:“这位和尚,出家人应不近女色,你怎可抱一个姑娘呢?”那和尚哈哈大笑说:“我早把那姑娘放下了。你怎么反而老放不下呢?”法眼闻之大惭,始悟遇到得道高僧了,就极力邀请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住下。
这件事对法眼方丈震动很大,他深感了悟禅师道行深厚,有心好好观察,让之熟悉海天禅寺后,再作打算。
不久,清兵南下,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烈之事,善男信女逃难的逃难,避灾的避灾,寺庙的香火一下冷落了许多。
海天禅寺落入清兵之手是早晚的事,胆小的僧人离寺避到了乡下,了悟却天天在大殿念经打坐,仿佛不知大军压境之事。
一个阴霾之天,清军一位大胡子将军率军士冲进了寺庙,其他僧人全逃了避了,唯了悟禅师依然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念他的经,对大胡子将军的来到视若无睹,大胡子将军见这和尚竟敢如此蔑视自己,厉声喝问:“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目无本将军,你知不知道本将军杀人如刈草一般。”
了悟正眼也没瞧大胡子将军一眼,朗声回答:“将军你大概还不知道寺庙中也有不惧死的和尚吧,既然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本来大胡子将军想大开杀戒,烧了寺庙,但听了了悟的回答,又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和尚的豪气与胆识,遂下令撤退。
海天禅寺就这样免于兵灾。
法眼方丈因此有了把方丈之位传给了悟的念头,了悟闻知后借口自己乃闲云野鹤,执意谢绝了法眼方丈的美意,终于又云游四海去了。临走时,他留下一偈语:“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真佛内里坐。”遂头也不回地走了。
法眼方丈与众僧们都默默念着这偈语,各人参悟着。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 )
A.小说开头情节的设置有欲扬先抑的效果,结尾又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再三。
B.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综合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刻画了了悟禅师。
C.了悟禅师留下的偈语的意思是所有的尼佛、金佛、木佛都是带有外壳的,而真正的佛是在心里的。外壳会被毁掉,但心中的真佛永远毁不掉。
D.方丈第一次遇到禅师,见识了他的深厚的道行后,就产生了把方丈之位传给他的想法。
E.了悟禅师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空门岂用关”,下联为“净土何须扫”这其实是故弄玄虚,为自己的偷懒找借口。
(2)文中法眼方丈讲述的了悟背村姑过河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3)了悟禅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本文题目换为“了悟”更好,你怎么看?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