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超级蛀虫
“这栋小别墅我已经建好多年了,”主人边抚摩着墙壁边得意地说,“十年前我在一家建筑工程局当领导,那个地方,各种板材、门窗应有尽有。每个月报预算时,我多报1%或2%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我们国家这么大,这些小事没人会发现。就这样,别墅很快就建起来了。你看,挺好吧?这个小院子也不错吧?这块地我弄到得更早,那时候我还在土地管理局管事呢!”
“是不错,”客人说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房子的基座还是砖的呢。”
“基座?这是后建的,”主人说,“在建筑工程局工作一年后,我又调到了一家砖厂。怎么样?这砖也没得说吧?看够了吗?咱们进屋吃饭去吧。走这边,兄弟,把鞋好好擦擦。屋子里有地毯,别踩脏了。从砖厂调出来后,我又去了乌兹别克地毯厂在莫斯科的一个分厂。那儿生产的地毯漂亮极了!我攒了七八块呢……你快坐下,别拘束。你的日子过得太清贫。虽然你只在学校教书,可想弄点儿东西也不难,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行……”
“不行,对不起,”客人的情绪有些激动,“我做不到……”
“快请坐!”主人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坐到沙发上来!你看我这儿摆着的这套家具。我能在家具厂白干吗?我这套家具是当次品弄来的。梳妆台上掉了一颗螺丝钉,大衣柜的门把手有点晃动。你问这能算次品吗?当然了。这就是次品……”
“你的书可真多,”客人说这话的时候,脸上一直紧张阴郁的表情不见了,突然焕发出了光彩,“这么多书,简直就像一座图书馆!”
客人起身走到了书架前。书架上是一排排按照颜色和规格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书。
“司汤达全集,”客人又惊呼,“—本也不少!”
“你说的是哪些?”主人问,“是那些黄色封面的书吗?你说得对,那是整套司汤达全集。我在两旁故意摆上了绿色封皮的。这样搭配显得和谐。黄绿搭配,就像鸡蛋配青葱,漂亮!”
“这些绿色封皮的书,啊,是莎士比亚的!你认为莎士比亚是配菜?”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莎士比亚当然也很了不起。”主人宽厚地一笑,急忙纠正道,“坦白地说,这两个人的书我都没读过。我只是在一家书籍拍卖行管了两三个月的事,顺便就挑了一些——快来吃饭吧。快坐下,咱们先喝一杯。”
主人把一只装满酒的酒杯推到了客人的面前。
客人小心翼翼地用手摸了摸那只晶莹剔透的高脚杯。
“我怕我把这只杯子给打碎了,”他看着眼前这只杯子,“这可是非常罕见的艺术品,应该摆在展览馆里!”
“真让你给猜对了!”主人大叫了一声,“有一次,我负责一个展览会,我借口说这些展品在运输途中损毁了……干杯,祝你健康!但愿这不是最后一次展览!你能来,太好了!多吃点。这种鲑鱼在你们那儿是不是见不到啊?红鱼子呢?牛排呢?多吃点,别客气!现在我老了,就调到一家食品超市当负责人去了。超市虽然不大,但肯定够咱们这辈子吃的了!咱们又能吃多少?咱们国家这么大,这点儿小事没人管……”
两个人酒足饭饱。“咱们出去散散步吧,”主人说,“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走。我这个院子足够大了,你不用担心。你闻到花香了吗?这是我在市绿化管理局工作时弄回来的。这种花的味道怎么样?”
“闻到了,”客人还没说完,就捂住了胸口,“这是什么味道啊?熏得我头直晕。我都快站不住了……”
“那你赶快找个地方靠一会儿吧。”主人连忙说,“就靠着这棵松树站一会儿吧。这是一种古老的珍稀树种,已经有一百年的树龄了。是我从一个自然保护区弄来的,用一节火车车厢单独运过来的。我一共运来了三十多棵呢——别叫了!”主人说着,突然朝一只用锁链锁着的公狗喊了一声,“你连自己人也不认识吗?这是纯种瑞士灵獒,得过冠军。我以前在一家育犬基地当过经理!”
不远处,有一只公鸡已经开始报晓。
“这是一只荷兰鸡,”主人说,“我在……”
“你还在养鸡场当过领导?”客人问了一句。
“是啊,”主人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客人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越来越忧郁。一种莫名的激动使他喘不过气来。他面色苍白地抬起头眺望着遥远的苍穹。
“星星啊,星星,”他动情地说,“你们是那么遥远,那么可望而不可即,又是那么明亮,那么晶莹……”
“可不是嘛,”主人这时也是精神一振,“你看那颗星星最大,最亮,油汪汪、水灵灵的。我在天文馆……”
  还没等主人说完,令人恐怖的一幕就发生了:“不许动星星!”客人突然用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掐住了主人的喉咙,怒不可遏地大声喊道,“你这个浑蛋!你给我滚远点儿!你不能再打星星的主意了!大家需要星星!孩子们也需要星星!你总得给老百姓留下点儿什么吧!”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通过主人侵吞国家财物的事实,反映了其贪婪的本质,主要源于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
B.主人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的书,碰巧司汤达和莎士比亚的书未阅读过,其他书籍均已阅读。
C.通过小说可以看出主人是个习惯揩国家油水的家伙,只要他工作的地方,他都占过小便宜。
D.从表面上看,主人侵吞的是国家的大量财物,其实他是搜刮国家中全体纳税人的血汗。
E.小说通过主人的炫耀,揭露官员公权私用,靠吸取老百姓的血来养肥自己的罪恶本质。
【小题2】如何理解“脸上紧张阴郁的表情一下不见了,突然焕发出了光彩”这句的含义?(4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客人”这个人物形象。(6分)
【小题4】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29: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方月饼
严歌苓
月饼方的?想不通。也想不通怎么就比我们曾经那些圆的贵。付钱时,手指头乱了。
说好在我住处聚。合住的美国女友玛雅一般午夜前从不归宿。我的屋有晾台,可以“举头望明月”。下午太阳还在,我就把晾台收拾出来了。原先大半面积堆着玛雅大大小小十几个纸盒,里面装着从童年情人卡到非洲椰子壳等什锦垃圾。我感慨:晾台真像个垃圾场啊。她壮实的大脸蛋一唬:“你怎么能说我的感情是垃圾呢?”后来我多次请她把她的“感情”哪怕叠叠整齐,别让我一上晾台就像工兵探地雷。她总说:“我会的,下个周末。”半年住下来,她的周末一般花在睡觉上。
五点的样子,摆开小折叠桌,中央插了一大蓬紫百合。花一点不新鲜,玛雅从她上班的超级市场隔三差五地带回这类“老花”。月光下,花多老都是花。午夜前我得把花搁回原处。玛雅的东西一般碰碰就会碰出后果来。她订的报搁在餐桌上,有回我闲,翻了翻。她很快问我:“下月订报费,你分担一半怎么样?”我说好啊。但那个“好啊!”是甩出去的。同时想,她那么公道,你不快活在哪里?她生日你送她两只象牙球耳坠又不是储蓄,养得出利息,容你慢慢往回支。又一回她带回只小猫咪,我没比她少抱。她给了我一张账单,上面的八十元是猫打预防针和健康检查的费用。这钱我绝对赖不掉。
电话铃又响了。一听文倩声音我就知道她来不了了。她的大律师丈夫又揍了她。问是问不出实话的。她一贯珠光宝气,一贯富富态态,一贯对脸上身上可疑的青色紫色甜甜、淡淡地扯谎。到七点,几乎所有人都来电话,取消了聚会计划。我抓起电话,打给喔喔,说所有穷孩子都变了卦,整个聚会取消了。喔喔是北京人, 发不准自己那辆老“volvo”的音,发成喔喔,大家都改叫他喔喔。
“我……都买好烧鹅啦!刚从唐人街回来,还热的!”喔喔那边喊冤一样喊。 
“你留着慢慢吃,省一星期鸡蛋钱。”我说。喔喔在读物理博士,靠奖学金买房子置地娶老婆,每天只吃一打鸡蛋,早中晚各四个,一天一块钱。问他什么滋味,他答:“我变了十几种吃法:炸、烹、煮、蒸、腌、卤……后来就不费事了,怎么变都无所谓,反正不是吃着都像鸡屎吗?”
“这怎么行这怎么行!”喔喔的意思是大伙儿的不守信对他打击过大。“你怎么办你怎么办?”一旦失望过度,喔喔就把一句话说两遍,出来一种捶胸顿足的节奏。
“我?我头疼,低烧七天了。”半点谎也没有。要舍得买医疗保险,我肯定娇嫩得多。喔喔马上问我要不要阿斯匹林。我回答我有的就是阿斯匹林。
“你不会哭吧?……”
我笑起来:“你别哭就行!”
搁掉电话,心死了,没人来了。我劝自己想开些,不聚也好,明一早还要早起打工。我自己坐在晾台上,眼瞪着空空一片天。心空得回声四起。就要去睡时,玛雅回来了。她的早归不知怎的将我激动的心引得酸胀酸胀的。我把中国这个古老的节日形容得又诗意又神秘,用穷了我的英文辞汇。说起月亮里私奔的嫦娥、捣药的玉兔、伐桂的吴刚。玛雅忙问:“嫦娥和吴刚怎么样了呢,后来?还有那个兔子?”我赶紧说他们没怎么样。她满口“喔,真的呀。”脸上的情绪却沉了底。当她看见她的东西被齐齐叠在一边,立即要哭了,她一个个纸盒数上去,发现都在,神经质消掉不少。
她很给面子地终于坐在了桌子对面。我们吃月饼。我开始讲起月饼,讲起有关月亮的所有中国古典诗词;李白、李煜、苏东坡。玛雅很顾吃相,咀嚼时从不开口,只好对我罕见的滔滔不绝挑眉瞪眼地赞叹。
“这月饼的卡洛里一定很高吧?”玛雅打断我,她已吃完两个。她像计算钱一样精确地计算卡洛里,可仍是吃下去,胖下去。
我说不高不高。心想,管它呢,反正明年我不会再哄你吃了。   
我还是讲月亮。我说中秋节所引起的情绪是最浪漫的,比如思乡、相思、念故土故人。我不时去看天,希望向玛雅证实,八月十五这天的月亮的确比平时大许多,圆许多;有点暖色的粉红或鹅黄。然而一片空空的天。玛雅似乎很感动地听着。紫百合在我们之间散着淡淡的腐臭。
玛雅决定不再等我们中国人的浪漫月亮。我多想再留留她。站起时她开口了。
“对了,你总是很欣赏我带回的花。以后我们分担买花的钱,怎么样?”
我没说话。她从来没有不公道过啊。我以为我征服了一颗心。也许我征服了,但公道归公道。
她走了,我独坐、闷坐、枯坐。头生疼生疼。蓦地扭脸,天中央竟有了月亮。我看它一会儿,想它从哪里来。一定不是我故土的它,一定不是我的父母十几小时前看到过的它。它很圆很圆,像一枚阿斯匹灵大药片。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喔喔在国外读物理博士,他基本每天都是吃十二个鸡蛋,为的是节省开销,然后凭借奖学金买房子置地和结婚。
B.朋友们在中秋节的缺场,导致聚会的取消,让我和喔喔充满了失落,而玛雅的早归让我本来就低落的心情更加糟糕了。
C.玛雅吃月饼时特顾吃相,咀嚼时就不开口说话,但听“我”滔滔不绝地讲话时,她还是由衷地挑眉瞪眼地表示赞叹。
D.中秋这个中国古老的节日被“我”说得诗意神秘又浪漫,而玛雅却对他们没有出现爱情而扫兴,这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E.面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玛雅的离开,加之“我”因思念故土故人的“独坐、闷坐、枯坐”,我感到头越加生疼了。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写月亮的句子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4)本文为什么以“方月饼”为题,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
文化创意在台湾
宝岛台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然而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却是台湾的文化创意之美。所到之处都让人浸润在一种绵厚优雅的文化氛围之中。
把文化做成生意是台湾文化创意的亮点。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礼品店内,“朕知道了”胶带纸一上市便成为年轻游客的最爱,一时间销量竟超过翠玉白菜、肉形石等传统文化礼品。把康熙皇帝这四个字的朱批印在胶带上,从而激活了沉埋一个多世纪的清朝奏折,使得本来很普通的胶带纸成为抢手商品。小成本大收益,这就是文化创意的效率。在太极影音的放映厅,我们惊讶地看到,清朝郎世宁创作的《仙蕚大春图》竟然成了立体动画。文物明星化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典型代表。文化的感染力与感动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它不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同时还蕴藏着无尽的商机。
把生意做得有文化是台湾文化创意的品格。在实体书店逐渐式微的今天,台湾却制造出“诚品书店”模式。诚品书店是台湾著名的大型连锁书店之一,有53家分店。书店坚守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不仅卖书,而且进行包罗餐饮、商场、画廊、花店的复合式经营。书店每年举办近500场演讲与展览,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永不打烊。诚品书店的顾客多年来不降反升,场所精神营造出来的人与人、人与书的互动气氛是电子产品所无法比拟的。诚品书店是台湾文化创意的一个经典成功案例。它不仅在城市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影响了台湾人的阅读和生活方式,塑造了台湾的文化地标和人文风景,凸显了台湾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坚持品格就是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承文化精髓,体现时代高度。
把传统与时尚结合是台湾文化创意的特色。佛教是东方的传统文化。如今,台湾的佛教场所已经基本告别烧香燃烛的参拜形式,“信众拜的是心香”。台湾的宗教场所基本解决了环保与安全问题,佛教从印度传进中国时,本来就没有烧香燃烛的仪式,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不同宗教的济度方法,其实都是为信众开拓净化心灵的途径。佛光山在倡导人间佛教、文化佛教的同时,改变了人们对佛教的敬畏感,使其更加贴近生活,从而使佛教文化具有更浓厚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这种生长性的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自觉之上的对优秀文化内涵的认同与传承,是依托于文化自觉之上对固有方式的勇敢超越,是一种文化担当。
中华传统文化是植根于两岸人民心中的基因,文化的力量将永远是两岸牵手的脐带。台湾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始终贯穿着“坚守与创新”。在台湾感受文化创意之美,对我们正在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既是一种触动,也是一个机会。
(有删改)
【小题1】根据原文,下列对“文化创意”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化有一种软实力,其核心是感染力与感动力,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使得把文化做成生意成为一种可能。
B.把生意做得有文化本质上是坚持了文化的品格,弘扬了主流价值观,传承了文化精髓,体现了时代高度。
C.文化创意,可使文化具有更浓厚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但不能改变人们对文化的一种敬畏感。
D.佛光寺的文化创意案例体现了文化创意的生长性,源于对优秀文化内涵的认同与传承,这其实是一种文化担当。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礼品店将朱批 “朕知道了” 印在胶带上,使得本来很普通的胶带纸这种文化礼品成为了抢手商品。
B.“诚品书店” 不仅卖书,而且进行包罗餐饮、商场、画廊、花店的复合式经营,使得阅读深入人心,永不打烊。
C.作为东方的传统文化,佛教本质是为信众净化心灵,在不违背这一宗旨的前提下,佛光山将佛教与时尚结合,使之更具生活气息。
D.作为根植于两岸人民心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力量是两岸牵手的脐带,作者为此期待台湾的创意文化能给我们一些触动。
【小题3】(小题3)给合全文,谈谈台湾的文化创意给了你哪些启迪?(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加拿大)菲丽丝·沃尔肯斯
我是护士。每天下午,在我值班的时候,总是要沿护理之家的走廊走一走,和每个房间的病人们聊上几句,观察一下他们的病况。每次我都会看到凯特和查尔斯夫妇二人坐在那里,腿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相册,看着上面的照片在追忆往事。凯特总是很自豪地给我看当年他们的那些旧照。照片上,查尔斯高高的个子,金发碧眼,英俊潇洒。而凯特则是一头黑黑的秀发,她笑容可掬,楚楚动人。两个年轻的恋人含笑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现在看上去他们依然还是那么相亲相爱。灯光照在他们那满头银发,照着那两张满是时间线的脸。他们含笑沉浸在过去那幸福的回忆之中。
  就寝前,我总是要给病人们送去晚上服用的药。每次,凯特都是穿着睡衣和拖鞋坐在椅子里等我。每次都是我和查尔斯看着她把药吃下。然后,查尔斯便小心翼翼地把她从椅子上扶到床上,再给她那虚弱的身子盖好被子。
  看着他们的举动,我曾一千次地想过:上帝啊,护理之家为什么不给已婚夫妇设置双人床呢?他们一生都是同床共枕的,可在这里却要把他们分开,一夜之间他们就被剥夺了一生的舒适。
  接着他温存地弯下身去,两人轻轻地吻着。而后,查尔斯轻轻地拍拍凯特的脸蛋,两人便会心地相视而笑。接着,查尔斯把凯特床边的栏杆升起。随后他便转过身去吃他自己的药。当我走到走廊时,总能听到查尔斯说:“晚安,凯特!”凯特也用同样的问候说:“晚安,查尔斯!”
我休了两天假,等又回来上班时,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查尔斯昨天早上去世了。” “什么病?”“心脏病。来得太快了。” “凯特怎么样?”“很不好。”
  我来到了凯特的房间,只见她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里,手搭在了腿上,目光呆滞地看着前方。我用手托着她的下颌,轻轻地转动着她的头,才使她不得不看着我。
  “凯特,我刚听说查尔斯的事。我感到很难过。”
  一听“查尔斯”三个字,立刻她的眼中闪烁出了光芒。她迷惘地瞧着我,好像我是突然出现的似的。她认清并回忆起一切后,她的脸红红的,泪水夺眶而出。“查尔斯去了。”她喃喃地说。 “我知道。我知道,凯特。”我说。
我们对凯特特殊照顾了一段时间,让她在房间里吃饭,大家轮流用各种特殊的方式照料她。后来,逐渐地又恢复了正常。每当我经过她房间时,经常会看到凯特坐在椅子里,腿上放着那个大相册,神情悲伤地瞅着相册中的查尔斯。
  就寝的时候是凯特一天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有一次,我看着她睡了一小时后才走,可当我又经过她的房间时,却发现她依然大睁着双眼,凝视着天花板。
几个星期过去了,情况仍没有好转。她像是很烦躁,又很害怕。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知道为什么凯特夜里的情绪要比白天坏呢?后来,有天晚上,我又来到了凯特的房间。只见她像往常一样,木呆呆地大睁着双眼。我由于一时冲动就问她:“凯特,你是在怀念你那晚安前的吻吧?”说着,我俯下身去,在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吻了一下。
  我的这一吻像是打开了阻塞她感情洪流的闸门,滚滚泪水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呜咽着说:“查尔斯总是这样吻我的。” “我知道。”我低声说。
  “我真想他啊!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是在祝福晚安前这样吻我的。”她停了停,擦了擦眼泪又说,“没有他的吻,我就睡不着啊。”
  她抬眼看了看我,那眼中泪水盈盈。“噢,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吻。”
说着,她嘴角边浮现出一丝笑意。“知道吗,”她充满信任地对我说,“查尔斯常给我唱一支歌。”
  “是吗?”
  “是的”——她点了点那白发苍苍的头,说:“夜里我躺在这里,就会想起那支歌。”
  “怎么唱的?”凯特笑笑,握住我的手,然后,又清了清嗓子,便唱了起来。虽然声音很小,但音色却很优美,唱得悦耳动听:亲亲我吧/我们分离时/就该这样/当我年迈得失去了梦想/就让这吻永驻在我心上。
(《外国微型小说选》,略有删改)
【小题1】请以“吻”为线索,概括文章情节。(4分)
【小题2】文中两次提到“相册”,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请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的含义。(4分)
【小题4】“我”是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请赏析文中“我”的形象与作用。(5分)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你对幸福的感悟。(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二者却分道扬镳,荀子对“好利”做出了“恶”的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是对“好利”进行事实描述,不做价值评价。
荀子的人性论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并将这种欲求归纳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同时,荀子对其社会危害做了详细描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人的好利之心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导致争斗与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由此,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荀子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最终对人性做了“恶”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以利欲为人之本性的观点,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但是,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恶”不同,韩非子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
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荀子与韩非子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处理方式。
荀子提出“逆性”的观点,主张对人性加以改造,“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要通过“礼义”、“法度”,对人的自利本性进行“正之”、“导之”。在人性由恶向善的“逆性”的过程中,荀子特别强调人为即“伪”的作用,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道德修养与践行,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
面对不变的人性,韩非子提出了“顺性因情”的主张。既然人性自利是人的自然本性,又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那么就只能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进行赏罚、制定政策、严肃法纪必须以人的自利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荀韩二人对人性的阐释都是着眼于为他们的治国理念寻找最有力的人性论支持。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礼治”的治国体系,而韩非子则在性私论基础上找到了“法治”的治国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人性“好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韩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两人在对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荀子做出的是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进行了事实描述。
B.荀子主张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对人性作的价值判断。
C.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主张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
D.韩非子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分析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这是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主张通过 “礼义”、“法度”,对人性加以改造,这是一种将人性由恶向善引导的“逆性”观点。
B.韩非子在分析人性的时候,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
C.在人性处理方式上,荀子与韩非子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的。
D.韩非子“顺性因情”的主张,强调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小题3】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展开具体分析的?请简要回答。(3分)

同类题5

蔡元培的富贵

余世存

①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②说蔡先生的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他一生没有置备私产。他亲历清朝、北洋、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很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这样的国士,确实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

③蔡元培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他发布了褒扬令,称赞他“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④蔡元培做官的机会太多,可以过衣食无忧的日子,富贵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但跟一般寒酸文人不同,蔡先生生性豪放,不拘小节,爱花钱,爱请客。据说妻子为此非常不满,两人经常吵架。儿子证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来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⑤一生受惠于蔡元培先生的人太多了。随便即能想到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等人,还有众多的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先生。甚至到他晚年,仍然如此。有人回忆,先生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名叫廖平子,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廖常将诗作呈予蔡先生,先生知其生活清贫,即赠其法币拾元,每月皆然,数年不断。

⑥一般的官吏极易为官场习气所染,习惯了当官做吏后,再难以回归平实,难以自食其力。在这方面,蔡元培的自给自足是中国人中少有的。1907年,40岁的蔡元培放弃国内的身份地位,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赴德,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后公派留学机会搁浅,但蔡元培没有放弃,决定自费。当时他还需要抚养妻儿四口,孙宝琦答应每月资助银子30两,让他在驻德使馆中做兼职,但使馆只应允照顾食宿,不提供职务和薪金。为此,蔡元培给当时在德学习的唐绍仪侄子唐宝书、唐宝潮做家庭教师,为他们讲授国学,每月报酬100马克。他还通过同乡挚友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或编译,每月稿酬100元,如此保证留学所需,并维持国内妻儿的生活。

⑦他自称“好好先生”,但实则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终生都涉足官场,然辞职之烦扰于他却是家常便饭。

⑧1898年,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传统中国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后,就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望参与写史之列。但戊戌政变后,蔡元培却选择了辞职。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他向袁当面请辞。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3日,因抗议张勋复辟,他向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复任校长。1919年,北京市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现金发薪而罢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联名辞职。1920年1月8日,蔡元培再度辞职,直至教育部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复职。1928、1929那两年,蔡元培几乎月月都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坚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坚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坚辞国民政府委员……有人统计,蔡元培一生辞职有2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

⑨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位圣贤的心地。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蔡元培的贡献可谓大哉。恩格斯曾称赞但丁:“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我们看蔡元培在传统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蔡元培为官期间屡次辞职,有人统计,他一生辞职多达24次,从中表现了他人格独立、不怕权贵不慕功名的品质。
B.蔡元培为官多年但没有积蓄,主要原因是他把所有收入都捐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学生了。
C.文章第⑨段指出,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
D.作者通过客观的史料、文字资料,介绍了蔡元培的为人和社会影响;在编排、叙述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态度鲜明的主观性评价。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蔡元培一生为国家社会服务,地位不可谓不高,但他没有谋私谋家,收入微薄,却常常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B.蔡元培晚年生活并不宽裕,却依旧不改乐善好施的品性,在其旅居香港之时资助广东籍诗人廖平子创作诗歌长达数年之久。
C.蔡元培不为官场习气所染,自食其力,公派留学无法实现之时,便放下身段做家庭教师,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著文或编译以赚取生活费用。
D.蔡元培不仪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以国事为念的国土,每每遇到学潮、罢工、政变之事,他都能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追求正义,不为强权荣华所趋。
E.蔡元培身为校长,处于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转折位置,是我们民族在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位标志性的大人物,在这一点上已胜过了当时世界其他各国的大学校长。
【小题3】文章从哪几方面写“蔡元培的富贵”?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