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爷爷的毡靴
(俄)普里什文
我记得很清楚,爷爷那双毡靴已经穿了十来个年头。而在有我之前他还穿了多少年,可就说不上了。有好多次,他忽然间看看自己的脚说:“毡靴又穿破啦,得打个掌啦。”于是他从集上买来一小片毛毡,剪成靴掌,上上——结果毡靴又能穿了,跟崭新的一般。好几个年头就这么过去了,我不禁思忖着:世间万物都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
不料,爷爷的一双腿得了严重的酸痛病。爷爷从没闹过病,如今却呻唤不舒服起来,甚至还请了医生。“你这是冷水引起的,”医生说,“你应该停止打鱼。”“我全靠打鱼过日子呀,”爷爷回答道,“脚不沾水我可办不到。”“不沾水办不到么,”医士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在下水的时候把毡靴穿上吧。”
这个主意可帮了爷爷的大忙:腿痛病好啦。只是打这以后爷爷娇气起来了,定要穿上毡靴才下河,靴子当然就一个劲儿地尽在水底的石头子儿上打磨。这一来毡靴可损坏得厉害啦,不光是底子,就连底子往上拐弯儿的地方,全都出现了裂纹。
我心想:世上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
人们纷纷指着毡靴,对爷爷说:“老爷子,也该叫你的这毡靴退休啦,该送给乌鸦造窝儿去啦。”
才不是那么回事儿呢!爷爷为了不让雪钻进裂缝,把毡靴往水里浸了浸,再往冰天雪地里一放。大冷的天,不消说毡靴缝里的水一下子就上了冻,冰把缝子封得牢牢的。接着爷爷又把毡靴往水里浸了一遍,结果整个毡靴面子上全蒙了一层冰。瞧吧,这下子毡靴变得可暖和结实了:我亲自穿过爷爷的那毡靴,在一片冬天不封冻的水草滩里来回淌,啥事儿也没有……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说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
但是有一次,我爷爷不巧生了病。他非得出去上厕所不可,就在门道里穿上毡靴;可他回来的时候,忘了原样脱在门道里让它晾着,而是穿着冰冻的毡靴爬到了烫烫的炉台上。当然,糟糕的并不是毡靴化出的水从炉台上流下来淌进了牛奶桶——这算啥!
倒霉的是,那双长生不老的毡靴这回可就寿终正寝啦。要知道,如果把瓶子装上水放到冰天雪地里,水就会变成冰,冰一胀,瓶子就得炸。毡靴缝子里的冰当然也一样,这时已经把毡毛胀得松散开来,冰一消融,毛也全成了渣儿……我那爷爷可倔啦,病刚好,又试着把毡靴冻了一次,甚至还穿了一阵子。可是不久春天就到了,放在门道里的毡靴消了开来,一下子散成了一摊儿。
爷爷愤愤地说:“嘿,是它该呆在乌鸦窝里歇着的时候啦!”他一气之下,提起一只毡靴,从高高的河岸上扔到了一堆牛蒡草里,当时我正在那儿逮金翅雀之类的鸟儿。“干嘛光把毡靴给乌鸦呢?”我说,“不管什么鸟儿,春天都喜欢往窝里叨些毛毛草草的”。
我问爷爷这话的时候,他正挥动另一只毡靴准备扔。“真的,”爷爷表示同意,“不只是鸟儿造窝需要毛,就是野兽啦,耗子啦,松鼠啦,也都是这样啊。”这当儿,爷爷想起了我们认识的一位猎手,记得那人曾经向他提过毡靴的事儿,说早该拿给他当填药塞儿。结果第二只毡靴就没扔,他叫我送给那位猎手了。
转眼间,鸟儿活动的时节到了。各种各样的春禽纷纷落到河边的牛蒡草上,它们啄食牛蒡尖儿的时候,发现了爷爷的毡靴,一到造窝那会儿,它们从早到晚全来剥啄这只毡靴,把它啄成了碎片儿。一星期左右,整只毡靴竟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叨去筑了窝儿,然后各就各位,产卵、孵化,接着是雏鸟啁啾。在毡靴的温馨之中,鸟儿们出生、成长;冷天即将来临时,便成群结队飞往暖和的地方。春日它们又都重新归来,在各自的树穴中的旧巢里,还会再次觅得爷爷那只毡靴的残余。那些筑在地上和树枝上的巢窠同样不会消逝:枝头的散落到地面,小耗子又会在地上发现它们,将毡靴的残毛搬进自己地下的窝中。
我一生中经常在莽林间漫游,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小鸟巢时,总要象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毡靴”为依托,记述爷爷的生活片断,表现爷爷的优秀品质以及对自己的影响,选材时间跨度较大,却无结构松散之感。
B.“爷爷”是受到“我”极力赞扬的人物,但是对“爷爷”的一些做法,也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如嫌“爷爷倔”,扔毡靴时“愤愤地”等。
C.小说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多次中断叙述,插入“我”的议论、抒情笔墨,给人断断续续的感觉,实属败笔。
D.小说写“爷爷的毡靴”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叼去筑了窝儿,在窝里产卵、孵化,雏鸟啁啾的情景,意在表现“爷爷”将温情施与禽类的善良。
E. 小说以“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作结,集中表达了“我”对爷爷的赞扬和思念之情。
【小题2】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结合故事,分析概括“爷爷”的性格特点。(6分)
【小题4】小说标题是“爷爷的毡靴”,如果以“我的爷爷”为标题,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5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桑吉奈尔的灯塔
(法)都德
三年前的许多美妙的不眠之夜,我住在桑吉奈尔的灯塔上。在那里,在科西嘉的海岸边,阿雅克修海湾的入口处。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座荒野的红色岛屿,灯塔位于岛的一个尖角上,另一个尖角上有热那亚式古塔,古塔里住着一只鹰。海水边有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弃的检疫站;几只山羊,鬃毛在风中摇曳的科西嘉小马;在岛的高处,是灯塔房,海鸟在它四周盘旋,塔上的多面体大灯光芒四射……这便是桑吉奈尔岛。
三个守塔人,都是矮个子,胡子满腮,面孔棕褐色,皮肤皱裂,都穿着厚羊毛上衣,但神态和性情却不同。他们都是善良、朴实、天真的人,对我这个客人殷勤备至!对他们来说,日子是那么漫长,回陆地时是那么快乐,在灯塔上三十天就可回陆地十天,这是规定;但到了冬天或气候恶劣时,就没规章可循刮风起浪了,桑吉奈尔白浪滔天,守塔人两三个月被困在灯塔上,有时还会陷入更可怕的境况。
“先生,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吃晚饭时,老巴托利对我说道,“五年前,就在我们在坐的桌子上……那个冬天的晚上,灯塔上只有我和谢戈……我们吃着晚餐,非常平静,突然,我的伙伴停止吃东西,用奇怪的目光看了看我,然后‘扑通’一声倒在桌子上,手臂向前伸直,我摇着他:‘喂!谢戈,谢戈!’,他死了!我是多么震惊啊。我愣愣地,对着尸体发抖,过了一阵,我突然想到‘灯塔!’我登上灯塔,把灯点亮。夜幕降临……先生,那是怎样的夜晚啊!大海的声音跟平常不一样。我每时每刻都好像听见有人在楼梯上喊我的名字。天刚蒙蒙亮,我将死去的伙伴抱到他的床上,在他身上盖了一床被单,做完祈祷后,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可怜的老巴托利讲着,前额涌出冷汗,以后,我们常一边晚餐,一边交谈,灯塔,大海,海难,科西嘉海盗……之后,太阳平西,第一个值夜班人点亮小灯,带上烟斗,水壶,一部厚厚的红递的普鲁塔克写的岱列传》,前往塔的高处。片刻,整个灯塔就响起了哗哗啦啦的链条声,滑轮声和上了发条的大钟的钟摆声。
这时,我跑到房子外面,坐在阳台上。
夕阳落到很低的地方,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水里沉下去,把整个天边都拖在它身后。海风习习,海岛变成了紫色。天空中,一只大乌沉重地飞过,这是城堡的鹰回来了……渐渐地,雾霭从海面上升起来。……突然,我的头颁上空射出大量柔和的灯光,灯塔上的灯已经点燃。整个岛屿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但宽阔的海面上却闪着明亮的灯光,我也在黑夜里消失了,从刚才我头顶上一闪而过的强烈光线下消失了……
我摸索着上了小铁梯,铁梯在脚下颤动,我终于到了塔顶。这里,灯火明亮。一盏有六根灯芯的大型卡索灯,灯芯在多面内壁中慢慢转动。我也坐到灯下面,守塔人旁边,他正高声朗读《列传羚,以防睡着了……外面是茫茫黑夜,无底深渊。海风从小阳台上呼啸而过,像个疯子一样。灯塔嘎吱直响,大海狂呼怒吼,
半夜时分,守塔人站起身,最后瞥了一眼灯芯,我们下去了。在楼梯上碰上第二位值班人揉着眼睛上楼;第一位守塔人把水壶和《列传》交给他。尔后,我们走进底层的那间屋子,里面塞满了链条、大钟摆、锡壶和缆绳。守塔人借助小灯的微弱灯光,在一大本总是开着的灯塔记事簿上,写着:午夜。海浪很高。暴风雨。海上有船。”
(选自《磨坊书简>,有删改)
【小题1】概括小说第一段内容,并说明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小题2】第三段写老巴托利讲了一个故事,说明其叙述的特点。(4分)
    
【小题3】赏析小说结尾处画线句的妙处。(4分)
    
【小题4】小说的题目为“桑吉奈尔的灯塔”,请结合全文探究题目的意蕴。(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2分)
说 桥 梁
陈从周
桥梁建筑,历来是在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传统要求下,不断发展提高。它以多种多样的形态,谐调融合于天然风景与建筑群体之中,因而很自然地给人以画一般的意境,诗一般的情感。它不仅是一种具有交通实际功能的工程,而且是既有美感又多情趣的艺术作品。从《诗经》“迎亲于渭,造舟为梁”,到清代黄仲则的“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立多时”之句,历代诗人词客,为桥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另有以桥诗入画,或以画记桥,从对桥梁的欣赏,触绪牵情,引起一系列的联想,由赞叹而形之歌咏笔墨。这些文艺性的描绘,更为桥梁的艺术形象增添了风采。
桥梁之所以能称得上艺术品,原因是多方面的。桥梁本身从布局、选形、用材、装饰等客观的物质因素中,体现了人类很多积极的思想因素;而桥在特定的环境中,又会引起人浮想联翩的情感,使桥梁艺术丰富而多彩。我国古代的桥梁建设者,积累下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卓越的成就和宝贵的遗物,至今还有值得借鉴之处。
一般说来,桥造在哪里,仅是服从交通的需要,但是在众多可以选择桥址的地方,有意识地配置桥梁,这也是艺术。我国河道,存在三种情况,即大河、支流和小溪,因此,城镇的建设必循河道而有别。城濒大河,镇依支流,村傍小溪,几成为不移的规律。而桥梁的建造,亦随之而异,各臻其妙。我国山区、水乡或平原城镇,将至该地,必遥见一塔;入城镇前,必经一桥。这样的布置随处可见,亦标志了中国城镇的独特风貌。这些控制城镇通道的桥梁,如“灞桥折柳”,“卢沟晓月”,送往迎来,联系着人间离合悲欢的种种复杂感情。
建筑群里往往配置一定的桥梁,这些桥梁常是建筑在人工开挖的池沼曲水之上。这已不是为了克服自然险阻而修桥,而是在建筑群的总体布置中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服从社会生活中一定时代的政治礼制或宗教思想,使人产生庄严肃穆或清虚幽静的感受。
桥梁的选型,基本上决定于功能、技术、材料等因素,但是,一定的形式会联系到一定的艺术感受,再结合着所处的环境,更衬托出桥的姿态。燕赵的联拱平驰,屹立在骏马秋风的冀北,气势雄壮。水乡的薄拱轻盈,凌波于杏花春雨的江南,更觉秀丽如画。泉州安平长桥,一如压海长堤,雄健为闽南之冠。大渡河边,群山高耸,泸定桥一线横空,凌云飞渡。这些,都是桥梁结构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
桥梁除了结构本身必须具有者外,有时服从于保护结构材料等原因,而在桥上增加亭廊楼阁等建筑,使桥梁的构图起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从功能需要出发的桥上建筑,由朴素到繁华,装饰性起了更多的作用。即使桥上并无建筑,也往往在桥头树华表,立牌坊,傍守狮像,侧立幢塔,而栏板、柱头、石梁边、拱券的龙门石面,都可以作艺术装饰,表现出艺术的魅力。虽然桥梁主体结构的艺术性,是桥梁艺术形象的主导部分,但装饰亦关重要,“好花须映好楼台”,锦上添花,益增风韵。即使不采取精雕细琢的装饰艺术加工,桥的曲折,坡的缓急,踏垛的节奏,也能别赋情趣。“市桥携手步迟迟”,即咏富于韵味的拾阶登桥的乐趣。
由桥而产生的感情的联想,常常形诸文字,所以桥廊、桥亭每多题壁。而桥的命名,如垂红(桥)、锦带(桥),点景标题,楹联诗文,亦甚多妙笔,这也是桥梁艺术的一个方面。
(选自陈从周散文集《天趣美文》,有删节)
【小题1】下列不属于“桥梁之所以能称得上艺术品”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有些桥梁控制城镇通道,送往迎来,联系着人间悲欢离合的复杂感情。
B.有些桥梁服从一定的政治礼制或宗教思想,使人产生或庄严或清虚的感受。
C.有些桥梁气势雄壮,有些秀丽如画,有些雄健夺冠,有些凌云飞渡。
D.有些桥梁增加了亭廊楼阁等建筑,使构图起了根本性的变化。
【小题2】下列表述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桥梁建筑主要是一件艺术作品,给人画一般的意境和诗一般的情感,当然它也是一种具有交通实际功能的工程。
B.有意识地配置桥梁是一门艺术。城濒大河,镇依支流,村傍小溪,是配置桥梁的不移的规律。桥梁的建造,随之而异,各臻其妙。
C.建筑群里配置一定的桥梁,已不是为了克服自然险阻,而是总体布置中的一个部分,服从一定的需要,如天安门前的金水桥。
D.中国园林中桥梁的形式特具中华民族风格,如燕赵的联拱平驰,水乡的薄拱轻盈,泉州的长桥压堤,大渡河边的铁索横空等。
【小题3】第一段末句中“这些文艺性的描绘”指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自然在表面上似乎与人生相反,在本质上却正与人生相成。人若不接近自然,就难于真正了解人生。通常一般人总以为只要在社会上多酬酢,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就可以了解人生。我常说:要想真正了解人生,必须“深入无人之境”。所谓“无人之境”,是很可以耐人寻味的境界,其含义之一,应是自然。苏轼的名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指出要了解一物,便须超出那物。世俗一般人成天在人群中忙来忙去,反而不能认识人生的真面目。所以我们这里讨论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主旨虽在教人回到自然,但也未尝不是归根于认识人生。自然与人生间这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稍微了解辩证法原则的人,想来不难领悟。
②自然和物质不同,物质普遍系指科学上的概念,如像原子电子而言。人类回到自然,当然不是回到原子电子。物质有时是指物质文明,如像战争的武器、交通工具、工商业的货品,这也不是自然。它们是自然的征服,不是自然的本身。还有讲唯物史观的人,虽然注重物质,其实主要的是注重社会经济,这个意义的物质,和自然意义有所不同。
③所谓人类回到自然的自然,是指具体的、有机的、美化的、神圣的外界而言,这个意义的自然,可以发人兴会、欣人耳目、启人心智、慰人灵魂,是与人类精神相通的。这是有灵魂的自然。人生需要自然来作育,人生需要自然供给力量。自然是人生的“净化教育”。自然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④人类对于自然感觉有这样伟大的意义,乃是近代精神的特征。崇拜自然,回到自然,认自然是神圣,皆是代表近代精神的看法,对传统的精神,多少有些革命的意味。因为中古时代的人受神学观念的支配,仰望天国,悬想来世,反对世界,蔑视自然,同时受礼教法律的束缚,颇有矫揉造作,违反人性,不近人情的趋势。所以回到自然的运动,也就是一种摆脱传统的宗教和礼法的拘束,促人性自然发展的运动,在人的精神上颇有解放革新的力量。
⑤接近自然,对于人类的身心,有许多的好处。这一些好处可以包括在两个德文字(Enquickung和Starkung)里边。前一个字包含有使人新鲜、活泼,加强活动,恢复健康等意思。因此接近自然可以治疗文明社会里好些的病态。如像自杀、疯狂、虚伪、狡诈,在常常接近自然的农夫、农妇、渔人、樵子,就不会多有。后一个字包含有使人强健、壮旺,增加生命力量等意思。这一种效果,也只有在接近自然中才能找寻得到。就语言来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矫揉造作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外交辞令、交际的工具,每每言不由衷,是在文明社会里,摆绅士架子的装饰品,根本是没有力量的语言。另外一种语言,是发乎本心,出乎真情,基于机体的真实需要而产生的语言,虽出言未必雅驯,但坦白率真,特别有支配行为和感动他人的力量。就一个民族来说,假如一个民族,还能够保持朴厚的天真,便是有元气、有精神、有生命力的民族。反之,假如一个民族,已经丧失掉纯朴的天真,只有虚伪的形式,没有诚朴的素质,专门注意仪式礼节方面的繁文缛节,这种民族,表面上也许文明,实际上就是生命力枯竭的民族。
【小题1】为本文拟一个题目,最贴切的一项是()
A.自然的力量B.人类应回到怎样的自然
C.自然与人生D.保持朴厚的天真
【小题2】(小题2)根据文章,下列事例不能印证“人生需要自然供给力量”的一项是()
A.苏轼面对赤壁表达人生的见解
B.梭罗在瓦尔登湖剖析自己的精神世界
C.《水浒传》中林冲雪夜走投无路上梁山
D.王羲之置身兰亭抒发人生感慨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如果能真正接近自然,就能顺利地了解人生、认识人生。
B.物质系指科学概念,不能与自然混同,但两者之间又有交叉的关系。
C.崇拜自然,回到自然,是不同于传统精神的观念,体现的是自然辩证法的原则。
D.如果一个民族要有生命力,就要去除繁文缛节,保持朴厚的天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香鱼的故乡
林清玄
①在台北的日本料理店里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鱼”,这道烤鱼和其他的鱼都不一样;其他的鱼要剖开拿掉肚子,香鱼则是完整的,可以连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鱼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极处有一种甘醇的味道,正像饮上好的茗茶。
②有一次我们在日本料理店吃香鱼,一位朋友告诉我香鱼为什么可以连肚子一起吃的秘密。他说:“香鱼是一种奇怪的鱼,它比任何的鱼都爱干净,它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香鱼就死去了。所以它的肚子永远不会有脏的东西,可以放心食用。”朋友的说法,使我对香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鱼,这样高贵。容不下一点环境的污迹?这也使我记忆起,十年前在新店溪旁碧潭桥头的小餐馆里,曾经吃过新店溪盛产的香鱼,它的体型细小毫不起眼,当时还是非常普通的食物,如今,新店溪的香鱼早就绝种了,因为新店溪被人们染污了,香鱼拒绝在那样的水城里存活。
③现在日本料理店的香鱼,已经不产在新店溪,而要从日本空运来台,使香鱼的身价大大增高,几乎任何鱼都比不上。听说在澎湖某些没有被污染的海域,还能找到香鱼的踪迹,可是为数甚少,早就无法满足吃客的需求了。本来在新店溪旁的普通食物,如今在台湾却找不到故乡,想起来就令人伤感。
④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持就不免沉重,那种沉重来自香鱼的敏感,在许多人的眼里,所有的鱼做为食物以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香鱼却不同,因为它的喜爱洁净,使我们更觉得应该有一个清洁的生存空间。在某一个层次上,香鱼是比人更高贵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环境,到处充满了刺耳的噪音和汽车排放的黑烟,可是时间一久,我们就适应了这样的环境,甚至一点抗辩也没有。
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悄然不察了。面对着一天比一天沉沦的生活空间,有时我们完全失去了警觉。
⑥香鱼不然,它不肯自甘于污浊的溪水,不肯改变自己去适应一个更坏的环境。于是它选择了死,宁洁而死,不浊而生,那样的气节,更使我们面对香鱼的时候低徊不已。
⑦记得多年以前,我在梨山上,参观过鳟鱼的养殖;鳟鱼是濒临绝迹的鱼类,在台湾,只有梨山上清澈的溪水和适当的水温,能让他们乐于悠游,它们独特的品性,使养殖的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也正因为这样,鳟鱼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和普通的吴邦鱼相提并论。
⑧有一次我在澎湖的海边度假,渔民们邀请我到海边去欣赏奇景。那一天,许多海豚无缘无故的游到岸上集体自杀,我站在海岸边,看着那些到处罗列的海豚,它们从海里跳到岸上等待着死亡,却没有人知道原因,我也不知道。
⑨海豚的集体自杀,给当地的渔民带来一笔小财,没有人探问它们为什么拒绝生存。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疑惑;海豚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动物,它们到底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是不是心情上受了什么委屈?在以前海面干净的往日,是不是也有海豚自杀呢?生物学家恐怕也无法解开海豚自杀的谜题,但是我深知,海豚的自杀不是“无缘无故”,一定有它的理由,只可惜,我们不能理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动物有动物的想法,鱼也有鱼的心情。干净的海,是海豚的故乡;清澈的溪水,是香鱼和鳟鱼的故乡;它们宁可做失乡的游魂,也不愿活在污浊的水域,这是作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的。
⑩有许多饲养鸟类和热带鱼的朋友,经常向我抱怨,不管他们如何细心照料,鸟和鱼都会无故地死去,我想,鱼鸟的死都不是无故的,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现在更严重的是,即使在山林河海,由于人为的污染,许多动物都活得不快乐,恐怕在大自然里,只有一种动物对坏的环境能安之如常,那种动物的名字叫做“人”。
11几年前,人们在新店溪“放香鱼”,让香鱼回到它的故乡,据说现在新店溪里已有为数极少的香鱼存活,如果河川不继续污染,将来我们食用的香鱼不必从空中来,而是本乡的土产。
12香鱼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我们千万不要让故乡成为香鱼拒绝的地方。
【小题1】文章开头从“烤香鱼”谈起,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第四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不免沉重”?(4分)
【小题3】请简要赏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4分)
(1)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悄然不察了。(2分)
(2)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2 分)
【小题4】香鱼的习性让作者感慨:“作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结合全文,说说我们应该反省什么。(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菜石
三石
在饶城奇石收藏界,龚一笑名望极高,算得上是鼻祖级的人物。很多年前,他就经常跋山涉水淘捡石头。那时玩石的人不多,赚两个钱只够糊口,石头自然抵不过馒头。如今日子好了,有钱人多了,玩石头的多起来。而此时,龚一笑已是奇石满屋,且大部分是捡来的,没花多少钱。
龚一笑于我亦师亦友,我也受他影响,到哪都会捡些石头。不过我的藏品都是一般货色,不入龚一笑法眼。我也无所谓,图个好玩而已。
龚一笑的好石头都锁在里屋,常年上锁,一般不让看。我央求多次外加点蛮横,龚一笑才不情不愿打开门锁,这才得以匆匆以睹。
没想到,有一天去龚一笑家喝酒,酒到酣时,他竟然主动进屋取出一件形如白菜的石头,未经丝毫雕琢,纹理清晰可见。我惊呼一声,“这才叫浑然天成,巧的是竟和铅山白菜碑上描绘得有些相似。”
龚一笑抿着小酒,嘿嘿一笑:“能联想到白菜碑,也不枉你我师友一场。白菜碑上有笪继良的题词‘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当时市委已找我谈话,我将从市直一个清水衙门直接空降到县里任职,且是正职,手上权力不可同日而语。
我蓦然明白龚一笑的用心良苦,正色道:“老师的教诲我必谨记,不过……”“不过什么?”
我狡黠一笑,将白菜石移至跟前:“老师要是放心不下,不如将此石送给我,我必定每日观石三省己身。”
龚一笑脸色大变,一把将石头搂进怀里,连声说“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匆匆将石头搁进屋,出来封门上锁。
我哈哈大笑。
在县里工作,不似在市里那般清闲,我忙得焦头烂额,没有时间把玩石头。但时间久了,竟也有人知道我那一丁点喜好,不时有好事之人弄两块石头请我鉴赏,或者送我把玩。偶尔盛情难却,我会收下一块两块,也找石头回赠,算是玩家之间相互馈赠,也没有把这当回事。曾有一块石头摆在办公桌上,名为“寒江独钓”,是我特别喜欢的。
与龚一笑往来也少了,只是偶然会打个电话骚扰。也有一次,请他来赏石,电话里龚一笑不屑一顾:“你能有什么好石头值得劳师远道。”我说:“还真有一块,就摆在办公室,你来了便知。”
龚一笑真来了,直接推门进来。我从座椅上一蹦而起,兴奋之情难以言表。龚一笑却不理睬我,只顾盯着桌上的“寒江独钓”。我得意地说:“以你的专家的眼光,我这块石头怎么样?”
龚一笑不语,移前移后仔细端详,好一会儿才直起身子说:“嗯,很值钱!”
“值多少?”
“一间房,一间牢房。”
我吓了一跳,“一块石头,不至于吧?”龚一笑怒目圆睁说:“我说是就是,你敢质疑我的眼光。”说完,怒气冲冲摔门而出。
我目瞪口呆,等醒悟过来追出门去,已不见龚一笑踪影。打电话,关机。
呆坐会儿,我满脑子都是龚一笑的怒容,突然十分惶恐,立马叫来秘书,让他将“寒江独钓”还有几块交换的石头一并拿走退回。
第二天,刚进办公室,龚一笑又推门而入,手上捧着那块白菜石,我惊得呆住了。
他已经发现桌上没有了那块石头,遂问道:“你那块石头呢?”“退回去了。”“哼,算你聪明。”
龚一笑将白菜石小心翼翼摆在原先“寒江独钓”的位置,说:“你曾说每日观石三省,今天就遂了你的愿!”
我说,老师怎么如此大方?舍得忍痛割爱?龚一笑又是怒目圆睁,喝道:“想得美!借你的,什么时候不当官了,就还我!”
(《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20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龚一笑有收藏石头的爱好,已经是“奇石满屋”,还写到“我”与他亦师亦友等,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白菜石”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小说的标题,也在构成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C.小说写酒酣时龚一笑进屋搬出他珍藏的白菜奇石让“我”观赏,其实他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教育“我”,可谓用心良苦。
D.小说结尾龚一笑那句话可谓一石三鸟:既有对“我”观石自省的劝诫,也表现他的奇石之爱,还揭示了他吝啬的性格特点。
【小题2】请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寒江独钓”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