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香鱼的故乡
林清玄
①在台北的日本料理店里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鱼”,这道烤鱼和其他的鱼都不一样;其他的鱼要剖开拿掉肚子,香鱼则是完整的,可以连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鱼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极处有一种甘醇的味道,正像饮上好的茗茶。
②有一次我们在日本料理店吃香鱼,一位朋友告诉我香鱼为什么可以连肚子一起吃的秘密。他说:“香鱼是一种奇怪的鱼,它比任何的鱼都爱干净,它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香鱼就死去了。所以它的肚子永远不会有脏的东西,可以放心食用。”朋友的说法,使我对香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鱼,这样高贵。容不下一点环境的污迹?这也使我记忆起,十年前在新店溪旁碧潭桥头的小餐馆里,曾经吃过新店溪盛产的香鱼,它的体型细小毫不起眼,当时还是非常普通的食物,如今,新店溪的香鱼早就绝种了,因为新店溪被人们染污了,香鱼拒绝在那样的水城里存活。
③现在日本料理店的香鱼,已经不产在新店溪,而要从日本空运来台,使香鱼的身价大大增高,几乎任何鱼都比不上。听说在澎湖某些没有被污染的海域,还能找到香鱼的踪迹,可是为数甚少,早就无法满足吃客的需求了。本来在新店溪旁的普通食物,如今在台湾却找不到故乡,想起来就令人伤感。
④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持就不免沉重,那种沉重来自香鱼的敏感,在许多人的眼里,所有的鱼做为食物以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香鱼却不同,因为它的喜爱洁净,使我们更觉得应该有一个清洁的生存空间。在某一个层次上,香鱼是比人更高贵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环境,到处充满了刺耳的噪音和汽车排放的黑烟,可是时间一久,我们就适应了这样的环境,甚至一点抗辩也没有。
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悄然不察了。面对着一天比一天沉沦的生活空间,有时我们完全失去了警觉。
⑥香鱼不然,它不肯自甘于污浊的溪水,不肯改变自己去适应一个更坏的环境。于是它选择了死,宁洁而死,不浊而生,那样的气节,更使我们面对香鱼的时候低徊不已。
⑦记得多年以前,我在梨山上,参观过鳟鱼的养殖;鳟鱼是濒临绝迹的鱼类,在台湾,只有梨山上清澈的溪水和适当的水温,能让他们乐于悠游,它们独特的品性,使养殖的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也正因为这样,鳟鱼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和普通的吴邦鱼相提并论。
⑧有一次我在澎湖的海边度假,渔民们邀请我到海边去欣赏奇景。那一天,许多海豚无缘无故的游到岸上集体自杀,我站在海岸边,看着那些到处罗列的海豚,它们从海里跳到岸上等待着死亡,却没有人知道原因,我也不知道。
⑨海豚的集体自杀,给当地的渔民带来一笔小财,没有人探问它们为什么拒绝生存。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疑惑;海豚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动物,它们到底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是不是心情上受了什么委屈?在以前海面干净的往日,是不是也有海豚自杀呢?生物学家恐怕也无法解开海豚自杀的谜题,但是我深知,海豚的自杀不是“无缘无故”,一定有它的理由,只可惜,我们不能理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动物有动物的想法,鱼也有鱼的心情。干净的海,是海豚的故乡;清澈的溪水,是香鱼和鳟鱼的故乡;它们宁可做失乡的游魂,也不愿活在污浊的水域,这是作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的。
⑩有许多饲养鸟类和热带鱼的朋友,经常向我抱怨,不管他们如何细心照料,鸟和鱼都会无故地死去,我想,鱼鸟的死都不是无故的,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现在更严重的是,即使在山林河海,由于人为的污染,许多动物都活得不快乐,恐怕在大自然里,只有一种动物对坏的环境能安之如常,那种动物的名字叫做“人”。
11几年前,人们在新店溪“放香鱼”,让香鱼回到它的故乡,据说现在新店溪里已有为数极少的香鱼存活,如果河川不继续污染,将来我们食用的香鱼不必从空中来,而是本乡的土产。
12香鱼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我们千万不要让故乡成为香鱼拒绝的地方。
【小题1】文章开头从“烤香鱼”谈起,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第四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不免沉重”?(4分)
【小题3】请简要赏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4分)
(1)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悄然不察了。(2分)
(2)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2 分)
【小题4】香鱼的习性让作者感慨:“作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结合全文,说说我们应该反省什么。(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40: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柔情之柳
徐斌
在我国民间,柳树一直被视为降除瘟疫的象征。战国名医扁鹊用柳叶熬膏治疗疔疮脓肿,三国神医华佗用柳枝治疗骨折。世界各国的外科手术刀,也模仿柳叶形状制成,国际上统称“柳叶刀”。古典小说中南海观音的形象就是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播撒雨露,祛病消灾。
“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的生命力不但为人们所赞颂,而且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柳树还一直被看做是柔情的象征。“春风杨柳千万条”。漫游郊野,绿树那轻盈婆娑的风姿,展示着仪态万千、欣欣向荣的春天气息,把大千世界装扮得妩媚动人。无怪乎柳树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常选的对象,《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佳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如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在《咏柳》诗中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柔长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姿态。白居易在《杨柳枝》中唱道:“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诗人把绿柳比作婀娜多情的少女,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春景图。
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借柳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如雍裕之的《江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因而常为敏感的诗人捕来作为报春的多情使者。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诗中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与粉红色的桃花仙映成趣,构成一幅阳春三月、生机盎然的景象。柳枝纤细苗条,柳叶瘦长微翘,这些都与美女的身材、眉毛特征相吻合,古人多以杨柳来描摹美女,“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以柳叶喻女子漂亮的眉毛,极有特点,以至于成了人们赞美女子容貌的习惯用语。
春风杨柳美景,又是恋人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去处,明月作证,杨柳为媒,杨柳自然也就成了爱情的象征。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出了一对情人约会时的甜美,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生活的向往。难怪婉约派词人柳永在酒醒后,发出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千古喟叹。
柳絮飘忽不定,正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因此杨柳还是古代文人笔下的闲愁象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在《青玉案》中用烟草、飞絮、梅雨来状写多而不断、缠缠绵绵的闲愁,可谓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小题1】下列关于“柳”的象征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海观音手拿柳枝为人间祛病消灾,因此柳树被古人视为降除瘟疫的象征。
B.柳树姿态轻盈迷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它一直被看做柔情的象征。
C.恋人们常选择春风杨柳之所谈情说爱,杨柳往往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
D.柳絮飘呼不定,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杨柳还常常是闲愁的象征。
【小题2】下列对于文人引用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杨柳枝》把绿柳比作婀娜多情的少女,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春景图。
B.“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表明柳叶、柳枝成为古人赞美女子容貌的习惯用语。
C.王维《田园乐》中碧绿的柳丝与粉红的桃花仙映成趣,描绘出生机盎然的阳春景色。
D.“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月为证,杨柳为媒,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生活的向往。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柳叶、柳枝可用来治疗脓疮、骨折等病症,外科手术刀也是模仿柳叶的形状制成的。
B.柳树因生命力旺盛而成为历代文人吟诗作赋常选的对象,最早可查的文献是《诗经》。
C.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借柳表达对送别对象的依依不舍之情。
D.杨柳在春天抽丝发芽较早,故诗人在描摹春天景色时,常常用杨柳作为报春使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板桥幽竹图
耿春元
工程师任子建退休后住在乡下老家里,老家离城二十里。老家前边临河,后边依山,周围有竹。掩门藏明月,开窗放野云。难得的幽雅环境,正是老人们清静养老的好地方。只是到了星期天,儿子一家三口来了,女儿一家三口来了,热热闹闹一整天,傍晚时分离去了,才清静下来。用老伴的话说,来了烦,不来盼。人老了,就这贱脾气。
这年夏天,一场大雨,发现老屋漏水了。先是屋后墙湿了一块,接着屋中间滴水。放上一个面盆接住,就听见钟摆似的滴答滴答响。白天还好,到了晚上,这滴水声烦得老伴整宿睡不着。老伴患神经衰弱症,到了这乡下后,那病本来好了的,这一滴水,又犯了。好在雨停了,天晴了。不过,再下大雨呢?
又是星期天,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都来了。任子建就趁吃饭的工夫,跟孩子说起房子漏水的事儿。这事说完,女婿没说话,女儿没说话,儿媳也没说话,只有儿子嚼着一口饭含含混混地说,找个泥瓦匠修修就是了。任子建听了,心想说得轻巧,谁去找?哪天修?轻轻省省一句话,屋就不漏了?
好在下大雨的天气很快就过去了,一般雨水,只是后墙有块地方潮湿,并不滴水的。但是第二年雨季眨眼又到了,任子建生怕大雨来时屋再漏,就又趁着星期天大家一起吃饭时,把屋漏水的事儿说了一遍。其实,他自己想办,也不是办不到,不就是花钱买材料请工匠嘛。他是认为把儿女养大了,一辈子该干的都干了,这点事犯不着自己再操心劳力了。
这回不错,他把话说完,除了女婿沉默外,大家都应承着说,修吧修吧,赶快修修,省的老妈睡不着。女婿不说话,老头不见怪,女婿外人嘛。家里有事,儿子应该一马当先的,谁叫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呢。有儿子在,女婿自然不能抢前忙后的。果然,儿子的话,让老头很是喜欢。儿子说,老屋了,干脆大修,一次到位。等我老了,也像你跟妈一样,来这里养老,守住咱这老宅子。说这话时,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瞅了妹妹一眼,这可是老规矩,子承祖业呀。
妹妹便抿嘴一笑,什么呀,现在法律可规定了,子女各一半!
老妈在一旁笑起来,好哇,我们还没死,就争起祖业来了。
这个星期天大家过得很快活。过去了这一天,老两口便开始盼,盼儿子来修屋。星期一过去了,星期二过去了,直到星期六早晨,儿子没盼来,却盼来了大雨。屋自然还漏,大雨大漏,小雨小漏。雨一直下到星期天早晨,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山路又难行,看来儿女们是不会来了,老两口就望着漏屋发愁。
下午,雨才渐渐停下来。忽然听到汽车喇叭声,任子建出门一看,是女婿开着一辆罩着篷布的卡车来修房子了。女婿说,下雨天山路不好走,赶到这儿费了好几个小时呢。听天气预报,下星期还有大暴雨,现在抓紧修修,还来得及。说话间,从车上下来三四个穿雨衣的民工,屋里屋外瞅了一遍,就开始卸篷布下的修屋材料。女婿把袖子一挽,搬起几块红瓦,也加入了修屋的行列。一直忙活了一两个小时,女婿才告诉任子建,这屋修好了,三两年没问题。
果然,没几天真下起了暴雨,一连下了三天两夜,那屋滴水不漏。老两口便感叹,还是女婿疼我们。
这一感叹不要紧,有一个星期天儿女们都到齐了的时候,任子建说,女婿修房有功,奖励一件东西。说着回房拿了一个红木漆盒,递到女婿手里。这下子,大家惊呆了,都知道漆盒里装的是郑板桥的《幽竹图》,已在任家传了三代了。女婿听说过,只是从没见识过,接到手里打开看时,也吃了一惊,忙还给岳父说,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不能要。一旁的女儿不客气了,一把就将漆盒夺到了手里,看着丈夫说,咱爸给你的,我帮你收下了。咱也沾沾你的光,拿它去换个别墅什么的,到时就不跟哥哥争这老宅子了!
她这一说,哥的脸唰一下就红了。
这个时候,任子建和老伴互相看了一眼,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舒了一口气。以前俩人没少交谈过,人老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再需要的就是儿女的一颗孝心了。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围绕修缮老屋叙事,情节上并无大起大落,语言质朴,结尾点题。
B.在小说中女婿这一人物之所以少言寡语,是因为在岳父家身份地位不一样,更因为他自己也不善言辞。
C.文中对“老两口便开始盼,盼儿子来修屋。儿子没盼来,却盼来了大雨”的叙述,体现出老两口对儿子的失望心理。
D.作者为我们描述了退休后老人们日常生活的乏味:平时过着清静的日子,只有到了周末儿女们才来热闹一下。
E. 小说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虽然父母退休后盼望子女回家,但子女却很少顾及父母的难处,只知“啃老”而不思回报。
【小题2】小说中的女婿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小题3】小说多次写到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女婿只是帮岳父修缮了一下老屋,任子建就把传了三代的郑板桥的《幽竹图》奖给了女婿。任子建这个做法是否草率?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国内有一些批评家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标尺,以衡量当前中国产生的艺术现象,认为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无缘。
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要不要根据我们的认识赋予它某些新的内容?既然我们正在建设现代社会和走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就无法回避现代性的问题。只是必须明确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现代性。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代性的标准,“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物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对各民族来说,它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没有什么统一的国际标准。
我们在研究各国对社会和文化艺术“现代性”有关认识的同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阐发现代性的理论。除了作为推动现代性产生的客观环境和给个人提供充足的自由创造精神外,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20世纪中国走过的道路,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一部20世纪的中国画史,基本上贯穿着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且两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坚持传统路线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坚持以西润中路线的融合派大师徐悲鸿、蒋兆和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派。至于稍后出现的“前卫艺术”,在其开始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样式的模仿,表面上看它很有“现代意识”,很有“现代性”,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这种“前卫艺术”只有扎根于中国土壤,反映中国当代人的感情,适当吸收本土营养,方能有真正的“现代性”。
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充分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并不等于只追求形式的变化,只追求表现语言的新,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抛弃艺术中那些珍贵的恒定性因素——如属于内容范畴的人性、爱、和谐等,属于形式范畴的经过历史冶炼的表现语言。新,关键在于要求作品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有新的意义。
传统艺术内容中含有的人性、人情等,具有持久的价值,在形式上的创造也有永恒的意义,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有所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今天我们说的“现代性”无非就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性,历史上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求艺术和时代合拍,反映时代的精神。只是人类进入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之后,时代变化的节奏加速,人的异化进程也随之变快,艺术语言发生激烈的变革在所难免。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包括现代艺术史,研究艺术创作原理,自觉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才能为真正有创新意义艺术之出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节选自邵大箴《艺术中的现代性不是只追求形式变化》,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艺术中的“现代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作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无缘。
B.“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
C.由于各民族的社会情况不同,所以它们的“现代性”也就各不相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D.“现代性”要求作品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有新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
【小题2】(小题2)下列对中国艺术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基本上贯串于20世纪中国画史之中,而这两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徐悲鸿、蒋兆和等大师,虽然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但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派。
C.“前卫艺术”,表面上看很有“现代意识”,很有“现代性”,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
D.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不能追求形式的变化,而是要追求内在精神的创新。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本文以之为例来谈论艺术的“现代性”与文化背景、社会现状等的关系。
B.中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现实状况,因此在艺术的“现代性”方面不能参考西方的标准。
C.传统艺术内容中含有的人性、人情等,具有持久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所有的艺术作品中都要保留这些因素。
D.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研究艺术创作原理,就能够自觉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从而在艺术的“现代性”方面有所突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遥远的葵花地
李娟
1我们这里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而农民种地,又全靠从河里引水灌溉。因此在我们这里,一遇到降雪量少的暖冬,第二年肯定大旱。
2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比起往年,乌沦古河水流量少了一大半。河水至东往西流经这面广阔的戈壁滩,沿途源源不断地被两岸的耕地吸吮。等流到我们这里,就已经很细窄了。
3除了旱灾,风灾、蝗灾及其它严重的病虫害肯定也会全集中到这一年。谁叫去年暖冬呢?虫卵没法冻死。
4尽管如此,我妈还是决定种两百亩向日葵。地是头一年就包好的,如果不种,荒着心里更难受。
5那块土地我们承包了三年,位于阿克哈拉河水下游六十公里处的高潮公社(我们这里仍然沿袭文革习惯,把乡村叫做“公社”,此外,还有“幸福公社”、“红旗公社”等)南面的荒野中。地势坦阔,一马平川。那一带一共开垦有一万多亩土地,除了少量的打瓜,全都被承包者种上了向日葵。不知丰收时那里会是怎样的一幕情景。
6一万亩啊,金灿灿的葵花地!
7因为离家太远,葵花从播种到收成的三四个月期间,我妈得一直守在地边。这三四个月里就没法照顾九十多岁的外婆和几只小狗及满院子的鸡鸭兔子鹅了。于是,妈妈雇了一辆大卡车,把整个家都搬到了地边。然后在荒野中挖了一个大坑,坑的南侧掏了一条斜下去的通道。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在新疆,这叫“地窝子”。在此后的日子里,这就是我们的家。
8搬家时我也跟着去了,在那里生活了非常短暂的一些日子。只目睹了种子进入大地的过程,却不知它们如何在大地里苏醒,渐渐长成。
9那些日子里,我总是站在地窝子旁,长时间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大地,想到下面一行行齐整沉睡的种子,总觉得它们可能会永远这么沉睡下去了。大地永远荒凉空荡。然后我就离开了。
10搬家的那一天好冷。虽然已入四月,但冬天的气息仍然强大坚固,残雪皑皑,寒风凛冽。我们雇的卡车车厢里除了司机只能坐两个人,于是外婆和我妈坐车去,我则坐叔叔的摩托车去。摩托车顶着大风走了四个多小时,才从阿克哈拉去到我们的地边。尽管蒙着厚厚的围巾,我的脸还是被风吹青紫僵硬。
11等全部的家当从卡车上缷下来,已经黄昏。望着四面坦荡的粗砾大地,虽然忧虑今晚的住处,但更焦虑的是,外婆还没吃午饭。我急急忙忙四处搬石头砌灶,捡干草生火。然后在附近的水渠里拎了一桶水回来,也顾不上澄一澄,熬了一大锅稀饭。
12我守在简陋的石灶边,被柴烟熏得泪流如瀑,一扭头,看到外婆和赛虎站在不远处零乱的家什间默默地凝视着什么,不远处的上空有一大朵惊异的云。我们就这样出现在这天地间,潦草又唐突。
13饭一做好,早就饿坏了的外婆坐在大风里大口大口吃了起来。也没有菜,只是一碗白水饭。妈妈仍然还在遍地狼籍中忙碌着。此时我们栖身的地坑远未挖好。黄昏如此浓重,空气金黄。
14但这样的黄昏持续了很久很久,仿佛这一天有大半天的时间都属于黄昏,仿佛黑夜永远不会来临。妈妈始终忙忙碌碌,赛虎一直静静地卧在外婆脚边,似乎也饿了。
15第一天夜里,我们在挖了一半的坑底铺开被褥睡了一夜。满天星光。
16第二天,继续努力,中午时分地窝子终于完成。所有家当一一搬了下去。
17可是第二天,外婆就想回家了。她拄杖从地窝子里艰难地走上大地,转身四望,快要哭了。
18而我妈马不停蹄地立刻雇人犁地,第三天就开始播种。眼下只能人工点播,为了快快播完,她跑到附近的杜热小镇上雇了二十多个人,还算兴师动众。可是,在空旷的大地上,这二十个人远远看去是那么凄凉无助。他们一人拎一只盛满种子的口袋,一步一停,在大地上越走越远。远得似乎都走不回来了。
19站在这样的大地上,四面无际,一无所有。我们的一切,我们的家,包括我们的种子,都在这大地之下……
20第三天,鹅和鸭子发现了附近的水渠,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搬家时,它们不幸被安排在煤堆里。第四天,鸡开始下蛋。同时,小狗们在地窝子附近发现了一个田鼠洞,兴奋得刨了半天。大家很快适应了新生活。
21叔叔不知从哪里弄来几块红砖和两块水泥板,给我们地窝子的通道铺了两级台阶。从此外婆出入方便多了。又因为这一带守地的几个地窝子里就我家出现了红砖这样的奢侈品,便被大家一致评定为五星级地窝子。
22清晨,转场经过此地的骆驼走近我们地窝子时,也会绕道凑过来好奇地窥视一番。我家小狗愤怒而无奈,只能在地底下嚷嚷个不停。四月的清晨还很寒冷,骆驼们都穿着缝缝补补的破衣服。和我们一样,也正忍耐着艰难的春天。
23荒野里没有电,虽然有相机和备用的电池,却总是不舍得取出来拍照。只在闲暇时分,当妈妈带着小狗在附近野地里散步时,我才端起相机,在显示屏里远远凝视他们。
24当他们走在大地上时,镜头中的情景满满当当,却寂寞无比。当他们走过之后,走空之后,一切才抬起眼睛。
25而种子播下之前的大地总是孕育无穷的语言。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26一次我妈散步回来,像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一束野花给我。在哪里采的呢?我捧着花从地窝子走上地面,转身四望,这干涸无尽的大地,这手心里唯一的湿润丰盈。
27我把一只矿泉水瓶从中间破开,注满水插上花,再把它们放在投入地窝子里的唯一的一束光线中。过了好几天,花都没败。可我出去散步时,却从不曾遇到过什么花儿。似乎我妈采回的这些就是全部的春天,全部就这些。
……
28总之我离开了。把妈妈、外婆和小狗留在了那片荒野上。把她们抛弃了一整个夏天。又觉得其实是把她们一直抛弃到现在……总觉得,这些年来,她们一直还在那广阔的天空下寂寞艰难地劳作、生活。
【小题1】分析下列句子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
(2)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小题2】结合文章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小题3】简析第20.21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给人的启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记懒人
老 舍
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床上卧着懒人。他姓什么?或者因为懒得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大家只呼他为懒人,他也懒得否认。
幸而懒人有个弱点,不然我便无法与他来往;他的弱点是喜欢喝一盅。三杯下去,他能暂时的破戒——和我说话。我还能舍不得几瓶酒么?所以我成了他的好友。
他的话极其天真,因为他的脑子是懒于搜集任何书籍上的与旁人制造的话的。他没有常识,因此他不讨厌。他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
据他说,他是自幼便很懒的。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她懒得生产。他的生日,没人晓得;妈妈是第一个忘记了它,他自然想不起问。他的妈妈后来也死了,他不记得怎样将她埋葬。可是,他还记得妈妈的面貌。妈妈,虽在懒人的心中,也难免被想念着;懒人借着酒力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泪是终于懒得落的。
他入过学。懒得记忆一切,可是他不能忘记许多小四方块的字,因为学校里的人,自校长至学生,没有一个不象活猴儿,终日跳动;所以他不能不去看那些小四方块,以得些安慰。最可怕的记忆便是“学生”。他记得“学生”——一群推他打他挤他踢他骂他笑他的活猴子。他是一块木头。被猴子们向四边推滚。他似乎也毕过业,但是懒得去领文凭。“老子的心中到底有个‘无为’萦绕着,我连个针尖大的理想也没有。”他已饮了半瓶白酒,闭着眼说。
我决定了下次再来,须带白兰地;普通的白酒还不够打开他的说话机关的。
白兰地得着了空前的胜利,他坐起来了!我的惊异就好似看见了死人复活。我要盘问他了。
“朋友,在过去的经验中,你可曾不懒过一回没有呢?”
过了好久,他点了点头,又喝下一杯酒,慢慢地说:
“有过一次。许久许久以前的事了。设若我今年是四十岁,那必是我二十来岁的事了。”
他的眼合成一道缝,好象看着心中正在构成着的一张图画。然后自己念道:“想起来了!”
“一株海棠树,”他大概是形容他心里那张画,“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象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我与她便躺在树下,脸朝着海棠花,时时有小鸟踏下些花片,象些雪花,落在我们的脸上。记得那是最快活的一天:听着蜂声,闭着眼用脸承接着花片,花荫下见不着阳光,可是春气吹拂着全身,安适而温暖。我们俩就象埋在春光中的一对爱人,最好能永远不动,直到宇宙崩毁的时候。她是我理想中的人儿。她能领略花木样的恋爱;蜜蜂的嗡嗡使我半睡半醒,半死半生;在生死之间我得到完全的恬静与快乐。这个快乐是一睁开眼便会失去的。
他停顿了一会儿,又喝了半杯酒。他的话来得流畅轻快了:“海棠花开残,她不见了。大概是回了家,大概是。我自然懒得去打听,更提不到去找她。想她的时候,我便在海棠树下静卧一天。第二年花开的时候,她没有来,花一点也不似去年那么美了,蜂声更讨厌。”
这回他是对着瓶口灌了一气。
“又看见她了,已长成了个大姑娘。但是,但是,”他的眼似乎不得力的眨了几下,微微有点发湿,“她变了。她一来到,我便觉出她太活泼了。她的话也很多,几乎不给我留个追想旧时她怎样静美的机会了。到了晚间,她偷偷的约我在海棠树下相见。我不该赴约,可是我去了。她接连说我怎么还这么懒,我始终没开口,她落了泪,走开。我便在海棠下睡了一夜,懒得再动。她又走了。不久听说她出嫁了。不久,听说她被丈夫给虐待死了。懒是不利于爱情的。但是,她,她因不懒而丧了一朵花似的生命!假如我听她的话改为勤谨,也许能保全了她,可也许丧掉我的命。假如她始终不改懒的习惯,也许我们到现在还是同卧在海棠花下,虽然未必是活着,可是同卧在一处便是活着,永远的活着。只有成双作对才算爱,爱不会死!”
“到如今你还想念着她?”我问。
“哼,那就是那次破了懒戒的惩罚!一次不懒,终身受罪;我还不算个最懒的人。”他又卧在床上。我将酒瓶挪开。他又说了话:“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不必费事买棺材。我懒得理想,可是既提起这件事,我似乎应当永远卧在海棠花下——受着永远的惩罚!”
过了些日子,我果然将他埋葬了。在上边临时种了一株海棠;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
载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益世报》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懒人的母亲也很懒。她不记得懒人的生日,也不重视对懒人的教育。懒人对此耿耿于怀,对母亲的丧葬敷衍了事。
B.有关学校的记忆对于懒人来说是可怕的。所有人都像蹦跳的活猴子一样欺负他,这使他“连个针尖大的理想也没有”。
C.小说中的酒起到了勾连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酒可以使懒人暂时振奋精神追忆往事,也折射出懒人真性情的一面。
D.懒人说自己死后葬在海棠花下是一种“惩罚”,既是对夭折爱情的沉痛反思,也是对懒的人生哲学的深刻体悟。
E.小说中的“我”作为懒人的朋友,给懒人的生活带来了亮色和慰藉,“我”的勤快务实也对懒人的形象起到鲜明的反衬作用。
【小题2】画线的语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小题3】懒人的“懒”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
【小题4】文中的“我”认为懒人“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你怎样理解懒人的“懒”?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