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厂  子
曾 平
村主任把大家叫到他家外面的坝子上开会。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孩子。身强力壮的男人全跑到城市打工去了,到春节,才像鸟儿一样飞回来。村主任的咳嗽比往常认真了好多。他要宣布重大决定时都咳嗽得厉害。
村主任说,人家乡长,像龟孙子,陪了三个月,王老板才答应过来!
村主任又说,你们不晓得,为了把王老板拉到我们坝坝村,乡长喝了多少酒!三个月没下战场,五次差点儿住院!
大家对乡长喝不喝酒不感兴趣,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这一点,村主任非常清楚。村主任接着说,把地交给王老板,一亩地,人家给一千斤谷子。一亩地,起早摸黑地干,一年收多少?满打满算,八百斤。还没算化肥、种子、汗水。现在啥都不干,坐在家里,一年的收成全进屋,还多二百斤。
坐在家里收成就能进屋,大家求之不得,就叽叽嘎嘎地热闹起来。
村主任的大嘴巴继续翻动,说,王老板说了,今天签合同的,一人奖一百块。一百块是多少?一百五十斤谷呢。村主任从裤腰带里取出一摞叫合同的东西,来回在大家面前晃,说,签了就是钱哟!
大家都签上大名,然后领走一百元的奖金。
推土机轰隆隆地开进大家的土地,厂子一天天地耸立起来,一根大烟囱,高得像要插进蓝天白云里面。
大家问,这王老板,建的啥厂哟?
村主任说,今年租地的谷,王老板给了没?
大家说,给了!算成钱,安逸。
村主任说,安逸你还操啥子闲心?村主任叼着带过滤嘴的香烟,反剪着手,到厂子去了。村主任兼着厂子的副厂长呢。
没多久,大家把村主任围住,还是在他家坝子边。不同的是村主任家房子的外墙全贴上了白花花的瓷砖。村主任说了,明年春天,村上盖一座四层的办公楼,钱,厂子那边出。以后,村上开会,用不着他家的坝子了。村主任很忙,偌大一个厂子,需要他忙的事情多。要不是大家带信给他婆娘,说如果不出来,就把厂子推了重新种庄稼,村主任断然不会出来。
村主任没有好脸色,说,种庄稼,还没种够?
村主任继续没有好脸色,说,王老板的租金,给没有?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说,主任,烟囱上面那些黑烟,把天全吃完了。大家的眼睛都望着直插云霄的烟囱和那些奔腾咆哮的黑烟。
村主任见惯不惊的样子,说,天空是你家的?办厂子怎能没有烟囱?有烟囱怎能没有黑烟?大家说,主任,你没闻到臭味儿?
一些忍耐不住的,早已肆无忌惮地咳嗽开来。村主任也忍不住跟着大家咳嗽起来。村主任说,办厂子就有烟雾,有烟雾就有臭气!臭气没闻过?茅坑臭不臭?大粪臭不臭?久了,惯了,还香!
过了几天,村主任传达了王老板的决定,每家每户给一个名额,去厂子当工人,月工资一千块,干得好,还发奖金。
村主任说,你们的男人、儿子,在城里打工,一个月挣多少钱?赶快把他们喊回来,到厂子当工人,既挣工资,还照顾家里,人家王老板,想得周到不周到?
不到十天,在城里打工的男人,纷纷回家,去了厂子。
过些时候,大家再次围住村主任。都是一些老人,年轻的男人女人,全进厂子当工人了。
大家说,主任,你去看看玉泉河。玉泉河成臭水沟了。
坝坝村有条河,水清得像玉,甜得像泉,祖祖辈辈都叫它玉泉河。大家长年累月靠玉泉河浇地,饮水,河水滋润着村子。
村主任说,臭水沟怎么了?王老板的租金,少了你们?你们的儿女进厂子,少了工钱?
大家忧伤地说,主任,那河水,咋吃啊?
村主任笑笑,很释然,说,这好办,明天,我就让厂子给大家打井,一家一口,这下,好了吧?
【小题1】坝坝村的自然环境在建厂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大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群体,请统观全文,概括其形象并简要分析。(5分)
【小题3】本文写了坝坝村毁田建厂的故事,请探究本文的主旨。(6分)
【小题4】下列关于文中三处加点的“咳嗽”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第一处是村主任为显示权威,强调厂子的来之不易和重要;
B.第二处是体现大家在村长面前肆无忌惮;
C.第三处是既因空气臭,又在为自己想对策作掩饰。
D.三处“咳嗽”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发展;
E. 凸显村长虽谋求政绩但也一心为民劳累至深的人物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04: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雷抒雁:变革时代的抒情诗人
①1942年8月18日,雷抒雁出身于陕西泾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童年时,不识字但会背《金刚经》等很多经文的祖母,爱听评书的父亲,给了他最初的文学启蒙。雷抒雁从小就喜欢看书,写作,尤对诗歌情有独钟,从小学到中学至大学,他都是学校诗刊社的负责人。秦中大地深厚的儒家文化,塑造着诗人的品格与追求。
②1962年,雷抒雁成为陕西泾阳肥何什村几十年里惟一考上大学的青年,他如愿以偿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深造。5年大学生活刚刚结束,美好未来还未及展望,“文革”开始了。雷抒雁被分配到宁夏的农场下放劳动,心情一片惨淡,动身前,他在宿舍一把火烧光了积攒的诗稿……多年后,雷抒雁感慨:“我是学文学的,有一个向往文学的梦,而当时文学机构被破坏,文人被打倒,真不知自己还有什么路可走……”他说自己得感谢“接受再教育”的种田,感谢1970年加入解放军,基层军队生活对自己的锻炼,“打掉了学生知识分子身上的虚浮心理”。
③从农场出来后,雷抒雁被分配在62师政治部担任宣传干事,驻地在宁夏,这里一边是黄河,再往上走就是沙漠,环境很艰苦。从军11年,雷抒雁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下基层部队采访。他去过延边,上过长白山,跨过鸭绿江,游过青海湖……他说这是军旅生活最宝贵的财富,旅途中他写下了处女作《沙漠战歌》、《漫长的边境线》两部诗集。追溯他诗歌中一贯的大气雄壮与英雄主义情结,能在这里找到最初的源头。
④说起雷抒雁,有一首诗是绕不过去的。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政治刚开始解冻,为“反右”和“文革”中蒙冤者的平反还没开始,思想领域也遗留着一些观念的禁区。1979年3月,女烈士张志新平反昭雪。雷抒雁在一次不经意间得知了她的事迹后,心灵受到了猛烈的撞击:“那时候,我有大梦初醒的感觉,张志新的死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于不同思想、不同言论的残忍程度出乎意料。”
⑤当时他感动得无数次流泪,到处找人诉说,甚至和人争论。想写诗,表达内心的思索、愤怒和激情,但苦于一时寻觅不到合适的诗的形象。1979年6月8日,他夜不能寐,凌晨一时,眼前突然看到了一片野草,野草上的一滩鲜血,不禁想起鲁迅的诗“血沃中原肥劲草”……他热血沸腾,从床上爬起来,铺展纸笔,第一句诗已从笔端涌现:“风说:忘记她吧!/我已用尘土,把罪恶埋葬!/雨说:忘记她吧!/我已用泪水,把耻辱洗光!”随后一发不可收,一直写到凌晨4时。第二天,他略作修改,定下诗题“小草在歌唱”,副题“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便立即将诗寄给了《诗刊》。
⑥《小草在歌唱》后经《光明日报》整版篇幅刊载,如一声惊雷,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它是最早以诗歌的形式,清算“文革”罪恶、打破思想禁锢、呼唤民主法治的力作。著名作家刘再复评价雷抒雁写出了“整个民族的忏悔”。还有人将这首诗与巴金的《随想录》相提并论,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开篇”。这首诗让雷抒雁蜚声诗坛,既是他最为人所知的诗作,也如同一枚铭刻着良知与勇气的勋章,伴随他一生。
⑦雷抒雁的诗歌生逢其时,20世纪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文学更多承担着思想启蒙的责任。“那是一个思索的年代,一个反问的年代,一个不断地解剖自己,解剖灵魂,解剖社会的年代。”他说:“过去的30年,对于中国,对于中国的每个普通的公民来说,都是最重要和最了不起的年代。对于一颗敏感而活跃的诗心来说,则会有激情的篇章写下情感的记录。”
⑧1982 年,他的长诗《父母之河》将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与滋育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衔接起来,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2008 年中国南方面对巨大的冰雪灾害和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劫难,他又写下了《冰雪之劫:战歌与颂歌》、《悲回风:哀悼日》、《生命之花:毁灭与新生》……几乎在每个重大历史关口,他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说:“很多人认为雷抒雁的抒情长诗是颂歌,我却认为那其实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
⑨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关怀苍生的气质,不少人将“人民诗人”的殊荣加诸其身。雷抒雁坚辞不受,他只是说:“严格来说诗歌传递的是时代的声音,时代脉搏的跳动。诗人不能脱离这个。”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雷抒雁成为陕西泾阳肥何什村几十年里惟一考上大学的青年”,说明他的家乡地处偏僻,几十年来都没有出过大学生。同时也十分巧妙地证明了家庭文学启蒙对雷抒雁成才的重要性。
B.雷抒雁到农场劳动前烧掉自己的诗稿,表明他比较清醒地认识到从此以后他没有创作的环境和发表诗歌的地方,这说明他此时已经对“文革”有了清醒的认识。
C.军旅生活对雷抒雁帮助很大,特别是基层军队生活以及对基层部队的采访等,不仅增长了他的见识,更重要的是奠定了雷抒雁的诗歌风格。
D.20世纪70年代末乃至整个80年代,诗歌承担着思想启蒙的责任,诗人雷抒雁对外界有着敏感的认知和一颗热情澎湃的诗心,用激情写就了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E.雷抒雁对名誉看的很淡,比如他坚决不接受“人民诗人”的称号,他认为诗人应该传递时代的声音,自己所写的诗歌反映时代脉搏是作为一位诗人应该做的事情。
【小题2】文章的第五段使用了那些描写人物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雷抒雁的诗歌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4】从雷抒雁写诗经历来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日 历    冯骥才
①我喜欢用日历。
②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③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一个个“明天”,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当然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又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④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⑤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⑥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⑦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⑧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小题1】“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4分)
【小题2】简要分析文章第⑥节的思路。(6分)
【小题3】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4分)
【小题4】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5】文章开头说“我喜欢用日历”, 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探究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
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
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
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
(《文汇报》)
【小题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思成先生感慨的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
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就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
C.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
D.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
【小题2】下列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精神,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
B.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
C.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
D.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不能代表城市精神。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先生所说的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就是指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性。
B.城市的本质从来不都是人精神的外化,因为人的喜好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C.作者建议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多一些公共关怀,尤其是要给下一代多一些心灵的滋润。
D.越重视城市精神建设,城市就越有风格品位和艺术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泣红
潘国本
日子就是路。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他叫周祖福,不过,我更想称他周先生。6岁时,父亲过劳病故,从此靠母亲当佣做“女红”糊口。日子够艰辛了,偏偏他又喜欢需要财力支撑的书画,偏偏他又精细、聪颖,想干出番事业。他的路,很不好走。他将自己比拟为一只嘴角出血的杜鹃,再前缀一个“瘦”字,瘦鹃在啼血。那时他还在读中学,居然一个月写成八幕大剧《爱之花》发在《小说月报》上,文前署名,已是“泣红”——文字未到,愁苦已在。
做了老师后,少年情窦点开了活泼秀丽的女生周吟萍的心扉,郎才女貌,爱得死去活来。可是,再深的爱,怎敌得过殷实富户对一个穷酸书生的鄙薄?最后,只留下宝黛那样的残局。“紫罗兰”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之后他办的刊物叫《紫罗兰》,他的文集叫《紫罗兰集》,他的花园叫“紫兰小筑”——他这样啼血!
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缠绵悱恻,决定了他属于“哀情巨子”,他成了“鸳鸯蝴蝶”里的主角。他购得苏州一个废园,辟出周家花园,畜养绿毛老龟,移植五人墓畔义士梅,伺候白居易手栽的槐树古桩。这个人,吝啬的上帝,只给了他这样一副弱骨柔肠。
也是这个人,当日寇虎视中国时,仍然爱国情挚,坚持正丈和善良。他写下《亡国奴日记》《祖国之徽》等,并与21个文人一道发起文艺界同仁“团结御侮”的宣言。
日本人来了以后,那样的文章没地方发了,但积压的忧愤和才华仍在。他在找可走的路,找上了水石、花木盆景,一条独特的宣泄蹊径,居然也给世间亮出了一位“大师”。先生开创了以历史名画为蓝本、构筑神情俱妖的立体意境先河,又结交苏州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粗扎细剪、活泼细腻的苏派风格。上海举办中西莳花盆景大赛,先生两次夺魁。
这样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气磅礴和暴风骤雨成了社会主旋律。待他蓦然回首,一些旧体制过来的朋友已调整了视角和步履,有了新业绩。而他旧学太多太深,转不过身来,自觉与时代有了距离。我想象他,像只惊兔,呆在窟中,敏感而胆怯。虽也得到了政府的许多关怀和看重,他的一花一木也端坐大雅之堂,接受公众的深爱和赞赏。但即使他谨慎作文,小心做人,依然不时见到报刊揭他伤疤,说他不是。他畅想着融入洪流,大干一场,实现“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但他觉得还是退避三舍,置身事外比较明智。他也像一只特爱惜羽毛的瘦鸟,就这样,仍有《花前琐记》、《花前续记》等相继出手,且篇篇清丽可诵。这“瘦鸟”,柔情似水,且有关癖,即使池中金鱼也另取爱称:“珠帘卷”、“眼儿媚”、“玲珑女”……先生的境界很理想,可以说他给花木、水石的浇灌,是生命,做着做着,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先生其实清楚,他不是山,不是江,不可能雄伟或者奔腾,他只是枫林雅集外的一条涓流,半窗晴翠间的一只瘦鸟,或竹海饮马,或孤山樵归。
这样又到了“文革”,他当然成了“革命对象”。1968年8月20日,他再次站到批斗席上。批斗延续到午后,高而瘦的他,体躯失衡,两脚发抖,脱肛下坠又趁火打劫袭来,他右手下意识地伸向患处,顶了一下那阵难耐的疼痛,没想到右手还握着红宝书。就这个动作,他被定为“罪大恶极”和“十恶不赦”。
那天,他回到家中,古木伤残,花草呻吟,原先塞满古董的一排大柜七倒八歪,空空如也,一生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这也是他的命根之一,早成灰烬。院外广播震耳,大幅标语越过院墙,直闯院内。能见的路口全被塞死,两天后他投了井。
他用得最多的名字,是周瘦鹃。
泣红,本来是他的一个笔名,不幸成了他的宿命。
(节选白2010年4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请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2)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
【小题2】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取名为“泣红”而不是“纪念周瘦鹃先生”。(4分)
【小题3】作者在文中把周瘦鹃分别比作“惊兔”“瘦鸟”“盆景”“涓流”等,分别揭示了周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6分)
【小题4】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我叫你英雄的时候,我已泪流满面。”这首赞颂罗阳的歌曲《我的英雄》,如今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罗阳既是一名英雄,又是千千万万为建设强大国防默默奉献的航空人中的普通一员。 
一颗星星陨落了,但天穹依然群星灿烂——罗阳,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大家为歼-15舰载机完美着舰欢欣鼓舞时,作为战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的罗阳,却倒在了凯旋路上。
功成身死,为国捐躯之悲壮莫过于此。这种时间上的偶然重叠,构成一种近乎残忍的巧合。有人说:如果罗阳不是倒在成功那一刻,他的事迹也许不会这样感动亿万国人。然而,当记者走近航空人,回眸中国航空发展的历史,类似罗阳这般令人唏嘘的事情,已多次发生。
正如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所说:“飞机不是一个人的作品,是集体作品。”更多的航空人,是以默默无闻的平淡方式,为祖国航空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人生。然而,他们的精神同样动人心魄。
如果有人问记者:罗阳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记者会回答:平凡。
罗阳不讲究吃穿,浑身上下找不到一件名牌。他平时穿得最多的衣服,就是沈飞集团公司的蓝色工作服。罗阳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90年代在中航工业沈阳所工作时的老房子,室内家具很简单。更让记者没想到的是,作为一家年产值上百亿元的大型企业“掌门人”,罗阳出差还经常住旅店的标准间。在很多沈飞集团公司职工的眼中,罗总太普通了,“扎在人堆里,很难把他给找出来。”职工李长久说:“我怀念他,不是怀念他这个总经理,而是怀念他这个人啊!”
采访中,记者还听到这样一件事——
早些年,罗阳在中航工业沈阳所任党委书记,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一天傍晚,罗阳骑车回家,一边慢慢骑一边想事情。单位一名干部开车着急回家,看到前面有人骑车挡道,就不断按喇叭。结果,他仔细一看,骑车人居然是罗书记。他连忙下车道歉,罗阳毫不介意,笑了笑说:“没事,你先走。”罗阳的平凡,让前来采访的记者们都很“头痛”,经常是缠着他生前的同事们问了半天,也没有什么收获。沈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这样评价:“罗阳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传奇故事,只有踏实工作。”或许,罗阳的这种平凡,正是航空人可贵品质的共性。中航工业沈阳所党委书记褚晓文说:“在航空事业中,每个人都是一滴水,汇聚成海洋,人们看着就震撼了!”
罗阳的办公室,一切都如他生前时一模一样——书柜里,各类书籍装得满满的;陈列架上,各种飞机模型摆得满满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文件,旁边是一份“12月份工作计划”,水杯也放在原来的位置……
“直到现在我还觉得,罗总没走,就像出差了,过几天还能回来。”他的秘书任仲恺对记者说。
“不单是小任,在很多员工心里,罗阳都没走,也永远不会走。”沈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说。
长期以来,国防工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航空人的生活状态:必须面对超常的工作强度,面对质量安全的沉重压力,因为他们“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秘书任仲恺说,罗阳每次从外地出差回来,无论多晚,都要先到飞机生产组装车间看看,然后才回家。
在沈飞集团公司,不仅罗阳在忙,所有人都在忙。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家人并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忙什么。程梅,中航工业沈阳所综合航电部书记。她80岁的老父亲住在长春,可她一年也难得回去看一次。父亲不理解,打电话问她:一年到头老加班,到底在忙啥?那一天,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老父亲打来电话说:“梅啊,这回爸可知道我女儿在忙啥了!”说起这事时,程梅在记者面前泪流满面……
一次,为了加快某新型飞机研制进程,一位年轻的妈妈昼夜坚守科研攻关一线,4岁的孩子生病住院,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电话里对孩子说:“坚强点,不哭啊……”
如今,罗阳走了,更多的“罗阳”依旧在岗位上战斗。看,车间里焊花飞溅;听,试飞场上战机轰鸣……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沈阳飞机集团,像罗阳这样的人有很多,所以说他很普通,因而对他的事迹没有必要大肆宣传。
B.时任中航工业沈阳所党委书记的罗阳对同事的莽撞毫不介意,体现了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品格。
C.文中写罗阳每次出差回来,无论多晚,都要先到飞机生产组装车间看看,然后才回家,说明他对同事的工作不放心。
D.文中写到程梅和一位年轻妈妈的故事,是为了侧面衬托罗阳的奉献精神,突显他平凡中的伟大。
E.本文撅取几位“沈飞人”的若干片断,描写他们为航空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航空人的时代精神。
(2)罗阳既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平凡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请举例说明。
(4)罗阳、程梅、年轻妈妈身上体现了中国航空人的时代精神,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时代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