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独自一个在拉萨,发着低烧。
我住的地方紧挨着一个体育馆,每天下午三点钟有一个马术队来训练。我天天看。  
敲门声。
骑手加木措手里拎根马鞭,热气腾腾,汗水津津地站在我的门口说:“你好,我叫加木措。”
我说:“你好,我叫康珠。 ”
我等着他说话。我没有离开我倚靠的窗台。我头重脚轻,体内在细细地寒颤。我紧了紧披肩,眼皮发涩地望着加木措。   
加木措犹豫了一下,行了个藏式的弯腰礼说:“对不起打扰了。扎西得勒!”
我说:“加木措,有什么事请说好吗?”
加木措说:“没什么正经事。”加木措的一口汉语非常流利。
他说:“你看上去好像身体不适。生病了?你一个人吗?没人照顾你?我送你上医院去! ”    
加木措说着就要行动,我赶紧告诉她他不用上医院,我有药。这病医院治不好,我想这是亵渎了神灵的缘故。
“你真这么想?”加木措惊喜地反复问我,“你真这么想?你也信佛?”
我说:“我现在还没信佛,但我真这么想。”    
加木措说:“那你的病就好治了。要真心诚意地祈求。佛会照料你的。明天我带你去拜佛。”
我说:“好吧。加木措,现在你找我有什么事呢?”   
加木措说:“我可以说给你听,但说给你听的条件是不让你做。”
原来加木措在和他的队友打赌。他们说如果加木措到饭店来带我到训练场,加木措就赢了,反之他们就赢了。赌的是啤酒。这是典型的男孩子们的闹剧。冲着加木措对我的关心,我很愿意给加木措这个面子,但加木措不让我到那烈日炎炎的训练场去。他十分严肃认真地指出一个人应该说话算话,我既然答应他不下去就应该不下去。
我没想到马术队的年轻人会如此看重他们的胜利。他们冲着加木措欢呼,吹口哨。加木措给每个人的啤酒不是我认为的一瓶两瓶,而是每人一箱。加木措一箱一箱找来啤酒送给他的队友,他的队友们冲着他砰砰地打开啤酒,仰着脖子牛饮,有几个顽皮的骑手还朝我扬了扬酒瓶以示敬意。
我为加木措忿忿不平。我想我有什么必要在这种关键时刻信守那可笑的诺言呢?我离开了窗口。我到卫生间对着镜子涂了口红,振作振作了精神,然后一溜烟下了楼。
我突然出现在训练场。一匹枣红马仰脖嘶鸣,骑手们却都哑了。他们疑惑地看着我,停止了喝酒。我穿过他们走向加木措。加木措惊喜又自豪地迎接着我,我仰起脸对加木措说:“能教我骑马吗?”
加木措大吼一声:“哈!”
加木措一下子举起了我,将我放在他的黄褐色马的马背上。他挽着缰绳,胳膊一挥说:“拿酒来!”训练场顿时又沸腾起来。骑手们输得喜笑颜开。一箱箱啤酒搬来了,垒在加木措身边,几乎每个骑手都要羡慕地给加木措一拳。啤酒赢来之后,加木措说:“来呀,我请大家喝酒!”    
骑手们说:“康珠呢?”    
我说:“我当然也请你们喝酒。”
骑手们嚷道:“好哇好哇!”
最后,加木措怀着胜利者的豪情教我骑马。马儿向前小跑了几步,骑手们的喝彩还没有停止,我已经眼前一黑,一头栽了下来。
加木措拎了五瓶酥油,把我带到大昭寺,让往所有我伸臂能及的长明灯里添一小勺酥油。加完酥油,我被带到那尊最大的佛像面前跪下。我不知道愿是个怎么个许法,加木措让我跟着他说:   
“我叫康珠。”    
“我是汉人。”
“我不当心亵渎了神灵。”    
“我请我的藏族朋友加木措替我祈求神灵的原谅,消除对我的惩罚。”    
加木措继续说:“加木措将在今天太阳落山之际到明天日出之时在大昭寺门前口诵六字真经叩一夜待身长头。”   
我简直目瞪口呆。   
等身长头在我们汉人看来完全是做俯卧撑,全身趴下去,叩个头,站起来,再全身趴下去,叩个头,如此周而复始,口中还须念念有词。又大又圆又冷的月亮升起来了,夏日里拉萨的夜也很冷很冷。我偎在大昭寺的门廊里穿着加木措的羊皮大衣,劈头盖脸地包扎着羊毛披肩,只露出一双眼睛。
加木措从容不迫地叩着等身长头,喃喃念着唵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他就在我面前,但他已经看不见我。我无法捕捉到他那盲人一般的眼睛,只能瞅着他深色颧骨上一闪一闪的釉光。大昭寺的红色寺门已经关上,寺内寂然无声。只有泛着青光的大青石像活的一样与加木措的身姿相呼应着。  
令人惊异的是,当我第二天起床看加木措他们训练的时候,我的低烧彻底退去了。我跳下床,赤脚奔到窗前。  
加木措正在望我的窗口。   
我朝他拼命挥手,大声告诉他:“我真的好了!”   
加木措得意地笑了。他甩了一个脆亮的响鞭,与他的队友们呼啸而去。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加木措来“我”饭店请我去训练场是想满足一个汉族女子的好奇心。
B.加木措许愿说要为“我”叩一夜等身长头,“我”听后简直目瞪口呆,因为等身长头在汉人看来完全是做俯卧撑,他有点傻气。
C.虽然加木措在大昭寺为我虔诚祷告,但从全文来看我低烧彻底好转的缘由并不一定是出于藏族宗教的神秘力量。
D.文中的我虽然是汉族女子,但却率真而大方,对藏族宗教并不抵触对加木措这个藏族小伙也没有任何偏见。
E、本文采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表现情节。语言运用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富于节奏美。
【小题2】小说中的加木错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3】试分析小说中划线部分在情节安排上的作用。(4分)
答:
  
  
【小题4】本文讲述了“我”和骑手加木措之间的故事,涉及了“信仰”和“友谊”等方面的内容,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并做分析。(6分)
答:(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07: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陌生人
(法)普鲁斯特
多米尼克坐在熄灭的炉火旁边等待他宴请的宾客。每天晚上,他都要邀请几位爵爷和一些风趣的人跟他共进晚餐。由于出身高贵,富裕而且好客,他从不会孤单。火把尚未点燃,屋子里的日光已经颓然消逝。
突然间,他听到一个声音,一个遥远而又贴近的声音对他说:“多米尼克。”——他分明听到那声音在呼唤,在很远又很近的地方呼唤:“多米尼克。”他吓得浑身冰凉。他从未听见过这种声音,可这声音多么熟悉,他清楚地分辨出那是一个受害者,一个已经死去、出身高贵的受害者的声音。他寻思自己究竟犯下了哪条旧时罪孽却又想不起来。然而这声音的语调分明在谴责一种罪恶,一种无疑是他在不知不觉中犯下而又负有责任的罪恶——他的悲哀和恐惧便是明证。他抬起眼睛,看见他面前站着一个严肃而又亲切,模样混沌不清而又动人心魄的陌生人。多米尼克用几句充满敬意的话向他的那个忧郁而又自信的权威致意。
“多米尼克,难道我是你唯一没有邀请参加晚宴的人吗?你想用我来弥补旧日的过失,那是错误的。当你衰老的时候,我要给你介绍从未来过这里的其他人。”
“我邀请你参加晚宴。”多米尼克带着他也不明白的诚挚回答道。
“谢谢。”陌生人说。
他的戒指底座没有印刻任何徽饰,他通过言语传递的思想不曾结出锋利闪光的寒霜。然而多米尼克对他那亲如手足而又强劲有力的目光一见如故,陶醉在一种不可言喻的幸福之中。“不过,如果你想把我留在你的身边,你就必须打发走其他客人。”
多米尼克听见客人在敲门。火把尚未点燃,屋里一片漆黑。
“我不能把他们打发走,”多米尼克回答,“我害怕单独一人。”
“其实,跟我在一起你还是单独一人,”陌生人悲哀地说,“可是你必须挽留我,你从前错怪了我,你必须弥补。比起他们来我更喜欢你,让我教你怎样谢绝他们。当你衰老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来的。”
“我不能。”多米尼克说。
他明白自己刚才牺牲的是一种高高的幸福,遵奉的是一种不可推脱而又庸俗不堪的习俗,他为服从这种习俗所付出的代价根本没有乐趣可言。
“赶快选择吧。”陌生人傲慢地恳求道。
多米尼克去为客人开门,与此同时他头也不敢回地问陌生人:“你究竟是谁?”
已经消失的陌生人对他说:“你今天晚上牺牲我去服从这种习俗,到了明天你给我造成的伤口流出的鲜血将会更多。你遵奉的习俗一次比一次专横,它每天都使你离我更远,迫使你给我带来更大的痛苦。你很快就会杀死我,你再也见不到我了。然而比起其他人来,你欠我更多,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会抛弃你。我与你融为一体而又始终离你很远,我已经几乎不存在了。我是你的灵魂,我就是你本人。”
客人们进来了,他们走进餐厅,多米尼克想把他与失踪的来访者的谈话讲出来,然而,看到晚宴主人的一脸烦恼和显而易见的疲惫,吉罗拉莫(注:客人)不想让大家和多米尼克本人扫兴,他用这样的结论打断多米尼克的话题:“永远不要单独一个人待着,忧郁是孤独的产物。”
接着,大家重又开始饮酒;多米尼克毫无喜悦地与人交谈,然而他却得到了所有到场的显赫贵客的一致恭维。
【小题1】分析第一段两处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2】小说中的陌生人实为多米尼克本人,文章却以陌生人和多米尼克之间的对话来展开情节,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3】小说以“陌生人”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6分)
 
【小题4】多米尼克会改变自己以后的生活吗?请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加以探究。(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母性的对峙
诸军
那是26年前的事了,那年我10岁,与母亲住在茅山脚下。母亲长着一副高大结实的身板和一双像男人一样打着厚茧的手。这双手让我很难认同母亲是个纯粹的女人,特别是她挥刀砍柴时,砍刀闪着灼人的寒光在她手中呼呼作响,粗如手臂的树枝如败兵一般在刀光剑影之下哗哗倒地。那时的我实在没法欣赏母亲这种毫无女人味的挥刀动作。
有天放学后,我因玩耍入迷而忘了回家。直到母亲找来时,我才发现天色已晚。当我俩走到赤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在半空中。银色的月光倾泻在丛林和乱石间,树木投射着昏暗的影子静静地伫立在山岭上,夜莺藏在林子深处一会儿便发出一声幽怨的叫声,久久地回荡在空旷的山野里,给本应十分静谧的月夜平添了几分恐怖气氛。我紧紧地拉着母亲的手,生怕在这荒山野岭遇到狼。
可狼真的出现了,在岭上的那片开阔地,在如水的月光下,两对狼眼闪着莹莹的绿光,一下子出现在我们面前。那是两只饥饿的狼,一只母狼和它的幼崽。在月光的映照下,它们的肚子如两片风干的猪皮紧紧贴在一起。
母亲一把将我揽在怀里,我们都屏住呼吸眼看着狼大摇大摆地向我们逼近。渐渐地,母狼竖起了身上的毛做出腾跃的姿势,狼崽也慢慢地上前和它母亲站成一排,做出相同的姿势。
惨淡的月光,夜莺停止了啼叫,没有风,一切都在这个时候屏声静气,空气仿佛已凝固,让人窒息得难受。
我的身体颤抖起来。这时,母亲用左手揽住我的肩,隔着厚厚的棉袄,我甚至能感觉到母亲手心的潮湿。我的右耳紧贴着母亲的胸,都能清晰地听见她急速的心跳。然而,母亲的脸上却 是出奇的沉稳、镇静。少顷,她轻轻地将我的头朝外挪了挪,悄悄地伸出右手,从腋窝下抽出那把尺余长的砍刀,砍刀因常年磨砺而闪烁着慑人的寒光。两只狼迅速地朝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前腿趴下,身体弯成一个弧形。母亲将刀高举在空中,不停地摇晃,刺目的寒光一道道飞出,这种正常的姿态居然成了一种对狼的挑衅 ,一种战斗的呼唤 。
母狼终于长嗥一声,腾空跃起,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长长的弧线,向我们直扑过来。母亲本能地将我朝后一拨,一刀斜砍下去,同时发出一声怒喝。没想到狡猾的母狼虚晃一招,落在离母亲两米远的地方。
就在母亲全神贯注盯着母狼的时候,狼崽突然飞扑过来,母亲猝不及防,一个趔趄跌坐在地上,狼崽正好压在母亲的胸上。在狼崽张嘴咬向母亲的一刹那,母亲伸出左臂,一把扼住狼崽的头部。狼崽被扼住的头怎么也动弹不得,四只脚不停地狂抓乱舞,母亲棉袄内的棉花一会儿便一团团地被抓了出来。
母亲按住狼崽,并举起了刀。可她还来不及砍向狼崽时,母狼竟朝我扑了过来。我惊恐地大叫一声倒在地上,母狼有力的前爪已按在了我的胸上和肩上,狼口喷出的热热的腥味已经钻进了我的颈窝。
在这千钓一发之际,母亲忽然大吼一声,将砍刀砍进了狼崽的后颈,刀割进皮内的疼痛让狼崽也发出一声求救的哀号。奇迹此时发生了:我突然感到母狼喷着腥味的口猛地离开我的颈窝。我慢慢地睁开眼,看到母狼正侧着头用喷着绿光的眼睛紧盯着母亲和狼崽,母亲和狼崽也用一种绝望的眼神盯着我和母狼。动物与人的母性的较量在无边的旷野中久久地持续着。无论谁先动口或动手,得到的都是失子的惨烈代价。
起风了,凛冽的寒风将四周的树和草吹得沙沙作响,像是在窃窃私语这场除了打个平手外胜败皆悲的战争。此时的月亮也钻进云里躲了起来。
对峙了很久,母狼终于放开那只抓住我手臂的右爪,继而又将按在我胸上的那只左脚也抽了回去。它站在我的面前,一边大口大口地喘气,一边用一种奇特的眼神望着母亲。
母亲的刀慢慢地从狼崽的脖子上滑了下来,就着臂力将狼崽使劲抛到几米外的草丛里。母狼撒腿朝狼崽奔了过去,带着狼崽很快消失在幽暗的丛林中。母亲也急忙将已吓得不能站立的我背起,狂奔到家就腿一软,径直摔倒在地上,人也昏了过去。
她手中的砍刀“哐当”一声飞出好几米远,而她那像男人般长满老茧的大手仍死死地搂着我……
【小题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与结尾都写到母亲那双长满厚茧的大手,首尾呼应,结尾处“仍死死地搂着我” 蕴含了“我”对母亲情感的心理转变。
B.“两对狼眼闪着莹莹的绿光”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它们的肚子如两片风干的猪皮紧紧贴在一起”形象地写出狼的饥饿与枯瘦。
C.小说将人狼之间的搏斗和对峙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由于母亲夺得先机制服了狼崽,母狼不得已只好放弃,母亲赢得搏斗。
D.小说多次写到母亲的砍刀闪烁着慑人的寒光,是为了从侧面说明母亲挥刀动作的娴熟, 也为母亲最终赢得这场战争埋下了伏笔。
E.在狼与母亲的对峙中,无论谁先动口或动手,得到的都是失子的惨烈代价。慑于母亲的强悍,母狼思忖着不能获胜,向人求和。
【小题2】小说中三处画线处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中那场动人心魄的人狼对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原始胡杨林
周涛
进入到这一大片原始胡杨林里——哪怕是仅只涉足于它的边缘,也是相当费力的一件事。它具有所有的原始事物共有的那种远避、拒绝的特性。它不想见谁,更不想被人探访和宣传,结果,这些特性反而加强了它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有四台经过长距离奔波的汽车已经出现在它的一侧。那些汽车风尘仆仆,披满了大戈壁的干燥的沙尘。车上的人已经看见了这一片胡杨林,而且感到很近。
沿着汽车行来的方向,整片胡杨林的形势和布局可以看得很清楚——这片坐落于北塔山一侧戈壁深处的原始自然林,呈现出大面积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它的生态形势正与北塔山每年春夏雪水漫流而成的沟道相呼应,原因和结果就这样清晰地写在北塔山下,证明着世间没有什么奇迹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在戈壁上,孤立的胡杨往往会成为一种景观,似乎隐藏着某种含意、寓意或天意。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突兀地出现这样一个存在,而且往往特别高大,周围连一棵矮树都不长,这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仿佛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伟大和孤独。
但是要是不只是一棵树,而是片林子;不只是一片一般的林子,而是漫进戈壁深处、接连远处地平线的大片原始胡杨林生长区域的话,它给人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敬畏了。
那是宇宙洪荒的感觉,或许还应该是太空人初次踏上月球的感觉。
非常陌生,十分寂静.仿佛进入了一个你不应该进入的领域,你觉得你在冒犯什么,随时都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奇怪事物发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然后,你会很快发现“感到很近”是一种错觉。汽车在接近这片胡杨林的时候,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它看起来的确很近,近在眼前,但是走过去很费力。汽车从几十公分厚的浮土之上开过去,浮土虚尘里掺杂了枯枝败叶。灌木根系在下面纵横交错,汽车轮下不断发出压断枯树的脆响.秋黄的茅草凄然摇曳,芦苇丛丛或片片出现,红柳茂盛,有时拥簇成阵,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和旺盛。
终于,四辆汽车进入了胡杨林边缘。要想进入它的腹地似乎是不可能了,不过它的边缘已经足够让人领略。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各种形态,使无语的胡杨仿佛有形有灵,仿佛这些千年、百年的原始胡杨除了不能移动、不能开口说话之外,一切都了然于心。
千年的修炼果然能使树木成精怪么?不然为什么分明在树身之外已然具有了别的生灵的样子?像龙蛇盘踞的,似鹰鹤独立的;还有的像狗熊的背影,有的像骏马的惊立,有的干脆就是一只恐龙、一只海龟、一只鳄鱼、一只巨蜥……当然,还像人,像僧侣入定,像剑客远行,像几个人在一处密谋。
它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给了我们相当广泛的猜测可能性,实际上它仍然是胡杨,只不过是“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胡杨。
是流水无形也无心造就的生命。
是漠风有声也有意雕镂的塑像。这些巨大的胡杨正在这片无人问津的荒原上空度岁月,纵有千姿百态,无人观赏。时光的足迹留在它们身上,是树皮上的皱褶翘起来,有人的一掌厚;树皮还是尘土已分辨不清,酥松如泥土了。不少高大的胡杨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向四方的枝叶依然绿意蓬勃。
它死了,它活着。
在它一身之上也许叠合了祖孙数十代,它这样延续,它这样存在,它这样与漫长的时间对抗,以求不朽。
在处处衰朽的外貌下顽强地活着,在种种艰苦的压迫下扭曲地活着,在时时寂寞的荒凉下勇敢地活着,最终,获得不朽,获得奇迹般的伟大群体。
这,就是原始胡杨林。按《水浒传》里的话说,就是“前面兀地现出一片猛恶林子”。
——选自《十月》1999年第4期
【小题1】文中的“原始胡杨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小题2】第10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胡杨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小题3】请说说文中的“原始胡杨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刻舟求剑
王蒙
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
“停船,停船!”他气急败坏地大叫:“快停下船来为我捞剑!我这把剑价值连城!”看看众人漠然的神态,他解释说:“我这把剑出诸干将、莫邪,后来通西域时经过丝绸之路外流到了国外,波斯大帝曾佩戴它出征,奥斯曼帝国宰相曾悬挂它于客厅,英国乔治王子用重金买下,法王路易第八派了五个刺客去抢夺它……如此这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出口转内销才落到我的手里。看,这是文物局证明,这是税务局收据,这是工商局的批文……还不快捞!”
船长来了,问道:“您老这柄宝剑上了保险了么?”
客答:“宝剑不是左轮手枪,不存在走火的危险。再说它的价值在于积聚文化心理、集体无意识、工艺美术观赏、保存参观展览,从不曾有过实战的考虑。中东之战中,不论是多国部队还是伊拉克都舍不得用这样贵重的宝剑开打。它们用的飞毛腿爱国者B-2都是博物馆拒绝收购乃至拒绝接受捐赠的东西;你在大英博物馆或者大都会博物馆见过导弹与轰炸机哪怕是盒子枪捷克造吗?古老的宝剑上保险开关这劳什子做甚?”
船长急得跺脚:“谁说那个开关啦!我说的是insurance,我说的是C.P.I.C,我说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你在那里保了险了没有?”
贵客咕哝道:“放什么洋屁?我自己的宝剑凭什么要给保险公司交钱?我喝五粮液都没掏过钱!国务院不让宴会上喝白酒?我偏要喝!你到底停不停船?”
“停船是不可能的。现在船行峡谷,停船是危险的。这里是禁停区。停船违反交通法。停船大家都不高兴。我们的船上还有外宾,还有记者,还有来写文章糟蹋我们的笔杆子哩!”
“你什么态度?你对我什么态度?你怎么敢这样对我说话?”贵客发了怒。他进一步甩出一张牌:“你们航运公司经理不就是张二胖吗?你们财务处长不就是小余吗?我告诉他们一句话就炒你的鱿鱼,我还是归侨台属一贯道徒呢!”
船长没有办法,只好思谋对策。便在落剑处的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此处有宝剑,捞上赏重金,捞不上也给钱,全凭一片心!”他问贵客:“我们这样做,该行了吧?”
后来又经过了一个讲价钱的过程。决定:捞上,奖金一万元,剑主出百分之六十,船主出百分之四十。捞不上,每人次奖十五元,船主出百分之六十,剑主出百分之四十。不管谁出钱,都由轮船上的财务科开发票,可以报销。
许多自作聪明的旅客把船长嘲笑了个够,说他是傻蛋,说他是死脑筋:“刻画刻字有什么用?船行每小时二十五公里,走出这么远了,下去捞个鸟!”
等到大家笑完了,船长说:“你们才是呆鸟哩!现在给各旅客出个智力测验题:‘为什么你们是呆鸟?’猜对了的今晚喝啤酒按七五折收费!”
船到站了,一批又一批的潜泳能手在刻舟处跳下求剑。剑没求着,却捞上了各种硬币、易拉罐、罐头瓶子、首饰、金银戒指、手镯、防水手表、怀表,以及各种沙石、水生动植物等。
行船了,打捞停止。又一站,又打捞一次……。船到终点站,便在终点站打捞。休息保养十二小时以后,船往回开,便又在行进中的每一站打捞。
历时一年,剑虽然尚未捞上来(总有一天会捞上来的),但是捞上来的物品也算得上是洋洋大观。先是办了展览,后又分别举行了拍卖、寄卖、代售、甩卖活动。得失相较,虽然航运公司与贵客所在单位贴了些钱,但不论打捞者、船工还是旅客都捞到了一些好处。尤其是,培养了一批潜水能手,有的走向全国,有的走向世界领了奖牌,他们一致认为该船是潜泳的摇篮,船长是潜泳之母。他们的事迹,翻译成了六国文字,登载在各大报上。据悉,最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已派干练编辑人员前来采写他们开创的纪录,并准备将他们的故事拍成影片,在“正大综艺”、“世界真奇妙”节目中播放,云云。
(摘自《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这个特定镜头,有作者对其剑术缺陷的讽刺,也有对宝剑落水的遗憾。   
B.小说总体上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与古代寓言刻舟求剑相比,既有坠剑、刻舟、求剑等相同的情节,也有讽刺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相同主旨。   
C.出口转内销、保险、飞毛腿、爱国者、公款吃喝、吉尼斯、正大综艺等等,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众生万相。   
D.作者通过“贵客”和“船长”之口,用简洁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现了当今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心态。   
E.“贵客”和“船长”没有姓名,也没有相貌特征的描述,作者把重点聚焦于他们夸张式的语言、荒诞的行为上,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
(2)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贵客”的性格并作简要分析。
(3)船长在“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具体描写,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萝卜花
丁立梅
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一朵月季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卖小炒。一个小气罐,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或炒鸡肉,或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夹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极干净,外面罩着白衣。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的红。她有围裙,有袖套,过一会儿,她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
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盘,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的萝卜花,承载着五味调和百味香,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罢?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坐在桌旁雕着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前来了。
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常常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作者在文章中就以萝卜花和女人作为全文的明线,以女人丈夫的遭遇作为暗线。
B.“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萝卜花本没有生命,作者却用“开”字,将萝卜花写得富有生命的活力与气息。
C.“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中的“期待和向往”主要是指因丈夫遭遇意外事故而导致家境的败落将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D.小说中所写的女人只有土豆炒牛肉、土豆炒鸡肉、土豆炒猪肉这三样东西在她的手中传递,意在表现一种简单的生活有时却是一种有份量的生活。
E. 优美的语言在小说里可以造化作品阅读上的快感,《萝卜花》这篇小小说的语言就显得很优美,就跟那萝卜花一样,美好、喜人。
【小题2】文中的女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小题3】文章第三段浓墨重彩地描写女人的衣着打扮,试分析其作用。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以“萝卜花”为题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