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完美计划
姜钦峰
①他站在门外,深呼吸,然后敲门。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夏日宁静的午后,敲门声显得格外清脆。防盗门打开,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
②“您好,请问是你们家打电话要修洗衣机吗?”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显得彬彬有礼。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打量眼前的陌生人,小平头,浅蓝色马甲,胸前印着“专业维修”四个字,右手提着黑色的工具箱,看上去训练有素。她疑惑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得问我的爸爸妈妈才行。”
③“请问你家还有大人在家吗?”他脸带微笑,语气更加柔和了。
④“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6点钟下班,要不你明天再来吧?”小女孩如实回答,口齿伶俐,条理清晰。
⑤“哎呀,真是不凑巧。”他喃喃自语,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顺手把工具箱放在地上,右手插进了裤兜,开始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处理。
⑥“呀!叔叔,你手上在流血!”小女孩忽然尖叫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刚插进裤兜的右手像触电般猛地弹了回来。他下意识地伸出右手,仔细看了看,没事,再看左手,果然手背上有一块殷红的血迹。肯定是刚才上楼时太匆忙,不小心在扶梯上擦破了,自己居然浑然不知。“真该死!”他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句。“叔叔,你一定很疼吧,我家里有创可贴。”小女孩说完,不等他有所回应,就转身跑回了房间。他站在门外,不知道该不该进屋,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
⑦小女孩从房间里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张创可贴,还有一根蘸了紫药水的棉签。他接过棉签,低头仔细擦拭手上的伤口,觉得很凉爽。“咱们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帮助我?”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干吗跟一个孩子说这些。小女孩骄傲地笑了,嘴角上扬,露出一对甜甜的小酒窝,“妈妈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互相帮助,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说话间,伤口已经处理完毕,他看了看手背上的创可贴,很舒服。
⑧他蹲下来,摸了摸小女孩的脸蛋,“小朋友,你真乖!叔叔明天再来。”说完,他拎起工具箱,转身下楼。刚走出几步,马上又折了回来,“小朋友,以后你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记住了吗?”
⑨交代清楚,他心里卸下一块石头,步履轻松地下楼。走到一个垃圾筒旁,他忽然收住脚步,看看四处无人,迅速脱下浅蓝色马甲,又从右边裤兜掏出一把尖刀,塞进垃圾筒。
⑩他是个心狠手辣的流窜犯,精心选择顶层住户作为目标。为了实施今天的计划,他在院内连续蹲守了两天,摸清了小女孩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伺机动手。一旦作案成功,对凡是看清他相貌的人,绝不留活口。即使小女孩不开门,那普通的防盗门也挡不住他。
⑪这是个完美的计划,简直无懈可击,没想到最后还是落空了。两手空空,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他有点沮丧。天色渐晚,他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过夜,经验告诉他,住旅馆危险。抬腕看表,忽然看到手背上的创可贴,他乐了,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⑫半年后,他落网了,主动交代了这个失败的计划。警察觉得意外,如此穷凶极恶的人,怎么可能自动放弃?他说:“我在外逃了三年,捡过垃圾,睡过桥洞,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警察沉默了。“知道吗?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他用手指了指心窝。(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
A.其实小女孩知道这个电器维修工是冒牌的,但故意不漏声色,给他一个自省改过的机会。
B.小说两次写歹徒的微笑,“微笑”是一种伪装,为下文他的转变作铺垫。
C.小说通过心理描写,把小女孩和罪犯两人的内心的挣扎和变化细致入微表现出来。
D.第⑤段中“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意思是尽管计划虽未实现,罪犯却收获了别人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E. 这篇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创可贴”无疑成了贯穿故事始终的线索。
【小题2】小说标题为“完美计划”,“完美”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含义?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3】第⑥自然段中,他“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他为什么会“忽然觉得有点疼”?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说结尾处“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有引人深思之效,请从意蕴和艺术手法的层面进行探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1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江西琴派
在宋代艺术领域内,有一个以地域命名的古琴流派——“江西琴派”。
江西琴艺历史悠久。在江西贵溪仙水岩悬棺墓葬中,人们就发现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东晋时期,江西籍诗人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典故。到了宋代,江西弹琴者众多,形成了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的江西琴派。宋代政和年间成玉涧在其《琴论》中说:“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可见,在北宋政和以前,就已经形成的了具有不同演奏风格的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流派。江西琴人在整理琴曲谱、创作新琴曲的过程中逐浙形成了“江西谱”。南宋时,江西谱盛极一时,与当时京师派的“阁谱”相抗衡。阁谱是宋代宫廷御用琴谱,风格过于刚劲而呈现程式化的拘谨,而江西谱是与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风格偏于纤丽,所以成玉涧说“失于轻浮”。当然,说江西谱“失于轻浮”,也未免有些偏颇。京师派的阁谱刚劲风格,是因为其植根于北土苍茫广阔的自然风光中而形成的。而江西谱是将江南的明媚山水输入了古琴心魄,这才造就了它优美华丽的艺术风格。
据相关记载,江西琴派演奏技法特别丰富,在南宋时成为一个盛极一时的主导潮流的流派。这一流派在南宋灭亡后也随之衰败。当然,衰败并不等于灭亡。上述三大流派中,明清两代尤以两浙派为盛。其实,两浙派在宋代是继京师派和江西派之后兴起的新的古琴流派,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是在初学江西谱的基础上改学两浙派的。他们创作了大量新的琴谱,奠定了两浙派兴起的基础。江西琴派与两浙琴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江西派以琴歌为主,琴歌与古琴演奏相互配合,因此,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两浙派以纯乐器演奏为主,认为一字当一音为俗调,特别注重古琴的独奏旋律,并借鉴了京师派与江西派的优点,又将儒家的思维方式引入古琴,使琴声承载了儒学的文心,形成了“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特点。雅化了的两浙琴派,并逐渐代替了相对俚俗的江西琴派。这个代替,也意识着琴乐与歌乐的分离。
宋代江西能琴文人极多,如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等。其中,欧阳修不仅是宋代江西文人琴之名家,也是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奠定欧阳修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的,不仅是他的善于弹琴,更主要的是他对琴艺理论的阐述。与欧阳修的文论思想的主脉“文以载道”相应,他的琴论思想的主脉是“琴以载道”。欧阳修自小喜琴声,因为高雅的琴声是与古人进行畅达的精神交流的桥梁,能传递千古时空下圣人先哲的言和情。欧阳修称琴为“有道之器”,这正是对“琴以载道”的琴乐思想的最好诠释。
然而,江西琴派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群体,固然与欧阳修个人文化地位的崇高和爱琴、擅琴、论琴有关,但主要原因是他创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欧阳修创作的《醉翁亭记》,很快就流传开来。当时有一位太常博士名叫沈遵,非常喜欢这篇散文,于是根据《醉翁亭记》的寓意,创作了《醉翁吟》琴曲,并弹给欧阳修听。欧阳修听了很高兴,为沈遵的《醉翁吟》填写了歌词。《醉翁吟》琴曲成为江西琴派江西谱的代表作。(选自《文史知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江西琴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三大流派中,“江西琴派”的演奏技法最为丰富,在南宋时盛极一时,南宋灭亡之后渐趋衰败。
B.“江西琴派”中有欧阳修、王安石等著名文人,其中欧阳修对“江西琴派”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C.“江西琴派”对另一古琴流派——两浙派影响很大,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曾学习过“江西琴派”的琴谱。
D.“江西琴派”是一个在宋代形成的琴艺流派,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南宋时,“江西琴派”的“江西谱”盛极一时,能与当时宋代宫廷御用琴谱“阁谱”相抗衡。
B.“琴以载道”是欧阳修提出的琴乐思想,这一思想与他的文学创作思想“文以载道”相呼应。
C.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流派的演奏风格各不相同。其中,“京师派”风格过于刚劲。
D.“江西琴派”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时期,属于“江西琴派”的陶渊明就以弹无弦琴而为后人称赞。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在战国时期,江西境内就有人懂得琴艺,因为在江西曾出土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
B.“阁谱”风格刚劲,“江西谱”优美华丽,它们不同风格的形成与各自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关。
C.欧阳修创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这是“江西琴派”能形成一个群体的主要原因。
D.作为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欧阳修对琴艺理论的阐述奠定了他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9分)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就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一方面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喜欢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在的“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滑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论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等。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艺术和实际人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当人们用体现实际人生规范的道德来谈艺术时,就把艺术拉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了。
B.写实主义旨在表现人生和自然,而艺术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的,所以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
C.艺术与实际人生要有距离,没有距离,就会让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远了,才能使人欣赏。
D.艺术上的做法要不近情理,其目的正是使艺术和实际人生产生距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如果达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就意味着艺术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便走向了写实主义。
B.在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实践中,许多艺术形式表明人们总能在适当的距离外看到事物本生的美。
C.有些人盲目自信自己的生平可以写成小说,实际是他们不懂得自己只是尝受者,而没有换位为观赏者。
D.说话不押韵,作诗却要押韵,这表明人生与艺术是有距离的,诗歌能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
【小题3】(小题3)作者认为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请根据本文概括其理由。(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高 手
刘学林
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快六十了还是处长。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修养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谙熟。有时看双方棋艺悬殊太大,便给失利者指点几步,失利者无不茅塞顿开,反败为胜。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一天晚饭后,日光斜照,余热未散,晚霞未成。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园。一群人重重叠叠围成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孔老凑上,目光如锥,可怎么也插不进人群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 “谁和谁?”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众人一听,都如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红帅已被兵困皇城,虽非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说:“舍炮杀士。”老钟看了一会儿,犹犹豫豫照办了。中年汉子落士杀炮干脆利索。孔老说:“进马。”老钟不再犹豫,因为他已看出对方如果不撤车逼马,就有一步高调马死棋。中年汉子果然撤车看马。红帅遂解围。之后过程中孔老又点拨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着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己不平,纷纷怂恿:“孔老,你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说:“不下不下。”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晚辈就先走了。”中年汉子说着已架起当头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可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流如雨,艰难一笑如哭,起身踉跄就走。
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场怎么会惨败如此呢?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不觉十年。孔老越加出神入化,目光一扫便宏览全局,细察秋毫,棋观十步之外。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高手,必败无疑。但绝不与人对弈。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人名字。寇克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大门紧锁,久叩不开。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面对一片真诚的省青年冠军寇克的请求,孔老就是不肯赐教,欺骗寇克说自己搬家,连邻居也蒙在鼓里,这使寇克更觉得孔老不同凡响,是棋界“异人”。
B.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孔老为老钟下棋点步赢了中年汉子,而自己又被中年汉子赢了;一是搬到市郊居住后棋艺大长,被奉为棋仙,却绝不与人对弈。
C.小说以“高手”为题,既点明孔老是棋坛高手,也暗示出围绕在“棋仙”孔老周围的一群人——本土棋王老钟,中年汉子,省青年象棋冠军寇克等都是高手。
D.小说语言简洁精练,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令人深思,如二十几年职位不变,却“自觉政绩不错”,输棋“面如死灰,汗流如雨”,却被尊为“高手”。
E.小说的表层虽然写的都是棋事,但在深层里,棋事可以寓指人事和世事,孔老是点步高手,偶尔下棋却输了,输后彻悟,绝不与人对弈,都令人深思。
【小题2】小说第二段开头部分画线的句子中景物、人物的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说孔老是“异人”,在寇克看来,孔老“异”在何处?
【小题4】孔老输棋后“静卧繁思”,进而“大彻大悟”,他悟到些什么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伟健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伟健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材科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备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消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
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 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不止一次地断言:“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那么,中国或东方古代是否有修辞和修辞学?西方学者所持的“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呢?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他的东方子民了吗?显然不是,中国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这是毫无疑问的。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西方的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其经典模式是由“诉讼” “议政” “典礼”三种演说和“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人格”“情感”“逻辑”等说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如果以此模式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无论是亚洲、非洲、美洲,都是不合适的。“西方之外无修辞学”的观点是狭隘的,它反映的是某些西方学者的自大与傲慢。
什么是“修辞”“修辞学”,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尽管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异,“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念.简单地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 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是人类修辞的共性。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从现存的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 “纵横术”,是我国先秦时期典型的修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但是,除此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形态.《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 属于论辨修辞。而《诗经》《论语》等,则是文学和教育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诸子的著作。
随着国际修辞学研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 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态多样, 思想十分丰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也具有像古希腊一样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辩、说服、演说传统。在世界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
(选自2013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些怀有偏见的学者套用西方的古典修辞学传统,来分析中国和东方修辞学,得出了中国和东方没有修辞学的结论。
B.依据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来判断,没有演说、劝服和论辩活动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C.用西方古典修辞“三说”“五艺”“三素”的经典模式来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是不合适的。
D.这种观点源自某些自大、傲慢的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歧视,这些学者认为除东方之外的地域才有修辞学传统。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修辞学”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它在东方和西方各有不同的含义。
B.“修辞学"是明晰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修辞形态。
C.从现存的文献看,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了自己的修辞形态,它们就是门客、游说之士在说服、论辩中采用的“长短术”“纵横术”。
D.《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诗经》《论语》中的文学和教育话语,都是当时的修辞形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髙传播效果的行为,所以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
B.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C.作为一种具有共性的人类语言传播行为,修辞具有普遍性,但是中国古代的修辞形态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形态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D.部分西方学者提出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观点现已有所改变。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