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农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小题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的含义及作用。(4分)
【小题2】“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中“梦境”的含义。(5分)
【小题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及在文中的作用。(6分)
【小题4】本文语言很生动,请在文中选择两处加以评析(6 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18: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我的湘西十八湾
彭学明
十八湾是湖南湘西的一个苗族村落,一山山的绿色,烟波浩淼地连着牵着,绵绵不绝,把我的心染得醉醉的。饭香、泥香、花香、鸟语和乡音都随风飘来,一同落在我回乡的行囊上。
那山高啊,抬头也看不到山的顶;那山长啊,身子都转了360度,还看不到哪是山头哪是山尾,陡得连壁虎都望而生畏。除了星子能落在山顶,鹰是飞不过的。所以,当十八湾人想修路时,外村人把头都摇晕了。当响起第一声开山炮时,人们说,我们是想路想癫了,祖祖辈辈都想有一条下山的路。进城只有二十几里,我们空脚空手要走一整天,摔死摔伤的事时有发生,不知道苦日子什么时候才会熬到头。
想路想癫了的十八湾人,在没要政府一分钱的情况下,开始了他们的梦想之路。有出钱的,有出粮的,有出菜的,什么都没有的就出力气。用湘西人的话说,一寨人,亲巴亲,骨巴骨,哪个也不会跟哪个过劲。他们卖牛,卖猪,卖粮,几位老人还把棺材卖了。修路最苦的时候,男人到工地安营扎寨,风餐露宿;女人早出晚归,日夜苦战。
路通了,山低了,天大的困难都在十八湾面前却步了。从前梨、桃都烂在地里,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而今,种什么得什么,甚至是什么都没摘下来,外商就上门了。因海拔高,日照强,庄稼有泥土和太阳自然的芳香,牲口有天地之灵气,金秋梨和布朗李,个大,皮脆,汁多,清甜清甜的!山风过时,烤烟,像一把把岁月的扇子,扇来秋色,扇来秋香
十八湾永远都是质朴、和谐的。十八湾至今还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白天出门,他们用小木棍或者小布条把门锁绊住就行;夜晚降临,他们也无须把门关死就可以放心睡觉。开经销店的,不用整天守着,可以放心地去地里做活,几岁的孩子来买东西,都会自觉地在钱盒里放钱,找钱,不会多拿主人一分钱一份货。谁家做了豆腐,只要往村口一摆,用黄豆换豆腐的人,会自觉地一斤黄豆换四块豆腐,不会少一两,也不会多拿一块。谁家的鸡鸭在外面窝野蛋了,窝了一山也不会有人去捡,如果知道是你家鸡鸭窝的,他或她就会提醒你,叫你快去捡,再不捡就会变成鸡儿鸭儿了。他们对国家和政府的要求,没有半点迟疑和折扣,他们说国家和政府喊我们做什么都是为我们好,只有坏人才想害我们。比如计划生育,任何少数民族地区,都是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一生再生,这里,却早在***时代就家家户户只生一个小孩,人口出现负增长。他们的真诚淳朴和善良情怀,让人由衷赞叹!
虽然是深山老林的一个小山村,猪啊牛啊羊啊鸡啊狗啊的满处跑,可干净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每条村路,每块石板,每个家庭,都见不到垃圾、畜粪,全村260多家,家家窗明几净,户户整整洁洁。来过十八湾的人,都非常敬佩地说:十八湾是我见到的中国最干净整齐的农村!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勤劳自强,他们会实在地告诉你,我们习惯了,如果讲丑话,做丑事,一寨人都会看不起,我们本来就是这么过的,没想过要做样子给别人看……
这,就是我的湘西。
这,就是我的十八湾。
这就是湘西十八湾纯真的颜色。
这就是湘西十八湾本色的土地与情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通过写十八湾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修路的事迹,歌颂其不畏艰险、坚韧不拔、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B.文章通过叙述十八湾人经过艰苦努力、齐心协力修路而走向富裕的事例,证明了一个真理:要想富先修路。
C.通过题目“我的湘西十八湾”可以看出作者对十八湾由衷的喜爱和高度的赞美,文章写了十八湾的两点独特之处。
D.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陡得连壁虎都望而生畏。除了星子能落在山顶,鹰是飞不过的”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E.文章详略得当,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采用总分式结构表现十八湾人“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质朴、和谐的民风。
【小题2】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6分)
【小题3】十八湾的质朴、和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文章最后连用4个短句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你以后的写作有何启发?(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尼克·胡哲:我和世界不一样
他只有不足一米高,但在很多人心里,却是真正的英雄。
1982年12月4日,尼克·胡哲出生在墨尔本。这个新生命的降生,给父母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惊恐:这是一个“海豹肢症”患儿,一个没有四肢的怪物。父亲吓得跑到医院的产房外呕吐,母亲甚至不敢靠近他。
父母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他们四处求医,但整个澳大利亚,没有一个医生能给出合理的医学解释。而尼克·胡哲的情况比一般的“海豹肢症”患儿还要糟,他完全没有双臂和双腿,只是左侧臀部以下长出一只带着两个脚指头的小“脚”。
不过,力克幸运地生在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父母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愕和痛苦后,接纳了现实,他们从没想过要放弃这个孩子。
“父母和所有亲人都很疼爱我。我天生与别人不同,但他们却从没提起过我的身体异于常人。在五六岁时,我知道自己没有手脚,然而我真的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父母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教力克做能做的一切。18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把他放到了水里,让他学习游泳。他 6岁那年,身为电脑程序员和会计师的父亲就开始教儿子用两个脚指头打字。
到该上学的年龄,父母做出了一个艰难但可能最正确的决定:把儿子送进当地一所普通小学就读,而不是去为残障儿童设立的特殊学校。
一旦失去父母的庇护,无助的尼克必须独自承受风雨。他行动需靠电动轮椅,生活要靠护理人员照顾,他发现自己和别人并不一样。同学们对他怪异的身体发出的嘲笑和尖叫让这个7岁的孩子感到深深的自卑和孤独。他内心充满无奈和绝望:我又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他后来回忆道:“8岁的时候,我非常消沉。我冲妈妈大喊,告诉她我想死。”有几次,他真的试图自杀,只是没能成功。
真正让他发生改变是在13岁那年。妈妈剪下报纸上的一篇文章给他看,上面刊登了一个残疾人走出困境找到人生意义的故事。主人公没有被残疾压垮,他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个人生目标,并且逐一去实现,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他还不断帮助别人。文章主人公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他:“上帝把我们生成这样,就是为了给别人希望。”
力克振作起来,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幸的人,自己也不是一个没有“明天”的人……
坚强地挺过来的他,渐渐学会了应付自己的不自如,他开始做越来越多的事情,做那些其他人必须要手脚并用才可以完成的事情,比如刷牙、洗头、用电脑、游泳、运动……
他也逐渐交到了朋友。7年级时,他去竞争学生会主席,结果成功当选。
他开始变得开朗和快乐,与学生会同伴一起参与地方慈善机构和残疾组织的各种事务,虽然他无论做什么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艰辛。
在父亲的帮助下,尼克还取得了会计和金融企划的双学士学位。19岁的时候,他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那就是通过自己充满激情的演讲和亲身经历去鼓励其他人,给人们带去希望。“我找到了我活下去的意义。”
在演讲中,他无数次当众倒在桌子上,向台下观众演示一个无手无脚的人如何重新站起来。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身体艰难地站立。他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让人们明白,实现梦想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懈和拥抱失败,把失败看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失败的恐惧打倒。
演讲之余,他也充分享受自己的生活。他对游泳、滑板都很在行。2008年,他在夏威夷还学会了冲浪,甚至掌握了在冲浪板上做360°旋转的高难度动作。“现在就算你用百万元来引诱我,叫我长出手脚,我也不会考虑。”
身高不足一米、没有手没有脚的尼克,赋予了这个世界一笔巨大的财富。
(选自2010年12月11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小题1】结合全文概括尼克·胡哲能够“站起来”的原因。(4分)
【小题2】文中多次引用尼克·胡哲的原话,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试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如何理解尼克·胡哲所说的“现在就算你用百万元来引诱我,叫我长出手脚,我也不会考虑”这句话的含义?并请你结合全文和自己的人生感受谈谈尼克·胡哲赋予这个世界的最大财富是什么。(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有目的的诗创作活动,作为这种集体创作的记录,即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众多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题材广泛,笔法多样,情调各异,涉及到劳动、祭祀、爱情、战争、阶级对立等诸多领域,深刻宽阔地显示出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既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几乎与《诗经》的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了一种体裁的诗——楚辞(楚地之诗)。与《诗经》基本上四行一句的格式不同,楚辞的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经由伟大诗人屈原之手,楚辞得以发挥和完善,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交相辉映,代表着中国诗的两大文学传统。

两汉时代,是我国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诗总的风尚,是对质朴的写实主义的推崇,不重华丽,反对空洞,因而,诗的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这一时期,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折。多了一个字,既加大了容量,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诗作的技巧也有了更多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诗进入了另一个重要阶段。一方面,魏晋诗人继承了汉诗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产生了曹操那样慷慨悲歌的豪气诗人。另一方面,由于魏晋时的阶级斗争更加剧烈,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更为无情,稍有不慎,性命不保,因而,文人们表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是痛不欲生,对现实极为不满。这就形成了魏晋诗凄苦闷郁的另一基调。这时期,对七言诗的探索已经出现。

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产生了一批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楚辞的浪漫主义影响不很显著,杂言诗也不太多。《诗经》的影响却是一目了然的。这一阶段的诗,现实性都很强烈,其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且趋于完善,七言诗也出现,诗的创作在形式和技巧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唐朝诗人把这一阶段的诗统称为“旧体诗”或“古风”。这的确是是一股神奇的、深邃的、美丽的古风,直到今天,它还在时时吹拂着我们,为我们的心灵注入清丽的奇思和幽深的玄想。

【小题1】下列对《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集,是我们先人有目的的诗创作活动的记录,它的创作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就开始了。
B.《诗经》所收录的作品大约三百零五篇,这些作品是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C.《诗经》中的作品题材广泛,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诗经》从而成为中国诗现实主义风格的源起。
D.《诗经》在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显著地位,它深刻宽阔地显示出了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楚辞的产生几乎与《诗经》同时,它是屈原创作的一种体裁,后来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两汉时代,是我国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由四言到五言,虽只多了一个字,却代表了中国诗的转折。
C.魏晋南北朝时代,诗风有两种走向,一方面是慷慨悲歌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凄苦闷郁的基调。
D.旧体诗的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最后五言诗趋于完善,又出现了七言诗,诗的创作形式和技巧也渐趋成熟。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楚辞体诗相较《诗经》而言,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B.两汉时代,诗风质朴,作品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因而,此时的诗不重华丽,推崇写实主义。
C.魏晋时的文人们表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对现实极为不满,谈玄论道只是他们内心苦闷的一种宣泄形式。
D.从《诗经》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丰厚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它还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密码不密
①每天早晨登录网络的时候,你会感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好像都消失了。你先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启动智能电话或电脑,然后用另一个密码打开电子邮箱。社交网站自然也需要密码。登录书店又要一个密码,用信用卡付账则需要另一个密码。有些人一个密码用遍天下,问题是,一旦某个站点被黑客入侵,那些坏蛋们就可以拿这个密码破坏你其他的账号。
②据调查,有1%的用户使用“123456”作为账户密码,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黑客每分钟可破译数千个密码。要想拥有一个难以破解的强密码,安全专家建议使用含有10个字符以上的密码,其中应当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还有符号。如果这样做的话,你应该可以安枕无忧地睡好觉了——这或许可持续1924年。这正是黑客尝试10个字符的各种排列组合所需的时间。但是这么复杂的密码,连你自己都可能想不起来了。
③计算机科学家察觉到,密码系统已遭破坏,他们正在寻找替代方案。取代密码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生物识别,一种可以识别独特体征(指纹、声音等)的系统。如果把生物识别系统放到手机里让用户控制的话,将来在公共电脑上浏览网页、访问社交网贴、查询银行账户、在网站上买东西,就无需输入任何密码和信用卡信息。你起身离开时,甚至无需退出。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即使坐在你用过的那台电脑前,也无法破解你的密码、访问你的账户,因为你的手机已经不在桌上了。
④现在,美国商务部正在开发一套新的网络安全系统,专家们说这套系统会最终消灭密码迷宫,而且有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这套系统中,你自己就是你的密码。这个密码效率要高得多,对它你也能掌控得更好。实施了这套名为“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国家战略”的新规则后,因担心安全或隐私问题而无法进行的活动,或许就可以转移至网上完成。不过在这些技术成熟之前,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保罗•奥斯凯特对密码持怀疑态度。他相信任何密码系统都将遭到破解,由于担心遭到黑客的攻击,他甚至不开设任何网上银行账户。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国家战略”的新规则后,因担心安全或隐私问题而无法进行的活动,就有可能转移至网上完成。
B.将来人们可能只凭着自己的声音就能够安全地登录系统。
C.密码系统被新规则取代后,将有望开启电子商务系统的新时代。
D.新的网络安全系统实施后,保罗教授将开设网上银行张户。
【小题2】(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密码不密”的原因的一项是()
A.有些人一个密码用遍天下,一旦某个站点被黑客入侵,就可以拿这个密码破坏你其他的账号。
B.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还有符号的10个字符以上的密码相对安全,但是这么复杂的密码,连你自己都可能想不起来了。
C.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黑客每分钟可破译数千个密码。
D.网络实名制的实施遇到了诸多问题,导致网络犯罪分子猖獗。
【小题3】(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黑客尝试10个字符的各种排列组合所需的时间是1924年,因此密码设置有10个字符,那么在1924年内就是安全的。
B.生物识别是一种可以识别独特体征(指纹、声音等)的系统。是目前取代密码的最佳选择,但该系统必须借助手机才能发挥作用。
C.密码系统已遭破坏,计算机科学家正在寻找替代方案,但也有人不相信密码,认为任何密码都可能遭破解。
D.由于密码设置的复杂性和密码破解的可能性,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将会逐渐消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孤独的守望
(1)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2)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3)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的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4)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5)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6)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7)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8)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我看见空地上面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9)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的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10)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11)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12)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金灿灿的苞谷做背景,映衬着主人也发出金灿灿的光。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两把硕大的巨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13)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14)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15)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第(8)段的“一方石碾”“空地上的水井里”,让作者对乡村的逝去感到惋惜。
B.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记游手法,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写景状物淡而有味。
C.本文表达作者对美丽山村行将消失的痛惜之情,文中老人既有热情淳朴的一面,也有落后守旧的一面,作者哀其不幸。
D.“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群”“高楼大厦”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繁华,表达作者对城市的热爱。
 
E.第(7)~(9)段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感受,是希望人们对美丽村庄行将消失给予高度关注。
(2)请找出文中两个有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指出其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纵观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孤独的守望”能否替换成“老人的守望”?为什么?
(4)请从文体出发,探究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能否删除,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