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与人类同步结束伊甸园幸福时光的受难者是蛇,只因说出一个真相,蛇受到了上帝的①惩罚。灾难于此,没有四肢,没有声带,没有听力,没有良好的视力......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蛇最感兴趣的食物是鸟,那些唯一能够来往天堂的飞翔使者。它②伺机偷袭,洗劫,吞食幼鸟和蛋卵。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明亮的歌喉和的羽毛,将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
身体柔软而富于弹性,蛇的嘴几乎可以碰触到自己体表的任意部分,它可以慵懒地枕在自己波斯地毯般复杂的花纹上度过悠长的午后。蛇类生长,即使到了老年,也不因与死亡衔接而放弃努力。响尾蛇每次时最后一个鳞片都不能脱落而加在末端,这些鳞环就是它的年轮,它慢慢聚敛的财富。鳞环叠合在一起,起来就像响板──这是一种罪恶的音乐,因为它常常是发出攻击的前奏。野外的旅行者高度警觉,他知道这种节奏出自一个可能比他更经风雨、更有经验的老家伙。毒牙是空心的,就像一支快速注射的针头,毒液传送到齿尖,可以让一个大动物几分钟之内昏迷──不喜欢有失身份的博斗,蛇从不过多支付体力上的代价。蛇的报复往往超出必要的限度,比如,一个人要为他不识趣的打扰付出昂贵代价,以余生的残疾补偿它受到破坏的几秒种的宁静,直至抵押生命。
(选自周晓枫的《斑纹》)
【小题1】文中①②③④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惩(chěng)罚伺(cì)机炫美退皮B.惩(chěng)罚伺(cì)机绚美蜕皮
C.惩(chéng)罚伺(sì)机绚美蜕皮D.惩(chéng)罚伺(sì)机炫美退皮
【小题2】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止消逝终身振动B.不只消逝终身震动
C.不只消失终生震动D.不止消失终生振动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歌手尹相杰曾被聘为北京禁毒教育义务宣传员。近日,歌手尹相杰因涉毒被警方抓获,目前案情仍在调查中,这样的消息真是让尹相杰的粉丝们不忍卒读啊!
B.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C.钱钟书爱看电视剧《西游记》,但与众不同,他边看、边学、边比划,口中振振有词,时而悟空,时而八戒,“老孙来也”,“猴哥救我”,一边手舞足蹈,乐此不疲。
D.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32: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之一: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乡太久以致儿童不识的情景寄寓着人生易老的深刻感触,这正是多少人老来还乡的共同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句诗家喻户晚,也是因为诗中望月思乡的情景是天下游子都经历过的时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去春来、花开花落的无限启示,是人们在节物变换时常有的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既是王维的心情,又超出了时空地域的局限,为后人所共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勉励友人的高唱,又成为后代留别题赠的格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这类诗歌多数是绝句,富有乐府民歌的新鲜风格。民歌本来大多就是人民的集体创作,表现的是当时个人还没有脱离民族生活及其旨趣的思想情感,因而“能代表一种民族情感”。盛唐绝句取法于民歌的这一创作原理,同时又比民歌更自觉地在人民生活中提炼出共同的民族情感,其语言之纯净,情韵之天然。体现了最高的诗应是最单纯、最概括并最富于启示的艺术本质。因而易记易诵,广布人口,历千百年之久仍能触动人心,又如才脱笔砚一般新鲜。
与这类表现人生共同感悟的作品同样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其高峰也出现在盛唐。山水田圆诗不仅以高雅的艺术品格成为后世绘画、园林等各种艺术的审美典范,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天人关系的理性精神。人与自然环境能否和谐共处,是全人类在任何时代都要面对的问题,这是唐代山水田因诗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山水诗和田园诗因玄学思潮的催化而形成于晋宋之际,因而自诞生之初,就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内蕴。在老庄自然观的影响下,文人们认为宇宙万物的运转有自己的规律,自然之道蕴含在天地山水草木的变化之中。而要观察自然之道,必须使心胸澄明,在清虚静默的观照中“坐忘”,遗落一切,心灵与万化冥合。这就使山水田国诗形成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基本旨趣。因此表现人对大自然活跃生命的深沉体悟、向往回归自然的淳朴和纯真,是山水田园诗的基本主题。
从南朝到唐代,与其他题材相比,山水田园诗的表现艺术发展得最为充分,而且解决了中因美学中的虚
实、形神、意境、兴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中国诗歌确立了一种极高的审美标准。尤其盛唐山水田园诗,意境优美,气势壮阖,反映了繁荣开明的盛世气象,能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给人人以生活哲理的积极启示,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其成就更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继的巅峰。
(节选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诗歌之所以备受青睐,流传甚广是因为盛唐诗人们能概括人类普遍的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B.第二段引用不少盛唐名家诗歌意在表明在体察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深刻性和作诗水平上,后人难以企及。
C.唐代诗人以七言绝句体来表现普遍的情慼体验,既体现了其师法民歌的学习精神,又体现了其自身风格的创造精神。
D.唐代山水田园诗作为艺术的审美典范,其所具有的理性精神,对于今人观照现实、理清天人关系仍具现实意义。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简明扼要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唐代诗人善于提炼普遍人情,表达共同感受,富有哲理,传诵百代,今人亦生共鸣。
B.第二段援引盛唐名家诗歌来印证其具有的贯通古今的情感体验,第三段承此点出此类诗歌的文体特点、艺术本质、后世影响。
C.第四段论说了山水田园诗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第五段进一步指出其以表现人对自然生命的体悟、向往回归自然的纯真为基本主题。
D.最后一段再次点明取得前无古人、后无来继成就的唐代山水田园诗,作为唐代文学的高峰,给后人留下诸多借鉴和启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会变,但共通的情感体验没有改变,盛唐诗歌传诵千年而不衰,多因此理。
B.盛唐绝句富有乐府民歌的特色,因其比民歌更自觉地提炼共同的民族情感,而使得其语言纯净,情韵天然,易记诵流传。
C.中国山水田园诗受玄学思潮的催化而形成,其创作者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使得天人合一成为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旨趣。
D.盛唐山水田园诗境美气壮,既反映了盛唐繁荣开明之气象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给人以哲理启示,使心灵净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士人自然山水美学观的形成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王羲之等人的字,顾恺之的画,曹植等人的诗文,郦道元的写景文,宗炳的画论,无不是光芒万丈,奠定了后代艺术的根基与趋向。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认为,陆机的《文赋》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创作心理做了专门描述和探讨,这大概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头一回。
②魏晋士人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文人逃避现实,隐逸山林,自然山水成为回避人事扰攘的崇尚境界。对老庄哲学 “崇尚自然” 的再认识成了名士们寄情山水的思想基础。魏晋士人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山水美。对魏晋士人来说,山水美的发现是与心灵融合在一起的。他们以解放的、自由的心和天马行空似的逍遥游于山水间,风神潇洒、不滞于物。他们的艺术、诗文、绘画、书法、园林、盆景山石便凝聚了真精神,意趣无穷。
③门阀世族获得了发展庄园经济更好的自然条件,不但有了多样的物质享受,而且被南方富于变化、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产生了纵情山水的风尚。这一切使得士大夫们更加追求一种精神的超脱,推动了自然山水美学的发展。山水诗、山水画、山水盆景的风行表现尤为突出。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还表现在儒、道、玄、佛等教派的分离与结合、斗争与调和诸现象上,但大致说来,佛教的巨大发展并与艺术相互联系,是这个时代的重大标志。
④魏晋美学思想反映在艺术理论领域中就是积极倡导人的觉醒和自觉。这体现在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的人为主题,刻画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从山水诗、山水画、再到山水盆景的演变,则是在创作题材上反映这种自觉。山水画论的提出则进一步为中国盆景山石奠定了实践与理论基础。
⑤传统美学从远古神话、崇拜山石,到商周秦汉的乐山乐水,“美”的思想逐渐发展,美学话题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程。物质文明的提高无法代替人类对美学和艺术的探索、需求,美与艺术构成人性的基础,人类在不断地探求中收获着更多的美,碰撞出更多的艺术。此时期文人审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私家园林从汉代的追求宏大一变而为小型。这意味着其内容从粗放到精致的飞跃,也意味着创作方法从写实转向与写意相结合。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盆景山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
(选自《中国盆景山石史》)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是艺术精神最富有的时代,思想活跃,精神解放,人格自由,奠定了后代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B.陆机的《文赋》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创作心理做了专门描述,这在中国美学史上的是第一次。
C.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寄情山水,回避人事扰攘,这源于他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再认识。
D.门阀世族使得庄园经济更好的发展,士大夫们在更好的物质享受中产生了纵情山水的风尚。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美学思想的重大标志,主要体现为佛教的巨大发展并与艺术相互联系。
B.魏晋美学思想倡导人的自觉,这一时期艺术创作开始以现实生活的人为主题。
C.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美”的思想也在逐渐发展,人类对美学与艺术的探求是不断的,永恒的。
D.魏晋时期私家园林追求小而精,是因为其内容从粗放转到精致,创作方法从写实转向写意。
【小题3】促成魏晋士人自然山水美学观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文学类)
多美的夜色啊
迟子建
虽然哈尔滨的夏天足够凉爽,但我还是喜欢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放下笔来“歇伏”。这时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读书。我会把插在书架中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打量个周详,如同皇帝选妃一样,抽出想读的,放在沙发旁和枕边。被选中的既有那些散发着微微霉味的、可以一读再读的老书,也有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的新书。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然能流传下来的文字,总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在浏览了两本空洞乏味、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我已打算重温《聊斋志异》的诡谲、奇异之美了。那里的神仙鬼怪在我眼中是有血有肉的。在电闪雷鸣的夏日,读这样的书无疑就是聆听天籁之音。
由于搬家后没有给书做细致的分类,所以很多书都是乱插的。我在取《聊斋志异》的时候,发现了相挨着它的《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是著者王观泉先生三年前所赠的,我记得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
书页上一定留有我用肉眼看不见的爱人的指纹,所以打开它的时候,那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在我眼里就是天堂的圣景图。
最先打动我的,是一组《丽达与天鹅》图画。丽达与天鹅的故事,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天神宙斯有一天在神山上,看到身下的斯巴达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就是丽达。宙斯爱上了丽达,为了摆脱天后赫拉的控制,他变成一只天鹅,飞向人间,与丽达相爱,并生下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海伦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比丽达与天鹅的故事还要著名。
在对《丽达与天鹅》这个神话的演绎上,我最喜欢达利的那幅。柯勒乔的过于甜美,达·芬奇的太圆熟了,而达利表现的天鹅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那富有质感的展开的双翼,是那么的刚健和柔美,充分体现了宙斯飞临人间、见到心爱的人时那种内心的狂喜。
在这本书中,既可看到威廉·琼斯表现的爱上自己倒影、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纳西索斯,也可以看到鲁本斯以表现众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而引起祸端的《帕里斯的裁判》以及波提切利描绘的以色列民族女英雄《朱提斯》。还有充满了阴郁之气的伦勃朗的《大卫在扫罗面前弹竖琴》,灰黑的画面除了衬托了疯子扫罗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也把竖琴的凄美展现无疑。我觉得在描写音乐对人的影响的深刻性上,这则神话无疑是登峰造极的。
在书将结尾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舞蹈着的莎乐美。2000年秋天,我曾经在都柏林的皇家剧院看过王尔德的话剧《莎乐美》。
《莎乐美》是写施洗者约翰死亡的故事的作品。希律王娶了弟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约翰对此反对,惹恼了希律王,被关进监牢。莎乐美是希罗底的女儿,她美丽而富有才情,传说她向约翰表达过爱情,但遭到了拒绝。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莎乐美被邀跳舞,为希律王助兴,莎乐美不从。希律王就许诺莎乐美,如果她当众舞蹈,就可以让她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情。于是,莎乐美跳起舞来,舞毕,她要求希律王割下约翰的头给她,她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在约翰的头即将落地的时候,莎乐美感慨道:多美的夜色啊!
是啊,用这句台词来概括这本书的气质再合适不过了。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它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所以王观泉先生在赠言中这样写道:
此书起笔于1953年,时为23岁当大兵时。但虽戎装披身,心中想的是保卫和平,使中国乃至世界宁静。匆匆近半个世纪流逝,这才发现世界其实一点儿也不太平。书虽然漂亮,2002年垂暮之年的我已经对世道不感兴趣了,只是愿意比我年轻的你及与你相似的中青年们,能如我在起笔写此书时一样好心情,赏析美。
王观泉先生晚年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再手术,如今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而另一只眼睛的视线也极为微弱。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
我想爱人能够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样的一本书上路,踏着这样的夜色归去,实在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带着美走的。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开篇通过阅读老书与新书的不同的感受,重点只在于交代作者喜读老书的原因是:老书是经岁月淘洗后的思想结晶。
B.在哈尔滨的夏天,作者想读《聊斋志异》是由于读了“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引起的,同时也是怀念“亡夫”使然。
C.在以《丽达与天鹅》为题材的绘画中,作者最喜欢达利的那幅,是因为达利表现出了宙斯的激情与力量,刚健和柔美,以及见到心上人的狂喜之情。
D.作者着力描写《莎乐美》的目的就是通过她无所顾忌地追求情爱的疯狂行为,以超乎常理的情节冲突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爱恨交织的蛇蝎美人的心狠手辣。
E.《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是美的载体,所以在最后一段,作者写了爱人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本“美”书归去,实在是幸运的。这也和上文构成照应关系。
【小题2】作者在描写《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内容时,对《丽达与天鹅》描写得很详细,为什么?(6分)
【小题3】作者以“多美的夜色啊”为标题,有何深意?(6分)
【小题4】“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这是作者的选择,读新书还是读老书,每个人喜好未必相同,你的看法呢?(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华教与中国传统信仰
郭沂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信仰为宗教,故其终极价值是宗教性的和非理性的,如西方文明中的基督教、伊斯兰文明中的伊斯兰教等;而中国人的信仰则宗教、人文并行,故其终极价值为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非理性与理性齐驱,而尤以人文信仰或理性信仰为主。我归之于五个部分:华教、儒家、道家、佛教和文学艺术,其中华教和佛教属宗教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属人文信仰。这五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何谓华教?有学者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除了道教和佛教外,还有另一种更重要的宗教。它不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宗教,而且一直高居国教的地位,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宗教情怀的正宗大教。如果说道教和佛教是一种团体性宗教,只为部分中国人所信仰,那么这种宗教则是一种全民宗教,为中华民族几乎所有成员所信仰。因此,我依照犹太教、印度教等以民族名称命名的先例,称之为“华教”。
华教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上天崇拜。“天”不仅是自然之天、宗教之天,也是义理之天。它是信仰和理性的统一体。第二,祖先崇拜、民族始祖崇拜与圣贤崇拜。祖先是我们生命所由来。民族始祖崇拜由祖先崇拜衍化而来,民族祖先就像家族祖先保佑其家族成员一样会保佑民族。圣贤崇拜的对象是往圣先贤。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意义上的祖先,故圣贤崇拜仍可看作祖先崇拜的进一步衍化。第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这些都可归为自然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的对象是作为民族祖先的动物和植物,而社稷崇拜的对象则为土神和谷神。至于日月、风雨、雷电、山川、树木等,都可成为自然崇拜的对象。它们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理基础,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第四,巫术、卜筮和方术。第五,郊社制度、宗庙制度以及其他祭祀制度。第六,经典。华教的经典为孔子编订的六经。《庄子·天下》曾说古之道术“在于《诗》《书》《礼》《乐》者”。这里的“古之道术”实际上就是中国原生态的宗教母体。从《天下》的描述看,六经为华教之载体。第七,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这是上述种种宗教崇拜的表现形式,蕴涵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华教的至上神是天,而只有皇帝才可称为“天子”,有权力祭祀上天,所以皇帝不但是最高的政治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宗教权威。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教又衍化出许多自成一体的宗教形式。可以说,中国本土宗教多与华教存在血缘关系,属华教支裔,应归为华教家族,其中最突出的是儒教和道教,但更多地被当今学者称为“民间宗教”。
在这里,我们需要厘清“儒教”这个概念。“儒学”和“儒教”这两个概念并行不悖,“儒教”不能代替或涵盖“儒学”,因为儒教和儒学有各自的界限,二者的关系犹如道教和道家的关系,即儒学是一种学术体系,而儒教是一种宗教。就像佛教有庙宇、道教有道观一样,儒教也有宗教场所孔庙(文庙)。
儒教和道教一方面孕育于华教,另一方面又分别是儒学和道家的宗教化,所以有两个源头。因此,既可以归之于华教系统,又可以归之于儒家或道家系统。
儒、释、道是中国人的信仰系统。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已经为华教、儒家、道家和佛教所浸润,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信仰系统的表现形式,所以也起到了信仰的作用。当遇到挫折时,人们去拜神,但中国古代的许多士大夫却去读《庄子》、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和欣赏书画、古玩等艺术品,从中获得精神寄托,这样文学艺术也可以归到信仰里边了。
宗教信仰和人文信仰相辅相成。一方面二者相互学习,相互渗透。中国的宗教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中国的人文主义则是一种宗教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和人文信仰分别成为不同人群的主要信仰形式。以士大夫为代表的社会上层多倾向于人文信仰,而以百姓为主体的社会下层更青睐宗教信仰。
【小题1】下列关于“华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华教即中华民族的宗教,如同印度教、犹太教一样以民族命名,是与其他民族宗教并列的主体宗教。
B.华教、道教、佛教为几乎所有中国人所信仰,是一直高居于国教地位的全民族性的宗教体系。
C.华教中的自然神灵崇拜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祖先崇拜衍化出圣贤崇拜、民族始祖崇拜。
D.华教以天为至上神,以孔子编订的六经为载体,以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等为表现形式。
E.华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人文信仰,两种信仰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小题2】根据本文的内容,下列分析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多数民族信仰宗教,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人文,因此,中国传统信仰的地位高于其他民族信仰的地位。
B.儒教是一种脱胎于华教的宗教体系,儒教又孕育了儒学这种学术体系,因此,儒学包含于儒教的范畴之中。
C.无论是华教、佛教,还是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都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
D.因为中国古代的许多士大夫常从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精神寄托,所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也可以归入信仰之中。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述“儒学”、“儒教”、“华教”之间的关系。(3分)
【小题4】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信仰“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请作简析。(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章鱼用生命预言未来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8猜全中的德国“神算子”章鱼保罗,可谓风光无限,其风头直逼绿茵场上的球星,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现在,欧洲杯又到了收官的关键时刻,然而神奇的预言家“章鱼哥”保罗,却早已离我们而去了。没有了章鱼保罗的参与,这届欧洲杯注定缺少了很多乐趣。于是,有人弄一头大象代替保罗,可惜,猜一场错一场,干脆有人称它为动物界的贝利了。
动物千百万种,为什么偏是章鱼成了神奇的“预言家”了呢?德国人的真实想法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章鱼足够聪明,在无脊椎动物中,章鱼被称为智商最高的软体动物。
一个圆脑袋,八条长爪,人称“八爪鱼”。别看章鱼长相丑陋不堪,但它拥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共有5亿个神经元,两个记忆系统,外加三个心脏。章鱼到底有多聪明,这还是一个谜。不过,科学家们正绞尽脑汁地对付章鱼,希望不断探知它们智商的底线。可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有点震惊了,谁说无脊椎动物代表低等?聪明的章鱼可能让骄傲的脊椎动物很没面子。章鱼不仅可以分辨镜中的自己,还能走出科学家设计的迷宫,轻松吃到迷宫中的螃蟹。
章鱼是著名的伪装大师。它不仅可以连续喷射墨汁,把海水搅混,还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意改变体色和结构,把自己伪装成长满海藻的石头,或者是一束珊瑚,甚至还可以模仿其他运动的生物,然后,突然扑向猎物。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关云长一样,对方尚未看清情况,赤兔马已经飞奔到眼前,然后手起刀落,斩对手于马下。闭目装睡,此伪装;突然袭击,靠马快。闹了半天关二爷的成功,原来只靠出其不意,武功和刀技却成了摆设。如此说来,章鱼就是海底的关公了。
章鱼还是著名的逃跑大师。2002年,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我曾现场目睹了美国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的梦幻表演。他以精彩绝伦的玩消失功夫为世人称道,不仅能以最短的时间摆脱周身燃烧的绳索逃离现场,还曾从防范森严的美国阿尔卡特拉联邦监狱逃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逃出此监狱的人。而章鱼的逃跑能力一点不比魔术师逊色,甚至更为神奇。多小的缝隙,章鱼都能以缩体神功神不知鬼不觉地化影于无形。因此,所有养章鱼的水族馆,无不为此大伤脑筋,稍不留意,章鱼就不见了。
章鱼除了运用我们熟知的拟态伪装术、舍“腕”保身术外,美国科学家还在印度洋海域发现会用两足“走路”逃生的“高智商”章鱼。章鱼的腕足并没有关节,也没有什么骨骼或骨骼肌,但它却神奇地做到了这一点。章鱼是地球上出现的与人类差异最大的生物之一。它们深不可测的特异功能,使其未来生存充满巨大潜力。难怪有人预言,潜伏的章鱼正等待着自己统治时期的到来。
尽管聪明有加,但预测足球比赛,肯定不在章鱼的能力范围之内。虽然有人在事后,以专业的视角分析说德国的国旗颜色正好符合章鱼最喜欢吃的食物颜色云云,但8猜8中,这绝对是背后人的功劳。章鱼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借口罢了。但我们要感谢德国人的成功炒作,让全世界人又重新认识了章鱼。
其实,章鱼不是什么天才的预言家,它们只是为了生存,而历千百万年自然进化后,把生命的顽强表达得最淋漓尽致的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动物。水下摄影师曾纪录了一只雌章鱼产卵孵化的全过程。在海底一个狭窄的洞穴里,雌章鱼产卵后不吃不喝,精心守在那里,直到小宝宝出世。有时实在饥饿难耐,章鱼不惜吃掉自己的一个“手臂”充饥。孩子终于孵化成功了,可雌章鱼却终因饥饿和劳累,死在了它们身旁。
章鱼不仅充满智慧,更充满母爱。如果要说预言,章鱼就是在用生命预言着未来。一种以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来延续生命的动物,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它们,它们一定会拥有一个无限光明的未来。当人们在餐桌上一边品尝着章鱼美味,一边谈论着章鱼保罗的时候,真应该放下那份做人的高傲,好好感恩一下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选自《品读》2013年7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E.雌章鱼可能会以生命为代价繁殖后代。水下摄影师纪录了雌章鱼在海底狭窄的洞穴里产卵之后不吃不喝地守护着小宝宝,在孩子孵化成功后死去的过程。
A.自从德国“神算子”章鱼保罗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8猜全中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在无脊椎动物中,章鱼是智商最高的软体动物。
B.章鱼有八只长爪,因此被人们称为“八爪鱼”。但章鱼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软体动物,有着很强的自卫和攻击能力。
C.文章不惜笔墨地写关云长怎样“斩对手于马下”,以及大卫·科波菲尔的梦幻表演,意在形象鲜明地表现章鱼拥有杰出的捕食和逃跑技能。
D.章鱼无关节,却能运用拟态伪装术、舍“腕”保身术,会用两足“走路”逃生。这决定了章鱼是地球上出现的与人类差异最大的生物之一。
【小题2】章鱼的“高智商”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3】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三个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