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宇宙飞船中可用超氧化钾(KO2)作为氧气再生剂。超氧化钾是一种固体,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来与KO2反应制取O2,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________作CO2发生装置。
(2)为了除去O2中可能混有的CO2,F中可盛放过量________溶液。
(3)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能生成氧气可能与CO2中混有的水蒸气有关。若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上述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19-06-23 08:10: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请你参与白马湖中学初三年级科学实验探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探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的混合物)。
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设计方案)(1)小蕊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_______,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2)小归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
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Ⅰ的作用是______
C.研究性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