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之旅

高东生

①潮湿、无风、昼夜温差大的时候,容易起雾。早晨推窗一看,白茫茫一片,一般人大概会觉得此时不宜进行户外活动,而我却想马上跑到野外去,到草丛、灌木丛里去看看,我知道,那里有一个精彩的世界等着我。

②几年的微距拍摄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例如大雾天,草丛和灌木丛中的小蛛网上,会均匀而整齐地缀满精致的露珠。不放轻脚步,不俯下身子,你会错过这份难得的精彩。

③露珠并不稀奇,可是,大雾里用露珠串起的项链,却美丽而神奇。每当我向别人说起这些,只要有条件,我便会打开电脑,指给人看,因为我的描述常常让人误以为我夸大其词。

④实际上,我的描述远远没有我看到的精彩,面对美丽到极致的事物,我总会感到语言的无力。像一朵鲜花的颜色,一座蜂房的精巧,一片叶子的纹理,晚霞铺满海面的瑰丽和壮阔,风吹松林的轻柔,草原上无边无际的野花盛开的美景……你说,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形容它们?

⑤那片蛛网,只有我的巴掌大小,一只黑绿花纹的小蜘蛛安处中间,它一定是等了很长时间,等阳光晒干自己身上的水汽,等莽撞的小昆虫自投罗网。它一定有极大的耐心,不然它稍微一动,满网的露珠就会七零八落。

⑥还有一只小蜘蛛,没有结网,不知是蛛网被什么破坏了,还是它本身就不是守株待兔的类型,我看到它的时候,它静静地趴在一棵干枯的狗尾巴草上,浑身缀满了钻石一样的露珠——显得这只普通的小蜘蛛富丽华贵,与众不同。

⑦放眼望去,岂止是蜘蛛和蛛网,几乎每一片叶子、每一棵草的草穗上都布满了细密的钻石一样的露水,奢华到让你难以想象。小树杈上的那根肯定不是蛛丝,因为我看到隐约的弯曲:由那根线串成的“项链”,精巧到不可思议。还有草叶的尖端、小果的下面,都有一颗“钻石”在闪闪发光、摇摇欲坠,一定有上帝之手轻轻地变出了这场魔术,太阳一出来,便如舞台上的灯光一亮,它们就慢慢消失了,不知隐身到了何处。

⑧其实,这种奇迹在自然界到处都是,只是我们太热衷于名山大川和宏伟壮丽的大场面,而忘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个同样鬼斧神工的微观世界。每年的节假日、黄金周,只要是稍微有点儿名气的景点,都会人满为患。我不知道那些挤挤挨挨、熙熙攘攘的人都在看什么,看过之后留在心中的又是什么。

⑨你何不避开喧嚣的人群车流,找一个清静幽雅的地方,俯下身子,细看,再细看,精彩就上演了:小土堆会渐渐高大起来,像泰山一样巍峨,小草也如奇松怪柏般姿态不凡;土堆旁边的苔藓,毛茸茸的,养眼的碧绿,好美丽的“呼伦贝尔”啊,几只红蚂蚁爬过,简直就是一队壮硕的骏马;旁边的小水洼,把周围的野草和灌木倒映其中,再看,还有天光云影共徘徊;那里还有一片狐尾藻,一棵棵直立在水中,好似一片伟岸的水中森林……

⑩我拍摄露珠的地点虽在野外,却临近一个建筑工地。不少人见我趴在草丛中,有些好奇我在干什么,我说拍露珠呢,他们说露珠有什么好拍的,就离开了。

⑪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刚刚经历了一场神奇之旅。

(有删改)

【小题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无力
(2)不可思议
【小题2】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
【小题3】第⑧段画波浪线的部分说“我不知道那些挤挤挨挨、熙熙攘攘的人都在看什么,看过之后留在心中的又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请结合文本,揣摩作者写作意图,谈谈“神奇之旅”给你的启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5 01:0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

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得好坏来说至关重要。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

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人格是剃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人性包括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规定性。是由这些潜在规定性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而谋求存在得更好则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人身上体现为各种不尽相同的潜质。由这些潜质构成的整体就是具体的人性。人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人的成熟,人格的发挥则是人的生活,而人格本身是人性的现实化。因此,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作为人整个现实生命过程的人生。作为个人综合规定性的人格,以及现实化为人格的人性。人生——人格——人性,这是人从表层到深层的结构,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在这个结构中,人格是关键性因素。动物生存的模式是需要——行为——满足。而在人这里,在需要与行为之间增加了人格这个十分复杂的环节,并在满足之后还增加了一个享受的环节。因而人生存的模式就成为需要——人格——行为——满足——享受。人格的形成不仅表明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也表明人具有了人的根本规定性(自为性)和本质规定性(社会性)。人格这个层次的逐渐形成体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它是文明进化的积极结果,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发展。人格是人性与人生之间的枢纽。经过这一枢纽,人性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并具有一贯性。

(摘编自江畅《人民美好生活的个人创造之维》)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的生活状况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B.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等因素静态叠加构成了人格,人格也是影响一个人,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
C.人性具有隐蔽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它必须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D.人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与人生间枢纽是人格,人格的形成表明人具有社会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人格、人性进行重点沦述,既有含义、特征的阐释,又表达了两者间任意转换的关系。
B.文章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人与动物生存模式的对比,突出了人的独特生存模式。
C.文章首段从“美好生活”切入,由生活谈及人生,明确表达了美好生活即美好人生的观点。
D.文章阐释了人生、人格、人性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三者由表及里,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本性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如果时代、地域、个体不同,那么人的本性会有不同的潜质。
B.好人格,好修为,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能让人生丰富深沉、优美崇高。
C.人格虽然是后天形成,但它的逐渐形成推动着人类的文明进化过程,可使人生变得美好幸福。
D.人能走多远,人生的境界能达到多高,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可以诠释这些问题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猎狼

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动扳机。忽然听到砰一声枪响,又砰砰几声。

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

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看,看到的还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提起猎枪,拎着刚才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步一步探着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受伤了——难道是野狼游击队?猎人左手提枪,腾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这人的衣服,胸口上纹着狼头!猎人在周边找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一块破布,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

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纹着狼头。

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到山里,敌人多次搜索,都无功而返。

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

猎人倒了一杯水,递过去。

这人接过水,说:“谢谢。”

“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

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

“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

“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猎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里一个叫陈虎的呢。”

“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我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甩开了,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野狼游击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自制了一把猎枪杀了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

“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狼游击队打鬼子呢。”

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快取出来,否则伤口会发炎。”

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

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草药,放到碗里搞烂,再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

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

刀狼在茅屋里住了下来。

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

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

三天,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这件吧,虽然破旧了,可已经补好。”

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

五天,猎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

六天,猎人叫来10岁的儿子,说:“你带叔叔去石镇。”

儿子在山林里生活了两年,大山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

“后会有期。”刀狼一抱拳,跟着孩子走了。

山高林密,孩子带着刀狼,在没有路的山上左拐右拐,上山,下山,就来到一个小山坡上,孩子指着前面的大山说:“沿着山脚一直走,走出大山,就到石镇。”说完就转身回家。

突然一声枪响,刀狼应声而倒。

猎人提着枪口还冒烟的猎枪走来,孩子问:“爹,干吗打死野狼游击队叔叔?”

猎人说:“他不是游击队叔叔,他是鬼子。”

“鬼子?你怎么知道他是鬼子。”

“刚才他想杀你。”

孩子一看,刀狼手上果然握着一把爹帮他取子弹的小刀。

“爹,他胸口不是也纹着狼头吗?”

狼头谁都可以纹上去的,你还记得前些天我救的那位叔叔吗?他的衣服破了,把我的给他穿,他不要,他说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刀狼,他说大山里的路不熟悉,我就怀疑他不是野狼游击队。野狼游击队,就是依靠大山,与鬼子周旋,怎么可能认不得山路?我给衣服,是试探他,他穿了,我让他带衣服给队长,也是试探他,他也接了,他连队长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就更加可疑了。我给他煎饼,他也拿了,这更加证实我的判断。我让你带路,我远远跟着,如果他是鬼子,一定在认得路之后,对你下手,果然,你一转身,他就拔刀。”

猎人踹一脚鬼子的尸体,狠狠地说:“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的狼,老子救了你,你还要杀我孩子。”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年第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猎狼”为题,一语双关:既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又喻猎人猎杀像狼一样“一点人性都没有的”恩将仇报的鬼子。
B.小说开头描写突如其来的枪声,渲染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小说从“一天”写到“六天”,并独立成段,看似繁琐实则巧妙:不但线索清晰,形式整饬,而且自然展现了时间的推移、情节的推进。
D.小说中野狼游击队队长陈虎虽没有正面出场,但透过猎人之口,读者仍可以看到一个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军人生动形象。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猎人的形象特点。
【小题3】画线的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医者朱军
1984年大学毕业,朱军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就晋升为主治医生。在事业上不满足的朱军开始寻思:再往下发展,要么读研究生读博士,要么出国深造。他选择了出国。第一次走出国门,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卑。他就读的以色列哈达萨医学院是中东最大的医学中心,水平跟欧美齐平。跟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家比,我们的医疗科技水平差距太大了。他下决心要把自卑变为自信。“别人都不上班的时候,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实验室。有时候这是精神上的折磨,但何尝不是对人的磨练。”
三年的留学生活,让朱军开了眼界。他掌握了一些知识后,自信心也增强了。回国一年后,朱军转业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始拓展新的事业。在这里,朱军带领北大肿瘤医院淋巴瘤科跃居国家领先地位。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他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就成了他的一部分。”朱军从医,看见的“最初的东西”是什么呢?
1979年,他毅然报考了第三军医大学。那时候,军医是令人尊敬的职业。至今,他还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高兴。“我喜欢这个职业,因为我的工作是在不断地帮别人减轻痛苦,帮别人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也实现了我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动选择学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医生的后代不学医”的现象。对此,朱军持乐观而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医学教育是必需品,医生这种职北应该处于受人尊敬的地位,只要人类存在,这一点便不会改变。一定会有优秀的人来接班,把医学的精华传承下去。
不可否认,医学教育也面临压力和挑战。现在有的医生天天抱怨患者“怎么不喜欢我们了,怎么污蔑我们了”,对此,朱军很不以为然,他感慨地说:“现在医生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身还有问題,需要自我调整,改变高高在上的心态,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赢得社会的尊敬。医院里一直都有好大夫、差大夫,但是目前的社会氛围,可能会惯坏一部分大夫,让他们养成一些毛病。”他认为,现代医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给准备从医的人补上人文这一课。
下医治病,上医治心。在朱军看来,无论肿瘤还是其他疾病的产生,都不是受哪一个单独因素影响的。“现代社会压力大,要有好的身体,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理念,重要的是要心安。让病人心安,考验的是医生的心胸和情怀。”
在同事眼中,朱军最让人感动的是他有慈悲之心。他曾说,慈悲心是与医术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东西。他很细心,无论对小孩、老人还是别的患者,都很注意他们接受治疗时的感受,并希望用自己的言语举止去抚平他们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患者是来找我们看病的,不是来结仇的。他长得丑还是美,有钱还是没钱,都是病人。他来看病,我们就给他服务。”朱军也希望科里的医生都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给每一个生命送去可触及的、活泼的希望。
(摘编自杨桂青《朱军:悲悯之心待病患》)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的医疗科技水平远远低于以色列这样的小国,这让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朱军感到自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弃。
B.三年的海外留学生活让朱军受益匪浅,回国一年后他转业到北大肿瘤医院,在这里,他带出了一个处于国家领先水平的医疗团队。
C.第三军医大学是朱军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他毅然报考这所学校,成为一名医生,借此实现了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D.医生的后代不学医,主动选择学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其中原因比较复杂,这些引发了朱军对现代社会医学教育的思考。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当上主治医生后,朱军选择出国深造,为改变祖国医疗科技落后的局面,他勤奋学习,表现出积极进取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B.朱军成为优秀医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以“不断地帮别人减轻痛苦,帮别人减轻心理压力”为己任。
C.在朱军看来,医患纠纷出现的原因,有不少来自医生自身的缺点,有些医生天天报怨患者不满意、不喜欢自己,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
D.朱军是一个有心胸和情怀的医生,他认为慈悲心比医术更重要,他细心观察患者,理解患者,通过自己的言行让患者心安。
E. 朱军坚持服务患者的宗旨,无论患者是何种身份,他和他的团队都友善公平地对待,并给每个患者“送去可触及的、活泼的希望”。
【小题3】对现代社会医学教育,朱军所持态度为何是“乐观而谨慎”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4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在嫦娥四号35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嫦娥四号探测器落月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鹊桥”中继星在距离月球6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了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服务,国内外多个深空测控站连续跟踪中继卫星,中继星成为名副其实的“鹊桥”。

2019年1月11日16点47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工程任务圆满完成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摘编自环球网百家号,2019年1月11日)

材料二

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登陆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直径约2500会里、深13公里,是太阳系已知的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国家航天局11日公布了一批嫦娥四号经过“鹊桥”中继星传回的影像。其中一张360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的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在许多小环形坑中间,相当惊险。附近就有一个直径约20米、深度约4米的环形坑。崎岖不平的地形为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造成很大困难。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越来越多的环月探测器显示,月球背面与正面有很大不同: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

LND,全名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简称粒子辐射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第一批开机测试的仪器。这个神秘的仪器,在4块10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需要手工焊接几千个大小不一的芯片,并且要能经受住发射时的剧烈震动、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以及月表的高寒高热等严苛考验。这一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由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罗伯特教授的团队研制,中方参与设备测试,双方共同拥有科学数据并开展科学研究。令人惊异的是,这个仪器仅用13个月就研制成功。研制过程中,中德双方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设计给德方,并被德方采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给了中方启发。

同时,搭载嫦娥四号升空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整流罩涂装多了4个新标志。他们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4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探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

中欧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并非始于探月工程。早在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中德就联合开展了 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去年在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已经表示,愿意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千克的载荷。这一表态赢得了欧洲航天局的高度赞赏。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19年1月12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2点24分奔赴月球背面,35天后,其任务在“鹊桥”中继星的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
B.嫦娥四号任务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勘察、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C.嫦娥四号借助“鹊桥”中继星传回的一张360度全景图,是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的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
D.在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有限,不过自嫦娥四号登陆月球预选区域之后,人类将有突破性发现。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肩负多项重要使命,实现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容也是中欧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B.鉴于嫦娥四号登陆区域及着陆点附近的地形会导致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无法完成,嫦娥四号登陆对研究月球、太阳系的价值就无法凸显。
C.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首批开机测试的仪器,其具有抗冲击、耐高寒高热的特点。
D.“鹊桥”中继星架起了对月、对地中继通信的“鹊桥”,它的正常运转,使得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了互拍。
【小题3】联系文本,简要概括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重大意义。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 )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1)着身子(2)
A.(1)yǔ(2)qiángB.(1)yǔ(2)qiǎng
C.(1)ōu(2)qiǎngD.(1)ōu(2)qiáng
【小题2】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标点填入第⑦段括号处()
A.逗号B.分号C.冒号D.破折号
【小题3】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入第⑨段空格处()
A.拎B.掂C.攥D.拈
【小题4】分析第⑨段画线部分运用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