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梦麟,字文子,西鲁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尚书宪德子。乾隆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十五年,迁侍讲学士,再迁祭酒,提督河南学政。十六年,授内阁学士。十七年,湖北罗田民据天堂寨谋乱,梦麟以河南商城邻罗田,驰往捕治,上嘉之。疏言:“商城界江、楚,峻岭深岩,易藏奸宄,请增兵巡察。”下河南巡抚议,移驻守备,增兵百。十八年,署户部侍郎,充江南乡试考官,即命提督江苏学政。二十年,授工部侍郎,代还,调署兵部,兼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二十一年,命在军机处学习行走。大臣在军机处,资望少浅者曰“学习行走”,自梦麟始。

是岁,河决孙家集。二十二年,河道总督白锺山奏请开荆山桥河,命梦麟驰勘,趣即兴工,工竟,议叙。上南巡阅河,以六塘河以下积潦,桃源、宿迁、清河诸县卑成浸,令梦麟勘治。寻奏:“六塘河上承骆马湖,至清河分两派,由武障、义泽等河汇潮河入海,长三百馀里,中间淤浅数十处,已令速疏浚南北两堰。并去年水坏宿迁堰工及诸缺口,俱加修筑。诸县积水,开沟十五,设涵洞五,建闸四,俾得宣泄。”工既竟,又奏:“荆山桥河道经铜、沛、邳、睢四州县,分设四汛;黄水自丁家楼汇入苏家闸,荆山桥正当其冲,应令堵筑。微山湖至荆山桥河下游王母山,纡长湾曲,每岁霜降后应令疏浚。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上命如所议行。

山东巡抚鹤年奏金乡、鱼台、济宁诸州县水患,命侍郎裘曰修偕梦麟驰往相度,合疏言:“诸县久为微山湖水所浸,当筹分泄之路。韩庄闸南伊家河至江南梁旺城入运,今已久淤,当开浚引积水东注。”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二十三年,复调工部,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卒,赐祭葬,年仅三十又六。

(摘自《清史•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B.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C.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D.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清高宗年号。年号始创于汉武帝,有时一个皇帝换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般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进士,是指中国古代会试及第者。清代的进士分三等:一等赐进士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C.祭酒,官名,西汉称博士之长,东汉改为博士祭酒。此官职历代沿置,隋、唐国子监都以祭酒为长官。
D.学士,最早指在学校读书的人,六朝以后为掌管编纂撰述的官,本文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指的就是后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麟家族显赫,出身显贵。他是正白旗人,家族地位相当显赫;而他的父亲宪德又位居尚书,也是朝中大员。
B.梦麟反应机警,有预见性。罗田有乱,他驰往捕治;商城地势险要,易藏违法作乱的人,他提醒朝廷增加了守备的兵丁。
C.梦麟精于河务,能因地治水。他成功开凿荆山桥河,发现并治理好六塘河下游积潦问题,修堰、开沟、设涵、建闸等各得其宜。
D.梦麟年轻有为,政绩卓著。他二十三岁就在朝廷任职,三十四岁又进军机处任职;他兵事、河务兼善,后者业绩尤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七年,湖北罗田民据天堂寨谋乱,梦麟以河南商城邻罗田,驰往捕治,上嘉之。
(2)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1 03:1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衔着鸟语的村庄
洪忠佩
立冬前后,从那遥远的西伯利亚到婺源乡村,天空有一条飞行的轨迹,纯净而优美,三千多对鸳鸯陆续落户赋春鸳鸯湖越冬。山水掩映的婺源乡村,开始流行鸳鸯的情话。
而婺源的春天呢,是让鸟叫醒的,村庄枝头的芽苞与花骨朵儿里都填满了鸟语。地上的油菜花谢了,一树树的梧桐花,柔柔地开着,白净,锦绣,随着此起彼伏的鸟声开始蔓延,一如浪花在村前村后叠起。这时,清脆而嘹亮的鸟声,像村前那一湾碧水一样清澈、欢畅,以一种原生的质感缭绕着村庄。鸟声里,不仅有山的葱郁,花的芬芳,还有空气的甜意。
我曾经从金盘行至溪头,依次经过鹤溪、深渡、龙回坦、湖村、晓起,继而下坦、井坞,先后看到的是黄喉噪鹛、喜鹊、画眉、翠鸟、白腿小隼、山斑鸠,以及许多不知名的鸟的身影。同行的“鸟人”是一位摄影家,“长枪短炮”的行头,一身迷彩服,口袋里装着有关鸟类图谱的书籍,执着而专业。他先后多次从南方自驾到婺源,追逐着村庄的鸟影。黄喉噪鹛在七八年前就进入了他的镜头,画面中,小巧轻盈的身型,羽毛褐色与黄色相间,尤其是觅食和戏水时,甚是可爱。拍了一幅照片,又多了一份念想。观鸟与拍鸟,没有耐性的人是很难坚持的,“鸟人”为了拍一张满意的黄喉噪鹛照片,让我陪他在鹤溪的兵营林中耗去了半昼的辰光。
村庄水口古老的樟树、枫树、栎树、槠树,还有银杏、红豆杉,让戗角飞檐的婺源乡村多了一分古朴与隐秘,那么鸟的悠闲与啼鸣,则让重峦叠翠的婺源乡村生发着自然与乡土的味道。一条石板路,藏在村庄的背后,与山溪并行,贴着草木的气息,向山的深处蜿蜒,呈现出田园牧歌的景象:山坞底,耕牛在悠闲地吃草;水田里,村民在躬身插秧,白鹭、斑鸠与村民形影不离,自由自在地嬉水觅食;古树上,灌丛中,有鸟儿在呼应鸣唱……我虽然经常行走在婺源的乡村,但对观鸟点还没有“鸟人”熟悉。在他的引领下,我小心翼翼地向树丛中的鸟靠近些,再靠近些,终于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俏丽灵动的身影。鸟的啼鸣,是自然精灵的歌唱,它的气息与发声藏着自然的密语,有呼朋引伴的,有嬉戏欢娱的,有谈情说爱的,鸣啭,沉醉,欢畅,和谐而又有情趣。一对对的,像情歌对唱;三五成群的,俨如小组唱;一群群的,似是正在进行一场多声部的合唱,唱和的音阶,圆润而嘹亮。
为了解黄喉噪鹛在婺源的栖息地,我请教过首先发现黄喉噪鹛的郑先生。老郑谈起黄喉噪鹛如数家珍:2000年的初夏,“失踪”了70多年的黄喉噪鹛在婺源被发现,立即引起了国内外鸟类学界的高度关注。美国鸟类专家贝京、德国动物物种与种群保护协会主席罗兰德·沃思博士都专程赶赴婺源,实地考察黄喉噪鹛。如今,婺源的190多个自然保护小区,已成为鸳鸯、白鹭、池鹭、鹊鸲、褐头鹪、三宝、松鸦、山斑鸠、丝光椋鸟、灰卷尾、大斑啄木鸟、红尾水鸲、雀鹰、赤腹鹰、黑冠鹃隼等鸟类,以及濒危鸟类黄喉噪鹛与白腿小隼的家园。
我行走在婺源衔着鸟语的村庄,仿佛走进了乡村版本的童话世界。我觉得鸟的前生一定是村庄里活泼调皮的孩童:眼光是清澈的,脸上是稚气的,即便捉迷藏时身上染了尘土,沾了草屑,依然不管不顾,自在,闲散,好动。偶尔,鸟儿们看见树上的瓜果、晒着的谷物就偷偷嘴,村民见着了,也只“哟嗬”地赶一声,抑或咧嘴笑笑。有时,鸟儿们也相互追逐、逗乐,那样子着实招人喜爱。而悦耳的啼鸣,宛如天籁之音。《说文》中说:“鸟,长尾禽总名也。”虽然有的鸟我还不能说上名字,但在我的意象里都似曾相识。在这衔着鸟语的村庄里,在这有鸟鸣的炊烟里,我的眼中开始有了潮意。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1月30日15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精致的“美文”,构思缜密,结构谨严,描写生动,充满诗情画意。
B.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了象征,“衔着鸟语的村庄”象征了“我”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追求。
C.“失踪”了70多年的黄喉噪鹏在婺源被发现,从侧面表现了婺源自然保护的成效。
D.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村民爱护鸟、与鸟和谐相处的肯定,并为之感动。
【小题2】作者笔下的婺源乡村鸟语花香,如诗如画,这离不开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请结合第二段简析。
【小题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衔着鸟语的村庄”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本质上来看,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提、基础。其中,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居民大规模参与全球金融交易以及境外投资者大规模参与中国境内的经济金融活动,是人民币走出国门的直接推动力量。。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中国利平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通常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完善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实施有效管理;汇率市场化改革则有利于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并借助市场力量调节中国经济对外均衡。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20余年,基础框架构建正处于收官和细节完善阶段。这一改革经历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货款后存款、先城市后农村、先定期后活期”的先难后易过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范围正在有序放开,市场化程度前所未有。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进入新的高级阶段,并推动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经济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弹性和可持续性,进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入到更高的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使用可以直接降低中国参与全球交易活动的货币兑換成本,降低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汇卑波动风险,对进一步推动中国对外经济活动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掌握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主动权等,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形响中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率。在传导外部经济扰动到中国国内的同时,也会把中国经济波动传导至全球经济。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的阶段,通过法定准备金比率要求调整来实施货币政策的做法会逐渐淡出,中国的貨币政策将更多地通过政策利率调整来付诸实施。中国现有的双边本币互換经济体没有包括美国;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机构分布在金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没有美国。但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美元的国际地位变动,可以预计,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将可能更多的是围绕美元,处于与欧元、日元、英镑等相当的位置上。
应该看到,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蓬勃发展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四际化有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和国家美誉度提升,是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全球化的自然选择。人民币国际化应抓住时机、顺势推进。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助推中国稳步走向世界》)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提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以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B.人民币走出国门的直接推动力量包括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居民大规模参与全球金融交易等因素。
C.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处于完善阶段,这将有利于完善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实施有效管理。
D.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范围正在有序放开,市场化程度前所未有,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还正在进行当中。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论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前提条件,发展现状及其积极意义,发展前景等问题。
B.文章倒数第二段预测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未来可能处在的位置,指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意义,彰显了人民币国际化助推中国稳步走向世界的立场。
D.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文章既指出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国难,但更多的是对其美好前景的坚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币国际化进入高级阶段后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可以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进入到更高的阶段。
B.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政策利率调整必将代替法定准备金比率要求调整来实施货币政策的做法。
C.中国双边本币互换经济体没有包括美国;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机构也没有美国,表明全球经济中的人民币使用超过了美元。
D.因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蓬勃发展需要人民币国际化,所以抓住时机,顺势推进必然会使人民币国际化全面走向世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17日,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关于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规范、信息化建设、服务能力、语言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状况都有了数据支撑。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国的普通话普及率已经从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左右,预计到2020年,普通话普及率将达到80%,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将会实现。”白皮书主编、语用司原司长姚喜双介绍说。

2016年我国语言文字第一大研究热点就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问题研究。“之所以说这是第一大热点,因为相关研究数量多,权威学者参与多,相关学术会议多,反映出学术界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的家国情怀。”

2016年火爆荧屏的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约有4.86亿人次收看,成为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中国成语大会》之后的又一文化品牌。这三个节目从字、词、篇的角度,展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现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云南省九河乡的普米族,除两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汉语不熟练外,其余474名普米族人都能熟练使用汉语。同时,普米族人的母语意识近年也逐渐提高,一些家庭开始教孩子学习普米语。

调查显示,现今台湾大学生对简化字的理解度80%以上者已超过六成,阅读简化字书报刊物没有问题。香港已开展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20年,年均测试人数由1996年的141人次发展到2016年的7338人次。澳门2016年有387人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历史新高。

汉语国际传播逐步推进,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我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全球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生达600万人次。

(摘编自《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首次发布》)

材料二:

人类的一些种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区,逐步分化出方言,最后形成独立的语言,语言的多样性由此形成。这是一个历史过程,至少需要l500年。因此语言中保存了使用该语言族群的大量历史信息。要了解语言分化的历史,必须结合使用该语言群体的分化历史。

(摘编自《“语言保护”多人谈》)

材料三:

广告宣传中常见的用字错误:“绅士”误为“绅仕”。随着中产兴起,“绅士”一词大行其道,常现身广告中。香港明星黄宗泽今年当选了某时尚杂志评选的“新绅仕”,广告随处可见,但“绅仕”其实是“绅士”之误。“绅士”指有现代文明修养的男士,其“士”是对男子的美称,不能写作“仕”。“士”古代指未婚男子,也可做成年男子的通称,或做男子的美称;“仕”则作动词用,通常指做官。

(选自《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

材料四:

报道中禁止使用“哇塞”“妈的”等脏话、黑话等。近年来网络用语中对各种词语进行缩略后新造的“PK”“TMD”等(新媒体可用“PK”一词),也不得在报道中使用。近年来“追星”活动中不按汉语规则而生造出的“玉米”“纲丝”“凉粉”等特殊词汇,我社报道中只能使用其本义,不能使用为表示“某明星的追茶者”的引申义。如果报道中因引用需要,无法回避这类词汇时,均应使用引号,并以括号加注,表明其实际内涵。

(选自《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

材料五: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关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规范、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在《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中都有相关的数据。
B.在港澳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成效显著:简化字在台湾得到一定程度的接受,香港、澳门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人数增长突出。
C.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问题成为2016年我国语言研究第一大热点,是因为相关研究数量多,权威学者参与多,相关学术会议多。
D.云南普米族有几百人熟练使用汉语,同时母语意识也开始提高,这表明我国在通用语言推广的同时,也重视汉语方言的传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制订了计划,到2020年,我国普通话的普及率将达到80%,到时中华民族的“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将会实现。
B.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取得成功,这说明我国在语言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和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C.语言多样性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语言中保存了使用该语言族群的大量历史信息,该语言群体的分化历史决定了语言分化的历史。
D.新华社规定,近年来网络用语中对各种词语进行缩略后新造的词语和在“追星”活动中不按汉语规则而生造出的特殊词汇,一律不得在报道中使用。
【小题3】世界正掀起汉语热,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洗手
朱以撒
每一次要摊开这些汉画像拓片阅读时,我都要认真地洗洗手,擦拭干净。其实指掌间已经很干净了,也还是要自觉地进入这么一个程序,算是从内心对前人的作品表示敬畏,还有崇仰。这种习惯逐渐形成,对待古旧之物,大都如此。每一件古旧之物都有自己的气息,冷清的、平和的、朴拙的,却不会有时下这么些气味。充满欲望的手一天到晚都在触摸着种种物质的皮表,要静下来阅读古帖古碑,慢慢地把玩一遍,还是需要洗一洗手,让手的温度冷却一些——这很像一个长长的过门,很郑重,很有必要。一个人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接下来由手展开的动作就会把分寸掌握得很好,至少不会失手。
精神洁癖——让澄澈的水来过手,通常以此开始。生活习惯中对于洗手的要求,是在进食之前。一位农妇在不缺水的条件下让孩子们洗手,可能没有想到这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一年到头的栉风沐雨,终于修来了黄澄澄的果实。一个人把手洗净了,坐在餐桌前,显然是沉稳和端庄的。对劳动的果实抱有认真的态度,缓慢地品咂,神色越发爽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也是一种态度,只是劳动果实的滋味未能被细致地感受,不免有些粗率。大凡有洗手这个程序,整个行为都会克制一些,徐缓一些,进程也更为细腻和雅致。
回老家时,我面对晚年的母亲,会给她剪剪指甲。人老了,指甲也变了形态,如乱石铺街,凹凸不平,连坚硬的指甲剪都有些吃不消。可是我别的做不了什么,就从剪指甲这等小事入手。剪完后母亲总会催促我去洗手,顺便把指甲剪也给洗了。在母亲看来,一件事和一件事之间的过渡,应该用洗手来区别,以示结束和即将开始。母亲总是把许多事情划分得十分清楚,她是一个善于细化的人。炊爨、刷洗是一种动作,快,麻利。接下来把手洗净,在狭窄的书桌前端坐,开始批改作业。清洁的手在作业本上移动,边改边把那些卷起来的边角抚平。勤洗手是内心的需要,会更细腻一些,少一些粗率。在那些越来越热的夏天,少年的我有很多时间都在田园里奔跑,掀动墙边屋角的瓦砾,追捕蛐蛐,或者爬墙上树,弹鸟捕蝉,弄得灰头土脸。好在家中有两口老井,水量充沛,随时可以用清冽的井水冲洗。当双手深入水桶的一刹那,脑袋清醒起来——不能老是这样子啊,应该要有一个新的走向了。
庸常日子里的忙乱双手,每一日都在大量的抚摸之中。每一个被抚摸的对象都是有温度的,冰冷的热烈的、粗糙的细腻的,能感受到它们在节气推移下的变化。如果没有什么禁忌,面对物体,每个人都会生发出许多抚摸的欲望,抚摸使内心有了把握,判断也随之准确。我不知道一个人戴着手套,怎么可能感受毫端在宣纸上提按、快慢的回馈,一切行为还是略去一些装饰才能存储优雅。一个想亲近古贤人的少年,吝惜自己的手,担心墨汁弄黑了手,担心冬日里的水过于寒冷,以为隔着薄薄的手套追寻古人并无不妥,实在是太自以为是了。一群人在看旧日字画,一律戴上了手套。目光尽可以随意,对一双手却提出了要求——必须隐藏在手套内部,以保证抚摸时的安全。这些手套百人戴千人戴,内部外部早已不洁,可是没有办法,规定如此死板。如果一个人洗净了手,开合卷轴时,会对纸本的轻重、顺逆分寸把握得默契一些,周全一些。净手的低调而柔和的抚摸,被旧日的纸上纹路牵引着,进入内心最隐秘的深处。手套对于手来说,就是一层蒙翳,捂在里边久了,蔫了,不活络了,把它抽出来,洗洗,就生动起来。
又一个夜晚到来。我先是洗了一次手,坐下来整理一篇文稿。然后又洗了一次手,站着临写《杨淮表记》里的几个字。洁净的手指灵动地引导着柔韧的羊毫,点线简劲而出。我一直以为学书者不可不知汉隶,它是一个人笔下的筋骨,让一个人行笔时有了底气。接着,我又洗了一次手,意味着今夜的临写结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写自己每一次在阅读汉画像拓片之前都会洗手,字里行间也在劝诫着人们对于物质不要过于贪恋。
B.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显得较为粗率,难以细致地感受劳动成果的滋味,于是农妇常会要求孩子们饭前去洗手。
C.本文写戴着手套练书法、赏鉴旧日字画,从反面说明洗手之后亲手抚摸才会使内心更有把握,判断更为精准。
D.结尾写在临摹《杨淮表记》前后反复洗手,既与上一段相关内容形成对比,又呼应开篇的内容,足见运笔匠心。
【小题2】第三段对母亲的细致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结合全文,说明文中“洗手”的意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讲的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大家风范?

(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材料三

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业利器”。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全球总票房高达3.043亿美元,《功夫熊猫》更以5.771亿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区别在于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斯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个追求实现自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

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高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讲述。

2016年G20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

《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300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美丽。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符号。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这些表演,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在世界知名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彪西的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然是断桥。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取材于郑英明等的相关文章)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磅礴:可用“恢弘”替换。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小题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
【小题4】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最能直接体现“材料二”中画线句意思的一项是
A.翠翠(《边城》)
B.狂人(《呐喊•狂人日记》)
C.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D.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小题5】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的一项是
A.故事中没有多余信息
B.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
C.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
D.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
【小题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
B.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
C.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D.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
【小题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原因的一项是
A.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B.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C.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中西合壁的叙事视角
【小题8】下面文字选自我国领导人“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该演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下面文字,分析该演讲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