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对《捉不住的融鼠——时间片论》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并茂的散文。作者围绕“时间”,这一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展开讨论,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询时间的本质,表明了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
B.文中用了繁多的比喻来写“时间”,表现了作者绮丽的想象,语言有如诗句一样优美。
C.本文写得很“散”,又有些深奥,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各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写,共同组成一篇“时间片论”。
D.文章在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讨时间的本质的同时,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心、好奇心,表达了世人无力把握时间的无可东何之情。文章间接地批评了世人浪费时间的现象,号召人们珍惜时间,在有生之年多做事情。文章语言优美而又充满激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2-21 11:1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4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孛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被软着陆,首次月倍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4号成为与嫦娥3号不同的全新航天器,概括起来两者有五大不同。

科学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均要在月球背面完成,包括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和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探测。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

工程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锁定两个国际首次: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地月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数传中继。

有效载荷方面。嫦娥四号将降落月球背面,其着陆器携带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等4台有效载荷和1台生物科普载荷,巡视器上共携带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4台有效载荷,并将把8台有效载荷带往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

着陆环境方面。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师吴学英介绍说,嫦娥四号的主着陆区为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的冯·卡门撞击坑,这里着陆区面积比嫦娥三号的虹湾地区小许多,因为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因此,嫦娥四号着陆器在凸凹不平“巴掌大”的地方软着陆,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

通信方式方面。嫦娥四号与地球“飞鸽传书”的通信任务由“鹊桥”中继卫星承担,实施与地面的通信信号“接力”,保障嫦娥四号与地球通信联络。

(摘编自《航天专家: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五大不同》,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齐、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普试验栽荷罐内。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成功发芽。截至试验结束前,未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它生物生长状况。

生物科普试验襄备罐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直径173毫米,高198.3毫米,内部除了6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和土壤、空气、热控以及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1月3日)即加电开机,在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后,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近3个月的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下传照片170多幅。

(摘编自《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中的棉花种子发芽》,北晚新视觉2019年1月15日)

材料三:

美国《福布斯》网站展望称,2019年1月仅月球就会“接待”两批地球来客,它们将开创人类探月历史上的两个“第一”。报道称,1月初,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冯·卡门撞击坑软着陆并展开巡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与月球背面“亲密接触”。印度也将展开本国第二次月球探测行动,计划于1月31日发射“月船2号”探测器,“史上首次造访月球南极”。美国《天空和望远镜》杂志网站则透露,包括德国、美国和印度等多国机构冷战期间美苏引领的第一次探月高潮以政治目的为主,因此在1976年之后,这类不惜血本的探月行动一度陷入长期停滞。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开发月球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各国形成新的探月高潮。月球不但拥有氦-3等丰富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而且还是载人登陆火星的理想中转站,因此欧洲国家、日本、中国、印度等先后都提出本国的月球探测计划。

(摘编自《2019全球航天充满重量级任务环球网》,2019年1月2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4号是一种全新的航天器,他通过逐鹿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借助于鹊桥中继星传回月背影像图。
B.嫦娥4号生物科普实验在河内搭载的6种生物,截止实验结束时,锄棉花成功发芽,为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他生物生长状况。
C.《福布斯》网站称2019年1月,人类将开创探岳历史上的两个第一第1次着陆月球背面,第1次造访月球南极。
D.古老神秘的月球背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可在嫦娥4号探测器登陆之前,人类从未实现月被着陆和雨乐贝的中继通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携带8台有效载荷为其精准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并传回月背影图像提供了保障。
B.通过地月L2中继星地面控制中心开启实验指令,6种生物结束休眠,正式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
C.以政治为目的的第1次探月高潮长期停滞后,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各国又形成了以科研为目的的探月高潮。
D.随着探月的不断深入,人类将会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载人登陆火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小题3】嫦娥4号登月成功对中国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来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时,对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植根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

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在水里的灯光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一列高高土坡,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湾,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的历史。后面小土坡上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地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

⑦数十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联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节操,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朱自清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的本性的一剂良药。

⑪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现实,评价朱自清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
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盛开,荷叶铺展,月光流泻,营造了空灵的意境。
C.“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这句话的意思是,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内心却思绪万千,既深切怀念朱自清先生,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小题2】第②段写到“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滑”能不能改为“掠”?为什么?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在第⑩段中所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人之为人”是“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科,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未来,域市阅读或将具有以下四大势:第一,纸质书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的阅读主体,电子书阅读将持续上升,阅读载体将呈现多元化趋势。第二,实体书店仍将是内容销售的主要渠道,同时随着网络普及和支付方式的日益便捷,电商渠道逐渐向三四线地区下沉,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也涉足电商渠道,渠道融合势不可挡。第三,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阅读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二胎政算”的放开,绘本等童书阅读的市场前景广阔。第四,母婴教育、阅读推广等机构、活动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对进一步促进阅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摘编自《阅读城市・城市阅读报告)出炉,北上广最爱阅读》,2016年4月21日新华网)

材料二:

阅读形式倾向分析

(摘编自琳,陆瑾,杨国立《2013-2017年国民阅读调查报音解读及启示》)

材料三:

对越来越多的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一年读了多少本书,而是如何选择好书、读好书。

首先,“品质”成为国民阅读力提升的新引擎。数据显示,国民多爱购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图书,以及被公认的大家之作。2017上半年虚构类销售TOP10包括《人间失格》《追风筝的人》《活着》《解忧杂货店》等;2017上半年非虚构类销售TOP10包括《我们仨》《自在独行》《人间词话》《万历十五年》等。

其次,大数据精准推荐好书。“当当”基于2亿多用户18年网购大数据获得的标签化需求,向用户进行个性化精准推荐,每月定期向用户推荐经典书单,以及名家、专家推荐书目,为读者“有所读有所不读”提供借鉴。

再者,原创品质与数量双向攀升。以往,读者过度依赖引进版童书,导致原创童书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如今引进和原创比例渐趋平衡。“当当”数据显示,上半年畅销童书TOP100中原创与引进比例为4:6,原创作品比去年増长10%。更令人惊喜的是,稳居畅销首的是充满时代气息、体现中文化情感的原创科普作品《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摘编自《五大度解析当下国民阅读倾向》,2017年8月17日《中国文化报》)

村料四:

地区产业分布形响功能性书籍的需求,像北京这样科技公司集聚的城市对科技类图书的需求较高;沿海地区读者有“文艺范儿”,偏爱阅读生活、人文和文艺类图书山东、河南、江西等文化大省,更关注教育、文艺、人文社科:责州、海南、甘肃则属文化新锐地区,对生活、经管励志和原版书比较偏爱。

(摘编自《大数据:不同者份有不同的阅读气质?》,2018年4月25日腾讯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方式的所占比例虽然呈明显下降超势,但仍是主流的阅读形式。
B.网络在线阅读和纸质图书阅读比例的下降,与移动互联、智能手机的兴起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C.运用电子阅读器和从网上下载打印后阅读的占比变化不大,采用这两种方式阅读的属于“小众”
D.信息技术的进步拓展了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对推动全民阅读具有积极意义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实体书店要有对纸质阅读的信心,也要顺势而为,积极因应信息化潮流。
B.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家庭阅读的需求增强,促进了原创童书品质和数量的提升。
C.电商平台通过分折网购数据精准把握阅读热点,在融合实体书店时占得先机。
D.不同省份对功能性书籍的需求偏好,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地区产业分布有关。
【小题3】从“全民阅读”走向“全民悦读”既是“可能”也是“需求”。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