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黄土招魂
王灏然
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了着落。
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方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早已深深地渗透、交融于这一片承载着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和黄土,竟是如此的富于灵气而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以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生于黄土中的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思想的载体。而秦兵马俑乃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④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生存,而它似乎总在沉思,但沉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了我们更多。
⑤黄土大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它那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血性喷薄。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的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黄土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⑥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
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间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的寻觅,古老的黄土地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
⑧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浩劫。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完善的物质文明的良好机遇,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其对精神方面的摒弃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
⑨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片原始的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庄园,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
(选自《中国散文家》双月刊2010年第4期,有删改)
【小题1】文章题目为“黄土招魂”,请结合全文概括“黄土魂”的具体内涵。(5分)
【小题2】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
耸的烟囱”,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A.
【小题3】第⑤段画线文字叙写了黄土地上人们欢腾的景象,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小题4】第⑦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结合
全文探究作者怀着怎样的复杂心情。(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5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风徐来,轻轻地滑过树稍、草尖,树们、草们就腰脊闪晃,摇曳着飘缈的梦。河水迤逦着金色的光,浪花拍击着堤岸的碎石,弹奏着(清纯/清醇)的音符,唱着欢快的歌谣;还有鸟儿的鸣啾与狗吠、牛哞、羊唤一起喧响,构成了草原的绝唱。薄薄的雾气氤氲,轻拂着盘树的虬枝,清丽的河水充盈着。两岸茂密绵延的红柳,烂漫成了火焰,尽情燃放,(显示/昭示)着生命的倔强与执着。
星星点点,灯火亮起。归牧的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劳作的乡民们陆陆续续地收了工,一天的忙碌与疲惫画上了句号。人们荷锄背草,扛袋提筐,脸上挂着串串晶莹的汗珠,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脊(jǐ)   摇曳B.啾(jiū) 飘缈
C.氲(wēn)  树稍D.堤(tī)  倔强
【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清纯   昭示   憧憬B.清醇   显示   憧憬
C.清醇   昭示   希望D.清纯   显示   希望
【小题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  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
B.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  ②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
C.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  ②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
D.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  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出口

林清玄

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个高中女生为情跳楼自尽,第二天,她的男友从桥上跳入河心,也自杀了。

这时候,一只小黄蜂从窗外飞了进来,在室内绕了两圈,再回到原来的窗户,竟然就飞不出去了。可怜小黄蜂不知道世上竟有①“玻璃”这种东西,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②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响。

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在③玻璃上踱步,好象在思考一样,想了半天,小黄蜂突然飞起来,绕了一圈,从它闯进来的纱窗缝隙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

对照起来,人的痴迷使我感到迷茫了。

对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闯入一个房子的小黄蜂,等到要飞出去时已找不到进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与生活中的情感④玻璃使我们陷入绝境呢?隔着⑤玻璃看见的山水和没有⑥玻璃相隔的山水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在这样的绝境,为什么人不会像小黄蜂退回原来的位置,绕室一圈,来寻生命的出口呢?

是不是人在情感上比小黄蜂还要冲动?

是不是由于人的结构更细密,所以失去像小黄蜂那种单纯的思维?

是不是一只小黄蜂也比人更珍惜生命呢?

对这一层一层涌起的问题,我也无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深陷绝境时,更应该懂得静心,懂得冷静地思维。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时,要后退一步,观照全局。或者,就在静心与观照时,生命的出路就显现出来了。

昨日当我们年轻时,在情感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过了结生命,以解脱一切的痛苦与纠葛。

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那是因为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乃是因缘的幻灭,如果情爱受挫就要自尽,这世上的人类早就灭绝了。何况,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岂不可惜复可怜?

正如一只山上飞来的黄蜂,如果刚刚撞⑦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它可飞或者不飞,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它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它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比死亡更生动而有趣呀!

第一次情感失败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

第二次情感受挫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许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难的人,如果有体验,一定会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我这样想着,但是我并不谴责那些殉情的人,而是感到遗憾,他们自己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来生,可以了却他们的爱恋痴心。

可叹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能知道呢?

【小题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由高中女生跳楼自杀写起,用小黄蜂的举动和人类进行对照,劝诫人们在陷入绝境时要冷静思考,寻找生命的出口,不要轻易放弃生命。
B.作者说“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是因为作者没有想到小黄蜂在无路可出之际,竟然仍能执着地寻找出口。
C.作者对小黄蜂陷入绝境时的举动细加描绘,是为了表明小黄蜂的选择以便和某些人类的选择加以对照。
D.“现在它飞出去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作者意在说明小黄蜂从绝境中出去了,就会享有更多的自由。
E.作者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像一位长者,言语中透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祝福。
【小题2】作者在文章中认为人如果因为情爱受挫就自尽“岂不可惜复可怜?”,请说明“可惜复可怜”是因为:
【小题3】“玻璃”一词在文中共出现7次,请分类归纳“玻璃”在文章中共有哪几层意思
【小题4】作者在文中说“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联系全文,请分条说说作者认为没有必死之理的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必要的丧失
迟子建
一九九四年九月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在散步时与一个精神失常者相遇。当时我正走在河岸上,空气很凉爽,明月下能见到苍山幽蓝的剪影。当我走上一座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人相遇。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的美如天仙的新娘。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他相貌平平,入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地望着河水。当他转身朝我走来时,我大胆地打了一声招呼:“嗨,你好!”他并没有停住脚步,但他冲着我笑了,而且笑出了声。他与我擦身而过,像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爱情?金钱?权力?事业?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梏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最后仍然是一团迷雾,得不到任何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钱、荣誉等等这一切为人所累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也许是仅存爱情了。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着的。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而到达这种境界却必须以丧失作为代价。
他对我的那一笑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孤独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怀旧是否也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但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言,它却是对逝去所有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恋已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么你在怀旧,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你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丧失又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憧憬呢?它也是一种丧失吗?我认为憧憬也是一种丧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现实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自己的阳光和雨露。憧憬脱离尘世,当然是对许多俗世生活的一种丧失。
怀旧和憧憬,这是文学家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良好素质,它们的产生都伴随着丧失。而任何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怀旧和憧憬的,它需要营养的补充,也就是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一种近于怪癖的艺术家的精神气质。一个八面玲珑、缺乏个性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家的,因为他(她)们拥抱一切,缺乏问询、怀疑、冷静和坦诚,因而也就产生不了距离和美。
我又想起了在大理石桥上遇见的那个人。以往我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称他们为精神病患者,但我现在不那么以为了。几乎绝大多数病的症状都伴有抑郁、焦虑、暴躁、惊慌的表现。而精神失常者却表现出一种使人迷醉的冷静、平和及愉悦,这有他们脸上的笑容为证。他们战胜了抑郁、焦虑、暴躁和惊慌,他们的心中也许仅存一种纯粹的事物,他们在打量我们时,是否认为我们是有病的,而他们却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所说的正常是以大众的普通人的行为作为尺度的,所以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精神失常者,或者说是精神漫游者。
要到达那种境界要丧失多少东西?我不敢设想。也许他们也怀想和憧憬,就像我们一样。
【小题1】作者在文章开头写自己与精神失常者相遇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小题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的美如天仙的新娘。
(2)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小题3】文中说“怀旧”和“憧憬”都是“丧失”,请分别说明它们各自是一种什么样的“丧失”。(4分)
【小题4】文章的题目是“必要的丧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其含义的理解。(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彩端午

 苗理洁

①如果要用色彩去界定惠州端午节的话,我认定它是多彩的。

②蝉鸣荔熟时,迎来端午节。于是,市场上飘荡着一缕缕果香和青草的气息。一筐筐火红的荔枝中,又可见一抹抹青葱的绿色映入眼帘,那是农家大娘和小妹担子上一捆捆的粽子叶,还有一扎扎的桃枝、艾叶与菖蒲。“这些叶子也能卖钱么?”一个操着外省口音的大妈好奇地问。“过五月节(惠州人管端午节为五月节),这些叶子都能卖钱!”小妹子爽爽地答道。是的,走过两千多年岁月的端午节,从古老的农耕历史深处传承至今,已深深扎根民间。人们期盼这个传统的节日,用各自虔诚的心装扮,包括大娘翻山越岭采来粽子叶、艾叶,小妹攀着梯子采摘桃树枝,当然也包括那些买菜的阿姨大嫂们开心买着带回家。

③这个源于纪念屈原的节日,如今已被纷纭的色彩所衬托。衬托得喜庆鲜亮,像个待嫁的新娘,给了人们不少遐想的余地和欢喜的空间。

④龙舟竞渡,惠州人称之“扒龙船”。扒龙船,民间比较广泛的说法是源于渔夫们在江上来回寻找屈原的真身演变而来。《惠州府志》记载,惠州是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开始才有扒龙船。数百年过去,惠州人一直视扒龙船为端午节重头戏。先不说藏在水下的龙船每年出水时的神秘,也不说参与这项活动的人抬着金猪等祭品祭拜的庄严,单说龙船赛,就展现十分明丽的色彩。前年端午时节,我在惠东的赤岸村,就观看了一场海上扒龙船。赤,红也。这个红色海岸的村庄生长着上百棵古老的荔枝树,成熟荔枝如小小红灯笼悬满枝头,成为村庄最美的景致,也标志着扒龙船的日子到了。那日的龙船,船头披上大红花球,助威的大鼓是红色的,运动员的衣裤也是红色的,海岸旁,海风吹拂一排排鲜艳的红旗,哗啦啦作响。十里八乡来看扒龙船的人挤满了岸边,吉庆的色彩激动着所有人的心。当龙船箭一般冲出蓝色的海面,紧接着锣鼓震天,呐喊声声,海湾沸腾起来了。这红色的海湾深深镌刻在我脑海,成为端午美好的记忆。

⑤代代相传,谁人不晓五月初五吃粽子的来历?又有哪家主妇端午时节不寻粽而去呢?我依旧来到老街,看见卖粽子的店铺里,台面上的粽子已经卖完,店主一家正忙忙碌碌赶着包裹下一批粽子。端午未到,这家老店生意已火起来。据民意调查,这是惠州城最好吃的五家粽子铺之一。只见一个大木盆里,堆放着洁白的糯米、红色的豆,黄里转红的咸蛋黄和切成手指长红白相间的五花肉。店主麻利调好料,几个巧手女子裹上绿色的粽子叶,用水草扎成一个个长方形、三角形还有四方形。店家说放入大锅里蒸上个把小时即可出锅。买粽人都是老街坊,有的就这么聊着笑着等着,等老店飘出浓郁的粽香。暮色将老街与排队买粽人的队伍衬托得温婉动人。这是传统节日对人们无声的召唤,祥和的心绪,平安的场面令人心生温情,充满诗意。

⑥民间传说五月是恶月,是毒月,也许源于屈原五月初五投江,爱戴他的百姓们痛恨这个日子罢,故而有了端午须除恶驱邪之说。从我记事起,就知惠州城有端午节挂菖蒲、艾叶和桃枝的习俗。我自然不能免俗呀,在市场仔细挑选一扎水灵翠绿的菖蒲、艾叶和桃枝带回家,随即挂在了房门。

⑦原不知那春天里娇媚无比的桃树在民间传说中具有驱鬼的神力,难怪有人在屋子一角悬挂一把桃木剑求安定。艾草与桃枝,是这样“共同联手”,在端午时节“守住”百姓的家门。艾晒干还可以制成条,就待端午之日用以点燃熏房。其实,艾草早已被医学证明有温筋活络、祛湿驱邪的作用,民间喻之仙草,许多百姓家中有备待用。那是古人积累下来的经验:端午时节,暑湿最盛,容易滋生疫症影响人体健康。古时医学不发达,艾这时节就派上用场,或吃或洗又或熏。

⑧如果说,端午燃艾为生活保健的明智之举,而端午挂菖蒲,就是人们精神上的“防疫”之需。中国传统文化中,菖蒲象征为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因形状如剑,又称水剑。民间喻其为端午期间镇宅的祥物,把它看作正义的化身。也有人插在花瓶驻厅堂中,寓意“剑”可驱邪除魅。也许,天赐菖蒲扎根多水的惠州,令乡野的溪边到处可见它亭亭玉立、飘逸俊秀的身影。元代贯云石有著名蒲剑诗云:“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风斩碎一川波。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昼夜磨。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秋来只恐西风恶,销尽锋棱恨转多。”百姓心目中侠士般的菖蒲,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惠州人端午节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

⑨根植民间土壤的惠州端午节,传承不变缅怀屈原的精神,在时代大踏步地前进中多彩地穿越,穿越。异彩纷呈的民间习俗,次第呈现人们心灵的风光,令整个端午节亮堂了,亮出一番秀色,亮出一番天地,亮到人们的心坎里……

(苗理洁:惠州本土女作家,广东省作协会员,政协惠州市文史研究员。著有散文集《水城故事》《水运鹅城》等。散文作品多描写惠州风情与市井生态。)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中,“像个待嫁的新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惠州端午节与众不同的喜庆鲜亮,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文章第四段,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惠东赤岸村“扒龙船”的热闹场面,是为了渲染惠州端午节热烈喜庆的节日氛围,表明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内涵随时代进步而改变的感慨。
C.文章第五段中,傍晚时分,惠州老街坊们在老店排队买粽子时有说有笑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写出了惠州端午节温馨的一面。
D.文章第六、七、八三段不仅详细介绍了惠州城端午节挂菖蒲、艾叶和桃枝的民间习俗,还从科学角度解释了端午用艾的合理性。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结尾划线处“人们心灵的风光”的含意。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惠州的端午是多彩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废墟留影

胡廷楣

①一大早,我去了废墟。又见到了那只花猫。白天不见它的踪影,清晨,天微微亮的时候,它卧在门楣上睡觉,门早就拆了,它就像是悬在空中。

②每一次,它都是被我惊醒的。醒来了,便呆呆地看着我。这是一只傻猫啊,你以为谁都是你的旧主人吗?这里成为废墟那么多日子,还呆在那里,等着什么呢?

③说是废墟,其实是工地。住户搬走了,拆了好几条弄堂,只留下沿马路的那几间,保留水电’临时给农村来的工人住着。似乎还是乡野的习惯,有人不免在瓦所堆里面,用铁锹开出小片的地来点豆种瓜,南瓜的藤已经蔓延到了篮球场那样大,开出了黄花。星星点点的紫色,是為豆的花,和无主的牵牛开在一起。

④一个妇人从地里走回来,手中是一把鲜嫩的山芋秧子,这就是时鲜菜了。

⑤彼此寒暄。“做饭了?”“拍照吗?”

⑥我来这里已经十多次了,拍照拍得流连忘返。

⑦一架上阁楼用的梯子,脚步挡已经凹下去了,那是赤着脚无数次上下的痕迹,就这样扔在草丛中了。用自来水管焊接成的晒衣架,依旧像雷达的天线那样矗在晒台上。脚桶和马桶,被称为“子孙桶”,是哪位“家主婆”当年的陪嫁?现在遗留在断砖烂瓦之间,无人问津。有一扇磨,纹理已经不太清楚了,想来以往过年的时候磨糯米粉的,现在倚在墙角下,和两只甏和一份购粮证的封套扔在一起……在废墟中找到的东西,大多数是未来的新房中没有位置的。即使风吹雨打,依旧可以看出那些东西用得非常小心,大约主人丢弃时还恋恋不舍。

⑧一开始我颇为悠闲,总是先拍几张样子,回家放大了,细细地看,然后再去重新拍过。意识到需要只争朝夕,是因为四五天后,我找到的每一件东西,大多数第二天就不见了。一个曙光熹微的早晨,终于发现一个拾荒老太,浑浊而敏锐的双眼一寸寸搜索着废墟,拖着巨大沉重编织袋蹒跚而行。

⑨酒瓶是废墟中最多的,是临时借住的农民工的弃物。我取了几只,放置于一截破墙上,透明的,还有乳白、浅棕、墨绿的。让我诧异的是,每一次从各处找到酒瓶,排好,拍照,第二天总是被石子击破,飞溅的碎玻璃落在乱草丛中。茫然四顾,只见边上有一条是农民工上下班的小道,便知原来他们虽然长大,依旧有着几分玩心。残留在墙上的半个瓶子,玻璃的裂纹被阳光一照,非常艺术,便再拍。拾荒老太没有这等心情,她翻检碎玻璃,没有找到完整的酒瓶,扭过头来恨恨地喃喃地骂着缺德之类。

⑩有一天,我在一堆草丛中发现了六辆玩具汽车。都是只有指头长的小车,很旧了,轮子还能动。小孩都是喜新厌旧的,或许小主人已经长大,有了新的玩物,便弃之不顾。我小心捡入塑料袋,在废墟中到处摆,总是摆不成一张照片。让六辆车鱼贯于一双孩子的弃鞋之间,如小人国一样,又太做作了。最后找到一处断墙,排起来好像是“悬崖勒车”,这才有点意思。有人在背后牵动着我的衣襟,原来是妇人的孙子,他想要那些汽车。在厨房炒山芋秧的妇人,急忙将菜盛入碗中,从里屋拿出一个畚箕,装了小汽车,准备用水去冲干净。那些小汽车在蓝色的塑料畚箕中,很有陌生感。我便说别忙,让我再拍一张。

⑪废墟中的遗物,凡是年轻人留下的,都有一些几乎全新的。年轻的女郎和她们的老公,都是太愿意扔掉东西的人。在一间积着厚厚灰尘的小屋里,找到一双新鞋,再找,小孩的鞋,男鞋和女鞋,共有七八双。有几双女鞋,装在鞋盒之中,简直可以重上柜台。面对这一堆弃鞋,我拍了几十张照片,都不满意。摇着头想,没有走动的美足,鞋也不可能活泛。

⑫在桌上见到一顶湖蓝色的夏帽,宽边,浪漫而张扬,也必是那女郎的。她曾经非常喜欢吧?忽然又见到了一个装着结婚照的镜框,随便把在屋角……拿来拍照,便可惊喜,那是最亮眼的静物。但作为守旧的老头,便又有一些愤懑,难道结婚照也可以随便丢在废墟里的吗?

⑬细细看着那张照片,女郎很美,稍稍丰满了一点,新郎非常英俊。他们的幸福生活,由男鞋、女鞋和他们孩子的鞋,以及那顶帽子记载着。

⑭远处一个男孩走来,是一个身高约一米九、约二十岁的美国孩子。他背着沉重的摄影包,显然有备而来。男孩是那种快手快脚拍照的人,三两下摆弄一番,便是一张照片。两个小时,就走完了这一片不小的废墟。美国男孩很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想法,他将破旧的衣箱打开,里面竖上三个啤酒瓶。甚至挖出瓦砾中一个玩偶,放在窗台上,作朱丽叶式的脉脉含情状。

⑮他也发现了那张结婚照,便将它靠在一把破椅子上。在瓦砾中跳来跳去,拍了几张。他走后,我走到椅子前,光线黯淡幽秘,男孩营造的氛围,是对一场婚姻的祭奠?

⑯“你见过一张结婚照吗?”行走于废墟之中的时候,一个女孩,外国的女孩问我。我不禁惊讶来自异乡的男女青年,为什么都会对废墟里的结婚照这样感兴趣,便拿出镜框递给她,她立刻把镜框放在一堆瓦砾之上,转着圈连着拍。拍完,她叹了口气,说:“我会为这张照片配上诗句……”

⑰下了几天雨,出了大太阳,我又去废墟.花猫终于绝望地走了。南瓜地旁,妇人叉着手,看看那些拳头大的小瓜,说:“等不到吃山芋和南瓜了。”废墟的一角,一排简易房已经搭起来了。所有人都将搬出老房子,三两天之后,这里将夷为平地……

(《文汇报》2014年10月31曰)

【小题1】自选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
【小题2】第⑦段虚实结合,耐人寻味,请对此做简要的分析。
【小题3】赏析第⑬段中加点词“记载”的精妙之处。
【小题4】第⑯段中外国女孩说要为结婚照配上诗句。现在请你也来为那张废墟中的结婚照配上诗句,你的诗句是:(2-4句,不需题目,古诗、新诗皆可)
【小题5】以下对本文结尾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的雨后天晴,预示着废墟所在之处必有一个美好前景。
B.作者对“花猫”,开头嗔怪中带着心疼,结尾惆怅中带着牵挂。
C.面对南瓜地,妇人满怀怅惘,作者借此也表达了自己的怅惘。
D.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以省略号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题6】本文在记叙顺序的安排上颇有匠心,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