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怀念昔日那片草 林伯松
①我没有去过草原,只见过家乡的草。我们习惯把低洼的河滩称为河套,河套一望无际,那里草很茂盛。每当盛夏到来,绿绿的草就像折扇那样展开,草有齐腰深,随着风势,顿时显得声势浩大起来。我少年时代曾经在那里割过苫房草,还割过很多这样那样的草,晒干了当作柴烧。风吹来的时候,草们一致地弯下身子,仿佛在一种巨大的声响中举行着盛大的仪式。
②草的此起彼伏的浪涛,大约就是它生的意义。这是一种自然的推波助澜,一根草并不重要(实际也很重要),可全部的草就意味无穷了。
③草被吹弯的时候,人难道不会面临什么吗?那弯曲之中肯定存在着一种微弱的抵抗。可是暴雨会到来,洪水也会到来,草的宿命寓于大自然的宿命之内。
④手持镰刀的时候,我只是感到恐怖,只是感到只有一个人待在河套里的那种恐怖。我只是感到了河套的空旷和一个人的渺小。我只是感到了草的众多和一个人的孤单的对比。也许我只是感到乌云会使大地变得暗淡,而草涌起的宏大的声响又可以湮没一切。或许我完全是被大自然的悲壮的气氛所震撼,一种更大的力量使我感到自己的软弱和怯懦。我想逃跑又不知逃到哪里。暴雨将至而我又一下子回不了家。我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棵孤零零的树,不,一棵离开了草丛的野蒺藜,生长在一块石头上。
⑤多少年后,我还一直能够回忆起那天的情景,那种被大自然忽视的无助感和深深的自卑感,终生难忘。我只有跟草在一起的时候,才真正感到是跟大地在一起。大地也有头颅,那里面才是大地生命的所在。草就像人的头发,在保护着大地的智慧和隐秘。
⑥夏夜里,我经常看到村子里的街心蹲着许多人,他们摇晃着手里的火绳。我家乡的人把这种蒿草叫做艾蒿。那种老一点的、布满籽粒的艾蒿是蚊子的宿敌——把它们割倒,背回家,就像搓绳子那样,把这些艾蒿编成一条条的火绳,在夏夜,点燃它们,那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烟雾并不是很呛人,甚至是很好闻的。
⑦忆起那夏夜,我就想,草,这平凡的草,居然有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魅力,它不仅使盛夏变得繁荣,使大地变得茫茫苍苍又充满活力,同时在夜晚给予人以光——它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生长于人的心上。它不仅在白日的风中呈现弯曲的美感,也在夜晚给予人们那种弓形的明亮的弧线。草在白天的样子,你看到它们平平常常,没什么稀奇。你会看到草或者被割掉或者被践踏或者自己一点点凋谢。你就会看到宇宙不原谅一切,善或者罪恶,都不原谅。
⑧真敬佩那些草,它们一次次遭到蹂躏和践踏,甚至被人类凶残地铲除或干脆放火烧掉,但那草仍然悄悄地生长出来,你几乎不会发现它们是从哪儿突然冒出来的。反正,春风吹过的时候,你偶然来到还略有点寒意的野外,远远看去,大地的表面突然有了一层毛茸茸的东西,春色遥看近却无。
⑨再过一些时候,你就看到它们以草的成熟的面目出现了,在太阳的照射之下,那种绿的反光,类似于罩在颜料上的亮漆。这是让你感到舒适的那种颜色,使你觉得自己原是生活在一种抽象的音乐里,莫名其妙地欢欣一阵子。可是等到秋天到来,你就看到了另外的景象,野草全部地衰败了,大地一片杯盘狼藉的样子,不知经历了怎样的盛宴,也不知经历了怎样的变故,这一切也不知是为谁安排的。反正枯萎了,草叶子东倒西歪撒了一地,秋风飒飒地,横着扫荡过去,又竖着扫荡过来,想把这凌乱的曾经发生过什么劫难的世界打扫干净。不留痕迹,人们将看不到季节屠杀的罪证,看不到血和泪水,只看到另一个季节。
(有删改)
【小题1】简析第①段的作用。
【小题2】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夏夜村民编“火绳”?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赋予“草”寓坚强于弱小的品质,以此观照现实人生,意在引导人们完善人格。
B.第⑤段画线句意在表明:“草”是大地的保护神,大地依赖于草而显得智慧和隐秘。
C.第⑧⑨段写春草、夏草、秋草,说明自然更替的必然性,表明“草”勇于自我更新。
D.第⑨段画线句是想说明大自然善于自我更新,善于毁灭和创造,过去会孕育着未来。
【小题4】作者为什么会对“昔日那片草”记忆如此深刻?作者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58: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一直以来对于网约车等新兴业态持有相对宽容的态度,尤其在拿不准其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时,往往会对创新保持一定的政策模糊,以便“让子弹飞一会儿”。事实证明,网约车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让社会空闲资源得以重新组织和优化使用,这为网约车赢来了生存空间。
然而,当其发展中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并放大时,就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此次各地方出台新政的背景中,“安全”与“拥堵”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关键词。一方面,网约车司机数量急剧膨胀,行业恶性事件开始频频见诸报端,人们心中权衡便利与安全的天平正在渐渐倾向后者;另一方面,在一线大城市已近饱和的道路交通条件下,有城市数据显示,近两年拥堵程度的增加与网约车的发展呈现正相关,这在分城施策时是不可能不考虑的因素。显然这不再是一个该不该监管的问题,而是一个该如何监管的问题。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9日 有删改)
材料二
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约专车和快车用户规模已达2.36亿人,同比增幅超40%。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作为“互联网+交通”的创新业态,网约车解决了传统出行的很多痛点,逐渐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刚需。但急速生长下,泥沙俱下,监管滞后,网约车市场出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在所难免。
“除了个人信息安全、行车安全、资费合理性等问题外,保险、乘客司机纠纷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很多网约车没有商业保险或者购买家庭自用性质的保险,出现交通事故后消费者无法到保险公司索赔。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0日 有删改)
材料三
5月6日晚间,空姐李某珠在郑州航空港区搭乘了一辆顺风车赶往市内后遇害。郑州市办案民警对媒体表示,作案人员是一名滴滴司机,身上携有凶器,仍在潜逃中,警方正在抓捕。
5月10日,郑州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网约车司机刘某华(男,27岁,郑州航空港区人)有重大作案嫌疑。经专案组用技术手段追踪,显示嫌疑人刘某华作案后弃车跳河,现警方正在相关区域全力展开搜捕。
5月11日,在警方通报的疑犯刘某华落水地点,发现了一具尸体,疑似嫌犯。具体确认还需要待打捞出来以后做DNA鉴定。
同日,滴滴平台发布消息称,自5月12日零点起,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下线,停业自查整改一周;其他平台业务对全量司机全面审查,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车不符情况;运营及客服体系全面整改。
(《检察日报》2018-05-12有删改)
材料四
交通运输部:网约车司机无证上岗或被列失信黑名单
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今日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未取得平台、车辆、驾驶员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驾驶员,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且6个月内仍拒不改正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主体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发生上述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的失信主体,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直接列入“黑名单”。
(《新华网》2018-05-11节选)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有关网约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约车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使人们不再倾向于出行的便利,而更注重出行安全。
B.因为政府的模糊政策,给网约车的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有城市数据显示,网约车的发展壮大是造成城市拥堵的关键因素,对其监管势在必行。
C.网约车行业快速发展,保险、乘客司机纠纷问题不断,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的出现,这使得监管部门开始认真考虑网约车的商业保险问题。
D.郑州警方组织的打捞人员发现了杀害空姐李某珠的疑犯滴滴司机刘某华尸体同日,滴滴官方也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平台停业自查整改措施,反映了平台的亡羊补牢之举之及时。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生业态,我国一般一开始会对其保持一种模糊态势,以便把握他的发展和影响。
B.材料二显示,由于网约专车发展太快,急速生长,导致泥沙俱下,市场出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
C.空姐被害以及2016年的深圳24岁女性网约车被害案告诉我们,女性在乘坐网约车时,比较容易受到侵害。
D.可以预见,《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其中对于进入失信黑名单司机联合惩戒这一举措,将大大减少网约车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小题3】网约车司机违法事件频频发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司机身上存在伤害隐患,请你从网约车平台建设的角度,对想成为网约车的司机提出一些约束性建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资料于百度图片)
材料二:
雄安新区地处华北腹地,与京津两大直辖市互为支撑。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雄安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加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提供了一块新的重要“试验田”。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尤为需要以开放促改革,抓紧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正是立足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站在我国发展新起点上,把全面开放引向纵深的重要之举。
雄安新区另一项神圣而特殊的使命,就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地大踏步发展,汇聚了大量优质资源,与周边发展形成明显反差:两大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大大超出河北全省的经济总量。尤其是首都北京,不仅汇聚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必备的核心功能,同时也吸附了许多与首都核心功能不相匹配的过多的经济中心功能。比如非科技创新型企业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型企业,以及高端制造业中缺乏比较优势的生产加工环节等,如不有序向外扩散,既给首都自身造成难以承受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也使周边地区难以弥合与首都之间“断崖式”的发展差距。因此,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可谓是加快培育形成新的重点区域增长极的紧迫需要。
(摘自《经济日报》,有删节)
材料三:
事实上,雄安新区的建立符合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之说”或许是外部世界观察雄安的一个角度:第一,前工业化阶段,区域内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极不发达,区域空间总体上都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第二,过渡阶段,区域空间由工业化的强大经济中心与落后的外围地区所组成,结构日趋不平衡;第三,工业化阶段,每个经济中心都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外围地区,区域空间结构趋向复杂化和有序化;第四,后工业化阶段,随着中心与外围地区的界线逐渐消失,区域将最终走向空间一体化。雄安新区的建立,意味着向第三、第四阶段跨越。
人们预期,雄安新区将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建设的有益经验,用先进理念和一流水准,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本。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减法”,换来京津冀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加法”、雄安新区科技创新的“乘法”,进而开创中国城市创新发展新模式,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雄安新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安新区较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GDP、人口均不占优势。
B.雄安新区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比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大。
C.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较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有明显的地理和区位优势。
D.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县城及周边部分区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雄安新区的建立符合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之说”,意味着在第三、第四阶段之间跨越式发展。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介绍了雄安新区的未来,但重点不同,前者从宏观的角度讲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后者从微观的角度讲雄安新区的发展蓝图。
C.雄安新区的建立既解决了首都北京难以承受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也弥合了周边地区与首都之间“断崖式”的发展差距。
D.雄安新区将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本,要做“减法”“加法”和“乘法”,进而开创中国城市创新发展新模式。
E. 雄安新区的使命之一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小题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建立雄安新区的背景和意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雅号
刘怀远
小丁从小最忌讳的,是同学们喊他“丁麻子”。小丁眉清目秀面光皮滑,别说麻子,连个痣都没有。原因出在他爸爸那里,他爸爸叫“丁麻子”。而他爸爸也是面白皮光的。椐说这个雅号 源自他爸爸的爸爸,小丁的爷爷是个浅皮麻子。
走在街上,俊朗的小丁很是出众,不认识的就问:“这俊小子是谁家的?”“丁麻子家的。” 问的就咂咂舌:“麻子英俊,儿子更好!”别人来买烧饼喊他爸爸“麻子”时,他爸爸都清脆而 响亮地答应着。小丁同学多是知根知底的邻居,在学校里都童言无忌地喊他“丁小麻子”, 小 丁可不心甘情愿。为摘掉这个世袭的绰号,他骂过娘,打过架,还是无济于事。后来老师出面 制止,才没谁当面喊他丁麻子。不让喊麻子,调皮捣蛋的同学就换了称谓,叫他“石榴皮”叫 了几天,嫌不精准,又改成“外翻石榴皮”。
多烦人啊,多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啊。所以,从小到大,小丁对“麻子”二字避之不及。 但他的叫“丁麻子”的父亲有一手好手艺,会做烧饼,做的烧饼外酥里嫩,饼上的芝麻看着生,吃起来却焦香,是得了小丁爷爷真传的。丁麻子烧饼香出街巷,誉遍全城,有时赶来买 烧饼的人多,宁愿等上半小时。后来,丁麻子英年遇祸,年轻的小丁在悲痛之余,也长吁一口气:父亲走了,自己终于摆脱“麻子”二字了。 小丁参加了工作,单位离家远,没人知道他的老底儿,再没谁故意人前背后“麻子麻子”地刺激他。远离“麻子”二字的小丁娶妻生子,生活美满幸福。以为生活就这样一帆风顺下去了, 工作单位却仿佛一夜之间就垮了。小丁回到了家,雄心勃勃地捣腾了几年服装、家电, 都是拿 出去的钱多,收回来的钱少,单位买断给的几个钱就折腾光了。小丁又去找工作,当过两个月 保安,做不到一年的仓库保管,终因各种原因作罢,饱受伤害的小丁灰头土脸地蜗居家中,头 发花白的母亲看他愁眉不展,说:“现在这个社会连瞎眼的雀儿都饿不死,还能饿了你七尺男儿?”小丁说:“呀,做生意没本钱,去应聘没特长,你说我能不饿着吗?”妈妈也叹口气:“实在不行,重新拾起你爸爸的烧饼铺,既不用投什么资,还没有赊欠。” 小丁说:“可我不会做烧饼啊。”妈说:“我没白跟你爸这么多年,我会。”经过母亲多天的培训,小丁的烧饼店开张了。小丁是精心准备的;特级精白面粉,桶装的一级食用油,上好的芝麻,加之严格按照母亲亲授的操作工艺。他做的烧饼也基本做到了外酥 里嫩,芝麻焦香,生意却不好。小丁叹了气,给出的理由是,毕竟不是爷爷和父亲卖烧饼的那 个年代了,现在小吃品种多,连洋早点都漂洋过海地来凑热闹。
这天,小丁边做烧饼,边盘算下一步自己再改行干什么。走来位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买了两个烧饼,咬完一口就一愣,等把一个烧饼三口两口吃完,才说:“烧饼做得不错啊!”
小丁说:“那就多吃几个。”老者说:“是家传的手艺? ”小丁摇摇头又点点头,因为他想起了母亲的手艺源自父亲,父亲的手艺源自爷爷,极不情愿地想起麻子的雅号带给他的童年 伤害。老者说,味道很像多年前的麻子烧饼呢。小丁脸红了,说:“我是他儿子。”老者打量下 小丁和他的铺子说:“多好的老味道啊,做梦我都在回味,还以为失传了呢,原来你叫个什么飘 香烧饼,这让我们怎么能找到啊? ”老人这么一嚷嚷,立马起了广告效应,上百个烧饼一下被 抢光,小丁立刻如梦初醒
“丁麻子烧饼”几个大字从容醒目地上了招牌,小丁的生意一下火起来,店前有时也要排 队了。这个年头,除了买经济适用房,哪还有排队的事情呀?买小丁的烧饼就要棑队!没半年,小丁又分别在城东和城西开了两家分店,同时也发现有人悄悄地挂起了“麻子烧饼”的招牌。小丁气坏了,他才是丁麻子唯一血统纯正的传人,怎能容忍别人分享“麻子” 红利?他没见过 爷爷,就请画家按照他父亲的照片画了像,脸上任意而夸张地点上几颗大黑点儿,然后去注册 了“丁庥子”商标,请了律师,经过维权,小丁赢了。小丁还上了电视,面对千家万户,小丁 字字铿锵句句煽情地大声说:“老街旧邻们,您还记得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麻子烧饼吗?还记得四 十年前卖烧拼的丁大麻子吗?相信您一定还留着舌尖上的记忆。我是他老人家唯一的儿子,也 就是丁麻子烧饼唯一的正宗第三代传人。记住丁麻子,记住麻子烧饼,记住我,我就是新时代 的丁麻子!”
现在,谁都知道,已经不亲手做烧饼的烧饼店老板,那个脸白面光的中年人,叫丁麻子。
(本文有删改)
【小题1】埋解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摇摇头,又点点头
(2)如梦初醒
【小题2】文章写小丁的“面光皮滑”“脸白面光”,各有什么用意?
【小题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小题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结合原文简析。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刑徒兵制是一种征发刑徒为兵的制度,一般由皇帝颁发诏书,变更特定刑徒原来所服之刑,代之以从军打仗,戍守边疆。此种制度孕育于战国,流行于秦汉。

在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当兵是贵族阶层的特权,庶民和奴隶只能充当徒卒或私养。商代士兵的主要是“众”,这些“众”是王族和其他贵族的族众,属于统治阶层。在西周,只有“国人”才能当兵。战国以后,各诸侯国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国为扩大兵员相继实施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典型。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开始实行普遍兵役制,要求所有适龄的健康男子、适役的人员都要服役,甚至刑徒也被征发充军。

秦至西汉前期,国家武备由京师南北军和郡国兵构成,集兵方式采用义务兵役制度,只有遇到紧急军情时才大规模使用刑徒兵。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二年冬,陈胜部将周章率十万大军兵临函谷关,军情紧急,秦二世采纳少府章邯的建议,发骊山徒击破周章军。此次发刑徒为兵,属于非常之举,而非常制。汉初,刘邦曾使用刑徒兵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这次使用刑徒兵的背景是陈稀的叛乱尚未结束,对于讨伐淮南王英布面临着无兵可派的困境。

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问题突出,自耕农日益减少,秦和汉初以来的征兵制开始遭到破坏,加之对外战争规模巨大,发刑徒为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汉武帝击朝鲜,平南越吕嘉,平益州、昆明反叛均使用了刑徒兵。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成为地主经营地产的主导形态,刘秀“度田”的无果而终,意味着国家的“不抑兼并”,最终导致大量编户民流亡或投依田庄,征兵制的社会基础面临崩溃。同时,刘秀担心归附的军阀拥兵自重,地方将领利用地方的常备兵谋反,于是在建武七年下诏罢郡兵,刘秀的这些罢兵措施,实际上等于废除了秦汉以来长期实行的正卒制度和更戍制度,导致“郡国无常设之兵,关隘无人驻守,而且国境地带也无当番守望的戍卒”。为了解决兵源不足和兵制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东汉政权加大了对刑徒兵使用的力度,刑徒兵的作用更加突出。光武帝征公孙述、征五溪蛮、卫护和监视南匈奴单于,明帝平西羌,章帝平澧中贼、定西域均有刑徒兵参加。此外,东汉使用刑徒兵不再囿于具体战事,每隔一段时间皇帝就会下诏赦免刑徒,令其戍守。据《后汉书》记载,明帝从永平八年到永平十七年,四次下诏赦免刑徒到朔方、五原、敦煌等处充任士卒。章帝亦多次下诏赦死罪囚犯诣金城等郡县戍边。由此可见,东汉发刑徒为兵不再是临战而发,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定制。

(摘编自孙志敏《秦汉刑徒兵制与谪戍制考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徒兵制是在特定背景、作战兵力不足的紧急情况下,由皇帝颁发诏书,征发刑徒为兵的制度。
B. 刑徒兵制是让一些有特定身份的刑徒去从军打仗,戍守边疆的制度。这种制度孕育于战国,流行于秦汉。
C. 战国后,各国为扩大兵员相继实施改革,刑徒兵制由此萌生,“商鞅变法”时刑徒兵制已发展成熟。
D. 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只有身份高的人可以当兵,庶民和奴隶无当兵的权利,直到秦时才得以改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刑徒兵制的产生及种种原因和不同时期刑徒兵制发展的概况。
B. 文章第一段主要阐释了刑徒兵制的概念,让读者从概念上初步了解刑徒兵制,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
C. 文章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安排行文结构,着重论述了战国到秦汉时期刑徒兵制的发展状况及其作用。
D. 文中大量引用史料论证刑徒兵制由突发现象到常态化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商代到西汉前期,义务兵役制度下刑徒兵的使用受到限制,秦二世和刘邦使用刑徒兵平定反叛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B. 常备兵兵源不足,且容易被军阀控制谋反,而刑徒兵临时组织、易得,将领不易拥兵自重,是东汉重视征发刑徒兵的主要原因。
C. 历代使用刑徒兵的作战效果都很好,是因为刑徒们被征发为兵后,改变了自己的刑徒身份,从而激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D. 东汉时期发刑徒为兵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定制,即使不是临战时期,一些被定为死罪的刑犯也有被赦免去戍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