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狼 奶
姜春荣
那年冬天,大雪封山。嘎古的老婆怀孕三个月,长了满脸的脓疙瘩。不仅脸上长,嘴里也长,只能吃流食,吃了还差不多全都吐出来。请了郎中来看,说是火气,不碍事,多半怀的是男娃。
嘎古快有儿子了,心里高兴。有人给出了个偏方,套头母狼来,喝狼奶,研碎拉拉草根蘸着狼奶擦脸擦身子,没多久疙瘩就能消了去。
嘎古是远近闻名的猎手,打狼可是他的长项啊。当晚,他就擦起了猎枪。
一连下了四天的大雪。雪一停,嘎古装着狼套子、狼夹子,带了双筒猎枪出门了。近几年狼越打越少,有时候在山里行走一天,也碰不上一只狼。这不,嘎古背了三天的干粮,快吃完了却仍没看到狼的踪迹。
嘎古并不灰心。他打了好几只兔子, 回家剥了皮可以给老婆炖着吃。他留下一只没弄死,兔子的伤口不断滴着血。血腥味儿被风吹着,吸引了狼。嘎古突然就感觉到了狼的气息。
令嘎古怎么都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看到了三只狼。确切地说,应该是狼崽。三只刚出生没多久的狼崽,凭着本能开始爬出洞,朝洞外张望。
嘎古大喜过望。有了狼崽,还愁没有母狼?他挥动猎枪,三只狼崽怯怯地爬回洞中。解开背袋,嘎古一股脑将所有的机关都摆了出来。狼生性狡猾,可也比其他动物护犊子。
将狼套子、狼夹子小心地埋进雪里,嘎古又拿过遍布倒钩的锋利狼牙棒,裹了几层兔血,一层层冻成冰,扔在距洞不远的地方。
为自己掏了个雪窝子,嘎古蹲在里面,等着母狼的归来。不知不觉中,嘎古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被一声刺耳的狼嚎声惊醒。嘎古拎着猎枪跳出雪窝子,眼前赫然倒着一头母狼,绿幽幽的目光正瞪着他。无疑,这是母狼回来喂奶了,却误入了嘎古的圈套。看看母狼鼓胀的乳房和淌到地上的奶迹,嘎古心花怒放。
狼跳过了套子、狼牙棒,却踩中了狼夹子。这是嘎古的连环计。
为绝了母狼的念想,嘎古端起猎枪伸进了狼洞,抬手几枪,射死了三只小狼崽。等儿子出生,这狼皮子正可以为他缝小裤小袄。母狼发出几声惨烈的呼号。嘎古十分得意,还拎起死的狼崽子朝它晃了晃。
将母狼捆好扛回家,嘎古又特制了一只笼子。狼的前腿被绑住,后腿一条已经断了,只剩一条腿的狼再也不能逞威风。狼肚子朝外,鼓胀的乳房贴近了笼子,想取奶,伸手拿碗即可,狼已经没有任何威胁性。
每天撸狼奶给老婆喝,又研了草根蘸奶给老婆擦脸。
喝了半个月,老婆却喝出了毛病。突然脸就肿胀起来,肚子也胀得难受。深更半夜,嘎古被老婆的号叫惊醒,赶紧打开灯看。褥子上一片嫣红,老婆要小产。
嘎古吓坏了,匆匆穿好衣服出门套起大车,将老婆抱到车上,又捂上厚厚几层被子。
天亮才到达乡卫生院。孩子已经保不住了。
嘎古痛不欲生。老大夫叹气,问他最近给孕妇喝什么了,刚刚给孕妇验了血,她的血液中有一股致命的热毒,这是孩子保不住的根本原因。
嘎古从头到尾,将捕住母狼取奶的经过说了一遍。老大夫听罢,顿足叹息,指着嘎古说:“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射杀了狼崽子,尤其是当着母狼的面!那母狼对你满腔仇恨,恨不能一口吃了你,你居然还取它的奶?要知道,这种情绪能渗进血里啊,奶能好得了?那奶里有毒啊!”
嘎古惊呆了。原来,是那头母狼夺走了他的儿子!嘎古紧紧咬着牙,拳头攥得嘎巴直响。他准备回家后,马上就射杀那头母狼,将它做成皮褥子,天天压在身子下。
几天后,老婆出院了。嘎古拉着她回家,安顿好老婆,他伸手拿起挂在墙上的猎枪。可是,当他怒气冲冲地走到笼子前,只见那只母狼垂着头,身子都僵硬了。母狼咬断了一根铁条,半个身子探了出去,可它终究没有成功逃脱,铁条直直地插进了它的腹部。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近几年狼越打越少,嘎古在山里走一天也碰不上一只狼,充分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之大。
B.找到狼崽,就相信母狼一定会来,作为一个猎狼高手,嘎古很了解母狼的习性,知道母狼爱自己的孩子。
C.为了即将出生的儿子,嘎古在大雪中耐心等待,失掉孩子后决定射杀母狼,这都表明他重男轻女的思想。
D.老大夫的话发人深思,让人想到词语“舐犊情深”;不仅人类,狼也一样爱自己的孩子,爱是一种本能。
E. 小说将狼的慈爱与人类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突出了主旨,发人深省。
【小题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嘎古的人物形象。
【小题3】嘎古打兔子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8 12:17: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民间的剪纸生意就异常地红火起来。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的最多,四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瓶里插枝牡丹意味“平安富贵”,莲花上的两条鱼是祝福“年年有余”。除了剪纸,还有窗花、年画、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等,到处一片红火,把年烘托得热热闹闹。
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是“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恒定认同的吉祥物。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如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而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的龟也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灵异之物。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还有很多。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深受人们喜爱。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以动物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复合。如龟称“万年”,鹤称“千代”,龟鹤合一就构成了一幅龟鹤齐龄,象征延寿吉祥的图案。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植物,有花草,有树木,有果实。如“岁寒三友”“天地长春”。前者大都用梅、竹、松来表示,后者则多数用天竹、南瓜、长春花来寓意。还有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橘象征大吉,佛手象征幸福,芙蓉象征荣华富贵等等。
吉祥文化早已深入到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百姓的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近年,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中国社会这种浓厚的吉祥观,可谓是鲜明的中国文明的一大特色。毫无疑问,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有凡物皆可为吉祥的特点。这么说当然有点绝对,但是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之多,大概没有其他国家可比的。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凝聚着中国人对自己生命的认知、人伦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等。
B.在中国,每年一进腊月,剪纸、窗花、年画、春联、灯笼、福字等传统吉祥物就能把年烘托得红红火火。
C.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另有吉祥符号、图案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演变而产生出来的。
D.作者说,“吉”就是吉利,就是“善”;“祥”就是祥和,就是“福”。吉祥就是好兆头、好运气。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四灵”是中国最早吉祥物的代表。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它们是吉祥物。“四灵”中的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B.“四灵”中的麒麟、凤凰、龙,都是现实中没有的动物,只有龟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它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等。
C.很多动物植物被赋予了吉祥的意义,以动植物图案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组合。组合图案如“万年”“岁寒三友”“天地长春”等。
D.在传统文化中,“羊大为美”,头顶大角之羊形,便成了吉祥的象征;民间也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因猴与“侯”谐音,猴便成了封侯的象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吉祥文化丰富多彩,且已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B.凡物皆可为吉祥,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一点:吉祥文化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已遍及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C.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是全世界最多的。可以说,了解了吉祥文化,也就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了中国人。
D.吉祥文化不只是在过年的时候,与老百姓相关的大事中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这也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突出特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伟大喜剧家的一生
1889年4月16日查理·卓别林出生于伦敦。他父亲老查理是一个演员,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也表现不俗。他母亲汉娜是一位出色的喜剧演员,嗓音甜美动人。虽然谈不上富裕,可戏院的工作毕竟能使卓别林一家过上安逸的生活。
然而,幸福的生活并不长久,父亲对酒的嗜好缓慢地、但却毫无疑问地破坏着他的婚姻生活。这桩婚姻最终以离婚而宣告结束,但汉娜是不会轻易认输的。没有母亲,查理·卓别林充其量也只是维多利亚时期伦敦城里又一位穷困潦倒的儿童。她不仅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保持干净整洁,而且动足脑筋变换方法,让他们过得欢乐愉快。她有时站在窗边,注视行人,通过行人的外表和举止猜测他们的性格,继而编故事,逗孩子们开心。查理继承了母亲的这点,而这也正是他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即便在处境最为艰难的时刻,查理也始终坚信自己蕴藏着特殊的才能。他鼓足勇气,前往伦敦一家高级的戏院经理商应聘。竟获得新编的《歇洛克·福尔摩斯》剧中的小佣人比利一角。卓别林似乎一夜间发生了巨变,他好似找到了立志从事的事业。
后来,卓别林所在的卡诺戏班赴美国作一年一度的巡回表演,他被认为是当地美国人曾经见过的最为出类拔萃的哑剧表演艺术家之一。当他们抵达费城时,一纸电文把替换基石电影公司的一位明星的机遇赐于了他。
电影是与卓别林同年诞生的。但当时人们普遍以为电影充其量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时尚,它不可能替代现场真人表演。公司给他几周观摩的时间,他站在一旁,边观察、边学习,下定决心要驾驭这个新生事物。
1914年2月,查理主演的处女片上映,影片取名《谋生之路》。尽管此片由于导演的无能而令卓别林大失所望,但观众还是喜爱这部片子的。之后他又拍了几部片,增长了不少学识。公众喜爱他,并且电影销售商索也开始索要越来越多的卓别林的片子,在极短的时间内,他成了电影界的重要人物。
缺乏良好的教育的背景并未能阻止查理迈向成功,他明白自己必须继续前进。继续前进会有风险,但那是值得冒的风险。在一度的失望和担扰之后,他终于与加哥的埃塞尼电影制片公司签订了工作合同。1914年月12月查理前往芝加哥,这意味着他在电影业上见习生涯的结束。
1925年的影片《流浪汉》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片中的小流浪汉是他首次成功的银幕形象,多数人想到卓别林就自然联想到这位小流浪汉。此时26岁的卓别林已是声名显赫。
卓别林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一般是大量产出,然后删减成型,1917年6月完成的影片《移民》,起先拍掉了4万英尺胶片,而后查理花了四天夜的删减至所需要的1800英尺。作出取舍决定之前,每个镜头他都看过50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卓别林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即拍电影为战争效劳。1918年5月投入了《从军记》的拍摄。以战壕为背景,拍了一部喜剧。接着他再次从最不起眼的题材找到了灵感,并再度倾注其喜剧上的禀赋,鞭挞了巨大的社会不公。以后数年间,查理完成了最出色的影片中的三部,即《城市之光》(1931)、《摩登时代》(1936)、和《大独裁者》(1940年)。
1945年的美国已弥漫开对共产主义的疯狂仇视和困恼。卓别林成为这次迫害的牺牲品。他成了一位流亡者。最终卓别林合家迁居瑞士。
1975年,卓别林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封爵位。
一生中异常勤奋地工作、取得辉煌成就和历经艰难困苦的查理,好似步入了人生黄金时代。尽管他身体渐趋虚弱,但仍一如既往地热爱工作。
他说:“生活的目的在于工作,因此我热爱生活。”
1977年圣诞节,卓别林被发现已在睡眠中安然溘世,享年88岁。
对一位曾给世界人民带来如此之多的欢笑和鼓舞的人而言,这一天无疑是悄然谢世的好日子。 (节选自中国论文网)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遭遇婚姻不幸,汉娜却想着法子让孩子快乐,可以看出她的坚强品格和她对孩子们的爱。
B.《夏洛克•福尔麻斯》的演出让卓别林看到了希望,但不久他不再喜欢这种演出了。
C.电影开始并不被人们看好,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种时尚,用不了多久就会衰败,但卓别林决心抓住这一新生事物。
D.卓别林的电影大多从社会中不起眼的方面寻找灵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拍摄了《从军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影片。
E. 步入晚年,卓别林成为政治迫害的牺牲品,他被迫流亡,最终在痛苦、凄凉中离开人世。
【小题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4分)
【小题3】卓别林的成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结合文本简要概述。(6分)

同类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
经典之所以对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总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深刻的思想,只有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会产生。只有达到成熟心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简朴粗陋的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深刻的思想。
“经典”一词古已有之。《汉书•孙宝传》载汉末大臣孙宝之言:“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这里的“经典”,就是现在一般对“经典”的理解:具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刘知几的《史通》更直截了当地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不过,我们对“经典”概念本身,就像对其他许多重要概念那样,还没有深入的开掘和阐发。
西文中相当于汉语“经典”的有两个词。一个是 Canon,另一个Classic,前者原指基督教的教规,延伸为一般的规范和准则、公认的原著,尤其是经典原著。Classic的意思是第一流的、高质量的、堪称典范的、有持久重要性的著作。这些意思在中国的“经典”一词中已包括。“经”和“典”都有“常道”、“准则”的意思,“典”还有“制度”、“法则”的意思。如《尚书•尧典》中有“慎微五典,五典克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有典有则,遗厥子孙”。
现在,有些人往往就根据这些定义来论述何为经典。有人提出,经典必须具备四个特点:一、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二、经典应该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三、经典应该具有时空的跨越性;四、经典应该具有无限可读性。这些定义当然都不错,但略显肤浅,未及经典的内在本质。
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抉发。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赋予作品以普遍性的正是那个文明,那种语言的重要,以及那个诗人自身的广博的心智。”艾略特用“成熟”来标志经典的特征,首先使我们想起了康德对启蒙特征的规定也是成熟:“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但康德这里讲的成熟还只是人心智的成熟,而艾略特用来定义经典的“成熟”却不仅指心智的成熟,还指文明的成熟和语言的成熟。的确,这样多方面的成熟,不但是经典的标志,也是经典得以产生的条件。
经典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类经验的高度总结。这样,它才会对后世有持久的指导性意义,它才能成为超越时空的教诲和训导。文明倘若不成熟,人类就没有足够的材料去总结;心智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进行这样的总结;语言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表达这样的总结。经典一定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必然“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这种永恒的丰富性,只有文明成熟之后才有可能。同时,也只有成熟的心智才能把握这样其实相当复杂的丰富性,或者说,质与量皆具的丰富性。当然,也只有成熟的语言,才能曲尽其妙地表达这种永不枯竭的丰富性。简经典之所以对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总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而深刻的思想,只有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会产生,也只是成熟心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朴粗陋的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深刻的思想。总之,我们完全可以同意艾略特对经典的定义:经典意味着成熟。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典总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对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有的经典都是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产生的。
B.从《汉书·孙宝传》的文字记载来看,古人理解的经典就是现在一般对“经典”的理解,具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
C.西文中的“经典”有两个词:  Canon和Classic。二者都有著作的意思,前者强调公认的,后者强调典范的、有持久性的。
D.《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有典有则,遗厥子孙”, 这里的“典”有“制度”、“法则”的意思,和西文中Classic意思相近。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围绕“经典的本质是成熟”展开论述,前两段介绍中外对经典本质的错误看法。
B.印证是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作者引用典籍上的内容,证明人们对经典的不同看法。
C.文章在论证中先列出经典的一般概念,然后提出经典的本质,由浅入深,很有见地。
D.文章最后“经典意味着成熟”重申论点,是对全文的总结,给人水到渠成之感。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中国古代已经提出了经典的概念,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对“经典”的概念已经理解得很到位,仍然需要开掘和阐发。
B.经典“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说明经典具有永恒的丰富性,而这种永恒的丰富性,只有文明成熟之后才有可能。
C.从原文看先有语言的成熟,再有心智的成熟,再有文明的成熟。只有这三者都成熟了,才会有经典的产生。
D.从全文看成熟不但是经典的标志,也是经典产生的必要条件,只有当语言、心智、文明都成熟了,才会产生经典作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村料一: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M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M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服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摘编自360百科、百度百科)
村料二:
中、外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对比分析
 
种类
食品市场份额
进出口
销售渠道
监管与认证
国外
原产品
加工品
较大
进口
出口
农户直销、联销
专卖店、超市
监管机构健全
认证制度严格
中国
原产品
极小
进口
大型超市为主
有监管机构
缺乏认证制度
 
(摘编自《2015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7月)
村料二:
10月30日,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西安市曲江会展中心的A、B3、B4三个展馆人头攒动。西安展团农产品上贴着的“二维码”信息,让许多人对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只需扫一下,便可知道农产品的身份信息
“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西安荣华农业一位负责人说
(摘编自赵辉《陕西:绿色农产品也有“户口簿”》,2015年11月2日《西安晚报》)
材料四:
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市场追捧。绿色食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
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进场门槛,这些费用让企业吃不消。为了破解进入超市不盈利的局面,很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賣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目前,700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e购,在线销售额近9000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
业1000家,签约额达3500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入阿里和京东平台的农户数量更多。绿色、有机食品行业未来会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朝阳行业。
(摘编自乔金亮《如何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2017年7月4日《经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从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看,所有的有机食品全都属于绿色食品范畴,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
B.有机食品是一种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它和其他绿色食品的区别是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
C.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更少,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并且更安全。
D.绿色农产品搭乘信息化快车,既方使生产过程的监管,又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
E. 有机食品受到市场认可,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品牌意识缺乏、产品利润低、消费者信任不足等问题
【小题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发展?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