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高手
刘学林
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诸熟。有时给失利者指点几步,无不反败为胜。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一天晚饭后,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田。卞群人重重叠叠田戌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孔老凑上,目光如锥竟插不进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谁和谁?”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众人一听,都如身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红帅已被兵因皇城,虽不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从旁支招格斗两回合,红帅之围遂解。之后又点拨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者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已不平,纷纷怂恿:“孔老,您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说:“不下不下。”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晚辈就先走了。”中年汉子说着已执绿子架起当头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可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迸如豆,艰难一笑如哭,起身琅跄就走。
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场怎么会惨败如此呢?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
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不觉十车,孔老越加出神入化;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高手,必败无疑。但绝不与人对弈。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本名字。寇兑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大门紧锁,久叩不开。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
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众人明知孔老只观棋不对弈,却纷纷怂恿孔老应战,固然有为本土争气的因素,但也暗含有让孔老落败献丑的心理。
B.孔老输棋众人以为是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孔老却面如死灰、汗迸如豆,可见他在心理上受到巨大打击,方寸已乱。
C.孔老输棋后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表明他已心灰意懒,也是对二十年得不到提拔的无声抗议及对现有处境的不满。
D.孔老输棋后由闹市搬到市郊居住,一方面是避免与对手相见的尴尬,一方面也是为了清修苦练,来日再战以挽回面子。
 
E.本文语言精练,以短句为主,叙述简洁,对话含蓄,描写生动;内蕴丰富,主旨深刻,表面写棋事但处处不离人事。
(小题2)小说结尾说孔老是“异人”,在寇克看来,孔老“异”在何处?(4分)
(小题3)孔老输棋后“静卧繁思”,进而“大彻大悟”,他悟到些什么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37: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小题1】选文描写林黛玉和王熙凤都用到“忙”字,请分析三个“忙”字透露出的人物性格。
①林黛玉“忙陪笑见礼”
②王熙凤“忙转悲为喜”
③王熙凤“忙携黛玉之手”
【小题2】王熙凤能说会道,八面玲珑,试分析文中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多层意思。
【小题3】第②段中“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表明了她对王熙凤怎样的心理?
【小题4】有人认为,王熙凤出场时的服饰描写“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你同意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同类题2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的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有删改

【小题1】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2】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叶琳卡
【前苏联】 叶夫根尼•米
战争的最后一年。我们的部队驻扎在国外,离莫斯科很远很远。
这天晚上,我回到营房感到很疲倦。思乡的情绪又向我这颗疲倦的心袭来。
“快结束这一切吧,快回家吧。”我这样盼望着。
院子里,一个淡黄色头发、身体很单薄的小女孩迎面走来。
“您好,叔叔!”她用一种异国的,但听起来像俄语的语言向我打招呼。
“你好,小姑娘!”我应声道。院子里有一块用平整的白石块墁的空地,我们在空地旁的长凳上坐了下来。夜晚凉爽而宁静,山脚下的小湖仿佛蜷成一团在憩息。
“你叫什么名字?”我这样问着,很想与这位新相识攀谈几句。
“叶琳卡。”她用明亮而有人真的目光注视着我,慢慢地说着自己的名字。
“你几岁了?”
“6岁,快7岁了。那您呢?”
“我么,你看呢?”
叶琳卡沉默了片刻,然后肯定地说:“可能是16岁了吧。”
我可爱的小叶琳卡啊,想必,这是你知道的最大数字了吧。我不想使她失望,就附和她说:“是的,你猜对了。”
我们默默地坐着。叶琳卡仔细端详起我军便服上别着的勋章,忧伤地低声说:“勋章都不亮了。您怎么不擦擦呀?”“没有擦。”
“可以用牙粉擦,也可以用小砖头磨。”
“是的。”我同意了她的建议。
于是我们又沉默了下来。
“讲个故事吧,叔叔。”叶琳卡请求说。
“从前有个国王,”我讲了起来,“他很老,很坏……”
“像希特勒那样坏吗?”
“比他还坏。”说着,我竭力装出很可怕的样子。
“不,没有比希特勒更坏的,”叶琳卡表示反对,“希特勒是世界上最坏的人,他把我们赶出了家,还偷走了我的爸爸。”
叶琳卡沉默不语了。又过了一会儿,她悄悄地,仿佛是在讲什么秘密,对我说道:“过去爸爸给我们来信,可现在不来了,也许是他把地址忘了。”
“也许是。”我重复着她的话。
又是一阵沉默。我焦急地想,如何才能把叶琳卡吸引过来,使她不再去想那些令人伤心的事呢?可我怎么也找不到话题。我已经完全不知该怎么去跟孩子谈话了。
终于我又问了:“叶琳卡,你说,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她用明亮而认真的目光望着我说:
“我想像妈妈那样,当个寡妇。“她微笑着说出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字眼。大概她以为寡妇也是一种职业,就像当司机和清扫工一样。
看着小叶琳卡,看着她那瘦削的双肩和像小溪一样蜿蜒在她背上的漂亮的辫子,我内心开始觉得羞愧,我怎么能疲倦呢?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 )
A.小说情节简单,写“我”在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一年,在部队驻地遇到了一个饱受战争之苦、仍不是天真乐观的小女孩——叶琳卡。
B.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省略了对法西斯战争背景的直接描述,在“我”与小姑娘二人的对话中逐渐揭开人物活动背景的真面目。
C.“夜晚凉爽而宁静,山脚下的小湖仿佛蜷成一团在憩息”,这一出景物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我”的军旅生活的平静。
D.“又是一阵沉默……我已经完全不知该怎么跟孩子谈话了”,这段话表现了“我”无法回答叶林卡提出的问题时窘迫无措的处境。
E.结尾一段既照应了开头,又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我”感到一个战士肩负的重任,为自己的“疲倦”而惭愧,决心振作起来为千千万万个小叶琳卡的幸福成长而战斗。
【小题2】结合作品,请简要赏析“叶琳卡”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作用。
【小题3】本文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场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战争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小题2】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卡拉夫的梦想

初日春

我叫卡拉夫,名字听起来很洋气。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我女朋友绰号叫图兰朵,是个铁杆的歌剧迷。以前没事儿的时候,她总爱跑到国家大剧院看歌剧,关键是她从来不带我,回来以后还一个劲儿地在那哼哼,但她哼的从来都不在调上,非得把我的魂儿全都吓掉了才作罢。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的娱乐节目,她也喜欢看,看完了就笑得花枝乱颤,后来我才明白,她找到了自己的同类,那节目管五音不全的人叫“音痴”。

其实吧,这些都无关紧要,我对她最大的意见是,说好了相濡以沫,却自己跑去看演出,你说说,我能不吃醋吗?还有,让我搞不懂的是,她最近一直闷闷不乐。有烦心事儿可以跟我唠一唠啊,干吗憋在心里边呢,看她难受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得劲儿,别扭得很。

她现在就坐在我旁边,自始至终没抬头,好像我根本不存在。过去,她喜欢轻轻摩挲着我的身子,跟我说悄悄话,上来兴致了,还会捧起我的脸,亲上两口。你别想歪了,我们已经习惯了用这种方式传递情感。我得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每当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时候,整个人都变得温柔而妩媚起来,你要知道,倘若一个女人专心地在做某一件事情,而且因此带着怜爱和慈祥,那她浑身上下都会洋溢着诱人的生动,更何况她原本就天生丽质。我每回都按捺不住心里的冲动,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是,现在图兰朵专注地看着别处,叫我心里发慌。

我始终很自信,我明亮的双眸闪烁着一种光芒,能够穿透她的躯体,看到她的内心深处。这是我们长时间培养起来的默契。当初刚认识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她对我极不友好,好像跟我在一起蒙受了天大的冤屈。后来,我处处跟她作对,想尽了办法招惹她,别说,这招儿还真管用,我们就在打打闹闹中建立了感情,以至于看不到她的时候,我心里就会空落落的。

依我跟她的交往来看,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她的脾气糟糕透顶,也就是我吧,才能容忍她的乖张跋扈。可今天她到底是怎么了呀,以往遇到烦心事儿,她早就一蹦三尺高了,这样沉默让我很不适应。让我想想,难道是因为国庆放假没休息闹情绪?不对啊,她是我们队上有名的工作狂,跟她在一起,我这么棒的小身板都吃不消。或许是挨领导批评了吧,也不对,她一直把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生怕为自己的事儿耽误了工作。

说起这个,她曾经有段糗事儿。刚跟我认识那会儿,我就看不惯她化妆,其实是我的鼻子太尖,受不了那胭脂味儿,我冲她发脾气,她也跟我吹胡子瞪眼。到末了,领导批评她,让她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职责,得,这话真管用,打那以后,她都是素面朝天,还因为过敏生了一脸的痘痘。

话说回来,她也真是不容易,所有亲戚朋友,包括她父母在内,都反对我们在一起。可她犟得很,认准了的事儿就不认输,撞到南墙上碰个头破血流也不肯回头。现在我们是最佳拍档,是队上公认的模范标兵。

哎呀,越扯越远。言归正传。至今我还没搞清她今天犯了什么邪,我很想安慰她,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都半晌午了,别人训练得热火朝天,她还是在发呆。不想跟我说拉倒,有本事一直端着,憋出病来可跟我没关系。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的手机响了,我看到她有些迟疑地接听了电话。她一句话也不说,眼睛里泪汪汪的,哪个畜生敢欺负我们家图兰朵?“还是分了吧!”她说了这么一句,就硬生生地挂了电话。

哪儿能说分手就分手啊,那个小伙子对你是不错的,别再任性了,改改自己的坏脾气吧。图兰朵显然看懂了我的心思,她对我说:“卡拉夫,他说我这么拼命不值,还说这地球缺了谁都转,干得再好组织上也看不见。你懂的,我不喜欢讲大道理,我就觉得穿了这身警服就得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儿,这是我的心里话……”

后半截话她没说完,我们又得出警了。我合计着回头跟她好好谈一谈,能碰上个知冷知热的男朋友不容易,要珍惜。图兰朵,你放心就是了,我绝对不会为此争风吃酷的。

差点忘了说,我只是她的战友,是一只纯种的史宾格犬,也是一只颜值很高的警犬。就要到现场了,没空再唠叨了,我得下车了。

雨后的首都北京的天空像是挂了一块鲜亮的幕布,把路边为了国庆节摆放的花篮衬得格外鲜艳。这是图兰朵下车后跟我发的感慨。她说的没错,这是个绝好的天气,只是经历了这档子事儿,她还硬撑着跟我一起出警,反倒让碧蓝的天空显得特别不真实了。

最后,我必须告诉你,我卡拉夫现在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图兰朵和她的战友们都能安生地歇上几天,也让她有机会去把那丢掉的爱情找回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交代图兰朵是一个铁杆的歌剧迷,可却又是一个地道的“音痴”,不仅无损于人物形象,反而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图兰朵喜欢轻轻摩挲卡拉夫的身子,跟它说悄悄话,甚至还会“亲上两口”,这种传递情感的方式,体现了她良好的职业素养。
C.小说结尾描写了雨后北京“绝好的天气”,“把路边为了国庆节摆放的花篮衬得格外鲜艳”,反衬出图兰朵失恋后烦恼的心态。
D.小说结尾才点明卡拉夫是警犬,却不显突兀,这是因为前文有足够的伏笔与铺垫,使读者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图兰朵的性格特点。
【小题3】小说以一只警犬的视角展开叙述,进而塑造了一名警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