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卡拉夫的梦想

初日春

我叫卡拉夫,名字听起来很洋气。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我女朋友绰号叫图兰朵,是个铁杆的歌剧迷。以前没事儿的时候,她总爱跑到国家大剧院看歌剧,关键是她从来不带我,回来以后还一个劲儿地在那哼哼,但她哼的从来都不在调上,非得把我的魂儿全都吓掉了才作罢。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的娱乐节目,她也喜欢看,看完了就笑得花枝乱颤,后来我才明白,她找到了自己的同类,那节目管五音不全的人叫“音痴”。

其实吧,这些都无关紧要,我对她最大的意见是,说好了相濡以沫,却自己跑去看演出,你说说,我能不吃醋吗?还有,让我搞不懂的是,她最近一直闷闷不乐。有烦心事儿可以跟我唠一唠啊,干吗憋在心里边呢,看她难受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得劲儿,别扭得很。

她现在就坐在我旁边,自始至终没抬头,好像我根本不存在。过去,她喜欢轻轻摩挲着我的身子,跟我说悄悄话,上来兴致了,还会捧起我的脸,亲上两口。你别想歪了,我们已经习惯了用这种方式传递情感。我得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每当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时候,整个人都变得温柔而妩媚起来,你要知道,倘若一个女人专心地在做某一件事情,而且因此带着怜爱和慈祥,那她浑身上下都会洋溢着诱人的生动,更何况她原本就天生丽质。我每回都按捺不住心里的冲动,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是,现在图兰朵专注地看着别处,叫我心里发慌。

我始终很自信,我明亮的双眸闪烁着一种光芒,能够穿透她的躯体,看到她的内心深处。这是我们长时间培养起来的默契。当初刚认识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她对我极不友好,好像跟我在一起蒙受了天大的冤屈。后来,我处处跟她作对,想尽了办法招惹她,别说,这招儿还真管用,我们就在打打闹闹中建立了感情,以至于看不到她的时候,我心里就会空落落的。

依我跟她的交往来看,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她的脾气糟糕透顶,也就是我吧,才能容忍她的乖张跋扈。可今天她到底是怎么了呀,以往遇到烦心事儿,她早就一蹦三尺高了,这样沉默让我很不适应。让我想想,难道是因为国庆放假没休息闹情绪?不对啊,她是我们队上有名的工作狂,跟她在一起,我这么棒的小身板都吃不消。或许是挨领导批评了吧,也不对,她一直把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生怕为自己的事儿耽误了工作。

说起这个,她曾经有段糗事儿。刚跟我认识那会儿,我就看不惯她化妆,其实是我的鼻子太尖,受不了那胭脂味儿,我冲她发脾气,她也跟我吹胡子瞪眼。到末了,领导批评她,让她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职责,得,这话真管用,打那以后,她都是素面朝天,还因为过敏生了一脸的痘痘。

话说回来,她也真是不容易,所有亲戚朋友,包括她父母在内,都反对我们在一起。可她犟得很,认准了的事儿就不认输,撞到南墙上碰个头破血流也不肯回头。现在我们是最佳拍档,是队上公认的模范标兵。

哎呀,越扯越远。言归正传。至今我还没搞清她今天犯了什么邪,我很想安慰她,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都半晌午了,别人训练得热火朝天,她还是在发呆。不想跟我说拉倒,有本事一直端着,憋出病来可跟我没关系。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的手机响了,我看到她有些迟疑地接听了电话。她一句话也不说,眼睛里泪汪汪的,哪个畜生敢欺负我们家图兰朵?“还是分了吧!”她说了这么一句,就硬生生地挂了电话。

哪儿能说分手就分手啊,那个小伙子对你是不错的,别再任性了,改改自己的坏脾气吧。图兰朵显然看懂了我的心思,她对我说:“卡拉夫,他说我这么拼命不值,还说这地球缺了谁都转,干得再好组织上也看不见。你懂的,我不喜欢讲大道理,我就觉得穿了这身警服就得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儿,这是我的心里话……”

后半截话她没说完,我们又得出警了。我合计着回头跟她好好谈一谈,能碰上个知冷知热的男朋友不容易,要珍惜。图兰朵,你放心就是了,我绝对不会为此争风吃酷的。

差点忘了说,我只是她的战友,是一只纯种的史宾格犬,也是一只颜值很高的警犬。就要到现场了,没空再唠叨了,我得下车了。

雨后的首都北京的天空像是挂了一块鲜亮的幕布,把路边为了国庆节摆放的花篮衬得格外鲜艳。这是图兰朵下车后跟我发的感慨。她说的没错,这是个绝好的天气,只是经历了这档子事儿,她还硬撑着跟我一起出警,反倒让碧蓝的天空显得特别不真实了。

最后,我必须告诉你,我卡拉夫现在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图兰朵和她的战友们都能安生地歇上几天,也让她有机会去把那丢掉的爱情找回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交代图兰朵是一个铁杆的歌剧迷,可却又是一个地道的“音痴”,不仅无损于人物形象,反而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图兰朵喜欢轻轻摩挲卡拉夫的身子,跟它说悄悄话,甚至还会“亲上两口”,这种传递情感的方式,体现了她良好的职业素养。
C.小说结尾描写了雨后北京“绝好的天气”,“把路边为了国庆节摆放的花篮衬得格外鲜艳”,反衬出图兰朵失恋后烦恼的心态。
D.小说结尾才点明卡拉夫是警犬,却不显突兀,这是因为前文有足够的伏笔与铺垫,使读者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图兰朵的性格特点。
【小题3】小说以一只警犬的视角展开叙述,进而塑造了一名警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31 11:2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优秀的文学都具有故乡意义

杨光祖

纵观文学史,故乡与作家的关系,隐秘而关键。故乡,造就每一位作家的特殊的感觉、特殊的眼光,那种童年时期的人生体验,是他们文学成长的酵母,是他们持续创作的永恒的营养源。有人说,文学的故乡是每个作家精神之河的神秘发祥地,对故乡的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感悟,关系到作家艺术生命的长短高低。这话是极对的。

但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的兴起,“故乡”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很遥远,而且多余了。消费主义时代,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创作似乎成了制作,文学似乎与作家没有了生命联系,一些新锐作家很骄傲地宣称自己就是一个码字匠。这是一批没有“故乡”的作家。
有的作家,他们觉得一写乡村,似乎就获得了一种天然的道德优越感。经常看到一些作家自负地谈到自己的创作,说自己多么熟悉乡村,多少次去体验生活,或者还在某村镇挂职半年,云云。对这种自信,说实话,我很反感,创作不是因为挂职了多长时间、体验了多少次生活而必然有所改进,关键是如何去“体验”,如何去“挂职”。
相反,另一类作家则宣称自己没有故乡,他们常常以为自己是全人类的代言人,是普世价值的先锋。比如有人明明生在长在这片土地上,却对“乡土”二字很抵触,似乎说他是“乡土作家”就辱没了他。
作为作家,并不因为写的是乡村或是城市,就比别的作家优越或是低下。但文学写作,一定是有根性的指向。文学,只与创作出的那个文本有关。
鲁迅来自绍兴那个小地方,他的小说也充满着那个小地方的气味,但这并没有限制他成为一个大作家。他来自绍兴,却早已超越地域局限,而成为人类的、世界的。没有别的原因,唯一的原因就是他的小说钻探人性,达到了伟大的程度。
真正的作家都是有根的,不是水上浮萍。至于乡村、城市的区分,当不得真,用佛家的话说,是方便法门,不可以“刻舟求剑”地去理解。但是,没有故乡的作家肯定写不出真正优秀的作品,他们是无根的。当然,说一个作家没有故乡,不是他真的没有故乡,而是他还没有“发现”故乡,没有“找到”故乡。作家刘亮程曾说:“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从家乡出发,最终抵达故乡的漫长旅程。”一位作家讳言故乡,不愿意在作品中呈现故乡的落后,或羞于提及故乡,那是不成熟的表现。
我们“西部”在一些人的眼里,似乎是落后、愚昧的象征,但这片土地的文化积淀,养育了多少伟大的作家。现在没有出现伟大的作家,与这片土地无关;作家应该明白你首先是故乡的,才会是世界的。
作家可以超越故乡的地域限制,却无法脱离故乡而存在。一个没有“故乡”的作家,是没有出路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小题2】作家对故乡有哪些不正确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画线语句的含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得上国学。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通了。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于国学范畴。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书学也是如此。
书学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是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美感体验,或者说有关书法美的积淀,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笔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即唐人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要有向外和向内的追求。向外追求最后都归于向内追求。向外追求自然,于自然万物中获得关于笔法的学问,譬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悟笔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这方面,古代书论多有描绘,但过于玄虚。当然,笔法也可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古代书论获得,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等于吃饭而不细嚼,必定是“囫囵吞枣”。
所以,虽然书学与国学息息相关,但国学只是方法和途径。研究美、探讨美,是书学研究的终极旨归。但这美,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美学,而不是西学体系中的美学,故美学又必须建基于国学之上。国学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实实在在地坐冷板凳,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选自朱中原《国学与书法》,有删改)
下列关于“书学”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学属于美学范畴,而国学是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二者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B.书学不仅是关于智识的学问,还是关于人生体悟的学问,对其研究既要加深认识,又要实践体悟。
C.书学的基础是字学,字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的作用,而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书学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贝壳博物馆

黄惟群

(1)奈尔森海湾(NELSON BAY)有个“贝壳博物馆”,应该值得去看,特别是孩子。但我们去时,一看地址,意外发现“博物馆”就在我们临时借住的这条街上。很是诧异,这街两边都是民房,这两天左进右出很多次,没见有这么个地方呀?车在街上开了个来回,没找到,再开个来回,还是没找到。没信心了,我将车停路一边,征求家人意见,是放弃还是继续找。正商量着,儿子的眼睛突然一亮,手指跟着一指,喊道:“看!”

(2)跟着他的视线看去,就在我们停车这幢屋前,一块残破的门板斜靠在墙根处,板上歪歪扭扭抹了“MUSEUM”(博物馆)几个红漆大字;再看,左上角还有个小小的、同样歪扭的“SHELL”(贝壳)字样……

(3)没什么可疑惑了,却还是疑惑。

(4)这博物馆让人想不起博物馆。要说与左右民房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更小些,更破些,更老式些,而且,不是砖房,是板房。看手表,离开门还差五分钟。一家人谁也不说话,相互张望着,等着。等得疑疑惑惑,不踏实,似乎这幢海边小街上的破旧小屋的门就该这样永远永远地关着。

(5)然而,九点一到,听到动静,很准时。“叽嘎”一声响,门慢慢的、懒洋洋地开了,开得似没什么信心。渐渐打开的门缝里,慢吞吞地探出一头白发。一定没想到屋外已有人,见我们,先一惊,一头白发一颠,跟着往后急促说了句:“已经有人了。”说完赶紧回过来,把门开大。老人身后,黑洞洞的门框中,隐隐约约现出张脸,一张拉开了笑的老妇人的脸。

(6)“正好,一分不差。”我和太太尽量轻松地笑说,一边招呼两个一旁已看得愣了眼的孩子进屋。

(7)这是一般住家的单门,窄窄的,老人侧身让我们进去。

(8)扑面而来的是股让人说不出话的感觉。“博物馆”是个前居后铺的房间,不过十几平方米。房屋很简陋,抬头可以直接看到房顶的尖角木梁,看到木梁上盖着的瓦片,以及瓦片上的蜘蛛网。地上,铺的是过时已久的塑料地板,人造材料,经过日月磨砺,泛出一层旧黄,许多地方均已开裂,好几处还掉了角。中间是个玻璃柜,那柜特别旧,本木颜色已发黑,显得脏。四周靠墙还有一圈相似的柜,比中间的扁一点、矮一点,也是玻璃的,也老得旧得像掉了牙的站不稳的老人。

(9)“你们是第一次来还是以前就来过?”老人跟在后面问。

(10)“是第一次。”我太太说。

(11)“第一次的话,大人要交五角钱会员费。”老人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赶紧又补充道,“当然,会员费是永久性的,以后任何时候再来,都不用再交。”

(12)五角钱,等于不交,还是永久性的,且仅限大人。听得人心里闷闷的,躁躁的。

(13)孩子一进门,便被橱子里排满的贝壳吸引住了,先前还是木愣愣的目光即刻亮了起来,他们相互对望着,压低声音说话,轻手轻脚趋步上前。

(14)玻璃柜中放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贝壳。仔细看,很漂亮,有的像古罗马骑士的头盔,有的像美妇人的笑靥,有的像少女流线型的围巾,有的像长毛绒球,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公鸡头上的鸡冠,还有的像古典式的中国灯笼……

(15)“这里一共多少品种?”我问。

(16)“大约一千五百种。”

(17)“都是哪找来的?”

(18)老人告诉说,这些贝壳都是他父亲生前收集的。他父亲一生喜欢海,当过海军,终年漂泊海上。这些收集来的贝壳都生长在不同海域的深海,拾取它们必须潜到很深的海底。他父亲退役后专门学了潜水,然后去了世界各地,到各种不同的深海底去寻找它们……后来就开了这家贝壳博物馆。

(19)“那该是很久前了吧?”

(20)“是的,很久了。”

(21)“你呢?你有没有收集?”

(22)“也收集,但很少。因为很难。我从别人那买了些。当然,都是相对大路货的,主要用作买卖。”

(23)再看橱窗里的贝壳,我注意到,每个贝壳下都有一张小纸条,用玻璃胶粘在底下的玻璃上。纸条已很黄,有的已发黑,上面有钢笔字迹,很漂亮,很潇洒,写着贝壳的名称,来自什么地方等等。大多数笔迹已模糊,上面落有细细的灰尘,看不太清。——想必,这些都是他父亲的手迹。

(24)“这店开了多久?我是说,自你接手后。”我忍不住又问。

(25)“30年,已有30年了。”

(26)“30年来你就一直守着这个店?”很想这样问,很想,却终究没问。我改口道:“挺好的,住这么个漂亮宁静的海滨小镇;拥有这么多漂亮贝壳,还能不断看到来自各地的游客……”我觉得说不下去了。

(27)可是,老人似乎因我的话高兴起来。“是的,”他说,“这确实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很难找到比这更好的了。我在这里生活了70年,偶然离开几天,都会不习惯,会急着赶回来。这么个小店,虽然不赚什么钱,但够用了,让我满足了,而且,我喜欢这些贝壳。”

(28)“是的是的,这地方很漂亮……”我连连应着,心里感到的则是一个人的寂寞。

(29)儿子看中一个小贝壳,我拿了去付钱。挺不好意思,就买这么个小东西。他并不介意,似乎习惯了。从橱柜上拿起一副黑框老花镜,架在鼻梁上,身体退老远,眯着眼,辨认价钱,然后,一边和我们说话,一边找出一张过期报纸,撕了半页,把贝壳包起来……我说:“我们还会再来;怎么说,我们也已是这里的会员了。”说这话,我是想使自己显得轻松些,可话一出口,觉得一点不轻松

(30)道过别后,我们走了。走了几步,偶一回头,看见门框中那张白晃晃的脸,拉开着像先前一样的笑,笑得很真诚。

【小题1】作者临时借住的街上没有找到贝壳博物馆是因为________
【小题2】第5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8段描写贝壳博物馆内部的简陋破旧,对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说明贝壳博物馆经历了岁月沧桑
B.与前文对贝壳博物馆外观的描写相呼应
C.说明贝壳博物馆的主人已经无心打理,任其破败
D.说明贝壳博物馆经营惨淡,难以维系
【小题4】在贝壳博物馆的主人和他父亲的身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小题5】对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写,下面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在初见贝壳博物馆时反复表达内心的“疑惑”,这种“疑惑”在寻找和等待的过程中逐渐强化。
B.贝壳博物馆的主人见到我们后,“先一惊”,是因为他无法理解孩子们渴望参观贝壳博物馆的迫切心情。
C.作者进入贝壳博物馆有一种“说不出话的感觉”,这是因为眼前的博物馆与作者的博物馆相去甚远,狭小简陋得令人压抑。
D.当贝壳博物馆的主人向作者收取五角钱会员费时,作者的心情“闷闷的,躁躁的”,说明他实在反感博物馆的主人过分看重这点蝇头小利。
E.文中作者始终抱着猎奇的心态向博物馆的主人提出了许多问题。
F.纵观全文,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作者参观贝壳博物馆时从疑惑到不屑,再到好奇,最后幡然醒悟的心路历程。
【小题6】作者最后觉得“一点不轻松”是因为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记者昨日获悉,国际植物园因保护联盟在伦敦林奈学会举行2014年马什奖颁奖仪式,家住修水县黄沙镇油岭自然村的乡村教师郑乃员荣获2014年度“马什国际植物保护奖”。
郑乃员为修水县何市镇中学教师,自2000年起组织杜志民开展红立杉保护工作,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成立修水县黄沙油岭天然红豆杉保护协会,发展会员68名,并对个体较大的红豆杉进行了挂牌,在村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阻止一些人受利益驱动采摘种子及伤害红豆杉资源的破坏活动,形成了保护红豆杉资源的良好氛围。郑乃员还自筹资金,一边到外地学习,一边开展资源调查,多次邀请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油岭南方红豆杉资源进行考察。经过14年的建设,该保护区面积发展为2600公顷,保护红豆杉12万多株。
马什基金会成立于1981年,为在不同行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设立了一系列奖。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将“马什国际植物保护奖”授予为《便于植物保护战略》的执行以及为提高公众植物保护意识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是全球植物园和植物保护权威,是唯一致力于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性组织,拥有来自全球118个国家的700多个植物园会员,几乎囊括全球所有重要的植物园。
(摘自中国江西网《修水乡村教师发动村民共同保护红豆杉14年》)
材料二:
德化是我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国家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已成为当地的瑰宝。近年来,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将罪恶的黑手伸向红豆杉。德化检察院积极作为,建章立制,以切实行动保护这一宝贵资源,为建设美丽德化、生态德化保驾护航。
野生红豆杉大多数散布于远离人居的角落和密林深处,犯罪分子作案时往往难以被及时发觉,怎么办?2012年,德化检察院从全县18个乡镇聘请了36名生态和法律意识强、工作生活联系林区密切的人大代表担任林业检察联络员,及时发现犯罪苗头。2014年8月,联络员接到群众反映,美湖镇阳山村有4名涉嫌盗伐红豆杉的嫌疑人,将1株红豆杉制材后,正在等待泉州的买家。联络员立即将情况告知德化检察院,德化检察院立即督促公安机关进行侦查。自聘任以来,联络员提供破坏生态资源犯罪线索28条,德化检察院从中立案监督3起,及时发现并制止群众砍伐林木42起。
(摘自2015年9月10日《福建日报》《为了红豆杉不再“哭泣”》)
材料三:
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
(摘自搜狗百科)
【小题1】【小题2】下列对于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郑乃员自2000年起,利用职务之便,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村民开展红豆杉保护工作,使当地形成保护红豆杉资源的良好氛围。
B.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将“马什国际植物保护奖”授予郑乃员,是因为他严格执行《便于植物保护战略》,为提高公众植物保护意识作出重大贡献。
C.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是全球植物园和植物保护权威,是唯一致力于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性组织,囊括了全球所有重要的植物园。
D.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近年来,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将罪恶的黑手伸向重点林区德化的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
【小题3】【小题4】下列对于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前两则材料都是关于保护红豆杉的报道,材料一侧重报道个人开展的一系列保护红豆杉的行动,材料二侧重报道政府部门对毁坏红豆杉不法分子的打击。
B.郑乃员老师为了保护红豆杉,自我学习相关理论的同时,还自筹资金,多次邀请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对他家乡的油岭南方红豆杉资源进行考察。
C.材料一中关于“马什基金会”的内容,是新闻背景的一种交代,与材料三中关于红豆杉内容的介绍,都属于理解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
D.为解决破坏红豆杉行为难以被及时发觉的问题,德化检察院积极行为,建章立制,与聘请的林业检察联络员签订托管协议,成立红豆杉保护协会。
E. 德化检察院聘请的林业检察联络员一旦发现盗伐红豆杉的犯罪苗头,就立即告知检察院,检察院便立即出动捉拿犯罪分子,及时有效地制止了犯罪行为。
【小题5】【小题6】阅读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开展保护红豆杉行动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来有网络媒体称,“中微半导体自主研制的5纳米等离子体刻蚀机,性能优良,将用于全球首条5纳米芯片制程生产线”,并评论说“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终于突破欧美封锁,第一次占领世界制高点”等。

中微公司的刻蚀机的确水平一流,但夸大阐述其战略意义,则被相关专家反对。刻蚀只是芯片制造多个环节之一。刻蚀机也不是对华禁售的设备,在这个意义上不算“卡脖子”。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中用到的最金贵的机器,要达到5纳米曝光精度难比登天,ASML公司一家通吃高端光刻机;而刻蚀机没那么难,中微的竞争对手还有应用材料、泛林、东京电子等,国外巨头体量优势明显。

在IC业界工作多年的电子工程师张光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硅片从设计到制造到封测,流程复杂。刻蚀是制造环节的工序之一,还有造晶棒、切割晶圆、涂膜、光刻、掺杂、测试等,都需要复杂的技术。中国在大部分工序上落后。”

《科技日报》记者发现,2017年开始网络上经常热炒“5纳米刻蚀机”,而中微公司一再抗议媒体给他们“戴高帽”。

(摘编自高博《专家:国产刻蚀机很棒,但造芯片只是“配角”》)

材料二:

(摘引自《前瞻经济学人APP》)

材料三:

就已经发布的产品来看,华为的手机芯片麒麟980比苹果更强——苹果的芯片没有基带,所以说华为手机芯片达到世界第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华为手机芯片的突破不意味着中国芯片业摆脱“卡脖子”窘境。事实上,2018年进口的芯片金额为20584,1亿人民币,高于石油进口总金额15881.7亿人民币。

芯片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领域。如英特尔、三星,既设计也制造;联发科和威盛,则只设计,不制造;台积电只替别人代工生产。近几年中国重视lC设计,此类公司已有1400家,别的国家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国多,但水平不能说最高。另外,造芯片就好比装修房子,除了好的设计图,还得有高水平的施工队。“施工”是中国芯片业的弱项。中国最好的芯片制造企业,成熟工艺是28纳米,跟台积电的7纳米差了三代;在封装(激光切割晶圆、引脚等工序)市场,做得最好的企业在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面临禁运,台积电这样的企业不再加工我们的芯片,即使华为能设计出最好的芯片,也造不出来。

(摘编自刘艳等《华为AI芯片很强,但外行请别瞎吹》)

材料四:

近期,国内不少互联网及通信行业巨头纷纷追捧人工智能芯片。虽然很多厂商的人工智能芯片还处于PPr状态,或者只是堆在仓库里积灰尘,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对这些企业的青睐。在一轮又一轮资本助推下,一些噱头很大,但规模化应用范例寥寥无几的厂商估值不断被推高。然而,这种现象对于中国解决当下“缺芯少魂”的局面于事无补。

我们现在最缺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芯片。在中国每年进口的超2000亿美元芯片当中,人工智能芯片的占比非常低。关键的是,由于布局较早,中科院计算机所等一些单位已经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技术成果,已有成熟的商业货架产品和应用。

在人工智能芯片这个概念“火”了之后,一些媒体预测:人工智能芯片将对半导体产业造成颠覆性变革。但实际上,人工智能芯片更像一款解决特定问题的加速器,并不能取代CPU、GPU等类型的芯片。简而言之,人工智能芯片只是饭后甜点,而不是信息产业的主粮。

对于人工智能芯片,应当辩证地看:一方面看到这类芯片潜在的市场前景和进步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以及被过分炒作带来的一系列恶果。在追赶的车道上,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赶,而不是投机取巧。

(摘编自铁流《谨防人工智能芯片成炒作噱头》)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微公司研制的刻蚀机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不能表明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突破欧美封锁,媒体上的一些不当宣传受到中微公司一再抗议。
B.计算机系统中的服务器、个人电脑MPU,半导体存储器的DRAM等核心芯片国产占有率为零,反映了我国在核心芯片生产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
C.2013至2017年间,我国芯片进口额年年攀升,且与出口额差距巨大,2017年贸易赤字接近2000亿美元,我国芯片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D.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发展较好,已有成熟的商业货架产品和应用,因此在我国进口芯片中占比很低,但人工智能芯片并不能取代CPU、GPU等芯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硅片制造的涂膜、光刻、掺杂、测试等环节所需要的技术中,我国大部分落后,尤其光刻问题最为严重,我国高端光刻机生产空白。
B.2011年起,我国芯片一直有出口,且一度出口势头增长强劲,结合进口情况,可以预测一旦解决芯片技术问题,会赢得极大的市场空间。
C.华为手机芯片达到世界第一,这主要指的是芯片设计领域,在封装等领域,如果我国技术水平不能提上来,依然会存在着被卡脖子的隐患。
D.从材料四中可看到,资本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青睐,展现了市场灵敏的嗅觉和力量,启示要解决我国芯片核心技术问题要更多调动市场力量。
【小题3】我国芯片生产核心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