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的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有删改

【小题1】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2】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5 02:5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河流最蓝的地方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那段时间,连最简单的食品都受到诡计和掺假的威胁。没有哪一天报纸不提到在市场上又有惊人的发现,奶酪是用塑料做的,蔬果类含砷杀虫剂的浓缩比例比所含的维他命还要高。

马可瓦多每次在公司或咖啡馆听到别人说这些事情,就觉得好像有一头骡子在胃里面踢腿。在家里,当他太太买完菜回来,以前那些让他雀跃不已的芹菜、茄子,还有杂货店粗糙多孔的面包,现在却引起他的恐慌,就如同有敌人潜入了他的住家。

“我要尽我所有的努力,”他自我期许,“以供给我家人那些没有经过不可靠的投机者之手的食物”。早晨他去上工时,好几次遇到一些带着鱼竿,穿着长统靴的男人往沿河公路走去。“这是一个办法。”马可瓦多对自己说。但是城里的河流是垃圾、排水管的集中地,引起他莫大的反感。“我要找一个地方,”他自言自语道,“那里水是水,鱼是鱼,我才愿意垂下我的钓竿。”

骑着机动脚踏车,马可瓦多下工后便去探勘城市上游的河流,还有小河的支流。他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远离柏油路面的河段,他取道小径,穿过柳树丛,直到他的脚踏车不能再前进为止,然后把机车留在灌木丛中,步行到有河流的地方。有一次他迷失了路,在灌木丛和陡峭的河岸边打转,既找不到任何小路,也弄不清河流是在哪个方向。忽然,拨开一些枝叶,瞥见下方几步之遥,那宁和的水波——那时河口,几乎成为一个小而幽静的深潭——呈现出就像是山上湖泊的蓝。

激动的情绪并没让他忘记细看水流轻柔涟漪的下方。终于,他的顽固得到了奖赏。啪嗒一声,直鳍在河面上明显地一闪而过,然后另一次,又再一次,他如此地欣喜以至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是整条河流鱼的汇集地,钓鱼者的天堂,也许除了他以外还没被其他人发掘。回头走时,天色已经暗了,他停下来在榆树皮上刻画记号,在某些地方堆几块石头,以便能再找回小路。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准备用具。说实在的,他早就想好了。在邻居和公司同事中他已经设定了十来个钓鱼爱好者。半透露半提示地答应说只要一确定那个只有他知道的游满了丁鲈的地方,就会通知他们每个人,便成功地从这个人借一点,那个人借一点地备齐了一大仓库前所未见的完整的钓鱼设备。

这时,他什么也不缺了。一个晴朗的早晨,从六点到八点一一在上工以前,游着丁鲈的河流有可能钧不到鱼吗?事实上,只要把鱼线丢下去就可以拎起一尾鱼:这些丁鲈毫不迟疑地一口就咬住鱼饵。既然用钓鱼线这么容易,试着用渔网捞捞看;丁鲈早已准备好一头栽进网里去了。

当他的鱼篓装满时,也到了该离开的时侯了。他溯流而上,想找一条小径。

“喂,你!”在河岸一个转角的杨树林中,直挺挺地站着一个戴着警卫帽子的家伙,瞪着马可瓦多。

“叫我,什么事?”马可瓦多觉得有一股不知名的威胁冲着他的丁鲈而来。

“你哪里抓的鱼,篓子里的那鱼?”警卫问。

“啊,怎么啦?”马可瓦多的心已经跳到嘴巴里了。

“如果你是在这下面钓的,赶快把鱼丢掉。你没看到上游有座工厂吗?”指着一栋长而矮的建筑物。现在马可瓦多转过了河流的拐弯处,才看到它在柳树的那边正向空中吐烟,向水中排放浓密的云团,是可怕的青绿色和紫色。

“起码你看清楚水是什么颜色吧!油漆工厂就是那个:蓝色毒害了河流,还有鱼。赶快把它们丢掉,不然我得把鱼扣押起来。”

马可瓦多想:“虽然我很想扔掉这些有毒的鱼,但是在警卫面前,我不能丢这个脸。”

于是他回答道:“如果我是在上面钓的呢?”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不但要扣押鱼,还要给你开张罚单。工厂上游是钓鱼保留地。你看那块牌子!”

“说真的,”马可瓦多急急地说,“带着钓竿,只是为了让朋友信以为真,其实这些鱼我是向附近乡镇的卖鱼人买的。”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你只需要付税,就可以把鱼带回城里,我们这里是在城外。”

马可瓦多已经打开篓子把鱼倒回河里了。应该还有一条丁鲈是活的,因为它一扭鱼鳍快乐地游走了

【小题1】小说开头两段有哪些作用?
【小题2】联系全文,分析马可瓦多的人物形象特点。
【小题3】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有哪些含义?
【小题4】小说以“河流最蓝的地方”为题,请探究意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意大利普·莱维

作为顾客,他那副样子有点非同寻常。我们这个化验室设备简陋,但雄心勃勃。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样子都在诡计多端、尔虞我诈的大商业网里工作。经营买卖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他们目光敏锐,面容严峻;自己怕上当,但又千方百计让别人上当;他们时刻保持戒备,就像晚间的猫一样。

我接待了他。他也许是位农民哲学家,尽管已经上了年纪,但体格仍然很健壮,脸色十分红润。他的双手强劲有力,虽然由于干活和患有关节炎而变了形。眼眶下垂着两个松懈的肉袋,但目光清澈,眼神活跃,颇有生气。他穿着西装背心,小口袋上搭拉着一根表链。他带着极重阿斯蒂口音,用无懈可击的皮埃蒙特方言对我说:他带来一包白糖要化验,想知道白糖是不是纯净,里面是否混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告诉他,如果他能把他的怀疑明明白白地告诉我,那会大大有助于我的化验;但他回答说他不想使我有先入之见,希望我尽可能化验得准确一些,至于他的怀疑,以后会跟我讲的。他递给我一包糖,足有半公斤,同时对我说,他第二天来看结果。他跟我告别后径自走了:没乘电梯,而是不紧不慢地走下四道楼梯。他大概是个无忧无虑、从容自若的人。

我取出一点溶化在蒸馏水里,溶液呈浑浊状——肯定有问题。我把溶液过滤一番,滴几滴酸液,倒进基普瓶,注入硫化氢。黄色的沉淀出现了: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就是那种使米特里达梯和包法利夫人丧命的东西。

接下来我一面制取丙酮酸,一面思忖着老头和白糖。我认为老头是不会图谋向人投毒的,别人大概也不会以这种方式来暗算他。我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老头又来了。他没等知道化验结果就坚持要付化验费。我把结果告诉了他,他的眼睛一眯,脸上浮现出一个表情复杂的微笑。他对我说:“我真高兴。我早就说过,最后会是这样的。”显然,只要我稍微鼓励他讲下去,他就会把事情的始末和盘托出,而他正盼着这样。我没让他失望,他便讲了下面这件事。

“我是鞋匠,以修鞋为生。如果从年轻时干起,这不是一个坏行业。坐着,活儿不累,可以跟人打打交道,聊聊天。当然挣不了大钱,得整天把别人的鞋子拿在手里,不过很快就会习惯,旧皮革的气味也会闻惯的。我的鞋店在焦贝尔蒂路和帕斯特伦葛路相交的地方,我在那儿当鞋匠已经三十年。我熟悉每一双畸形的脚。我只要一把小榔头和一根麻绳就能干活。嗯,不久来了一个小伙子,不是本地人,脸蛋很俊,野心勃勃,在离我的鞋店一箭之远的地方开了一爿店,安上了各种机器:撑鞋帮机,扩鞋帮机,缝鞋机,绱鞋底机等等,有的机器我连名字也叫不上来。我没上他那儿亲眼看过,是别人告诉我的。他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写在小纸片上,塞进附近每家的信箱里。对,他装了电话,连接生婆家里还没装电话呐。

你大概以为,他开张大吉,生意兴隆吧?头几个月倒真是这样,有的人出于好奇,有的人要让我们竞争,还有的人上他那儿去是因为他开头要价很低。后来他发现老赔本,便不得不提价。您要知道,我把这些事情讲给您听并不是想说他的坏话。我见过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开始时一帆风顺,后来却碰得头破血流,其中有鞋匠,也有干其他手艺的人。

他恨我,到处造谣,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我用硬纸片当鞋底,每天晚上都喝得烂醉,为了得到保险金而逼死了我老婆,甚至说我的一个顾客被鞋底上的一枚钉子扎了脚,得破伤风死了。正因为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一天上午,当我在当天要修的鞋子中间发现了这包糖的时候,才没有大惊小怪。我马上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我想得到证实。于是我让小猫尝了一点,两小时后它走到角落里呕吐起来。我往糖罐里搁了一点,昨天我女儿和我往咖啡里加了一些,过了两个钟头,我俩都呕吐了。现在我又有了您的证实。我满足了。”

“您想控告他吗?想要一张化验单吗?”

“不,不。我刚才跟您讲过了,他只是一个可怜虫,我不想毁掉他。世界很大,同行不是冤家,人人都有权利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我明白。”

“那您怎么办?”

“明天我给他写一封信,连同这包糖,请一位老太太给他捎回去。不,还是我自己给他送去吧,看他脸上会有什么表情,我还可以当面向他解释两句。”他环视四周,如同一个人进了博物馆,然后说道:“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他跟我告别,拿起那包糖,没乘电梯,带着他特有的那种不紧不慢的高贵气派,步行下楼了。

【小题1】小说第一段交代“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小题2】文中两处画横线句,表现了“老头”怎样的心理?
【小题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主人公格斯拉兄弟也是鞋匠,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了,请分析公格斯拉兄弟与本篇中的“他”形象上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意 戈•帕里塞

大鼻子彼耶罗是个银行经理,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梦:他在寻找一支笔。他越找越着急,像孩子似的绝望和痛苦,几乎都要哭出来了。

平日里只要他看到这支笔,当年的情景过电影似地展现在他眼前。

他的目光盯着文具店的玻璃橱窗:那支钢笔与其它的几支笔放在一起,一根橡皮圈把它固定在紫红色丝绒作衬垫的小盒子里。笔杆是用蓝白相间的电木制作的,深蓝色的底子配上孔雀石的各色花纹,非常好看,那上面的纹路令人想到珍珠贝母。有一天,外祖父发现了他眼中流露的这种怯生生的羡慕的神情。

“你真的喜欢这支笔吗?”

“是的,我很喜欢。”彼耶罗说道。他的声音轻微而颤抖,外祖父几乎听不清他的话,但老人充满柔情的双眼闪出一道共鸣的光。他们走进了文具店。

那天是1944年1月22日。文具店坐落在威尼斯城阴暗而又弥漫着烟雾的一条小巷子里。空中飘落着什么东西,不知是雨丝还是灰尘。或许是烟筒里冒出来的煤烟微粒,或许是下午降雾。彼耶罗不懂当时发生的事。

老板从彼耶罗手里把笔拿了过去灌上蓝黑墨水。笔尖被浸在截棱锥形的佩利康牌的墨水瓶里,彼耶罗听见钢笔橡皮管的吸墨水声。随后,老板就把那支笔装在仿鳄鱼皮制作的硬纸笔盒中。

岁月流逝,过去快40个年头了,彼耶罗还记得出店门时听到的一声枪响,看到三个德国警察步履艰难地消失在小巷的浓雾之中。而今,那烟筒里喷出的煤烟微粒,以及那潮湿的石板路面,重又浮现在梦中。

从那时起,那支自来水钢笔陪伴着他来到学校,与他共同完成了拉丁文和希腊文等所有的课程。那支笔还随同他去外祖父住的乡下。在一间用炉子取暖的小屋子里,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本字典。当他听见机枪对着一位英国战俘扫射的声音时,彼耶罗的上衣口袋里就装着那支自来水笔。那个英国人是浅黄色的头发,脸色苍白,衣衫褴褛,脸朝着别墅的围墙。彼耶罗想,要是他处在那个英国人的位置上,那么,他的那支钢笔就会被打得粉碎了。

随后的几年,彼耶罗一直生活在农村里,那时他吮吸到的是乡村的气息,看到的是小巷中滴着烟油的烟筒,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体验了农民的生活。他跟外祖父一起生活,令人难忘的是采萄萄季节和萄葡酒的醇香味。彼耶罗觉得少年时代统统寄托在这支自来水笔之中。他觉得,笔丢失了,他的生命消逝了。

彼耶罗绝望地哭出声来了。身边的妻子睡得正甜呢。隔壁房间里是两个儿子。他很爱他们。他们都生活得很好。现在,他忽然觉得他们与自己的差距是那么大、那么遥远。那蓝底白条的欧洛牌金笔跟他们有何相干?那墨水瓶和各色各样的墨水瓶,与他们有何相干?毫不相干。再往后,再往后……要是那支钢笔不再在床头柜里的话,那以后发生过的一切又如何存在呢。

他从床上爬起来。妻子眯缝着那珐琅般明亮的天蓝色的眼睛,埋怨地哼了一下。彼耶罗没听见,在绝望中他是什么也听不见的。他冲到床头柜跟前,像在梦中似地急忙打开了第二个抽屉,在几块手绢和换洗的衣服旁边,那支自来水钢笔在那里呢!电木制作的笔杆,蓝白相间,只是五彩的杂色已发白,贝母色也发黄了。

彼耶罗戴上眼镜,把笔捏在两个手指中间。他先是哭,后又笑。他手里拿着小记事本走到厨房里去,就像他祖父一样每天在银行在他那个小记事本上记着一些日常琐事。他在上面写道:

“1979年7月17日夜里。梦见找不到外祖父送我的那支欧洛牌金笔。痛苦至极,以为自己肯定要死了。到床头柜里去找,找到笔后,我吻了它。笔还在,我亲爱的笔还在。”

他回去睡觉,像平时一样,很快就入睡了,没再做梦。早晨,他像往常一样步行去银行,心情像往常一样好。除了喝杯咖啡以外,他还津津有味地吃了块甜点心。点心涨价了:一块要250里拉。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梦”总绾全篇,以主人公梦中寻笔、梦醒找笔为主线,中间穿插文具店买笔、少年求学、乡村生活等内容,结构紧凑。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故事不受限制,笔触自由,便于展示主人公的人生轨迹、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
C.小说虽然描写到街头枪声和屠杀场面,但并没有大肆渲染而是点到为止,这和一般的描写战争的小说有所不同。
D.小说善用细节传情达意,妻子“睡得正甜”“埋怨地哼了一声”,暗示了妻子对他的不理解,夫妻感情隔阂比较深。
【小题2】请分析小说结尾一段的妙处。
【小题3】请结合小说有关情节,探究“笔”承载的丰富内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神秘的眼镜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我和日本画家亚马希达是十五年的老朋友了。
他在欧洲长大。家境富足,可以供他挥霍。他多年不作画,直到四十岁以后才用心作了七八幅画,其作品相当昂贵。
我们一见面就成了至交,原因是我感到他是个神秘人物,那张朦胧的脸让人捉摸不定。
闲话少叙。上星期他打来电话找我。当天下午,我走进他的画室。
他迎出来说:“我快要死了。”
“你快要死了?什么病?你疯了吧!”
他说:“我既没有病,也没有疯。但我没有几天了,也许只有几个小时的阳寿。至于怎么个死法,我自己也说不清,心肌梗死、车祸、暗杀,都有可能。”
“你干吗这么想呢,总该有点儿什么事吧?”
“当然,请你戴上这副眼镜瞧瞧我。”
他取出一副金属架的眼镜。我一戴,惊得说不出话来。
刚才他还是个精力充沛的中年人,转眼间就成了弯腰驼背的干巴老头。
我连忙摘下眼镜,朋友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他望着我,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我又试了三次,情况完全一样。
亚马希达说:“看够了,还给我吧!现在我解释一下。”
他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对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二十年前,我在东京上大学。有一天,我在郊区散步,一家眼镜铺把我吸引住了。我发现有一副眼镜标价一百万日元。是开玩笑,还是标错了价钱?出于好奇,我走进眼镜店。店里有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正在看报。我问:“您那副眼镜能值一百万日元?”
他说:“我知道现在眼镜不太值钱。可这副眼镜非同一般,是用来测量寿命的。你研究过人的衰老问题吗?衰老就是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不对?也就是死亡的前期。这个阶段,人的体能开始衰竭。在这里年纪无关紧要,事实上,年轻与年老只是人类的幻觉。一周后,将被汽车轧死的小伙子应算是老头;即将跌入大海的飞机,即便是第一次试飞也算是老掉牙了。这种衰老是看不见的,这就需要借助于这种眼镜了。只要戴上它,马上就能了解真实情况。要是某人快死了,在眼镜里就是个老态龙钟的人。”
我非常好奇,好像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催我赶快把它买下。我说:“要是这副眼镜真像您说的那么神秘,我就把它买下来。但怎么才能证明它确实有效呢?”
他说:“先生,您真幸运。请您出门后向南走三十米,那儿有个公园,里面有一位美貌的妙龄女郎。但她真可怜,因为得了白血病。”
我走出店门,来到公园,发现一条长凳上果然坐着一位漂亮姑娘,十七八岁。我把眼镜一戴,她一下就变成瘦骨嶙峋、满嘴掉牙的老太太。你想,我当时多吃惊呀,就跟你刚才一样。我决定把它买下来。
后来的事只有鬼知道,我走回眼镜店,可铺子不见了,二十步,三十步,四十步,我往返了好几趟也没有找到,这可真叫人纳闷。我在附近一打听,他们都说这里从来没有什么眼镜铺。没有办法,我只好拿着眼镜回家。
后来,我就戴着这副眼镜去看街上的行人。用肉眼看时,体育场里生机勃勃,一戴上眼镜,运动员们全都变成满脸皱纹的老人。后来我也腻了,就把它锁进保险柜里。但有时我也会用它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己,检查完会立刻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长寿。可是今天上午,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了。我发现我胸部炸开了,我知道求医问药是无济于事的,反抗也没有用。总之,这一命运是无法摆脱的。
“可是,你有什么感觉吗?比如全身疲倦、劳累?”
“什么不适也没有,我翻个跟头都可以,我感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健康。然而,我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老的人了,我要和你永别了。现在我还不能把这副眼镜送给你,你现在肯定也不会接受。我把它写在遗嘱里,我一定要把它留给你。你不要流泪,不要悲伤。现在请让我安静一会儿,我还要处理两件事情。”
他把我送到门口,一直等我走进电梯才离去。我还没有下到楼底,就听到一声爆炸声从他的室内传了出来。
(有删改)
小说情节看似荒诞,却蕴含发人深省的深层思考。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