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你跑什么跑
安琼

那天上午我们低年级没课,有同学就提议到学校附近去玩。
学校的围墙外,还是一片农田。种植的是什么,已记不真切了。也许当时压根儿就不识五谷,也就无所谓记忆了。但似乎齐膝高,阡陌小道则隐没其间,笔直延伸。
高年级学生正在操场做操。高音喇叭的声音可以传到数里之外,在空旷的田地回响。一位体育老师正在高喊着口令,这也是常常带我们领操的那位老师。
我们中的一个同学突然就喊叫了起来,隔着围墙,叫的是体育老师的名字,叫得几乎撕破了喉咙,一声接着一声,尖锐而高亢,在口令的间歇间,非常清晰和响亮。
我在一边傻乎乎地站着,没喊,但心里也被这喊叫声激越着,快乐着。
校园内的广播消停了。高年级学生做完操,陆续返回教室了。
忽然,围墙的一扇小门被打开了,体育老师飞奔而来。我们如惊弓之鸟,迅速四处跳窜。那个喊叫的同学腿快,很快跑成田地里的一个点儿了。我也没命地往前跑,终究落在了后面。高大健壮的体育老师一把逮住了我。
我被带进教育楼时,高年级同学还正逗留在走廊里,我当时一定很狼狈,他们的目光尽是幸灾乐祸。
我的姐姐正同校,比我高几级。体育老师把我交给我的班主任,班主任把她找来了。
我说我真的没喊呀。不过是谁喊的,我也闭口不说。出卖朋友,就是叛徒,做叛徒是最可耻的。我们从小深受这样的教育。《红岩》里的甫志高、《红灯记》里的王连举就是这样的人,为我们所唾弃。
那你跑什么跑呢!不知谁说了一句。我哑口无言。 

在我家二三里路的地方,有个工厂。是生产什么的,也早就忘记了。工厂的后边,是农田。墙脚则杂草丛生,沟渠蜿蜒。还有一个厕所,是厂子里用的,对外,开了几扇通风的窗子。
我们常去那儿捉蟋蟀,抓蝈蝈。玩得忘了时间。
那天下午,邻居一个顽皮的大男生又带我去了那儿。瞎玩一阵后,那大男生说他要上厕所,就从窗口攀爬了进去。我不敢爬,就在墙外等他。但左等右等不见他出来,我还叫唤了几声,也不见回音。我很纳闷,不知什么原因,也有点焦急和担心。天色渐渐暗了,我还拿不定主意:是继续等他,还是自行返回。
有一个大人快步向我走来,仿佛是冲着我来的。我转身就跑,但没几步就被他抓住了衣袖,甩也甩不掉。
我被带到了工厂的门卫室。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
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两个大人让我们自报家门,还让我们交待有什么企图。我矢口否认。大人说:你没什么事,为什么看到我就跑?
是呀,你跑什么跑!我自己问自己,也听不见自己的回答。 

有一年冬天,江南下了一场大雪。这是好多年不见的景象了。雪花还在飘扬,很多人就玩起了雪球。
我们几个邻居小伙子,把一个墙脚下的废物箱作为靶子,一次次地扔去雪球。但这废物箱摇摇晃晃地,像个不倒翁。
我们又一阵阵地将雪球砸了过去,好久,都未能击倒目标。
雪花飘舞,已让我们装扮为一个个雪人儿了。
这时,一个身上也是裹满了雪花的路人走来,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就砸了过去。也许,他是想把那个废物箱击倒。但他甩出去的不是雪球,他击中的目标,竟也不是废物箱。
他击中了废物箱上方的一户玻璃窗。玻璃顷刻尖叫碎裂。那人见闯祸了,脚上像踩着雪橇,带出一阵雪雾,就跑没影了。
一如树倒猴狲散,刚才还玩得忘我的伙伴们,也四下逃离了。我一步也未挪动。看着他们逃逸,心里充满鄙夷。
那户人家有人出来了,看见了我,径直朝我走来。
我没有跑。我神情淡定。从未有过的从容。
走近的人气汹汹,兴师问罪:“是你砸的吗?”
我坚决地摇了摇头:“不是。是刚才一个路人砸的。他是要砸废物箱的,砸偏了。”
对方将信将疑。
我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没说假话,那人已经走了。”
说完,我也转身走了。我这次没跑。
我此时年轻的背影,一定很坚挺。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的同学隔着围墙喊叫体育老师的名字,让老师感到受了侮辱,“我”虽没有喊,但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这也是“我”跟着别人逃跑的原因。
B.“我”不敢爬进窗口,只是在等爬进窗口的邻居的顽皮的大男生,结果被抓,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
C.当被砸破玻璃窗的主人向“我”走来时,“我”没有跑,而是神情淡定和从容,说明“我”内心已经不再惶恐,决意要勇敢面对。
D.小说构思巧妙,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凸显意蕴。前两个故事是时空不同,但意蕴相同;而最后一个故事,叙述形式与前两个故事相同,但意蕴突变。
E.小说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我”增强了小说的亲切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全知叙述视角,其目的在于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
(2)小说在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我”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要以“你跑什么跑”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10 02:28: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

癖好

(美国)弗雷德里克·布朗

“我听到谣传,”桑斯特罗姆说道,“大意是说,你——”他转头看看四周,要绝对弄清,确实就只他和药剂师单独在这间小药房里。药剂师是个侏儒般的小个子男人,皱纹满面,可能在五十到一百岁间的任何一个年龄。就只他们在这里,但桑斯特罗姆照样压低了声音。“——大意是说,你有一种人全然识不破的毒药。”

药剂师点点头。他转过柜台,锁上前面的店门,而后朝柜台后面的一个门道走去。“我要歇会儿喝点咖啡,”他说,“请跟我一起来喝一杯。”

桑斯特罗姆跟着他转过柜台,穿过门道,进了一间四周从顶到底放满瓶架的后室。药剂师插上电咖啡壶的插头,找了两只杯子放在一张桌上,桌两边各放了一张椅子。他示意桑斯特罗姆在一张椅子上坐下,自己坐了另一张。“告诉我吧,”他说,“你想毒死谁,又是为什么?”

“这个要紧吗?”桑斯特罗姆问。“那还不成吗,我付钱——”

药剂师举起一只手打断了他。“是的,那很要紧。得让我相信,你值得我给你那东西。要不然——”他耸了耸肩。

“好吧,”桑斯特罗姆说。“那人嘛,是我的妻子。原因嘛——”他长篇大论地说起来。他话没讲完,咖啡煮好了。药剂师稍稍打断他一会,为他俩倒了咖啡。最后,桑斯特罗姆结束了他的讲述。

小个子药剂师点点头。“不错,我偶尔配一种人识不破的毒药。我干这个免费;只要我认为事情值得,我不收钱。我帮助过许多杀人犯。”

“太好了,”桑斯特罗姆说。“那就请你给我那东西吧。”

药剂师朝他微笑。“我已给过你了。在做好咖啡时,我已认定你值得给。我说过,它免费。但解毒药可有价。”

桑斯特罗姆脸色变白了。但他事先预料到——不是这个,而是被出卖的可能,或某种形式的勒索。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枪。

药剂师咯咯笑起来。“你不敢用那个。你能在那几千个瓶子当中——”他朝那些架子挥挥手,“找到那解毒药吗?还是你愿意找到一种作用更快、毒性更大的毒药?或者,如果你认为我在骗你,你其实并没真的中毒,那你就来吧,开枪吧。三小时以内,毒药开始起性,你就会知道答案。”

“解毒药什么价?”桑斯特罗姆咆哮着说。

“十分公道,一千块。毕竟,人必须生活;即使他的癖好是阻止谋杀,也没理由说不该拿这赚钱呀。是吧?”

桑斯特罗姆咆哮着,放下了手枪,但放在伸手够得着的地方,掏出钱包来。或许,他服过解毒药后,仍然要使用那手枪。他把一百元的票子数了一千元,把它们放在桌上。

药剂师没有立即伸手去拿它们。他说:“还有一件事——为了你妻子的安全和我的安全。你得写一份有关你的意图——你原先的意图的自白书。我相信你原先的意图是谋杀你的妻子。而后你要等我出去,把它寄给我一个朋友,告知他谋杀的详情。他要把它留作证据,以防你什么时候还是决定要杀死你的妻子。或者杀死我,为了那事。

“当那寄出后,回这儿来给你解毒药,我就安全了。我给你拿纸和笔。哟,还有件事——虽然我并不绝对一定要那么办。请你帮助散布我有一种人识不破的毒药的消息,好吗?任何人决不会知道的,桑斯特罗姆先生。要是你有什么敌人的话,你挽救的性命,可能正是你自己的性命哩。”

(载1990年1期韩长清译)

【小题1】结合全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药剂师直言不讳,自己确实有一种别人识不破的毒药,而且免费帮助许多人杀过人。
B.药剂师的癖好是阻止谋杀还是帮助谋杀不好断定,但他认为有理由赚这钱是可以断定的。
C.药剂师认为桑斯特罗姆值得自己免费给他毒药,结果证明也确实值得。
D.药剂师从开始煮咖啡下药到最后让桑斯特罗姆写下意图自白书,都处理得周密严谨,充分表明他是一个攻于心计的人。
【小题2】在药店里,桑斯特罗姆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第一段中描写的药剂师具有怎样的外部形象特征,并说说这样写对塑造药剂师整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小说情节和现实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你挽救的性命,可能正是你自己的性命”这句话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重聚
【美】约翰·契弗
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纽约中央车站。我写信告诉父亲,因为要在纽约换另一班火车,我会在那儿停留一个半小时,并问他,我们能否一起吃午饭。
他的秘书回信告诉我说,父亲那天中午将在车站的咨询台和我碰面。12点整,我看见他从人群中走来。他对于我来说是个陌生人——母亲3年前和他离婚了,自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他。但是,我一看到他,就感觉到他是我的父亲,是我的肉和血、我的未来和命运。父亲是个高大、相貌英俊的男人。能够再见到他,我开心极了。他一边拍拍我的后背,一边和我握手。
“嗨,查利。”他说,“嗨,孩子。我想带你到我的俱乐部去,但它位于第60街。如果你得赶早班火车,我想我们最好在这附近吃些东西。”
他单臂搂着我,我用母亲闻玫瑰花的方式闻着父亲身上的气味。那是一种成分丰富的气味,混合着威士忌酒、须后水、鞋油、羊毛衣物以及一个成熟男人的味道。我希望有人看见我们在一起。我希望有人拍下我们在一起的照片。我想要一些关于我们在一起的记录。
我们走出车站,沿着一条小巷往上走到一间餐馆。时候还早,餐馆空空的。有一个穿着一件红大衣的很老的侍者蹲在厨房门边。我们坐下来,父亲大声地召唤侍者过来。
“伙计!”他又是法文,又是意大利语地吼着,“侍者!酒保!嗨,你!”他的大声喧嚣在空空的餐馆里,显得格格不入。
“能不能给点儿服务呵!”他嚷道。
“快点,快点!”说着,他拍了拍手掌。这才引起了侍者的注意,他慢吞吞地朝我们餐桌蹭了过来。“你是朝我拍掌的吗?”他问道。
“别急,干嘛火气那么大,冷静点,”父亲说,“如果不过分——如果没有太超越你的职责之外,我们想要两杯吉卜森马丁尼酒。”
“我不喜欢被人拍手示意。”那个侍者说道。
“我应该把我的口哨带过来。”父亲说,“我有一只口哨,只有老侍者们的耳朵才听得见。现在,拿出你的小便笺簿和小铅笔,看看你能否拿齐这些东西给我们:两杯英国卫兵牌吉布森鸡尾酒。跟着我重复一遍:两杯英国卫兵牌吉布森鸡尾酒。”
“我想你们最好到别的地方去。”那个侍者轻声说道。
“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了不起的主意了。走,查理,谁稀罕这个鬼地方。”父亲说。
我跟着父亲走出那间餐馆,来到了另一间餐馆。我们要的酒送来了。他反复询问我关于棒球赛的点点滴滴。然后,他用餐刀敲打他面前那个空玻璃杯的边缘,又开始大叫起来:“伙计!侍者!嗨,你,能不能麻烦你再给我们两杯同样的。”
“这个男孩多大了?”侍者问道。
“关你屁事!”父亲说。
“对不起,先生,”侍者说:“我不能再卖酒给这个孩子了。”
“喔?这我倒要告诉你个大新闻,”父亲说,“非常有意思的大新闻。你们这儿可不是纽约唯一的餐馆。街口刚开了一家。无礼的庸人,走,查理。”
“我得赶车了。”我说。
“对不起,宝贝。”父亲说,“真的很抱歉。”他的手臂紧紧地搂住了我。“如果还有足够的时间带你去我的俱乐部看看就好了……”
“没关系,爸爸。”我说。
“我去买份报纸给你。”他说,“我去买份报纸给你带上火车看。”
“我必须走了,爸爸。”我说,“时间很晚了。”
“马上,就等一会儿,宝贝。”他说,“就等一会儿。”
“再见,爸爸。”我说。然后我走下台阶,登上了我乘坐的那班火车。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选自《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心理描写生动。因为要和父亲见面,查理“开心极了”。虽然只有短短的90分钟时间,但他希望能和父亲合影,留下父子共度时光的一点记录;他也希望留在父亲身边,因为他对家庭生活充满渴望。
B.父亲在见面中两次提到想让儿子去他的俱乐部看看,这一细节也许表现了父亲想向儿子证明自己的身份,由此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C.在父亲第二次准备转换到另一家餐馆时,查理用“我得赶车了”粗暴的打断了父亲,说明他的忍耐到了极限,他看不惯父亲的所作所为但又不想伤害他。
D.文中的酒是表现人物关系的重要事物,是父子见面后建立父子关系的纽带。查理的父亲通过喝酒凸显了自己的地位,也让他和儿子的关系变得亲密。
E. 小说叙写父子分别三年后90分钟重聚的经历,男孩从父亲的言行中感到父亲的粗暴无礼,孩子渴望亲近父亲,而两人缺乏感情交融,让心唏嘘。
【小题2】小说以“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结尾,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全文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面 试
武德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今天要去一家大公司面试他太完美了,在校时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高高的个子,帅气的脸庞,还有超强的口才,他对今天的面试充满了信心
一大早,武德从学校出来,上了一辆公交车,他选了个靠窗户的座位坐下,看着窗外美好的风景,心里格外高兴一抹阳光射过来,他眯起了眼睛……
又过了一站,上来了一个背着包的女学生好修长的身材,还有长长的披肩发,她在武德的后面找了个空座位坐下,把掉在额前的一缕头发划在了耳后
公交车继续向前行驶着,车上的人慢慢地多起来,又过了几站,上车的人更多了,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太太上了车站在门口的一个中年男人扶着老太太往里走,走到武德的跟前停了下来,一双灼灼逼人的眼睛看着他,中年人眼睛里的含意很清楚,希望他能够给老太太让个座位……
武德环视了一眼车厢,车厢里有很多年轻人车厢里有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我让呢?今天我可是有重要的事情他对中年人很不满意
“年轻人,能给老年人让个座吗?”中年人终于开口了中年人声音很高,显然对武德不满意。
满车厢的人一下子都把目光集中到他俩身上这时,武德感到自己很尴尬,干脆把头扭到一边看着窗外,不理中年人武德可不想把这个座位让出来,在一群人中间挤来挤去,把今天面试的好心情破坏了
“大娘,您坐我这儿吧”一阵悦耳的声音飘到了武德耳边,武德用眼睛的余光朝后扫了一眼,看见后面的那个身材修长的年轻姑娘主动站了起来
“谢谢!”中年男人朝年轻姑娘投去赞许的目光同时又狠狠剜了一眼武武赶紧又把头扭到一边看着窗外。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年轻姑娘面带着微笑说,又习惯地把掉在前额的一缕头发划在了耳后。
她肯定是位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如果她像我一样今天有重要的面试,她也不会给人让座的武德在心里为自己辩解。
武满怀信心地走进了公司大门,找到人事部,推开门的瞬间他傻眼了,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位面试官正是车上碰见的那位中年人,中年人面前还站着一个年轻姑娘,她正是在车上给老大娘让座的那个头发长长的年轻姑娘。
世上竟有这样巧的事?武呆住了,随即又恢复了自信。
“我叫武德,今天是来面试的”武很有礼貌地对中年人说。
“不用面试了,在车上咱们已经见过面了”人事主管的口气不对,是不是……武正思忖着。
“你回去吧,我为你感到惋惜”中年人对武说。
真的不要我了?武沮丧地低下了头武的眼睛里流出了辛酸的泪水。
“您没看过我的材料吗?”武还是不甘心。
“早看过了,我们更看重的是现实中的表现、人的品德”。
“您从这一件小事就……我要找你们经理”。
“不用找了,我就是,你太令我失望了!年轻人,你还很年轻,重新开始吧”。
随后,经理把这个唯一的部门经理的聘书发给了那位年轻的姑娘,原来这位身材修长、留着长长披肩发的姑娘也是来面试的。
武失落地摇了摇头,走开了。(有删改)
【小题1】这篇小说多次写武德“满怀信心”,这对小说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达有何作用?请具体说明。
【小题2】你怎样理解“武呆住了,随即又恢复了自信”中“呆住了”和“恢复了自信”的意思?
【小题3】背着包的女学生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但她的作用不可小觑试具体分析她对塑造主要人物武德的作用。
【小题4】小说的主要人物为何取名为“武德”?为何在人物的交代叙述中起先用“武德”,之后却用“武”?试作简要探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草鞋爷爷
王秋珍
山门村有个草鞋爷爷,名叫迟板栗。人们都说,他是个怪人。
都91岁的人了,居然还喜欢编草鞋。再说了,编草鞋哪是爷们干的活儿。
那天,迟问问来的时候,迟板栗正在打草鞋身。他抽取几根稻草搓成束,从左向右,再从右到左,如织布穿梭一般,一束一束地往上打。他的头往左偏着,偏得有些厉害,迟问问看着就觉得累。
“爷,”迟问问埋怨道,“别折腾了,也不让人笑话!”
迟板栗只有迟问问这么一个亲人。迟问问在城里打工,工作辛苦但还算稳定。好几次,迟问问想接爷去城里看看,可迟板栗总是不答应。
“你爷就是喜欢编草鞋。”迟板栗偏着脑袋,说话间又打了两个回合。
迟问问暗暗在心里说:“榆木疙瘩。”他看了看屋子一角编好的草鞋转向迟板栗,说:“现在的人,谁还穿草鞋?”
“穿。有些人觉得草鞋时尚,大老远的都过来买。他们穿上草鞋,还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呢!”迟板栗说到这儿,声音突然大了起来。
嗤。迟问问用鼻子笑了笑,“爷呀,难不成灰不拉几的草鞋还能让您老红了火了发财了?”
“那哪能呢!你爷呀,就是喜欢。这草鞋啊,没人编,就要退出江湖啦。”迟板栗像做了错事一般,低下头,不再说话。空气里,只有稻草绳来回穿梭的噗噗声。
说起来,迟板栗编草鞋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1941年,才17岁的迟板栗走上了抗日的道路。部队里发的黑胶鞋穿了两天就磨破了,脚也磨出了一个个血泡。情急之下,迟板栗找来稻草学着妈妈的样子打了草鞋。两天后,草鞋磨破了,就再打。一双双草鞋,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迟板栗的勇猛。战争结束后,迟板栗带着被炸瞎的左眼、7处贯穿伤以及一双没有底的血红色草鞋回到了家乡。
如今,只要没农活,迟板栗就爱编几双草鞋。没想到,有人将迟板栗编的草鞋发到了微信上,有记者辗转找到了迟板栗。当迟板栗编草鞋的故事在电视里播出的时候,迟问问惊呆了。他从小就知道爷的一只眼是瞎的,但他不知道爷是个抗日大英雄,不知道爷的草鞋还有这样的故事。
迟问问哼着歌儿往老家赶,他的身边多了一个挺着啤酒肚的男人。一进迟板栗的家,男人就被满屋子的新鲜玩意吸引了:葛条、草鞋耙、草鞋齿、草鞋拗、草鞋腰、草鞋槌……最后,男人在屋子的西北角停了下来。那里摆满了草鞋,一双双,像一列列士兵整装待发。
“不错,不错。我全要了!”男人的声音像啤酒在冒着欢乐的气泡。
“爷,这回咱们可真要发财了!”迟问问冲着爷喊道。
“不卖。”迟板栗顾自打着草鞋,满是青筋的手像蛇一样灵活地穿梭着。
“爷,您这是怎么了?”迟问问呆住了。
“有剧组要拿草鞋去当道具,我正在赶活呢。”迟板栗歪着脑袋,那只浑浊的右眼仿佛看到了遥远的某地。他拈起一根草鞋筋,麻利地套成一个“8”字,说:“这次拍的电影讲的是草鞋兵的抗战传奇。大冬天的,绝大部分士兵还穿着草鞋、单衣,他们为了国家,不怕牺牲……”
迟板栗说着,喉咙有些变粗了。但他的手一直没停。他拿起大剪刀剪去草鞋边缘多余的线头,再用一组线将耳纽贯穿起来。他捧起完工的草鞋看了又看,像在端详心爱的孩子。“问问,爷没想赚钱。我准备将草鞋赠送给剧组。”
“为什么啊,爷?”迟问问觉得爷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一个抗战老兵,还能为电影里的草鞋兵做点事,我高兴。”迟板栗的声音有点发颤,“我还打算收几个徒弟,免费教大家。编草鞋有了继承人,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有阳光从屋瓦的罅隙里斜射下来,照在迟板栗歪向左侧的脸上。迟板栗沟壑纵横的脸庞仿佛抹上了神圣的光辉。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草鞋爷爷,用“怪人”评价,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用“头往左偏着,偏得有些厉害”“偏着脑袋”,描写草鞋爷爷的神态,表现迟板栗对草鞋的热爱。
C.小说写迟板栗打着草鞋时,满是青筋的手像蛇一样灵活穿梭,以比喻手法写他编草鞋的技术之高。
D.迟问问是草鞋爷爷的孙子,却觉得爷爷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原因是他还很年轻,思想不够成熟。
【小题2】小说的叙述视角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草鞋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痴的生活
【爱沙尼亚】  梅希斯·海因萨尔
(1)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围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的症候。
(2)“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
(3)维洛开始频繁地照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可是除了忧虑的表情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担心的样子。而忧虑的表情对于一家之长、真正的父亲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家里人都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事实上,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他所做的事多么引人入胜,不管工作中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就,都不能给他带来像白痴那样生活所享受到的快乐。可他却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
(4)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有时更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后匆忙离开。
(5)与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教育: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
(6)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那么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
(7)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站,随便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放心地扯着噪子大声喊叫,以迎合乌鸦的哇哇叫声。
(8)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因为家具市场竞争激烈,他不得不经常到图书馆去,以便提高专业水平。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话,会从公文包里取出各种专业书籍和图纸,再加上专业术语来解释分析。妻子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也就相信了他。这样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的隐秘生活了。
(9)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维洛一到庄园就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粪堆上。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体验着最幸福美妙的瞬间。鸡在他瘦削的身体上悠闲地散步,用呆傻的目光看他,有时啄他外衣上的纽扣。羊呢,不停地闻着维洛那沾满谷壳饲料的头发,用粗糙地舌头舔维洛那抹了盐的脖子。他眨巴着眼睛,嘴角上流出黄色的口水。有趣的是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
(10)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庄园里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在意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11)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紧紧围绕“白痴”展开情节,先点病症,后叙原因。再写“白痴的生活”的种种表现及其意义,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B.小说主人公维洛工作成就辉煌,家庭幸福美满,精神上却又高度焦虑、极度自卑、神经质并且极力掩饰自己这一症候。
C.作者以动人的细节描写、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维洛与鸡、羊相处时的那种自然和谐,物我相融的状态,表现维洛在自然生物面前内心无比的惬意与幸福。
D.小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中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他们既要适应世俗生活,同时又渴望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
【小题3】【小题4】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小题5】【小题6】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是一个白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