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死,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告诉我说:“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发帖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B.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  的性格做了铺垫。
C.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D.在广州,“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
【小题2】作者笔下的木匠“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小题3】小说标题为“活着的手艺”,而随着工业文明、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认识,谈谈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手工艺永远“活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5 10:5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反正老天爷不会一边倒。这世道就像一杆秤,不会总摆不平;无论身内身外的事,都好比撂在这秤上。一头压下去,另一头就该翘起来。月光照完东窗,渐渐去照西窗;日头太毒,便逼来浓云疾雨;雨下得过狂,又招来一阵大风,直把云彩吹得一丝不见。
就说眼下玻璃花把会硬截在估衣街口,人们干瞪眼、愣没辙的当口,忽然,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走进人圈,朝玻璃花作了长揖,说道:“这位大爷,你老开心顺气。抬抬胳膊放他们几位过去就算了。”
敢出头管事,胆子就算好家伙,但他的话茬并不硬,不像个打算使横的人。玻璃花打量这汉子:中等个子,方面大耳,秤锤鼻子,眯缝着小眼,脸颊上粗粗拉拉净是疙瘩,还带点傻气。再瞧他身上那件崭新的蓝布大褂,甭猜,一准是个缺心眼的穷汉子,换上新衣专意来看会,碰到这场面,不知轻重地想当个和事佬。因此玻璃花更上了劲,撇嘴一笑,站起身,晃晃悠悠走到这人跟前:“嘿,傻巴,哪位没提裤子,把你露出来了?你也不找块不渗水的地,撒泡尿照照自己。这是什么地界,你敢扎一头!”
傻巴瞅玻璃花这架势,非但没有赶紧缩回去,偏偏腆着脸笑嘻嘻地说:“今儿,大伙都图个吉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老也少生气。”
“看来,你小子倒挺孝顺。告诉你,三爷向来肚子里没气,专会气人!咱爷俩头次见面,你拿什么孝敬我?哎,要说你这辫子真不赖,就揪下它来送你三爷吧!”
傻巴头上盘着一条少见的粗黑油亮的大辫子,好像码头绞盘上的大缆绳,若非精足血壮,一定没有这样好的头发。不等他说话,玻璃花上手抓住,打着哈哈说:“给你三爷还舍不得?”
说话间一扯,竟没扯动。这傻巴就像一根铁柱子,辫子就像拴在铁柱上的粗绳子一般。玻璃花本想吓唬他一下,叫他疼得嚷两声,开开心,只用了四成力,可这一下没扯动,立即把他的肝火逗起来。他大叫一嗓子:“我揪下你这狗尾巴!”这回使足了十成力,猛一扯。只听“啪”一响,四周的人不禁抬手捂脸,不忍看这把辫子生扯下来的惨状。谁知道,这一下根本没扯动,由于用劲过大,反倒把玻璃花带过来了,踉踉跄跄几乎和这傻巴撞个满怀,傻巴忙用双手搀住他说:“你老站好了!”那样子,就像晚辈给老辈叩头行礼那样。
人们止不住“哄”地一声笑了。玻璃花大怒,待他把傻巴的辫子挽上一道,要加劲狠扯时,忽觉得攥在手心的辫子哧溜一下没了,跟着眼前黑影一闪,“哧--啪!”好像一条皮鞭抽在自己脸上。由左眼角到右嘴角,斜着一道,火辣辣地疼,他瞪眼一瞧,那傻巴倒背手站在他对面。大黑辫子已经松松绕肩一圈,辫梢搭在胸前。玻璃花蒙了,不知这一下怎么挨的。
“好,今天三爷算碰上对手啦!来,三爷非把你卸了不可!”玻璃花一边脱去袍褂,一边吼,“三爷叫你爹从今天就绝后!”面对傻巴拉开动武的架势。
傻巴双手直摇,不愿意动打。玻璃花见傻巴站在那里不肯出招,先下手为强,上去劈胸就是一拳。这拳将要碰到傻巴,忽然一条黑蛇似的东西已到眼前。他脑子一闪,又是那条辫子!他赶忙收拳闪躲,辫梢闪电般在他眼珠上一扫,眼睛顿时睁不开了;紧接着“哧--啪!”前身重重挨了一下,好像钢条抽的,劲力奇猛,他胸口发闷,眼前一黑,脚底朝天摔在地上。四下登时一片喊叫,有的惊叫,有的呼好。
玻璃花的脑袋像拨浪鼓那样摇了两下,稍稍清醒就赶紧一个滚儿跳起来,却见傻巴照旧那样背手站着,长辫子仍然搭在胸前,好像根本没动劲,但一双小眼放出烁烁的光彩。
玻璃花狂叫一声:“三爷活腻啦!”回身揪住那傻巴拼命,但傻巴早已不见了。
【注①】会:民间表演的艺人班子。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玻璃花硬拦住民间艺人班子不让他们通行的情节,刻画了一个蛮横无理的流氓形象。
B.小说中傻巴在与玻璃花对话时,多次称玻璃花为“你老”,说明傻巴原本不想得罪玻璃花,不想惹事。
C.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如对傻巴和玻璃花的描写,都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
D.小说人物语言富有特色,是典型的北方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口语化的语言使小说内容更显真实。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技巧以及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小说中的“傻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醉拳张三
楸立
我是张三。
张三语气中荡漾着蔑视,平淡而又坚定。日本少佐美津智朗,上下打量了面容清瘦却棱角分明的张三。
哟西,有胆量。
斟得满登登的四十大碗酒,排满了两张条案,正宗鲁北烧刀子。
美津智朗伸手道“请”。你的,一碗酒放一个,四十碗我放四十人。张三爷点了点头,走了过去。
张三德州武城人,几十年来,人们记忆中的张三总是身着长衫,袖口高挽,手端鲁北老酒,泰然自若,在柴家酒铺门旁的长椅上,有滋有味地品着。
所有老人的记忆中,没人清楚张三爷以什么为生,有无子嗣,有人说他在辛亥革命去过东洋,有人说他参加过义和拳,还有人说他在马家作坊教过私塾。
酒是张三爷的全部生活,酒持得稳,喝得淡,放得轻,一天没酒日子就不是张三爷的日子,日头从东方初升,张三爷的酒碗端起,日头落西,最后一滴酒也淌入肚子。张三爷微抖长衫,轻抬阔步的样子,反复在人们的记忆里。
民国二十五年的冬天冷得早,可张三爷一身单布长衫早早坐到了柴家酒铺门口,右手高擎海口酒碗,口称,武城张三烦请柴掌柜赐酒。
早有伙计从坛子里舀出一提,斟到三爷的碗里,三爷泯了一口,扬手将酒泼在青石砖道上。掺水了。伙计赶忙又开一坛,十里香。苦,又泼。伙计热汗直流,柴掌柜闻听颠颠地跑上来,连开隔壁好、四季青、一杯醉三坛老酒。张三泼了三碗,腥,涩,嫩……,一时酒气冲满了整条青石街。柴掌柜面红耳赤,哭丧着老脸无计可施。张三爷喝谁的酒是给谁家捧场子,是看得起你,你想请都轻易请不来。何家的“小米香”、胡家的“杂粮酒”、马家的“地瓜烧”和孙家的“状元红”,那都是张三爷给品出来,叫出来的。
忽听一声银铃之声,请三哥品小女子的手艺。柴家掌柜大女儿双手捧着一碗高粱酒,轻迈金莲来到张三近前。酒未沾唇早闻酒香,张三脖子一扬滴酒不剩。好一碗女儿红,抬足离去。自那次后,柴家红高粱酒坊叫响了鲁北一带。
美津智朗是想夺柴掌柜的酿酒方子的,柴掌柜就是不吐个口话,美津智朗恼羞成怒。一个破坏大东亚共荣,就捆了柴家四十来口。
张三爷端起一碗酒,咕咚一口,那边绳子头就松一个,张三爷连干二十碗。烧刀子常人一碗就会放倒在地,美津智朗不住点头。
张三爷喝到三十来碗时候,身子晃动了一下,柴掌柜吓得体如筛糠。张三爷淡然地看了柴掌柜一眼,又一碗酒入口,柴掌柜那头绳子一松,人瘫倒在地上。
张三两碗咕咚咕咚吞了下去,四十碗喝完,在场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美津智朗拍了拍军刀,放人。
张三爷迈着八仙步,拨开日本兵的刺刀就向院外走,美津智朗屋里哇啦地说一通日本话。
张三爷止住了脚步,回头问美津智朗,你说中国人酒痞野蛮无酒德?
告诉你,酒德两字,最早见于我中华民族《尚书》《诗经》,儒家有“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晋代《断酒戒》,唐代《酒箴》,宋代《酒赋》,元之《饮膳正要》,明之《本草纲目》,清之《日知录》,无不是酒德之说。小小番邦岛国无端侵略,竟敢陈说礼法,只如蜾赢螟蛉如侍侧在焉也。
张三爷滔滔不绝,不觉兴起,身子晃动,嘴里兀自振振有词:
铁拐李提腿把神起,回头观望汉钟离,韩湘子口中吹玉笛,李纯阳拔剑把头低……,一套八仙拳使出来,如风如影飘逸出神,少顷收势站定,张三爷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更增神采。美津智朗没想到张三精通日语身怀武功,狞叫:八嘎,把人留下。
张三爷一鹞子翻身飘上了高墙,晃动几下就没了影子,从那以后,武城再也没有人见到过张三。
张三爷后来的故事发生在建国后的五二年,武城县政府联合何胡柴马孙五家,各取其祖传酿酒秘方之精华,组建新国营酿酒厂。酿出新酒的第一天,大门口外,直直走进一位清瘦矍铄的七旬老者,说是来尝新酒的。门卫见来人仪表非凡,不敢阻拦,又恐是敌特分子,赶忙向厂民兵连报告,民兵连紧急集合赶到,那老人早不知去向。众人听到贮酒仓库有轻微声响,民兵们进去搜查,见一坛高粱酒封泥打开,一口空瓷碗放在当场,墙上用干树枝划得一行草字笔走龙蛇:
好酒。故人张三到此。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是张三”作开头,开门见山,将张三爷的形象简洁清晰地展现出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通过对柴家酒铺伙计和柴掌柜的神态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极度看重张三爷的评价。
C.美津智朗最后“狞叫”想把张三扣下,是因为张三的反驳让他愤怒,而且他发现张三不是一般人。
D.这篇小说语言特色鲜明,通过场景描写展现人物,读者从叙述和议论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感倾向。
【小题2】张三爷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从叙述的先后顺序看,小说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农具的眼睛

迟子建

①农具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

②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由于家中没有养牲口,用犁杖耕田时,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曾在哈尔滨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队的田地里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

③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的开头是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在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出齐不久,土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了土豆清除“异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二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一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让我脸颊发痒,那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的时候,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

④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

⑤我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的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⑥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小题1】第③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仿佛长了眼睛的农具把儿、像道士帽的锄头等劳动工具,在作者的笔下,流露出极为浓厚的生活气息。
B.全文综合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虽然艰辛但不乏浪漫的农村生活。
C.作者在第五段极力表现自己家庄稼的糟糕和农具的“邋遢”,轻松调侃的笔调表现出对童年生活的温暖感受和深切怀念。
D.作者对童年劳动生活的描写还流露出对亲人的深切眷恋之情。
E.本文的语言风格,既热烈奔放又幽默诙谐,令人对纯朴美好的乡村生活充满向往之情。
【小题3】结合全文,解释题目“农具的眼睛”的含义,每点不超过10个字。
(1)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有人认为文中关于父亲的描写与主旨无关,应当删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小题5】作者在文中结尾一段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请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孩子的网络成瘾
一位五岁男孩的母亲来我的咨询室,请教他儿子的“网瘾”问题。他儿子现在抱起iPad就不撒手,玩游戏、看动画片,还会无师自通地找到新的片源,玩到连饭也不想吃。如果不给他iPad,他就哇哇大哭,全家人一筹莫展。母亲想起了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网瘾。
“据说网络和尼古丁、鸦片一样,可以让人的大脑神经分泌一种导致成瘾的物质,”母亲愁眉苦脸地说,“小孩子可能更容易受它的影响。”和很多家长一样,她在网上看到一些“科普”文章,会对号入座,也没法求证究竟是什么物质,产生的机理如何,只能照单全收。
“你怎么看出孩子受影响的?”我问她。
“他玩起iPad来,就跟着了魔一样,一整天都不放下!”
“一整天?从睁眼开始?”母亲迟疑了一下:“早上他要去幼儿园。主要是从幼儿园回来以后,吵吵着要,一坐一整晚,眼睛都不带眨一下!我们怕他伤到眼睛,让他休息一下也不听。有时候只能硬给他夺下来,他就哭,满地打滚,真的就像成瘾了一样。”
所以母亲其实知道那并不是真的成瘾。“不是玩一整天,白天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是不玩的。”我确认了一遍。
“不睡觉!还有晚上不睡觉!”母亲想起来了。
我就不去确认是“不睡觉”还是“睡得比较晚”了,我问她:“他要iPad的时候是怎么一个状况?当时家里有哪些人,都是怎么反应的?”“奶奶把他接回家,”母亲说,“我和他爸爸回去一般比较晚,回去的时候奶奶已经把iPad给他了,跟奶奶说过好多次,但奶奶也没办法。小孩子缠起来很麻烦的。奶奶说,要说你们自己跟他说,别让我当坏人。”
“当坏人?”“就是嫌我们平时也不管孩子吧。”
“所以你和爸爸管吗?你们回家看到他玩iPad,会说什么,做什么?”
母亲说:“管啊,每次都让他别玩了,问题是他不听。”
“不玩iPad的话,有什么别的可以玩吗?”
母亲摆了摆手:“他的玩具堆得像小山一样,小汽车、机器人、磁力片、乐高积木……这些玩具买回来玩几天就没兴趣了。出去骑滑板车自行车也可以啊,自行车也就骑了几次,我们这孩子就是三分钟热度……”
我想,让她再这么说下去,说不定“三分钟热度”又会成为这个孩子的新诊断。
我对她说:“三分钟热度可能是因为给孩子的选择太多了。我们来看一看,假设他的网瘾好了,不玩iPad的,这个时间你希望他做一点别的。只能选一个玩具,他最有可能玩哪个呢?”
“自行车吧,”母亲想了想,“他应该去外面多运动一下。”
“那很好,谁可以陪他去?”我问。没想到这个问题让母亲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
“我晚上回家还有工作,应该是奶奶带吧……”她皱起了眉头,“哎,也不知道怎么说,等我想一想。”说是要想一想,她脸上的表情却是“我觉得没戏”。我问她:“有什么特别的困难吗?”她迟疑着摇了摇头,说也还好,就是跟奶奶的沟通不太顺,人家也很辛苦,晚上做饭洗碗,再请她带孩子出门运动,有点说不过去。
“其实最好是我自己带,但我又要加班。奶奶有时候会说我工作太忙,怎么不换个轻松点的。我也不听她的。现在也有点不好意思让她帮忙。”
“孩子爸爸呢?”“他就更不可能的,他工作强度大,回家就是玩手机,什么活都干不了。”母亲慢慢摇摇头,“可能还是拼乐高积木现实一点,不过每次他拼一小会儿就让你看着他,还要陪他一起,害得工作都做不了,也很烦人……或者让姥姥陪他?哎,想这些也没用,反正说了也不会听。”
“你的意思是,反正他有网络成瘾。”“是吧,”母亲忧心忡忡地说,“所以你有什么建议的办法吗?”
(文章于《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29期)
【小题1】文章中两次用到“迟疑”,有何用意?
【小题2】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网瘾”问题认识的变化过程。
【小题3】你认为作者刻画的“母亲”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小题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中作者蕴含的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处理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安全,认证等身份鉴别场景,其中,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地应用日渐凸显。

人脸识别作为现阶段在安防工作中应用效果最好的生物特征技术,其与安防的结合已被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的人脸识别技术,将基于准确率的不断提升,提升各个应用领域的运作效率,带来安全性,效率、易用性等各方面的升级,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赵艳艳《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凸显》)

材料二:

近日,国际权威调研机构发布了《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研究了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状况,报告指出,中国是人脸识别最大的市场,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目前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

报告称,2017年,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价值为10.7亿美元,到2025年底将达到71.7亿美元,在2018年至2025年期间将以26.8%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是人脸识别技术最大的市场,2017年占全球比例29.29%,预计2023年将达到44.59%,在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53%,这主要得益于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等政策的出台。

报告称,全球排名前三的制造商,在2017年的收入市场份额占全球所有制造商收入的20.37%。其中;云从科技(即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是12.88%,是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研究制造的领头羊。

(摘编自《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

材料三:

如今,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重庆江北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全国80%的枢纽机场过安检时,“刷脸”技术可以让乘客快速通关。重庆的多家银行也能实现“刷脸”取款。这项技术于云从科技。

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一家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孵化的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作为人脸识别初创公司之一,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一家从“出生”就贴上“国家队”标签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受邀制定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

看嘴型就知道你在说什么。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海云数据是人工智能与可视分析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唇语识别技术上,海云数据对英文的识别准确率在80%左右,中文准确率为71%。如应用到场景教育,身份识别,公共安全,军工军事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5月,由海云数据承建的“白云机场可视分析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在广州白云机场投入使用,该系统将机场内飞行区、航站区、综合区的各项业务数据进行整合,结合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飞机流,旅客流、行李流、货物流、交通流的全区域覆盖、全流程管控,每分钟可处理6万条信息。

(摘编自黄军《人脸识别技术七夺世界冠军》)

材料四:

对于中外人脸识别效果的巨大差异,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系统总体部专家何东昌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首先是国外的国情问题。“有些国家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例如在英国,面部识别和追踪技术就曾引发巨大争议,英国各界甚至发起一项“请警方停止用摄像头进行面部识别”的抗议活动。类似情况在美国也有发生,如亚马逊公司利用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警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对此提出了抗议。

(摘编自《科技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人脸识别技术最大的市场,2017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占全球比例29.29%,其中我国排名前三的制造商在2017年的收入市场份额占全球20.37%。
B.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在2017年的收入市场份额占全球的12.88%,该公司是目前人脸识别及设备研究制造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公司。
C.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唯一一家受邀制定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
D.由海云数据承建的“白云机场可视分析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已投入使用,该系统将各项业务数据与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结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安防工作中,人脸识别是效果最好的生物特征技术,未来的人脸识别技术,将随着准确率的不断提升,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B.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机场安检,在我国80%的枢纽机场过安检时,乘客通过“刷脸”就可以快速通关。
C.海云数据的唇语识别技术对英文的识别准确率在80%左右,中文准确率为71%。在场景教育,身份识别、公共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D.在英国,面部识别和追踪技术曾引发巨大争议;在美国,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也曾对亚马逊公司帮助警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提出了抗议。
【小题3】你认为我国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哪些有利因素?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