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 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当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时,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他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一切都在瞬间。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节选自《铁凝自选 小说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老马第一次听见门铃声响起时非常紧张,透露出老马平日在家对老婆的畏惧心理。
B.老马随手就把单位出纳送来的工资放在门厅的餐桌上,这个情节不仅说明老马不在乎钱,而且也为下文“水工”拿走钱埋下伏笔。
C.老马“不由分说”地把“水工”“请到”家里来,是因为他老婆临走的时候交代了家里的水表有点问题需要修理。
D.老马在谴责“水工”时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的满足感,而正是这种满足感让他失去了警觉,导致最终丢失了工资。
E. 当“水工”假装被吓晕以后,老马心里既惭愧又有莫名的满足,这暗示了老马性格的复杂。
【小题2】小说主人公老马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开头写了老马非常喜欢吃蒜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0 08:0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为掌握我国出境旅游花费规模,自2015年起,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开始测算并发布上一年度出境旅游花费数据。经测算,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测算数据分别为896.4亿美元、1045亿美元和1098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差额分别157.4亿美元、91.5亿美元和102亿美元,一直保持顺差。
多年来,按照《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安排,我国像多数国家一样仅针对入境游客进行花费调查并统计国际旅游收入。囿于《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在调查制度上没能与国际接轨,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结合在全国8个主要口岸进行的入境游客评价调查抽取停留时间3-12个月样本数据对按照《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回收的数据进行修正,得出2016年旅华游客人均花费约866.4美元,国际旅游收入即旅游服务贸易收入约为1200亿美元。出境旅游花费方面,以在全国8个主要口岸进行的出境游客评价调查数据为基准,核算得出2016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人均花费约为793.1美元,全年旅游服务贸易支出约1098亿美元。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结合我国公民出国留学、务工、住房和金融投资等非旅游项目花费,从国家外汇管理局旅行支出数据中进行扣减,测算结果也与我们的出境旅游消费调查统计结果相一致。
(摘编自中国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2016年我国继续保持最大旅游消费国和旅游服务贸易顺差》)
材料二:

2015年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旅游主题类型分布

(摘编自《行业报告:自由行市场用户研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年11月8日搜狐网)
材料三:
2017年6月15日,全球首屈一指的酒店住宿和B2B服务供应商 Hotelbeds集团于日前公布在曼谷举办的 Markethub亚洲峰会上进行的一项行业数据分析调查结果。
来自亚太地区的250多名行业专业人士参与了调查,其中有来自中东、澳大利亚、中国、泰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与会者就他们在亚太地区旅游业的数据分析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发表了意见。
Hotbeds全球铺售总监 Sturmer指出:“此次调查非常有价值,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亚太地区领先的旅游公司如何应用数据分析。我们已经开始根据此次结果,对我们的渠道进行调整。未来旅游公司将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招聘所需的技术人员。依靠他们来分析和管理日益增长的大量数据。数据驱动的世界,是需要配置专业处理数据及运用数据的员工的。”
Hotelberls集团营销和传播总监 Gareth Matthews补充说:“此次调查所呈现的这些洞察尤其与中国市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相关。中国没有遗留问题,因此可以直接跨越至高级数据分析和智能技术,以跟踪和预测消费者行为,看看微信所取得的成功就知道了。中国或许是独一无二可以从市场角度来开发利用这些丰富数据的地区。未来18个月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旅游业所产生的影响一定会令人震惊。”
此次调查还探讨了与亚太旅游市场有关的其他领域。
(摘编自《 Hotbeds数据:亚太地区旅游公司如何应用数据分析》)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仅针对入境游客进行花费调查并统计国际旅游收入,没有统计停留时间在3-12个月的游客的花费。
B.我国在原有调查统计基础上,对停时在3-12个月的游客进行统计,使《旅游统计调查制度》这一调查制度与国际接轨。
C.从数据统计结果看,2016年旅华游客人均花费与国际旅游收入都高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人均花费与旅游服务贸易支出。
D.根据对务工、住房等非旅游项目花费与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旅行支出数据的分析,数据中心的抽样测算结果是准确的。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测算数据看,2016年我国出境旅游花费规模依然在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差额依然保持顺差。
B.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的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且该主题旅游主要集中在20-30岁青年,有向中年群体拓展趋势。
C.2015年中国在线热销景区门票TOP10中,历史文化类占四席,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D.从有关分析来看,中国市场由于直接跨越了至高级数据分析和智能技术,以跟踪和预测消费者行为,没有出现遗留问题。
E. 旅游公司需要配置专业处理数据及运用数据的员工,通过他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可以使旅游业产生令人震惊的变化。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分析旅游数据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能够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蟹篓
白秋
清朝末年,宫廷式微,好多身怀绝技的人物流向民间,核雕一人张大眼就是其中一位。偶然机会,山东潍县都家村的都渭南结识了张大眼,为他的手艺折服,全力接济。张大眼感激之余,就把祖传的核雕技艺传给渭南。由此,核雕这门手艺扎根潍县,流传了一百多年,也留下了获得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和数次作为国礼的美名。
然而,时过境迁,核雕也跟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跌入了低谷,传人极少,鲜有问津者。
十多年前的一天,老刘家的三小子逃学,跑到了邻居家的果园里偷桃吃。果园不大,只有一棵桃树长得格外茂盛,桃子也个大色艳,让人垂涎欲滴。他刚爬上树,忽听见有人喊:臭小子,给我下来。
就见都老爷子手持锄柄,急匆匆赶来,逮了个正着。那小子吓得够呛,越喊他越往上爬,看样子想从树上跳过墙头跑的意思。
老都赶紧说:你下来,下来吧,我不打你,也不跟你家里人说。下来,我给你拿熟的吃,快点儿。
他半信半疑地出溜下来,手里还攥着个半生不熟的青桃。
老都一脸惋惜地夺过来。我说你个熊孩子,这桃子能吃吗?它的核有大用处,弄好了一个桃核能顶你爹种三亩地,抓一年蟹子的。
老都拽着那小子的耳朵到了里屋。桌上炕上全是桃核,分门别类雕了三国、水浒、西游等传说故事,佛像、山川、十二生肖等各种造型,或玲珑剔透,或稳妥大方,或滑稽可笑,一下子就把他迷住了。
从此,这个浑小子取艺名“启今”,死皮赖脸拜都老爷子为师,成了潍坊核雕的第六代传人。
启今生在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自小调皮捣蛋,不正经学习,成了家里的老大难。假期里,父亲带他去田里抓螃蟹,他东跑西颠光琢磨着玩,气得父亲把蟹篓往地头一扔过来揍他。他却看着满地爬的蟹子入了神,不顾父亲的巴掌把屁股打得山响,一根筋地问:爹呀,你说里面那个蟹子咋的啦,怎么越爬越往里呢?
它笨呀,跟你一样,什么时候你才能爬出来,不用我操心了,你个没出息的东西!这话太刺激人了,像针一样扎到了他心里。
学核雕可不容易,那些“刀枪剑戟”全是最小号的,刀子钩子铲子锉有十几种,最细的刀子跟缝衣针一般。所有工具没有一件是现成的,全部自己动手制作,光磨制道具他就学了一年多。
艺成之后,启今第一个想法,要雕一个“蟹篓”,这一想就用了四年。等考虑成熟,从下手雕刻到作品完成,又耗去了八个多月。这期间,他就跟一只寄居蟹一样,整天在屋子里忙活着。
那“蟹篓”用的是核雕当中最难的技巧镂空圆雕手法,表现了蟹篓歪倒后,螃蟹纷纷爬出,有一只螃蟹找不到出口,在蟹篓里奋力挣扎的那个瞬间。
整个作品长不足三指,宽一指,高二指有余。蟹篓篾条部分,只有两层纸那么厚,像一小鸟蛋壳,中间全部镂空。一个蟹篓,九只螃蟹,外面八只,里面一只,每一只螃蟹都是须目俱张,惟妙惟肖,连它们每条蟹足也是镂空细作。仔细端详,蟹篓里面的那只螃蟹最为精致,它怒目圆睁,爪鳌张扬,活力十足。
那年,在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潍坊核雕”榜上有名,一时名声大噪。而在权威部门举办的首届核雕大赛中,启今的作品《蟹篓》一举获得金奖第一名,他也因此被授予“核雕大师”称号。
隆重的颁奖仪式之后,启今没跟任何人说话,拿着奖杯证书急匆匆地走了。师傅老都一个劲地追,直跟到村后墓地上。
他看见启今扑倒在一座荒草丛生的坟茔前,把获奖证书和金杯摆在一起,斟上了满满一大杯酒,哭着说:我爬出那个篓子,还被评为国家级的核雕大师。现在,订货的客户都排到年后了,您就放心吧。
启今他爹走的时候,念念不忘这没成人的孩子,迟迟不肯闭上眼睛,担心这行当挣不出饭来。
(选自《柿子红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十几年前,都老爷子碰到逃学到邻居家的果园偷桃吃,就急忙加以阻止,说给他拿熟的吃,说明老都是个小气的人,心疼那被摘的半生不熟的青桃。
B.小说中详细地描写了老都家里屋的桃核,分门别类地依据传说故事雕刻出各种造型,形态各异,风格多样,表现了核雕技艺的高超,同时自然过渡到下文写启今被迷住,成为潍坊核雕的传人。
C.小说运用了大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主要刻画了启今、老都这两个人物;对核雕工具、“蟹篓”等也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增强了小说的韵味;语言平白,有一定的方言特色。
D.艺成之后的启今,第一个想法就是要雕一个“蟹篓”,这是因为他与父亲之间一段与蟹有关的故事:父亲担心儿子像那只“爬不出来”的蟹,没有出息。启今想用自己的技艺来告慰至死还在担心自己的父亲。
E. 发生在启今身上的故事平淡却感人,它描述了一个普通庄户调皮捣蛋的孩子,成长为一代核雕大师的故事,其中也蕴含了作者对民间传统技艺必将发扬光大的信心和希望。
【小题2】小说在塑造“启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语言也平实简白,然小说的开头和结局却独具特色。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及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方,无雪不成冬。每当天降大雪时,乱云便早早落下帷幕,把天空酝酿成一片沧茫。不久,雪花翩跹而至。那一羽羽雪花,是从天籁之际而来的精灵,似凝脂的容颜,    ,盈动着我的心弦。冬雪覆盖的小屋,伫立在原野里,    。原野是动物的天堂,野兔轻盈跳跃,在雪地觅食;狐狸狡黠地四处张望,找寻目标……冬,正在频频为大地着色,描摹着(简单/简约)流畅的线条,用圣洁的飞花,将(喧闹/喧哗)的凡尘冰封素裹。皑皑白雪,是北国“特产”的安琪儿,与北方人溶为一体,共同经营着整个冬季,(所以/只是)与其他地域那些转瞬即融的雪,有着天壤之别。最刺激的是朋友之间,互抛雪球,雪灌满脖颈儿,热闹极了。再看看被我们践踏成一片狼藉的雪地,不禁又黯然神伤,多美多纯的雪地呀,那种怜香惜玉的情感溢满心头缠绵许久。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帷(wéi)    沧茫B.跹(xiān) 溶为一体
C.黠(xié)    描摹D.藉(jí) 黯然神伤
【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单    喧哗    只是B.简约    喧闹   所以
C.简单    喧闹    所以D.简约    喧哗   只是
【小题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染尘埃的气质,不与世争的品行  如痴痴守望的老者
B.不与世争的品行,不染尘埃的气质  如静静思考的学者
C.不与世争的品行,不染尘埃的气质  如痴痴守望的老者
D.不染尘埃的气质,不与世争的品行  如静静思考的学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的现代演变。当代花鸟画,在构图形式上增加了构成意识,在色彩运用方面也向装饰性发展,其视觉表现力进一步加强。加上绘画材质和工具方面的丰富,花鸟画进入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不乏兼具书写性和主观意象表现的作品,在保持传统性和民族性的同时,创造了不少独特的新技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承继与创变、现状与发展,依然是我们应该持续思考的时代课题。20世纪以来,国外艺术对花鸟画产生过影响,在技法和观念层面,也曾造成一段时间的混乱。题材老套单调、主题陈旧等质疑之声四起,“去传统”的倾向时隐时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虽几经变化,花鸟画的笔墨与写意精神始终没有改变--------这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更是民族文化精神不断正本清源的体现。
应该看到,中国花鸟画不是狭义的花鸟符号和艺术元素,其笔墨承载着东方哲学思想,就像石涛所总结的“一画”之法,除了丰富的审美意蕴,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正如《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点一线、一笔一墨将中国画的意象精神包含其中。这科哲学思想,甚至也为西方现代派大师毕加索所主动接受。所以,中国花鸟画也影响着他国的绘画----------除了技法之外,更体现为“形而上”哲学思想的影响。虽然中国花鸟画和西方花卉静物之间存在质的不同,但这并不影响西方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对中国花鸟画的欣赏和喜爱。花鸟画作为极具民族特色、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拥有能够为全人类共享的艺术价值。
(选自2018年2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能证明“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的现代演变”的一项是
A.在构图形式上增加了构成意识。
B.在色彩运用方面向装饰性发展。
C.绘画材质和工具方面更加丰富。
D.绘画传统性和民族性得到保持。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去传统”的倾向时隐时现,所以对花鸟画题材老套单调、主题陈旧等的质疑之声四起。
B.中国花鸟画不是狭义的花鸟符号和艺术元素,除了丰富的审美意蕴,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C.中国花鸟画对他国绘画的影响,主要在绘画技法方面,其次在“形而上”的哲学思想方面。
D.中国花鸟画和西方花卉静物之间存在些许不同,这不影响西方人对中国花鸟画的欣赏和喜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待槐花开

锦墨

窗外有一株老槐树,我每天清晨都在拉开窗帘的霎间,与它相对而视。在这仲春时节,它依然含蓄。黑黢黢的皮肤,裹藏着耐得住寂寞的心灵,在它的桠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我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悄然间给我一树繁花?

可即使繁花满枝,谁还会和我一起分享氤氲的香气?谁还会给我采摘带着露珠的花串做香喷喷的槐花糕?谁还会站在槐花纷纷的午后等待我的脚步?没有了那青蓝的衣衫、佝偻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发……

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猛然间涨了上来。河水翻腾着,搅起浑浊的泥沙。偶尔还会从上游跌宕盘旋的激流中飞下几个麦秸垛,又在漩涡中时而浮起、时而下沉地向下游冲去。岸边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抱着一棵粗壮的杨树,焦急地望着河的对岸。她扎着羊角辫,穿着紫红的小衫,衬着青蓝的短裤,斜背着粉色带着白花边的书包。她喃喃自语:“我——我——怎么上学去?”她似乎听见河对岸杨树林深处的校园里,传来打铃的声音。小女孩急了,泪水扑扑地打在脸颊上。可河水的势头丝毫不减,打起的水花似一个个狂野的笑。小女孩蹲下来,捡起一个个石块猛扔进河里,恨不得,填平它。越是愤怒,嘴唇咬地越紧,泪水越是汹涌,直到有一双有力的手把她拉起来,背在肩上。

外公一边安慰着我,一边在黄泥路上急行。“小燕子不哭,姥爷背你从杨庄大桥上绕过去。”

“姥爷那太远啦,咱要绕好大一圈子!老师说过,下大雨没法过河时,可以不去上学!”

“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兴,姥爷不怕远!我可不愿意让你当逃兵”

“哈——哈——”

河岸边,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是雨后,经常会有一老背着一少在穿行。老人的裤管总是高高地挽起,水鞋里可以听见扑哧、扑哧的声音,身后溅起的泥点子伴着孩子的说笑,飞扬成黄色的小花。他们趟过浅浅的水洼、翻越高高的堤坝、走过密密的高粱地头……就这样,外公背了我五个夏天。我趴在他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学的门槛,同时渐渐地走出了你的视线——到镇上去上初中了。

无论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我们一起游戏过:跑到狮子山里捉蝈蝈、东南岭上打枣子、村外河里捉小鱼;我们一起劳动过:去“瓢头子”岭上种花生、“十亩”地里掰玉米、“清水湾”里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得槐花糕、夏天你摇的小团扇、秋天你摘的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袄……

直到二零零六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回来探望您!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到处都是一树树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我和母亲手挽着手,走在我儿时奔跑过的土地上。远远地我就看见了你:站在桃园外,栅栏旁那棵老槐树底下。穿着一件深蓝的短袖衬衫,青色的裤子,青帮布底鞋。正在举目眺望着我要去的小路。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帷幕上。

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极力地去抓住你粗糙而又布满老茧的双手,可它却时而在桃树林里修剪枝条,时而在镐头的把手上紧握、时而在儿孙的额头上抚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无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脸庞、提起我离家行囊……

槐花落尽的时节,一个享年七十三岁的老人也悄然地走了。他生前爱着的这些人都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想放声大哭,可他们的声音成了小声啜泣。我又怎么忍心揭开他们的伤疤,使之再次流血?我走在穿着丧服的亲人队伍的最后面,我用丧服的盖头蒙住脸,任泪水滴落在我的衣襟上。木然而又绝望地走到外公的墓地。它在一片玉米地里。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织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坟外,坟东约十米外是一片桃树园,坟北约一千米是京沪高速公路,坟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庄。

我想这墓地很合他的心愿。因为他最爱在桃树林里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为伴、夏天会有蝈蝈在玉米棵梢头鸣叫、秋天会有晚熟的桃儿挂满枝头、冬天可以看见村落里袅袅炊烟……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车来车往,不会寂寞,不会孤单!

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一棵槐树,发出点点的芽、开出串串的花、洒下浓浓的荫、剩下粗粗的枝桠。一年年,树长大。呼,风一阵……青蓝的衣衫,沾染着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伴着你慈祥的微笑镶嵌在我永远的梦里。

只剩下我,独自站在老槐树下,一年年,等待槐花开!

【小题1】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槐树有什么作用?
【小题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我回来探望您……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
【小题3】结合全文分析,你如何理解“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
【小题4】文章为什么以“等待槐花开”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