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 手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有个叫李土方的来找他鉴定古玩。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一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
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金鼎可以送给你。”
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这假玉玺的手艺倒是不错。”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对帅子的介绍交代了人物身份,照应了标题“高手”同时也为故事结局帅子被骗埋下了伏笔。
B.李土方和帅子第一次交易,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可看出他对青铜酒杯的爱惜,而帅子“不看两眼就扔到桌上”则认为青铜酒杯价值甚微。
C.帅子故意不买李土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土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李土方上当了。
D.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小说开篇帅子贸然出师的暗示,从结尾大师对帅子急于自立门户、学艺不精的批评,可以推测李土方的出现其实是大师故意的安排。
E. 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通过帅子的遭遇揭示小说主题,显得储蓄深刻、耐人寻味。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李土方的形象,小说又是如何塑造李土方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帅子和李土方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9 12: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大刀
季明
男人走进院子,老棒正在磨刀。
刀,是大刀片儿,钢火很硬,但现在,不能叫它大刀片了,经过十年磨砺,钢铁销蚀,越磨越小,却愈发像一把匕首。老棒埋头,很认真很卖力地磨着这把刀,霍霍有声,那块大磨刀石,像只贪吃的大老鼠,啃掉了刀的钢铁和老棒十年时光。
男人十年没回村,这次回来,在村头碰见熟人,熟人说,不要命啦?老棒正在磨刀!男人只是笑笑,径直来到老棒的院子里。
男人瘸着一条腿,站在那里,盯着老棒,说,我回来了。
其实老棒已经得到消息,其实他一直等待着这一天,只要想起男人,老棒就会坐在院子里,磨那把刀。此刻,老棒没抬头,竖起拇指,轻轻刮试着刀锋。
男人与老棒有仇,十年前躲过老棒的追杀,逃出了村子。
村里人陆陆续续赶来,站在门外,或者趴在院墙上,探头探脑,静静地看着男人和老棒,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同时,他们也知道,接下来应该会发生什么,总之,他们认为,今天,注定不会像往日那么无聊了。
老棒站起来,往前走了几步,手中的刀,在太阳光里闪了几闪,那光,晃人眼痛。
男人没躲,他知道躲也没用,老棒有刀,有武功,他干不过老棒。
男人抬头看了看天,说,脑袋,迟早是你的,咱们十年没见,喝一杯酒再作了断,应该不会晚。
老棒怔了下,斜起眼睛,瞟着男人。这时候,他家那只大公鸡踱了过来。公鸡昂着头,很威武的样子,但却似乎很不识时务。老棒一弯腰,抓住公鸡,倏地刀一挥,鸡脑袋就掉在了地上。
老棒斜着眼睛,幽幽地说,你看,这磨了十年的刀,快不快?
然后,老棒扭回头,冲屋里的婆娘喊,出来,把他娘的鸡收拾收拾,焖了,老子要喝酒。
屋门关着,老棒婆娘正趴在门缝往外看,虽然知道男人干不过老棒,但她还是紧张。当看见老棒宰了家里的公鸡,婆娘心里一阵痛,但她不敢不听老棒的话,便飞快地跑出来,拎起死鸡,进厨房,开始收拾。
老棒一转身,进了屋,男人没有丝毫犹豫,也跟着进去,门,便“嘭”地一声关上。外面看热闹的人群,面面相觑起来,他们忽然觉得,这样很是无趣和无聊,原本想看一出戏的,但开场锣鼓响了半天,却戛然而止,他们不知道是继续等待还是黯然散去。
当老棒家厨房传出哧哧啦啦地翻炒声,香味飘来时,人群才觉得,自家的肚皮,也饿了,于是,他们决定,先回去吃饭,填饱肚皮再来看戏,应该也为时不晚。
人群散尽时,老棒家的菜也做好了,板栗木耳焖公鸡,一大盆,端上桌,香气蒸腾。男人饿了两天,立马挟起一块鸡腿儿,塞进口中。
香!男人鼓着腮帮说,家乡饭菜真他娘的香!
老棒黑着脸,拿出两只碗,拎过一坛酒,满上,不吭声,端起一碗,一扬脖,干了。男人停止了咀嚼,看了看老棒,也端起一碗,一扬脖,连酒带肉一骨脑吞进肚里。
酒,一碗碗地喝,男人就醉了。
男人不知道自己醉了多长时辰,醒来时,发现光着膀子躺在床上,老棒呢,则坐在一把椅子上,翻着两只牛眼,正死死地盯着他,旁边的桌上,摆着从男人腰间搜出的驳壳枪和弹匣。
男人翻身坐起,说,咋没杀我?
老棒哼了声,说,杀醉鬼,比杀那只鸡容易多了。老棒盯着男人满身的伤疤,问,你这些年,干啥去了?
男人说,流浪几年,就投军了,29军,29军你知道吗?
老棒点点头。
男人说,29军大刀队,让小鬼子闻风丧胆,老子这身伤疤和这条瘸腿,都是跟鬼子干的!
那你又回来干啥?
老子的营打光了,团长叫我回来拉队伍,咱村有习武的风俗,人人都会两手,能耍大刀。
听了这话,老棒抱起双臂,翻着眼,盯着屋顶,半晌不语。男人说,老棒,你再不动手,老子可要走啦。
老棒“哧”了一声,说,这十年,老子一想起你,就磨刀,在心里杀了你无数回,其实,你他娘的早死了!
老棒说,今天,老子不想杀你。
几天后,男人带着村里几十个青壮年,走了,每人背着一把大刀。老棒跟在男人身后,也背着一把刀,崭新的大刀片儿,钢火很硬的那种,刀把上的红布条,在风中剧烈地抖动,啪啪响。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3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述老棒磨刀的情景,不仅照应了标题,而且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并巧妙设置悬念,有助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老棒挥刀砍掉鸡脑袋,不仅是想试试刀“快不快”,更是为了杀鸡骇“人”,从心理上震慑男人,从而使其失去反抗意志。
C.小说中两次写到在外面看热闹的人群,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时代背景,也暗含了作者对他们冷漠、无聊精神状态的不满。
D.小说语言简练、传神,写人则个性鲜明,呼之欲出,叙事则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比如写老棒喝酒,句式简短,一气呵成。
【小题2】小说中的“男人”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老棒不仅没有杀掉男人,还背着大刀“跟在男人身后”走了。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只土碗
游睿
先生家的客厅里,青年和李先生相对而坐。
青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他的面前摆着一只土碗,碗毫无特色,乡下随处可见的那种,做工粗劣,而且还有几个缺口。先生微眯着眼晴,对着碗反复端详着,片刻之后,小心地将碗放下。
没错,这就是我当初准备花10万元买下的那只碗。先生说。
青年呵呵地笑了笑,搓了搓手说,现在5 万元就卖给你。如果你真想要,价格还可以商量。
哦?先生偏了偏头,有些吃惊地看了看青年,你想通了?
先生是这一带的名人。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其为人为文在这一带几乎家喻户晓。三年前,先生到一所大学做讲座。先生历来为人低调,讲座前谢绝了校方迎接的专车,一个人徒步来到学校。先生喜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思考问题,路过食堂的时候,一个学生和先生撞了个满怀。端在学生手里的碗顿时落到地上,碗里的饭也洒了一地。
先生连连说对不起,蹲下身来检那只碗。但是,先生愣住了。先生看见落在地上的竟然是一只土碗,庆幸的是碗没有破,只是边缘摔了好几个缺口。先生早年当过知青,下过乡 ,他知道除了偏远的乡下外,城市里是没有人用这种土碗的,更何况前卫和时尚的大学校园。
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而且破旧的衣服。看见先生的目光,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上的缺口。先生发现,这个学生的眼晴顿时有些红了。
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他转身就跑开了。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讲座很成功。结束之后先生并没有离开。他想起了那只土碗和土碗的主人,经过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这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里帮扶的对象。而他手中的那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
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
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
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嘴里啧啧称赞,这碗是古董啊。价值不菲,你卖给我吧?
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学生说。我不会卖的,这是我上学时我爹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为了给我凑学费,爹的腿……
先生的眼晴一热。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我出10万卖给我?
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学生转身走开,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了良久。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先生每学期都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竟然会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
先生问,你真想通了?
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什么都好办。还真谢谢您,三年前您以20万的价格没能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不少媒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毕业,这不差点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
那你爹的腿?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爹听说有人愿意出10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也打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您看,这碗……
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先生叹了口气,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一开始我就知道它根本不值钱,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1万元买下它。接着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两次描写青年的服饰穿着,目的是通过他由穷学生到西装革履、一身名牌的变化揭示他现在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
B.小说通过学生对土碗态度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当下企求捷径、利益至上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C.小说中两次出现先生的话“你想通了?”是在暗示先生早就明白学生和他爹的想法,也是在提醒学生迷途知返。
D.小说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为我们全方位刻画了一位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学生形象。
【小题2】小说为什么以“一只土碗”作标题?请结合全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作结尾,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太阳岛上
包利民
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
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渔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我们来到了/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
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
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
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
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最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
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
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   
(《中外读点》2009年第1期)
【小题1】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
【小题2】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目,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白云人家
夏阳
老刀和老马,我挺好的一对朋友,合伙开了家公司,不到一年,就散伙了。
朋友做成这样,真没劲,老马太操蛋了。老刀丢下这句话,怒气冲冲地走了。去哪儿?上白云山种植药材。白云山,云海苍茫,是方圆数百里海拔最高的一座山。
老刀刚去的那阵子,一天好几个电话打下来:山上太无聊了,要不是看在几个钱的份上,老子早下山了。
即便如此,这家伙还是隔三差五地躺在我家里,吃饱喝足后,霸在电脑前。
后来,老刀就来得少了,偶尔下山进城,也是采购一些药材种子,来去匆忙。不仅人来得少,电话也少,十天半个月无音讯。
我最后一次接到老刀的电话,是两年后的事。那天,老刀告诉我,不想种药材了。是挺来钱的,但开公司欠下的债还清了,不想种了。所以,手机也没有保留的必要。 
挂了电话后,我愣了好一会儿:这家伙怎么了?赚钱的买卖不做,手机也不用,在山上成仙了?
又过了半年,待到满山泻翠时,我收到老刀的一封信。信在路上走了足足半个月。老刀在信里热情地邀请我上山住几天,还画了一张草图,孩子气十足地写道:不识老刀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外。都什么年代了还写信?我哭笑不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带着满肚子的好奇进山了。
按照老刀草图的指引,我那辆心爱的路虎越野车,在一条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吭哧了半天,终于走到了路的尽头——白云山脚下的一个林场场部。把车寄存后,林场的干部递给我一根木棍,指了指一条悬在头顶的羊肠小道,说:走到头,便是老刀的家。
老刀的家——山的腰际,白云深处。
我拄着木棍,胆战心惊,在深山老林里蜗牛一样连滚带爬。四野万籁俱寂,一条小路,绳一般抛向浓荫蔽日的原始森林深处,弯弯绕绕,走了七八公里,一拐弯,眼前突然变得开阔:云朵在脚下快速地流动,云海雾浪下,群山峻岭、城镇村庄、阡陌田野、河流树林,像摆在一个棋盘上一样一览无余。浩阔的地貌让人平静,我的心陡然升起一片清凉。久居城市的我,面对这样一方突然冒出来的世外桃源,如痴如醉。
老刀站在几间瓦房前笑吟吟地看着我。
晚上,老刀隆重地烧了几道菜:小鸡炖蘑菇、山笋红焖兔子肉、清炒野菜、凉拌木耳,奇香无比。
第二天清晨,我被一群鸟吵醒。一群鸟的嫩嗓子,唤醒了整座白云山。四周影影绰绰,牛奶一样的雾霭在指间流动。空气雨后般清新湿润,我伸了伸懒腰,贪婪地做着深呼吸。
一碗鲜甜的地瓜粥,一碟爽口的咸萝卜。早餐后,我们隔桌对坐,喝着绿茶聊天。我问老刀,干吗不种药材——不是挺来钱的吗?
老刀说,这里的气候和土壤特殊,种植的药材,几乎接近于野生的品种,来钱确实挺快的。但你看我现在还需要钱吗?喝的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自产的?
我心有不甘地说,你这样远离尘世,会远离很多快乐,容易被时代抛弃的。
老刀挥了挥手,说,抛弃什么?无非是互联网上那些流水线作业的八卦新闻——谁打记者了,谁当总统了,哪个球队输了或者赢了,股票涨了或者跌了。其实想想,那都是傻瓜式的快乐,挺没劲的。我这里完全不插电,没有任何电器设备。但你看看,满天星空比不过城市的霓虹灯?飞禽走兽的啼叫比不过歌星声嘶力竭的吼唱?书上的唐诗宋词比不过电视连续剧里幼稚的缠绵?每天午后一场雨,一年四季盖被子,比不过城市里密密麻麻的空调?出门靠脚走路,双手勤耕细作,比不过打的去健身房跑步?
我得意地说,哼哼,你这里没有冰箱。
老刀笑了。拉着我转到屋后,从一口幽深的井里往上拽起一个竹篮。湿淋淋的竹篮里,两瓶红酒和一个西瓜,丝丝地直冒凉气。老刀说,不好意思,这是我们中午享用的。
我尴尬地挠了挠头。
几天的接触里,我发现老刀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抽烟,偶尔喝点酒,养一条狗几只鸡,种半亩稻田半亩瓜菜。每天早睡早起,晨时,携清风白云荷锄而出,晚霞烧天时,坐在家门口喝茶读书看脚下的行云流水。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俗人,所以还得下山。老刀一直把我送到山脚的林场场部。临别,塞给我五万块钱,叮嘱道,仔细想想,当年公司倒闭的事儿,主要是我的责任,不能怪人家老马。这点钱,算是我赔给他的。另外,我在这里种植药材赚钱的事儿,一定要替我保密,市侩之徒来多了,会污染这里的空气。说到这里,老刀有些忧心忡忡了。
嗯。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摘自《小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老刀的视角描写白云山优美的自然景色,更能体现白云山的独特魅力,加深读者对老刀以山为家这一人生选择的理解。
B.刚上山时,老刀经常打电话给“我”,还时常到“我”家吃吃喝喝,可见老刀对突然改变的生活不适应,也可以看出他与“我”关系的亲密。
C.小说写老刀说他不想种药材,手机也不保留了。这不仅让“我”感到疑惑,也给读者留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做了铺垫。
D.小说通过讲述老刀的故事,将繁华与原始放置在现代文明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感悟,表达了对“白云人家”的理想家园的向往。
【小题2】小说的结尾写老刀要赔钱给老马,为什么这样设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白云山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环境特点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寄寓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爱先生的小辫子

(德)乔希姆·弗里德里希

爱先生是个很平凡的人。他长了一张很普通的脸,留了个很一般的发型,就连他穿的西服几乎在任何一家商店都能买到。爱先生早上去上班,有时碰到他的邻居,他总是友好地问候邻居,但是邻居却不理会。不是邻居不友善,只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忽视了爱先生。

有一天,爱先生送给他的小女儿安娜一件礼物——一套原装美发用具,里面有梳子、刷子、镜子和两个特别漂亮的红蝴蝶结。

“人们总是忽视我,”他对妻子说。

“或许你应该穿得更时髦一些,明天我们去服装精品店看看。”妻子提议道。

第二天,爱先生和他的妻子就去了市内卖最贵、最时髦的服饰的服装店。

“这是最新款式,只剩下这最后一条了!” 售货员拿了一条彩色领带推荐道。

“太棒了!”爱先生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条领带。

第二天早上,爱先生系上新买的领带,照了照镜子,觉得格外漂亮。早餐后,爱先生和从前一样同安娜玩了一会儿。

“爸爸,我可以用新梳子给你梳头吗?”女儿安娜问道。爱先生没有反对。

于是,安娜不仅给爸爸梳头,而且还给他扎了两个小辫子,并在辫子上系了两个漂亮的红蝴蝶结。爱先生入迷地欣赏着他的新领带,根本没意识到女儿所做的一切。

当安娜回房间拿她的镜子时,爱先生看了一下表,他必须马上走,否则就会错过那班地铁了。他向安娜和他的妻子喊了声“再见”,就跑出了家门。当安娜从她房间出来时,大吃一惊,爸爸已经走了。天哪!爸爸头上还扎着两个带红蝴蝶结的小辫子呢!

在楼下,爱先生碰到他的邻居并友善地打招呼。邻居也跟他打了招呼,然后瞪大眼睛看着他。

“你系的是啥东西?”邻居问。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下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爱先生坐在办公室,他的老板从他的办公桌经过时停了下来;老板几乎每天都经过这里,以前他可从来没有停下过。

“你系的是啥东西?”老板问。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那么,你是新来的吗?”老板饶有兴致地问道。

“不,我在这儿工作二十五年了。”爱先生回答说。

“活见鬼!”老板喊道,“马上给你涨工资,让你的同事们瞧瞧,我是多么喜欢时髦人物!”

下班后,爱先生想给他的妻子和女儿买一些好吃的,晚上和她们一起好好儿庆祝一下。商店里挤满了人。那里正在举办一个时装发布会。此时,年轻貌美的女模特在展示着新款的漂亮衣服。当爱先生挤进去后,所有的人都不再看年轻貌美的女模特和漂亮的衣服,而是把目光都转向爱先生。

突然,有一个男人手持麦克风来到他面前说:“您系的是什么?”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活见鬼!”手持麦克风的男人喊道,“我们的观众对此肯定感兴趣!我们可以约请您做一次电视采访吗?”

爱先生高兴极了,满口答应了下来。

当爱先生回到家,他的妻子已经在等他了。她想告诉爱先生,女儿因为小辫子的事感到难过,她希望爱先生不要生气。可爱先生根本没让他妻子开口说话,就迫不及待地给她讲起今天的美好经历。看来爱先生并不知道辫子的事。这时,安娜悄悄地把爸爸的辫子解开,取下红蝴蝶结。爱先生只顾着激动地讲,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妻子看他这么高兴,也就不再提小辫子的事了。

第二天早上,爱先生当然又系上了他那条新领带。

“天晓得我今天还会经历些什么事,”他出门的时候边走边想,“或许其他人也都会系这种领带。”

但是,他没看到有人系同样的领带,而是看到街头所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还系着漂亮的红蝴蝶结。

【小题1】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结尾“街头所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还系着漂亮的红蝴蝶结”这一情节的作用。
【小题2】爱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有哪些讽刺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