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三棵树
李德霞
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娘“扑通”跪在地上:“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
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
娘说:“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种地饿不死人。”
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
娘说:“上大学不要钱?”
丫头说:“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
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格,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
娘说:“你不上学了?”
丫头说:“你甭管,我自有办法。”
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德叔笑眯眯地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
丫头说:“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
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哔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丫头上了大学。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有同学问:“你家里没钱供你?”丫头说:“有,我有三棵树……”
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
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大嫂说:“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丫头把钱挡回去。丫头说:“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
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田了村。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德叔说:“啥抵押单?我早扔了。”丫头吃惊地说:“那……我的三棵衬?”
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家的那三棵树说:“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
丫头要接娘进城。临走时,邻居说:“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
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留着吧。”
一晃,几十年过去。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要下来。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
如今,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
(节选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
B.“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意,德叔因而“笑”;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满眼都是泪”。
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
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市长,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
 
E.小说中对大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很明显,如从开始的蛮横无情到后来的心存愧疚,都衬托了丫头优秀的品质特征。
(2)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丫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9 06:54: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 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当然还有虚荣心的原因。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 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小题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
【小题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雨夜

朱红娜

雷电狠狠地劈了一刀,天空裂了一道缺口,雨哗哗哗哗从天上直往下倒。

这阵势,没一两天停不下来。男人叹气。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叹也没用。女人说,睡觉吧。

男人早已困了,但耳朵不配合眼睛,专心致志听着雨声,期望雨声能渐渐小一点,再小一点。这雨偏偏与男人作对,不但不小,还越下越兴奋,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仿佛要与男人来个较量。

男人的心被雨水啪得越来越紧,气,叹得越来越沉。叭,蓝色的火焰像在火机里憋得太久,瞬间蹿得老高,男人从床上坐起来,又点燃一支烟,吧嗒吧嗒吸起来。烟雾也怕外面的大雨,躲在屋里不肯出去,直往女人鼻孔钻。咳,咳,咳,女人经不住烟雾熏烧,喉咙发出强烈的抗议。别烧了,你就是把烟抽到天上去,老天也不会同情你,停下它的雨。

叨,叨,叨,都怪你,外面打工打得好好的,旱涝保收,你倒好,非要回来侍弄你的宝贝土地。

好什么好,上班是机器,下班成死猪,嘴巴就像上了锁,身子荒得长了草。出去遭人翻白眼,回来儿子不识妈。

女人的嘴巴像关白鸽的笼子,一打开,话就像放飞的鸽子,扑棱扑棱往外飞。

城里有什么好,喝口水要钱,冲个凉要钱,上个厕所还要钱,满大街的人不笑,满市场的菜有毒,下水道的地沟油,捞上来卖给工厂,还跟我用雅霜一样,要节省着醮。

女人的白鸽在房间里飞来飞去。分散了男人耳朵的注意力。

下屋的二蛋子,出去三年,钱没赚一分,病带回一身。说是得了白血病,医生说,最长活不过三个月,刚领证的城里老婆哭哭啼啼,不哭二蛋子的病,哭着要去镇上离,二蛋子说反正我已活不长,离不离还不一个样。老婆说,不一样,离了是离婚,可再嫁,不离是克夫,没人要。

二蛋子没钱医治,死马当作活马医,每天上山挖树茎,捣碎了,当茶喝。

二蛋子捣碎了医生的预言,一年后,好端端站在医生面前,医生双眼成铜锣,问,你吃了什么药?

祖传秘方,仙药。二蛋子挤眉弄眼,扬起手,拇指中指一搓,打了一个响指。

二蛋子老婆没嫁出去,倒回来哭哭啼啼。

二蛋子问,你哭什么啊。

老婆哭,我有眼无珠,丢掉了你这个坏蛋。

二蛋子笑一声笑了起来,问你一个问题。

老婆说,你说。

你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男人,喜欢到越南要老婆吗?

老婆挠了挠头,奇怪地看着二蛋子,摇头。

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女人,像你一样,男人就越来越南(难)找老婆了。二蛋子说越南的时候,刻意加重了语调,放慢了语速。一屋子人哄一声笑了。老婆灰溜溜地,骂道,坏蛋。

今天才发现,你可以去说书了。男人按灭了烟头,揶揄女人。你说说,这回来有什么好,一年的辛苦收成,眼看到手了,被这一场雨水冲得一干二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倒好,逆水行舟,行的动才怪。男人气呼呼,直冲老婆嚷。好像这雨不是天上下的,是老婆下的。

回来我想唱歌我就开口,我想冲凉我就架柴,我想儿子我就搂抱,我的地盘我作主。女人的白鸽越飞越多,飞得男人眼花缭乱。

你说得轻巧,那现在,怎么办?”

天亮后,去抢收,能收一点是一点。天无绝人之路,何况我们还有粮食,还有鸡,鸭,狗,还有漫山遍野的野菜可以变钱。

真的不再出去打工?

不去!女人口气很坚定。

睡吧。女人伸出手,拍了拍男人的肩膀。

雨还哗哗哗哗,男人的气喘,渐渐匀称。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人无法入睡,叹的气越来越沉,暗示了男人习惯了城里打工的生活后,难于适应重新回归农村的生活,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哗啦啦”从天上往下倒的是一连串脆响的语言,那些脆响的语言掉进甜酸苦辣的日子之河,渗透着生活的味道,像一条条生猛的活河鲜,灵动,充满活力,洋溢着生活的意义,令人迷醉。
C.本文通过典型环境描写,通过对话层层推进,揭示了社会变革带来的生活环境变化和人的心理变化,刻画了一位在变化中冷静思考回归本真的农村妇女形象。
D.本文通过插叙,叙写了二蛋子没钱治病只好回老家,最后通过吃树茎治好了病的故事,表明树茎比医院的医治更有效。
【小题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雨哗哗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3】在刻画女人这个形象时,主要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楼道里的小狗

顾东升

第一次见到这只狗,是在五楼白老师家的门口。楼道很窄,它看到我时神情有些惶恐,左躲右闪,我有点好奇,却也并没有太在意。随后一连几天都看到它,才从妻子那里得知了一些缘故,这只流浪狗是白老师带着“嘟嘟”遛弯时遇到的,大概是因为对“嘟嘟”的神采过于钦慕,便一路跟来且不愿离去。

和白老师一样,妻子不仅不撵走这小狗,而且时常喂给它一些食物。我没有反对,只是叮咛注意卫生,别带回家里来。

要说这小狗也的确有些乖巧,它总是安安静静的,除了一只受伤了的眼蜻有些骇人外,倒也没有什么其他妨碍,甚至如果没有眼睛的缺陷,它几乎可以说是漂亮的。有着小巧玲珑的身体,黑白相间的毛色,虽然缺乏梳理,却也不像大多数流浪狗那样邋遢糟乱。它总是小心翼翼地蹲卧在那里,好像知道只有如此才会得到人们的宽容,在这块狭小的空间里长久地寄居下来.

由于大家的友好相待,小狗表现得越来越放松,逐渐显露出活泼顽皮的本性。每当妻子下班回家时,它便早早地听出了脚步声,以最快的速度冲下楼,摇头摆尾地迎接自己心中的“主人”。待到上班时,它便尾随其后。如果遭到驱赶,就装作不相干的样子闻闻这儿,嗅嗅那儿,始终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跟屁虫。看到妻子蹲下身去拍摄地上的落叶,它便立时来了精神,连蹦带跳地跑过来用嘴巴抢夺那些叶子,恣意嬉戏在洒满秋色的草地间。

与流落街头相比,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安逸的。尽管仍然被拒之门外,但毕竟有了食物的保障,也有了来自人有限的关爱,小狗身上渐渐地散发出光彩。

可是有一天,妻子对我说小狗好像遇到了点麻烦。当它又像往常一样跟在后面伴行时,有几个小男孩迎面走了过来。小狗看到后立刻夹起尾巴一溜烟逃到了很远很远的墙后,并不停地伸出头来张望。那体如筛糠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像遇到了天敌一样。妻子反复描述小狗的惊惧样时,我不由联想起它受伤的眼睛,也似乎看到了那些无知顽童的恶行。

傍晚时,它一瘸一拐地回来了,眼神里又重现出先前的惶恐与戒备。好在这儿有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几天后,它终于从暗淡中恢复了过来。

楼下有人提意见了,小狗吃不完的食物招来了老鼠,令他们很讨厌。我对妻子说,别喂了,让它自己慢慢离开吧,找一个新的去处,何况天冷了怎么办?

冬季来了,已经零星地飘了一场微雪。虽然有人担心小狗如何过冬,但好像谁也没有精力勇气真正地领养它。妻子在网上查了查就近收养流浪狗的信息,反倒觉得心里愈加沉重。这些地方大都狗满为患,食物短缺,生活困难。天越来越冷,我看到楼道里的小狗努力地把身体藏在一摞旧衣服堆里取暖。

时间就这样在焦灼和无奈中度过,这一天回到家,妻子对我说小狗被送走了。

“谢天谢地,送哪儿去了?”一个小企业主愿意收养它。

一大早,白老师先给小狗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并给它说明原委,说着说着便流下了眼泪。小狗却出奇地镇定,它默默地、温驯地接受着,好像知道就要拥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温暖的、真正的家了。白老师抽泣着告诉妻子说,小狗临出发时特意上楼到我家门口走了一圈,闻闻门框,嗅嗅食碟,随后便安安静静地上车而去,就像它安安静静地来一样。

“今早太忙刚好没有喂它。”妻子说到这儿眼眶里涌出了泪水。我安慰着,“这是最好的结果”,可自己的喉头却也隐隐有些发紧。我找不出伤感的理由,因为一切似乎都那么寻常。小狗总归是幸运的,它终于得到了和那些有主人的小宠物们一样的没有歧视的爱。世间的善恶真假,它完全明白。

不知何时,我作为人的高傲早已被融化了。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6期,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中写小狗一只眼睛受了伤,为下文小狗见到几个小男孩后表现出失魂落魄的样子并很快就逃远了的内容埋下伏笔。
B.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小狗刚来时与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形成对比,白老师、妻子与楼下一些人、小男孩对小狗的态度形成对比。
C.本文塑造小狗形象时除了刻画其外形外,还有传神的动作描写和细腻的神态描写,贴切地描绘出了小狗的可爱形象。
D.小狗最后被一个小企业主收养,小狗将会有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归宿,这样小狗就避免了悲凉的命运,文章处处充满着关爱与暖意。
【小题2】分析文章结尾“不知何时,我作为人的高傲早已被融化了”这句话的含意。
【小题3】标题中在“小狗”前用“楼道里的”加以修饰,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玛莎
(俄屠格涅夫
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
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赢弱的瘦马,来到京城,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而且,他那魁伟的肩膀怎么能穿得上这么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
然而,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
“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
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
“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
“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
“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难过死了呢!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
“她待你好吗?”
“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立刻赶回村里去,赶回家里去。等到我回去,已经是半夜啦。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蟪蛄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还用手掌拍了一下地板!我说:  ‘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
“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随后踏着街上空荡荡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E.作品中的“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关心下层农民的疾苦,表现了作家的先进立场和思想倾向。
A.小说在形象刻画上别具一格,玛莎这个主人公始终未正面出场,作者将笔墨全部用在玛莎的丈夫——马车夫身上,借助丈夫的介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特点。
B.“贫苦的农人”“赢弱的瘦马”“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霍乱病”等,反映了俄国19世纪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C.马车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还地主们的代役租”,一再称“我”为“老爷”,自甘被奴役的处境,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品评,但实质上持否定态度。
D.英俊的马车夫的悲伤的神情、沉重的叹息和声声深情的呼唤,表现了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挚爱,并促使读者在无限的遐想中创造玛莎动人的形象。
【小题2】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请分析哪些方面写出了马车夫的悲伤情绪?(6分)
【小题3】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请分析作者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对 “他”的刻画?(6分)
【小题4】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根据这句话,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屠格涅夫这个作家的特点,并谈一谈这给你的启示。(8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生的考题

李建

若干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招聘事务员,要求是法律专业毕业,负责公司内部法律文书的起草以及处理公司对外的各种经济纠纷。招聘启事通过人才市场发布后,收到了很多应聘人员的简历。

一天下午,天气很热,一位年轻小伙子大汗淋漓地赶到公司面试。老板看过他的简历后很满意,因为他要的薪水很低,而且又是法律专业一本毕业的高材生。

小伙子说,他家里很穷,上大学已经把家底掏空了,还借了不少债。所以他急需要一份工作,赚钱来帮家里还债。他恳求老板聘用他,他一定会努力做得很好。

老板问了他几个问题之后,就拿出了试用期合同,打算聘用这个朴实的小伙子。

可就在这时,办公室里闯进来一个人大吵大闹起来。原来,公司试用期合同上有一个条款,新招聘进来的员工,有两个星期的无薪试用期,如果在这两个星期内的表现没有令老板满意,随时都可以辞退,公司不用支付一分钱薪水。这个人就是刚干了一个星期被老板辞退的员工,她来找老板要那一个星期的薪水,可老板以合同条款为由拒绝支付,所以吵闹起来。

老板非常生气,对正在面试的小伙子说:“小刘,你是学法律的,你说说看,我该不该支付她这一个星期的薪水?”

小刘以为这是一道面试题,便诚惶诚恐地说:“按照法律规定,你只要聘用了她,就该支付她的薪水,否则就触犯法律了。”

这时,还有一个客户在办公室里和老板谈生意,也连连点头称是,说老板违反了劳动法,试用期也应该支付薪水。

老板听到,脸色突然变了,叫来会计结算她的薪水。等客户走了之后,老板一把就将给小伙子的试用期合同扯过来,撕得粉碎。

老板冷着脸说:“我招你来,是叫你为我说话的,而不是让你和外人一起说我的不是!如果你现在是律师,就算我是一个杀人犯,你也要为我辩护,你知道吗?”

小伙子血气方刚,认为自己没错,辩解道:“我学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公平与正义!”

老板哈哈大笑:“那就请你到别处去维护公平正义吧,我这里不需要救世主。”

小伙子一听老板说不聘用他了,顿时沉了,这才明白这并不是一道面试题。自己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到城市里来找工作的打工仔,他必须要找一份工作来糊口,帮家里还债。

可不管他再怎么苦苦哀求,赔不是,老板就是不愿再聘用他了。小伙子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办公室,在他走出房门的那一刻,老板说:“小伙子,你别怪我铁石心肠,社会就是如此现实和残酷,等你踏上社会后,就会明白了。”

小伙子听后什么话也没说,一副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

小伙子走后,这件事情成了老板教育我们的典型案例。我和同事也都明白老板经常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每次我听到老板讲这个故事,就会想起那个姓刘的小伙子,他离开公司后,会去哪里?会选择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和美丽陷阱的世界里,他还会坚持他的人生原则吗?他还会和刚出大学校园时一样是非分明,坚持正义吗?

十多年后,老板因为窃取同行公司的商业机密,被对手告上法庭。律师对老板说,这个案子多半会输掉。老板不信,他要通过非正常渠道来赢得这场官司,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法庭上,桀骜不驯的老板一直趾高气扬,他坚信这场官司不会输,因为他已经暗地里委托律师给主审法官送了一个厚厚的红包。

可当他看到法庭上那个严肃的法官时,他愣住了。这个他似曾相识,想了好久,老板终于想起这位法官竟然就是他在故事里经常讲到的那个小伙子。老板一阵眩晕,他已经感觉到这场官司要输掉了,而且还会再多一条行贿的罪名。

后来,老板果然输了这场官司,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此后,我们也再没有听到老板洋洋自得地讲起这个老套的故事。 

(选自《2016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三段对小伙子的简历和家境的介绍并非闲笔,而是暗示了他的善良和责任感,这是他后来成长为正直法官不可或缺的品质。
B.“老板经常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文中没有明说,但是从上下方可以推断,老板是要员工无条件地服从于他,为公司利益着想。
C.小说故事情节曲折,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也非常复杂,大学生就业艰难、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内容都是小说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D.小说中的老板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文中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了他唯利是图、目无法纪的丑恶嘴脸。
【小题2】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小题3】小说题目为“人生的考题”,你认为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想告诉读者哪些“人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