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修 面

晓 尧

随着九爷推子擦擦的声响,父亲浓密而微卷的胡子一绺一绺地掉在白色的围布上。父亲紧闭着眼,一动不动。

很快,九爷就将父亲的络腮胡子和嘴唇周围的胡子推了一遍,父亲剩着胡碴的脸像收割后的麦地。

九爷放下推子,说你爹怕有一两个月没剃胡子了吧?

我说是的,他病了两个多月了。

九爷取出香皂盒,吩咐我去倒点热水来。

我提起墙角那只父亲用了许多年的铁壳水瓶,倒了开水,又从缸里舀出冷水对上,试了试水温,把脸盆端给了九爷。

九爷拿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脸帕,卧进水里,停了一会儿后捞起,稍稍捏捏水,便用帕子在父亲的腮上和嘴唇四周来回地润;润过后,才用细毛刷子刷上香皂沫子,刷在父亲刚推过的胡碴上;然后九爷才掰开剃刀,向父亲抹满香皂沫子的脸上刮下去。我看着九爷努力地叉开腿,弓下身,不断地变换着姿势,以便更好地剃掉父亲粗壮的胡碴……

小的时候,父亲总爱用他的胡碴扎我的脸。记得有一次我拉着父亲的手,指着墙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像对他说:爹,你为啥不留个他们那样的“大扫帚”呢?父亲笑着刮刮我的鼻子,说那多不方便,吃饭还得撩着胡子。说着父亲就做了一个撩起胡子的动作,惹得我哈哈大笑。其实我知道。作为民办教师的父亲工资微薄,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经常去理发修面,因为每天都有两个班七八十名学生的课等着他去上,作业等着他去批改,还有许多永远做不完的家务。而父亲的胡子又属于长得特别快的那种,像割后的韭菜,因此父亲不得不每隔两三天,就用剪刀剪掉自己的胡子。父亲不是那种不修边幅的人,相反,他在学生面前总保持严肃、端庄、整洁的形象,剪掉胡子可以说是父亲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事情。 九爷的剃刀刮过,父亲的腮边及嘴唇四周一片铁青。应当说,刮了胡子的父亲是个相貌堂堂的男人,尽管那脸庞多少显得有些苍白和瘦削。二十多年来,父亲很少正经八百地修过面,现在父亲有时间躺下来享受那每个成熟男子应当享有的刀子轻轻拂过的快感了……九爷是个地道的老剃头匠,每道工序都极熟练极认真,不多时,九爷的剃刀就又刮完了父亲的额头、眉下、鼻梁、耳廓,最后拧一把热毛巾,给父亲擦了脸。这样,修面的全部工序才算结束。九爷撤去围布,我扣上父亲半新的中山装的风纪扣,然后走出门,对等在门外的一长串臂缠黑纱、手拿白花的学生说,你们可以进去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小题1】写出你对“剪掉胡子可以说是父亲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事情”的理解。
【小题2】“等在门外的一长串臂缠黑纱、手拿白花的学生”中“一长串”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3】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并不是故弄玄虚,文中有多处伏笔,请写出其中的3处。并写出这样结尾的作用。
【小题4】作者晓尧曾说:“小小说就是那种真正让自己感动过的东西,久久萦绕于怀之后,最终以绝佳的方式流泻出来。”在这篇小说中,①真正让作者感动过的“久久萦绕于怀”的是什么?②“绝佳的方式”又指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7 10:50: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汗血马
魏继新
夕阳正在西下,苍茫的暮色给无垠的沙丘涂上了一层忧郁、凝重的昏黄,晚霞正在渐渐暗淡下去,几缕破碎的云丝被烧得通红后,又仿佛随着沙漠粗糙而夹着尘沙的戈壁风吹得骤冷,云丝便变得像一块块冷却后的生铁在青黑中镶上了一层红边,使干燥的沙漠更显得荒凉而凄惨,呈现一派壮观的悲怆。但尽管如此,空气仍然十分干燥,使人嗓子眼儿里仿佛冒得出火来,所以,在汉子的眼里,那落日依然在使人炫目地燃烧着,使他觉得连呼吸也刺激得嗓子一阵阵针扎般地疼痛。
汉子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了,但短而粗糙的胡须却显示出他并未衰老,而恰恰是正值壮年,只不过岁月的沧桑与坎坷过早地给他的须发涂上了一层白霜。汉子留平头,额头像石块一般坚硬,有几条刀砍斧凿般的皱纹横在其间。他面部轮廓分明,线条执拗粗犷,眼睛凹陷,带点儿凶狠、阴沉,与他做伴的,是一匹身架不高,但却并不因风沙、干渴折磨而失去其矫捷神韵的枣红马。那马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相依为命,好几次在他昏迷时背负着他脱离险境。这一次,又是它,带着负伤的他日夜兼程地奔走了三天三夜,直到闯入茫茫戈壁,才摆脱了仇家的追杀。
马喷着响鼻,艰难地把腿一次次从深陷的黄沙中拔出,但尽管如此,它还是不时用劲拽着缰绳。助不愿再骑它的主人一臂之力,但它终归还是太累了。汉子心疼地拍了拍马背,终于找了一处背风的沙口,躺了下来,那马,便偎在他头前,用身躯替他挡风。汉子见了,艰难地一笑,对它报以感激。
月亮升起来了,荒原变得苍白而神秘,一层忧郁的月光,镀在汉子和马身上,使他们看上去,犹如一尊正在渐渐风化的黝黑的泥塑。
汉子醒来时,如炽的烈日已高高地悬挂在荒漠之上。他已记不得闯进戈壁有几天了,只昏昏沉沉地被同样疲乏的马艰难地拽着走。偶尔看见被风沙掀露出的人兽的白骨。汉子嘴唇喃喃地动着,眼前不断出现许多幻象。他仿佛看见自己杀了杀害他全家的仇人,与弟兄们拉竿子杀富济贫的情景,也仿佛看见官家围杀了全部弟兄,还有他的媳妇玉茹,他要与官家拼命,玉茹却叫他一定要冲出去。他冲出去了,进了戈壁,却终于因饥渴难耐晕倒了。
醒来时马正嘶鸣着,用蹄把刀踢到他面前,又躺下来,把脖子对准他的脸。汉子一下明白了,马要他拿自己的血解渴。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脖子,缓缓拿起刀,但他没有割马,而是割了自己手腕,血汩汩涌出,他把手腕对准马嘴。马似乎也明白了,吸吮了几口,便扭过了头,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泪水。他撕了条布巾,包住伤口,缓缓爬上马背,马站起来,艰难地向前走去,汉子却昏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马一阵长长的嘶鸣把他惊醒了,汉子迷迷糊糊地看见了一片绿地,而马也竭尽余力,艰难地奔跑起来,还出了汗。汉子用手一摸,闻到异味,拿到眼前一看,那汗中,竟带着血丝……
后来,汉子便在这沙漠中的绿地安了家,放牧着马匹牛羊。渐渐地,这儿变成了一块小小的绿洲,不少牧民也在这儿落了户。汉子的马不仅与他终身为伴,而且也渐渐繁衍成一群。只是,此马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但每汗必血,实非一般良驹矣。
于是,人们便呼那马为汗血马,尽心恤之,轻易不使其驰骋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超乎人的想象又在情理之中,极具艺术魅力。
B.第二自然段,对汉子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表明了汉子有过沧桑与坎坷的经历,性格粗犷。
C.小说采用补叙的方式介绍了汉子和汗血马进入沙漠的原因,叙述的故事曲折而又引人入胜。
D.本文中有许多细腻感人之处,如“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脖子,缓缓拿起刀……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泪水”,写出了汉子对马的感激之情。
E. 小说结尾表明马终于带领主人冲出困境,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小说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小题2】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中“汗血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这篇小说讲述了“汗血马”和汉子的故事,表达了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光的气味

苏沧桑

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秒。

于我,2015年惊心动魄的那一秒,带着桂花的气味。当时,我们在老家的桂花树下摆了张桌子,父亲母亲、姑姑小舅妈小姨妈,还有抽空回来看他们的我,一起喝茶聊天。离母亲七十三岁的生日和重阳节还有三四天。

那一秒,桂花树漏下了一缕很亮的阳光,照在母亲左脸颊花白的鬓发间。突然,一颗铜钱大的黑痣映入眼帘!我感到心脏停跳了一秒后,咚咚咚失了节奏。

我说,妈!这颗痣什么时候有的?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

四周静了下来,只有我的声音飘忽着,听起来有点远。

母亲说,没事没事,以前有的。

怎么这么大?这么黑?去医院看过吗?

没有,不用,有点破了,我用孢子粉涂了,过两天就好了。

深夜,我百度了一下“黑痣”,恐惧像洪水浸漫了我。难道充溢着桂花香的那一秒,那么美好的一秒,是母亲和我们的分水岭?是我苦乐人生的分界线?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家,没有母亲的人生,尽管我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手机相册里,绽放着母亲一个个笑脸。我一幅幅翻看着,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不不不,不会的!

那几日,我照常和父母说笑,出去采风,晒照片和视频给他们看。父亲说,拍照没意思,多拍点视频,留着将来看。我说对对对,拍视频,鼻子却酸了起来。这句平常的话,我都听不得了。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要不要强拉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父亲说,我们都这把岁数了,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高寿啦。

父亲,我从小最敬畏却最懂我的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独自沉在谷底的心。他伸出手,把我捞了上来。

时光在几天后的另一秒,变成了红薯粉圆子的味道。我下楼来,母亲手里正做着圆子,她歪了歪头,侧过脸给我看,说,你看,掉了!

一个淡褐色的疤痕,替代了那颗烙在我心里的黑痣!

她说,昨晚洗澡脱衣服不小心扯了一下,扯掉了。我说没事的吧?大概是孢子粉涂多了,看上去那么黑。

她似乎从来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她亦没有看出我这几天的恐惧煎熬,因此,她都没想到昨晚就该告诉我的。

那一秒,我在心里跪下了……感谢老天。接下来的日子,过节似的,姑姑姨妈舅妈和我同学邻居轮番来玩,每天将笑声填满了整个院子。到了我回杭的日子,我说,你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太累了。

母亲说,有什么累的?多开心,巴不得天天这么累!

父亲说,你走了,她们也都忙,不会天天来的,家里就冷清了。

想起前几日在洋屿岛遇见两位留守海岛的老人家,儿女都在城里过得很好,他们俩自己种花生、芝麻和蔬菜,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母亲常说,我看我们中国内地的老人最享福了,你看香港,还有国外,许多那么大年纪的人都还在当服务员、门卫什么的。

时光里飘回来一缕白莲花的气味,那是2015年春天某日清晨某一秒的味道,在泰国清迈,我与一场化缘不期而遇。一个姑娘递过一枝散发着清香的白莲花,微笑着示意我。我本能地后退一步,微笑着摇摇手婉拒了。

后来,那一秒,一直刻在我心里很久。时光往往会安排一个一闪而过的时机,让你表达你的感恩,让你把感恩付诸行动,比如无关信仰地供奉上一枝白莲花,在心里对天地万物、父母师友说一声谢谢。有时,时光又会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比如白莲花……但时光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过去后,便来不及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时光的气味”新颖别致,“气味”一词将无色无味的时光变得可感可知,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主要写了三种“时光的气味”,脉络分明,一是桂花的气味,二是红薯粉圆子的味道,三是白莲花的气味。
C.本文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清新活泼,时而凝重深沉,但整体上还是浅易明快的,全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D.作者发现母亲脸颊上长了一颗黑痣后,先是紧张,接着是心酸,最后如释重负,表达了对母亲健康的挂念。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3】文章的后两段为何特意写到白莲花?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炉火

丁肃清

一瘦一胖两个老人,坐在公路旁边的一截矮墙上,看来来往往的汽车,两张脸随着往来的汽车扭过来,扭过去。他们的面前,是一个燃烧着的火炉子,上面烧着一排水壶,他们脸上的笑、脸上的颜色,也像他们身边火炉子里燃烧着的火焰。

有妇女小孩儿来提开水,或者把冷水坐在炉子上。瘦老头从矮墙上下来,捅火,捅出一大簇跳跃的火焰。

人们陆陆续续来提水,烧水,他们大都是公路两边做生意的乡亲,和两个老人不生分,也不多客气。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司机说:“给弄点开水。”说着端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老人把开水倒在他的茶杯里,用嘴一边吹凉着一边喝,喝足了,拍拍屁股站起来,又让胖老人给他续上,拧上茶杯盖,然后扔给胖老人一张毛票儿。

胖老人说“不要钱。”说着就给司机塞了回去。

司机纳闷儿:“你们不是卖水的吗?”

胖老人说,“不是。我们是打铁的。”

“哎呦我的天!”司机拍着脑门儿呵呵地笑了,“我还当你们是卖水的呢,什么年月了,还打铁?能赚多少钱?”

瘦老头说:“不赚钱,赔钱。”

把司机说愣了。老人向他解释:“没有活儿,白烧着碳呀。”他又默默地像对自己说:“要说也不能算白烧碳,给乡亲们烧烧水。这不,碳又没有了,凑吧。”他说着从口袋里掏着,掏出一张十元,胖老头也掏出了一模一样的一张,交给他。

“我说,你们这是图什么呀?”司机干脆又坐了下来,他对这俩老人感兴趣,他说:“你们收她们的水费呀。”

胖老人说:“咳,乡里乡亲的,这火,闲着也是闲着。”

司机说:“那你们不如不干。”

胖老人说:“咳,这人哪,闲着也是闲着。”

司机说:“真是有意思,有意思,赔钱赔工夫做生意,有意思。”

胖老人把眼睛瞪得很大:“过去,我们赚钱。”

司机说“是吗?”

老人说:“是,那会儿,我们的钱赚海了,问问,十里八乡谁家的家伙儿,不是我们打得呀,铁锹犁耙、牛鼻环、烧开水的水汆子,都是。”

瘦老头说:“还有县城大门的铁门环。”他炫耀地问胖老头:“是吧,是我打的吧?”

胖老头说:“那是我淬的火。”

两个人一争,额头、脖子上都冒出了筋疙瘩,他们说话时挥动的手上,筋疙瘩更是密密麻麻的,像蚯蚓。

西天边上的云霞退了,蒙上了暮色。司机笑呵呵的脸,慢慢地不笑了,一脸的凝重。他站起来说:“我有点活儿,你们干不干?打个车挂钩。”

两个老人高兴得不得了。风箱呼呼地拉了起来,炉子里的火苗跳跃了起来,铁锤有节奏地响了起来,叮当、叮叮当、叮当……

胖老人抡着大锤,叮当、叮叮当、叮当……铁砧上的火花,在暮色中四溅着,一层儿、又一层儿……瘦老人说:“让我来一会儿!”

他把大锤要过来,赤裸的臂膀抡成了一个椭圆,叮当、叮叮当、叮当……铁块燃烧着淬在火里,吱——弥漫起浓浓的浪烟。

车挂钩打好了,在满月的照耀下,跳跃着一簇一簇蓝色的光亮。

“给钱。”司机把一百元的新币递过来。

“免了。”胖老人说。

“不要了。”瘦老人也说。

他们流着汗水、红彤彤的脸,在炉火的映照里奕奕发亮。他们帮着把那个挂钩抬在了汽车上。汽车隆隆地发动,缓慢地开了。

原本,司机打这个车挂钩没有用,只是他愿意。两个老人也并不想挣司机的钱,他们只是觉得痛快。

真痛快!两个老人拾掇了摊子回家去,一边走一边唱起来,他们唱的是晋剧老调,在夜幕里,清亮地痛快淋漓地荡漾……

【小题1】请赏析划线的句子。
【小题2】小说反复使用“叮当、叮叮当、叮当……”的声音来描述打铁的过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色,并从小说结构和塑造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分析。

同类题4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隐 忧
陈忠实
作家习惯于夜里工作,天明时入睡,午时醒来。这天,他刚醒来,弟弟来了。弟弟从老家山区来,肩头挎着一只早已过时的那种仿军用黄色帆布包。
作家看见弟弟的第一眼,当即想自己兜里还有多少钱。他的兄弟姊妹全都生活在尚未脱贫的山区,凡是找上门来的,总得给些钱。弟弟坐下就坦然直言:“哥!你心里别慌,我不要你的钱。我知道你名声很大,可是还是没钱。”作家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
弟弟更坦率了:“我想搞一个运输公司,先买一辆公共汽车,搞长途客运。你想想你能有多少钱给我!你把我嫂子卖了也买不来一辆汽车——”
作家掸了掸烟灰,大声呵斥:“凭你这号货能搞长途客运?你是不是昨晚做梦还没醒?”
弟弟并不恼:“我知道你瞧不起我,不相信我。事没弄成之前,谁也不信;弄成了,人又给你骚情了。你前些年没成名时,谁把你当一回事?我那时候看你整天写稿,却没人登,我咋看你都不像个作家,而今我咋看你都像个作家……”作家还真被堵住了口,无可奈何地笑笑:“行啊!你想买一列火车搞运输我都没意见。你搞吧!”
弟弟笑了:“我还得求你,不要你的钱,只要你给刘县长写个条儿,让他给银行行长说句话,我就能贷上款……”
作家忍不住放声笑了,笑出了眼泪:“你还真动了脑子,把我的朋友关系都利用起来了……”
弟弟说:“你不过就写一张字条儿嘛!”
作家笑着,给刘县长写了字条儿。
过了两天,作家感到某种说不清的隐忧,于是就给刘县长打了个长途电话,很内疚地说明来龙去脉,最后才点破:“你知道我这个弟弟是个什么货!我给他讲不清道理,推到你手里,你随便找个什么理由把他打发走算咧!”
刘县长笑了:“你的电话来晚了。我把他介绍给农行行长了。”
刚放下电话筒,铃又响了,是弟弟打来的:“哥呀,我在县农行,贷款没问题。刘县长一句话,农行行长照办,我要贷5万,他连一个子儿也不敢少给。”
作家心里沉了一下,真要是贷下5万元,这个家伙把钱给倒腾光了,谁来还贷?听着他狐假虎威的口气,愈加疑虑:“你可得考虑还贷能力……”弟弟说:“这事你甭操心。现在人家贷款要财产抵押,我想来想去,咱们兄弟姊妹就你日子过得好。你给我当担保人。”
作家冲口而出:“那就把我押上。”弟弟哈哈哈笑起来:“谁敢押你这个大作家啊!行长倒是给我出了个主意,把你那本书押上。”作家心里轻松了。行长给弟弟出的这个主意,分明是游戏。自以为聪明的弟弟正在农行行长的圈套里瞎忙。作家说:“我的那本书早就卖给出版社了。版权在人家出版社,不属于我了,押不成了。我只有一支钢笔,永生牌的。你作押吧!”说着,“啪”地挂断了电话……
一个月后,作家和他的朋友刘县长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突然想起弟弟贷款的事,便问刘县长:“后来那货还缠没缠你?”刘县长也多喝了几盅,听了便大笑起来,笑毕,讲给作家一个可以作为小说“尾声”的故事——
你弟弟从我那儿走时,要借我的自行车——机关给我配发的一辆新型凤凰车。他把我的自行车骑走了,三天后传达室老头把车交给我的时候,我都认不出来了,车铃摘掉了,车头把手换上一副生锈的,车子的瓦圈和内外胎都换成旧的了,只剩下那个三角架……真是凤凰落架不如鸡了……
作家“啊”了一声,想骂也骂不出来了。
刘县长说:“我看着这个自行车,突然就想起你常常出口说的‘这个货’!我忍不住笑着就说了你的话,‘这个货’……只有这称呼好!”
次日,作家回乡去看望父母,顺便也去看望这位弟弟。弟弟正蹲在窑门口抽烟。显然,汽车运输公司没有办起来,那辆自行车倒是撑在窑门前的场院里,除了三角架是脱漆锈斑的旧架子,其余部件都是崭新的,在阳光里闪亮。  
(选自陈忠实《扶不起的弟弟》,有删改)
注:①标题为临时添加。②骚情:陕西关中方言,热情过分,讨好献媚。
【小题1】文章第二段画线句表现了作家怎样的心理?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心理?
【小题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弟弟”的形象特点。
【小题3】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隐忧”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铁心道:“天可怜见,教我今日夫妻重会一面,此时就死,那也是心满意足了。”对穆念慈叫道:“孩儿,你来抱住了妈。”包惜弱心头蓦然间涌上了十八年前临安府牛家村的情景:丈夫抱着自己狼狈逃命,黑夜中追兵喊杀,此后是十八年的分离、伤心和屈辱。她突觉昔日惨事又要重演,搂住了丈夫的脖子,牢牢不肯放手。
杨铁心眼见追兵已近,心想与其被擒受辱,不如力战而死,当下拉开妻子双手,将她交在穆念慈怀里,转身向追兵奔去,挥拳打倒一名小兵,夺了一枝花枪。他一枪在手,登时如虎添翼……
这时天已大明,杨铁心手背忽感剧痛,原来刚才使力大了,手背上被完颜康抓出的十个指孔创口迸裂,流血不止。包惜弱正要给他包扎,忽然后面喊声大振,尘土中无数兵马追来。
忽见迎面走来两个道士,杨铁心一愕之间,随即大喜,叫道:“丘道长,今日又见到了你老人家!”丘处机忽听得有人叫唤,注目看去,却不相识。杨铁心叫道:“十八年前,临安府牛家村一共饮酒歼敌,丘道长可还记得?”丘处机急忙回礼,心下颇为疑惑。原来杨铁心身遭大故,落魄江湖,风霜侵蚀,容颜早已非复旧时模样。
杨铁心见他疑惑,而追兵已近,不及细细解释,挺起花枪,一招“凤点头”,红缨抖动,枪尖闪闪往丘处机胸口点到,喝道:“丘道长,你忘记了我,不能忘了这杨家枪。”枪尖离他胸口尺许,凝住不进。丘处机见他这一招枪法确是杨家正宗嫡传,立时忆起当年雪地试枪之事,蓦地里见到故人,不禁又悲又喜,高声大叫:“杨老弟,你还活着?当真谢天谢地!”……
正在此时,数骑飞驰而至。当先两人正是完颜洪烈与完颜康父子。
完颜康见了师父,暗暗吃惊,高声叫道:“是自家人,各位别动手!”其手下彭连虎等方才跃开。完颜康上前向丘处机行礼,说道:“师父,弟子给您老引见,这几位都是家父礼聘来的武林前辈。”接着完颜康奔向母亲,道:“妈,可找到你啦!”包惜弱凛然道:“要我再回王府,万万不能!”并指着杨铁心道:“我丈夫并没有死,天涯海角我也随了他去。”
丘处机向完颜康喝道:“无知小儿,你认贼作父,胡涂了十八年。今日亲父到了,还不认么?”完颜康听了母亲之言,本来已有八成相信;这时听师父一喝,又多信了一成,不由得向杨铁心看去,只见他衣衫破旧,满脸风尘;再回头看父亲时,却是锦衣玉饰,丰度俊雅。完颜康心想:“难道我要舍却荣华富贵,跟这穷汉子浪迹江湖?”他主意已定,高声叫道:“师父,莫听这人鬼话,请你快将我妈救过来!”丘处机怒道:“你仍是执迷不悟,真是畜生也不如。”又战片刻,丘处机左臂中了梁子翁一锄,虽然受伤不重,但已血溅道袍,一瞥眼间,只见完颜康脸有喜色,更是恼得哇哇大叫。
完颜洪烈喝道:“将王妃好好送过来,饶你们不死。”丘处机骂道:“谁要你这金国狗贼饶命?”大声叫骂,奋剑力战。杨铁心寻思:“事已如此,终究是难脱毒手。可别让我夫妇累了丘道长的性命。”拉了包惜弱的手,忽地窜出,大声叫道:“各位住手,我夫妻毕命于此便了。”回过枪头,便往心窝里刺去,鲜血四溅,往后便倒。包惜弱也不伤心,惨然一笑,双手拔出枪来,将枪柄拄在地上,对完颜康道:“孩儿,你还不肯相信他是你亲生的爹爹么?”涌身往枪尖撞去。完颜康大惊失色,飞步来救。丘处机等见变起非常,俱各罢手停斗。完颜康抢到母亲跟前,见她身子软垂,枪尖早已刺入胸膛,当下放声大哭。
完颜洪烈千方百计而娶得了包惜弱,十八年来自己对她用情良苦,到头来还是落得如此下场。眼见她虽死,脸上自有心满意足、喜不自胜之情,与她成婚十八年,几时又曾见她对自己露过这等神色?自己贵为皇子,在她心中,可一直远远及不上一个村野匹夫,不禁心中伤痛欲绝,掉头而去。
(节选自金庸《射雕英雄传》第11回,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正侧面描写杨铁心的外貌,正面描绘他“衣衫破旧,满脸风尘”,通过丘处机都不认识侧写他容颜大变,遭受很多苦难。
B.小说中写到包惜弱自杀,虽然有追随丈夫的原因,但还有以死来唤醒完颜康对亲生父亲承认的目的。
C.小说在情节设置上运用了巧合法,如杨铁心夫妇逃难中见到丘处机,这让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具冲突。
D.小说巧妙地运用插叙,如包惜弱回忆之前的逃难、丘处机回忆初见杨铁心的场景及完颜洪烈对包惜弱十八年的爱护。
【小题2】小说多处运用“对照原则”,至少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
【小题3】“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但悲剧又有感动人、激励人,让人奋起的力量。请结合节选的文段内容来谈谈你对悲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