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只做你的姐
安子
村子的小路口,她推着一辆自行车冲他招手,唤他:“冬娃——”
他的心一酸。在监狱里,因为表现好,他被提前一年半释放,她早早地写信给他,要他一定回来,说,她和哥在家里等他。
她落落大方地笑着,伸手将他的行李拿过来放在自行车后架上,说:“冬娃,来,你推着车,咱回家吧。”
她比他想象中年轻,也比想象中漂亮。两年前,他知道哥娶了媳妇,是哥在广州打工时认识的。她不嫌弃哥在穷山沟,甚至不嫌弃哥有个正在监狱服刑的弟弟。为这,那时候他把自己攒下的所有钱,买了条金项链寄给她,并对哥说:“要好好地待嫂子。”
她推了他一把,说:“愣什么,走啊!”
他扶过了车把,低低地叫了声“嫂子”。
“别叫嫂子,以后就叫姐。”她笑,“你哥本来说了来接你的,可是一直没空,别生他的气,他是惦记着你呢……”
他应着,推着自行车朝前走,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开始哥去看过他几次,可是去一趟真的太远了,后来就书信联系了。可是他想哥,爹妈走了以后,是哥把他养大的……
她好像看出他的心思,说:“冬娃,过去的事都过去了。现在回来了,跟着姐好好过日子。”
终于到家了!他怔怔地四下打量着,她在外屋喊他:“冬娃,饿了吧,吃饭了。”
“嫂子。”他回头唤了一声。
她板下脸,说:“不是跟你说过了叫姐?叫姐吧,叫姐亲。”
他低下头,片刻,叫了声:“姐。”
她脆脆地答应了,脸上绽出笑容来。
哥一直没回来,她说,哥过几天就会写信来,别怨你哥,他也都是为了这个家。
在一个家里,他也和她飞快熟悉起来,他会主动帮她做家务,她像使唤自己亲弟弟一样使唤他去打水,扫院子,割草喂羊……还要他每天穿得干净整齐,并要他去见村邻和亲戚,甚至会和村人说:“我弟回来了,看,是个帅小伙子。”
她的态度影响着他,他慢慢摒弃了心底的自卑,从容地过起了生活。
农忙后她去了30公里外的县城,回来,就开始收拾他的衣服,说,已经给他报过名了,要他去县城学开车。
他死活不肯。他知道学开车要花不少钱,这是她和哥的血汗钱,他不能花。
那天,她很生气,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什么都不学,以后就在家这样耗着,让你哥在外面打工养着你?你就不能有点儿出息?”
他妥协了,说:“姐,你别生气,我去。”
她这才笑起来,说:“这就对了,以后,哥和姐还指望你呢。”
他的鼻子又是一酸,不再说话。
他格外刻苦,比所有人都用心地学习。她隔几天就会去看他,带着馒头、鸡蛋和衣服。最后一次,她带去了一个二十出头的、五官纤细精巧女孩,在她身后看着他羞涩地笑。他明白过来,脸一下红了。
他顺利拿到驾照,因为勤奋又懂事,很快找到了工作。顺理成章,婚事也定了下来。
婚期临近,他问她:“写信让哥回来吗?”不等她回答,又说,“要不我去找他?”
她摇头,说:“你哥回不来,他跟人家签了合同的,有个工程,催得很急。”
他无奈,说:“姐,也不是哥非回来不可,是你太辛苦了,哥也该回来看看你了。”
她笑笑:“以后你哥看我的日子多着昵,你要不嫌姐不是你亲姐,就让我把这事给你办了。”
几天后,他把女孩娶回了家。在家待了几天,他回去上班,叮嘱妻子好好照顾姐。
半个月后,妻匆匆跑去找他,说自己只回了一趟娘家,姐就不见了,留了一封信给他。
他急急地把信拆开:“弟,姐走了。其实在你回来之前,我和你哥已经离婚了。他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别怪你哥,这么多年,是他抚养和照顾着你,对你,他有恩,永远都是你最亲的亲人。我和他,是缘分已尽了吧!所以,我不让你叫我嫂子,只让你叫我姐。弟,还记得你送姐的那条项链吗?还有那时你对你哥说的话。那是我收到的最最珍贵的礼物。当时我就想,以后不管怎么样,你都是我的亲人,我都会像爱自己的亲弟弟一样爱你,现在姐可以放心地走了。”
“姐——”他只喊了一声,一米八高的大男人,眼泪流了一脸。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只做你的姐”为题,称谓特别,引人入胜,体现了“她”对“他”的关心,使小说有一种温暖的亲情贯穿始终。 |
B.文中多处使用细节描写,如“他怔怔地四下打量着”“眼泪流了一脸”等,这些描写反映了人物心理,塑造了人物形象。 |
C.文中的“哥哥”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抛弃了不嫌弃穷山沟的妻子和正在监狱服刑的弟弟,在大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
D.作为刑满释放人员,“他”在“她”的关心下,慢慢克服了自卑心理,学了一技之长,找到了工作,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
【小题2】小说中的“她”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在叙事上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