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三、诗歌阅读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小题1】第二节中“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的内容是(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生育之恩,也不忘养育之恩。
【小题2】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08 12:02: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开启了重返地面的“回家”之旅。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神舟十一号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LM313雷达(代号“回收一号”)的回收跟踪测量任务也宣告结束。
“回收一号”雷达用于飞船返回段测量,从载人飞船突破大气层奔向地面的那刻起,“回收一号”就密切“注视”着它,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告诉地面等待的人们,神舟十一号回家了。
至今,“回收一号”已连续11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它还接过“嫦娥”回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可谓一个“老司机”。
11月18日中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回收任务开始了,“回收一号”静静地立在回收场里,目光如炬。当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时,雷达屏幕上开始出现捕获范围内的第一点。此后的时间,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到神舟飞船安全着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携带太空机械臂上太空。天宫二号最核心的作用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和机械臂如何进行配合,为将来天舟货运飞船把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太空后,航天员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做“训练”。如同我们盖高楼大厦,需要一个塔机来运送建筑物资一样,可以简称其为“太空塔机”。
6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航天科技的奇迹,到现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选自“中国红河网”,有删改)
材料四
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又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航天人充分发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
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牺牲自我的奉献,才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神州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环节,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极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100%成功。仅对接器而言,框里就有100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
(选自“长江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报道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的消息。
B.材料一侧重于整体方面的报道,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倾向于对某个部分的介绍,比材料一更具精度。
C.从材料二中的内容看,“回收一号”雷达对于飞船返回段的测量非常准确,为飞船的成功着陆立下很大功劳。
D.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围绕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的中心事件,让我们普通民众对此次发射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有关神舟十一号的报道,无论是飞船发射的时间还是着陆时间都精确到分钟,主要是为了体现“回收一号”雷达的准确性。
B.材料二中“它还接过‘嫦娥’回家”使用拟人手法,准确表述了“回收一号”的重要作用;而词语“老司机”的使用,使新闻显得活泼、俏皮。
C.材料三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介绍天宫二号携带太空机械臂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主要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歌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D.依据材料三的报道,“太空机械臂”其实就是一个“太空塔机”,负责运输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
E. 四则材料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既有对神舟十一号飞船、“回收一号”雷达、“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的介绍,也有对航天精神的歌颂。
【小题3】结合材料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航天人精神的内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甲)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乙)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丙)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了,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选自《***选集》第一卷)

【小题1】“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是从第1段摘出的一句话,
它应处在文章(甲)(乙)(丙)三处中的(    )处。
A.甲B.乙C.丙
【小题2】作者在第3段针对不作调查的现实,提出了哪两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抄原文语句答)


【小题3】第4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例证法B.引证法C.比喻论证法D.对比论证法
【小题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A.调查像“十月怀胎”,要有一个过程。
B.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C.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
D.调查要有正确的方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近年来文学作品的改编呈现可以说是影坛的一大趋势。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剧作家创新能力的枯竭,二是网络文学的读者已经成为影视市场中非常具有潜力的受众。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有可能会引发原著读者的不满。

②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来谈谈文学与影视的互文性。互文性理论源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思潮,也称“文本间性”,取消原创,消解权威,指涉文本之间或明或暗的互动。狭义的互文性若用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上,就是指在媒介转化的过程之中,我们既可以探究不同艺术体裁内部的诸如符号学、修辞学、叙事学等问题,也可以将其延伸到外部,在文化研究领域发现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历史话语参与等秘密。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将受众放置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③每一位观看文学作品改编影片的受众,都能在观看体验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阅读过原著的观众,会调动起曾经的阅读记忆,并且将个人经历与审美旨趣、文化素养发散开来,从而全方位调动个人情感体验的“爆发点”。而对于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也能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达成主动参与,事后可能会找到原著小说进行比对,从而实现与文本之间的互文。

④受众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对“是否忠实于原著”的问题的简单回答,而是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分释放自我的各类记忆,它不仅包括读者个人的文学记忆,也包括其人生阅历、情感体验、文化构成、艺术修养等,这些因素无疑影响着每一位读者对阅读活动的接受。原著粉对原著作品的执念,从理论上来说仅仅是文学影视化接受过程中的一个元素,其关注点并不在具体情节和人物本身,而是经由对个人情感的调动,与情节背后的价值指向和释义解码发生共鸣。

⑤2015年的电视剧《琅琊榜》可以说是网络文学影视化的成功尝试。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作品产生了很多与原著不符合的情节,甚至删掉了原著的很多支线,人物形象也发生了变化。但是,改编者始终将受众的阅读期待作为关注的焦点,在原著作品的价值表达、改编作品的主题指向和受众的接受之间,一直贯穿以非常明确的精神核心线索。在此精神线索的指引下,影片受众在原著、影片与自我心理的互文解读中体悟到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寄托与普世价值,这一互文解读深度契合了受众的内在观影心理,产生了情感上的相通与共鸣,从而引发了受众在精神上的震撼与洗礼。

⑥影视作品相较于文学作品,它的形象传达更为直观,与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迅速发生关系的程度更高,讨论度与受众面更为广泛深刻,因此,文学作品的影视化不是简单地将对话转换为台词,将情节搬到银幕,它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更多人能在文学与影视的双重输出中汲取价值。这是一个很广义的行为,不是仅为满足比照性阅读的互文性解读而产生的文体转化。

⑦罗兰·巴特说“作者已死”,并不是忽视创作者在作品诞生过程中的价值,而是说受众越来越多地与文学作品传输发生共谋式的或合作式的创作。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摆正这个“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平衡,应当会有更为重要的东西在作品欣赏中值得被关注和重视。

(摘编自《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是利是弊?》)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文学作品的改编呈现是影坛的一大趋势,但也会引发原著读者对改编作品的不满。
B.互文性理论源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思潮,将受众放置在重要位置上是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C.在回答“是否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各类记忆,就是受众的重要意义。
D.文学作品影视化是将对话转换为台词,目的是使更多人通过形象领悟情节,在文学与影视的双重输出中汲取价值。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讨论主要问题时引出“互文性理论”,使得文章更具有理论性,说服力更强。
B.作者举《琅琊榜》为网络文学影视化的成功事例,说明文学影视化要契合受众的内在观影心理。
C.作者引用罗兰·巴特“作者已死”一言,旨在说明受众和创作者共同塑造了文学作品的价值。
D.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证明论点,从现象入手,说理层层深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过程中,贯穿明确的精神核心线索对于拉近剧作和受众的距离是极其重要的。
B.原著粉对原著作品的执念主要来自个人情感和剧作背后的价值所产生的共鸣,具备个性色彩。
C.不符合原作者的创作意图的作品即是不忠实于原著的作品,这样的改编也不可能获得受众的认可。
D.在作者看来,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和互文性理论都指向受众的关键地位,二者存在共通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为现代美学境界理论的形态之一,有我之境是以一种原发的生命之情去真切地感受这个世界,以贴切的艺术语言去呈现切身的所感所想。
从对生命之“我”的认知上,有我之境立足于古代的气性论人性哲学。相比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与道禅心性论,气性论哲学虽非中国人性论正统,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从未缺席过。
在先秦,从《性自命出》的“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告子的“生之谓性”再到荀子的“性者,本始才朴也”。其皆以人生而具有的客观材质或本然素质为人性内涵。除了作为历代文人骚客隐在的创作动机,这种人性论观念在两汉、魏晋与晚明还一度成为显学而风靡一时。以感性解放与生命自由的现代视角回望中国文化,不难发现,所谓的汉魏、两普、晚明以及王国维推崇的五代北宋词阶段等美学高峰期,都是与这种气性论哲学紧密相关的。不同于儒释道以心灵的理性精神来看待生命的本质之性,气性论人性哲学对生命的认知是一种经验的生理主义、材质主义。它直接将个体生命视为生理材质的聚合。由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与气质,加上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感受世界方式,因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面貌。这正是刘勰所说的:“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相比于儒释道主流哲学对“有我”的拒斥。气性论哲学虽然缺乏精神的深度但更具有生命的温度。在孟子那里,虽然主张要对大体之心与小体之身“兼爱兼养”,但最终只将仁义礼智之大端视为人性本质,而要求以大制小,以贵制贱。在庄子那里,“吾丧我”之心性工夫即是对有情经验之“我”的堕离。而呈现一片空灵的精神境界。在禅宗那里,则以善知识,开真正法,去掉情识迷妄而明心见性。可见,主流的儒释道哲学凸显的是生命最值得珍视的理想与超越层面,开启的是中国文化安身立命的生命精神。但是,正由于生命气性论的互补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才显得如此色彩纷呈,波澜壮阔。生命的气性论哲学使得中国人不只是行进在理想的朝圣之路,还在世俗的生活之中感受着真情实爱,嗟叹蹉跎。有我之境就是不理想但却真实的生命所浇灌出来的美学之花。气性的生命不以高悬的道德理想与心性提撕为生命的主宰,故最易直呈生命的原发感性精神并创造出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艺术作品。
(摘编自余开亮《至情与关学有我之境》)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现代美学境界理论的一种形态,“有我之境”强调以真性情感受世界,以艺术语言表达感想。
B.“有我之境”所立足的气性论哲学虽非中国人性论正统,但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它的身影。
C.在看待个体生命上,儒释道依靠理性,而气性论则靠感性将个体生命视为生理材质的聚合。
D.气性论哲学让中国人在世俗生活中感受着真性情,从而也让他们行进在理想的朝圣之路上。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段通过对“气性论”与“儒释道人性论”的比较分析,突显了“气性论”的内涵和意义。
B.文章多处引用古代典籍,既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文章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论证语言。
C.文章以“气性论”作为“有我之境”的理论基础,深入论述了“有我之境”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D.文章最后一段采用总分式结构,着重论述儒释道主流哲学的深度以及对“有我”的拒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历代文人没有将气性论人性哲学作为创作动机,就不会造就千姿百态的艺术面貌。
B.在王国维推崇的五代北宋词阶段,所创作的诗词都是与气性论哲学紧密相关的。
C.气性论哲学正因为缺乏精神深度而增加了生命温度,从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色彩纷呈。
D.有我之境是真实的生命关照下的美学境界,拥有有我之境的作品才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