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箫 声

阿 成

德莫利是一个颇有特点的镇子。几年前我去过那里。正是晚秋时节,将车开上轮渡船过江的时候,那种江风的湛凉,只要想起来,依然水气弥重地冷在身上。

镇子并不大,被乡间的公路分成两爿,大大小小的木房子和石头房子,顺着公路的坡,次第地排下去,然后进入那片白桦林。德莫利镇的背后,是那条河道很宽的松花江。江面上,或早或晚,云里雾里,常有远程的驳船通过。江的对岸似乎是竖立起来的山壁。驳船从那儿通过时,总要拉响汽笛。汽笛声从山壁上空洞地回荡起来,确有一种失魂的感受。

德莫利镇是张广才岭的一部分。深秋时节,山上的树叶经冷霜一煞,变成了多种颜色,红红黄黄,深深浅浅地一配,很绚丽,让人有万分的慨叹。

先前,齐先生在镇政府工作。我去的时候,便是他陪我。我看出来他很喜欢喝酒。好在他并不请我喝,只是说,你吃菜,你吃菜。然后独自大口地喝酒。齐先生的脸色很苍白。常下意识地用手揩嘴角。总觉得他身上有很多事。但一时又说不清。齐先生很腼腆,不善谈。看出这一层之后,我同他讲话便很注意分寸,态度也很客气。吃过晚饭之后,他固执地留在招待所陪我一会儿。无话可说时,两个人便呆呆地看电视,间或凝神地听从江面上传来的汽笛声。我觉得有些尴尬,便买酒款待他。我吸烟,喝热茶,他一个人一杯连一杯地喝酒,他一边喝酒,一边不时地看着我脸上的反应。我就给他讲我的过去,笑呵呵地讲那些被人欺负的事。

酒喝光,他就准备告辞。院子里的月光很好,兼有几片红叶的点缀,别有一种神奇。他有点犹豫,转过身来对我说,我,我会吹箫,要不我去,去取来,给你吹一曲?我抓了抓他的胳膊,说,明天吧,早点回去休息吧。还要过一个山呢,你家不是在山那头么?霜重道滑,路上小心。

回来,我就歇下了。的确是累了。后来,我在梦里梦见齐先生在廊下吹箫。齐先生吹的是《春江花月夜》,很柔,很动情,把我的泪水都吹下来了。

翌日起来,来到院子里。院子里是厚厚的一层红红黄黄的落叶。踩在落叶上面,看远处的张广才岭,感觉那一层淡雾似有魂灵一般在那儿漂着。招待所的那个女服务员挑水进了院子,见了我的面儿就说,昨黑,老齐过来给你吹箫,你听见了吗?

我说,不知道啊……

你没听见?

听见了,以为是做梦呢。

女服务员说,他坐在院子里吹了一曲,然后,就挟着箫走了。

噢,那我可真有点失礼了。

她说,一个酒鬼,没什么可失礼的。真的。

我很快知道,齐先生的妻子经过几次的反反复复,还是同齐先生离婚了。齐先生将妻子临行前骂他那些刻薄的话,都偷偷地用录音机录了下来。一个人在家没事儿的时候,常放着听,边听边流泪。我还听说,齐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后来,手抖得厉害,写不成了。可惜。我以为第二天齐先生会过来,陪我一块吃德莫利鱼,这是头一天约好的。结果换了一个年岁较大的人过来陪我,说齐先生另有公务。我没说什么。

去年听德莫利来省城办事的人说,齐先生自杀了。那人说,喝酒这事儿,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于是他就把自己杀了……那人又说,齐先生箫吹得好,他一死,夜里没人吹箫了,德莫利好像也死了一样。说着,那人掼下茶杯,说,夜里失眠,听听他的箫声,能像个真正的人似的想好多事哪——那样的日子有滋味呀。

齐先生终年46岁。

(本文有删改)

【小题1】概括齐先生自杀的性格原因。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我”在梦里梦见齐先生在吹箫这一细节?
【小题5】作者借“箫声”写出齐先生的“魂”。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齐先生之“魂”的内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0-20 10:30: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向往阳台
刘国芳
我无数次梦见我往上带阳台的房子,在梦里我会久久地站在阳台上,看天上飘过片片白云,看地上走过芸芸众生。我在阳台上养了许多花草,把阳台装饰得美不胜收。我还在阳台上挂了一只风铃,让阳台发出美妙的声音。可惜,这仅仅是梦,梦醒了我发现我们呆在一间窄窄的屋里,我为此常常叹惜,对现实无可奈何。
我还无数次走近那些带阳台的房子,在那些带阳台的房子下,我会久久地举头仰望,看那些站在阳台上兴高采烈的大人孩子,看那些被花草装饰得美妙无比的阳台。有一户人家,真在阳台上挂了个风铃,微风吹去,“丁零丁零”的声音美妙无比。这时候我一脸的羡慕,迟迟不走。一个熟人,见我仰头张望,便问:“找人呀?”我竟然点头,我说:找我自己。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反反复复把一句话说来说去。有人问我以后嫁一个什么男人,我说嫁一个住着带阳台房子的男人。我说这话时神情严肃态度认真,但很多人都当我在开玩笑。有人也开玩笑说:有一个老头,住带阳台的房子,你嫁不? 
在我结婚那个年龄,真有人给我介绍过几个带阳台的房子的男人,但不知怎么阴差阳错,我与他们一一失之交臂,我最后只找了一个住着这么一间窄窄的房子的男人,带阳台的房子于是成了我一个长长梦。 
这个长长的梦做了很久很久,终于要结束了。 
一天丈夫回来,说单位集资盖宿舍,问我集不集资。我说集,为什么不集,但一定要住楼上,要阳台。把集资款交上去后,我恨不得那房子气泡一样立刻吹起来,我几乎天天去看房子,有一天甚至去了三次,在我的焦急渴望中,房子真在我眼前童话般地立了起来。 
我搬进新房是一个雨天,把一切收拾好后,我在阳台上站了很久很久。夜已深了,我眼里什么也没有。有风吹来,有雨飘来,我全然不顾。在阳台上我听到沙沙的雨声,这声音以往常听,但这一次我发现沙沙的雨声乐曲一样让人痴醉。 
我对阳台的体验仅限于这个落雨的漆黑的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我又走上阳台,但楼上楼下“咚咚”的声音搅得我没一点心情,我俯身往下看了看,又仰头往上看了看,然后问他们,你们做什么呀?
回答:封闭阳台呀。 
我很奇怪,又问:干吗封闭阳台呢?
回答:都这么做。 
仅仅是两三天后,我发现我住的那幢房子所有的阳台都封闭了,封闭阳台的玻璃有花色的、黑绿色的、咖啡色的,既漂亮又气派。于是我的阳台相形见绌了,与周围的阳台格格不入。
我和丈夫在楼下仰着头看了很久,最后丈夫说:怎么办呢? 
我也说:怎么办呢?在我们发呆时,有好心的邻居走过,邻居说:你怎么不封闭阳台呢,都封了,你不封,显得寒酸。 
邻居又说:不要不舍得呀,钱是用的。 
我和丈夫相对无言。走上阳台时,我仰头看了看天,天上真的有片片白云飘过,这时候我真舍不得把阳台封掉,但转身看见周围芸芸众生时,我觉得这阳台不封不行。 
我于是跟丈夫说:我们也把阳台封掉吧?
一个月后,我家的阳台封闭了。 
我曾经向往阳台,拥有了,又亲手封闭了它。 
一天在封闭的阳台里往外看,灰蒙蒙的天上不再有白云飘过,地上倒人影幢幢,但幢幢人影中我好像看见我自己了,原来我就是其中一员。
阳台,又成了我一个长长的梦。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常常久久地仰望那些带阳台的房子,以至于忘记了回家。这真实地表现了“我”十分“向往阳台”。
B.在周围阳台的映衬下,在好心的邻居的劝说下,“我”决定封闭阳台,尽管“我”内心一点儿也不情愿。
C.这筒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妮娓讲述了一个与阳台有关的故事,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意蕴。
D.这篇小说虽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酣畅淋湾的情感,却在简简单单的叙述中融人了深刻的主题。
【小题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题为“向往阳台”,但文中却花很多笔墨写封闭阳台。如果以“封闭阳台”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抉择

刘磊

烟一支接着一支,饭却是一筷未动。

知夫莫若妻,见雷峻这样,洪茹就知道他遇到难事了。

她深知丈夫的脾气,不便过问,只是内心难免纳闷儿。

作为新淮县纪委书记,雷峻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为政多年,脚稳身正,名声颇佳。工作上他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堪称黑脸包公。在家是个模范丈夫,对洪茹呵护有加,体贴入微。只是有一条,那是从他走上纪检岗位就定下的规矩:工作上的事,绝不容许家里人打听一句。

洪茹是育才中学英语教师,半年前校长为侄儿违纪一事找到她,请她回去给雷书记说说,好求个通融。洪茹实在拗不开校长的面子,不得已只好应承下来。

那天,她瞅着丈夫的情绪很好,便吞吞吐吐地将事情说了出来。没料到前一分钟还满脸阳光的雷峻,转瞬间变成了震怒的雷公,斥责如雨点一般向她砸来。

说实话,洪茹对丈夫还是理解的。自有了那次教训,她就再不干预丈夫工作上的事了。

夜越来越深,书房中的雷峻却仍无睡意。他久久盯着墙上那幅放大的黑白照片,眼神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照片上是形如父子的两个男人。年轻的一个正是二十年前的雷峻,而那年长者面容慈善,发间已微露斑白。照片的背景是雷峻就读的大学操场。

父母早逝的雷峻全赖邻居杭伯的拉扯才没有辍学。杭伯当时做点小生意,虽比一般人家宽裕些,可两个儿子都在读书,生活担子并不轻。三个孩子的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杭伯宁愿一家人节衣缩食,也从没想过放弃对小峻的培养。

不仅如此,杭伯还是雷峻的救命恩人。那年冬天,流行性感冒肆虐甚广,雷峻也未能幸免。一天夜里,雷峻突然感到浑身发抖,脑门像火炭一般烫。惊醒后的杭伯眼见土郎中的药不頂寧,立马从热被窝中爬起来,背起小峻就朝县医院跑。医生检查后说,亏你送来及时,再迟一些这孩子就没救了。

想到这里,雷峻的眼窝再次湿润了。是啊,杭伯对自己的恩情太重了!如果没有他,绝对不会有自己今天的。越是想到这些,雷峻就越是无所适从、坐立不安。

他的烦恼,来自一封举报信。

纪委接到举报,揭发了杭裕囯贪污受贿蚋事实。这让雷峻震惊不已,也让这个在案子面前从不曾皱一下眉头的硬汉子陷入两难的境地。

杭裕田是杭伯的二儿子,也是杭伯唯一的儿子,长子在八年前的抗洪抢险中已英勇献身。

许是闻到风声,杭裕田已暗中找到雷峻。他已全然失去昔目官场上的威风,苦苦哀求雷峻看在老爷子的份上放他一马。

一连三天,雷峻都是在极度的精神煎熬中度过的。

第四天,雷峻作出了一个痛苦中的抉择,

也就在这天晚上,苍老的杭伯上门了。雷峻连忙迎上前去,紧紧攥住杭伯的手,杭伯也紧紧地盯着雷峻。

“峻儿,你决定怎么做了吗?”杭伯的声音很轻。

“杭伯,我决定了。”雷峻垂下眼睑,不忍正视老人那饱经沧桑的脸孔和似有祈盼的眼神。

“你准备怎么做?”杭伯依然紧盯不放地问。

“杭伯,对不起!”雷峻的声膏若有若无,还带着几丝喑哑。

雷峻真想不出下面该怎样和杭伯说了,他不敢正视老人的目光。

没料到杭伯听了这话,尽管脸上依然布满悲伤,可神色却放松了不少。

他握住雷峻的手说:“峻儿,你可知道杭伯刚才有多紧张码?我怕你念及杭伯的情面做岀你不该做的事啊!”

雷峻的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标题“抉择”,简洁凝练,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高度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还暗示出主人公雷峻内心复杂的矛盾冲突。
B.妻子洪茹深知丈夫在工作上向来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即使现在违纪的是救命恩人的儿子,她也坚信丈夫不会违背原则,一定会秉公办事。
C.“‘峻儿,你决定怎么做了吗?’杭伯的声音很轻。”杭伯声音很轻是内心很紧张的表现,因为担心雷峻会念及他的情面做出不该做的事。
D.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写杭伯,塑造了杭伯善良、正直、深明大义的形象,对主人公雷峻的人民公仆形象起衬托作用。
【小题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雷峻的心理变化过程。(请写出四点。)
【小题3】小说插叙雷峻对多年前往事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回味你的酒气
徐立新
四年前,留学莫斯科的我,每个周末的晚上都要到莫斯科一家叫“鲟鱼”的酒馆里打工,当一个端盘子的服务生。由于酒馆的地理住置非常好,而且价格也公道,因此每晚的客人都特别多,特别是周末,等待在“鲟鱼”门口的客人总是要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
但是有一个人永远都不需要排队,她便是酒馆的常客,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伊丽娜大妈。伊丽娜大妈总是在每个周末下午的5:20准时来到“鲟鱼”,然后坐到一个靠窗户的固定座位上,再十分小气地点上两盘最便宜的小菜和一小壶150亳升的低档酒。“先给我来杯水,7:00准时上酒起菜!”每次她总是这样对我吩咐道。之后,便打开随身携带的一本书,静静地看了起来,似乎不在乎外人看她的眼光。
晚上7:00正是“鲟鱼”上客的高峰期,客人们三三两两地彼此推杯换盏,热闹无比,他们酒量大得惊人,每个人都要喝上好几大壶酒,而与他们相比,伊丽娜大妈显得很另类——酒上来时,她会将酒慢慢倒入杯中,然后再将盛满酒的杯子移放在胸前,接下来她并不急于喝,而是一点一点地品尝桌子上的菜肴,其间还不时地把酒杯端到面前,但却只嗅不喝,一副自我陶醉、始终舍不得喝的样子。
更要命的是,伊丽娜大妈还故意吃得很慢,因此往往等她吃完起身离去时,“鲟鱼”里也差不多没有什么客人了。
作为“鲟鱼”老板的谢尔盖先生对伊丽娜自然是压着一肚子的火,他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售酒,每张桌子上的客人酒喝得越多,谢尔盖也就赚得越多,但伊丽娜大妈不但每次只买一壶酒馆里分量最少的酒,而且还长时间地占着一个位置,还是靠窗户能看到外边风景的位置。
但是谢尔盖又不能赶走伊丽娜大妈,因为要尊重每位进来的客人。
一天,伊丽娜大妈突然把我叫到跟前:“你一定很奇怪,一个只点酒却又不喝的老太婆,为什么总要来酒馆,是不是?”
我点了点头。
“好吧,那我现在就告诉你,我来这里是为了怀念我逝去的丈夫安德烈,他非常爱我。”接着,伊丽娜大妈开始跟我讲述起他的丈夫——“可能是由于我没能给他生育个一儿半女吧,40岁后的安德烈开始嗜酒如命,而我又激烈地反对他喝酒,觉得对他身体不好。因为在家里喝不成酒,他就常常谎称晚上要在单位加班,实际是偷偷地躲进‘鲟鱼’来喝酒。他一身酒气地回到家里,能瞒得了谁呢?”
“为了酒,我对他发过无数次脾气,我多想借机让他休了我,重娶一个,可是他没有,直到去世的那天,他才说喝酒不是为了解愁,只是喜欢,可是谁信呢?”
接着伊丽娜大妈又忧伤地说:“现在安德烈不在了,家里再也闻不到一点点酒气,但我反而觉得非常不自在,愈加思念他了!”
“其实,我来这里只是想坐一坐,感受一下他生前在这里喝酒的气氛,还有满屋的酒气,便会觉得安德烈从未离开过我。”
这真是一个出乎我意料的故事,不久后,我又将它转述给了谢尔盖。
三年后,我学成归国,离开了“鲟鱼”,从此没有了关于伊丽娜大妈的消息。直到前不久,我因事出差到莫斯科,顺道去“鲟鱼”看望谢尔盖。从他口中得知伊丽娜大妈已经于一年前去世了,并且在她的遗书中偷偷地将自己的遗产交由谢尔盖继承,以弥补她生前在“鲟鱼”三年多的时间里,只占着位置不喝酒对谢尔盖所造成的损失。
“直到办完了继承手续后我才知道,伊丽娜大妈遗产的实际价值一一几乎是‘鲟鱼’15年利润的总和!她还在遗书中说,谢谢我让她一直都感觉始终跟丈夫在一起。”说这话时,谢尔盖一脸内疚的表情。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17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这篇小说取材普通人的生活,主要人物伊丽娜大妈形象丰满;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有波澜,故事结局是小说情节的高潮,十分精彩。
A.伊丽娜大妈之所以每个周末都要到“鲟鱼”酒馆来,一方面是因为酒馆价格公道,服务态度好;一方面是为了思念丈夫,回味丈夫身上的酒气。
B.伊丽娜大妈每次在酒馆的消费都很少,但在酒馆的一个好位置上呆的时间却很长,这自然影响了酒馆的收入,导致老板谢尔盖很不满。
C.伊丽娜大妈主动把她常来酒馆的原因告诉“我”,不但表明她巳经看到了谢尔盖对她的不满,也表明她信任“我”不会把她的秘密告诉别人。
D.伊丽娜大妈的丈夫安德烈因妻子不能生育而不听劝阻长期酗酒,最后导致死亡,作者对安德烈的态度是既有同情也有批评。
【小题2】小说中的“我”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伊丽娜大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结尾写伊丽娜大妈把遗产交由“鲟鱼”酒店老板谢尔盖继承,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烟娘
墨中白
天空白云朵朵,满院桃花飘香,江大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江大佬有心事。泗州知府白一品的岳母要过六十大寿,满城官贾争相准备。白知府放出话来:“祝寿节目可以演,贺礼不能收。”得知这一消息后,江大佬就一直在琢磨着送什么祝寿节目最好。
让烟娘去吧。看着愁眉苦脸的东家,管家向他推荐了烟娘。
烟娘是江大佬从徐州回泗州时偶遇的,当时见她带着个小男孩,拿着行李,行走不便,就停下马车,捎带上他们。得知江大佬就是泗州城有名的江大善人,烟娘就有意傍他做个靠山。到了泗州,烟娘并没有下车,要跟着江大佬回家表演烟戏给他看。
喜欢看戏的江大佬没有拒绝。
祝寿那天,江大佬带着烟娘去了。
果如管家所言,看压花场,听泗州戏,众人反应平平。轮到江大佬送祝寿节目了,烟娘莞尔一笑来到厅前,端好大烟斗,装上烟丝,张口含住烟嘴,点燃烟丝,便大口吸了起来。
烟娘边吸边嘘,只见烟进,不见烟出,就像是在“吃烟”,待把烟气全都吞进了肚子里,烟娘端来一杯浓茶,一仰脖子“咕咚咚”全倒进肚子里。
饮完浓茶,烟娘张大嘴巴,就有一团烟气徐徐从她的嘴巴里飘升出来,很快变幻成一座大山,山上还立着一棵松树。众人正惊奇间,烟娘用力一吸,山和松树 转眼竟被她吸进了口中。随后,便听到烟娘咽喉间有一种声音传出来。她示意人们到近前仔细瞧看,只见她吐出的烟雾先化作一片云海,上面一人拄拐,一人摇扇, 一人骑驴,一人拍板,一人吹笛,一人手提花篮,一人肩背长剑,还有一女子手执荷花……
八仙祝寿,好呀!众宾客禁不住齐声赞叹。
烟娘一张嘴,从嗓子眼又飘出四朵云,瞬间变幻成四只展翅飞翔的仙鹤,在大厅上空飞舞盘旋起来,过了一会儿,仙鹤收起翅膀,现出“寿比南山”四个篆字,随后一点点儿地化去。
表演完烟戏后,烟娘要离开江大佬。江大佬真诚挽留,恳请他们娘俩在江家住下。见东家满心诚意,烟娘就长期住了下来。
江大佬的爱妾紫云见烟娘长得细皮嫩肉,颇有几分姿色,心中闷闷不乐起来。每次做衣服时,紫云总让自己儿子官儿穿新衣服,把官儿穿过的旧衣服送给烟娘的儿子杆子穿,还不让官儿同杆子一起玩。
烟娘见了很是生气,说:“都是小孩子,还分什么高贵低贱?”烟娘把官儿和杆子同时拉进自己的裙子底下,紫云惊恐地起身抢夺孩子,可拉起来一看,两个孩子都变成了官儿,形体相貌、着衣说话都一模一样。
烟娘说:“现在相同了!”
紫云十分恐惧,恳求说:“把他们变回原来的样子吧,今后,我待杆子一定像官儿一样。”
紫云再也不敢用对待女佣的态度待烟娘和杆子了。
一次,紫云和烟娘喝酒赏月,心情舒畅的烟娘就多贪了几杯酒,看着酒醉的烟娘,闻着她身上飘来的浓浓烟草味,紫云顿生杀机,悄悄摸过那杆长烟斗,对着 烟娘的脑袋狠狠砸了下去,咣当一声,烟娘应声倒地。紫云一看,却是一段三尺余长的柳木。她惊慌失措,拿来斧头将柳木劈碎,放进灶堂,一把火烧了。柳木快要 烧尽时,烟娘端着大烟斗,从屋里走出来,说:“夫人怎么能和我开这么残酷的玩笑呢?”言谈笑语和从前一样。
江大佬得知此事,很是生气,大骂紫云。紫云自知理亏,想想后果,也害怕起来。
不知谁把此事传到白知府那里,江大佬忙去向知府解释清楚。
离开府衙,江大佬回到家,紫云却不敢认他。原来站在紫云面前是两个一模一样的东家,她分辨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就跪求烟娘。
烟娘任由紫云跪拜在地,说:“东家是泗州有名的大善人,这样的善人,越多越好!想让东家属于你,就和东家一样,善待众生吧。”
说完这些话,烟娘就走了,却并没有带走杆子。
过了一段时间,紫云眼里的两个东家逐渐靠近,合成了一个江大佬。
紫云一谈起这事情,心就惊慌。江大佬就怪她不该那样对待烟娘,更怨她多疑,家里怎么会有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呢?
东家不信,紫云就不敢再提烟娘了,一心念起佛经来,有空她会把杆子和官儿一起拉进怀里,疼得要命。
(摘编自2012年9月3日作家网,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一波三折,开头描写江大佬的愁眉不展,再写烟娘表演大获成功,悲喜变换快速,情节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
B.压花场、泗州戏的表演观众反应平平与烟娘的表演博得满堂喝彩形成对比,活画出烟娘技艺的高超,也为后文紫云的嫉妒埋下伏笔。
C.“烟娘莞尔一笑来到厅前”表现了她对其他表演的不屑一顾,也说明她成竹在胸,相信自己的表演一定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
D.紫云杀死烟娘这一情节曲折、紧张,非常荒诞,活人居然变成一段三尺余长的柳木,本已被杀的烟娘竟安然无恙,让人瞠目。
E.紫云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她的嫉妒、狠毒反衬了烟娘的善良,小说最后描写紫云彻底改变,也是因为受到烟娘的感召。
【小题2】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烟娘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4】作为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本文在行文上有哪些特色?( 可从题材,主题,情节,语言等角度)试选择两个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