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分)
叔父的酒店 李雪峰
⑴中午我刚要下班,妻来电话说叔父不见了。我一听心里直发毛。叔父到这里来治眼疾,人生地不熟的,他视力那么差,街上那么多车,能跑到哪里去呢?
⑵叔父是前天被父亲送来的,由于家里农活儿忙,父亲住了一晚就走了,临行嘱咐我:“一定要把你叔的眼睛治好!”叔父40岁才结婚,我们兄妹三个能顺利读小学、念中学、上大学,全靠叔父了。叔父没啥大手艺,就是干活儿不惜力,一直辗转着帮人在建筑队干活儿。叔父原本视力不好,20年前外出打工时,左眼又不幸被钢筋刺瞎了。前些日子父亲说叔父的右眼患了白内障,我赶紧让父亲把他送到城里来医治——一个农村老人,看不见东西怎么行?
⑶没办法,我和妻当即各自骑上单车,到附近几条街道去找。饿着肚子在街头晃荡到下午三点,毫无进展的我回到家里,正准备喝口水再出去,客厅的电话响了。对方说自己是秦楚酒店的保安,在酒店发现了一个来历不明的老人,这电话号码是老人想了半天才回忆起来的。我一听,忙问老人是不是眼睛有些看不见?保安不耐烦地答:“眼睛看不见还能溜进酒店,如果视力好,我们这些保安还不得被经理解雇了?”
⑷放下电话,我慌忙出门打的直奔秦楚酒店。为了对付可能发生的争执,我边走边约上几位朋友——人多势众嘛,一旦起争执可以解决得顺当些。
⑸秦楚酒店在老城区,离我居住的地方挺远。从打的费用估计,至少离家十几里。我想不出,几乎双目失明的叔父是怎么摸到那里去的。
⑹急急忙忙赶到时,几个朋友已骑摩托车先到了。我找到保安室,问老人在哪里。一个胖保安打量了我一眼:“看来老兄混得不错呀,怎么能让老头子这样呢?”我说:“老人不就乡下人穿得土了些吗,我让他怎样了?”胖保安不无讥讽地说:“问题是他溜到我们餐厅偷吃客人的剩饭哪!”
⑺“偷吃剩饭?”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我怎么也不信保安的话,我知道叔父穷,但他绝对不是贪小便宜的人。年轻时他外出打工回家,上百里山路,为了节省钱,他总是挑着重重的行囊饿着肚子走路。路边什么吃的没有?顺手牵羊搞几个瓜果或拽几颗花生吃,根本不是什么事儿,可叔父没有。他的行囊里还掖着打工时舍不得吃的干馒头和给我们兄妹买的糖果饼干,而他只是一次次喝着路边溪涧里的水回家。多刚强的人哪!
⑻我们在酒店一个角落找到了叔父。他满头稀疏白发,蜷身蹲在那里,冷冷的风吹得他紧缩着满是皱褶的脖颈。我埋怨他为啥一个人跑到这里,要搀他站起,他却忽然无声地哭了。他狠狠擂了一拳自己的脑袋:“我给你们出丑了,让娃们陪我丢人了!”
⑼我问他是不是吃了餐厅的剩饭,叔父又擂了自己一拳,痛悔地说:“我只吃了半个剩馒头呀。那是别人剩的,我以为不要了……”我蹲在叔父面前,一直到他情绪稍稍稳定,才问:“您老是不是迷路了?”叔父摇摇头:我年轻时常在这一带干活儿,哪条街道我都熟。我是专门到这里来看这座大楼的。”叔父顿了顿又说:“我这只左眼就是建这座大楼时被钢筋扎瞎的,右眼如今又得了白内障,手术后不知能不能看得见。”
⑽我愣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和许多农民工一样,叔父把力气和汗水留在了这里,甚至把他的血和一只眼睛永远留在了这里。而当一幢大楼、一座城市建成后,叔父他们便被城市遗忘了。尽管城市遗忘和冷漠了他们,他们却惦记着这座城市,因为那是他们生命和血汗的一部分。
⑾我扶起愧疚的叔父,告诉他:“今天咱们不回家了,晚上就在这里吃最好的饭菜,喝最好的酒,我们陪您将这座大楼好好地走一走看一看!”
叔父嘴唇哆嗦着哭了。当晚,我们在秦楚酒店吃饭。经理和许多客人知道了原委,纷纷过来向叔父敬酒。那是叔父吃得最舒心的一顿饭,他在灯红酒绿中笑着,在人们的致意中笑着,我却分明看见,有一串泪水从笑着的叔父的右眼里溢出来。
【小题1】本文开头写“妻子来电说叔父不见了”,“我一听心里直发毛”,为什么?(3分)
【小题2】文中两次写到叔父的“哭”,请对其内涵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文章第⑵节与第⑺节各有补叙文字,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小题4】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他满头稀疏白发,蜷身蹲在那里,冷冷的风吹得他紧缩着满是皱褶的脖颈。
(2)“我年轻时常在这一带干活儿,哪条街道我都熟。我是专门到这里来看这座大楼的。”
【小题5】你认为作者刻画“叔父”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1-12 02:1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炒茶人老邱

明前茶

清明前,西湖边云龙狮虎梅等诸山峰的鲜叶一下来,老邱就该忙了,茶庄的主人挨个让老邱去表演,老邱开始吃素,连大蒜、葱姜和韭菜,都不许老婆买进门了 :“炒茶师傅身上沾了浊气和冲腥气,茶客的鼻子闻得出来。”

与其他地方用竹茶帚在大铁锅转圈拨压,让鲜叶萎凋并整出条索感不同,西湖龙井的芽叶更为细嫩,炒制出来的形状是扁平如梭,如黄绿的小鱼干在春天的光色里畅游,还不能有多少毫毛,竹茶帚那样粗暴的制茶器具是不能用的,只能以手接触三四百摄氏度高温的炒锅,将茶直接炒出。当然现在也有炒茶机了,炒出来颜色十分鲜翠,不像手工炒制的那样微微发黄,不过真正的茶客一嗅一尝,就会知道谁是上品——机器炒茶时茶汁很容易被压出来,而且在轰隆隆的滚动抛散声中,水汽散尽,茶香也散得差不多了;而手工炒茶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道行,真正的高手可以将浓郁的香味和醇厚甘爽的香气——含包在芽叶内,可经贮存而不走失;经过半个春天的贮存,手工和机器制法的差距就越发明显,机器炒出的茶,鲜翠色暗淡下来,寡薄的青草气,却越发冲口。

我去看老邱炒茶,感觉他像入戏的演员一样,抽离了自己的灵魂放在角色中,完全不似平常那样亲和。而他的动作恰似舞蹈,抓抖不休、搭拓如瀑、推捺有度、扣甩相错、磨压生香,你会发现那双粗大的手好比在跳双人舞,一会儿如男主角,骨节手腕都使劲,动作跳跃矫健,富于阳刚之美;一会儿如女主角,如雀翎般沙沙抖动,轻盈中有说不出的娇领,眉梢眼角都是情。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何同样品质的鲜叶,经老邱一炒,价格能比别人每斤再高个两三百。他的手与茶谈了一场恋爱,我们才能喝出那股不老的鲜洁与甘醇。

老邱的徒弟跟我解释师傅每个动作的含义。“抛”的动作要如绿泉涌出,炽热的茶叶快速松散,连抛三五下,水分散发掉,鲜叶的温度就降下来,以免出现焦苦气。“压”和“推”的动作是为了把鲜叶压出小鱼干似的扁平状,并令它身腰挺直。为了磨去茶芽上的萆毛,边推压,还要边增加手、茶和锅壁间的摩擦,这就是 “磨”字功,可以让茶芽光滑,倒入茶勺时甚至能听见爽洁茶芽碰撞时发出的簌簌声,这是有毫毛的茶叶所不 能比拟的。“抖”的动作要像孔雀求偶时摇动满身羽毛一样轻灵,这是最考验炒茶师傅功力的一个动作,光压不抖,而且使力过大,能把特级茶炒成二级茶,因为茶叶的形状会特别紧密,过紧就僵死了,冲泡后,一芽一 叶完整而不饱满,无法在三分钟之内在杯中上下蹿动,然后稳稳地站在杯底,旗枪林立,它会横卧在水面,茶 就炒坏了。“抖”这个动作是为了卸去三分压磨之力,让那仅有的一片叶牢牢拢住芽心,里面又是透气的,有 利于冲泡时香气的发散。

老邱炒出来的茶,不等茶庄主人收进去,一出锅就被围观者买了。听某个兴奋的购买者打电话约人“明天就来尝新茶”,老邱突然说,你买茶庄里的茶吧,我今天手感特别好,你别糟蹋了我的茶。

那人就被定格了,老邱放缓了口气说,你不知道新茶要放两周,去去鲜冲气,喝了才不伤脾胃?

那老板模样的人一脸尴尬:我知道,我等不及。

老邱转头对茶庄主人说:心里头这样焦躁的人,多好的茶他也喝不出味道,把他那二两茶卖给后一位。——我这身本事,只卖给懂的人。他不配。

(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茶庄主人挨个让老邱去表演,既引出后文对老邱炒茶的描写,又从侧面刻画了老邱的形象特征。
B.小说将机器炒的茶和老邱炒的茶作对比,表明传统炒茶技艺的难以替代性,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技艺的推崇。
C.第三段用一系列动词突出炒茶工序的复杂和老邱动作的娴熟,极富动态美和现场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小说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手艺人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展,并巧妙设置情节波澜,增加文章可读性。
【小题2】结合老邱炒茶的全过程,简要分析老邱的具体心态。
【小题3】小说用大量篇幅解说炒茶各关键环节的含义,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个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
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暮秋时节,风很劲,一路上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彼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为后文他画出获奖作品《听槐》和设计出巨型雕塑“缝山针”做了铺垫。
B.“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呼应了上文“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这种对美景和自我成就的陶醉让年又春下决心采掘煤矿。
C.风景秀丽的高阳山热闹起来了,村民靠煤矿挣钱,盖房娶妻,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是年又春一手打造的政绩工程,他也因此得以晋升。
D.美丽的高阳村变得满目疮痍,村民以毁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脱贫致富,这留给读者沉重的思考,也显示出作者的忧患意识。
E.高小根带有身孕的媳妇被突然坍塌的废煤矿夺去生命,但他处于对年又春带领高阳村脱贫致富的感恩之情,不肯承认媳妇和孩子的死是年局长的错。
(2)小说中的年又春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听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缝山针”被运到高阳村,“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打 碗
刘正权
天玉第一次进黑王寨时,留了个心,她把黑王寨的山山水水,果果木木都记在了心里,包括寨门口那个牌坊。
怎么说,她也是黑王寨第一个娶进门的外省媳妇呢,得先熟悉这片土地不是?熟悉了才会亲热,亲热了才会有感情,人活一辈子,图的不就是感情上有个依靠吗,不光是对人,还得对赖以生存的环境。这点上,天玉心里明镜似的!
生贵喜欢的就是天玉的这点晓事明理,不然,巴巴地从外省娶回一个不明事理的媳妇,惹寨里人笑话多没脸面。
记得天玉刚进寨子那天,路边的打碗花开得正亮,天玉伸了手刚要去摘,生贵吓一跳,说“别,摘不得的!”“为啥摘不得?”天玉手缩了回来。
“这叫打碗花,摘了,你在这个寨子就会端不稳饭碗了!”生贵解释说。“难怪呢,这路边开这么多,也没见少一朵!”天玉伸一下舌头,开玩笑说,“又不是在工厂打工,还怕我们的泥饭碗打破了啊!”
生贵一脸严肃地说:“寨里人,很忌讳这个的!”天玉就笑:“哪来这么多穷讲究啊!”生贵也笑:“讲究大着呢,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你没听说过?”天玉说在书上看见过!“还有书上看不见的呢!”生贵很骄傲地一昂头。
日子就在生贵的一昂头中往前淌了,到底是外省人,与黑王寨或多或少有着距离。算命的五瞎子有一天冲生贵娘说了,黑王寨养不了天玉这样的女人呢!
生贵娘就白了脸,问他说五先生你这话啥意思?五瞎子摸摸自己刚剃的头,说,没啥意思,问问你媳妇就晓得了!做娘的自然不好问,就转了弯让生贵去打听。
生贵不转弯,两口子吗,直来直去好!生贵就问天玉,说好端端你惹五先生干啥?天玉说我没惹他啊!
“没惹他当娘说黑王寨养不了你这样的女人?”生贵挠一下头,说,“你仔细想想,哪点道人家毛了!”天玉看生贵挠头,眼睛一亮,说:“我不光没道他的毛,还给他送人情了!”
“人情,什么人情?”生贵一怔。“今儿我不是赶集带娃儿剃头么,在老赵的剃头铺子,刚好五先生也在剃,我就顺便帮他把钱结了!”天玉说。
“你啊你!”生贵一拍大腿,“我说呢,五先生不会平白无故这样编排你!”“我咋啦?帮他给钱还悖了理不成?”“那要看你给的什么钱,黑王寨讲究大,我早告诉过你!”“给钱还有讲究?”天玉怔了一下。“当然,有两样钱是不能帮人家给的,”生贵说,“一是剃头的钱,二是敬香的钱!”“这是个什么讲究?”天玉睁大了眼。
“剃刀头不出钱,等于别人送你一个头,你喜欢啊?变相咒你死呢!敬香更不用说了,出不起香火钱的除了死人还有谁?”生贵搓着手解释。
天玉忍不住扑哧一乐。
没乐完呢,院子里婆婆重重咳了一声,往后院茅厕去了。婆婆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一向不对时,这点上天玉清楚。一个院子里住着,又是女人,天玉就冲生贵说:“放心,黑王寨养得了我这样的女人,明儿你请五先生到家来,我保准他能改了这个口!”
“能的你!”生贵不信,“五先生一向是不改口的,他那嘴,是铁算盘呢,一打一个准!”
“准不准,还要能张口啊!你听我的,我也打一回铁算盘,五先生这会说错话了,嘴肿得抽口气都疼!”
生贵将信将疑去了,回来时把个眼睛盯着天玉头上脚下地瞧,像不认识似的,嘴里连连说:“邪门,邪门,跟你看见了似的!”天玉心说:“我当然看见了,剃头时他腮帮都肿了的!”
第二天,五先生来时,生贵娘正疼得脸上流虚汗呢!
天玉冲生贵说:“把院子里的打碗花给我先摘几朵!”“摘打碗花?”生贵和五先生还有生贵娘同时吓一跳,“这天玉,当真不想端黑王寨的饭碗了?”
见生贵不动,天玉只好自己去摘了几朵,捣碎,又端进屋,不知怎么捣腾了几下出来冲五瞎子说:“五先生麻烦你把嘴张开!”五先生说我牙疼呢!
天玉说张开了就不疼了!五瞎子正被这牙疼折磨得要命呢,瞎子吃饭靠的嘴,牙一疼,还怎么给人算命挣钱?五瞎子就半信半疑张开了嘴。
天玉把捣成糊状的打碗花粘贴到五瞎子红肿发紫的牙龈上,居然,清清凉凉的,牙痛一下子给止住了。
天玉回过身子,问生贵:“想娘的病好不?”生贵说:“娘啥时有病了?”
天玉白一眼生贵,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你倒好,娘都疼得冒虚汗了,你还当没见着!生贵这才看见娘脸一片蜡黄,天玉把院子里一把锄头递给生贵说,找那根茎粗的打碗花挖下去,娘的病准好!”
生贵娘迟疑了一下,说:“孩子,摘了打碗花你会没饭碗吃的!”天玉笑,说:“娘啊,我不忌讳这个的,只要娘的病好,有饭吃得香,我的饭碗,打就打了吧!”
天玉早年在中医院做过临时工,知道打碗花可以治牙痛,它的根和茎健脾益气不说,还利尿,对妇女病有特效。
“这世上,哪有能端一辈子的碗呢!老嫂子,你就听天玉的吧!”牙痛被止住五瞎子这当儿忽然冲生贵娘开了口,完了又回过头对天玉说,“天玉你改天再送我一个头吧!”
【小题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情节脉络。(3分)
【小题2】你认为作者选取《打碗》作为小说的标题,这个标题有着怎样的内涵?(6分)
【小题3】小说的最后一段意味深长,请分析其作用。(6分)
【小题4】探究:文中说“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面对黑王寨的风俗,天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请简要分析天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应对不同的风俗?(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埃伦来看望她的弟弟,安东尼正在看晚报。

“他全告诉我啦!”安东尼说着,打个呵欠。“我告诉他,我在银行的存款全都听他支配,可他却开始贬责金钱,说什么有了钱也不管用。还说什么十个百万富翁加在一起也不能把社会规律动上一码远。”

“哦,安东尼,”埃伦姑妈叹息说,“我希望你别把金钱看得太重了。涉及到真情实感,财富就算不了一回事。爱情才是万能的。要是他早一点开口就好啦!她不可能拒绝我们的理查德,只是我怕现在太迟了。他没有机会向她表白。你的全部钱财都不能给儿子带来幸福。”

第二天傍晚八点钟,埃伦姑妈拿出一枚古雅的金戒指,交给理查德。

“今晚戴上吧,孩子!”她央求说。“这戒指是你母亲托付给我的。她说,这戒指能给情人带来好运,嘱咐我当你找到意中人时,就把它交给你。”

小罗克韦尔郑重其事地接过戒指,按照男人的习惯,把它放进坎肩兜里,然后打电话叫马车。  

八点三十二分,他在火车站杂乱的人群中接到了兰特里小姐。

“我们别让妈妈和别人等久了。”她说。

“去沃拉克剧院,越快越好!”理查德按她的意愿吩咐车夫。

他们旋风般地从第四十二街向百老汇街驶去,到第三十四街时,理查德却突然推开车窗隔板,叫车夫停下。

“我掉了一枚戒指,”他下车时抱歉似地说,“是我母亲的遗物,我悔不该把它丢了。我耽误不了一分钟的,我明白它掉在哪里的。”

不到一分钟,他带着戒指回到了马车里。

但就在那一分钟里,一辆城区街车停在了马车的正前方,马车试图往左拐,又被一辆邮车挡住了。马车夫朝右试了试,又不得不退回来,避过一辆莫名其妙地出现在那儿的搬运家具的马车。他想后退,也不行,只得丢下僵绳,尽职地咒骂起来。

“为什么不赶路啊?”兰特里小姐心烦意乱地问。“我们要赶不上啦。”

理查德起身站在马车里,望了望四周,看见周围大片地段给各式各样的车挤得水泄不通。而且在这几条街上还有车辆正飞速驶来。曼哈顿的全部车辆似乎都挤压在这儿了。

“实在对不起,”理查德重新坐下时说,“看样子我们给堵死了。一小时之内,这场混乱不可能松动,都是我的错……”

“让我瞧瞧戒指吧!”兰特里小姐说。“既然无法可想,我也不在乎了。其实,我觉得看戏也无聊。”

那天晚上十一点钟,有人轻敲安东尼·罗克韦尔的房门。

“进来,”安东尼叫道,他穿着一件红睡衣,正在读海盗惊险小说。

走进来的是埃伦姑妈。  

“他们订婚了,安东尼。”她平静地说。“她答应嫁给我们的理查德。”  

“哦,安东尼弟弟,别再吹金钱万能了。一件表示真诚爱情的信物——戒指象征着海枯石烂心不变、金钱买不到的一往深情,这才是我们的理查德获得幸福的根由。”

“好呵,”老安东尼说,“我真高兴。我对他说过,我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只要……”

“可是,安东尼弟弟,在这件事上,你的金钱起了什么作用呢?”

“姐姐,”安东尼说,“我的海盗正处于万分危急的关头……让我继续把这章读完。”

第二天,有个自称凯利的人来找安东尼,立刻在书房受到接见。

“唔,”安东尼说,伸手去拿支票簿,“这一锅肥皂熬得不坏。瞧瞧,你已经支了五千美元现款。”

“我自己还垫了三百块哩,”凯利说。“预算不得不超出一点,邮车和马车大多付五美元,但卡车和双马马车提高到十美元。汽车司机要十美元,载满货的二十美元。表演得真精彩啊,罗克韦尔先生?根本没有排练过呀!伙计们准时赶到现场,一秒钟也不差。整整两个小时堵得水泄不通。”

“给你一千三百美元,凯利,”安东尼说着,撕下一张支票。“一千美元是你的报酬,还你三百美元。你不至于看不起金钱吧,凯利?”

(取材于欧亨利《财神与爱神》)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理查德的金钱观和他父亲的大相径庭,而和其姑妈的却惊人相同,但是理查德受到“爱神”眷顾却还是得力于“财神”的暗中相助,颇耐人寻味。
B.埃伦在适当的时候,按照理查德身前托付,将金戒指交给他,从而用人间真情帮助理查德成就了他的爱情梦想,也彰显了她诚信重诺的品质。
C.该篇小说构思奇特,先是理查德在爱情追求上似乎“山穷水尽”,而后峰回路转,赢得兰特里的芳心,成就这一“奇迹”的竟是一场意外的堵车。
D.理查德说“十个百万富翁加在一起也不能把社会规律动上一码远”,但安东尼场外运作,似乎改变了“社会规律”,这启发读者对金钱作用进行深层而真切思考。
E.小说借助对安东尼、埃伦和理查德等人物性格的刻画,表现了即使在拜金主义思潮风行的社会里,要想赢得美好爱情,也只能用即使金钱也买不到的真情。
【小题2】小说中的“安东尼”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埃伦”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小题4】这篇小说题为“财神与爱神”,可能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首田园诗
契诃夫
“我的舅舅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人啊!”纳塞奇金上尉的穷外甥和唯一继承人格利沙,不止一次对我说。“我满心爱他。……我们到他家里去吧,好朋友!他会很高兴的!”
格利沙讲起亲爱的舅舅,眼泪就涌上眼眶。一个星期前到上尉家里去了。走进前堂,向大厅里看一眼,瞧见一个动人的画面。苍老消瘦的上尉在大厅中央一把大圈椅上坐着喝茶。格利沙在他面前屈下一个膝头跪着,满腔深情地用匙子给他搅茶。
格利沙的未婚妻伸出一条好看的胳膊搂住小老头的深棕色脖子。穷外甥和他的未婚妻正在争论:他们两个人究竟谁该先吻可爱的舅舅?随后他们就没完没了地吻他。
“现在该你们自己接吻了,我的继承人!”纳塞奇金喃喃地说,幸福得透不过气来。在这三个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令人极其羡慕的关系。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瞧着他们,不由得又快乐又嫉妒,心都缩紧了。 “是啊!”纳塞奇金说。“我可以说一句:我这辈子过得满不错!求上帝保佑人人都能过到这样的生活才好。单是鲟鱼,我就吃过多少啊!多极了!比方,就拿我在斯科平银行吃过的鲟鱼来说吧。嗯!就连现在我都在流口水呢。
“您讲讲吧,讲讲吧!”未婚妻说。
“那天,孩子,我带着好几千卢布到斯科平银行去找雷科夫先生。他是个大人物,嘿!黄金般的先生!上等人!他招待我就象招待亲人。其实他何必那么殷勤呢,可是他把我看成亲人了!真的!”
我走进大厅,打断了纳塞奇金的话。这天恰好是莫斯科收到第一条电讯说斯科平银行已经破产倒闭的那一天。
“我正跟孩子们同享天伦之乐!”纳塞奇金跟我打过招呼后对我说,然后转过脸去对孩子们继续用夸耀的口气讲道:“同桌的全是达官贵人。有大官,有宗教界人士,什么修士司祭啦,教士啦,我每喝完一小杯,就走到他们跟前去求他们祝福。我自己也戴满了勋章。比将军还神气呢。我们就吃那条鲟鱼。仆人又端上来一条。我们全吃光了。后来又喝鲟鱼汤,吃野鸡。”
“换了我是您,我现在就会让鲟鱼闹得打饱嗝,胃气痛了,您却夸个没完,……”我说。“那么雷科夫害得您白白损失很多钱吧?”
“为什么白白损失?”
“什么叫‘为什么’?要知道那家银行已经倒闭了!”
“开玩笑!老是这一套。以前就有人用这话吓唬过我。”
“那您还不知道?我的老先生!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要知道这……您自己看吧!”
我把手伸进口袋里,取出一张报纸来。纳塞奇金戴上眼镜,不相信地微笑着,开始看报。他越看,他那张脸就越苍白,越拉得长。
“它倒……倒……倒闭了!”他周身发抖,哀叫道,“我这可怜人呀!”
格利沙涨红脸,把报纸看了一遍,顿时脸色惨白。他伸出颤抖的手去拿帽子。
过了一个钟头,我独自一个人站在上尉面前,安慰他说:“算了,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这有什么关系呢?钱是完了,可是孩子们都还在嘛。”
“这倒是实话。钱是身外之物。孩子们都在。这话说得对。”
然而,呜呼!一个星期后我遇见格利沙。
“老兄,到您舅舅家里去一趟吧!”我对他说。
“叫他见鬼去吧!我才不稀罕他呢,老魔鬼!傻瓜!他就不能另找一家银行去存钱!”
“您还是应当去。要知道他是您舅舅嘛!”
“他?哈哈!……您在开玩笑吧?您打哪儿知道他是我舅舅?他是我后妈的表哥!一杆子打不着的亲戚!牛头不对马嘴哟!”
“哎,您至少也该打发您的未婚妻到他那儿去一趟!”
“是啊!必是有魔鬼支使您,您才会在我们举行婚礼前拿出那张报纸来!您就不能等到我们结婚后再宣布您那个新闻啊!现在她已经扭过脸去,不理我了。要知道,她本来也张大嘴巴等着我舅舅的大白面包哟!这个蠢透了的娘们儿。现在她大失所望了。”
这样,我不是出于本心而破坏了最紧密的三部合唱----最令人羡慕的三部合唱!
(选自《世界著名短篇小说集》,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讽刺格利沙的拜金行为,更在于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思想。
B.小说通过格利沙和纳塞奇之间的有关金钱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19世纪俄国社会的现实图景。
C.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格利沙对纳塞奇前后不同的态度,突出表现了格利沙见风使舵的本性。
D.如果“我“不出现,纳塞奇金还可以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而格利沙的未婚妻也不会离他而去的。
E. 格利沙和纳塞奇金之间的有关金钱的故事告诉人们:金钱常常左右着人们的感情亲疏,扭曲着人性。
【小题2】看到纳塞奇金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我的心为什么会“缩紧”?
【小题3】格利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及概括。
【小题4】小说用大量的笔墨写纳塞奇金吃鲟鱼的故事,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多余,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