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江一鹤
张居祥
江一鹤是一代名厨。他早年游历江浙一带,红案白案皆工,尤其是时鲜果蔬,在他手中更显奇妙。据说他从杭州一位前辈手里得一古本,日夜揣度,终于悟得五代名尼梵正的风景拼盘的奥妙,将中国的花式冷盘、雕刻拼盘技艺推向一个高峰。
江一鹤凭这一身绝技,独步苏杭,不想六十岁那年,忽然遁身山城盱眙,打算在此安享晚年。山城名店“金谷园”老板三番五次登门延请,终于说动江一鹤出任首席大厨,其实只是挂名。金谷园是百年老店,资本雄厚,为了让江一鹤成为永远的金字招牌,老板特意给他辟个很雅致的小园子。园子在半山坡上,南面正对淮河。人在园中,晴看帆影,雨看流岚,山石林泉,风景绝佳。可江一鹤将园子平整成一块一块菜地,不种奇花异卉,只种瓜果蔬菜。春来绿韭铺畦,夏至豆角满架。深秋时节,硕大的萝卜半截出土,像是正在捉迷藏的调皮小子,探出头来挑逗玩伴;冬天的大白菜,则在阳光下站成方阵,别有气势。去过园子的人都说可惜了,好端端的一个花园,被江一鹤弄成了农家菜园子。
江一鹤平时除了偶尔下厨看看徒弟做活,其余时间大多一个人待在小园子里,侍弄他的瓜果蔬菜,有时喝茶听越剧,有时也画画,但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画。
话说那年盛夏时节,苏浙沪三地书画界人士齐聚盱眙,举行华东书画名家邀请赛。这是五年一度的盛事,虽是民间活动,但因名家云集,所以规格极高。经过十天的角逐,山城书画名家汪遇农凭着一组《都梁十景图》的立轴力拔头筹。汪遇农是康熙年间进士汪元任之后,早年师从齐白石先生的得意弟子李苦禅,下笔颇有些苦禅的影子,尤其是大写意花鸟、松竹梅兰,鱼鹰龙马等题材的作品更是意态纵横。但他浪迹江南数年,并无建树,不免怅然。了解他的人都说:汪遇农学画,用情太深,得苦禅之形,终为苦禅所缚而难得其绘画之精神,可惜了!
汪遇农回到盱眙,终日悠游山水,参悟画意。盱眙古称都梁,佳山秀水,天然一派地上画卷,“都梁十景”更是名闻遐迩。汪遇农日日浸淫其中,如是十年,竟然跳出师门樊篱,自成一家。那天,汪遇农将十幅《都梁十景图》立轴往金谷园展厅一挂,纸上风景,烟霞满室,其他作品顿时失色。
按惯例,大赛闭幕酒宴在金谷园大厅举行。一时间,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金奖作品高悬大厅舞台之上,大家酾酒赋诗,飞觞论画。金奖得主汪遇农被簇拥着,如众星拱月。酒过三巡,正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见一个年轻的厨师,手持一特制竹质砧板,阔步登台,朗声道:“诸位先生,在下金波,躬逢胜饯,得为各位前辈掌勺,不胜荣幸。家师江一鹤先生为助雅兴,特制果蔬拼盘一道,敬请汪先生及诸位师友品鉴。”
只见竹质一尺见方的砧板上各色果酱打底,随意涂抹,竟然涂出一片湖青山绿、天光云影。然后以芹菜、豆芽、未熟的小蕃茄、黄瓜切片作材料,为树,为林,为亭,为草甸,为僧舍,为栏槛,拼成一幅绝妙山水画。近水远山,平林含烟,峰峦叠翠;僧庐野径,人影竹影,浑然天成。以果子酱为墨题款:瑞岩庵清晓图,汪遇农先生雅正,都梁人江一鹤作。大厅里人声顿寂。
汪遇农更是沉吟不语。
良久,转身,长叹!随即,他猛然扯下那十幅《都梁十景图》当众撕碎,既而面带微笑,长揖不起:“在下学艺不精,见笑了,诸位请回!”
后来,汪遇农不再作画,他拜江一鹤为师,专攻果蔬拼盘,数年苦习,居然将地上山水、盘中风景与胸中丘壑融为一体,学会了都梁十景的拼盘。闲时闭门读书,他对宋代陶谷《清异录》那段写梵正的文字尤为着迷:“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鲈酢、脍脯、醢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他晨昏诵读,日夜研习,参照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之诗意,拼成二十道经典果蔬拼盘,复原出《清异录》中的“辋川小样”。此外,他还将曾游历过的胜景一一化作盘中风光。真可谓“菜上有山水,盘中溢歌诗”。
有人问汪遇农为何不再作画,他总是微微一笑说:“我何曾停止作画?”
(选自2015年8月23日《淮安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江一鹤园子里的四季景象,充满田园情趣,既给读者直观具体的印象,也衬托出江一鹤清新脱俗的人格。
B.汪遇农在江南数年,在画艺上并没有取得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苦禅的作品并未用心领会,最终难得其神韵。
C.金谷园老板依仗雄厚资本,三番五次延请江一鹤出任首席厨师,甚至不惜为他开辟一个小园子,只因看中他的拼盘技艺,可见老板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
D.汪遇农舍弃作画而致力于学习拼盘技艺的故事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着作者对艺术家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创作实践的作风的批判,发人深省。
E.文中写汪遇农痴迷于《清异录》中梵正庖制之法的文字,看似闲笔,实则是汪遇农一贯潜心画艺的体现,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2)作者对江一鹤的直接刻画着墨不多,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相关文字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3)汪遇农一生钻研画艺,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各有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
(4)本文题为“江一鹤”,但写汪遇农的文字远多于江一鹤,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这样安排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7 11:2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的钓鱼的。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钓鱼很有经验。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大门总是开着的,往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匾都有年头了,匾上的金字都已经发暗。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和扁豆配对的。过了小院,是三间正房,当中是堂屋,一边是卧房,一边是他的医室。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觉得都有点“江湖”,不如内科清高。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

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那时还没有挂号收费这一说。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老是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

有人说: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了一次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你好,王淡人先生!

(节选自《汪曾祺作品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淡人在小院子里栽种鸡冠、秋葵、凤仙等草花及扁豆、瓢菜,是因为既可节省金钱和时间又可观赏和食用。
B.王淡人由于大多看外科小病症,不好意思多收钱,再加上经常免收诊费甚至白送药钱,以至于生活相当清贫。
C.从“这个医生”到“这位老兄”,再到“王淡人先生”,作者用称呼的不断变化反映出对他不断熟悉的过程。
D.小说的第一句话独立成段,既照应了标题,也表现出了王淡人——这个医生的特别之处,开头设置悬念,别具一格。
【小题2】王淡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第四段写到王淡人家的匾,有何用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他乡遇故交
在这个举目无亲的高档小区,我看到了故交杨民。我呐喊着朝他奔跑过去,他一惊,盯着我朝他跑近。他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也朝我奔跑过来,握我的手,和我拥抱……我的跑就渐渐慢下来,热情也冷下来。他望着我,不冷不热地说,怎么是你,怎么在这里见到你……我像一艘前进中看到了暗礁的船,绕过他的身边,说,我有点急事先走一步,回头聊。为了显示我真有急事,我继续小跑步前进。他哦一下,路人一样地往另一条路上走去。我见他边走边不停地看我,我也就边跑边不停地看他。他走没多远,开了一栋别墅的院门,进到里面去。
他的别墅?他在这里买有别墅!难怪这个狗日的对我冷淡!阔了脸就变,这话一点没错!我这么说他,是我和他不光是一个地方的,还是一个厂的,尽管那个地方和那个厂都很大,可我们有了后面的那些交往怎么说也不该是他今天对我的这态度。我说的后来,是我们俩提前退休后,我注册了个小公司,他也注册了个小公司。那时候整个车城的人都在倒卖汽车和汽车配件。由于我们彼此有营业执照,有门面,他接了做不完的生意就转由我做,我的生意做不完,就委托给他做。我让他赚了不少钱,他也让我赚了不少钱。尽管后来生意不好做了,不做了,彼此失去了联系,这又会面了,还是在他乡,他怎么说也不该对我这么冷淡。这狗日住上了别墅,看来是以后转行做别的生意赚了钱?我们在失败时还互相招呼过,有了赚钱的机会彼此不要忘了对方。他不仅忘了,发了财还躲得远远的到这里买别墅。让老子发现了,好像还怕老子沾了他的光似的。
心情完全没有了一如既往的平静。
天黑前,我是坐在阳台上看风景的,我把坐在这个别墅的阳台上看风景当做一种享受。坐在这片别墅区的任何一家的阳台上往前看,都有很好的风景,我想这应该是开发商的用心所在。这片别墅区紧挨着一望无际的知音湖,湖面上晴天有晴天的味,雨天有雨天的味,不晴不雨也有味。尽管这别墅是我们老板的,我只是他派来这里负责装修的一个监工,可我在这里已经住了三个月了。人生有几多三个月?我们车城近百万人,有几个在别墅里住过三个月?我们老板买了这栋别墅还没入住,我就住了,而且是三个月。所以,我是把工人们下班后,我吃罢饭洗罢澡,坐在这阳台上喝杯茶看风景,作为一种享受的。
都是杨民这个王八蛋的出现,风景再也看不进心里去了,看着看着总是禁不住要偷眼看杨民的别墅。杨民的别墅离我这里也就半里地,坐在阳台上就能看到他的阳台侧面。他的阳台让我生气,那是个装修讲究的阳台,那个吊床就好贵……我正生气着,杨民坐到了吊床上,让吊床吊着他一摇一晃,他好像知道我在生气,要我更生气,把手伸向那个也是好贵的茶几上,拿过茶杯,呷一口里面的茶……同样是在阳台上,我就不能和他相比了,我坐的是装修工用来搭台子干活的方凳子,茶,是从茶叶店买来的三十多元一斤的。
从此,我再也不上阳台了,也不往他的别墅那边望了。尽管如此,我的心里还是有他喝茶的阴影,坐吊床的阴影。受阴影的折磨,我夜里睡觉都被生气弄醒。好在装修很快完工了,我终于可以远远地离开这个王八蛋了。
从武汉回十堰的车上,我没有想到又会碰到杨民。
我在车的底仓装东西,东西是用两个蛇皮袋子装的一些用剩的电线等等浪费了可惜的装修材料。放好后一抬头看到了他,他也要往里面放东西,放的也是两个蛇皮袋子装的东西。他先跟我打招呼说,怎么是你,在这里又碰了你?态度比上次好得多,我也就回他说,你也回十堰?我见他的眼睛始终盯着我的蛇皮袋子,开始有些自惭形秽。想到他要放的也是鼓鼓的两个蛇皮袋子,形秽又有好转。正心里这么闹腾时,他指指我的蛇皮袋子说,装的些什么宝贝疙瘩?我笑笑说,帮我们老板装修房子剩下的……他打断我的话说,你装修的是你们老板的房子?我随口说,你以为我像你买得起别墅……他用哈哈哈又一次打断我的话,并捅了我一拳说,球,帮老板看家,他和小三去欧洲度蜜月,猫呀狗的离不开人……
我也捅他一拳,仰天一阵哈哈哈地笑。
(选自谢大立小小说集《梦比现实早半拍》,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在第一段中,写我第一次在高档小区遇到杨民,由热情到躲避的过程,说明我是个自卑的人。
B.小说写我和杨民曾经的友好交往,是倒叙的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C.小说注重于细节描写,从杨民在别墅喝茶的细节可以看出,杨民也在忖度我,是一个猜疑心很重的人,在他内心深处很不喜欢我过得比他好。
D.小说以两人在车上重逢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E.发生在我与杨民之间的重逢深刻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等级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中加横线的句子写出别墅区的什么特点?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请分析概括小说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总结我的人物形象。(6分)
(4)为什么小说以两人哈哈大笑结尾?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老四
牟喜文
那时,王老四就像祥林嫂一样,镇里人看见她都绕着走。
沙田屿是个三省交界的镇子,镇子不大,二百来户人家。毫不夸张地说,镇南头有人放个屁,全镇人都能闻到臭味。可就是这么个小镇子,却整天人来人往,车流不断。 王老四的父母一顺水生下四个女儿,王老四排行老四,父母一看又是女孩,就懒得给她起
个好听的名,成天老四老四地叫,也是想把女娃当男娃养哩。王老四模样长得还算周正,高个, 细腰,宽臀。可自打丈夫在窑上被埋,三岁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后,王老四就像被施了魔法,走 到哪儿呼啦一下人群就散到哪儿。
也难怪,这个女人命太硬了!
像配合镇里人似的,王老四在找了儿子两年未果后,回到沙田屿,竟再没掉过一滴眼泪。 寒冬腊月,猎猎的北风卷着雪花,肆无忌惮地敲打着家家户户的窗棂,凶残、冷漠。街上,行人匆匆,就连路过的汽车都喘着沉重的粗气,呼出的白烟转瞬间就被风吞没了。
镇东头,噼噼啪啪一阵鞭炮声响过,王老四的老四菜馆开张营业了。菜馆还算干净,八张卡桌,里里外外就王老四一个人,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
王老四真能瞎折腾,败家娘们!有人风言风语。
可不是,等她把丈夫那点抚恤金败霍光了,就更没人要了!有人幸灾乐祸。
菜馆开业两个月,除了零星几个过路新手司机,还真没谁再踏进王老四的菜馆。
如今,哪个司机没有自己的窝子,一来,嗲声嗲气的姑娘陪着,好茶好水好烟伺候着。临走,还给拿东西,那态度,多好。
王老四一个新来的,咋能争过那些老油条?镇上收卫生费的李大姐劝她说,老四,不行咱报停,歇业三个月,等来年春暖花开人多了再开张。
王老四惨笑了一下,说,李姐,不碍事。
李姐看王老四吧台里有一台新电脑,拍了拍,说,这家伙,真好!恐怕得好几千块吧? 王老四笑了笑,没吭声。
慢慢地,王老四的生意好了起来,可让人奇怪的是,路过的司机从别人家饭店出来,都兴高 采烈的。可从王老四的饭店出来,却个个红肿着眼睛,低垂着头,满腹心事的样子。
按理,吃得不开心,下次就不会再回头了,可司机不但回头,还带来了很多认识的同行。
王老四的饭店难道有啥猫腻?
那还能有啥?还是李姐站出来辟谣,还不是家常菜,就是比别人家干净点罢了。
但有一样,王老四的菜馆只接待司机,其他人,一律不伺候。
乖乖,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啊,开饭店的挑客人,还是头一遭听说呢!
两年后的一个春天,阳光明媚,风吹在脸上暖暖的。
老四菜馆门前的花池子里,各色鲜花开得正旺,火红的串红,一朵朵、一串串,红得就像天边的晚霞,娇艳、任性。
这时,一辆警车唰地停在了老四菜馆门口,王老四养的泰迪狗兴奋地迎上去,围着下来的 人,不停地摇着尾巴。
王老四犯事了!爱凑热闹的老头老太太,呼啦一下就把王老四的菜馆和警车围得水泄不通。
一个女人和那么多司机,啧啧,咋样,这回出事了吧!
从警车上下来的,除了镇上派出所的刘所长,还有两个外地男女,其中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女孩,几人拨开人群,快步走进老四的菜馆。
扑通一声,两个外地男女直接给王老四跪下了,说,恩人哪,谢谢您!
这是唱的哪出呀?
王老四也很激动,眼圈红红的,嘴里说,别这样,快别这样。说着,伸手去搀扶两人,可两人 说啥也不起来,还让小女孩也跪下,向王老四行大礼。
刘所长笑呵呵地说,好啊,老四妹子,没想到,真没想到,网上大名鼎鼎的老四救助被拐儿 童论坛的群主竟是你!更没想到,你竟然把长途司机都发动起来了!
人们这才寻思过味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一下,两下,接着连成了一片……
时光如芬河水,默默流淌。与此同时,老四菜馆扩大了规模,从平房变成了三层小楼,陆续招了二十几个服务员。一时间,热闹非凡,墙上的锦旗就像红云一样,铺天盖地。
这天,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衣衫褴褛、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菜馆门口。从外面买菜回来的王老四和男孩四目相对,只看了一眼,她就怔在了原地……
(选自2015年《小说月刊》第八期)
【小题1】下列对开篇镇里人觉得“王老四就像祥林嫂”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王老四像祥林嫂一样死了丈夫,丢了孩子。镇里人认为她命太硬,克夫克子,是像祥林
嫂一样的不祥之人,躲之唯恐不及。
B.王老四不仅经历与祥林嫂一样,丧夫丧子、命途坎坷;而且性格也与之相似,勤劳朴实、
任劳任怨,将小饭馆收拾得干干净净,自己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
C.王老四与祥林嫂一样迷信、消极、相信命运。在找了儿子两年未果后,回到沙田屿,就
放弃了找寻孩子的念头,开起小饭馆。
D.王老四与祥林嫂一样,受镇上人排挤。镇上人是一群冷漠自私的看客,没人愿意与不
【小题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该小说以全知视角进行叙述,无论是主人公王老四,还是次要人物如李姐、刘所长、司 机等,他们的言行、心理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设计,作者仿佛参与其中,无所不知。
B.小说有意设置了沙田屿这个三省交界之地,既能很好地解释这样一个小镇却是“人来 人往、车流不断”的现象,也为主人公选择在这里救助被拐儿童提供了合理性。
C.文章第三段主要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相貌、姓名来由和她的坎坷命运,为主要情节的 展开做了补充,属于叙述中的插叙。
D.文章第六段属于环境描写,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寒冷恶 劣,也象征着社会环境的冷漠无情,暗示了老四菜馆的生意冷清。
E. 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大有深意,如“墙上的锦旗就像红云一样,铺天盖地”,暗示了主 人公救助被拐儿童的行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小题3】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村长唐三草
唐三草叫唐万财的时候,不但没有什么财,反而穷得叮当响。本来有人想叫他叮当响的,却没有叫开。可人家人穷志不穷,每年到青黄不接,乡里发救济粮,他也不好意思去领,相当有志气的嘛!这样的人,说什么也不能侮辱了人家。这样,叮当响才没有取代唐万财。他继续叫唐万财。
唐万财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家里已不再穷得叮当响,至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也许是叫唐万财的缘故,与他相识相伴的人,总会被“万财”这个良好的愿望所提醒。这一时时提醒就 不得不让人时时沮丧。首先,当然是他老婆再也受不了只是一个良好愿望的折磨,离家出山打工去了。开头还有几封信来,后来几年没了音信,再后来就干脆离了婚。
离了婚的那一年,唐万财由于书教得好,转正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工资也高出了许多, 当然离那个良好的愿望还比较远。
一年后,来了一批女老师,这批女老师中单身的也不少,这时唐万财在学校资历也不算浅了,还当了班主任,再加上他为人的口碑也不错,大家就说,万财你看,你一个人也不容易,现在正是好时机,就再找一个吧!唐万财说,不行。
大家说,为什么?
唐万财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又过了一年,他的前妻回来了。不见她带着一男半女回来,带的只有一点钱,可能也多,也就是在娘家的老屋地基旁搭起了一间房,也算是有了一个窝。大家见俩人都单身,就有人劝唐万财说,破镜重圆也是好事。
唐万财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大家的良好愿望也只好作罢。
再过了一年,唐万财的那些女同事们基本都不再单身了,大家就笑他说,你看,叫你早下手你不干,这回好了,看你找谁去?唐万财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大家闲来无事,谈起了这几年的唐万财,这一谈不要紧,要紧的是“唐三草”这个名字从此诞生了,并永久地取代了“唐万财”。
桃花村地处山脉腹地,石头多,耕地少,人还不少,这就是桃花村为什么难摘贫困村帽子最要命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唐万财的父母要给儿子取那么一个有着良好愿望的名字。
桃花村摘掉贫困村帽子的时候,唐三草已担任了村长五年了。
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桃花村村长的事发愁的时候,唐三草走进来说,这村长我来当。乡领导一下子有点蒙,说你去当?
支书一下子笑开了花,说你来当?
唐三草说,我来解决你们的问题,我来当村长。我家祖祖辈辈都是桃花村的人,我太熟悉了。
乡领导和村支书异口同声说,真的吗?
唐三草说,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
支书说,你有一千多工资吧!
唐三草说,是。
支书说,你知道村长的补贴吧!
唐三草说,知道,一百二十元。
乡领导拍了拍支书的肩说,下一步,就是你做好广大村民的工作,必须让唐万财同志顺利当选。支书说,不用做工作就能当选。他一回去,那一帮人不欢呼雀跃才怪。 乡领导正苦于桃花村没人愿意当村主任,好不容易来了个自告奋勇的,千万不能黄了。听支书的话味道不好,有些急了,他以批评的口吻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没等支书接话,唐三草接了,他说的我知道,因为有人当了,他们不用选了,高兴。 唐三草回村务农的消息,一下子在竹菁乡境内炸了窝似的,一时弄得村里沸沸扬扬。 唐三草就是带着这样多的负面影响顺利地在桃花村选举中成功当选,而且是全票当选。
不能不说是印证了支书的那句话,真是欢呼雀跃呀!
投票的那天,乡里很重视,党委、政府、人大的领导同志都来了,由此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一是这是竹菁乡村这一级换届前所未有的阵容;二是全村在家的年满十八岁的群众都参加了投票,发出三百八十一张选票,收回三百八十一张选票,赞成票三百八十一张,弃权 票零,反对票零,这一结果也是桃花村前所未有的;再一个前所未有就是候选人唐三草自己投了自己一票。
那几个特别欢呼雀跃的人,欢呼雀跃地对唐三草说,三草,你自己投了自己一票。唐三草说,当然,我自己都不信自己,还指望别人信呀!
那几个欢呼雀跃的人嘻嘻哈哈地说,你相信你自己,我们更相信你。说完欢呼雀跃地走了。
几个月后,桃花村有百分之六十的出山打工青壮年回山创业了。
在村庄晨雾的弥漫中有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在田间耕作的黄昏后有一对对的夫妻愉悦地回家,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在小院子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家人围在小桌上温馨地吃饭……
(选自《山花》,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三草原名“唐万财”,却穷得叮当响,人们经常叫他“万财”,而他的老婆因为家里穷和他离婚,但唐三草并未因此而消沉。
B.唐三草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虽然收入提高了,但谈不上富有。他有机会再婚,但由于唐三草认为“兔子不吃窝边草”而错过了。
C.桃花村因地理条件差,非常贫穷,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村长的事发愁时,唐三草主动提出要当村长,乡领导和村支书十分震惊。
D.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那一群“欢呼雀跃”的人虽然表面上“嘻嘻哈哈”,但是实际上内心对唐三草心悦诚服。
【小题2】小说在刻画唐三草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一段场景描写结尾,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①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际,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象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想毕,便要叫那女子,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话未出口,幸而再看时,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象是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一个角色来。宝玉忙把舌头一伸,将口掩住,自己想道:“幸而不曾造次。上两次皆因造次了,颦儿也生气,宝儿也多心,如今再得罪了他们,越发没意思了。”
②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宝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③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提醒了宝玉,“嗳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回)
注:①故事发生在大观园内;②画蔷者为大观园十二个学戏女孩子之一的龄官,她喜欢贾蔷。
【小题1】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2】小说节选部分情节一波三折,出现多次误会,试作简要概括。
【小题3】节选部分以贾宝玉之眼为叙事视角,试赏析这样写有何好处?
【小题4】有人给节选部分拟了三个题目,分别是“夏日”、“邂逅”和“痴”,作家王蒙认为“痴”最贴切,试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