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盯住刘大雄
王溱
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门便看到刘大雄。刘大雄是市纪委三处的头儿,主要负责党风党纪。
卢浩同志,根据有关人员举报,你和处里的有关人员在昨晚接受过下属单位的宴请,并接受礼品,严重违反了八项规定。刘大雄挺直了身子看着卢浩说。
卢浩的头“嗡”的一声,大了,解释道:我们就吃了个工作餐,至于礼品,那不过是属于试尝品,算不上礼品。
在酒店里吃工作餐?试尝品发放的对象是专家、市场营销、商家代表,你们算是其中的哪一类?刘大雄的话有些咄咄逼人,但卢浩以为凭两人的交情顶多写个检查。没想到,一周后市纪委给他和另外三名同去的党员,党内警告处分。
卢浩心里还有点不服气。这事放在以前算什么?卢浩现在最担心的是未来的前程。自己不到五十岁,还有发展空间,这下麻烦了。
想起这,卢浩心里就不舒服,对刘大雄一肚子“意见”。这天,不知谁又说起这事,说着说着又提到刘大雄。刘大雄就没有点“出格”的事?
卢浩心想,对啊,别人能犯错误,刘大雄就不会马失前蹄了?盯住刘大雄。于是卢浩一天一个人,下班后盯住刘大雄。但一连几天,刘大雄下了班也不离开办公室。卢浩纳闷,刘大雄连轴转也不嫌累?卢浩从心里有点佩服刘大雄了。
也许这些日子他们忙,过几天就会松闲。人一松闲下来就会考虑个人生活,那时就有好戏看了。卢浩鼓励同事。
晚上值班的同事打来电话,说刘大雄被一辆挂着公务车牌的面包车接走了。公务车牌?那就是说是公车私用了,单凭这点也是违纪。卢浩兴奋地搓着手。这回看他怎么说?卢浩突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刘大雄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城市,一直干到处长。假如真的出了事,刘大雄会一下子跌落万丈深渊,从此抬不起头来。
卢浩的同情心占了上风。他掏出手机想告诉同事别跟下去了,但又想到,他刘大雄考虑过自己吗?想到此,卢浩又把手机放进了口袋。
快来吧,这里真的很热闹啊!好多公车,酒店门外还有登记的。同事有些激动又兴奋地说。
卢浩打车往酒店奔去。车到酒店刚停下,便有笑容可掬的小姐迎上来。先生是来参加慈善义捐活动的嘉宾吗?
是捐赠活动,不是饭局啊!他把同事拉到黑影处说。我这也是刚弄明白的。刘大雄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来捐字的。慈善总会派车去接的。我刚才在登记处看到了,他捐了两幅条幅。
这一出戏演得真是让卢浩脸上无彩。
卢浩发现,刘大雄的加班,成了正常工作,甚至周六周日都照旧来办公室。卢浩他们也随着刘大雄的规律调换策略。周六周日也来“陪”着。
开始,无所事事,后来觉得时间这么流失了可惜,便开始看书,写笔记,甚至做第二天工作计划。习惯成自然,同事们都私下说,这“盯梢”工作变成了自觉工作!再后来,大家说起刘大雄来,更多的不是抱怨,而是钦佩了。
下午卢浩在楼道遇上一位妇女在打听刘大雄的办公室。妇女手里拿着一个大尼龙绸包,鼓鼓囊囊。卢浩脑子一下子飞速转起来。是不是来行贿的?卢浩觉得不能放过这个抓住证据的难得机会,便指了指刘大雄的办公室。他快步闪进旁边的开水间。在那里面可以清晰地听到走廊上的谈话。
刘大雄大概没在办公室,出来送妇女的是徐副调研员:这土特产刘处长不会收的,我们也不会收。你丈夫有问题,是他的事。但孩子有病做手术需要钱,我们力所能及捐点是应该的。
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卢浩久久没说话。年底到了,让卢浩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处获得先进。卢浩瞄了一眼刘大雄办公室,心里五味杂陈。
这天轮到小马晚上“值班”,但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亲戚要来,让下班回家团聚。
卢处,能不能缓一天再盯?
不盯了,以后不再盯刘大雄了。卢浩若有所思地回答。
那盯住谁?
盯住自己。
(《光明日报》2017年04月07日14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盯住刘大雄”简洁明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同时又具有悬念,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卢浩对刘大雄处理自己的事情很有意见,他认为刘大雄不念及两人交情处理自己,可能会毁了自己的前途。
C.小说在刻画刘大雄时,除了对人物进行正面刻画外,还通过卢浩等人的盯梢侧面突出其思想品质。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卢浩的一句“盯住自己”既是他犯错后的反思,也是因没有发现刘大雄违规的无奈感慨。
【小题2】小说在刻画刘大雄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刘大雄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卢浩是小说的主人公,你认为呢?请联系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8 05:01: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

(摘编自赵慧宁《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分析》)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融合”或“分离”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
B.中国建筑在面对自然时,不是像西方那样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而是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
C.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等同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D.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两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B.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特点时,都运用了相当丰富的具体建筑实例,增强了真实性和准确性。
C.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内涵。
D.“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的一个方面,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截然分离的体现。
B.中国古民居“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乡镇民居呈现出字、曲尺、三合院、四合院、自由式等不同格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
C.中国的宫殿是一种将帝王的权威神化了的建筑,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
D.中西方建筑的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君权”为中心和以“神权”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价值链竞争中发挥我国新的比较优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国际分工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表现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从而形成全球价值链。所谓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全球价值链可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三大环节。在增值能力的坐标上,这三个环节呈现由高向低再转向高的U形。处于U形曲线下端的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较低,靠近U形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环节和营销服务环节附加值较高。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大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两端,居于主导地位。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嵌入全球价值链。尽管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但也确实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价值链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在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全球价值链由封闭转向开放;全球价值链中欧美国家跨国公司的主导地位逐步被打破,在一些产业领域,其占据的附加值较高的两端地位正在被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占领;在开放式创新的推动下,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固化状态已经被打破,发展中国家进行梯度性转移和攀升成为常态。
在全球价值链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度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这意味着劳动力和资源环境不再具有比较优势,要求我国原先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由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附加值提高。虽然我国传统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正在失去,但新的超越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其中包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具有的巨大市场需求规模,明显改善的产业服务和配套环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强了创新动力,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制度和政策优势,仍然处于世界前列的经济增长速度等。这同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大多数国家经济长期低迷形成鲜明对比。
在比较优势明显改变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需要培育和创造。在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核心技术+品牌优势+商业模式。我国已经有了一批在世界上处于前沿的高科技优势产业,如高铁、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走出去,很大程度上也是价值链走出去,可以进一步开发全球生产要素的潜在价值,释放全球生产潜力。在采购者驱动的价值链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渠道+品牌优势。现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需求规模正在催生采购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的中国领导者。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电商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打破沃尔玛等采购商的垄断,可能成为该领域全球价值链的新主导者。
(选自《人民日报》2016/3/28.有删节)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全球价值链”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全球价值链”是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因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而形成,并呈现由封闭转向开放的态势。
B.“全球价值链”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三大环节呈现由高向低再转向高的U形特征,而我国主动嵌入低端环节。
C.“全球价值链”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利用网络在全球范围为实现商品的服务价值而连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过程。
D.“全球价值链”之所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崛起打破了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固化状态。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大多数国家经济长期低迷,而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仍然处于世界前列。
B.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度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求我国企业由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附加值提高。
C.在比较优势明显改变的条件下,我国高铁、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已处于世界前沿。
D.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电商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打破沃尔玛等采购商的垄断,有望成为采购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的中国领导者。
【小题3】(小题3)(小题3)根据文意,指出我国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措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尽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
②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
③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一些大家族,也有类似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制定了对违反礼法者的严厉处罚的《郑氏规范》中,也强调了传统的中庸之道,“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中”。于成龙的《治家规范》中说得更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父子不忍,则乖天伦;兄弟不忍,则成吴越;夫妻不忍,则鱼水反目。”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要忍让,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法足有弹性的。忍,就是对人要宽容,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
④不过,古代中国家庭的礼法之所以长期被人们接受、实行,主要并不是由于它具有弹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法是建立在人情伦理特别是亲子之情、手足之情、夫妻之情的基础上的。这从礼制、礼仪的原则就可以看出:“亲亲”、“ 疏疏”,即亲属关系越近,相互间的礼节越繁琐; 亲属关系越远,相互间的礼节越简单。
⑤古代中国家庭礼法,也是适应家长专制型家庭和大家族家庭价值取向的产物,所以它较片面地强调妇女、卑幼的顺从。只有实行这些礼法,才能使家长专制家庭、大家族家庭减少冲突,正常生活。如果家长专制型家庭要转变为民主型的家庭,这些礼法就要相应变革了,所以,清末民初的革新志士猛烈抨击传统的家庭礼法,这是很自然的。
(选自《古中国生活》,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庭人际交往、家庭生活活动的有关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
B.脱胎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原则的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起源早,定型于汉变化于宋。
C.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大同小异,违反礼法的家庭成员一般会受到相应形式的处罚。
D.以人情伦理为基础是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能够被人们长期接受并奉行的重要原因。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虽然有严惩违反家庭礼法者的规定,但也追求中庸,主张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
B.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成为古代中国家庭家风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这跟古代中国家庭的特征有重要关系。
C.作为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忠恕之道”也适合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父子、兄弟、夫妻之间都要“忍”。
D.第四段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被接受和施行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有弹性,还在于它有人情。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庭中每个人严守家训则家庭和谐,社会中每个人严守国法则社会安定,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在当今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B.从一般的家庭礼法看,亲属关系越近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简单。
C.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家庭礼法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家庭礼法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力。
D.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需要“因时而变”,不然可能会受到“猛烈抨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仲夏的莲
刘黎莹
月亮出来的时候,把莲家的天井照得像铺了满地的白霜。莲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自家大门的。她听见爸使劲咳了一下。
“疯。就知出去疯。”爸朝地下重重地吐口痰。
“去秀儿家坐哩。”
“坐哩坐哩。养你这么大就知个坐?”爸又朝地下吐痰。
莲说:“缸里的水挑满了。灶里的柴也都抱好了。”
爸就埋头抽旱烟袋。爸抽了大半辈子旱烟,一到冬天就喘个不停。瘦骨嶙峋的胸膛拉风箱一样让人看着揪心。有一回莲的妈买回一条纸烟。妈说别再抽旱烟了,伤身哩。莲的爸一把夺过纸烟,连撕带踩,踩了一地的碎烟末子。
“败坏,就知败坏。有个金山银山也叫你给花空了。你有多大个脸?就给男人买纸烟抽,你想把这个家抽毁了呀你!”
莲的妈大气都不敢哼一声。
莲说:“妈你早晚叫爸打死。”妈说:“你知?夫与天齐。有你爸的病身子撑着,咱就是头尾齐全的一家子人哩。”
莲的眼里就有了泪。莲说:“等有了钱,我买一汽车纸烟,让爸踩个够。等爸踩累了,踩没劲了,就不踩了。”
妈说:“你当钱好挣?等你去捡哩,这是命。”
爸的烟袋锅像一个小火球在明晃晃的月亮地里一上一下地闪着红光,说:“南岭那边的亲事,定了。”
莲问:“定了?”
爸说:“定了。”
莲的妈站在堂屋里扶着门框,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妈才40多岁,头上就有了那么多的白头发。
爸说:“无公无婆,无哥无嫂,进门就当家。今过晌钱都送过来了。”
莲说:“真?”
爸说:“真。”
莲说我刚问过秀儿,这门亲事好就好在游手好闲,又馋又懒。
爸的脸上结了一层冰霜,说:“你都知?”
莲睃一眼爸又睃一眼妈。
莲的眼前晃动着跛着一条腿的哥。哥才不去管有月亮地还是没月亮地,饭碗一推,就跛着一条腿在天井里走过来又走过去。哥的脚步声总是一重一轻,像一把卷了刃的大锯把一家人锯得坐卧不宁,心事重重。这时候莲就会听见爸重重地咳一下,说:“我就不信,三只脚的蟾没处寻,两条腿的女人会找不来。”
莲知爸的心思,爸在等莲回话哩,好定下婚期,买下做嫁衣用的料子。她偏不开口,心说我才不会像妈那样看你脸色,让你拿捏哩。
莲的妈跌跌撞撞从屋里跑出来,“扑通”一下跪在莲跟前。妈说:“好娃儿,妈给你跪哩。妈给你说实情,人家送来的钱好厚一大卷子哩,够你哥娶媳妇盖房子用,只是苦了俺娃儿,妈对不住你。”
莲的爸一脚踹过来,妈的嘴角就溢着一缕缕的血丝。爸说:“山高遮不住太阳,她吃你的奶长大,你还给她跪。”
莲对爸说:“你敢再动妈一手指头,我立马就去南岭退婚。”妈嘴里的血丝把平领的月白褂子染红了一片。这是今年春上县里扶贫时发给莲家的,当时莲的妈还舍不得穿,怕人眼热,后来见左邻右舍都穿上分来的衣服,有的料子比她这件还好,她这才敢往外穿。
莲说:“妈,我应。这门亲事我应下就是。”
莲说完就一脚把天井里爸刚坐过的马扎子踢到大门外头。
莲小时候和哥一块儿上坡里割草,回村的路上有两条狗在红着眼打架。莲手里的小镰刀惹恼了狗,狗以为马上要受到伤害,就回过头来一齐咬莲。哥急了,把一筐子草砸过去,狗就又掉头去咬莲的哥。哥的镰刀在草筐子里,哥说莲你快砍你快砍呀莲。莲一镰刀砍过去,狗跑了,却砍在哥的腿上。
哥腿上的血汩汩地往外淌,按了好几把土,还是淌。后来,哥就跛了一条腿。
第二年的夏天,莲就嫁到了南岭。
莲极少回娘家。有一回娘家村的秀儿去找莲,一块儿红枣大的疤痕,就在莲的胭脂骨那里,很显眼。让男人用砖头砸的。
又过了一年,秀儿去看莲。村里人告诉秀儿,果品加工厂的厂长,一天到晚忙着哩。
村里人说她男人就在莲的手下听差。谁不知道她男人凶?末了还是得听莲的。这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秀长长嘘口气。
呱呱呱,一阵清脆的蛙呜传来,秀儿看见村头池塘的莲花正开得爽人眼睛。
(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把夺过纸烟”“连撕带踩”“踩了一地的碎烟末子”这些动作细节描写勾画出莲爸吝惜金钱、脾气暴躁的性格特点。
B.莲的丈夫是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脾气粗暴的男人,塑造这个形象是为突出控诉现实社会大男主义思想这一主旨服务的。
C.“莲一镰刀砍过去,狗跑了,却砍在哥的腿上”,这一句照应上文,交代了哥跛腿的原因;也为莲最终答应婚事补充说明。
D.小说开头与结尾分别写如霜的月色、清脆的蛙鸣、爽人的莲花等景物,简洁洗练,起到烘托人物形象、增强韵味的作用。
【小题2】小说中的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以“仲夏的莲”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探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草的呼吸
迟子建
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消玉殒。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描写一簇簇海棠花儿大炫姿容,可是这样的海棠花儿很快就香消玉殒了,引发下文对貌不惊人的野草的生命的感慨。
B.文题“野草的呼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草的生长过程;也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海棠花儿的枯萎凋落主要是因为作者的过度照料,而作者对野草的态度则恰到好处,这也是野草顽强生长并最终绽放的原因。
D.本文托物抒怀,野草的生存处境隐喻着我们可能遭遇的生活处境,而野草的生存态度则应成为我们秉持的正确的生活态度。
(2)请紧扣“飞”字,赏析第4段中画线的句子。
(3)文末写道“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