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泸定桥的风
喻晓
晃晃悠悠的铁索桥。
桥上有风。峡谷的风,从大渡河上游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吹来,从海拔7500多米、号称“蜀山之王”的贡嘎山顶吹来,撩起我的衣襟和发缕,让人感到丝丝的寒意。
风中传来豪迈的声音。一首几近家喻户晓的名诗,曾谱成歌曲传唱。“大渡桥横铁索寒”,我从小就吟诵这铿锵的诗句,觉得每一个字都是血与火铸成的,每一个音节都飘散着黄钟大吕的韵律。如今我就站在大渡河的铁索桥上,就站在***诗歌的音韵中,我胸中思潮奔涌,回荡着浩然之气。
我那天是从冕宁出发,经彝海,翻越大凉山,再过石棉,直奔大渡河边的泸定桥。当我终于临河而立,握住了那冰冷的铁索,仰望峭壁,俯视惊涛,此时才如此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逼近,如此实在地面对勇士的血性和肝胆。
有机会阅读那些精彩的章节。
峡谷的风,仿佛吹动一页页史书,让我在这仄狭的河谷居然有座紧贴在河沿边、悬崖上的县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有一座铁索桥。在横断山脉,在河谷刀削般地切割大地,隔河如咫尺天涯的地方,桥是太重要了!在大渡河上还没有出现钢筋水泥桥的岁月里,泸定铁索桥无疑是一处重要的
关隘,常有重兵把守。这里是内地通向康藏的门户,是汉民族连接少数民族的桥梁。城西的铁索桥和革命文物陈列馆,如今成为了这个县城的骄傲。
桥头矗立着“御制泸定桥碑”,康熙帝手书的“泸定桥”三字匾额横悬头顶,浓墨生辉。一座远在川边的桥,能惊动北京紫禁城里的皇帝,足见其在当时戍边用兵上的重要性。大渡河以西,自古是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的各部族,很早就和中央政权发生了直接联系。汉就在泸定附近置郡县,设都尉,成为西控康巴的桥头堡。
公元1700年,川西发生兵变,康熙命四川提督唐希顺率兵平定。边乱辄止,苦于交通不便,遂有修建泸定铁索桥之议。康熙44年动工,第二年告竣。在两岸岩壁峭立、一河雪浪惊涛的地方建造这样的铁索桥,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其规模和工艺水平,都是相当了不起的。有了桥,从此泸定成了由川入藏的咽喉孔道和军事要津。桥上走过戍边的兵勇,走过通商的马帮,走过无数的边丞驿吏。那粗大的铁索如同中华民族强劲的手臂,紧紧挽住了众多兄弟民族的手,紧紧挽住了祖国西南大片的河山。
风中,旌旗猎猎,铁马金戈,传来枪声、炮声和冲锋的号角声,涛声如诉,讲述着历史上惊心动魄的故事。我刚经过下游不远的安顺场渡口时,曾停下来久久凝望。太平天国的左军主将翼王石达开,曾经屡败湘军水师,攻破江南大营,叱咤风云,逞雄多年。这一代名将,却兵败大渡河,饮恨安顺场附近的紫打地。蒋介石正布下罗网,等待着“石达开第二”的结局。可***不是石达开,红军不是太平军。纵然是前有重兵扼守,后有10万追兵,***领导的红军在生死攸关之时,先有17勇士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继而有22神兵飞夺泸定桥,重重的围堵一次次被粉碎,一条北上转移的胜利之路被打通,红军的大队人马终于摆脱敌人,向着雪山草地而去,踏破万重艰难,向着胜利的终点而去。
人们将永远记住1935年5月29日这一天,记住这一天从这条铁索桥上走过的人,可惜有些人已把他们淡忘了,能随口说出一串三流歌星的名字,却说不出他们其中任何一位的姓名。英雄寂寞,这是时代的悲哀。但他们对人民所作的贡献,煌煌不掩其光辉。这是泸定铁索桥自诞生之日起最辉煌的一天。不能犹豫,没有退路,旗帜喷射着思想的火焰,身躯是跃动的山岭,大渡河上腾起了风暴,静寂的峡谷炸响了惊雷。枪声、爆炸声和呐喊声,是一个反抗的阶级愤怒的发言。突击队员们手持冲锋枪,背挂马刀,腰缠12颗手榴弹,冒着弹雨、迎着死亡向前冲去。那些英雄战士果敢的表情和冲锋的身姿,已定格在历史的天幕上,成为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楷模。尽管他们着装破旧、满脸血污、浑身硝烟,依然让后来的靓男俊女们倾倒。大渡河奔腾不息,涛声不绝,那是大地对英雄壮举的由衷敬仰和深深慨叹。。
应该有这样一座铁铸的险峻的桥,来象征一段长长的征程;应该有这样一副铜琶铁板,来奏响一部壮丽的史诗;应该有这样的传奇故事,来传颂一次非凡的革命。100多米的铁索桥,是用生命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它是中国历史在这崇山峻岭间矗立的一座丰碑,留下的一处驿站。
晃晃悠悠的铁索桥。桥上有风,风中有火光,有浩歌,有呼唤。烈烈的风,荡人肺腑,催人奋进。那一代穿草鞋爬雪山过草地的人,赋予了大渡河以万难不屈、义无反顾的不朽精神。这精神如乳汁,滚滚滔滔,长流不息,将哺育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
【小题1】文中划线语句“峡谷的风,仿佛吹动一页页史书,让我有机会阅读那些精彩的章节”,其所包含的喻意是什么?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泸定铁索桥“是用生命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请简要回答。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泸定铁索桥这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怎样的长征精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24 12:02: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梦是蝴蝶翅膀

徐锦庚

“俺为理想而来。”玉国一张口,让我吃一惊:为理想挑山?

泰山建货运索道后,挑山活锐减。中天门挑山队,鼎盛时三百多人,现仅剩十余人。玉国入伙俩月,年龄最小,“挑龄”最短。

玉国姓夏,生于1982年,东平县接驾山人,初中毕业上驾校,开过货车,当过维修工、电焊工、空调工,有俩孩子。2015年冬,游玩泰山时,第一次见挑山工,就喜欢上了。两年后,终于遂愿。

“你理想是什么?”

“自由。”透过厚镜片,玉国目光淡定。光头新理,刚冒硬茬。近视700度,电焊所伤。

“挑山工自由?”

“想干就来,愿离就走。想轻就轻,愿重就重。想挑就挑,愿歇就歇。随时兑工钱,兼顾家里农活。”

午饭后,玉国送货玉皇顶,有仪器,有蔬菜,单上写九十一斤。我试了试,不太压肩,但要登山,绝非轻活。

我本想选副轻担,体验一回,犹豫再三,最终放弃。年少上山砍柴,上百斤柴担,如履平地。可是,养尊处优久了,早没这副筋骨。别说挑担登山,徒步也需勇气。这些年,十上泰山,均乘缆车。

玉国挑起担,沿山涧上行,我紧随其后。行不远,拐向盘道。

过了云步桥,玉国将担搁在护墙,脱下外套,绑在担上,掏出手机。一会儿,响起悠扬歌声,是小虎队的《爱》。他说,听着音乐,来了精神,担子也轻快了。刚来时,只会背,不会挑,练了几天,才学会。

收拾停当,玉国上路。挑山工明白,久歇无久力。这时,歌曲换了,仍是小虎队,《蝴蝶飞呀》:梦是蝴蝶的翅膀,年轻是飞翔的天堂,放开风筝的长线,把爱画在岁月的脸上,心是成长的力量,就像那蝴蝶的翅膀……

“你听!歌词多好,句句唱到俺心里!”玉国停下步,扭过身。青皮头上,闪闪发光,额头缀满豆珠。

我顿悟:他的理想,恰如蝴蝶翅膀,虽然弱小,却在飞翔!

我紧随其后,头挨脚后跟。忽然发现,他抬脚处,一串水珠,晶莹剔透,沿阶而洒。那是他的汗珠!

开山到了。抬头望去,险峰高崖,嵯峨峻拔,巨石嶙峋,苍松蟠虬,吸翠霞而天矫。

转过对松山,就是十八盘。十八盘长八百米,垂高四百米,逾一千八百级,羊肠逶迤,陡如天梯,尽头就是南天门。“仰视天门雯辽,如从穴中视天”。

玉国小憩,我挑起担子,蹒跚拾级。岂料,登不足百级,两腿筛糠,如坠重铅,胸似鹿撞,气如牛喘,牙呲眼突,腰塌力竭,身子晃荡,险些后仰,不敢造次,慌忙搁下。玉国接过担子,垂首弓背,不疾不徐,沉稳踏实。我喘着粗息,亦步亦趋,脸上淌汗,心里羞愧。

挑山有诀窍:之字行走,边道换肩。玉国却是直行。歇担时,我问其故。他说,走之字形,虽然平缓省劲,但路程延长很多,不易避让游客。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终于,南天门到了!从仰望高山,到触手可及,负重两小时,洒下多少汗水!

这天,济南到泰安,一路雾霾深锁,巨锅般笼罩。泰山脚下,仍是中度污染。然而,岱顶阳光明媚,天空透蓝,空气清澈,呼吸畅快。泰安人揶揄,出逃千里,不如登高千米。果不其然!

交货后,为赶时间,玉国两级一跨,疾步而下。我双腿发软,不敢效仿,只好碎步紧跟。行至开山下,邂逅王荣泉。他是玉国工友,也是刚交货,捎回一段护栏。

王荣泉四十八岁,岱岳徂徕人,十八岁上山,已挑三十年。在“现役”工友中,“挑龄”最长。

“你喜欢这活?”

他笑了:“不喜欢,能干三十年?”

也是。没人强迫,自觉自愿,劳累筋骨,蜗居工棚,吃煎饼,啃咸菜,一干三十年,足以说明一切。

“为啥喜欢?”

“自由呗!农闲时来,农忙时走,不耽误农活,还可挣俩钱。”

答案惊人相似。然而我想,自由需付代价,理想更须力行。

“除了自由,还有啥?”

“自豪。”王荣泉头一扬,“俺也是泰山建设者!”

我肃然起敬。

告别泰山,回眸远望,蓦然发现,十八盘上这群背影,不正是行走的脊梁吗?

(选自《行走的脊梁(逐梦)——泰山挑山工纪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俺也是泰山建设者”,读者从这句话中能够感受到一代挑山工在平凡劳作中的自得之乐和不畏劳苦、奉献青春的家国情怀。
B.文章始终以“我”和挑山工的对比为主线,通过“我”不胜重担与“玉国”负重步稳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C.“果不其然”,作者借“泰安人揶揄”来表达情志,含有一种对环境污染的忧思,但主要是表达对泰山顶环境的赞赏和登顶之乐。
D.本文记述了挑山工艰苦而快乐的挑山片段,但并没将这种工作过于理想化,其中那一挑一级的辛苦踏实,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小题2】作者在结尾把“十八盘上这群背影”比喻为“行走的脊梁”,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仪式守护节日文化

车淑娅

说起端午节,人们首先会想到吃粽子,一些地方能看到热闹的赛龙舟,此外还有佩香囊、系彩绳、插艾叶、挂葛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仪式是我们解读、认识传统文化的编码系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孔子“不学礼,无以立”,至清初思想家颜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中国自古以来高度重视仪式的教化作用,讲求通过仪礼建构社会秩序,在仪礼中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节日仪式是中华仪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既包括生活化的节日仪式,也包括正规的节日庆典礼仪。通过举行节日仪式,可教化人文,规范道德,促进社会秩序和谐友善。如今,伴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传统节日重要性已有社会共识。如何让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大长假”“小长假”,而是紧紧围绕节日文化展开?加强节日仪式可作为探索方向之一:有了具体的节日仪式,节日内涵才有所依附,才能逐渐加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和认同。

如何强化节日仪式?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代生活特点,对传统仪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以当代气息。在传统节日中,有许多仪式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等就富有生活趣味,能够调动民众的参与兴趣。我们可以深入发现和挖掘生活化节日仪式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传统仪式,丰富节日民俗活动,逐渐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理念。另一方面,或可发展当代节日仪式,使节日文化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新的国家节日仪式正在形成和完善。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每连元旦发表新年贺词,举办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日纪念活动或阅兵仪式等。这些重大节日纪念仪式充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应继续发扬。2018年元旦,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增加了礼号手天安门城楼演奏、礼兵金水桥南侧迎国旗等新内容,使升国旗这一仪式受为庄重威武,让人记忆犹新。我们还可借助现代媒介手段为增强节日仪式助威。持续多年的春节晚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等电视晚会已成为传统节日新仪式,其中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更是已成为“年俗”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更符合今天年轻人心理特点的方式创建有价值内函、有可操作性、易于传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节日仪式,可作为的空间还很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其重要内容。我们当以生动多样的节日仪式连接古今,丰富传统节目的文化实践,守护传统节目的价值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新都道。

(选自201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传统节日仪式是教化人文、规范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友善的重要方式。
B.现在有人仅把一些传统节日看做“放假”,却忽视了节日承载的传统文化功能。
C.节日仪式依附于节日内涵,具体仪式能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和认同。
D.生活化的节日仪式能调动民众的参与兴趣,有利于“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从端午节民俗活动写起,点明习俗、仪式对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出下文。
B.第二段针对仪礼文化的重要性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误区,引出文章中心论点。
C.第三段强化节日仪式的具体建议,运用例证法和喻证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本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构建全篇,条理清晰,论证有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重视“礼”,清初颜元也重视“礼”,可见,中国古代先贤都非常重视“礼”。
B.在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进行天安门广场升旗后,升旗仪式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C.如今,更符合年轻人心理特点的新媒体已经超越曾是传统节日新仪式的电视晚会。
D.发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继承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新辉煌的重要手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渊冲:但得夕阳无限好
得到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那年,许渊冲虚龄90岁。
很多人都觉得,这怕是老先生此生最高的荣耀了,结果2014年8月2日,93岁的许渊冲又荣获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给中国文化界狠狠地争了一口气。
时下有个热门的词叫“无龄感生活”,说的就是许渊冲这样的人。90多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却声如洪钟,听力不好但思路清晰,记忆力更是好得让年轻人都要羡慕。家里书桌上,放着正在翻译中的莎士比亚作品集。“我已经翻完4本了,两个月译一本,目标是译完莎翁全集”。老先生的150多部译作里,有一大半都是退休后才出版的。
这样的人生,岁月根本就困不住。
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许先生在西南联大是同届。在他眼里,相见第一面,这个叫做许渊冲的同学就“冲劲十足”。1957年,同学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许渊冲觉得自己不能落后,在外语领域也要做出名堂。到1958年,他已有4本译著。
看到他的一些事迹,你会觉得他真是个自负的“狂人”。
他印过一张名片,上面赫然写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他评点过自己的翻译水平,“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他敢说“我的翻译超越了***诗词原文”。其实许渊冲并不狂,他只是像一个战士一样,坚守自己的阵地,绝不妥协。“到现在还有人不赞成我的观点。我不认为自己狂,因为我说的都是事实。我坚信自己是对的。”
2004年和2008年,许渊冲提出了“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他从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处找到源头,到近代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钱钟书的“化境”,形成一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文艺理论。
许渊冲说,在西方,翻译是科学。“科学解决不了文学问题。文学要美。要有全局观点,不要只注重表面形式,而要把文章里面的内容翻出来,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为了能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许渊冲教授选择了其中他所喜欢并能译成韵文的作品,书中许先生的译笔优美,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其代表作为《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许渊冲教授对原作的理解精深独到,将原作的妙处表达得淋漓尽致,加之又熟谙中英诗律,细刻精雕,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深得广大外国读者的好评。
翻译对许渊冲来说,也是让他身心愉快的不老灵药。“我啊,天天和古人打交道。我现在翻莎士比亚,我就跟莎士比亚打交道。我亦古亦今,我的现代就是古代,古代就是我的现代,我足不出门,来往的都是古代名人,这是超越时空的交流。所以我是非常愉快的。不翻译,我每天做什么呢?”
有人问:“为什么要重新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呢?”他说:“100个人注解,就有100个不同的解释。我有我的新意见啊,我现在边译边参考两个版本,一个朱生豪的,一个卞之琳的。他们翻得好的地方,我保留。不好的,我改掉。”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年龄不是问题。对许渊冲来说,最好的年华是现在。“因为我活得越久,学得越多,看得越多,越有经验。灵感是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逝去的。”
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最后的也是最好的,恰如老先生的人生。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95岁的翻译家许渊冲是个“异数”——时间好像忘了把他变成老人。傍晚,北大畅春园,他总要独自骑着自行车,遛上个把小时。骑车是他退而求其次的健身项目,游泳才是最爱。两年前,游泳馆的工作人员看他都九十多了,再也不敢放行。(文汇报《许渊冲:译道独行侠》)
②谈到即将出版的27册的《许渊冲全集》,许先生说:“集子就是把几十年工作的精华都集中起来。我的翻译也有很一般的,也有糟粕的。精华也是受前人的启发。精华留给后来者,我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环,把美一代代地传递下去——这是我的中国梦。”(田泳《翻译大家许渊冲:曾被指为提倡乱译的千古罪人》)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许渊冲是亚洲首位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的翻译家,这一荣誉是对他翻译事业的最高褒奖。
B.为构建“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许渊冲查找源头,多方借鉴,从而形成一套深具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文艺理论。
C.在许渊冲看来,只有用今人的思想去理解古人的行为,才能在超越时空的交流中获得非常愉快的心理感受。
D.为了能成功再现原作的妙处,许渊冲即使参考朱生豪和卞之琳的译著,也能不拘泥于他们的翻译,能表达自己的理解。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许渊冲看似狂傲,实则是其对翻译事业的自信和坚守,他相信自己是对的,坚守着自己对翻译的理解,绝不妥协。
B.许渊冲的作品能深受外国读者的好评,因为他拥有一整套完整的翻译理论,能以韵文形式再现中文原作的意境。
C.文章多次直接引用传主原话及其他名家的评价与介绍,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让传主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生动丰富。
D.选文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炉,生动表现了许渊冲才华横溢、老当益壮、精益求精等多个特点,多方面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
【小题3】文章结尾援引朱自清的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评价年过九旬的许渊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主科技创新 催生“蛟龙”入水

①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器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②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潜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③“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9米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取得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深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磐、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

①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500米至6500米为深海,6500米之11000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②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謇”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我国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条6500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质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③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000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④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7000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在外形设计、 制造材料、 设备抗压能力、 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 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⑤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小题1】标题中“催生”一词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B.使我国首次获取了7000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海洋深处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D.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小题3】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总体设计,“彩虹鱼”将成为世界领先的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B.“彩虹鱼”需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深海供氧以及寿命、动力更强的电池问题。
C.“彩虹鱼”需要使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也已研制成功。
D.“彩虹鱼”具备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可填补我国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空白。
【小题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小题5】根据两则材料,请总结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