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主科技创新 催生“蛟龙”入水

①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器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②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潜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③“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9米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取得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深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磐、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

①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500米至6500米为深海,6500米之11000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②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謇”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我国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条6500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质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③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000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④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7000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在外形设计、 制造材料、 设备抗压能力、 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 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⑤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小题1】标题中“催生”一词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B.使我国首次获取了7000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海洋深处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D.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小题3】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总体设计,“彩虹鱼”将成为世界领先的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B.“彩虹鱼”需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深海供氧以及寿命、动力更强的电池问题。
C.“彩虹鱼”需要使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也已研制成功。
D.“彩虹鱼”具备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可填补我国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空白。
【小题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小题5】根据两则材料,请总结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发展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7 12:4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院,是有别于私学与官学的一种文化、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到唐代已经得到充分与完美的发展,其制度基本定型,运作已臻于成熟,随之而来的是官学与私学科举化的完成。于是,中国教育的现实——求功名利禄,与中国教育的传统——“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面对教育越来越功利化的倾向,一些坚守儒家价值观与理想的学者挺身而出,办书院以拨私学、官学之偏。   
书院发展到宋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代士人大兴办书院之风,自觉地承担起化民成俗与传道(儒家之道统)的社会责任。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办学宗旨及院规等文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宋代书院反拨应举之学的鲜明特点:它强调的是人文与道统,它所要成就的是符合儒家价值观的人伦与人格,而不是应科举而试的器用之才。
古代书院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它不是一种营利性的机构,它的制度设计从一开始就突出了公益性的宏大格局。以宋代四大书院为例,他们的兴建或复建都有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赠书与划拨学田的记载。但政府的支持仅此而已,书院日后的运营与维护、发展等,政府不再承担任何费用,完全靠书院自己的管理与经营能力。绝大多数的书院完全靠民间捐助和乡绅、官员及士人、商人们的民间集资捐助。
中国古代书院的公益性,除了表现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制度设定上,还表现在他对学员采用免费入学并予以资助的制度安排上。书院学生的伙食费一般是免费的,有的是发放伙食费。此外,还对学生发放一定的“膏火”(即津贴),相当于今天的助学金。中国的书院,由私学演变而来,它的主要功能是“传道”——传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化之道。儒学在汉武帝独尊之前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主要是在民间传衍。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学说。但是经董仲舒的鼓吹,它取得了意识形态的独尊地位,成为官方哲学。这以后的一长段历史中,儒学渐渐远离民间,成为统治者和为统治者服务的知识分子的学问。于是,它逐步走向封闭和僵化。朱子在论说儒家道统的传承时说,自孟子以后,儒家的道统就中断了,指的正是这一现象。直到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出,儒家的道统才又重新接续了下来,而朱子则构建了理学,从而使儒家的道统得以延续,一直到今天。
宋代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他们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担负起兴亡继绝的历史重任,而书院正是他们努力将儒学重新拉回民间的努力的一部分。元代以后,作为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朱子学,再次成为官方哲学,但是,儒学却并没有再次走上脱离民间的老路,其中书院起了至关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元明清三代,书院成了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思想学术的纽带。元明清三代的书院,除了继续保持着化民成俗的教育功能外,讲学与研究蔚为风气。这三代的大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几乎没有一个不与书院发生过这样那样的联系。加之书院编书、刻书、出版功能的完善与强化,书院成了继承传统、推动学术、酝酿和产生新思想的重要孵化器。
(摘编自朱杰人《传统书院的当代复兴》)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院是有别于私学与官学的一种文化、教育制度,它的兴起与科举制度在唐朝基本定型、科举制度的运作臻于成熟不无关系。
B.面对教育越来越功利的现实,宋代一些学者开始办书院承担起化民成俗与传道的社会责任,以拨官学、私学教育之偏。
C.古代书院不是营利性的机构,政府对它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书院兴建或复建完成后的发展完全靠自己的管理与经营能力。
D.古代的书院具有公益性,不但让学员免费入学,还会对学员进行资助,或给伙食费,或免其伙食费,还会发放津贴。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书院,脱胎于古代私学,它的主要功能是“传道”——传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化之道。
B.儒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只能够在民间传衍,直到汉武帝时才取得了意识形态的独尊地位,从此成为官方哲学。
C.儒学成为官方哲学之后,变成了统治者和为统治者服务的知识分子的学问,走向封闭和僵化,直到北宋五子出现后才改变。
D.书院在将儒学拉回民间这点上起了重要作用,虽然元以后朱子学成为了官方哲学,儒学却并未脱离民间。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绝大多数书院的经费靠民间捐助,书院本身没有稳定可观的收入,一旦得不到资助,就很可能影响其运营。
B.古代书院能够获得不断的发展,与古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对儒家价值观的坚守具有很大的关系。
C.元明清三代的书院既传播官方意识形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又汇聚了民间力量,使民间的学术思想更加活跃。
D.元明清三代的大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往往都与书院有一定联系,这有利于推动学术发展、酝酿和产生新思想。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中见大,盆景与山水画相通

王世襄

①盆景原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园林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它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庭院布置、室内陈设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经过文化交流,盆景对邻近国家也产生影响,并成为东方园艺的一个象征。

②关于盆景的历史,是一个值得考证和探讨的问题,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发现,今后一定能逐渐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过用推理来判断,应当先有盆栽后有盆景;盆景是当盆栽不能满足需要时,才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它们的区别是:盆栽只是把植物栽种入盆。盆景则着重在“景”,一件佳品必须是大自然美妙景色的缩影,而且更集中,更典型,能小中见大,可以身入其境,神游其间,故不是一览无遗,而是趣味隽永。因此盆景显然是盆栽的提高和升华。说到这里,必须指出,日本人把盆景称为“盆栽”,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只能说明他们对盆景艺术的真谛还缺乏认识。

③今天常见的盆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山水盆景,(二)树木盆景。它们和山水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缩影,因此盆景和绘画从来都是相通的。古代许多有关山水画的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去欣赏盆景,也可以辅导我们去制作培育盆景。

④元饶自然《绘宗十二忌》把“山无气脉”、“水无源流”列为两忌。他主张作画“应先定一山为主,从主山分布起伏,余皆气脉相连,形势映带。”在山水盆景选用石材时,同样应先定主山,然后再经营位置周围的峰峦岩石,使彼此气脉相连,顾盼有情。至于山泉溪涧,只要位山得法,自然去流,转折皆活,使人仿佛可循流揽胜,直至山外的浅濑平沙。

⑤画山水有“三远”之说,即“高远、深远、平远”,具体的解释,几家还略有出入。不过概括起来,不外乎指出画山水要把高度、深度和远度画出来。制作一件山水盆景如同时能把这三远表现出来,自然是上品,即使不能,也不妨着重表现其中的一远或两远。有这样的立意,自然要比漫无章法的任意堆砌要高明得多。

⑥树木盆景要求能用狭土浅壤培育出苍古矫健,姿态动人的老树来,树种以松柏为上。恰好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对松柏有生动的描写,如译成语体文,大意是:“有的挺身高耸到上面又向四方迸枝,有的几经曲折,又俯又仰,有的像在躬身作揖,有的像醉鬼在狂舞,有的像披头散发,手中拿着宝剑,这些都是松树的姿态。又有的像受惊发怒的蛟龙,有的像腾空伏地的龙虎。它们似乎狂怪但又很潇洒,似乎高傲却又躬着身子。有的从山坡一侧倒着立起,却又弯下去喝涧中的水,有的从峻岭上倒挂下来,却又转身翘起,这些都是松树的仪表。”对古柏的形态他又说:“树皮宜扭转,树疤多旋纹,枝多叶却少,老节要透空,势若蛟龙,身去又弯回,尽荡逸纵横之态。”这些描写对登山涉野去挖掘什么样的老树桩,选用何等样的盆盎栽种并如何栽种,枝干的去流,树根的搜提,直至细枝的修剪盘扎,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⑦盆景和绘画从来都是相通的。如果说一位画家是用笔墨颜色在纸娟上重视自然,并在更高的高度上概括自然的话,那么一位园艺家是用更接近真实但是具体而微的材料在盆盎中重现自然和概括自然。园艺家和画家一样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劳动不仅是去观察、认识、重现和概括自然,外加上还有选掘、栽种、灌溉、剪扎、培育等一系列的繁重劳动。如果我们遇见一件好盆景,能使观赏者留恋片刻,于此稍得佳趣,我们不应当忘记制作培育者说付出得大量劳动。

【小题1】第②段中作者认为“盆景显然是盆栽的提高和升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第③段中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过渡到下文论述具体制作盆景方面与山水画理论的相通之处。
B.说明上文主要论述的内容是运用山水画理论欣赏盆景的方法。
C.说明古代许多山水画理论对盆景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一个方面。
D.进一步强调古代山水画理论对制作培育盆景方面的辅导作用。
【小题3】第⑥段中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中的这段文字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度生动地描写松柏。
【小题4】联系全文,概括盆景与山水画的相通点。
【小题5】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表达了对“曲”“欹”“疏”之梅的同情与疗救,对“夭梅病梅之人”的愤慨与斥责,而本文对盆景中松柏的栽种、灌溉、剪扎、培育出荡逸纵横之态表达出欣赏、敬重的情感,对此,你如何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蟹篓
白秋
清朝末年,宫廷式微,好多身怀绝技的人物流向民间,核雕一人张大眼就是其中一位。偶然机会,山东潍县都家村的都渭南结识了张大眼,为他的手艺折服,全力接济。张大眼感激之余,就把祖传的核雕技艺传给渭南。由此,核雕这门手艺扎根潍县,流传了一百多年,也留下了获得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和数次作为国礼的美名。
然而,时过境迁,核雕也跟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跌入了低谷,传人极少,鲜有问津者。
十多年前的一天,老刘家的三小子逃学,跑到了邻居家的果园里偷桃吃。果园不大,只有一棵桃树长得格外茂盛,桃子也个大色艳,让人垂涎欲滴。他刚爬上树,忽听见有人喊:臭小子,给我下来。
就见都老爷子手持锄柄,急匆匆赶来,逮了个正着。那小子吓得够呛,越喊他越往上爬,看样子想从树上跳过墙头跑的意思。
老都赶紧说:你下来,下来吧,我不打你,也不跟你家里人说。下来,我给你拿熟的吃,快点儿。
他半信半疑地出溜下来,手里还攥着个半生不熟的青桃。
老都一脸惋惜地夺过来。我说你个熊孩子,这桃子能吃吗?它的核有大用处,弄好了一个桃核能顶你爹种三亩地,抓一年蟹子的。
老都拽着那小子的耳朵到了里屋。桌上炕上全是桃核,分门别类雕了三国、水浒、西游等传说故事,佛像、山川、十二生肖等各种造型,或玲珑剔透,或稳妥大方,或滑稽可笑,一下子就把他迷住了。
从此,这个浑小子取艺名“启今”,死皮赖脸拜都老爷子为师,成了潍坊核雕的第六代传人。
启今生在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自小调皮捣蛋,不正经学习,成了家里的老大难。假期里,父亲带他去田里抓螃蟹,他东跑西颠光琢磨着玩,气得父亲把蟹篓往地头一扔过来揍他。他却看着满地爬的蟹子入了神,不顾父亲的巴掌把屁股打得山响,一根筋地问:爹呀,你说里面那个蟹子咋的啦,怎么越爬越往里呢?
它笨呀,跟你一样,什么时候你才能爬出来,不用我操心了,你个没出息的东西!这话太刺激人了,像针一样扎到了他心里。
学核雕可不容易,那些“刀枪剑戟”全是最小号的,刀子钩子铲子锉有十几种,最细的刀子跟缝衣针一般。所有工具没有一件是现成的,全部自己动手制作,光磨制道具他就学了一年多。
艺成之后,启今第一个想法,要雕一个“蟹篓”,这一想就用了四年。等考虑成熟,从下手雕刻到作品完成,又耗去了八个多月。这期间,他就跟一只寄居蟹一样,整天在屋子里忙活着。
那“蟹篓”用的是核雕当中最难的技巧镂空圆雕手法,表现了蟹篓歪倒后,螃蟹纷纷爬出,有一只螃蟹找不到出口,在蟹篓里奋力挣扎的那个瞬间。
整个作品长不足三指,宽一指,高二指有余。蟹篓篾条部分,只有两层纸那么厚,像一小鸟蛋壳,中间全部镂空。一个蟹篓,九只螃蟹,外面八只,里面一只,每一只螃蟹都是须目俱张,惟妙惟肖,连它们每条蟹足也是镂空细作。仔细端详,蟹篓里面的那只螃蟹最为精致,它怒目圆睁,爪鳌张扬,活力十足。
那年,在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潍坊核雕”榜上有名,一时名声大噪。而在权威部门举办的首届核雕大赛中,启今的作品《蟹篓》一举获得金奖第一名,他也因此被授予“核雕大师”称号。
隆重的颁奖仪式之后,启今没跟任何人说话,拿着奖杯证书急匆匆地走了。师傅老都一个劲地追,直跟到村后墓地上。
他看见启今扑倒在一座荒草丛生的坟茔前,把获奖证书和金杯摆在一起,斟上了满满一大杯酒,哭着说:我爬出那个篓子,还被评为国家级的核雕大师。现在,订货的客户都排到年后了,您就放心吧。
启今他爹走的时候,念念不忘这没成人的孩子,迟迟不肯闭上眼睛,担心这行当挣不出饭来。
(选自《柿子红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十几年前,都老爷子碰到逃学到邻居家的果园偷桃吃,就急忙加以阻止,说给他拿熟的吃,说明老都是个小气的人,心疼那被摘的半生不熟的青桃。
B.小说中详细地描写了老都家里屋的桃核,分门别类地依据传说故事雕刻出各种造型,形态各异,风格多样,表现了核雕技艺的高超,同时自然过渡到下文写启今被迷住,成为潍坊核雕的传人。
C.小说运用了大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主要刻画了启今、老都这两个人物;对核雕工具、“蟹篓”等也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增强了小说的韵味;语言平白,有一定的方言特色。
D.艺成之后的启今,第一个想法就是要雕一个“蟹篓”,这是因为他与父亲之间一段与蟹有关的故事:父亲担心儿子像那只“爬不出来”的蟹,没有出息。启今想用自己的技艺来告慰至死还在担心自己的父亲。
E. 发生在启今身上的故事平淡却感人,它描述了一个普通庄户调皮捣蛋的孩子,成长为一代核雕大师的故事,其中也蕴含了作者对民间传统技艺必将发扬光大的信心和希望。
【小题2】小说在塑造“启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语言也平实简白,然小说的开头和结局却独具特色。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及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丁立梅
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
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
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
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玩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走后,祖父有事没事就绕着两棵梨树转,并对它们喃喃自语,表现了祖父的孤独及对祖母的思念。
B.文章对祖母的描写最为生动,文中画线句子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C.文章最后写“梨花风起”时祖父与祖母合葬在一起,这样的结尾,虽有些悲情却是文章诗意的绾结。
D.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意蕴丰富。两棵梨树,凝结了一家四代人的情感。
【小题2】文中的梨树寄托了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简要归纳。
【小题3】文章以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中的一句诗“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有何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网进行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 年春节档 调查”结果显示,科幻片《流浪地球》以 85.6 分获档期满意度冠军。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这个听起来既疯狂又炫酷的 “末日故事”,来自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构成了电影《流浪地球》的基本内核。导 演郭帆的团队非常成功地把这个小说里面的中国内核,幻化成了电影里面观众看到的那份具 有强共鸣、强共情的中国式故事和情感。在《流浪地球》的出品方之一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 总经理张苗看来,“中国科幻影片和好莱坞科幻影片的最大差异,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中国的 内核,而这个内核实际上就是中国的人物、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情感”。

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表示:“《流浪地球》在制作上显示出了中国电影工业 的成熟度,内容上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忧思和责任的担当,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 向电影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看到了与好莱坞大片竞 争的力量与勇气。影评人韩浩月表示:“国产科幻片可从《流浪地球》中获得大量可借鉴、 可复制的经验。以前国产电影都是‘土味儿科幻’,今后可以把格局打开,营造宏大的史诗 效果。”

(摘编自《春节档电影:高质量成就好作品》,《光明日报》2019 年 2 月 12 日)

材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2 月 4 日刊登题为《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的文章,作者为史蒂文•李•迈耶斯。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同样,在电影业中,该国也是科幻片的后来者。这种局面即 将发生改变。

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大片——《流浪地球》,2 月 5 日上映,外界认为这标志着中 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据报道,这部电影的预算接近 5000 万美元,以美国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不算高,但在中 国已经可以说是大手笔。7000 多人参与了制作。其中大部分场景拍摄于由房地产和娱乐业 巨头大连万达集团投资 80 亿美元在海滨城市青岛建设的东方影都。

郭帆说:“我真心希望这部电影至少不要赔钱。只要这部片子不赔钱,我们就可以继续 制作更多科幻电影。”

刘慈欣小说的流行可能会对此有所帮助。最近的两部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也有助于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两部影片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 太空计划,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2019 年 2 月 11 日)

材料三:

今天再谈论科幻电影,为了与之前的国产电影区分,人们往往会加上一个限定词“硬核”。 够不够“硬核”,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其实,“中国硬核电影科幻元年”的提出, 并非简单的噱头和炒作,而是各方面条件成熟后的“呼之欲出”。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过去引为笑谈的简陋特效逐渐成为历史。而中国电影 视效公司对视效数据库的建设和制片体制中“后期前置”逐渐普及,使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 备摄制比肩准一线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流程。而从人文思想演变角度来看,一战后, 西方世界对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对人类的“反噬”和伤害的思考一直贯穿于其科幻电影创作之 中,“废土”与“末世”构成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新中国成立以 来,不管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还是“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我们对科技进步主要持“可 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乐观精神。因此,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 基础上,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2 月 15 日)

【小题1】下列关于科幻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科幻电影可向《流浪地球》学习,寻求可借鉴的经验,改变“土味儿科幻”的 传统形象,营造宏大的史诗效果。
B.中国的科幻电影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 影看到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
C.当前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由美国好莱坞确定,其对资金投入、技术制作、拍摄场 景等要素有着明确的要求。
D.一战后西方科幻电影一直在关注技术进步对人类的影响,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由“废 土”与“末世”构成。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可能发生的“末日故事”,这个 故事是很好的科幻电影素材。
B.赵葆华对电影《流浪地球》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它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 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C.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太空 计划,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D.简陋特效已从中国电影中完全消失,说明中国电影工业在拍摄理念、制作技术上已达 世界先进水平。
【小题3】今天人们评价中国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